Page 1 of 6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ed: Sun Feb 05, 2012 11:38 pm
by 香港政治顧問事務所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香港社會近日就政府應否再派錢紓解民困, 解市民燃眉之急課題爭議。
今天[人民力量]二百多人遊行, 要求政府向市民派發八千元, 還富于民。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日昨發表任內最後一份預算案,七項一次性紓困措施包括近九成物業免全年差餉、 1,800元電費補貼及代繳公屋租金兩個月等。中產納稅族送上退稅七成半(上限 1.2萬元)、個人免稅額增至 12萬、已婚人士免稅額增至 24萬及延長居所貸款利息扣稅年期等。財爺強調要為經濟困境「堆沙包」。政府坐擁儲備逾 6,621億, 今年派糖措施共涉款 800億元,但這次卻沒向基層及 N無人士提供紓困措施。曾俊華今年在資源分配明顯不公平。例如獲退稅市民本身收入超越免稅額才需要納稅, 獲退稅之餘又增加免稅額, 是雙重受惠、業主免差餉亦屬錦上添花等。綜觀香港現時環境, 基層及 N無人士是最需要協助的群體, 他們收入較低, 很多月入只三仟多至六仟多元。政府向每人派錢是比較公平, 因為每人都能受惠, 包括上述預算案受惠人士。

社會上亦有反對派錢的聲音, 那是屬極少數。政府只需公布去年符合資格市民經己登記及已獲派發六千元的人數的數字, 便足証明派錢措施受全民壓倒性支持, 是一次很成功[變相公投], 間接狠狠地掌摑反對者耳光, 特別那些表面口喊反對但背地裡去登記收錢的[精神分裂]人士便會現形。

去年泛民公民黨和民主黨黨魁等人和曾俊華開會,反對向巿民亂派錢 ,態度極其囂張惡劣, 聲稱要[反枱]又要與曾俊華[隻揪]。曾俊華也太老實, 似乎束手無策。其實曾俊華只需略施技巧就足可連消帶打輕鬆地化解所有反對者聲音, 讓他們自動噤聲。另外有些反對理由是不應向已移民多年及富有人士派錢等。曾俊華亦只需在登記手續及領取程序微調一下便可基本解决問題。

我們認為由於政府的高地價政策, 帶動了高樓價、高租金, 因而又帶動高物價: 另一方面因港元與美元聯繫滙率, 港元不斷貶值, 相對國內人民幣不斷升值及高通脹, 輸港物料價格暴漲,又帶動香港高通脹: 再加上政府實施高交通費政策, 香港實存在經濟深層次矛盾。 在這扭曲了的香港經濟結構環境下, 基層和N無人士因此確實面對生活上困難, 直接派錢不失為很有效、很實際辦法。

我們提議如果政府將來再派錢紓解民困, 應改稱為向[市民補貼]xxxx元。

香港政治顧問事務所
05-02-2012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Mon Feb 06, 2012 5:43 pm
by samuel
政團遊行促每人派錢八千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引來全城不滿,多個團體發起遊行,要求政府修改預算案。有政黨揚言,若政府不像往年般全民派錢,將在立法會表決預算案時投反對票。人民力量逾二百五十人昨遊行至新政府總部,要求政府向每名市民派發八千元。

示威者由中環皇后像廣場出發,沿途高呼「政府水浸,回水八千」、「高官明天會更好,窮人今日過唔到」等口號,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更帶同四歲的孫兒參與遊行。

黃毓民批評今年的預算案是二十年來最不公平的預算案,政府雖預留百多億元作寬減差餉及退稅之用,但受惠的都是有經濟能力的人。他表示,公屋免租等一次性措施對幫助基層對抗通脹並無實際幫助,強調既然政府坐擁巨額盈餘,派錢是最公平的做法。

斥預算案漠視基層需要
有示威者稱政府選擇性派錢的行為並不公義,要求政府像往年般向所有市民派錢,更聲言會在預算案表決前繼續抗爭。

民協多名成員手持年桔遊行,諷刺寬免措施對「N無人士」來說只是「得個吉」。民協主席馮檢基不滿財政預算案漠視基層需要,促請政府向住在劏房的低收入人士提供租金津貼,及盡快落實長者兩元乘車優惠。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Tue Feb 07, 2012 9:39 am
by samuel
港女最新擇偶條件

有女子開出擇偶先決條件:「今次財政預算受惠未過三萬者,免問!」為何三萬?薪俸稅或利得稅退稅上限一萬二千,免交差餉一年上限一萬,加起來便是二萬二千;受惠此數額男子若是打工仔,年薪由數十萬開始,而做生意者,稅前利潤可能只得十來二十萬;免交差餉一萬,擁有物業可能只是比小型住宅單位大一點,甚至只是由住客交差餉的租住單位,或是男子名義上擁有,與父母兄弟姊妹共用的家庭住所,或是到二十年後才擺脫樓按的抵押品。

是故,受惠二萬二千,只不過是「普通」先生而已。要從「普通」彈升一級,便須受惠超過三萬,即除上述兩項優惠外,至少還要擁有另一物業,多獲另一萬元差餉減免;或打工之外,擁有自己的生意,而由於這項生意的利潤,多獲退稅一萬二千元;或擁有兩項或以上,稅前利潤至少十多二十萬的生意。

不是譏諷港女拜金,而是凸顯今年財政預算不公義,只為擁有者錦上添花:物業愈多,生意項目愈多,受惠愈大。擁有一百幾十項物業,稱舖王、樓王者,不費吹灰之力,百萬元便袋袋平安。他們會把優惠跟夥計分享嗎?相比之下,數以十萬計N無人士,卻一毛不獲。

鬍鬚曾回應指摘,聲稱進一步研究,加強關愛基金功能。但窮人餓着肚子還能等多久?中產人士在自己受惠之餘,會否為比自己環境不如的人設想一下?

勞永樂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Wed Feb 08, 2012 9:57 am
by samuel
派錢不派錢都是個問題
2012年02月08日

曾經在專欄寫過,政府派錢等同派白粉,派過一次,市民就會上癮。文章一出,受到左右派同時攻擊,左派批評我侮辱市民,右派說我不懂經濟。一年過去,白粉上癮,證實被我不幸而言中。
曾俊華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自稱聽了政黨學者的勸告,不再人人派錢。真的沒有派錢了嗎?當然不是。雖不是人人有份,但也派得豪氣,大手筆一擲八百億元,大部份用來討好中產。曾俊華今年繼續派錢,但派得全面向中產傾斜,派得更不公平,派得惹起社會更大的怨氣。

討好中產反彈更大
去年,曾俊華在建制政黨脅迫下讓步派錢,政黨領袖面露勝利笑容,簇擁着灰頭土臉的曾財爺出來見記者,相信大家還記憶猶新。今年,財爺說決定不再人人派錢了,但去年派錢提高了市民的胃口,「明天會更好?今天過唔到!」基層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追得上租金食物交通的通脹,無法改善自身的處境,只能期盼政府派錢以濟燃眉之急。今回派錢討好中產令建制政黨收貨,但基層的反彈比去年更勁,在民粹與選票的壓力下,保皇黨會否又再來一次醜陋轉身大迫供?財爺能否過得了這個政治關,還是未知之數。

回歸後,大幅錯計赤字與盈餘,成為了歷任財政司司長的特異功能,其中以曾俊華的能力最高,四年下來,共算錯二千五百多億元。香港經濟外向,世界風雲變幻,由大赤字變大盈餘,不足為奇。問題是,香港的財政有巨大盈餘,有驕人儲備,是否只能做一毛不拔的守財奴,又或做「洗腳唔抹腳」亂派錢的二世祖,除此兩個極端,就別無選擇?派錢?還是不派錢?都是個問題。

去年在政治壓力下,永久與非永久居民都派錢六千元,共花了近四百億元公帑。除了人人笑逐顏開,自我感覺良好,刺激了一輪燒煙花式的消費外,對香港的長遠發展帶來甚麼正面效果?連主張派錢的經濟學家,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預算案無長遠規劃
四百億元是個甚麼概念?只聞樓梯響的醫療融資,政府預留的都只是五百億元。瑪麗和廣華兩家醫院重建,費用是一百五十億元,但要大國手放下手頭的工作做大龍鳳,帶電視記者拍攝醫院到處溶溶爛爛的凄凉境況,才勉強迫出這個重建計劃,主管官員是否感到羞恥?還有,輸候院舍宿位的長者和殘疾人士,超過二萬人,每年等不及逝世的成百上千,每年財政預算案,都只是擠牙膏般增加幾百宿位。還有等上樓的劏房居民、渴望免費幼兒教育的媽媽、照顧不足的長期病患者……曾俊華的財政預算案,對這些,看不到有任何有魄力的長遠規劃。

財政緊絀就要節省開支,只看眼前五寸,沒法有長遠打算。大幅盈餘,就一次派幾百億元來討好市民博取掌聲,長遠規劃仍是無影無蹤。這是曾蔭權政府的最大特色。惡性循環,蹉跎歲月,應做的都沒有做,就這樣,七年光陰,白白浪費掉。

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Wed Feb 15, 2012 11:26 am
by samuel
張炳良﹕財政紀律 要求政治新思維

在其本屆政府最後一份預算案演辭中,財政司長曾俊華提出財政紀律的重要性(第217段),並指多個先進經濟體系相繼陷入債務危機,其根本原因在於財政紀律鬆懈、積重難返,因而他強調要確保公共財政結構穩健,維持足夠財政儲備,以應付未來的挑戰(第216段)。不過,在此選舉年及政府累積巨額儲備之際,要談財政紀律,恐怕會是逆耳之言。

先從兩個基本點去理解香港的公共財政。第一,香港乃小型而全開放的經濟體系,易受環球外圍經濟波動所衝擊,因而審慎理財、積穀防饑,不言而喻。第二,香港行低稅制,稅基窄、稅率低,370萬就業人口中,只有140萬繳納薪俸稅,而近九成的企業不用納稅,因此減稅只會把稅基進一步收窄。

財政紀律,誠然重要;《基本法》也規定力求收支平衡,量入為出,避免赤字,及支出與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相適應。而特區政府一直以來也恪守審慎理財原則,累積巨額盈餘——2011至2012年度盈餘向上修訂為667億元;總財政儲備(不計外匯儲備)至2012年3月底估計達6621億元,相等於GDP的35%及政府22個月的開支。

曾司長非「守財奴」

在此龐大盈餘下,政治上任何人當財政司長,也不可能抗拒社會上增加開支派發、減稅和其他稅務寬免的訴求。貧富差距擴大,更添加政府要開倉扶貧的壓力。多年來,政府作出各項所謂「一次過」性質的派發與寬免(坊間視為「派糖」),雖仍不肯隨便增加經常開支的項目,但已助長公眾一種對每年財政預算案例必派糖退稅退差餉的預期,漸漸成為政治上的常態和「合理期望」。有關的派發措施,長遠來說是否最符合社會和經濟效益,已不為每年預算案的公共討論所關注。

曾司長雖視自己為保守者,但他主理公共財政下,政府開支由2007年至今增長70%(經常開支增幅為33%),遠超出GDP的21%增長率。經常開支中一半以上用於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上,基層與中產同樣受惠;可見,他並非坊間一些人所批評的「守財奴」。

未來5年,政府財政持續穩健,按中期預測,2017年3月的財政儲備仍維持在6704億元的高水平,相當於GDP的27%及政府18個月開支。公共財政如此健康,又怎能說服社會就改革稅制、擴闊稅基的迫切性呢?不要忘記,過去10年政府兩度嘗試引進產品及服務稅(goods & services tax,俗稱銷售稅)皆告觸礁,相信下屆特首或財政司長不會輕率冒險,自找麻煩。

每年都「一次過」會構成經常效果

自港英前朝以來,政府理財政策一直迴避輕率承擔涉及經常開支的重大項目,反之,作一次過支出(包括派發或退稅)或一次過撥款成立各樣基金卻不會構成長期財政負擔。同樣,政府也一直視土地收益為非經常收入。如此政策,當然有利於限制社會各界期望,在量入為出的原則下,為經常開支增長降溫。但是,箇中的悖論卻是﹕(一)政府若要去作會有經常支出的重大「投資」時,會反過來自我綑綁;(二)政府仍須使用部分累積的巨額盈餘,若不用在經常開支便只能增加「非經常開支」的名目,助長各種「一次過」的派發,而每年都「一次過」也會構成經常性效果,既會使政府收入基礎收窄,並同時滋長公共財政的短期行為主義,長遠不利於財政紀律。

迎接未來挑戰 要作長期投資

當今香港,正處於經濟結構和人口結構雙重轉型的臨界點,要迎接未來挑戰,便要作長期投資——透過教育投資年輕一代,增強人才素質與競爭力;透過環境基建去提升社會生活質素和硬件水平;透過醫療與社保以應付社會人口的急速老化。善用儲備用於必要的長期社會投資,也可提供適時的反循環效應,去減低因外在因素所導致的經濟波動帶來之衝擊。

在思考公共財政的未來時,政府也宜再考慮收支項目的定性分類,和不同來源的收入的管理策略,務求善用公共資源,增強社會效益。民間智庫「新力量網絡」最近提倡運用每年的買地和政府投資收入,去建立財政穩定基金,以恒常地支持經常開支的合理投放和增長,而不觸動總體的「量入為出」的穩健原則,值得朝野參照。

當然,一旦如此,則或會偏離每年「派糖」及政黨媒體每年鼓吹「還富於民」的民間論述。因此,財政紀律也要求有政治新思維,否則年復一年,終難走出短期行為的胡同。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Tue Jun 19, 2012 9:39 am
by samuel

堅尼系數錄新高


本港貧富懸殊越趨嚴重,無力解決貧富差距的政府卻刻意淡化問題。政府統計處昨發表2011年人口普查《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報告,反映收入差距的堅尼系數錄得歷來最高的0.537,顯示香港貧富懸殊過去五年惡化。但統計處強調,單計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及納入政府紓困措施後,數字與往年相若,企圖淡化問題。學者指出,香港貧富差距嚴重是不容否認的事實。記者:蔡建豪、麥志榮

堅尼系數介乎0至1之間,數值越大反映差距越大;香港去年錄得0.537,較2006的0.533及2001年的0.525高,數值是歷來最高。統計處昨日公佈的逾200頁報告中,有提及0.537這數字,但昨日的記者會及新聞公告卻迴避。


錯指系數較新加坡低
該處強調,按除稅及福利轉移後住戶每月收入計算,去年的堅尼系數為0.475;扣除人口老化、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大增48.3%的因素後,單計工作人口的堅尼系數更應低至0.413;若進一步計算政府去年紓困措施,堅尼系數更可低至0.399。
統計處在新聞公告中,又指香港去年的堅尼系數,與紐約、華盛頓等外國城市相若,又較新加坡為低。不過,報告內詳列計算工作人均住戶收入的新加坡堅尼系數為0.482,在相同比較基準下,低於本港的0.537,與新聞公告的說法不符。

統計處長歐陽方麗麗昨在記者會上指,不同地方各有計算堅尼系數的方法,沒有既定標準。她指本港退休人士大幅增加,單看工作人口的堅尼系數,過去10年不升反降。她未有正面評論政府未來是否要投放更多資源,提供更多紓困措施。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出,扣除福利後堅尼系數跌至0.475,不反映貧富懸殊有縮窄,因為低收入人士的入息沒有顯著提升。未扣除福利的堅尼系數較06年升了0.004,正反映了本港收入分佈不均無改善,社會上最有錢的兩成人賺了近60%總收入,大部分低收入人士只能賺取微薄的薪酬。歐美國家都有計算堅尼系數時扣除福利的做法,本港扣除福利後系數有0.475,仍屬偏高水平。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Fri Jun 22, 2012 10:59 am
by samuel
堅尼社會動亂系數

堅尼系數量度社會財富分配,零為最均富,一為最貧富懸殊。零點六是動亂觸發點,即財富分配不公令窮人忍無可忍,群起造反,藉此推倒重來。香港二○一一年堅尼系數零點五三七,創歷史新高,離動亂「臨界點」又近一步。香港貧富懸殊,與行政霸道政府不仁,以及制衡政府的立法會無心無力有關。

聯繫匯率數十年不變,雖然有助穩定貨幣及減低國際炒家狙擊意欲。但連帶而來港元連年貶值,誰受惠最多?誰受害最大?很明顯擁有土地、房產者受惠最多,因為貨幣貶值,導致地價、房價上漲,幾近必然結果。相反,無地、無房產者受害最大,因為貨幣貶值,導致租金上漲,幾近必然結果。而且,打工仔工資,相對房價愈來愈低,成為有樓人士機會愈來愈渺茫。

是以政府不可單看聯匯好處,任由受惠者發達,不顧受害者遭受剝削。但是,回歸十五年,政府不但沒有透過引入合理稅項,將前者部分不勞而獲所得,以社會服務或現金「再分配」給後者,補償他們損失,反而落井下石,令他們雪上加霜,賤賣公屋商場給「領匯」就是最明顯不過例子。

「領匯」接管公屋商場,大幅增加租金,小商戶利益被「轉移」持股財團及人士之手;咖啡由六元一杯加至十六元,公屋居民每杯咖啡被剝削多十元。民主黨、民建聯、自由黨支持「領匯」上市,民主黨發言人單仲偕竟然稱此舉乃「送份聖誕禮物」給市民。

政府派發現金,是直截了當補償市民之舉,市民現金積蓄因聯匯每年貶值一萬幾千,政府每人派發六千,合情合理。豈料除了保皇黨反對外,民主黨、公民黨、工黨,亦一樣反對。

勞永樂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Tue Dec 04, 2012 10:38 am
by editorial
派錢難派糖易

「派錢難、派糖易」,無疑是今年預算案的特色。去年派錯錢,被輿論狠批,派糖則獲得好評,曾俊華吸取教訓,謹慎從事,在民怨依舊深重、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明年二月公布的預算案,估計仍會適量「派糖」。

上屆政府的最後一份預算案,於今年二月初公布時,派糖創下歷年之冠,高達八百億元,惠及中產階層的措施甚多,做法罕見,其中包括退還薪俸稅最高一萬二千元,調高個人、子女及供養父母等七項減稅措施,供樓利息扣稅期延長至十五年,加上一年免差餉和電費津貼,普遍獲得中產鼓掌。

連同協助基層市民紓困的措施,包括綜援金、生果金及傷殘津貼出「雙糧」,公屋免租兩個月,為食物銀行預留撥款等,絕大部分市民都得到「照顧」,而關愛基金則積極聯繫N無人士,以另類方式伸出援手,最終的政治回饋是社會不滿的聲音有所緩和。

前瞻來年的經濟環境,正如曾俊華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提問時所言,歐債危機及美國財政懸崖的困擾揮之不去,政府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為百分之一點二,仍然偏低,相信在高通脹及高租金的蠶食之下,市民來年的日子仍然難過,政府體恤民情,適度派糖,在所難免。

從政治現實的角度講,立法會內各大黨派,無分政治取向皆建議政府繼續派糖,其中寬減薪俸稅及差餉更形同指定動作,而公屋免租、綜援及生果金出雙糧等似亦不可或缺,政府有盈餘,財政狀況佳,難以拒絕有關建議。

宋立功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Tue Dec 04, 2012 10:58 am
by editorial

授人以漁及魚 長短措施兼顧


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其實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可以統籌兼顧。新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昨日開始地區諮詢活動,透過活動現場的喧囂與抗議聲,反映大部分民意仍然有所期待,希望港府既有發展經濟的長遠計劃,也有扶貧紓困的短期措施。

施政報告提出政策方向,預算案從資源分配上予以配合支持,所以有甚麼樣的施政報告,就有甚麼樣的預算案。過去曾蔭權政府目光短淺,一味做騷博取掌聲,這決定預算案必然是零零碎碎,胡亂派糖了事,結果是,儘管政府經常性開支在過去十五年間增長八成,歷年派糖累計近三千億元,但貧富懸殊的問題愈演愈烈,社會深層次矛盾愈積愈多。新政府承諾「穩中求變、適度有為」,能否兌現,首份施政報告及預算案就是試金石。梁振英不敢怠慢,決定將發表施政報告的時間由傳統的十月份推遲到明年初,以求更廣泛地搜集民情民意,更準確地把握社會脈搏。

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關鍵在發展經濟、推動產業多元化,同時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對梁振英政府而言,推動大型基建,發展新興產業,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研究及推動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強化公共醫療體系,這些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遠大計。

另一方面,短期的扶貧紓困措施也不可少。正如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出,本港經濟發展放緩,失業率有上升之勢,估計全年經濟增長僅百分之一點二,通脹則高達百分之三點九,尤其是房價在今年頭十個月飆升兩成三,在高通脹及高租金的蠶食之下,市民來年的日子仍然難過。外圍的形勢也不樂觀,歐洲債務危機,美國財政懸崖,香港無法獨善其身,在這種情況下,適當派糖可以減輕市民的痛苦。

澳門政府已連續五年第八次派糖,且年年加碼,今年每人派錢八千元,對港府增加了無形的壓力。雖然說,香港的情況與澳門不同,未必有大手派錢的條件,但還富於民卻是天經地義,而且政府完全有這個能力。港府年年搞赤字預算,結果大多實現盈餘,本財政年度恐怕不會例外,有專家推算,港府原來估計有三十四億元赤字,實際上又計錯數,盈餘可能有八十六億元,屆時財政儲備將高達六千八百億元之巨,再創歷史新高。維持這麼高的財政儲備水平是不必要的,何況港元跟隨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在可見的未來都不會改變,與其將大量財富放在庫房中發霉貶值,不如用來扶貧紓困,又可推動消費,刺激經濟增長。

既要授人以漁,也要授人以魚,兩者不可偏廢。由於港府民望一直在低處徘徊,立法會政黨也會例牌「為民請願」,所以,收買民心也好,扶貧紓困也罷,明年預算案適當派糖恐怕是在所難免。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ed: Thu Dec 06, 2012 10:57 am
by editorial
派糖能順應民意

「適量派糖難免」,是立法會各黨派的共識,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個人網誌上的言論,也沒有排除這個可能性,反而像澳門豪派八千現金的做法,除了激進黨派支持之外,民意主流也不認同。

自從特首梁振英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新政府施政將聚焦「三大民生議題」——房屋、扶貧及安老,民間團體紛紛發表意見,或公布研究報告,向政府施壓,要求短期推出更多紓困措施,長遠要推行新政改善民生。客觀而言,派糖能順應民意,一次性措施也不會構成財政壓力。

以扶貧這個老大難課題為例,由於貧窮人口於過去十五年持續上升,近年已經成為市民最關注的議題。雖然去年落實最低工資的建議之後,在職貧窮的人口有所紓緩,但在通脹偏高及租金狂升的壓力下,中小企人工的調整滯後,貧者的數量上升勢頭難減,政府必須推出更多措施,短期及長期均有需要,以應對挑戰。

社聯的研究發現,本港非綜援基層家庭過去十年的食物開支比例持續增加,以三人家庭在十年前佔百分之四十二點七比較,十年後已升至約百分之五十,即家庭入息的一半用於食物開支。結果,基層家庭被迫削減其他開支,包括用於補習、醫療、衣物等方面,以「節衣補食」,影響下一代的發展。

前瞻未來,情況難以樂觀,政府必須加大扶貧力度,例如增建公屋,以加快上樓時間,短期則應強化食物援助,並制訂低收入補貼制度。看來財政預算案派糖難免。

宋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