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的價格走勢,是否值得收藏
據相關部門統計,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過4000件。歷代金、銀、犀、玉並列,而犀又遠比金、銀、玉等器物名貴得多,因為犀角器的料源亞洲犀牛已經滅絕。
《笑傲江湖》第十四章,祖千秋說:“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
看來,金庸對酒具之道頗為瞭解。犀角自古就屬奇藥,居中國四大名藥(犀角、麝香、熊膽、羚羊角)之首,古人以犀角製成器皿,飲用白酒。歷代金、銀、犀、玉並列,而犀又遠比金、銀、玉等器物名貴得多,因為犀角器的料源亞洲犀牛已經滅絕。
犀角器在古代工藝品中屬鳳毛麟角,在今天的藝術品市場上也是獨領風騷。早在2005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末犀角雕雙螭海棠形杯以1076萬港幣晉級“千萬元俱樂部”;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又有兩件犀角器均以3986萬港元的高價,打破了這項拍賣的世界紀錄。
物以“犀”為貴,存世不超4000件
在今天的收藏市場上,犀角仍屬於貴族收藏。蘇州玩玉器的藏家於巨集明告訴記者:“大部分玩古玩的收藏都對犀角望塵莫及,犀角的稀有度與藝術特徵不是一般人能夠瞭解的,浸淫其中的大藏家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屈指可數。”
據相關部門統計,至今存世的犀角雕器不超過4000件。在這有數的存量中,大部分犀角均散落在海內外知名博物館和大藏家手中。在中國內地,北京故宮有100多件,上海博物館有40多件,南京博物館有4件。在歐美博物館中,愛爾蘭國立博物館藏有一批犀角器,約有160多件,居全球之冠。
業界人士告訴記者,近年出現在拍賣會的犀角雕,多數來自于歐美的舊藏,原因是一些博物館經費不足或其他因素,而不得不把部分藏品拍賣。
玩犀角器的大收藏家,也都聚集在香港與歐美國家。其中,被業內所熟知的是香港名醫葉義,北京故宮現存的100多件犀角中有81件是他捐贈的。除此之外,美國藏家黃蕙與霍滿棠分別藏有犀角器40多件與80餘件,也是業內公認的專業藏家。
犀角器如此稀缺,可以說是賣一件少一件,所以,犀角一旦被藏家收入囊中,一般不會再輕易出手。
資金全部吸納,十年走出暴漲行情
今天,雖然玩犀角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但全世界可供拍賣的犀角精品不過幾百件。由於市場上流通數量有限,資金尚能將之全部吸納,所以,行情一旦啟動,就容易暴漲。
事實上,在2000年之前,犀角收藏還是一個偏門。雅昌藝術網資料顯示,1994年至2000年間,犀角上拍量32件,成交價多為十幾萬元或者數十萬元, 超過50萬元的寥寥無幾。進入新千年之後,犀角拍賣在國際市場上逐漸升溫,表現在投放量放大,成交率升高,成交紀錄不斷被刷新。
2005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明末犀角雕雙螭海棠形杯一舉拍得1076萬港幣(當時約合人民幣1140.56萬元),犀角器首次晉級“千萬元俱樂部”;2006年9月的紐約蘇富比秋拍,內地企業家徐其明以203.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80.4640萬元)競得清康熙尤侃款犀角雕仙人乘槎杯。
隨著海外拍行公司掀起犀角熱潮,中國市場也跟著活躍起來,2010年是國內外犀角器拍賣呈現井噴的一年。
201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松竹堂珍藏30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高達2.37億港元。同年6月,北京古天一拍賣行犀角專場中,15件拍品同樣百分百成交,成交額高達6266.4萬元。同年12月5日,北京保利“酌兕觥”犀角專場中,21件犀角器拍出6046.9萬元。這一年秋拍中,北京翰海投入犀角器30件,北京匡時投入33件,也全部成交。
- 123.jpeg (25.13 KiB) Viewed 9779 times
- 1231.jpeg (27.33 KiB) Viewed 9779 times
資金門檻高,鑒定門檻低
犀角器的資金門檻高,但入門與鑒定的門檻很低。業內普遍認為,明清時代製作的犀角器是收藏的主要對象。明清時,犀角工藝到達一個高峰,到了清末,隨國勢不濟而式微。
近幾年,由於犀角行情空前高漲,市場也隨之產生了大量贗品。仿犀角器在清末就很普遍,一是以非洲犀角充亞洲犀角,二是以水牛角等充之。然而,這類贗品非常容易辨認,即使行外,只要看幾件犀角器,就能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很多人認為,犀牛角越重越值錢。而專業藏家則認為,作為藝術品,犀牛角的質地、工藝、形狀同樣重要。亞洲犀角質感細膩、凝重、美觀,非洲犀角是作為亞洲犀的補充,才進入中國市場的,其商業目的性強,藝術性也較低。
2011年底,我國出臺了禁止公開銷售象牙犀角的檔。拍賣行人士表示,儘管國家近期不會放開市場,但犀角的高價決定了其擁有者都有較強的實力,不可能低價出手。
“或者說,犀角價格短期不會下跌,倒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造成有價無市的行情”。一位文物專家這樣總結。
- 1233.jpeg (34.47 KiB) Viewed 9779 times
犀角雕刻的3個流派
據介紹,中國犀角雕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流派:一是北京派,代表宮廷藝術,取材厚、大,表現皇室題材,工藝精美,不計工本材料;二是蘇州派(包括嘉定),工巧薈萃,講究文人氣息,多取材蘭亭雅集、東坡遊赤壁等題材,用料次於皇家;三是廣東派,帶有強烈的地方色彩,以花卉為主,用料較薄。中國歷史上,犀角雕刻工藝在明清達到高峰,現存的亞洲犀角雕刻作品絕大多數是明清時代的作品。亞洲犀角絕跡後,非洲犀角取而代之,則是在清中葉以後,大多是為了貿易,作來料加工。此外,犀角雕刻作品除了看材質,還要看製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筆。
亞洲犀與非洲犀的4個區分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亞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亞洲犀牛已經滅絕,因此亞洲犀角格外珍罕,價值高於非洲犀牛角;從藥用價值上說,亞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所以,如何區分亞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顯得格外重要。
鑒別方法之一是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蘇門答臘(撒馬利亞)犀這三類有雙角,爪哇、印度犀則是單角。印度獨角犀的角,由於數量極少,價值極高,非常珍貴。三種亞洲犀角中,最長的是印度犀角,最長的有20多釐米,東南亞犀角次之,蘇門答臘犀角最短。二是形狀比較特殊,角上有縱向紋路,類似甘蔗,橫斷面則呈“栗米紋”,底座呈馬蹄形,最適合製作馬蹄杯,角的前後有“天溝地崗”。三是藥用價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也有的皮殼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聞到一股香味。四是亞洲犀角質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瑪瑙色。還可以從犀牛的皮膚上進行區別,印度犀牛的皮膚上清晰可見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鎧甲一樣,而非洲犀牛的皮膚則比較光滑,沒有折痕。
- 1234.jpeg (127.68 KiB) Viewed 9779 times
犀角器觀賞5要點
一、刻工。精細入微,佈局完美。一般而言,人物、動物圖案優於山水、花卉、禽鳥圖案,人物、動物、祥禽瑞獸圖案優於規整且常見的螭龍圖案。
二、材料。質地光澤瑩潤,顏色不能太深。亞洲犀角呈火紅色,非洲犀角呈灰白色且透明度高。
三、題材。雕者一般會挑選自己最拿手的題材,同時也要應材料的形態、大小來決定刻什麼,通常會採用大眾都喜歡的典故,寓意吉祥的題材。
四、年代。犀角雕不是年代越早就越有價值,相反,年代較早的雕工不及明、清朝代時精細華麗,只要年代不低於18世紀便可接受。
五、作者。犀角雕上有作者留款的,即名家作品,如有題詩句的,與犀角雕的背景相映成趣,則更為難得。一般有名家留真款字的,百中無一,購買時要看清楚是真款還是後仿的。
- 12345.jpeg (100.02 KiB) Viewed 9779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