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新書爆內幕 毛澤東主動求和解
Posted: Mon May 16, 2011 11:32 am
基辛格新書爆內幕 毛澤東主動求和解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新作《論中國》(On China)美國時間周二(17日)在美國正式出版。該書是他回顧對華外交歷史的首部專著,其中寫到他與中共前領導人近距離接觸的印象,他形容毛澤東是「王者哲學家」,周恩來「優雅」,鄧小平則是「眼神憂鬱的勇敢小個子」。基辛格還指出,理解中國必須要從其漫長歷史出發,並警告如果中美發生冷戰,「將阻止太平洋兩岸一代人的進步」。
關於中美和解,基辛格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一般歷史學家認為,尼克遜意圖透過訪華的積極姿態,轉移國內對他在越南事務上失敗的注意力。但基辛格指出,首先採取主動的是毛澤東,他意在以此迫使蘇聯不敢對中國輕易動武。
《紐約時報》書評人角谷美智子評價道,《論中國》「引人入勝,視角敏銳」,基於基辛格本人與中國幾代領導人交情(見另稿)而寫成,還試圖解釋中國政策的歷史淵源和中美兩國的哲學區別。
形容鄧小平「憂鬱小個子」
該書指出,中共領導人在涉及中國的外交事務中都是務實的「利己主義」者,當年雖堅持共產主義,實際上卻與美國建交共同遏制蘇聯。這種「務實」持續至今,令中國對於美國在「9.11」後的政策多數採取旁觀態度。
角谷美智子認為,基辛格對於中國領導人的印象「不同尋常」。他形容毛澤東為「王者哲學家」,周恩來「在談話時帶有孔聖人般自然的優雅和過人的智慧」,總是要考慮是否對毛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又要權衡可能因此被排擠出局;而鄧小平則是「眼神憂鬱的勇敢小個子」。
指冷戰將阻兩國發展
基辛格又提到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中國領導人一度不能理解美國的態度,「他們認為『六四』是在自己土地上發生的事,不明白為什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基辛格也講出自己的「辯證」觀點,「像多數美國人一樣,我對天安門事件的結局感到震驚;但與大多數美國人不同,我觀察了鄧在15年裏改革中國的艱苦歷程……從傳統中國走向現代化以及全球化。」
基辛格指出,如今中國已不再有那種師從西方的受限感,並產生了新的輿論浪潮,年輕一代學生和網民、還有一小部分領導人敢於表達,「這樣也導致一種國際體系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正在形成」。
他又指出,中美關係對全球穩定與和平至關重要,如果形成冷戰,將會「阻礙太平洋兩岸整整一代的發展」,中美關係「不需要,也不應該,成為一場零和博弈」。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新作《論中國》(On China)美國時間周二(17日)在美國正式出版。該書是他回顧對華外交歷史的首部專著,其中寫到他與中共前領導人近距離接觸的印象,他形容毛澤東是「王者哲學家」,周恩來「優雅」,鄧小平則是「眼神憂鬱的勇敢小個子」。基辛格還指出,理解中國必須要從其漫長歷史出發,並警告如果中美發生冷戰,「將阻止太平洋兩岸一代人的進步」。
關於中美和解,基辛格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一般歷史學家認為,尼克遜意圖透過訪華的積極姿態,轉移國內對他在越南事務上失敗的注意力。但基辛格指出,首先採取主動的是毛澤東,他意在以此迫使蘇聯不敢對中國輕易動武。
《紐約時報》書評人角谷美智子評價道,《論中國》「引人入勝,視角敏銳」,基於基辛格本人與中國幾代領導人交情(見另稿)而寫成,還試圖解釋中國政策的歷史淵源和中美兩國的哲學區別。
形容鄧小平「憂鬱小個子」
該書指出,中共領導人在涉及中國的外交事務中都是務實的「利己主義」者,當年雖堅持共產主義,實際上卻與美國建交共同遏制蘇聯。這種「務實」持續至今,令中國對於美國在「9.11」後的政策多數採取旁觀態度。
角谷美智子認為,基辛格對於中國領導人的印象「不同尋常」。他形容毛澤東為「王者哲學家」,周恩來「在談話時帶有孔聖人般自然的優雅和過人的智慧」,總是要考慮是否對毛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又要權衡可能因此被排擠出局;而鄧小平則是「眼神憂鬱的勇敢小個子」。
指冷戰將阻兩國發展
基辛格又提到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中國領導人一度不能理解美國的態度,「他們認為『六四』是在自己土地上發生的事,不明白為什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基辛格也講出自己的「辯證」觀點,「像多數美國人一樣,我對天安門事件的結局感到震驚;但與大多數美國人不同,我觀察了鄧在15年裏改革中國的艱苦歷程……從傳統中國走向現代化以及全球化。」
基辛格指出,如今中國已不再有那種師從西方的受限感,並產生了新的輿論浪潮,年輕一代學生和網民、還有一小部分領導人敢於表達,「這樣也導致一種國際體系結構的根本性變化正在形成」。
他又指出,中美關係對全球穩定與和平至關重要,如果形成冷戰,將會「阻礙太平洋兩岸整整一代的發展」,中美關係「不需要,也不應該,成為一場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