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人民日報批阿諛奉承者:危害比100個敵人還大

Posted: Wed Feb 26, 2014 4:32 pm
by editorial
人民日報批阿諛奉承者:危害比100個敵人還大
2014年02月26日04:10

作者:譚用發

 《資治通鑒》載:安祿山體充肥,腹垂過膝,嘗自稱腹重三百斤。唐玄宗問他肚中何物,安祿山答道:“更無餘物,正有忠心耳!”然而,正是這位聲稱滿腹忠心的人,卻在掌握軍政大權後,發動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亂”。

  春秋時期,齊桓公問“人肉味何如耳”?烹調師易牙聞言,回家殺了年僅三歲的親生兒子,蒸了一盆肉獻給齊桓公。後來,就是這位滅子媚上的屠夫,在齊桓公患病時,借機將其害死,坐上了攝政的寶座。

  千古多少事,阿諛盡害人。然而,即使在今天,阿諛之風仍未絕跡,在一些人那裡還挺盛行。原四川彭州市委書記陳家榮,就曾這樣反思自己的犯罪原因:“我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圍在我身邊的都是些懷著不同目的對我阿諛奉承的人”,“久而久之,那種唯我獨尊、自以為是的美好感覺就像鴉片一樣,讓我上癮,讓我滿足。”

  “忠言逆耳,甘詞易入。”貪官們之所以經不起阿諛奉承這一“精神鴉片”的誘惑,主要原因還是他們思想不端,作風不純,缺乏清正之氣和敬畏之心。常言道“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很多人很喜歡聽溢美之詞,有時明知道是對方在刻意吹捧自己,但心裡卻美滋滋的,並不想制止。而越是樂於被阿諛奉承的人,越是聽不進不同意見,容不得別人講真話。因此,如果不能對阿諛之詞保持足夠的警覺,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輕諾者,信必寡;面譽者,背必非。那些善於在領導面前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人,並無多少是真心欽佩。下餌是為垂釣,張網是為捕獲,拍馬是為騎馬。這些人真正的用意是討好巴結權力,撈取個人的好處。而在背後,他們往往又都是一些喜歡搬弄領導是非的人。是以,荀子直言:“諂諛我者,吾賊也。

  1949年9月,彭德懷率領部隊解放了新疆。在慶祝大會上,當他看到人群中有人抬著自己的畫像,兩道濃眉擰了起來。他對身邊的人說:“勝利了,要警惕。‘萬歲’的口號,首先應該還給人民。要知道,一個阿諛奉承的傻瓜帶來的危害,將比100個敵人還要大。”說罷,走下主席臺,親手從畫架上將自己的畫像扯下來撕了。

  “諂諛在側,善議障塞,則國危矣。”歷史上有作為的統治者,都把納諫言、止諂諛視為安邦治國的重要之策。唐太宗李世民不僅虛心納諫,而且對阿諛諂媚的佞臣,輕者痛加斥責,重者貶斥罷官,使官場阿諛之風大為收斂。今天,對於共產黨人來說,更應當以寬廣的胸襟開門納諫。各級領導幹部,面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言,首先應當保持足夠的警惕,像魯迅先生說過的那樣,“無論是誰,先奉還他無端送給我的‘尊敬’。”

  有道是,“抬轎子”是因有人想“坐轎子”。如果各級幹部對阿諛奉承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讓阿諛之詞止於啟齒之前,何愁阿諛之風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