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1147_910.jpg (239.2 KiB) Viewed 5678 times

- 111154_863.jpg (201.79 KiB) Viewed 5678 times

- 111153_432.jpg (104.55 KiB) Viewed 5678 times

- 111152_485.jpg (135.36 KiB) Viewed 5678 times

- 111143_940.jpg (139.51 KiB) Viewed 5678 times

- 111141_784.jpg (167.13 KiB) Viewed 5678 times

- 111205_938.jpg (59.39 KiB) Viewed 5678 times
美國智庫警告:再惹怒中國就真的大禍臨頭了
2014-5-26 14:36:15
•
美國智庫凱托學會資深研究員泰德•卡彭特日前在美國《國家利益》期刊上發表題為《華盛頓最大戰略錯誤》的評論文章,認為華盛頓在外交政策問題上正處於犯下關鍵錯誤的邊緣:同時“招怨”中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大國。
兩邊“招怨”達“報警水準”
卡彭特認為,在過去大約一年時間內,華盛頓與莫斯科和北京的雙邊關係已經到達“報警水準”。這一動向可能給華盛頓製造出巨大的地緣政治麻煩,除非奧巴馬政權採取及時的糾正措施並確定更加連貫的優先權。
文章說,先前,美俄關係已經因敘利亞、伊朗等問題摩擦不斷;今年的克裡米亞危機更是讓美俄從業已冰冷的局面走向冰凍。美國及其歐盟盟友向俄羅斯施加經濟制裁,而克里姆林宮則反施制裁作為回應。
在對華關係上,卡彭特認為,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已經明顯變得更加容易起爭議,這一點在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4月上旬訪問中國時尤為突出。
“美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立場正越來越多地惹惱中國,特別是就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南海和東海的有爭議問題,華盛頓的立場尤為招人不滿。從北京的角度看,奧巴馬政權展現的是美國對日本、菲律賓等國拙劣的支持。”
違反基辛格的重要告誡
卡彭特說,從美國國家利益看,美國與中俄關係的持續惡化遠非“有一點令人不安”的程度。這種關係打破了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冷戰時期的重要告誡。基辛格在1979年出版的回憶錄《白宮歲月》第一卷裡強調了地緣政治基本原理:“我們與潛在對手們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我們給他們中每一個的選擇權,始終要比他們相互之間的選擇權更大。”
尼克森政府推動美國與中國恢復正常關係正是基辛格這套理論的反映。卡彭特進一步解讀說:“按基辛格的理論,美國應當採取措施,確保華盛頓與北京、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關係始終比他倆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這在當時是一個好戰略,現在也是一個好戰略。”
但是,文章說,“華盛頓的做法也許只會把俄羅斯和中國推得更近,讓他們放下分歧……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和擔憂”。
誰敵誰友?真不好確定
文章說,在敘利亞和伊朗問題上,莫斯科和北京敢於抵制美國主導的西方意見,而美國外交官卻因此大發外交脾氣,拋出刺耳和對抗性腔調,有時是沒有必要的。卡彭特舉例說,在一份涉及敘利亞問題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表決中,中俄投下反對票,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蘇珊•賴斯隨後大談“反胃”、“可恥”、“不可原諒”,“那樣的態度招致莫斯科和北京的尖銳斥責絲毫不讓人覺得驚訝”。
對於美國現行外交政策,卡彭特認為,最理想的選擇,是修復與兩國的關係。“奧巴馬政權的官員們即便不能同時讓雙方都接受,也至多只能選擇一個作為指定對手,而不是同時招怨兩個政府。”
卡彭特說,美國政府應當明確政策的優先選項並作出選擇。政策制定者們需要自問一系列重要問題:哪個國家對美國更加重要,哪個國家更有可能傷害美國的利益等等。
“這些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卡彭特說,“作出如此複雜的評估是制定任何有效外交政策前必須面對的挑戰。回避這個問題而冒險地把莫斯科和北京都作為對手……不是明智選擇。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只會遭遇挫折和潛在的災難。”
奧巴馬亞洲之行,就像是一個耍猴的把式四處賣弄,手裡牽著日本、菲律賓等幾個猴子,招搖世界,在日本信誓旦旦地承諾釣魚島適合《美日安保條約》,將協助日本對付中國;
在菲律賓也不忘鼓動這個猴子對抗中國,並不斷為其打氣。美國一反以前掩掩遮遮,猶抱琵琶半遮臉的醜態,總算堂堂正正露出了真實面目。
早在奧巴馬的戰略東移政策一出臺時,全世界就都明白美國旨在全方位對付中國,由於美國國內嚴重的經濟危機,必須以一場戰爭來擺脫困境,而這個戰場首選是亞洲,矛頭必然是中國。
因此白宮絞盡腦計遏制、打壓、分裂、肢解中國,美國佬最善於假借人道、****、正義、公道的幌子行騙全世界,侵略蹂踏別國。
當初為其戰略東移的藉口是戰略再平衡,從對中國周邊的領海爭端不介入,不選邊站,到前期的暗中挑唆、鼓勵日菲等國對抗中國,迄今則公然支援日菲挑釁、對抗中國,並為其提供一切軍備和輿論支援。
此前,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美國人一直在尋求從經濟上摧毀中國,暗地裡使出無數擾亂中國經濟的陰招,試圖從經濟乃至層面擊垮中國,同時不斷培植、訓練反叛、分裂中國的恐怖組織,為他們提供一切經濟和武器上的支持.
可是這一切都未能撼動中國政府,眼見中國的崛起將成為現實,美國只好從幕後走向前臺,把百分之六十的軍力部署到中國周邊,同時將各類尖端武器都搬了過來.
近日將最先進的全球鷹無人機也弄到日本,旨在把戰爭引向中國,並將戰時的中國軍事資訊及時傳遞給日本或則越菲,竭盡全力將中國扼殺在真正崛起之前。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美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
外媒稱,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信峰會開幕之前舉行會談,展示了兩國間的親密關係。
據日本媒體5月21日報導,兩國這樣做針對的是美國。美國正在推行重返亞洲戰略,中國面臨的課題是如何阻止美國影響力的擴大。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教授李新指出:“美國重返亞洲會制約中國的和平發展。如果有利於地區的和平發展,中國也會歡迎,但實際情況是美國重返亞洲造成了南海等地的糾紛。”
報導說,俄羅斯與歐美的矛盾因烏克蘭局勢而進一步加劇,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希望與中國加強關係,以便向國際社會表明自身並未陷入“孤立”。另一方面,中國作為會議的主席國,也希望借助亞信峰會這一舞臺來拉攏俄羅斯共同對抗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雙方可謂不謀而合。
俄羅斯外交評論家塔夫羅夫斯基指出:“普京在烏克蘭危機中堅定了反對歐美的立場,開始與中國加強戰略關係。由於受到西方的封鎖,中俄在地緣政治上的靠攏今後還會繼續。”
美國媒體5月20日報導稱,英國媒體和美國媒體最近都推出了關於俄羅斯向中國傾斜的長篇報導,而這些報導都值得全文閱讀。之前,西方專家往往對俄中建立協定關係採取不屑一顧的態度。
報導說,雖然俄羅斯和中國仍然是迥然不同的國家,經濟和世界觀的差別都很大。然而,俄中都剛剛與美國領導的安全集團發生嚴重分歧。它們顯然也更願意考慮彼此合作的可能性。婉轉地說,華盛頓並未清楚地注意到這個變化。
俄中結成同盟對美國而言當然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因為只有這個組合真正有意願也有能力對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發出挑戰。
報導稱,當前無所作為的政策顯然不足以應對如此嚴重的潛在威脅。美國的外交政策界必須清醒過來,如若不然,再過10年,就會陷入一場有關“是誰丟了歐亞”的痛苦爭論。
日本媒體5月21日刊發文章稱,美國與中國在海洋安保和網路攻擊問題上、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對立日益加深。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內有人擔心中俄領導人會晤展示親密關係,將給三個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帶來質的變化。
美國政府高官對中國在海上的活動接連提出批評,並且還起訴中國軍方人士在網上發起攻擊,這些都表明美國對中國的危機感在增強。美國國內的專家指出,從俄羅斯對待克裡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局勢的態度來看,“普京已經不在乎與西方的關係”。一旦美中和美俄矛盾加劇,美歐與中俄二者之間的對立就有可能更加尖銳。
文章說,儘管如此,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交易夥伴之一,也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買主,美中關係的惡化對美國來說是得不償失的。與此同時,在處理敘利亞化學武器、伊朗核問題以及削減戰略核武器等問題上,美國也離不開俄羅斯的合作。在亞太地區,美國不得不尋求與中俄加強關係,避免發生誤解。
西元2014年5月20日,註定是一個要永久寫入中俄歷史和國際史的不平凡日。
從與霧靄息息相關的全球氣候變化到愈發趨重的阿富汗毒品問題,從漸演漸烈的烏克蘭危機到持久不消的敘利亞戰端,從看似有驚無險的半島核威脅到全人類的外太空開發利用,從二戰歷史觀的正確回歸到戰後國際秩序的當下穩定,從中國的東海南海利益到中俄兩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乘著上海亞信峰會的喜慶,和中俄高峰會談的莊嚴,中俄聯合聲明以擲地有聲的鏗鏘之勢,全面定位當今國際社會三個最為舉足輕重大國其中的中俄兩國的新階段關係。
縱然華府現在笑成難得一見的面帶桃花,作為“餘下”的第三大國,相信它也極不情願看到中俄兩個“巨人”以這樣一個並肩姿態和模式,如此快速走到一塊。
因為,如借用亞信峰會晚宴音樂一支曲名來形容,確立中俄新型國家關係的聯合聲明就已經“在希望的田野上”。換言之,即使謂之橫空出世,也不為過分。
世間煩惱皆自找。
中俄兩個“巨人”在國際社會原本就各有其歷史影響和勢力“江山”,連袂合璧後,其能影響到的亞太及國際範圍也就必然成倍擴大,滾動上升。此意義上,聯合聲明之於美國,無疑是個震撼式的晴天霹靂。國際煩惱,尤其是亞太領域的事務煩惱,從此也必纏身不去——如果亞太再平衡戰略依舊如故而不作調整。
從睦鄰友好關係到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這意味著,在軍事意義上,中俄兩國已經從對而相望上升到對而守望,不是結盟卻勝結盟。世上萬事都會變。也都再變。中國不主張軍事結盟,但現在已經不排斥和相關國家軍事守望。這說明中國的國際戰略並不是一成不變。
目前而言,中俄間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已經“夠用”,但這個“夠用”是相對的,只是針對當前國際形勢的需要而言,不是永恆不變。國際局勢若果激變、畸變,當“夠用”而不夠用了,中俄這層關係就或會繼續向前挺進深化。
一句話,世事難料。中俄走向雙方目前都不展望的軍事結盟,也不是不可能。時局變則態勢變,態勢變則態度變,態度變則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就會變。一切盡看中俄兩國審時度勢的需要。
一切需要都不是永久性的。
中國曾經展望過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美國非但不買帳,而且還在事關中國國家核心利益問題上走向對立立場那面。中國歡迎美國“回歸”亞太,相信利用自身的大國影響力。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就完全可以平衡亞太各方的關係和利益,這於亞太社會也是個福音。遺憾的是,奧巴馬主持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慢慢走樣了,“再平衡”倒使亞太社會出現了近期裡的漸不平衡。
既有心“回歸”亞太,亞太社會任何一國的國家核心利益都應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顧及、平衡和維護範圍。罔顧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而遷就其軍事同盟國超越國際法的利益,美國的“回歸”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歸。亞太社會失原本對美國的“回歸”是持有願景的,但現在似乎已看不到那些願景的影子了。
中國有夢。亞太社會也有夢。亞太區域的寧靜與和平,就是中國和亞太社會共同的夢。美國“回歸”亞太,必須顧及亞太社會的共同大局觀,必須與之保持一致,而亞太夢正是亞太社會的大局共識。
如果華府的“回歸夢”切實融入亞太社會的共同夢境,那就是錦上添花,夢帶仙境。但如果華府的“回歸”戰略最終淪為亞太社會的噩夢,美國就是亞太社會的共同敵人。
而一旦噩夢成真,為了亞太人的亞太夢,中俄軍事同盟或就應運而結。到那時,奧巴馬就是美國的罪人。
現在說噩夢還遠,但離噩夢也只差一步。美國“回歸”亞太後,“中日必有一戰”的說法就開始漫天飛,現在又到了“中越或有一戰”的傳言滿天飛,有了美國身影的亞太局勢開始變得撲朔迷離,並充滿不安,而這些都是亞太社會在美國“回歸”之前不曾有的鏡像。美國“歸來”後,亞太夢裡的寧靜與和平正一點一點的漸趨消失。
此消彼長。美夢漸消的同時,噩夢也正在悄然滋長。中俄聯合聲明後,相信美國會為此而作調整亞太戰略。往什麼方向調整,奧巴馬就只有兩條路走,要麼做美國的罪人,要麼做亞太的貴人。前者只需與日菲越共敵中國,後者只需與亞太夢共夢共用。
鐵定無疑的是,與中國為敵就是與亞太夢為敵,奧巴馬就必將成為亞太社會的罪人。
看完《中俄聯合聲明》這個世界將不會太平了!裡面表達了幾個資訊:
1、中俄正式達成准國家同盟關係;
2、為了得到中國的支援俄國同意中國參加俄國基礎設施建設,低價出售石油天然氣給中國,支援中國在中東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加強技術交流(變相出售技術與我們)。
最重要的一點同意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國家戰略”俄國經濟將被中國套住;
3、中國的回應是支援俄國在烏克蘭的既得利益,反對美國一切對外政策(中國正式全面的和俄國一起對抗美國了)。
既然與俄國建立了國家同盟關係那與歐盟的關係必然下降!歐盟也必然與美國走的比中國近了。
4、中俄將一起發力。加強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比如敘利亞問題,巴以問題,伊朗問題(削弱美國在中東的控制力)支持阿富汗現政府(擠掉美國在中亞的釘子)。
開展網狀夥伴外交(國際事務避開美國)。支援本幣互換(避開美元)。支援20國集團(削弱g7國際地位)
5、開放上合組織(讓印度加入減少中國在該組織的話語權以達到與中國關係的平衡,中國為了制胕印度也會讓巴基斯坦加入)
奧巴馬這幾天“有點煩”。“亞信峰會”的召開,美國插不進腳,日本和菲律賓兩個走卒也未能鑽進大會,確實感受到了自己所謂“重返亞洲”的戰略企圖,在“亞信峰會”召開之際顯得是那麼蒼白。自己的影響力在亞洲是否有日趨下降的趨勢?
因此,在咬牙切齒的同時,找一個所謂“中國軍人從事駭客犯罪”的“理由”宣佈起訴5名中國軍方人士,指控他們通過網路竊取美國公司的商業機密。來“攻擊”中國,企圖沖淡“亞信峰會”的影響。其實,真正的網路犯罪的,恰恰是被斯諾登舉報的美國!
眼下正值亞信峰會、習近平和普京會晤,此時美國的“起訴”意圖值得玩味。亞信峰會的安全議題給亞洲在共同面對新安全形勢威脅下提供了深入合作的保障,亞洲事務應該由亞洲來決定已成為共識。
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普京的會晤,也意味著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將推向更高水準。此時美國節外生枝,其欲重返亞洲的外交政策以及試圖干擾亞洲安全問題之心,昭然若揭。
再加上中俄兩國海軍5月20日至26日,在中國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4”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在此國際和地區環境下,這次聯合演習無疑是兩國海軍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增進兩國政治互信、加強兩軍友好務實合作的重要舉措.
這將對鞏固發展中俄兩國、兩軍間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演練海上聯合行動的指揮協同和保障,提高中俄兩國海軍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能力,優化規範中俄海上聯合軍演的組織實施方法,共同維護和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雖然中俄兩國均表示演習不針對協力廠商,但這場“於敏感時間在敏感地帶舉行的軍演”,以及普京所強調的,中俄軍事互信,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兩國在陸地和海上、在中國和俄羅斯境內定期舉行聯合演習。
這證明,俄羅斯與中國將作為國際政治的重要因素對當代國際關聯式結構產生重要影響。這樣的影響將使世界的政治格局發生變化。以事實證明,美國的單極世界格局將被打破,被多級世界格局所代替只是時間問題。地區的和平、地區的安全,靠亞洲國家自己來解決,而不是由美國說了算。
在此情況下,美國當然會感到不悅和莫名的惆悵。奧巴馬也許感到實在無聊,與蜜雪兒在白宮舉辦所謂“才藝表演”活動,大秀恩愛,來掩蓋自己在此時此刻的尷尬。當然,這只不過是筆者的調侃而已,也許是在反駁外面瘋傳的,奧巴馬與蜜雪兒要“離婚”已經“分居”的傳言吧!
中俄兩國20日公佈《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內容大篇幅闡述兩國對全球重大安全議題所採取的一致立場與原則。分析指出,中俄兩國走得如此之近,主要是被美國逼出來的,中俄相互抱團取暖的同時,也發揮對全球安全治理的影響力。
據《俄新網》報導,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阿列克謝?普什科夫20日在推特(Twitter)微博帳戶中毫不諱言,「歐巴馬政府採取與莫斯科和北京對抗的方針,是推動中俄走近的重要政治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官方《中國日報》(China Daily)中指出,中國與俄羅斯合作,將有助於鞏固中方在一些具有(美國影響)國際爭議問題上的立場;中國還能利用機會提升國際影響力,尤其俄羅斯支持中國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將使中俄雙方能進一步維護地區的穩定。
由於國際大環境使然,使中國與俄羅斯的共同需求「高度一致」。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許濤對英國BBC中文網說,俄羅斯正在「恢復」往昔的國際地位,中國則是「成長中的大國」,雙方都在尋求新的對外關係模式,對目前的國際秩序均感不滿。
《新華社》20日深夜刊出本次中俄《聯合聲明》,並稱與過去的中俄聯合聲明相比,這次聲明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闡述中俄兩國對全球重大安全問題的原則與立場。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接受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採訪時說,該聯合聲明「分量十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兩國合作不能滿足於現有成果,應在政治、經貿、能源、高技術、航空航太等合作領域充分體現,把兩國關係推向更高水準。
在全球安全議題上,聯合聲明明確指出,「應當尊重各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和自主選擇的社會政治制度、價值觀、發展道路,反對干涉他國內政,放棄單邊制裁,以及策劃、支持、資助或鼓勵更改他國憲法制度或吸收他國加入某一多邊集團或聯盟的行為,維護國際關係穩定和地區及全球和平與安全,化解危機和爭端,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針對性溢於言表。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專家李中海表示,當前朝(北韓)核問題、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局勢、中東動盪、烏克蘭衝突和敘利亞問題等牽動國際社會的神經,一些域外大國在其中發揮著消極作用,「中俄兩國有必要就維護國際正常秩序發揮平衡器和穩定器作用。」
按中俄《聯合聲明》所示,在敘利亞、以巴談判、朝鮮半島無核化與六方會談、伊朗核問題、阿富汗局勢與打擊毒品,乃至烏克蘭衝突等區域安全議題,雙方均采一致立場。除此,在中俄印(度)三邊合作、歐亞一體化、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以及中國即將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等區域議題方面,雙方亦持合作原則。
報導指出,中俄兩國首次在《聯合聲明》提出「支持開展網狀夥伴外交的各種努力,」旨在國際事務中建立夥伴合作的靈活機制,如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中俄印等機制已是成功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孫壯志認為,此一嶄新提法體現「中俄多邊外交的開放性,」有利於促進各組織各機制之間相互協作,形成良性互動。
這次《聯合聲明》並未具體提到東海與南海問題,不過聲明開宗明義,提到兩國將共同舉辦二戰反德國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70周年慶祝活動,「繼續堅決反對歪曲歷史和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圖謀。」針對日本的說法相當明顯。
英國BBC則稱,俄羅斯與越南和印度有良好關係,更是越印兩國軍備的主要來源。越南與印度與中國存在長年的領土、領海爭議,未來也有可能成為中俄進一步發展關係的障礙。
外媒熱議中俄合作稱中國將成最終的贏家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與訪華並出席亞信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雙方簽署關於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中俄蜜月”世界輿論場中迅速升溫,隨後中俄元首還在上海軍港連袂出席兩國海上軍演開幕式,這被認為世界軍演史上前所未有。
普京這次訪華被各國戰略家緊盯,這是烏克蘭危機以來普京第一次出訪,俄與西方的關係因這場危機降至冷戰結束以來的冰點;與此同時,日本、菲律賓、越南與中國的領土爭端在持續發酵。
中俄20日的聯合聲明,“堅決反對歪曲歷史和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圖謀”,日本媒體紛紛對號入座認為是針對日本;聲明“呼籲放棄單方面制裁語言、資助或者鼓勵旨在改變其他國家憲法體制的活動”則被解讀為暗指西方。
至本報昨夜截稿時,中俄沒有發佈簽署天然氣供應協定的消息,這份價值可能達1萬億美元的協定被稱為“世紀合同”,俄總統發言人解釋說,價格尚未完全談妥,但“協議隨時可能簽署”。
中俄軍演規格之高世界罕見
“海上協作-2014”軍演揭幕儀式20日下午在上海吳淞海軍港口舉行。俄塔社報導說,普京抵達港口時受到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歡迎。兩國元首一同登上檢閱台,軍樂隊奏中俄兩國國歌,他們共同檢閱海軍儀仗隊。隨後,兩國元首走進軍演導演部大廳,接見兩軍官兵代表。
香港《明報》20日稱,比較兩國出動的海上力量,以及公佈的演習內容分析,這次演習已初步達到戰役級別規模。德國柏林國際問題學者梅斯奈爾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俄此次軍演規格之高,在西方盟國之間也屬罕見。
習近平在講話中表示,這次演習是今年兩軍合作重要內容,將再次表明中俄一道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堅定決心和意志,向世界展示中俄戰略互信和戰略協作新水準。
普京在開幕式上致詞時表示,“我們銘記二戰時期兩國是盟友,共同抵抗了侵略者。兩國人民的功績將是不畏艱難、熱愛祖國和堅韌不拔的永恆典範。”
“俄羅斯之聲”稱,中俄領導人並不是第一次讓其他夥伴知道,兩人親自監督海上合作戰略。今年2月在索契俄中兩國領導人還與參加地中海聯合軍演的俄中軍艦艦長進行了視頻通話。俄學者葉夫謝耶夫表示,“演習絕非偶然,它是向西方,首先是向美國發出的信號:俄中將建立新的軍事政治關係。”
英國廣播公司稱,雖然中俄東海聯合軍演是早已安排,不過正好配合普京訪華,更凸顯他訪華意義。法新社則稱,中俄當前都因與鄰國發生爭端面臨西方批評,現在兩國此舉意在“炫耀海軍實力”。
美國《國際財經時報》分析說,中俄軍演地點就在釣魚島西北。雖然兩國的軍事演習並非首次,但宣佈軍演消息的時機——就在奧巴馬結束支持日本管轄這些島嶼的亞洲之行後一天——不太可能是巧合。俄羅斯《真理報》20日稱,今年的軍演據說將在釣魚島附近舉行,俄羅斯等於暗中反對美國在這場爭端中支持日本的立場。
香港《信報》20日發表社論稱,中俄出動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且雙方首次將參演艦艇全部混編,增強實戰性,隱然向外部發出一個清晰的“聯合作戰”威懾信號。
中俄“戰略擁抱”
“如果你鎖了前門,就必須確定後門已經上鎖。俄羅斯與中國簽署協定,等於對世界宣佈:你鎖了前門,但我有一個後門。”官方的“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0日對中俄簽署多項協定感到興奮,視之為對制裁俄羅斯的歐美的一種勝利。
20日淩晨,普京抵達上海,《印度教徒報》評論說,這是中俄間的“戰略擁抱”。俄《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說,普京率領半數政府成員、地區精英及46位元大型企業經理,克里姆林宮準備在能源、軍工、傳統醫藥等所有領域與中國發展合作。評論說,普京此訪是劃時代的,這是克裡米亞入俄後及西方對俄實施制裁的背景下訪問的首個國家。
中俄元首會談20日上午舉行,會後雙方共同簽署《中俄關於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了能源、電力、航空、通信等領域多項合作檔的簽署。聲明提出,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夥伴關係。聲明在人權、氣候變化、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巴以、阿富汗局勢、朝鮮核問題等諸多方面凸顯中俄合作。俄新社稱,聯合聲明說,俄中打算對抗介入其他國家內政的行為,呼籲放棄單方面制裁語言、資助或者鼓勵旨在改變其他國家憲法體制的活動。
“中俄將共同舉辦二戰歐洲和亞洲戰場戰勝德國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70周年慶祝活動,繼續堅決反對歪曲歷史和破壞戰後國際秩序的圖謀。”日本幾乎所有媒體都迅速注意到中俄聯合聲明中的這部分內容。日本NHK電視臺20日報導稱,這等於圍繞著歷史認識問題中國獲得了俄羅斯的支持。《日本經濟新聞》認為,中俄通過展示聯合,牽制了推進重返亞太戰略的美國以及圍繞釣魚島問題與中國產生對立的日本。
美國《國際財經日報》評論說,對於美國來說,中俄友誼來的不是時候。俄羅斯與華盛頓的關係眼下可以說是處於冷戰後低谷。華盛頓與中國的關係也不太好——特別是週一美國司法部宣佈指控5位中國軍方人士之後。《華盛頓郵報》認為,對正因烏克蘭問題在西方面臨孤立的普京來說,他週二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收穫了外交支持。
“中俄未能簽署天然氣供應協定。”美國彭博社20日緊盯中俄領導人峰會,迅速注意到這一點。英國廣播公司稱,“中俄油氣合作”是普京訪華重點,中俄有望簽署總量380億立方米、為期30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美國《外交政策》稱,這是一份“世紀合同”。
陪同普京訪華的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0日對記者說,“俄中可能隨時簽署俄對華供氣合同”他說,“天然氣問題取得很大進展,在確定價格方面還剩下需要研究完畢的一些問題,今天還將繼續。”
路透社20日援引野村證券油氣研究負責人關榮樂的話說,“中國想把價格壓得更低一些,中國還有其他選擇,我認為對俄羅斯而言,如果僅因價格問題而達不成協定將是一個錯誤。”
“俄羅斯的油氣公司跟中國不同,儘管也有國家股,但私人股占很大一部分,他們在價格和利益上的要求可能比較堅決。”中國社科院俄羅斯問題學者聞一20日接受採訪時說,“不管什麼樣的戰略合作關係,底線都是維護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俄關係同樣如此。”俄新社20日晚間稱,中俄已簽署40多項合作項目。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週三普京出席亞信峰會時,可能會有更多協定簽署消息披露。
“歐亞新世紀的起點”
20日的《南德意志報》用“仰臥起坐”比喻西方與莫斯科多年來的關係—一會兒接近,一會兒分開。該報稱,烏克蘭危機讓克里姆林宮下了決心。普京正在完成一個轉身:遠離歐洲轉向亞洲!這是俄羅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這是俄羅斯歷史的轉捩點,中俄正在開創兩國關係的“新時代”。
“俄羅斯之聲”20日援引一位學者的話說,普京訪華之旅將為中俄關係在可預見的未來定調,或許關係到未來10年。報導稱,這種定調不只影響中俄,還將影響世界其他國家。委內瑞拉外交官阿爾弗雷德20日對俄羅斯媒體說,美國無力同時對抗俄羅斯和中國,一方面,美國必須時刻考慮如何保證自己免遭俄羅斯8500枚核導彈的威脅,另一方面,白宮還要提防來自北京的金融壓力,它掌握了1.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
美國《外交政策》看上去想挑撥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該報19日刊文稱,“對於新簽署的中俄能源協定,一路笑到最後的將是中國人,而非俄羅斯人”。這篇文章寫道,表面上看,這似乎是雙贏的結果,俄羅斯有世界最大天然氣儲量,中國則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費國。
但俄中之間的能源貿易有限,中國石油進口的9%、天然氣進口的1%來自俄羅斯。中國渴望增加和多樣化其能源供應,擺脫對非洲和中東昂貴且不穩定的供應源的過度依賴。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別無選擇,只能做出價格“大讓步”。文章還稱,即便普京成功簽下中國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協議,莫斯科仍然沒有多少理由開香檳慶祝。對於一個與西方的關係迅速惡化的國家來說,這個協議不是出路。
“歐亞大陸上至關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縱橫交錯,而中俄之間金額1萬億美元的天然氣合同將是‘一個終極的管道斯坦’,”美國《赫芬頓郵報》19日稱,它就像一批真正的煙花,用以“慶祝一個正在形成的歐亞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