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ed: Wed Jun 07, 2017 9:49 am
倫勃朗、維米爾攜荷蘭黃金時代藝術來華展出
2017年06月07日 08:32
編者按:繼法國盧浮宮後,“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將於6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9月23日在上海龍美術館,以及盧浮宮阿布達比分館相繼展出。此次展覽為美國商業巨頭的私人收藏,展出的30幅繪畫作品幾乎涵蓋了荷蘭黃金時期的藝術風格。 法國盧浮宮展覽現場
即將登陸中國的“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從美國商業巨頭湯瑪斯•卡普蘭(Thomas Kaplan)及其妻子達芙妮•雷卡納蒂•卡普蘭(Daphne Recanati Kaplan)所積累的萊頓收藏(Leiden Collection)精選而出,參觀者可以一次飽覽荷蘭萊頓地區的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的30幅繪畫作品,其中包括倫勃朗(11幅,包括1幅最新歸到倫勃朗名下的作品),維米爾(1幅,這也是維米爾作品首次在國內展出),以及荷蘭風俗畫家揚•斯特恩(Jan Steen)、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等重量級藝術家,幾乎涵蓋了荷蘭黃金時期的各種藝術風格。他們的這批收藏也被認為是17世紀荷蘭繪畫最大的私人收藏。 湯瑪斯•卡普蘭在盧浮宮
萊頓的倫勃朗和荷蘭的黃金時代
1606年,倫勃朗出生于荷蘭萊頓,他留給世界的圖像除了那張為自己惹來官司的“夜巡”外,還有一系列驚人的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像是倫勃朗的自傳,展示了他從一個年輕、英俊、時髦的成功畫家,到孤獨的老年。此次“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一張倫勃朗28歲的自畫像,此時的藝術家生活在阿姆斯特丹,英姿勃發的他躋身主要肖像畫家的行列,這一年他與一名富有的姑娘結婚置業,並且開始了自己的藝術收藏。 倫勃朗,自畫像(28歲),1634
倫勃朗從1621年投身繪畫,並在1624年獲得了在荷蘭當時最著名的畫家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1583 -1633)在阿姆斯特丹的畫室中當學徒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他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與同門好友揚•列文斯(Jan Lievens)在家鄉萊頓開畫室招徒作畫。 揚•列文斯,玩紙牌的人,1625
與很多其他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家不同,倫勃朗的很多作品給人一種深暗的棕色,卻在亮部以閃光的顏色形成生動的對比,這種被譽為“地窖之光”的光線令人炫目, 倫勃朗,閱讀的智慧女神,1635
與荷蘭黃金時代第一位傑出藝術家哈爾斯的肖像呈現給人一種真實的快感不同,倫勃朗的畫卻能表現更多,觀者似乎能夠從他的繪畫中感覺出物件的熱情、孤獨和苦難,甚至通過畫面中物件的眼睛洞察其內心。 倫勃朗,女子頭部,1645
1642年,倫勃朗的第一任妻子去世,而日後被認為是其代表作的“夜巡”因為未按要求排列志願民兵的群像而招致不滿,被告上法庭。這使他在公眾中的聲望下降,並開始負債。14年後,他宣佈破產,他的房屋和藏品均被拿去拍賣。1669年,倫勃朗去世之時,除了一些舊衣物和繪畫用具外,幾乎沒有任何財產。 倫勃朗,老年男子肖像,1645
與倫勃朗繪畫中隱含的恢弘的悲劇性不同,另一位出生于萊頓的畫家揚•斯特恩的作品則反應了生活中幽默的場景。揚•斯特恩以經營客棧為業,繪畫是他的副業,這也就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欣賞宴飲作樂的愉悅人群,其鮮明溫暖的色彩讓人難以忘懷。 揚•斯特恩,飯後娛樂,1660
除此之外,從萊頓走出的畫家倫勃朗的學生格裡特•德奧(Gerrit Dou)、斐迪南•波爾(Ferdinand Bol)等,他們的作品與倫勃朗的情調並不相同,更擅長表現日常生活的場景,但精神卻與倫勃朗接近。 格裡特•德奧,藝術家窗口的貓,1657
在倫勃朗之後,荷蘭黃金時代另一名最偉大的藝術家非維米爾莫屬,他的作品並沒有宏大的場面,樸素而平實的柔和畫面中卻可以表達物體的質感。維米爾也是觀察日常生活最敏銳的畫家之一,他對室內場景的迷戀也是獨一無二的,他拒絕了傳統繪畫中對戰鬥、神話、殉道等大場面和嘈雜色彩的描繪,而描繪普通人生活空間的靜謐之美。通過這些作品,也正反應出荷蘭黃金時代富庶、優渥的生活。 維米爾,靜坐的女子,約1670-1672
卡普蘭收藏的荷蘭黃金時代
在這批荷蘭黃金時代的收藏中,最令卡普蘭引以為豪的是11幅倫勃朗的作品,當他6歲時第一次看到倫勃朗的畫便被深深吸引,除了荷蘭萊頓地區的藝術家之外,卡普蘭還收藏有維米爾、哈爾斯等荷蘭黃金時代藝術家的作品。
卡普蘭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2003到2008年間,“我們平均每週收藏一幅畫”,並且有時候一次收藏三至四幅作品。 Jacob van Loo,閱讀的男子, 1650
蘇富比(微博)(北美和南美區)董事長喬治 沃赫特(George Wachter)談及卡普蘭,認為他有一種“收藏的前瞻力量”,並且補充到,“如果其他人想買荷蘭萊頓的畫,我只能祝他好運了。” 佳士得副主席本•霍爾(Ben Hall)認為,卡普蘭並不是一個短期的藝術投資者,他的收藏行為足見他的“決心和勇氣”。 Godefridus Schalcken,青年男女在維納斯邊閱讀,1688-92
在超過14年的收藏經驗中,卡普蘭偶爾現身拍賣行,或通過電話委託的形式收購藝術品。但他也探索了一套非常具體的收藏作品方式,在更多的時候,他會從倫敦或紐約的私人經銷商直接購買。不過一旦拍賣會上出現頂級的作品,卡普蘭會敏感地發現它們,並且堅定地將其買下。2007年,卡普蘭就曾為哈爾斯一件罕見的Samuel Ampzing肖像與其他買家展開角逐,並最終以高於估價2倍的價格獲得了這件作品。 哈爾斯,Samuel Ampzing肖像,1630
但卡普蘭也透露了自己僅花費了500萬美元獲得了倫勃朗1624年的作品“無意識病人—氣味預言”(Unconscious patient-Allegory of Smell)。這件作品由新澤西一家名叫Nye&Company的小型拍賣行在郊區地下室發現,且當時賣家對這件作品一無所知,沒有任何頭銜和藝術家歸屬,估價僅僅500美元。兩位有經驗的法國經銷商認定其為倫勃朗的作品,並以100萬美元收購了該作品,隔天就賣給了卡普蘭。這件作品是倫勃朗描繪感官世界的五張作品之一,這五張作品現存三張,而卡普蘭擁有其中的兩張。 倫勃朗,無意識病人—氣味預言,1624
如今,卡普蘭首次將這些購於拍賣行或是私人收藏的繪畫在公共領域展出,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看到這些畫的快樂。
而在盧浮宮展出之際,卡普蘭將倫勃朗學生斐迪南•波爾(Ferdinand Bol)的畫作“瑞貝卡和伊莉莎在井邊”(Rebecca and Eliezer at the Well,1645-1646)捐贈給盧浮宮。據悉,這件作品是卡普蘭於2009年用130萬歐元收購的。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當時的競爭對手之一,就是盧浮宮。卡普蘭表示:“我們的策略是,如果我們知道有博物館也籌措到足夠資金來競爭某幅作品,我們不會奪人所愛。” 斐迪南•波爾,瑞貝卡和伊莉莎在井邊,1645-1646
後來,當他得知自己的競爭對手是盧浮宮,卡普蘭提出將這幅作品長期租借給對方。盧浮宮通常也不會在自己的展廳中展示租借的畫作,但這幅作品是一個例外,2010年起,它就展示于盧浮宮的荷蘭繪畫展廳。而今,它將成為其永久的居所。“這是個意外,”卡普蘭表示,“它本來就該在那裡的。”
“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將於2017年6月17日至9月3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2017年9月23日至2018年2月25日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
卡普蘭荷蘭黃金時代收藏: Isaac Jouderville,倫勃朗肖像,1631 格裡特•德奧,寫作的學者,1635 揚•列文斯,戴斗篷和頭巾的男孩,1631 揚•斯特恩,彈琴的自畫像 ,1664
2017年06月07日 08:32
編者按:繼法國盧浮宮後,“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將於6月17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9月23日在上海龍美術館,以及盧浮宮阿布達比分館相繼展出。此次展覽為美國商業巨頭的私人收藏,展出的30幅繪畫作品幾乎涵蓋了荷蘭黃金時期的藝術風格。 法國盧浮宮展覽現場
即將登陸中國的“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從美國商業巨頭湯瑪斯•卡普蘭(Thomas Kaplan)及其妻子達芙妮•雷卡納蒂•卡普蘭(Daphne Recanati Kaplan)所積累的萊頓收藏(Leiden Collection)精選而出,參觀者可以一次飽覽荷蘭萊頓地區的黃金時代最偉大的畫家的30幅繪畫作品,其中包括倫勃朗(11幅,包括1幅最新歸到倫勃朗名下的作品),維米爾(1幅,這也是維米爾作品首次在國內展出),以及荷蘭風俗畫家揚•斯特恩(Jan Steen)、弗蘭斯•哈爾斯(Frans Hals)等重量級藝術家,幾乎涵蓋了荷蘭黃金時期的各種藝術風格。他們的這批收藏也被認為是17世紀荷蘭繪畫最大的私人收藏。 湯瑪斯•卡普蘭在盧浮宮
萊頓的倫勃朗和荷蘭的黃金時代
1606年,倫勃朗出生于荷蘭萊頓,他留給世界的圖像除了那張為自己惹來官司的“夜巡”外,還有一系列驚人的自畫像,這些自畫像像是倫勃朗的自傳,展示了他從一個年輕、英俊、時髦的成功畫家,到孤獨的老年。此次“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一張倫勃朗28歲的自畫像,此時的藝術家生活在阿姆斯特丹,英姿勃發的他躋身主要肖像畫家的行列,這一年他與一名富有的姑娘結婚置業,並且開始了自己的藝術收藏。 倫勃朗,自畫像(28歲),1634
倫勃朗從1621年投身繪畫,並在1624年獲得了在荷蘭當時最著名的畫家彼得•拉斯特曼(Pieter Lastman,1583 -1633)在阿姆斯特丹的畫室中當學徒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他基本掌握油畫、素描和蝕刻畫的技巧並發展了自己的風格,與同門好友揚•列文斯(Jan Lievens)在家鄉萊頓開畫室招徒作畫。 揚•列文斯,玩紙牌的人,1625
與很多其他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家不同,倫勃朗的很多作品給人一種深暗的棕色,卻在亮部以閃光的顏色形成生動的對比,這種被譽為“地窖之光”的光線令人炫目, 倫勃朗,閱讀的智慧女神,1635
與荷蘭黃金時代第一位傑出藝術家哈爾斯的肖像呈現給人一種真實的快感不同,倫勃朗的畫卻能表現更多,觀者似乎能夠從他的繪畫中感覺出物件的熱情、孤獨和苦難,甚至通過畫面中物件的眼睛洞察其內心。 倫勃朗,女子頭部,1645
1642年,倫勃朗的第一任妻子去世,而日後被認為是其代表作的“夜巡”因為未按要求排列志願民兵的群像而招致不滿,被告上法庭。這使他在公眾中的聲望下降,並開始負債。14年後,他宣佈破產,他的房屋和藏品均被拿去拍賣。1669年,倫勃朗去世之時,除了一些舊衣物和繪畫用具外,幾乎沒有任何財產。 倫勃朗,老年男子肖像,1645
與倫勃朗繪畫中隱含的恢弘的悲劇性不同,另一位出生于萊頓的畫家揚•斯特恩的作品則反應了生活中幽默的場景。揚•斯特恩以經營客棧為業,繪畫是他的副業,這也就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欣賞宴飲作樂的愉悅人群,其鮮明溫暖的色彩讓人難以忘懷。 揚•斯特恩,飯後娛樂,1660
除此之外,從萊頓走出的畫家倫勃朗的學生格裡特•德奧(Gerrit Dou)、斐迪南•波爾(Ferdinand Bol)等,他們的作品與倫勃朗的情調並不相同,更擅長表現日常生活的場景,但精神卻與倫勃朗接近。 格裡特•德奧,藝術家窗口的貓,1657
在倫勃朗之後,荷蘭黃金時代另一名最偉大的藝術家非維米爾莫屬,他的作品並沒有宏大的場面,樸素而平實的柔和畫面中卻可以表達物體的質感。維米爾也是觀察日常生活最敏銳的畫家之一,他對室內場景的迷戀也是獨一無二的,他拒絕了傳統繪畫中對戰鬥、神話、殉道等大場面和嘈雜色彩的描繪,而描繪普通人生活空間的靜謐之美。通過這些作品,也正反應出荷蘭黃金時代富庶、優渥的生活。 維米爾,靜坐的女子,約1670-1672
卡普蘭收藏的荷蘭黃金時代
在這批荷蘭黃金時代的收藏中,最令卡普蘭引以為豪的是11幅倫勃朗的作品,當他6歲時第一次看到倫勃朗的畫便被深深吸引,除了荷蘭萊頓地區的藝術家之外,卡普蘭還收藏有維米爾、哈爾斯等荷蘭黃金時代藝術家的作品。
卡普蘭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2003到2008年間,“我們平均每週收藏一幅畫”,並且有時候一次收藏三至四幅作品。 Jacob van Loo,閱讀的男子, 1650
蘇富比(微博)(北美和南美區)董事長喬治 沃赫特(George Wachter)談及卡普蘭,認為他有一種“收藏的前瞻力量”,並且補充到,“如果其他人想買荷蘭萊頓的畫,我只能祝他好運了。” 佳士得副主席本•霍爾(Ben Hall)認為,卡普蘭並不是一個短期的藝術投資者,他的收藏行為足見他的“決心和勇氣”。 Godefridus Schalcken,青年男女在維納斯邊閱讀,1688-92
在超過14年的收藏經驗中,卡普蘭偶爾現身拍賣行,或通過電話委託的形式收購藝術品。但他也探索了一套非常具體的收藏作品方式,在更多的時候,他會從倫敦或紐約的私人經銷商直接購買。不過一旦拍賣會上出現頂級的作品,卡普蘭會敏感地發現它們,並且堅定地將其買下。2007年,卡普蘭就曾為哈爾斯一件罕見的Samuel Ampzing肖像與其他買家展開角逐,並最終以高於估價2倍的價格獲得了這件作品。 哈爾斯,Samuel Ampzing肖像,1630
但卡普蘭也透露了自己僅花費了500萬美元獲得了倫勃朗1624年的作品“無意識病人—氣味預言”(Unconscious patient-Allegory of Smell)。這件作品由新澤西一家名叫Nye&Company的小型拍賣行在郊區地下室發現,且當時賣家對這件作品一無所知,沒有任何頭銜和藝術家歸屬,估價僅僅500美元。兩位有經驗的法國經銷商認定其為倫勃朗的作品,並以100萬美元收購了該作品,隔天就賣給了卡普蘭。這件作品是倫勃朗描繪感官世界的五張作品之一,這五張作品現存三張,而卡普蘭擁有其中的兩張。 倫勃朗,無意識病人—氣味預言,1624
如今,卡普蘭首次將這些購於拍賣行或是私人收藏的繪畫在公共領域展出,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分享自己看到這些畫的快樂。
而在盧浮宮展出之際,卡普蘭將倫勃朗學生斐迪南•波爾(Ferdinand Bol)的畫作“瑞貝卡和伊莉莎在井邊”(Rebecca and Eliezer at the Well,1645-1646)捐贈給盧浮宮。據悉,這件作品是卡普蘭於2009年用130萬歐元收購的。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當時的競爭對手之一,就是盧浮宮。卡普蘭表示:“我們的策略是,如果我們知道有博物館也籌措到足夠資金來競爭某幅作品,我們不會奪人所愛。” 斐迪南•波爾,瑞貝卡和伊莉莎在井邊,1645-1646
後來,當他得知自己的競爭對手是盧浮宮,卡普蘭提出將這幅作品長期租借給對方。盧浮宮通常也不會在自己的展廳中展示租借的畫作,但這幅作品是一個例外,2010年起,它就展示于盧浮宮的荷蘭繪畫展廳。而今,它將成為其永久的居所。“這是個意外,”卡普蘭表示,“它本來就該在那裡的。”
“荷蘭萊頓藝術展:倫勃朗和他的時代”將於2017年6月17日至9月3日在北京國家博物館、2017年9月23日至2018年2月25日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展出。
卡普蘭荷蘭黃金時代收藏: Isaac Jouderville,倫勃朗肖像,1631 格裡特•德奧,寫作的學者,1635 揚•列文斯,戴斗篷和頭巾的男孩,1631 揚•斯特恩,彈琴的自畫像 ,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