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ed: Sat Jan 23, 2016 2:00 pm
字畫收藏重在發現精品
2016年01月23日10:23 北京商報
步入位於宋莊的元亨利文化藝術館,在琳琅滿目的古典傢俱藝術展廳中,掛滿了近現代名家的經典之作,無論是盈尺的小品還是巨幅的力作,無不清新典雅,更為可貴的是少有應酬之作。在字畫與傢俱的相互點綴映襯下,折射出楊波多年來所堅守的文化理念及收藏追求。
跨界玩家 以藏會友
楊波喜好交友,身上有著北方的豪爽仗義,也有著南方的細膩溫潤。在與朋友的閒談中,他常常泡上壺清茶,伴隨著縷縷茶香,思緒層層鋪展開來。
上世紀90年代初,楊波與范曾、韋江凡等名家相識,在與這些大家的交往過程中逐步與書畫結緣。時間久了,楊波發現在做古典傢俱的過程中配上幾張名家字畫,兩者本身就是非常完美的搭配,“買傢俱的藏家看到這些字畫,對你的認識也不一樣,對於傢俱也是格調的提升。”
在隨後的日子裡,楊波有幸得到了畫壇大隱許麟廬、山水大家白雪石諸先生的指點,這讓楊波從內心找到心靈的契合點。他感慨地表示,“這些老先生們在畫壇可謂德藝雙馨,有著崇高的藝術成就,憑藉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贏得了眾多追隨者。”前輩們的耳提面命讓楊波更加堅定了對藝術品收藏道路的選擇。
作為在古典傢俱收藏領域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楊波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有著開闊的心胸,這讓他可以容納不同朋友,涉足收藏後,他的朋友圈子從企業家擴展到藝術家、收藏家。幾年下來,楊波在藝術品收藏上已是大有成就,對於這一切,他也歸功於朋友的幫助,而與許麟廬先生八子許化夷的交往最為難忘,他將這段交往比喻成兄弟一般,“每次買畫,他都會幫著細心地把關,分析作品價格走勢,如何進行真偽辨別,怎樣發現潛力藝術家,沒有像這樣的朋友,就不可能收藏到這樣多的精品。”
在朋友的指點和幫助下,楊波已成為在這一領域字畫收藏最豐富的藏家。“收藏也是在做人,只有樹立良好的口碑,才能與人交心,如果做人做不到位,便會失去朋友,而人生道路的發展與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在與值得信任的朋友交往中,情商不斷提升,人生道路也會不斷改變。”楊波表示。
廣博精取品味內涵
“對於富豪來講,沒有經典藝術藏品稱不上真正的富豪。”這是楊波時常提及的一句話,並親身實踐著這一追求。置身于楊波親手建造的三層徽派建築展館中,目之所及幾乎都是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在他的眼中,一件精品畫作的價值不差于十件普通的藏品,有時為了得到一件珍品,楊波有時寧願花大價錢收入囊中,他說,“精品的收藏價值及升值空間更受業界追捧”。
2003年,楊波首次涉足藝術品拍賣市場,便將幾十張精品的作品收入囊中,由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從2010年開始,楊波開始了持續三年瘋狂的掃畫,而他瞄準的幾乎都是藝術傢俱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別是在2012年,在嘉德拍賣推出的老舍夫婦收藏專場中,楊波為了喜愛的一件齊白石畫作,不惜花費鉅資購得,回憶起那個不眠之夜,他至今難掩內心的激動,“這樣的作品有著強大的魅力,當身心煩躁的時候,拿出來把玩一下就會感受到內在的氣場,心情豁然爽朗起來”。
收藏精品是楊波一直以來的理念。“作為收藏家也應切記,要想所藏能夠增值,關鍵不在尺幅,而在於作品的品質。”楊波表示,“畫家並不是每一張都是精品,但是精品都是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好的繪畫作品很少能夠受到市場起伏的影響,做收藏視野要放長遠,不管哪個收藏種類,市場永遠在追逐精品。”
在楊波的眼中,隨著書畫市場逐漸趨於理性,收藏的理念也開始出現了變化,現在不管是藏家、機構還是畫家,大家開始重新注重書畫的藝術性,重新去品味藏品的藝術價值,“一幅作品的品質應該包括技法是否能讓人賞心悅目,內容是否反映現實生活,格調是否傳達出一種當代的審美情趣。”楊波表示。
以藏養藏樂在其中
不少人說收藏是個無底洞,有多少錢都能夠投進去。但在楊波看來,玩收藏玩的是一個心態,不要太急功近利。“收藏是講究緣分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等待合適的時機,各個方面都要成熟了,自然就會擁有。”
在藝術品價值越來越高的今天,作為藏家只進不出似乎很難在行業裡立足。對此,楊波表示,“真正的藏家都是以藏養藏,不斷在選擇,有時候為了一件精品甚至會忍痛割愛,把差一點的東西賣出去。收藏就是在把玩欣賞過程中享受其中的樂趣。”他反對不計後果的炒作、造假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必將傷害到藏家,對於市場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他說,“收藏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切忌盲目跟風,少一點功利性,多一些樂趣”。
藝術之美,莫過於欣賞。楊波通過藝術品收藏,更加關注當代的生活狀態。他曾經跟隨畫家朋友到陝北,感受到了當地民風的淳樸。“藝術精神在於刻畫出人的內心靈魂,用繪畫瞭解生活的狀態,對於收藏來講,便是瞭解畫作背後所傳達出的思想。”
身處宋莊,楊波周圍全是被藝術家,在這樣的氛圍中,展覽不少,但名氣不大,但只要有時間,楊波還是會去看一看,遇到自己喜歡的,也會購買一些。他說,“真正的收藏獲得的不是金錢的刺激,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精神的享受,要研究作品背後的內涵”。
從與藝術結緣至今,20餘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如今,楊波已成為圈裡的大玩家,心態越來也越平和,但對於收藏的情感日益加深。在他的眼中,收藏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的方式。未來,他將在找尋心靈與自然之美的收藏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2016年01月23日10:23 北京商報
步入位於宋莊的元亨利文化藝術館,在琳琅滿目的古典傢俱藝術展廳中,掛滿了近現代名家的經典之作,無論是盈尺的小品還是巨幅的力作,無不清新典雅,更為可貴的是少有應酬之作。在字畫與傢俱的相互點綴映襯下,折射出楊波多年來所堅守的文化理念及收藏追求。
跨界玩家 以藏會友
楊波喜好交友,身上有著北方的豪爽仗義,也有著南方的細膩溫潤。在與朋友的閒談中,他常常泡上壺清茶,伴隨著縷縷茶香,思緒層層鋪展開來。
上世紀90年代初,楊波與范曾、韋江凡等名家相識,在與這些大家的交往過程中逐步與書畫結緣。時間久了,楊波發現在做古典傢俱的過程中配上幾張名家字畫,兩者本身就是非常完美的搭配,“買傢俱的藏家看到這些字畫,對你的認識也不一樣,對於傢俱也是格調的提升。”
在隨後的日子裡,楊波有幸得到了畫壇大隱許麟廬、山水大家白雪石諸先生的指點,這讓楊波從內心找到心靈的契合點。他感慨地表示,“這些老先生們在畫壇可謂德藝雙馨,有著崇高的藝術成就,憑藉思想魅力和人格魅力贏得了眾多追隨者。”前輩們的耳提面命讓楊波更加堅定了對藝術品收藏道路的選擇。
作為在古典傢俱收藏領域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楊波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有著開闊的心胸,這讓他可以容納不同朋友,涉足收藏後,他的朋友圈子從企業家擴展到藝術家、收藏家。幾年下來,楊波在藝術品收藏上已是大有成就,對於這一切,他也歸功於朋友的幫助,而與許麟廬先生八子許化夷的交往最為難忘,他將這段交往比喻成兄弟一般,“每次買畫,他都會幫著細心地把關,分析作品價格走勢,如何進行真偽辨別,怎樣發現潛力藝術家,沒有像這樣的朋友,就不可能收藏到這樣多的精品。”
在朋友的指點和幫助下,楊波已成為在這一領域字畫收藏最豐富的藏家。“收藏也是在做人,只有樹立良好的口碑,才能與人交心,如果做人做不到位,便會失去朋友,而人生道路的發展與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在與值得信任的朋友交往中,情商不斷提升,人生道路也會不斷改變。”楊波表示。
廣博精取品味內涵
“對於富豪來講,沒有經典藝術藏品稱不上真正的富豪。”這是楊波時常提及的一句話,並親身實踐著這一追求。置身于楊波親手建造的三層徽派建築展館中,目之所及幾乎都是藝術家的精品力作。在他的眼中,一件精品畫作的價值不差于十件普通的藏品,有時為了得到一件珍品,楊波有時寧願花大價錢收入囊中,他說,“精品的收藏價值及升值空間更受業界追捧”。
2003年,楊波首次涉足藝術品拍賣市場,便將幾十張精品的作品收入囊中,由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從2010年開始,楊波開始了持續三年瘋狂的掃畫,而他瞄準的幾乎都是藝術傢俱有代表性的作品。特別是在2012年,在嘉德拍賣推出的老舍夫婦收藏專場中,楊波為了喜愛的一件齊白石畫作,不惜花費鉅資購得,回憶起那個不眠之夜,他至今難掩內心的激動,“這樣的作品有著強大的魅力,當身心煩躁的時候,拿出來把玩一下就會感受到內在的氣場,心情豁然爽朗起來”。
收藏精品是楊波一直以來的理念。“作為收藏家也應切記,要想所藏能夠增值,關鍵不在尺幅,而在於作品的品質。”楊波表示,“畫家並不是每一張都是精品,但是精品都是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東西。好的繪畫作品很少能夠受到市場起伏的影響,做收藏視野要放長遠,不管哪個收藏種類,市場永遠在追逐精品。”
在楊波的眼中,隨著書畫市場逐漸趨於理性,收藏的理念也開始出現了變化,現在不管是藏家、機構還是畫家,大家開始重新注重書畫的藝術性,重新去品味藏品的藝術價值,“一幅作品的品質應該包括技法是否能讓人賞心悅目,內容是否反映現實生活,格調是否傳達出一種當代的審美情趣。”楊波表示。
以藏養藏樂在其中
不少人說收藏是個無底洞,有多少錢都能夠投進去。但在楊波看來,玩收藏玩的是一個心態,不要太急功近利。“收藏是講究緣分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等待合適的時機,各個方面都要成熟了,自然就會擁有。”
在藝術品價值越來越高的今天,作為藏家只進不出似乎很難在行業裡立足。對此,楊波表示,“真正的藏家都是以藏養藏,不斷在選擇,有時候為了一件精品甚至會忍痛割愛,把差一點的東西賣出去。收藏就是在把玩欣賞過程中享受其中的樂趣。”他反對不計後果的炒作、造假行為,擾亂市場秩序,必將傷害到藏家,對於市場危害是不言而喻的。他說,“收藏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切忌盲目跟風,少一點功利性,多一些樂趣”。
藝術之美,莫過於欣賞。楊波通過藝術品收藏,更加關注當代的生活狀態。他曾經跟隨畫家朋友到陝北,感受到了當地民風的淳樸。“藝術精神在於刻畫出人的內心靈魂,用繪畫瞭解生活的狀態,對於收藏來講,便是瞭解畫作背後所傳達出的思想。”
身處宋莊,楊波周圍全是被藝術家,在這樣的氛圍中,展覽不少,但名氣不大,但只要有時間,楊波還是會去看一看,遇到自己喜歡的,也會購買一些。他說,“真正的收藏獲得的不是金錢的刺激,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是精神的享受,要研究作品背後的內涵”。
從與藝術結緣至今,20餘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如今,楊波已成為圈裡的大玩家,心態越來也越平和,但對於收藏的情感日益加深。在他的眼中,收藏已成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的方式。未來,他將在找尋心靈與自然之美的收藏道路上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