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報料 爆料平臺: 明愛涉偷步收生斷正退款致歉P3百佳涉嫌出售含毒核桃/中國移動涉嫌強迫性及欺騙性銷售 P3/ 有話說?請報料/
Posted: Sun Sep 02, 2018 10:32 am
				
				北院派漏藥 癌漢出院13日不治
家屬控訴揭職員隱瞞失誤
北區醫院發生派漏藥事故,一名胰臟癌病人出院後不治。
北區醫院發生派漏藥及涉嫌隱瞞的醫療事故,一名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胰臟癌的男病人今年5月初在北區醫院接受治療後出院,醫生處方多種藥物供病人出院後繼續服用,但護士將藥放在儲存櫃,13日後才被發現,一直無服藥的病人同日因胰臟癌擴散身亡,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病人家屬指,有病房職員曾聲稱醫生並無處方藥物,院方亦發現職員無呈報派漏藥失誤。
醫院管理局昨晚公佈,事主為64歲男病人,今年4月23日因腹痛、嘔吐及下肢乏力,經急症室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翌日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
 
涉事藥物遺在病房儲存櫃
病人留院治療後於5月4日出院,醫生為其處方多種藥物,包括血糖控制藥物、心臟科藥物及血壓控制藥物,護士將藥物放置於病房內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當日下午,病人由非緊急救護車接送出院,但護士未有在病人離院時將藥物交給病人。
到5月17日上午,病房職員於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發現一包藥物,檢查後才發現屬事件中的病人,即時聯絡病人家屬到醫院領取。但病人同日下午在家中暈倒,由救護車送往北區醫院急症室,搶救後證實不治。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根據死因報告,病人死於已擴散的胰臟癌。
 
職員向家屬稱醫生無處方
北區醫院8月28日接獲病人家屬反映,指病人出院時無獲發藥物,家屬更表示,她曾於5月8日、即病人出院後4天,到病房查詢病人曾否獲發藥物,有職員向她表示病人出院時未獲醫生處方藥物。院方才發現病房職員一直未有就藥物被留在儲存櫃近兩周的事件呈報。
醫管局表示,病人出院紀錄已列載病人藥物處方,職員需跟進藥物是否已送往病房,病房亦有提示卡提醒職員在病人出院時到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取藥。而所有病房均備有電子病歷系統,職員可查看病人處方紀錄及解答有關查詢。職員亦需就任何與藥物有關的事故向管理層呈報。
北區醫院將成立專家小組深入調查及檢討醫護人員處理出院病人藥物流程,以及提出改善建議。院方亦已即時採取多項措施,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包括安排專人每日檢查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確保所有藥物已給予當日出院病人;病房職員需清楚記錄出院病人或其家屬有關藥物處方或病情突變的查詢;院方亦已提醒職員嚴格按照既定工作流程及加強前線職員就事件呈報機制的培訓。
北區醫院近年亦曾發生嚴重藥物失誤事故。2015年一名學護為一名患末期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的女病人更換營養液時,錯誤調校嗎啡輸注液儀器至高出處方劑量27倍,病人於5小時後死亡。
—位老醫生有話說:
醫生是領有牌照合法殺人?
這起事例應是醫療處理失當,醫生診斷錯誤亦難辭其咎。
據醫院管理局昨晚公佈,事主為64歲男病人,今年4月23日因腹痛、嘔吐及下肢乏力,經急症室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翌日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
這名病人4月23日是自行到醫院求診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留院治理至5月4日出院,住院12天。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這屬老人普遍病。至於翌日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這些病也不會對病人構成即時或短期生命危險,都屬慢性病,否則醫生不會讓病人5月4日出院。如果這病是高危或再醫治也屬無生存希望,醫生會告知病人家屬並一般情況下會告訴病人或其家屬,病人壽命或只有短短2星期時間左右,以便病人及家屬有心理準備。
根據醫院處理,本人認為病人死亡不是因為沒有吃藥,因為醫生為他處方多種藥物,包括血糖控制藥物、心臟科藥物及血壓控制藥物。這些都是供一個長期病患者的極為普遍藥物。
醫院醫生有沒有責任?只要證明醫生跟足程序,因某原因或因此而導致病人死亡,醫生也不需負責。這不是醫生的錯,是因為制度保護了醫生。關于病人真正死因,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根據死因報告,病人死於已擴散的胰臟癌,我對這死因報告有保留。在此不便多講了,但只能大膽說一句,如果病人不入這家醫院,結果很可能不一樣。
最後,只能說是西方醫療技術及藥物局限,醫生不是上帝。外界很多人戲謔我們醫生是領了牌照合法殺人 ( licensed to kill)。
調查組
2-9-2018
廣華涉看漏報告 肺癌病人遲一年確診
繼將軍澳醫院於7月公布無跟進檢查報告令病人延診4年後,廣華醫院昨公布因沒跟進肺葉有陰影的報告,病人遲近一年才確診肺癌。該病人去年9月中因骨折入院,並兩度在骨科專科門診跟進,但骨科醫生一直沒就上述報告轉介腫瘤科跟進,直至病人因嚴重暈眩及脫水入瑪嘉烈醫院,才確診肺癌,現要接受標靶治療。
受延誤治療的53歲男病人去年9月15日因受傷入廣華醫院骨科,進行肺部X光檢查及電腦斷層掃描,報告顯示其左邊肩胛骨上緣輕微骨折移位。他於翌日出院,其後於10月3日和11月14日在骨科專科門診跟進。
肺葉有陰影 骨科無轉介
該病人於今年8月10日因嚴重暈眩及出現脫水入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腫瘤科醫生會診,並安排檢查。9月7日,腫瘤科醫生於專科門診檢視病人所有報告,包括去年曾在廣華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報告,發現報告指出病人右上肺葉有一結節陰影。據悉,涉事的骨科醫生沒將病人轉介腫瘤科跟進,現正調查是否看漏報告,病人現於瑪嘉烈跟進,情况穩定。廣華醫院已就事件向病人及家屬致歉,並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少康指出,一年會令腫瘤由可做切除手術,發展至擴散淋巴等無法做手術。他說,病人接受標靶治療,可能癌細胞已擴散,或已屆晚期。他說所有病也是「病向淺中醫」,癌細胞的潛力可以很大,有可能擴至腦部,一年時間內「可以由一期到末期,有些病人一年後可能已未必在世」。
專科醫生:癌症一期1年可變末期
惟陳表示,肺葉結節陰影可能只是發炎或傷疤,現難判斷今次延診的影響,要視乎當時影像有多可疑及掃描影像的情况。陳指一般如看到肺有結節陰影,並達5至6毫米,需在數個月後跟進。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類似事件非首次發生,認為涉事醫生意識不足,只集中處理病人申訴的病患,忽略其他問題,致看漏或忽視報告。而醫生意識不足則涉及培訓問題,如訓練有否着醫生在其專科外,亦要留意病人其他問題。
病人組織倡系統設提示免看漏
彭認為,今次延遲治療病人,嚴重影響病情,難以接受,醫管局是「不可推卸責任」,盼局方認真調查外,亦建議在系統上設提示,如報告有其他發現,可在系統通知醫生。
			家屬控訴揭職員隱瞞失誤
北區醫院發生派漏藥事故,一名胰臟癌病人出院後不治。
北區醫院發生派漏藥及涉嫌隱瞞的醫療事故,一名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胰臟癌的男病人今年5月初在北區醫院接受治療後出院,醫生處方多種藥物供病人出院後繼續服用,但護士將藥放在儲存櫃,13日後才被發現,一直無服藥的病人同日因胰臟癌擴散身亡,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病人家屬指,有病房職員曾聲稱醫生並無處方藥物,院方亦發現職員無呈報派漏藥失誤。
醫院管理局昨晚公佈,事主為64歲男病人,今年4月23日因腹痛、嘔吐及下肢乏力,經急症室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翌日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
涉事藥物遺在病房儲存櫃
病人留院治療後於5月4日出院,醫生為其處方多種藥物,包括血糖控制藥物、心臟科藥物及血壓控制藥物,護士將藥物放置於病房內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當日下午,病人由非緊急救護車接送出院,但護士未有在病人離院時將藥物交給病人。
到5月17日上午,病房職員於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發現一包藥物,檢查後才發現屬事件中的病人,即時聯絡病人家屬到醫院領取。但病人同日下午在家中暈倒,由救護車送往北區醫院急症室,搶救後證實不治。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根據死因報告,病人死於已擴散的胰臟癌。
職員向家屬稱醫生無處方
北區醫院8月28日接獲病人家屬反映,指病人出院時無獲發藥物,家屬更表示,她曾於5月8日、即病人出院後4天,到病房查詢病人曾否獲發藥物,有職員向她表示病人出院時未獲醫生處方藥物。院方才發現病房職員一直未有就藥物被留在儲存櫃近兩周的事件呈報。
醫管局表示,病人出院紀錄已列載病人藥物處方,職員需跟進藥物是否已送往病房,病房亦有提示卡提醒職員在病人出院時到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取藥。而所有病房均備有電子病歷系統,職員可查看病人處方紀錄及解答有關查詢。職員亦需就任何與藥物有關的事故向管理層呈報。
北區醫院將成立專家小組深入調查及檢討醫護人員處理出院病人藥物流程,以及提出改善建議。院方亦已即時採取多項措施,防止同類事件再發生,包括安排專人每日檢查出院病人藥物儲存櫃,確保所有藥物已給予當日出院病人;病房職員需清楚記錄出院病人或其家屬有關藥物處方或病情突變的查詢;院方亦已提醒職員嚴格按照既定工作流程及加強前線職員就事件呈報機制的培訓。
北區醫院近年亦曾發生嚴重藥物失誤事故。2015年一名學護為一名患末期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的女病人更換營養液時,錯誤調校嗎啡輸注液儀器至高出處方劑量27倍,病人於5小時後死亡。
—位老醫生有話說:
醫生是領有牌照合法殺人?
這起事例應是醫療處理失當,醫生診斷錯誤亦難辭其咎。
據醫院管理局昨晚公佈,事主為64歲男病人,今年4月23日因腹痛、嘔吐及下肢乏力,經急症室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翌日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
這名病人4月23日是自行到醫院求診入住北區醫院內科病房,留院治理至5月4日出院,住院12天。醫生診斷其患有糖尿病及心血管病,這屬老人普遍病。至於翌日電腦斷層掃描證實病人患胰臟癌,並已擴散至肝臟,這些病也不會對病人構成即時或短期生命危險,都屬慢性病,否則醫生不會讓病人5月4日出院。如果這病是高危或再醫治也屬無生存希望,醫生會告知病人家屬並一般情況下會告訴病人或其家屬,病人壽命或只有短短2星期時間左右,以便病人及家屬有心理準備。
根據醫院處理,本人認為病人死亡不是因為沒有吃藥,因為醫生為他處方多種藥物,包括血糖控制藥物、心臟科藥物及血壓控制藥物。這些都是供一個長期病患者的極為普遍藥物。
醫院醫生有沒有責任?只要證明醫生跟足程序,因某原因或因此而導致病人死亡,醫生也不需負責。這不是醫生的錯,是因為制度保護了醫生。關于病人真正死因,個案已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根據死因報告,病人死於已擴散的胰臟癌,我對這死因報告有保留。在此不便多講了,但只能大膽說一句,如果病人不入這家醫院,結果很可能不一樣。
最後,只能說是西方醫療技術及藥物局限,醫生不是上帝。外界很多人戲謔我們醫生是領了牌照合法殺人 ( licensed to kill)。
調查組
2-9-2018
廣華涉看漏報告 肺癌病人遲一年確診
繼將軍澳醫院於7月公布無跟進檢查報告令病人延診4年後,廣華醫院昨公布因沒跟進肺葉有陰影的報告,病人遲近一年才確診肺癌。該病人去年9月中因骨折入院,並兩度在骨科專科門診跟進,但骨科醫生一直沒就上述報告轉介腫瘤科跟進,直至病人因嚴重暈眩及脫水入瑪嘉烈醫院,才確診肺癌,現要接受標靶治療。
受延誤治療的53歲男病人去年9月15日因受傷入廣華醫院骨科,進行肺部X光檢查及電腦斷層掃描,報告顯示其左邊肩胛骨上緣輕微骨折移位。他於翌日出院,其後於10月3日和11月14日在骨科專科門診跟進。
肺葉有陰影 骨科無轉介
該病人於今年8月10日因嚴重暈眩及出現脫水入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腫瘤科醫生會診,並安排檢查。9月7日,腫瘤科醫生於專科門診檢視病人所有報告,包括去年曾在廣華進行的電腦斷層掃描報告,發現報告指出病人右上肺葉有一結節陰影。據悉,涉事的骨科醫生沒將病人轉介腫瘤科跟進,現正調查是否看漏報告,病人現於瑪嘉烈跟進,情况穩定。廣華醫院已就事件向病人及家屬致歉,並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少康指出,一年會令腫瘤由可做切除手術,發展至擴散淋巴等無法做手術。他說,病人接受標靶治療,可能癌細胞已擴散,或已屆晚期。他說所有病也是「病向淺中醫」,癌細胞的潛力可以很大,有可能擴至腦部,一年時間內「可以由一期到末期,有些病人一年後可能已未必在世」。
專科醫生:癌症一期1年可變末期
惟陳表示,肺葉結節陰影可能只是發炎或傷疤,現難判斷今次延診的影響,要視乎當時影像有多可疑及掃描影像的情况。陳指一般如看到肺有結節陰影,並達5至6毫米,需在數個月後跟進。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類似事件非首次發生,認為涉事醫生意識不足,只集中處理病人申訴的病患,忽略其他問題,致看漏或忽視報告。而醫生意識不足則涉及培訓問題,如訓練有否着醫生在其專科外,亦要留意病人其他問題。
病人組織倡系統設提示免看漏
彭認為,今次延遲治療病人,嚴重影響病情,難以接受,醫管局是「不可推卸責任」,盼局方認真調查外,亦建議在系統上設提示,如報告有其他發現,可在系統通知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