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各自表述拜習會目標 華春瑩用詞很謹慎...
美方目標:管理競爭、防止衝突、確保溝通渠道暢通
白宮11月9號證實,美國總統拜登將於11月15號星期三在三藩市灣區會見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習近平上次訪美是六年前。這將是拜登總統上任後兩人第七次溝通交流,第二次面對面會談。
白宮表示,本次拜習會將尋求穩定兩國關係,開放溝通渠道。而拜登也將向習近平表達對中國干擾美國與台灣選舉的關切。
白宮國安會於11月9號晚由兩位不具名資深官員對媒體進行背景簡報。資深官員強調,拜習會的舉行並非表明美國在自身利益或價值觀上退讓。在過去一年裏,拜登政府針對中國的投資做出新規定,並更新對中國的半導體及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管制,同時制裁涉及違反人權、強制勞動、核不擴散,以及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中國個體。美國亦持續堅持自由航行權,在國際法允許範圍內飛行、航行與活動。
資深官員說,拜登政府清楚,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並沒有按國際社會希望的那樣發生變化,但中國將長期持續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所以要透過外交來消除誤解。而「激烈的競爭需要高強度的外交,以便管理緊張局勢,並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
對於本次拜習會是否會產生「可交付的成果」,資深官員強調,現在的美中「已非五年或十年前的關係」,目前的目標「是管理競爭,防止衝突的負面風險,並確保溝通管道暢通」,尤其在2023年初的中國高空偵查氣球事件,更彰顯了維持溝通渠道暢通的重要性。
在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之後,中國切斷了美中軍事溝通渠道,至今尚未恢復。資深官員強調軍方交流渠道對於避免衝突至關重要,美方多次提出恢復軍事渠道,但「中方一直不情願」,因此拜登總統將在會見習近平時堅定地提及此事。
拜習會討論議題廣泛
在拜習會之前,美中之間已經進行多次高階接觸,包括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三度會見王毅,布林肯國務卿、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等人訪問北京,並進行了多次工作層級會議,就軍控、海事問題、宏觀經濟和債務問題等議題進行了深度討論。
資深官員說,拜習兩人將討論「雙邊關係的戰略方向,及保持包括軍事溝通渠道的重要性」。而在區域和全球問題方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衝突,中國對朝鮮的支持等都在討論議程中。拜登總統將向習近平強調,美國希望中國向伊朗表明,美國「不希望中東的暴力升級或蔓延」,並將明確警告,伊朗如果進行挑釁行動,美國已準備好迅速回應。
拜登也將提出雙方有分歧的議題,包括人權、兩岸議題、南中國海,還有為美國公司與工人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等。針對中國在南中國海與菲律賓發生衝突,拜登將強調美國對菲律賓的承諾。
資深官員表示,美中經濟與貿易、美國企業在中國所受待遇等,都在討論議程上,不過如301條款等細節,將留待工作層級商議。
美中也將在包括氣候變化、健康、經濟穩定方面尋求合作。芬太尼、人工智能、以及三位被中國居留的美國公民,也都在討論議程上。
白宮關切中國干擾台灣與美國大選
資深官員說,此次會面一個可能有爭議的議題是,中國對美國選舉的影響和干預。美方在過去的高階會談中曾提出過中國對美國進行「潛在的選舉影響行動」的關切,本次也將再度提出。
資深官員指出,2024年面臨台灣大選、總統交接,美國本身也舉行大選,將是「相當坎坷的一年」。拜登總統在三藩市也會向習近平明確表達對中國干擾台灣大選的關切。
另一位資深官員指出,美國非常關注中國在台灣周圍增加的軍事行動,美國「不僅非常堅決反對這種行為」,並認為「這些行動破壞了台海和平穩定」,「也引起整個印太地區的擔憂」,而拜登總統將會在三藩市再次向習近平提出關切。
「我們的目標當然是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及我們的利益。我們維持現狀的重點是確保和平與穩定,向中國人表明任何行動或干涉選舉將引起美方極其強烈的擔憂,」他說。
習近平應邀訪美中方有何期待?北京:亞太繼續發揮引擎作用

- 2023-11-11_11h47_39.jpg (40.82 KiB) Viewed 362 times
評:
快將舉行的拜習會,這是兩人第二次面對面會談。在現時國際形勢和大環境下,拜習不可能夠談出實質事頂。從過去一段時間,美官員到北京或中共官員到美國會談了多次,都一樣談不出實質事項。據美智庫,美國已經掌握了中共會談的套路,學精了,談歸談,但不會在會談中達成什麼結果或因會談影響任何政策。據悉,美國高官們已達到共識,他們不再相信中共任何承諾,祇希望看到中共做了什麼實際行動。用行動代替空談。
拜習會不會有什麼成果,走過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