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ed: Thu Sep 26, 2013 8:59 am
2013-09-26 08:14
敘利亞問題依舊是一個世界性熱點,看了中央電視臺記者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獨家專訪後感觸頗深,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此人頭腦清醒,不僅對本國問題而且對整個世界對敘利亞的影響都完全能夠很好地把握,以我看,就單憑這一點敘利亞政府就有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因為清醒也是一種力量。
對這次專訪,顯然央視記者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把我們觀眾所有關注的問題都問到了,看後根本沒有任何意猶未盡和缺憾。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也對所有問題作了詳盡的回答,毫無做作,隨口應答,不需加任何思考,而且在回答所有問題都遊刃有餘,沒有被一些問題陷阱繞進去,顯示了一個堅強領導者的睿智善談。
我們知道,敘利亞問題是西方“茉莉花革命”的延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以民主的幌子“改造世界”的重要舉措,現在看來他們在敘利亞問題上遇到了阻礙。正像巴沙爾所清醒認識到的就是中俄主持正義的原因,這毫無疑問就是敘利亞政府堅持2年多來不倒的重要因素。
另外,巴沙爾說了,人民的支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講的有一定道理,一個國家的政府,如果離開了人民的支持肯定一天也存在不下去,雖然敘利亞以為戰亂已導致幾百萬人淪為難民而流離失所,有大約十萬人失去了生命,一想到這些我們就會感到國際社會責任重大,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使敘利亞重新獲得和平。
對於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巴沙爾坦誠地講,因為敘利亞與以色列處於交戰狀態,敘利亞領土戈蘭高地長期被以色列侵佔,而且常規武器沒有以色列先進所以早就發展了化學武器。現在美俄達成協議敘利亞將盡全力配合銷毀工作,但相信美國還會尋找其它藉口對敘開戰。而使用化武的也不是政府軍一方,從政府軍收繳的自由軍化武製作材料證據看,就是反政府武裝所為。
敘利亞政府把反政府武裝從來就看做恐怖行為,如果要談判也只會同沒有武裝的真正反對派談,決不同手中有武器的恐怖組織做任何的妥協。巴沙爾指責西方及周邊反敘國家為反政府武裝提供金錢和武器上的援助,他說,我們消滅幾千人他們就從境外補充幾千人,這些人並不屬於敘利亞人民。
巴沙爾在談到自己的權力及總統職位時說,他相信人民的賦予與選擇,如果能堅持到2014年大選,他將尊重敘利亞人民的選擇,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堅決反恐,盡最大可能維持人民的正常生活。
我們知道,下個月關於討論敘利亞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即將召開,我們看到巴沙爾對政治解決充滿希望,但又對西方為反政府武裝提供援助充滿了憂慮,而且反政府武裝也極有可能聽從一些國家的指使蓄意破壞“化武換和平”的進程。
現在的問題是,敘利亞政府軍雖然保持一定的優勢,但單憑自身的力量還是無法清除恐怖武裝。再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口徑統一,他們所說的政治解決就是巴沙爾下臺,這是先決條件。
所以下一步解決敘利亞問題還是取決於中俄與西方的鬥爭,聯合國安理會是最合適的舞臺,但西方追求下一個提案的通過還是有一些困難,因為一旦在提案中寫進可以動用武力就意味著巴沙爾政權的覆滅,雖然“化武換和平”給了敘利亞和平一線希望,但和平的路途依然遙遠。
實際上中俄根本不是保巴沙爾個人或他的政權,中俄最主要的還是扞衛世界道義及國際法的尊嚴,另外也是大國地緣政治的特殊要求,對既有利益的扞衛也是固性使然,同時也是在大國在世界範圍內競爭的必然要求。
所以,敘利亞問題既然具有大國利益交匯的特點,那麼在沒有一方完全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就會像朝鮮問題和伊朗問題一樣,必然要走向長期化。加之中東穆斯林派別林立,各派利用敘利亞問題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從未停歇,再加上以色列同中東各國的矛盾,敘利亞戰事很可能成為下一場中東戰爭的導火索。
揭真相:中俄反對西方攻打敘利亞的真正原因
香港媒體評論員木春山的文章,題為《中俄為何反對西方發動“敘利亞戰爭”?》,文章如下:
在美國、英國、法國這三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攻打敘利亞製造輿論之際,另外兩常的中俄卻明確表達了反對軍事干預敘利亞的立場。在過去兩年內,中俄已經數次在聯大和安理會否決了涉敘決議,這次對美英法的態度,是此前一貫立場的自然延續。
不過考察中國和俄羅斯與敘利亞的關係,可以看出,中俄反對西方干涉敘利亞有著相同的基本立場,除此之外,也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這是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合作的宏觀背景以及微觀表現。
中俄對敘利亞局勢的基本立場看法相同,主要是講中俄兩國都反對西方標榜的“新干涉主義”、“人權大於主權”等理論模式,堅持和平與對話的方針。
一方面是因為中俄對現行國際法部分條文的理解和西方相比,有比較大的差別。中俄都認為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應該是平等協商,動輒使用武力只會加深局勢的複雜化,而西方認為一旦有危害人權的事情發生,外部勢力的介入是必須的。
另一方面,中俄強調國際問題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主導作用,反對西方撇開聯合國的軍事行動,但美英法等西方國家認為一旦聯合國不能實現維護一國人民財產安全的情況,其他國家就有權單獨行動。
第三,中俄都存在被“外力干涉”的可能性。比如中國有疆獨和藏獨勢力、俄羅斯有車臣獨立武裝組織活動。這些都可能被某些西方國家利用,成為合理干涉中俄內政,分裂中俄國土的藉口。考慮到對主權維護的需要,中俄反對西方片面地動用軍事手段干涉一國內政並試圖將其合法化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西方武力干涉伊拉克、利比亞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對中俄而言,這種軍事行動並沒能帶來地區局勢的根本好轉,更沒能使得所在國民眾生活有根本改觀,因而對軍事行動的動議持謹慎態度,對軍事行動的成效持懷疑立場。
不可否認的是,中俄在對敘利亞局勢的基本立場看法相同或者相近之外,對敘利亞局勢的判斷也會加入本國利益考量的因素。這是由國家屬性和對外關係的歷史演變決定的。
中俄在敘利亞的利益有很大不同。首先,敘利亞是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從蘇聯時代起敘利亞就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向蘇聯靠攏。兩國軍事合作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俄羅斯目前唯一海外海軍基地就設在敘利亞。巴沙爾家族與蘇聯或俄羅斯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敘利亞執政黨復興党一度還要實行“阿拉伯式的社會主義”政策。可以說敘利亞是俄羅斯“不能丟”一個中東立足點、一個“輸不起”的與美國展開海外競爭的籌碼。
中國和敘利亞的關係與俄羅斯和敘利亞的關係相比,則有很大差異。長期以來,中國並沒有將太多精力花在處理中東問題上,沒有如俄羅斯在敘建有海軍基地那樣的巨大戰略利益。中國與敘利亞的政治關係也並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兩國雖然早在近60年前就建立了外交關係,但直到2004年,敘利亞總統才實現歷史上首次訪華。而中國的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從來沒有訪問過敘利亞。
此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經濟利益也非常龐大,敘利亞是俄羅斯的重要交易夥伴,俄目前對敘利亞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但中國在敘利亞的經濟利益隨著2年來該國局勢的動盪,基本上已經處於停頓狀態。雖然敘利亞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國,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敘利亞內陸的油氣田早已停產,中國在敘利亞危機爆發的這2年來也已經逐步調整了對敘利亞的石油替代政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俄羅斯對敘利亞要遭遇西方的軍事打擊是真正感到了戰略層面的“切膚之痛”,有一種被西方強力擠壓的緊迫感;而中國對此的看法更多地還是出於國際公義和敘利亞亂局對經濟利益影響的考慮。 不過有一種討論是,隨著敘利亞局勢不斷惡化,特別是西方動武的威脅日益迫近,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不同利益訴求可能會在雙邊合作上起到越來越大的阻礙作用。中俄兩國的合作或許將面臨一些風險與考驗。
特別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倒臺的可能性與日俱增。即使沒有西方的武力干涉,造成國家大分裂局面的巴沙爾也肯定會在阿拉伯聯盟的刺激下,通過今後的合法選舉或者非法事變中走下權力巔峰,巴沙爾家族的世襲統治終結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中俄兩國如何在巴沙爾倒臺後更好地維護彼此在敘利亞的利益,其實要比阻止西方動武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