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of 23

Re: 鳩山促擱置釣島爭端 page 6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Fri Jan 03, 2014 6:02 pm
by editorial
101328_432.jpg
101328_432.jpg (146.07 KiB) Viewed 7698 times
092049_771.jpg
092049_771.jpg (119.52 KiB) Viewed 7698 times
美媒:安倍拜鬼扇美國一耳光 美不該為日本擋槍
2014-1-03 09:37
  本報北京1月2日電:綜合本報駐外記者報導:繼2013年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4年元旦發表新年講話,聲稱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開始。安倍的言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質疑和批駁,外國官員和專家學者認為,安倍的行為和言論有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必將遭到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

  安倍言行對東北亞和平構成極大威脅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泰永2日說,韓國政府的立場十分明確,參拜靖國神社是錯誤歷史認知的體現。對安倍在新年講話中強調所謂“積極和平主義”一事,趙泰永表示,日本在防衛和安全領域應遵循其和平憲法的基本理念,同時不應破壞該地區的穩定局勢。

  韓國外交部長尹炳世2日表示,日本政治領導人錯誤的歷史觀不僅會讓日本受到孤立,還會對韓日兩國關係和東北亞和平與穩定構成極大威脅。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諾夫對本報記者表示,從安倍再次就任首相起,日本國內便不斷出現民族主義言論。安倍所謂“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開始”的論調只會進一步加深日本國內的政治分裂。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法教研室主任維列克讓寧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安倍提出將在2020年前修改日本戰後和平憲法。這一言論顯然是對國際法的挑釁。根據東京審判的結果,日本必須承擔一切在二戰期間犯下的罪行,並執行判決結果。安倍言行必將遭到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

  《俄羅斯報》網站2日在報導中注意到安倍在新年講話強調要取消和平憲法中限制的有關表態,並強調這發生在其參拜靖國神社僅幾天後。報導指出,安倍的言行已經引起了來自中國、韓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強烈譴責,甚至美國也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報導稱,看樣子,安倍政府是置其他國家抗議聲討於不顧,並不打算向各方讓步而一意孤行了。

  澳大利亞亞洲問題專家默里森•巴特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安倍無視中國和亞洲其他鄰國的反對,執意參拜靖國神社,這一行為嚴重傷害曾受日本侵略的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人民的感情。安倍的行為不僅破壞中日關係以及日本與其他鄰國的關係,也對地區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威脅。
  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2日在東京舉行街頭演講,呼籲安倍虛心傾聽國際社會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聲音,“不要偏離應走的道路。” 共同社分析說,山口的這一表態是在對試圖修改憲法解釋、允許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安倍進行牽制。

  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豪登省愛庫魯萊尼市秘書長莫亞義向本報記者表示,安倍日前的行為和言論有強烈的軍國主義色彩,是嚴重的挑釁,勢必會對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我們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應當反思歷史。”


  德國華僑華人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韓蘇榮說,安倍悍然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並且在新年講話中大放厥詞,這不僅傷害了亞洲曾經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人民的感情,而且也暴露出日本政客不願正視歷史的卑劣心態。廣大海外華僑華人對此表示嚴厲譴責。

  參拜說明安倍是戰犯的崇拜者

  近日,美國官方、媒體和專家、學者批判安倍的聲音越來越多,同時,也有更多人要求美國對安倍內閣的急劇右傾化趨勢提高警惕,並檢討自身的相關政策。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學者哈爾平認為,在國際社會,安倍狹隘的民族主義立場更加廣為人知。安倍此次參拜靖國神社的舉動已經招致亞洲多方強烈譴責。

  美國作家約翰•思考特斯指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並不是為紀念亡靈,而是表達一種崇拜。安倍的參拜說明了他對日本發動戰爭的行為表示認同,他本人的思想與二戰戰犯為伍,是戰犯的崇拜者。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高級編輯雅各•赫布魯恩撰文指出,從日本政府加速修訂教科書能看出,日本的民族主義情緒正在上升。日本與德國的反差是明顯的。悔悟和悔改已經融入到德國民主的基因中,而思想退化的日本民族主義者卻不願承認令人羞愧的歷史。日本離成為世界強國的目標還很遠。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評論認為,安倍拜鬼一事“扇了美國一耳光”,如果安倍想要帶領日本重返軍國主義,那麼美國就不應替日本抵擋那些憤怒的鄰國。

  針對安倍剛剛發表的新年講話,有美國媒體認為,從修改憲法到組建“國防軍”,再到參拜靖國神社,安倍自認為取巧,卻是逼著美國政府在東北亞重新審視“敵”和“友”,美國更要意識到調整對日政策的必要性,意識到自己的亞太利益必將受到影響。如果安倍內閣一意孤行,美國必須重新審視一些所謂的盟友承諾,以此施壓安倍內閣內部、使其發生變化。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日刊登題為《遠離靖國神社才是安倍晉三道歉的方式》的文章稱,日本領導人的行為讓人們懷疑其是否真的對歷史侵略問題抱有悔恨。文章稱,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曾在波蘭首都華沙猶太人遇害者紀念碑前下跪,而日本天皇或首相何時在南京大屠殺紀念碑前有過類似舉動?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發言人週五表示,潘基文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表示關注,同時還注意到中韓對此反應強烈,並對由於歷史原因而造成地區國家關係緊張“深為遺憾”。

  潘基文辦公室在聲明中說,潘基文“強調日本應對其他國家特別是二戰受害國的感情表現出應有的尊重”。
  “歷史原因依然困擾著該地區國家的關係,這令人深為遺憾。”聲明說。

  潘基文辦公室還說,應將“重點放在建立互信和加強夥伴關係方面”,“有關國家領導人對此負有特殊責任”。
  【共同社馬尼拉12月28日電】菲律賓慰安婦組織猛烈抨擊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

  在週五晚些時候發給本社的聲明中,當地慰安婦維權團體菲律賓祖母聯合會理事長埃斯特雷馬杜拉“強烈譴責安倍參拜供奉著日本戰犯的靖國神社的行為。這不但是把戰犯當作英雄,而且表明日本無視戰爭罪行,絲毫沒有悔改”。

  埃斯特雷馬杜拉表示,安倍的參拜凸顯了日本政府否定戰時慰安婦問題的態度。

  【日本《朝日新聞》12月28日報導】題:強行參拜使日本陷入孤立

  中國外交部官員26日對《朝日新聞》記者表示:“從國際歷史觀和價值觀來判斷,安倍屬於異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理應對其人品產生懷疑。”中國嚴厲指責參拜靖國神社是“對二戰後國際秩序的挑戰”,流露出孤立安倍政權的戰略意圖。

  俄羅斯之所以對安倍參拜表示“遺憾”,實際是在向日方發出信號:絕不允許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在二戰問題上,俄羅斯認為是蘇聯將歐洲和亞洲從納粹德國和日本統治下解放出來,因而以解放者自居。不管安倍如何辯解,俄依然認為靖國神社是軍國主義的象徵。因此,日本首相參拜就是對二戰歷史結論的挑釁。

  在北方領土問題上,俄方一直堅持“日本必須承認二戰結果才能談判”的立場。對於此次參拜,俄外交部罕見地發表聲明表示“遺憾”,因此今後日俄領土問題談判和經濟合作可能會再次受到影響。

  【共同社東京12月27日電】安倍最終未聽從身邊人士勸說而毅然參拜靖國神社,從中可看出他決心履行對支持者的承諾。

  不過,此舉因中韓強烈反對而造成日本外交上“四面楚歌”的局面已不可避免。看起來讓人覺得考慮欠周到的“政治秀”可能需要付出超出預料的代價。
  【共同社悉尼12月28日電】關於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澳大利亞主流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在28日的社論中指出,此次參拜是日本在國際關係中的一記“烏龍球”。該報抨擊稱,在東亞緊張局勢升溫的情況下“參拜沒有益處”。

  執政的澳大利亞保守派聯盟將日本視為“亞洲最好的朋友”(總理阿博特語),並就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問題再三對中方表示關切。

  然而,《澳大利亞人報》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則表示,這只會有利於中方以日本軍國主義為藉口擴大軍備,對於在日中對立問題上“冒著危險支持安倍的澳大利亞等友好及同盟國家來說,事態變得更難應對”,希望日本保持克制。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6日與美國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通話,就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尋求理解。此前,美國駐日使館發表聲明,稱日本是美國有價值的盟友,但是美方對日方領導人的此次行為“表示失望”。朝日電視臺認為,美國使用了過去從沒對日本使用過的嚴厲詞句,對安倍的行為展開“異常特別的批判”。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安倍做了“唯一能讓中日韓局勢更糟的一件事”,堪稱“自殘高手”。

  “我一開始還不相信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消息。”美國《大西洋月刊》記者法羅斯26日以“日本是軟實力自殘新高手”為題稱,只有一件事能讓中日韓之間的局勢變得更糟,而且會對美國產生溢出效應,“安倍剛剛就做了這件事”。

  “安倍在閃電前往靖國神社。”日本TBS電視臺26日從其動身開始便發出字幕快訊,並在安倍到達的第一時間進行現場直播。通過電視鏡頭可以看到,安倍身穿最正式場合使用的禮服、打著銀色領帶走上靖國神社正殿進行參拜,還以“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名義敬獻菊花。安倍26日在參拜靖國神社後向媒體稱:“我雙手合十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了敬意。”安倍還敷衍說,絲毫沒有傷害中韓兩國人民感情的想法。

  這是自2006年日本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後又一位在任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英國《金融時報》稱,小泉經常參拜靖國神社讓中方憤怒,也導致兩國間政府高層交往長期中斷。

美國《大西洋月刊》評論說,安倍做了“唯一能讓中日韓局勢更糟的一件事”,堪稱“自殘高手”。

Re: 鳩山促擱置釣島爭端 page 6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Fri Jan 03, 2014 6:15 pm
by editorial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在訪問波蘭猶太人紀念碑時,突然驚世一跪。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在訪問波蘭猶太人紀念碑時,突然驚世一跪。
084355_800.jpg (27.13 KiB) Viewed 7692 times
日評論家:安倍在中國輿論攻勢下沉默 外交輸了
2014-1-03 08:46


  安倍晉三執政一周年之際參拜靖國神社

  安倍成東亞和平絆腳石

  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何輝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國若欲尋求真正的國際支援,需要長期有戰略性的國家公關。這種公關要解決的不只是政府間問題,更要解決這些國家的國民問題,讓他國國民真正瞭解和理解中國,需要真正面向民間、在民間的滲透和解說。在這方面,以色列是特別成功的例子。

  日本外交評論家天木直人1日在其博客上撰文稱,安倍政權在中國的輿論攻勢下顯示出沉默狀態,而外交上沉默就是輸掉了。為什麼日本主要大媒體對安倍無作為都不進行批判,支持安倍的右翼也只會凡事都反復批判中國,讓人對安倍外交的無能和對日本媒體的墮落感到失望。文章還稱,安倍首相做錯了,錯了就應當改正,要是改正不了,就應當辭職讓位。“不去參拜靖國神社應該是安倍說抱歉的一個方式”,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大衛•皮林1日以此為題撰文稱,多年來,一系列日本首相都對殖民統治和戰時侵略表示道歉。不過值得質疑的是道歉的誠意多大。日本被批評通過修改教科書來掩蓋歷史,大多數日本教科書都提到了日本的戰時罪行,但沒有詳細深入去講。

  美國《環球郵報》分析說,中國領導人對安倍關上大門之後,日本面臨新一輪冰冷的國際孤立。中國不給安倍好臉的同時,國際社會也在譴責日本。韓國外長2日在新年工作會上警告,“安倍已經成為東亞和平與合作的絆腳石”。即便是日本最親密的盟友也不例外,美國已明確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說,美國明確批評安倍,可能不僅僅是意識到風險在加大,而且還終於慢慢領悟到,在二戰後由美國打頭的西方陣營中,日本其實早已遠離了美國和西方。法國《新觀察家報》認為,鑒於安倍真正的政治目的是擺脫和平憲法的專守防衛約束,而這攸關二戰成果的分配和戰後國際秩序的改變,都和美國直接相關,美國政府對此必須慎重且清晰地作出決定。

  “中國領導層在安倍參拜問題上的反應很聰明,安倍似乎更緊張。”香港科技大學中國問題學者崔大偉對美國CNBC網站表示,美國政府批評安倍的決定給中國冷靜應對和後退一步的機會,北京看到安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他們認為既然美國人都開始批評安倍了,那就“讓他在風中飄著吧”。《環球郵報》報導稱,雖然日本駐華使館外可以看出加強了安保,但並未看到抗議者。一定程度上說,中國這次也不需要發動民眾了,因為這次跟日本發生糾紛的不光是中國一家。這樣一來,中國姿態高一點,或許能贏的更大。中野晃一認為,“日本正在喪失國際支持。如果中國反應溫和,其可信度會提升,這也會促使美方領導人認為直接跟中國打交道要更好”。

2013年8月2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慕尼克附近的納粹集中營紀念館默哀。她說,對納粹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活動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當地時間2013年12月30日,德國政府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表態稱,所有國家都應該以誠實態度定位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角色。

  德政府不點名批評安倍政權

  當天,德國總理發言人賽博特在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時談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他說,雖然他不希望對有關日本內政的問題加以評論,“但總體而言,所有國家都必須誠實定位自己在那場可怕的戰爭中的角色。”

  賽博特說,只有在正視歷史的基礎之上,才有可能與昔日的敵人重建新的未來。

  “這是德國始終銘刻于心的信念,而且在我們看來,它也適用於其他所有國家。”賽博特說。

  同日,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謝菲爾也對靖國神社問題表態。他說,德國正以關切的心情,緊密關注東亞地區的緊張局勢。“在我們看來,雙方最好保持克制,並通過外交方式來解決爭端,不要採取單邊行動,以防加劇緊張局勢。”
  韓議員以“華沙之跪”批日本

  德國與日本一樣,在二戰期間發動侵略戰爭,德國納粹殘忍殺害了600萬猶太人。但二戰後直至今日,德國對歷史的清算和反省一直得到多數國家、尤其是鄰國的肯定。

  在德國政府反省歷史的進程中,“華沙之跪”具有標誌性意義。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訪問德國納粹曾經侵略的波蘭,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這位總理在敬獻花圈後,突然下跪,這成為德國與鄰國歷史上最為震撼人心的一幕。
  上月26日,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韓國國會議員樸洙賢再次引用勃蘭特的“驚世一跪”批評日本。
  這名議員說,“1970年在波蘭人面前下跪的是一個人,但崛起的是整個德國。2013年,安倍晉三以首相身份悍然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會記載:崛起的是一個人,但下跪的是整個日本。”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在訪問波蘭猶太人紀念碑時,突然驚世一跪。


  ■ 背景
  “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

  ——德國前總理勃蘭特
  德總理下跪謝罪獲諾貝爾獎
  1970年12月7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理的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殉難紀念碑前砰然一跪,令世界動容。

  當天,正在波蘭訪問的勃蘭特來到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獻花圈。在撥正了花圈上的絲結後,勃蘭特後退幾步,突然雙膝下跪,而這一舉動事先並無計畫。

  勃蘭特後來說,他當時這樣做,是因為語言已失去了表現力。而且,“我當時突然感到,僅僅獻上一個花圈是絕對不夠的”。
  時任聯邦德國內政部長的根舍曾回憶說:“我被這一舉動深深地感動。勃蘭特以他全部的人格,向每個人做出了明確的表述。”
  德國前總統武爾夫說,勃蘭特的一跪,代表德國人向數百萬大屠殺受害者表達了無與倫比的尊重。

  華沙之跪極大提高了德國國際形象,“華沙之跪”也成為戰後德國與東歐諸國改善關係的重要里程碑。1971年,勃蘭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宗和)

  ■ 動向
  安倍與戰犯之孫高調打高爾夫

  民調顯示,日民眾反對參拜者超過支持者,但55%民眾因經濟好支持安倍

  在國際社會密集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同時,安倍本人似乎“不以為然”。2013年12月29日,他和他的弟弟、甲級戰犯岸信介的孫子岸信夫一起打高爾夫。

  岸信夫是安倍晉三的弟弟,但一出生就被過繼給外婆家——岸信介家族作為養子,在戶籍上是甲級戰犯岸信介(1948年獲釋)的孫子,安倍是岸信介的外孫。日本媒體報導,安倍12月29日開始新年休假,他當天與身為外務省副大臣的岸信夫一起外出打高爾夫,此後還與他共進晚餐。

  韓國媒體稱,在參拜靖國神社以後,國際社會對“崇拜甲級戰犯”的爭議高漲,但安倍卻高調與其子孫岸信夫打高爾夫球。

  安倍面對外部批評的底氣也許來自民意。日本媒體近日民意調查顯示,儘管反對參拜的日本民眾較多,但支持安倍政權的民眾同樣占大多數。
  民調顯示,對參拜持贊成態度的民眾為43.2%,持反對態度的為47.1%。而對“是否支持安倍內閣”,55.2%的民眾持肯定態度,大大超過回答“不支持”的32.6%。民調顯示,民眾支援安倍政府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狀況好”。

  韓媒體稱,安倍的悠閒和自信感就是出於這一點。

  不過,在民調中,也有69.8%認為“各國反對參拜,需考慮外交關係”,回答“沒必要”的為25.3%。
美國政府

  重申對安倍參拜“失望”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12月30日重申,美國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感到失望。

  安倍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美國駐日本大使館隨即發表聲明,對安倍參拜表示“失望”。12月30日美國國務院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副發言人哈夫重申這一立場。“我重申……日本領導層採取的行動將進一步加劇日本與鄰國的緊張關係,我們因而感到失望。”
  哈夫說,美方一直希望日方與鄰國找到建設性方式,處理敏感事務並改善關係和推動合作。
  新華社專稿

  韓國國會

  一致通過決議譴責安倍

  韓國國會12月31日在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決議,認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是給日韓關係及東北亞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外交挑釁行為”。
  該決議主張,參拜靖國神社與安倍政府力爭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行動是“企圖美化侵略戰爭、復活軍國主義”,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否定人類普遍價值的不合時宜行為”,以“真誠反省和負責任的姿態”面對歷史。

  決議敦促韓國政府嚴肅應對安倍參拜行為,要求通過外交努力讓日政府不再否定侵略歷史。(宗和)

  如果反復做出不符合國際社會普遍價值及人類社會良心的行為,不管是經濟實力多麼強大的國家,也無法被評價為一流國家。

  ——韓國總統朴槿惠

“我不想評論與日本國內政策有關的問題,但總體上所有國家必須真誠面對它們在20世紀恐怖事件中的角色,只有這樣才可能與以前的敵人打造未來。這是德國銘記在心的結論,我認為適用於所有國家。”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塞伯特30日被問及如何看待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時這樣說道。韓國《中央日報》30日稱,國際社會對安倍的譴責“此起彼伏”, 在安倍苦心經營的東盟地區,新加坡外交部通過發言人表示,“這一行為不利於構築地區間的信任關係”。

  “多年的和平主義之後,日本開始敲響戰鼓。”“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9日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如此解讀。報導稱,設想一下,如果德國總理默克爾決定參拜紀念納粹黨衛軍及他們在二戰中所扮演角色的德國戰爭紀念館,那會引起什麼風波?那會馬上招致遭受法西斯軍隊野蠻罪行的國家潮水般的抗議。瑞士《新蘇黎世報》評論說,安倍不斷右轉,使人想起20世紀上半葉的日本軍國主義時期。安倍越來越暴露出他的“真面目”,其關於“永久和平”的承諾無異於一句空話。

  “在東京靖國神社供奉的為日本天皇獻出生命的將近250萬人當中,應該有一個名字每個美國人都知道:日本帝國軍統帥、戰時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前亞洲問題顧問郝德平對美國《外交政策》說,正是東條英機下令偷襲珍珠港。參拜東條英機就像向拉登致敬,對此美國人無法忽視。韓國《中央日報》30日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很多人相信他的外交生命事實上已經終結。

  臺灣《中國郵報》分析認為,安倍正在步臺灣“前總統”陳水扁的後塵,最初,美國總統布希承諾盡一切力量保護陳水扁治下的臺灣,但數年後將陳水扁視為麻煩製造者。

  日本《產經新聞》30日稱,中國對日本能打的牌基本上打完了,正為找不到有效手段而發愁。同一天《日本經濟新聞》則分析說,雖然中國國內有人呼籲遊行,但實際並未發生反日遊行。預計中國方面認為國際社會對日本的批評越是高漲,對中國就越有利,因此沒有立即採取對抗舉措,而是在關注國際輿論動向。中國政府內部認為,不立即採取對抗舉措有助於使國際輿論站在中國一邊。但文章也表示,中國國防部表示可能發生的一切消極結果都必須由日方負責,暗示可能採取對抗措施。提高中國船隻進入日本主張的領海的頻率、有意拖延日本產品的通關手續,都是非常簡單的舉措。

Re: 鳩山促擱置釣島爭端 page 6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Fri Jan 03, 2014 6:41 pm
by editorial
日本前防衛相森本敏:美國要求自衛隊擴大作用
2014-1-03 15:09

  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森本敏曾在民主黨執政時出任防衛相,他被視為現任防衛相小野寺五典的智囊。森本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指出,自衛隊擴大作用是應美國的要求,強調緩解與中國的緊張局勢需要國際社會的參與。訪談內容如下。


  問:美國政府對日本抱有什麼期待?

  答:美國削減國防開支這一嚴重問題正逐漸對其重視亞洲的政策產生影響。美國希望盟國日本彌補其在亞洲的功能和作用的不足之處。

  問:是否應對行使集體自衛權進行限定?

  答:對日本而言何為“行使自衛權”尚未得到梳理。政治上的優先順序與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國民的支持,這是尋找妥協點的問題。

  問:如何看待中國劃設涵蓋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的防空識別區等日中緊張局勢?

  答:中國認為只要憑藉軍事實力自己的主張就能成立。兩國間尋求解決較為困難。舉例而言,只能通過在國際民航組織磋商規則來解決問題。

  問:如何看沖繩縣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迎來重要節點?

  答:不是說縣知事批准搬遷至(名護市)邊野古問題就全部解決了。基地負擔的問題將一直存在。如果1月的名護市長選舉中現任市長獲得連任,所面臨的情況可能將愈發艱難。

Re: 鳩山促擱置釣島爭端 page 6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Fri Jan 03, 2014 6:49 pm
by editorial
境外媒體:安倍因“拜鬼”遭全亞洲唾棄
2014-1-03 11:26

  境外媒體稱,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儀式因與日本侵略戰爭相關而受到全亞洲的唾棄。其參拜行為在中國和韓國引發的憤怒情緒均在意料之中,中韓兩國都在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中飽受摧殘。

  據韓聯社1月2日報導,中國對日本內閣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參拜具有爭議性的靖國神社的舉動表示“強烈抗議”,稱此舉是繼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後,日本採取的“又一挑釁行動”。安倍此前的參拜活動令首爾和北京感到極為憤怒。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月2日刊文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立即激起中國強烈反應。在中國東海和南海局勢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聯合國秘書長和日本盟友美國對安倍此舉也表示遺憾和失望。

  文章指出,二戰後的幾十年裡,通過經常性的公共紀念、賠償、教育年輕人瞭解德國曾犯下的暴行,德國一直不遺餘力地彌補戰時罪行。形成對比的是,日本一直遠遠未能正視歷史。到目前為止,它不接受對它在戰爭期間強征“慰安婦”做法的任何指責。日本沒有教育年輕人瞭解日本犯下的錯誤,反而選擇篡改歷史教科書。

  文章表示,儘管日本努力將參拜靖國神社說成是一個正常國家對戰死者的祭拜,但想想看,如果德國祭拜供奉著希特勒的神龕,那對世界將多麼具有挑釁性。

  現在,中日兩國的民族主義都在上升。帶著深深的戰爭傷口和受外國欺淩的長久記憶,更加強大的中國自然覺得日本的傲慢令人難以忍受。經濟上有自信的韓國也會這麼覺得。這種挑釁正加劇圍繞地區海域有爭議島嶼的緊張局勢,而美國與日本的防務協定以及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使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文章稱,安倍最近參拜靖國神社之舉提醒中國、韓國和其他戰爭受害國,日本並沒有對戰時歷史悔悟。儘管有安倍的外交攻勢以及日本的軍事實力,日本不大可能贏得最大程度的國際尊重和友好,除非它能夠拿出德國的勇氣和信念,真誠、明確、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歷史。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日則撰文指出,人們常常譴責日本從未就其戰爭行為進行道歉,但這顯然是失實的。多年以來,諸多日本首相都曾對殖民統治和戰爭侵略行為表示懺悔,但人們質疑的是這些道歉的誠意。日本被指責在教科書中掩蓋歷史,大多數——雖然不是全部——教科書中提到了日本的戰爭暴行,但並未對此展開詳述。包括安倍在內的一些日本政客曾就正式道歉的基礎進行公開辯論,包括在日本“侵略”這一事實上糾纏不休。

  日本在此問題上正在面臨更高標準的考量。這可能是由於其戰爭行為從本質上講比任何其他國家要更惡劣,或是由於其鄰國仍然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撫慰。

  日本可能為說服中國和韓國相信其真誠度而作出任何努力嗎?文章認為,在戰爭過去多年之後,鑒於現在很多日本人把中國看成競爭對手而非受害國,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讓日本全國上下都對大多數國民還沒有出生時發生的事情作出重新評價似乎不太可行。但日本可以做的是放棄參拜靖國神社,改為舉行世俗化的紀念儀式,這樣戰死者可以通過恰當的方式得到悼念,同時也不會引起過多爭議。

Re: 鳩山促擱置釣島爭端 page 6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Fri Jan 03, 2014 9:46 pm
by editorial
論壇評論員: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注意到北京這次對付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明顯與過去的處理手法大相徑庭,不再抗議日本此舉“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北京指出安倍參拜甲級戰犯是對在二戰期間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中飽受摧殘國家的挑釁行為。當時的受害國家包括中國、韓國、美國、俄國及東南亞等很多國家,引起這些受傷害過的國家共鳴,連同國際間也紛紛指責日本戰爭罪行。在引發眾多國家憤怒情況下,美國也不得不表態批評日本並企圖與日本劃清界線,使日本在國際間變得孤立。

北京此次反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很有效果,提醒國際間不要忘記日本戰爭罪行,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辟。而殺傷力最大的是矛頭指向了美國,因美國是日本重要的盟國,也就沾上邊,普遍認為美國是安倍所作所為的幕後推手,其角色甚為尷尬和無奈。

本論壇編輯轉來會員--香港CHM 約兩年前文章,就曾經提議北京用此方法對付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


論壇評論員
03-01-2014


該會員評論文章摘錄如下:

北京外交盲點 (四)

北京應摒棄「書生外交」

所謂「兵來將擋」, 但斷不可「兵來」用「孔孟去擋」。胡、温外表很書生, 温文儒雅。 温家寶更有文人雅仕風範, 大敵當前、兵臨城下温總也有雅興來吟詩句: 「來而不往非禮也」。北京能 運籌帷幄, 談笑用兵是美事, 但面對奸詐敵人是對牛彈琴, 格格不入。

北京外交慣用中國人思維, 在國際外交往往對別國總統個人用「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民主國家總統權力無能力一言九鼎和隻手遮天, 捉錯了用神,故功效作用都不大。個人交往與國與國交往是兩個不同概念。正如以個人名義殺人是殺人罪犯, 以國家名義殺人是英雄。能做美國總統基本都是陰險狡詐, 做事狠狼, 但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大壞蛋」方能勝任。只是制度和法律可規限這些「大壞蛋」不能為所欲為做壞事。所以很多人説這些總統卸任後, 去當黑社會頭目也能勝任有餘。

國際外交很現實。當年著名奸詐的「大壞蛋」美國總統尼克遜禮下於人, 紓尊降貴千里迢迢來北京拜會毛澤東是現實外交表現。 韓戰後西方國家總統們為何懼怕毛澤東? 原因很簡單,因為毛澤東在外交博弈上比他們更奸詐, 更陰險。他們都有自知之明, 與毛澤東交手, 以當時中國國力來説,他們也佔不到便宜, 亦不敢欺侮他。

北京現時「書生外交」的確吃了不少虧。聯合國4月27日批準日本延伸大陸架申請其中包括沖之鳥礁附近海域,這也可解釋為中國國際影響力下降信號。中國現在國力與六十年前比較, 不可同日而語, 是時候摒棄弱國心態。國人也不要再喊「抵制或擺買某某國貨品」這些都是弱國心態情緒口號, 因為如受到別國欺凌, 你呼籲全體中國人自殘也無済於事。個人因性格使然或可接受屈辱, 那只能代表個人, 但如代表國家就必須捍衛國家尊嚴、國格。日本首相和國會議員再参拜「靖國神社」不要再説: 「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句説話活像一個弱質女子衷情哭訴, 聽來使人雞皮疙瘩。

其實, 用外交技巧反對日本政要参拜「靖國神社」, 方法很多。試舉一例。例如日本政要每次參拜完畢, 外交部的回應就向傳媒用平常心, 以報導形式説明「靖國神社」是安放着當年日本的甲級戰犯靈堂, 是被美國審判並執行死刑; 當時美國曾有意將日本天皇也一併問吊; 把日本當年吃原子彈戰敗投降的國耻及如何被美國羞辱等歷史簡單闡述, 語句描述一次比一次尖銳、辛辣。每參拜一次外交部就重覆挖日本瘡疤一次, 一則可提醒國際警惕日本侵略它國野心真面目, 特別是日本年輕一代, 又可挑起美、日人民双方矛盾和兩國新仇舊恨記憶。這樣, 日本政要日後如要再參拜「靖國神社」自然要三思而後行。

北京是時候返回務實外交, 不要怕得罪美國總統及其政要, 他們都很務實, 國家利益決定一切, 否則會被踢下台。俄羅斯不是也霸佔中國大片土地嗎? 北京還不是在爭取俄羅斯擴大合作? 搞好兩國關係? 非常尊重俄羅斯? 國際外交「江湖規矩」是這樣的: 當你崛起之際, 國際間會打壓你, 當無法打壓你而你己經冒出來了, 全世界都會捧你。

中國正處於冒起關鍵之際, , 絕對不能彎下腰板, 應堂堂正正站起來。

香港CHM
06-05-2012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Fri Jan 03, 2014 10:27 pm
by editorial
美國致電安倍談參拜靖國問題

美國國務院在今年首場記者會上表示,鼓勵日本與鄰國合作,通過對話、以友好方式解決對歷史問題的關切。
日本總務大臣新藤義孝元旦參拜靖國神社。國務院發言人哈夫1月2日就新藤義孝參拜靖國神社接受中新社記者提問時表示,美方鼓勵日本與鄰國合作,通過對話、以友好的方式解決對歷史問題的關切。「美方認為,地區國家發展強而有力和建設性的關係,不僅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符合地區國家利益,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她表示,美方上周已就參拜靖國神社問題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話,但未透露通話內容。

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美方對其舉動表示「失望」。但這次新藤義孝參拜靖國神社,美方沒有繼續使用「失望」一詞表明態度。哈夫表示,每一次的情況都是不同的,這是一個不同的人、處在不同位置,並強調「美方現在的重點是鼓勵日本通過外交對話解決問題」。

中國外交部已對新藤義孝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強烈抗議,嚴肅敦促日方反省歷史,改弦易轍。韓國外交部也對新藤義孝參拜之舉提出批評,稱日本高層領導人必須通過有誠意的行動展現出正確的歷史觀。

(中新社)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Sat Jan 04, 2014 10:12 am
by editorial
潘基文:對日相感失望

日相安倍近期遭受國際批評下,未有實際行動緩和與中、韓等國的緊張關係,續受各方抨擊。其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前日與南韓總統朴槿惠通電話,直指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感到失望」,朴則暗指安倍若不能正視歷史、頻頻傷害周邊國家,將導致不信任和反目。美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則敦促日本通過對話等外交方式平息事態。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Sun Jan 05, 2014 12:34 pm
by editorial
靖國神社中供奉的牌位中包含14名二戰甲級戰犯
靖國神社中供奉的牌位中包含14名二戰甲級戰犯
97204957.jpg (40.13 KiB) Viewed 7653 times
日前外相前原誠司建議將甲級戰犯遷出靖國神社
2014-01-05 10:59

1月5日電據日本新聞網報導,日本前外務大臣前原誠司4日表示,他認為應該將14名二戰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分祀出去。

在4日的TBC電視臺節目上,談到目前成為外交問題的日本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前原誠司認為應該將14名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分祀出去。

身為民主黨議員的前原成司在節目中表示:“應該考慮用什麼辦法將A級戰犯分祀出去,不要讓靖國神社成為外交問題。”他說:“在A級戰犯沒有合祀之前,昭和天皇也參拜靖國神社,並沒有成為外交問題。”因此他認為不讓參拜靖國神社成為外交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將14名A級戰犯牌位移出靖國神社。

安倍晉三2013年12月26日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抗議和譴責。中韓兩國對安倍“敗鬼”予以強烈譴責,美國也表示“失望”。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Sun Jan 05, 2014 12:47 pm
by editorial
人民日報批東南亞見利忘義 對安倍拜鬼集體失聲
2014-01-05 07:41

東南亞,你為什麼對安倍噤若寒蟬?

高調參拜靖國神社、新年致辭又像“戰書”,這些還不夠,安倍要在兩年內遍訪太平洋諸島國以慰亡靈。按理說,上述任何一種舉動都能招致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但考察政府行為,除中韓之外,在世界大戰中受日本毒害極深的東南亞國家卻保持沉默。在如此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是安倍手段高明無懈可擊,還是某些國家被蒙蔽了眼睛?本報記者連線日本問題專家,對此事進行解讀。

安倍拜鬼,東南亞失聲

安倍在為歷史翻案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怒者很多。

自民黨的執政盟友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2日就參拜靖國神社勸誡首相傾聽他國呼聲。
在去年12月26日高調參拜靖國神社後,安倍非但沒有收斂,反而在新年致辭中強調,“奪回‘強大日本’的戰鬥才剛開始。”在觀看軍國主義影片“永遠的0”時,他還聲稱深受感動。

日本媒體透露,安倍還將在兩年內遍訪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交戰地南太平洋地區的島國。這些地方都是當時日軍和美軍的交戰地,當地還留有許多紀念日本軍人的“慰靈碑”。

這也意味著,安倍不僅要在國內“拜鬼”,還要遠赴海外“拜鬼”。

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國和韓國對此舉表達了強烈抗議。

韓國國會去年12月31日在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決議,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是給構築面向未來的日韓關係以及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的外交挑釁行為”,將“予以強烈譴責”。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月2日與韓國總統朴槿惠通電話,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在去年12月30日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說,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將激化日本與鄰國的緊張關係,美國對此表示失望。
二戰時期同樣犯有戰爭罪行的德國也對日本的行為表達不齒。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發言人賽貝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一般來說,所有國家都應該對20世紀發生的可怕事情正直地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

就連日本本國媒體對首相的舉動也頗為擔憂。《日本經濟新聞》直呼“不要陷入愛國的陷阱!”

相比較他國的激烈態度,在二戰中備受日本殘害的東南亞國家卻表現出另一番態度。除了個別媒體發表了義正辭嚴的社論文章之外,多國政府選擇了集體失聲。只有越南外交部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含糊其辭地表示“希望日本為地區和平、穩定與合作妥善處理問題。”

金錢障眼,“義”字難覓
據日本的公開資料顯示,除中國外,在二戰中,東南亞國家受害頗深,印尼約400萬人被殺,越南200余萬,菲律賓111萬,緬甸30余萬,新加坡也有15萬……
如此深仇大恨,理應有咬牙切齒之痛,至少也敢於嚴厲的譴責。在面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上,東南亞國家為何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東南亞國家考慮的多是現實利益,不太考慮大是大非的問題。‘見利忘義’一詞,尤其是用在菲律賓這樣的國家身上絲毫不為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分析。“在戰後,日本對東南亞國家實施ODA(官方開發援助)計畫,一方面對東南亞國家投錢,另一方面為日企在國外發展鋪路。通過這樣一種形式,拉攏東南亞國家。”

“經濟合作是手段之一,同時安倍還打出‘價值觀外交’牌,宣揚中國威脅論,為東南亞國家提供巡邏艦船,在南海問題上圍堵中國。”外交學院周永生教授認為。

“其實日本提供的無非是蠅頭小利。這些援助並不是白給,而是以低息貸款的形式向東南亞國家提供。免費的部分只占1/10。包括巡邏艦,也是以貸款形式提供的。”周永生說。

但就是為了獲得這低息貸款,東南亞國家也不願冒財路被斷的風險。

另據不願具名的專家說,東南亞國家在某種程度上還不是像中韓這樣成熟的主權國家。在二戰時,這些國家多為不毛之地,先被西方長期佔領,後又被日本佔領,“由於日本佔領時間較短,當地人反倒認為日本是解放者。”

前車之鑒,子系中山狼
據日本媒體報導,在訪問南太平洋諸國之際,安倍還將故技重演,積極推進對這些國家的政府援助和經濟支援政策,並準備參加將於9月舉行的南太平洋島國首腦會議。

此前,日本只派遣副大臣級別的官員參加這一會議,如今提升到首相級別,毫無疑問旨在加強日本的影響力。

但無論是拜鬼,還是遍訪南太平洋諸國,日本媒體及民眾已經對安倍的做法表示了擔憂。“民眾已經開始有批評聲音,認為領導者不應該一意孤行,損害國家利益。而且安倍經濟學的負面效果也要顯現,安倍的第三支箭有可能脫靶。”高洪說,屆時,民眾意見會很大。

專家認為,曾為日本殖民地的東南亞國家不應該為了蠅頭小利,在大是大非上犯了糊塗。“子系中山狼,得志便倡狂。”縱容日本滑向右傾,對這些國家來說肯定是得不償失。

眾所周知,安倍參拜甲級戰犯,實質上就是要顛覆東京審判,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歷史,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成果及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是對人類良知的肆意踐踏和對公理正義的狂妄挑釁。

如果在此問題上,東南亞國家“不伸明正義立場,還要主導地區合作,談何容易。”周永生教授批評。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Posted: Mon Jan 06, 2014 2:38 pm
by editorial
美媒: 崔天凱暗示中美聯合懲罰安倍

• 發表於:2014-01-04 17:58:53

  《紐約時報》1月4日訊: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1月3日表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拜鬼、擴軍和修憲等軍國主義做法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美國也在思考安倍一系列言行的意圖。就此前引發中美緊張局勢的識別區問題,崔天凱更是強調,雙方溝通管道暢通,美方充分理解中國此舉緣由,這不會是兩國間的重大分歧問題。崔天凱還強調,中美的地區及國際事務合作也不應該受到安倍拜鬼等行為的影響。從崔天凱全程對安倍政府的強硬表態可以看出,中方必讓安倍自食惡果,美方也已開始重新審視安倍言行。

  崔天凱當日在大使館記者會上提到,中美之間在這些重大事件上一直是都有溝通的,包括當年,小泉純一郎首相在參拜靖國神社的時候,中美是有溝通的,而且我覺得美國還是有很多人並沒有忘記歷史的教訓,他們對日本的一些錯誤的動向還是有警覺的,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小泉堅持參拜的時候,美國就有主流媒體發表過社論,那個題目我還記得叫做“pointless provocation”(東京無意義的挑釁),當時就給予譴責。

  小泉參拜是有意公開侮辱日本戰爭罪行受害者的後代,公然接受日本軍國主義最壞的傳統,在日本和中國正成為重要經濟夥伴的時期,小泉卻錯誤選擇參拜,喚起了鄰國的噩夢。

  崔天凱表示,靖國神社裡供奉著14名二戰甲級戰犯,其中包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和下令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東條英機。對這些人頂禮膜拜,說到底就是為了繼承他們的衣缽,企圖為這樣一個歷史鐵案翻案,反映出有人要重走當年的軍國主義道路。日本如果想翻當年的案,重走當年的路,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對於如何處理釣魚島等對中美關係的敏感影響,崔天凱表示,中方本意上希望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美日關係這三組雙邊關係能良性互動,能夠相互促進。這三個國家應該共同努力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是我們的本意,當然事情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善良願望,也取決於別人是否有同樣的願望,並且以實際行動來體現這樣的願望。我認為在中美之間雙方是有一個共識的,雙方在亞太地區是一個良性的互動,我們在努力構建的新型大國關係就應該從亞太地區開始,這個中美之間是有共識的。

  記者提問美方對安倍修憲究竟怎麼看,以及美方是否要採取措施反制安倍,崔天凱回答道:“關於美方他們要採取什麼做法,什麼做法,當然權威的解釋來自美方自己。從我跟美方的官員接觸當中,能夠感覺到美方也在思考這些問題。現在的問題就是安倍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他究竟想幹什麼?”

  崔天凱說:“安倍拜靖國神社、重整軍備,修改和平憲法,以及在日本國內還採取了其他一系列的爭議舉動,據說目的就是要讓日本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難道戰後這將近70年的國際秩序是不正常的嗎?難道日本在二戰以後選擇走和平道路反而是不正常的?是不是對於安倍來說,要恢復到日本當年發動侵略戰爭那個時候那才叫正常?。所以我想我們中國人、還有美國人,還有其他國家都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針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等復活軍國主義的行徑,中國政府如何反制或何時反制,崔天凱說:“我想起中國的俗話:“別看今日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這個拉清單的時候會有的,我們都會看到的”。

  就東海防空識別區,崔天凱表示,中方和美方之間進行了充分的溝通。他說:“我想,美國方面對於我們為什麼要設立這個防空識別區應該是充分瞭解的。

  我並不認為,這是中美之間一個重大的分歧問題,因為美國自己很多年以前就設立了防空識別區買很多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識別區。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只不過是在這個很長的國家名單裡面,又加了一個國家而已,所以本來也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當然我們願意在這些問題上與美方保持充分的溝通和協調,雙方之間溝通的管道也是暢通的”。

  崔天凱還強調,中美之間,以及國際社會在這些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比如朝核問題,我不認為應該受到像安倍這種舉動的影響。
  從崔天凱此番措辭強硬地批評安倍可以看出,中美在安倍拜鬼對東北亞局勢及中美關係影響方面已經進行了有效溝通,安倍的失控已經讓中美加大彼此的協調,安倍自食惡果的一天即將到來。

  分析認為,安倍拜鬼致使奧巴馬上次派遣拜登前往東北亞斡旋日韓和日中的努力失敗,奧巴馬很沒有面子,也可以說是安倍沒有給奧巴馬面子。中國已經“封殺”安倍,在這種條件下,北京也不應該在2014年APEC峰會邀請安倍參加。中國同時要逼美國做出相應的調整,奧巴馬總統4月訪問亞洲不應該到訪日本。奧巴馬本人要對日本安倍政府給出“立場”,對二戰成果給出“觀點”,同時在釣魚島存在爭議這一問題上不能躲躲閃閃。奧巴馬完全可以在重申美日盟約的同時,正式承認並宣佈釣魚島存在爭議。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摁住不斷挑釁的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