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和公民黨割蓆鬧劇
首先民主黨和公民黨要搞清楚跟誰割蓆 ? 跟民主、自由、人權割蓆?
割蓆是屬於很個人、自私和狹隘思想的行為, 因私人恩怨才會與人絕交。從事政治人的字典是沒有「割蓆」的, 特別是高舉民主、自由、人權的泛民主派, 所有人包括反對派都應是團結和爭取對象, 都是構成民主政治社會一份子。民主黨和公民黨聲稱與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割蓆, 那是屬於政治層面割蓆。這行為很明顯跟民主理念大相徑庭。孫中山說:「政治是眾人的事」, 民主本身基本價值是能容納及包涵不同意見。 香港黨派不是搞槍桿子鬥爭, 不是這個黨打倒另一個黨, 都按照民主游戲規則,各自使出渾身解数去爭取選民支持, 用選票定勝負。選舉結果誰勝誰負都不會影響更好地為市民服務這最終目標,有了這胸襟, 就永不會輕言與任何人割蓆。況且, 「人民力量」和「社民連」都是堅持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泛民主派, 都是同一目標, 各黨派在争取過程中有不同策略是正常的,可以求同存異, 不會影響大方向。今天民主黨和公民黨與「人民力量」和「社民連」割蓆, 也跟支持這兩党的選民和市民割蓆,明天又同誰割蓆? 暴露出民主黨和公民黨都是為各自黨的利益和個人得失的私心為前提, 不是以團結大多數, 爭取民主、自由、人權這大局考慮。
打鹊局游戲需四個人才能成局, 不論誰是大贏家或你是大輸家, 應認賭服輸。牌品再壞也不能與上、下、或對家割蓆, 除非你離抬不再玩這游戲。四圈後可重新執位, 由東圈再開始, 改變牌將, 設法把輸去的籌碼贏回來。
既然參與了香港政壇這游戲, 游戲規例基本上都訂明了, 家家有求。連你的死敵反對黨民建聯都不可能割蓆, 在政治現實上你更不能與共產黨割蓆, 希望民主黨和公民黨不要太孩子氣, 拿出成熟政治參與者風範, 修補並團結「人民力量」和「社民連」, 重新出發, 才是正確方向。否則, 此消彼長, 在資源、後台都不及人的現實情况下, 再搞分裂, 只會一蹶不振。
陸海峰
15-11-2011
民主黨和公民黨割蓆鬧劇
民主黨和公民黨割蓆鬧劇
Last edited by samuel on Thu Dec 08, 2011 12:59 p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林輝﹕求同「割」異的泛民「新」聯盟
林輝﹕求同「割」異的泛民「新」聯盟
區議會選舉過後,民主黨帶頭主張泛民主派要另建政治聯盟,簡單而言就是要與人民力量(或另加社民連)割蓆。
其實在「泛民主派」這稱號於2004年出現之前,社會通常以「民主派」稱呼以民主黨為首的一眾政團和政治人物,那是因為民主派再非民主黨一黨獨大,45條關注組(及後來的公民黨)、長毛(及後來的社民連)、職工盟、街工、民協以及幾位無黨派議員將整個民主派的光譜拉闊,所以以一個「泛」字去鞏固一個互信的合作關係,在議會內雖不求事事立場相同,但在某些議題上大家較有基礎去團結一致,例如平反六四,爭取普選,捍衛人權、自由、法治等,因此在2005年政改方案、23條,以及最近的遞補機制問題上,大家都可以站在同一陣線上。這個「泛」字,是建基於民主派之間「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為了爭取更強大的政治實力,而「割蓆」,其實就表示了泛民之間有不能共存的「異」。
這個「異」,在於相互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關係。平心而論,割蓆之論過去在黃毓民口中說過不少,然而黃毓民過去的割蓆是以邊緣排拒主流,企圖以更高的標準去界定民主派;民主黨的割蓆卻是以主流排拒邊緣,即使割蓆了,也不會令邊緣者被社會理解為「非泛民」。正如長毛,如果他不是泛民主派,難道他會被理解為建制派?
「新」在何處? 只有令人心淡
當然人民力量狙擊或攻擊其他泛民主派的行俓,使雙方在一般情下很難再有互信的合作關係,是否割蓆其實只是公開多說一次的分別而已,對於各自的支持者,這樣的切割反而可以使各自的定位更清楚,並非壞事。
新的泛民政黨聯盟應建基於互信和合作,但也只應僅此而已,不應將「民主」與其他無謂的東西綑綁。民主黨稱新的泛民聯盟要「和平理性非暴力」,換言之「被考慮」的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就是「不和平不理性而且暴力」,這種將議會抗爭和民間抗爭等同暴力的方法,實與建制派無異。如果民主黨不喜歡別人講粗口,自己卻只能拿出那用了20年的招牌就算了,何必將此上升至合作與否的層次?衝突和行動,都是當權者恨不得消失的東西,民主派仍是在野、仍要抗爭,自我設限,愚不可及。難道那天食環署沒收民主女神像,支聯會眾人用肢體頑抗,民主黨也要跟保皇黨一起站出來譴責支聯會不夠和平理性非暴力?
這個「新」的聯盟兜兜轉轉,沒有第三條路、沒有新方向新策略,連過去的「求同存異」也不見了。「新」在何處?只有令人心淡。
區議會選舉過後,民主黨帶頭主張泛民主派要另建政治聯盟,簡單而言就是要與人民力量(或另加社民連)割蓆。
其實在「泛民主派」這稱號於2004年出現之前,社會通常以「民主派」稱呼以民主黨為首的一眾政團和政治人物,那是因為民主派再非民主黨一黨獨大,45條關注組(及後來的公民黨)、長毛(及後來的社民連)、職工盟、街工、民協以及幾位無黨派議員將整個民主派的光譜拉闊,所以以一個「泛」字去鞏固一個互信的合作關係,在議會內雖不求事事立場相同,但在某些議題上大家較有基礎去團結一致,例如平反六四,爭取普選,捍衛人權、自由、法治等,因此在2005年政改方案、23條,以及最近的遞補機制問題上,大家都可以站在同一陣線上。這個「泛」字,是建基於民主派之間「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為了爭取更強大的政治實力,而「割蓆」,其實就表示了泛民之間有不能共存的「異」。
這個「異」,在於相互之間的信任和合作關係。平心而論,割蓆之論過去在黃毓民口中說過不少,然而黃毓民過去的割蓆是以邊緣排拒主流,企圖以更高的標準去界定民主派;民主黨的割蓆卻是以主流排拒邊緣,即使割蓆了,也不會令邊緣者被社會理解為「非泛民」。正如長毛,如果他不是泛民主派,難道他會被理解為建制派?
「新」在何處? 只有令人心淡
當然人民力量狙擊或攻擊其他泛民主派的行俓,使雙方在一般情下很難再有互信的合作關係,是否割蓆其實只是公開多說一次的分別而已,對於各自的支持者,這樣的切割反而可以使各自的定位更清楚,並非壞事。
新的泛民政黨聯盟應建基於互信和合作,但也只應僅此而已,不應將「民主」與其他無謂的東西綑綁。民主黨稱新的泛民聯盟要「和平理性非暴力」,換言之「被考慮」的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就是「不和平不理性而且暴力」,這種將議會抗爭和民間抗爭等同暴力的方法,實與建制派無異。如果民主黨不喜歡別人講粗口,自己卻只能拿出那用了20年的招牌就算了,何必將此上升至合作與否的層次?衝突和行動,都是當權者恨不得消失的東西,民主派仍是在野、仍要抗爭,自我設限,愚不可及。難道那天食環署沒收民主女神像,支聯會眾人用肢體頑抗,民主黨也要跟保皇黨一起站出來譴責支聯會不夠和平理性非暴力?
這個「新」的聯盟兜兜轉轉,沒有第三條路、沒有新方向新策略,連過去的「求同存異」也不見了。「新」在何處?只有令人心淡。
泛民組跨黨派三小組 顯團結決心
泛民組跨黨派三小組 顯團結決心
2011年11月19日
泛民就組成新聯盟達成共識,決定成立三個跨黨派小組,就區選結果、民生、政制等問題,制訂共同立場綱領,要求下屆特首候選人回應。泛民表明今次行動不是代表個別政黨,而是整個泛民主派,希望市民可以看到泛民團結的決心。
泛民昨日召開飯盒會,就新泛民聯盟達成共識。職工盟李卓人會後表示,會上各泛民黨派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現有合作,第一炮行動是成立民生、政制、區選檢討三個議題的跨泛民小組,分別由公民黨、新工黨及民主黨成員出任召集人,主要是檢討泛民在區選結果,以及就民生、政制問題凝聚泛民主派共識,並要求特首候選人回應,又指泛民最重要的目標是改善民生。
要迫特首候選人表態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出,希望令市民覺得民主派是團結的,「香港人對今次(特首)選舉有好多嘢想問,想表述,要迫到佢哋(特首候選人)就重要議題表態。泛民嘅建議係代表民主派群體」。他們稍後將會就有關議題諮詢民間團體的意見。
至於泛民新聯盟是否要改名的問題,李卓人稱不用優先處理,未來再探討。
此外,泛民會否和人民力量及社民連合作,李卓人指合作基礎是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手段,要互相尊重,任何人接受此原則也可以加入,「門仍然開放」。
何俊仁認為民主派不能接受議員「掟嘢」,但認為與社民連有對話空間,人民力量則難望再合作。
2011年11月19日
泛民就組成新聯盟達成共識,決定成立三個跨黨派小組,就區選結果、民生、政制等問題,制訂共同立場綱領,要求下屆特首候選人回應。泛民表明今次行動不是代表個別政黨,而是整個泛民主派,希望市民可以看到泛民團結的決心。
泛民昨日召開飯盒會,就新泛民聯盟達成共識。職工盟李卓人會後表示,會上各泛民黨派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現有合作,第一炮行動是成立民生、政制、區選檢討三個議題的跨泛民小組,分別由公民黨、新工黨及民主黨成員出任召集人,主要是檢討泛民在區選結果,以及就民生、政制問題凝聚泛民主派共識,並要求特首候選人回應,又指泛民最重要的目標是改善民生。
要迫特首候選人表態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指出,希望令市民覺得民主派是團結的,「香港人對今次(特首)選舉有好多嘢想問,想表述,要迫到佢哋(特首候選人)就重要議題表態。泛民嘅建議係代表民主派群體」。他們稍後將會就有關議題諮詢民間團體的意見。
至於泛民新聯盟是否要改名的問題,李卓人稱不用優先處理,未來再探討。
此外,泛民會否和人民力量及社民連合作,李卓人指合作基礎是和平理性非暴力抗爭手段,要互相尊重,任何人接受此原則也可以加入,「門仍然開放」。
何俊仁認為民主派不能接受議員「掟嘢」,但認為與社民連有對話空間,人民力量則難望再合作。
新泛民所為何事?
新泛民所為何事?
2011年11月19日
區選之後,泛民失利,但若細數,主要是公民黨和社民連重傷,其他民主黨,民協只屬輕傷,甚至是人民力量,也只是由兩席下跌為一席,說不上大敗。
但民主黨和民協都很自然的把他們的失利甚至是泛民之敗歸咎於人民力量對他們的狙擊。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民主黨和民協的宣稱和人民力量割席。而為令他們顯得吾道不孤,於是他們號召除了人民力量之外的泛民組成一個新的組織。據說他們的宗旨是以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為戒條,所以無法和人民力量合作,但並不排除社民連加入的可能。
我們這些局外人自然不能左右一個成年人視何人為友,何人為敵,但作為政黨,是要爭取選民支持的,自然要為行動作出一個合理的論述。這個論述未必會被大部份人接受,但起碼應該言之成理。
首先這班人要為我們解釋這個新組織和飯盒會有甚麼分別?飯盒會一向只是一個聯誼性質的平台,它從來沒有對成員有任何約束力,討論一番後達成了結論,到投票時還是可以各有各投,唯一的好處是不需再在立法會針對飯盒會友再費唇舌了。即使是政改議案這個泛民唯一的共同目標都可以各有各投,那飯盒會還是風花雪月好了。
所以若果新組織對成員仍然沒有約束力,那麼你們還是維持飯盒會算了,只須要請社民連回來就成。但當然,邀請社民連回來就違反了你們定立的非暴力原則了。首先聲明,筆者從來不認為社民連的行動屬暴力,但若果民主黨民協諸公認為人民力量的行動是暴力的話,我實在看不出人民力量被認為是暴力的行動,有哪些是社民連的人沒有做過的,例如議會外的抗爭如和警方衝突,議會內的抗爭如辱罵官員等。所以民主黨的非暴力原則並不能把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分開。
非粗口又如何?我們的確很少聽到梁國雄在議會上用粗口,黃毓民卻經常用粗口的諧音,但在人類民主鬥爭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人認為粗言穢語是一個決定是否同志的條件。若你是因為一個人說粗言穢語而不能在爭取民主上合作,我只能說你有潔癖,不分輕重。
所以歸根究柢,新泛民之所以要排除人民力量還是因為一個擺不上枱面的理由:人民力量在區選時狙擊民主黨和民協。這就是為甚麼社民連可被接納。
大張旗鼓的所謂新泛民,只是一個宣傳上的行動,主要宣傳排除了人民力量後泛民更加團結,但骨子裏還只是一個聯誼的平台,但它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令泛民的支持者也正式分裂為兩部份。這是為團結而分裂,還是為分裂而團結,就千頭萬絮,無從說起了。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2011年11月19日
區選之後,泛民失利,但若細數,主要是公民黨和社民連重傷,其他民主黨,民協只屬輕傷,甚至是人民力量,也只是由兩席下跌為一席,說不上大敗。
但民主黨和民協都很自然的把他們的失利甚至是泛民之敗歸咎於人民力量對他們的狙擊。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民主黨和民協的宣稱和人民力量割席。而為令他們顯得吾道不孤,於是他們號召除了人民力量之外的泛民組成一個新的組織。據說他們的宗旨是以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為戒條,所以無法和人民力量合作,但並不排除社民連加入的可能。
我們這些局外人自然不能左右一個成年人視何人為友,何人為敵,但作為政黨,是要爭取選民支持的,自然要為行動作出一個合理的論述。這個論述未必會被大部份人接受,但起碼應該言之成理。
首先這班人要為我們解釋這個新組織和飯盒會有甚麼分別?飯盒會一向只是一個聯誼性質的平台,它從來沒有對成員有任何約束力,討論一番後達成了結論,到投票時還是可以各有各投,唯一的好處是不需再在立法會針對飯盒會友再費唇舌了。即使是政改議案這個泛民唯一的共同目標都可以各有各投,那飯盒會還是風花雪月好了。
所以若果新組織對成員仍然沒有約束力,那麼你們還是維持飯盒會算了,只須要請社民連回來就成。但當然,邀請社民連回來就違反了你們定立的非暴力原則了。首先聲明,筆者從來不認為社民連的行動屬暴力,但若果民主黨民協諸公認為人民力量的行動是暴力的話,我實在看不出人民力量被認為是暴力的行動,有哪些是社民連的人沒有做過的,例如議會外的抗爭如和警方衝突,議會內的抗爭如辱罵官員等。所以民主黨的非暴力原則並不能把社民連和人民力量分開。
非粗口又如何?我們的確很少聽到梁國雄在議會上用粗口,黃毓民卻經常用粗口的諧音,但在人類民主鬥爭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人認為粗言穢語是一個決定是否同志的條件。若你是因為一個人說粗言穢語而不能在爭取民主上合作,我只能說你有潔癖,不分輕重。
所以歸根究柢,新泛民之所以要排除人民力量還是因為一個擺不上枱面的理由:人民力量在區選時狙擊民主黨和民協。這就是為甚麼社民連可被接納。
大張旗鼓的所謂新泛民,只是一個宣傳上的行動,主要宣傳排除了人民力量後泛民更加團結,但骨子裏還只是一個聯誼的平台,但它有一個副作用,就是令泛民的支持者也正式分裂為兩部份。這是為團結而分裂,還是為分裂而團結,就千頭萬絮,無從說起了。
李德成
公開大學電腦系副教授
Re: 民主黨和公民割席鬧劇
蒙混取巧 好事不做
立法會選舉議題主軸,民主派期望屆屆如是:共產黨介入香港事務,蠶食固有價值,港人自由不保。因為,以此為選舉議題對民主派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靠突出共產黨威脅,掩飾乏善可陳的政績。只要恐共情緒被煽動得火熱,拿選票便易如反掌,共產黨一日存在,以此舊橋混飯吃便可直到永遠。
但是,民主派真的與共產黨對抗嗎?曾幾何時,民主派第一大黨的核心成員乘坐豪華房車到中聯辦,與共產黨妥協,合作炮製「二○一二政改方案」,拒絕與中聯辦合作的較小民主派政黨卻派員辭去立法會議席,參加補選,聯手搞變相公投,與第一大黨打對台。惡鬥場面,至今歷歷在目。
經此一役,民主派實質上已分裂成兩大塊,儘管箇中人為了「民主派」選舉標籤,聲稱情勢「危急」必須團結對抗共產黨云云,但選舉過後,又有誰可以保證在來屆立法會民主派不會再一分為二,甚至進一步支離破碎?
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運動,一如既往將被民主派借用為「親共」、「反共」二分的選舉議題。然而,關乎市民切身利益的議題是否僅此一項?這議題是否眾多議題之中最重要?推倒「德育及國民教育」之後,香港是否就事事順遂,成人間樂土?
說到底,巿民選舉立法會議員,更重要的考量就是立法會整體,以至個別政黨、個別議員的表現優劣。哪些議員最盡責?哪些人士當議員對自己切身利益最有保障?若政客搭乘「反共」順風車獲得議席,到頭來卻對蒙混取巧得來的一份工,全不看在眼內,除空談民主外,從不為市民幹半點好事。容許此等議員,繼續留在立法會,難道就是巿民之福?
易思
立法會選舉議題主軸,民主派期望屆屆如是:共產黨介入香港事務,蠶食固有價值,港人自由不保。因為,以此為選舉議題對民主派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靠突出共產黨威脅,掩飾乏善可陳的政績。只要恐共情緒被煽動得火熱,拿選票便易如反掌,共產黨一日存在,以此舊橋混飯吃便可直到永遠。
但是,民主派真的與共產黨對抗嗎?曾幾何時,民主派第一大黨的核心成員乘坐豪華房車到中聯辦,與共產黨妥協,合作炮製「二○一二政改方案」,拒絕與中聯辦合作的較小民主派政黨卻派員辭去立法會議席,參加補選,聯手搞變相公投,與第一大黨打對台。惡鬥場面,至今歷歷在目。
經此一役,民主派實質上已分裂成兩大塊,儘管箇中人為了「民主派」選舉標籤,聲稱情勢「危急」必須團結對抗共產黨云云,但選舉過後,又有誰可以保證在來屆立法會民主派不會再一分為二,甚至進一步支離破碎?
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運動,一如既往將被民主派借用為「親共」、「反共」二分的選舉議題。然而,關乎市民切身利益的議題是否僅此一項?這議題是否眾多議題之中最重要?推倒「德育及國民教育」之後,香港是否就事事順遂,成人間樂土?
說到底,巿民選舉立法會議員,更重要的考量就是立法會整體,以至個別政黨、個別議員的表現優劣。哪些議員最盡責?哪些人士當議員對自己切身利益最有保障?若政客搭乘「反共」順風車獲得議席,到頭來卻對蒙混取巧得來的一份工,全不看在眼內,除空談民主外,從不為市民幹半點好事。容許此等議員,繼續留在立法會,難道就是巿民之福?
易思
Re: 民主黨和公民割蓆鬧劇
直選恐輸剩兩席 即日起全線告急
民主黨向人民力量宣戰
選舉倒數兩星期,最新選舉民調卻顯示,民主黨面臨在五個地方選區輸剩兩席危機,該黨相信部份支持者誤以為該黨各區候選人已穩取議席,因此改投其他泛民名單,民主黨因此立時應變,即日起全面告急,呼籲選民繼續支持,並正式向分裂民主派的人民力量「宣戰」,呼籲選民認清誰是真正民主派。記者:姚國雄 陳雪玲
港大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五區直選中,只有新界東劉慧卿、新界西李永達能取得議席;餘下港島區單仲偕、九龍西黃碧雲、九龍東胡志偉、新界東黃成智、蔡耀昌及新界西陳樹英均會落敗,直選議席或較目前七席大幅縮水。選情急轉直下,民主黨核心昨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決定即日起打告急牌,未來兩周會將所有廣告、單張變為「選情告急」;面臨出局危機的單仲偕,昨晚出席有線電視的選舉論壇上便高舉紅色告急紙牌。
民調支持度暴跌,民主黨相信是有選民誤以為民主黨已經在多區穩取議席,因此自行分票,轉投其他泛民名單;再加上近日多個選舉論壇,民主黨受到人民力量狙擊,再配合建制派聯手夾擊,令民主黨四面受敵。
身兼民主黨選舉委員會主席的楊森稱:「人民力量分裂民主派,比共產黨仲成功;共產黨做唔到嘅嘢,竟然人民力量做到。民主黨好多人都冇回鄉證,究竟我哋點樣投共?」因此該黨也正式向人民力量宣戰,呼籲泛民支持者認清誰是真正的民主派。
重申堅守兩大原則
楊森續稱,民主黨沒有後悔到中聯辦就政改談判,重申政改要中央、特區政府及立法會三方面協商:「如果我哋只係剩番兩席,社會係咪唔希望有走理性、務實路線、負責任嘅政黨呢?」他強調若市民若不喜歡他們走入中聯辦,下次可以考慮直接上北京與領導人談判,但重申該黨會堅守2016年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席過半及不增加功能組別的兩大原則。
民主黨周日舉行「全線告急動員大會」,邀請與民主黨同行多年的人士出席。被問到創黨主席李柱銘會否落區催票,楊森無奈說:「可能佢有其他人要支持啦,你最好問番佢。」參選超級議席的黨主席何俊仁則強調,「我哋抗爭同時,不會放棄對話嘅途徑」。
Re: 民主黨和公民割蓆鬧劇
不應向拉布派宣戰
民主黨全線告急,為甚麼不是向建制派宣戰而是向人民力量宣戰?對於被批投共,民主黨選委會主席楊森稱:「民主黨好多人都沒有回鄉證,究竟我們怎樣投共?」他可能不知道,對中共來說,爭取沒有回鄉證者支持,才是最有價值的統戰。民主黨的口號是:拒絕西環治港,重建一國兩制。但被問到「會唔會再入中聯辦?」何俊仁:「點解唔會啊?」楊森重申,政改要中央、特區政府及立法會三方面協商。但基本法不是講明選舉方式的改變是香港內部事務嗎?
泛民主派在未來的立法會要以少數議席制衡多數建制派議席,首先就不能否定拉布戰術。在目前中共壓港、梁特媚共的危局中,民主黨要爭取選票,應該對何以不參加公投、不支持拉布作解釋,又或者是一個道歉,而不是向公投、拉布派宣戰。
李怡
民主黨全線告急,為甚麼不是向建制派宣戰而是向人民力量宣戰?對於被批投共,民主黨選委會主席楊森稱:「民主黨好多人都沒有回鄉證,究竟我們怎樣投共?」他可能不知道,對中共來說,爭取沒有回鄉證者支持,才是最有價值的統戰。民主黨的口號是:拒絕西環治港,重建一國兩制。但被問到「會唔會再入中聯辦?」何俊仁:「點解唔會啊?」楊森重申,政改要中央、特區政府及立法會三方面協商。但基本法不是講明選舉方式的改變是香港內部事務嗎?
泛民主派在未來的立法會要以少數議席制衡多數建制派議席,首先就不能否定拉布戰術。在目前中共壓港、梁特媚共的危局中,民主黨要爭取選票,應該對何以不參加公投、不支持拉布作解釋,又或者是一個道歉,而不是向公投、拉布派宣戰。
李怡
Re: 民主黨和公民割蓆鬧劇
激進派抬頭 民主黨苦戰
指人力有望取5席 何俊仁﹕市民後果自負
人民力量在選舉追擊民主黨,過去一周的民調顯示,人民力量在5區都有機會勝出,當中陳志全(慢必)的支持度,更直升上新界東第二位,民主黨黃成智隨時落選。泛民同室操戈,工黨主席李卓人批評,人民力量雖是支持民主,但有感他們如「機關槍」一樣,「一掃起上來,可能會掃到對家(建制派),但都會掃埋自己人(泛民)」,呼籲泛民要團結。
新東慢必冒起 黃成智勢危
人民力量除了黃毓民、陳偉業分別出選九西、新西競逐連任,在其餘3區也有派新人出選,總議席有機會增加。
民主黨在新界東形勢可謂最為嚴峻,最新民調顯示,副主席劉慧卿力保一席應沒問題,但黃成智和蔡耀昌徘徊落選邊緣,而人民力量陳志全支持度已升至區內第二。
陳志全稱,早已視民主黨是「偽民主派」,因此對方「多一席少一席」均沒有分別。被指為選票攻擊民主黨,陳志全說除了批評民主黨,亦有批評建制派,取向已「很平衡」。
民主黨開放新東 容跨區拉票
黃成智承認民調落後,是因為自己沒有名人效應,過去較專注地區工作。他批評人民力量以「激進手法吸引選民」,鼓勵議員「不用踏實做事」,直斥人民力量表明會為反國民教育科「拉布」,「讓你拉倒了又如何?」
民主黨現已開放新界東不同選區,讓3名候選人跨區拉票,黃成智昨到了本屬劉慧卿的將軍澳拉票。
在九龍東,人民力量黃洋達昨本來安排到黃大仙巡遊,但因天氣關係臨時取消,他其後安排支持者兩三人一組,到區內茶餐廳拉票,主要向選民解釋人力在反國民教育科上的立場。民主黨胡志偉昨日首次派發告急用的模擬選票,並派發載有反駁人力指控的傳單。
東九胡志偉首打告急牌
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表示,人力在5區各只派一隊參選,不明為何會被指分薄泛民票源。
他指出,公民黨余若薇和陳淑莊告急,亦令工黨候選人有機會落馬,反問其他泛民政黨會不會批評公民黨。
民主黨選舉委員會主席楊森說,今次選舉見到激進、保皇和理性派,需要市民選擇,形容民主黨一向行理性、務實和進取的路線。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直指人民力量如在5區均取得議席,會「日日做大龍鳳」,但指這是市民選擇,日後大家要承擔後果。
指人力有望取5席 何俊仁﹕市民後果自負
人民力量在選舉追擊民主黨,過去一周的民調顯示,人民力量在5區都有機會勝出,當中陳志全(慢必)的支持度,更直升上新界東第二位,民主黨黃成智隨時落選。泛民同室操戈,工黨主席李卓人批評,人民力量雖是支持民主,但有感他們如「機關槍」一樣,「一掃起上來,可能會掃到對家(建制派),但都會掃埋自己人(泛民)」,呼籲泛民要團結。
新東慢必冒起 黃成智勢危
人民力量除了黃毓民、陳偉業分別出選九西、新西競逐連任,在其餘3區也有派新人出選,總議席有機會增加。
民主黨在新界東形勢可謂最為嚴峻,最新民調顯示,副主席劉慧卿力保一席應沒問題,但黃成智和蔡耀昌徘徊落選邊緣,而人民力量陳志全支持度已升至區內第二。
陳志全稱,早已視民主黨是「偽民主派」,因此對方「多一席少一席」均沒有分別。被指為選票攻擊民主黨,陳志全說除了批評民主黨,亦有批評建制派,取向已「很平衡」。
民主黨開放新東 容跨區拉票
黃成智承認民調落後,是因為自己沒有名人效應,過去較專注地區工作。他批評人民力量以「激進手法吸引選民」,鼓勵議員「不用踏實做事」,直斥人民力量表明會為反國民教育科「拉布」,「讓你拉倒了又如何?」
民主黨現已開放新界東不同選區,讓3名候選人跨區拉票,黃成智昨到了本屬劉慧卿的將軍澳拉票。
在九龍東,人民力量黃洋達昨本來安排到黃大仙巡遊,但因天氣關係臨時取消,他其後安排支持者兩三人一組,到區內茶餐廳拉票,主要向選民解釋人力在反國民教育科上的立場。民主黨胡志偉昨日首次派發告急用的模擬選票,並派發載有反駁人力指控的傳單。
東九胡志偉首打告急牌
人民力量主席劉嘉鴻表示,人力在5區各只派一隊參選,不明為何會被指分薄泛民票源。
他指出,公民黨余若薇和陳淑莊告急,亦令工黨候選人有機會落馬,反問其他泛民政黨會不會批評公民黨。
民主黨選舉委員會主席楊森說,今次選舉見到激進、保皇和理性派,需要市民選擇,形容民主黨一向行理性、務實和進取的路線。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直指人民力量如在5區均取得議席,會「日日做大龍鳳」,但指這是市民選擇,日後大家要承擔後果。
Re: 民主黨和公民割蓆鬧劇
民主黨立選慘敗,何俊仁宣布今晚會辭去黨主席,但他表示,堅信與北京會談的路線正確,盼其他政黨考慮。
民主黨在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慘敗,民主黨10時許召開記者會,黨主席何俊仁宣布,今晚會向民主黨中委申請辭職,對民主黨在這次選舉中受重創負責。
何俊仁又對支持者致以最衷心的歉意,他表示,會汲取這次失敗的教訓,重整民主黨,重新出發。
何俊仁指出,在他辭職後,會暫時由副主席劉慧卿主理黨務,而民主黨會在年底改選,他會繼續支持新班子。
他表示,民主黨不會因為這次失敗而氣餒,會加強決心,繼續奮鬥,希望支持者不要對民主黨失望。
對於這次慘敗,何俊仁認為有深層的原因,他認為,民主黨需要更新形象,要活化和年輕化。
但何俊仁指出,民主黨堅信理性、務實和進步的路線是正確的,他認為,不能迴避直接向北京當局爭取政治改革。他確信,與北京當局會談的路線正確,並建議其他政黨考慮。
Re: 民主黨和公民黨割蓆鬧劇
民主黨公民黨應合作 形成民主派主導力量
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激進勢力抬頭,溫和力量消退,雖然民主派保住了議會關鍵少數位置,但是箇中並無明顯主導力量,形成群雄割據,能否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是未知之數。民主派在這次選舉,各自為政,相互廝殺,以致出現多個分區直選得票較多,議席卻輸給操作精準配票的建制派的局面,民主派要汲取這個教訓,尋求和解,特別是公民黨與民主黨應該捐棄前嫌,衷誠合作,成為穩定民主派的力量,爭取其他民主黨派團結,做一些對香港和市民有意義的事情。
公民黨與激進派縱貌合仍神離
理性行事才可大可久
新一屆立法會,民主派的27席關鍵少數,主要分為5個陣營,分別是民主黨(6席)、公民黨(6席)、工黨(4席)、人民力量與社民連(4席),其他較小黨派或獨立議員共7席。上屆立法會民主派共23席,溫和派(民主黨與民協)共佔9席,還有可能起到主導作用,新一屆立法會的組合,各個黨派所佔議席較平均,未見明顯主導力量。
公民黨和社民連(包括後來分裂出來的人民力量)發起「5區公投」,他們的理念或取態理應較一致,但是,即使當年實踐辭職、「公投」期間,公民黨與社民連保持一定距離,有點貌合神離的情狀。社民連是「5區公投」的始作俑者,以其激進主張和取態,當年不少人對崇尚理性的公民黨與社民連走在一起,都覺得有些奇怪,事實上,「5區公投」之後,公民黨與社民連、人民力量的關係,未見特別密切,說明他們之間本質上有所不同。
在政治光譜中,公民黨雖然參與「公投」,但是絕少人將它與激進派相提並論,反而較多人視公民黨與溫和派的民主黨、民協為同一伙,屬於中間派,只是他們分別稍為偏左或偏右而已,中間交集之處,應該大過公民黨與激進派的交集。
在議事論政方面,公民黨與溫和派都予人以理服人的理性形象,議事堂上,從未見過他們的議員謾罵、嚎叫,更遑論擲蕉掟雞蛋了。
至於爭取民主,公民黨與溫和派的理念和目標,看不到有根本差異,只是手段方法上有不同,若僅限於技術問題,只要有誠意,一定可以找到各方都可接受的做法。綜合而言,公民黨與溫和派在共同價值方面,看不到有重大分歧,共同點也較多,所以,公民黨與溫和派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民主派關鍵少數的四分五裂情,不利於發揮最大效用,若公民黨與溫和派合作,在27席之中,就佔了13席(包括公民黨6席、民主黨6席和民協1席),則在統合關鍵少數方面,可以起到較大牽引作用。特別是新一屆立法會要制訂普選特首的辦法,而中央就此有決定權,經過政改方案一役,即使溫和派還有主觀良好意願,也很難想像他們會輕易與中央官員談判,若屆時未能通過普選特首辦法,會使普選特首落空,則怎麼辦呢?或許,屆時民主派還是要與中央官員談判,解決問題。公民黨與溫和派合作,形成主導力量之後,就較容易統合關鍵少數,應對這個局面。
梁振英應汲取曾蔭權教訓
尋求與民主派合作
當然,公民黨可以選擇與激進派合作,但是在爭取其他關鍵少數議員合作方面,會甚為困難,且,激進氛圍只是香港不正常時空的特定產物,長遠而言看不到有前途;回歸理性,有理有節的爭取,才是可大可久之途。公民黨在議會文化、政治生態影響力所處於舉足輕重位置,乃過去所無,期望他們作出正確和負責任的選擇。
曾蔭權政府失政,使樓市失控,大批中產市民望樓興嘆而怨聲載道,導致貧富懸殊無改善、社會不公義等,為激進派迅速壯大和發展,提供了有利土壤;另外,溫和派尋求與當局合作解決問題,但是成效不彰,溫和派反而被批評軟弱無能,助長了激進路線抬頭,為激進派的發展變相提供動力。特首梁振英要思考這個問題,若仿效曾蔭權,不與民主派溝通,不尋求和解,則梁振英政府的施政勢將步曾蔭權政府後塵,陷於舉步維艱景。
梁振英勿效曾蔭權的親疏有別,應該與民主派接觸,特別對本諸理性行事的民主派成員,不要動輒打壓,以免迫使更多人走上梁山。其實,若社會氛圍激進,對梁振英政府絕無好處,特別是梁振英已經表明尋求參與2017年的首次特首普選,若未能與民主派取得最大共識,導致選舉辦法難產,則他這個宏願也會泡湯。所以,若出現公民黨與溫和派主導民主派的局面,梁振英應該樂見其成,然後與他們建立穩定的溝通甚至工作關係,這樣不單有利政府施政,對香港整體發展也會是好事。
今次立法會選舉結果,激進勢力抬頭,溫和力量消退,雖然民主派保住了議會關鍵少數位置,但是箇中並無明顯主導力量,形成群雄割據,能否發揮關鍵少數的作用,是未知之數。民主派在這次選舉,各自為政,相互廝殺,以致出現多個分區直選得票較多,議席卻輸給操作精準配票的建制派的局面,民主派要汲取這個教訓,尋求和解,特別是公民黨與民主黨應該捐棄前嫌,衷誠合作,成為穩定民主派的力量,爭取其他民主黨派團結,做一些對香港和市民有意義的事情。
公民黨與激進派縱貌合仍神離
理性行事才可大可久
新一屆立法會,民主派的27席關鍵少數,主要分為5個陣營,分別是民主黨(6席)、公民黨(6席)、工黨(4席)、人民力量與社民連(4席),其他較小黨派或獨立議員共7席。上屆立法會民主派共23席,溫和派(民主黨與民協)共佔9席,還有可能起到主導作用,新一屆立法會的組合,各個黨派所佔議席較平均,未見明顯主導力量。
公民黨和社民連(包括後來分裂出來的人民力量)發起「5區公投」,他們的理念或取態理應較一致,但是,即使當年實踐辭職、「公投」期間,公民黨與社民連保持一定距離,有點貌合神離的情狀。社民連是「5區公投」的始作俑者,以其激進主張和取態,當年不少人對崇尚理性的公民黨與社民連走在一起,都覺得有些奇怪,事實上,「5區公投」之後,公民黨與社民連、人民力量的關係,未見特別密切,說明他們之間本質上有所不同。
在政治光譜中,公民黨雖然參與「公投」,但是絕少人將它與激進派相提並論,反而較多人視公民黨與溫和派的民主黨、民協為同一伙,屬於中間派,只是他們分別稍為偏左或偏右而已,中間交集之處,應該大過公民黨與激進派的交集。
在議事論政方面,公民黨與溫和派都予人以理服人的理性形象,議事堂上,從未見過他們的議員謾罵、嚎叫,更遑論擲蕉掟雞蛋了。
至於爭取民主,公民黨與溫和派的理念和目標,看不到有根本差異,只是手段方法上有不同,若僅限於技術問題,只要有誠意,一定可以找到各方都可接受的做法。綜合而言,公民黨與溫和派在共同價值方面,看不到有重大分歧,共同點也較多,所以,公民黨與溫和派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民主派關鍵少數的四分五裂情,不利於發揮最大效用,若公民黨與溫和派合作,在27席之中,就佔了13席(包括公民黨6席、民主黨6席和民協1席),則在統合關鍵少數方面,可以起到較大牽引作用。特別是新一屆立法會要制訂普選特首的辦法,而中央就此有決定權,經過政改方案一役,即使溫和派還有主觀良好意願,也很難想像他們會輕易與中央官員談判,若屆時未能通過普選特首辦法,會使普選特首落空,則怎麼辦呢?或許,屆時民主派還是要與中央官員談判,解決問題。公民黨與溫和派合作,形成主導力量之後,就較容易統合關鍵少數,應對這個局面。
梁振英應汲取曾蔭權教訓
尋求與民主派合作
當然,公民黨可以選擇與激進派合作,但是在爭取其他關鍵少數議員合作方面,會甚為困難,且,激進氛圍只是香港不正常時空的特定產物,長遠而言看不到有前途;回歸理性,有理有節的爭取,才是可大可久之途。公民黨在議會文化、政治生態影響力所處於舉足輕重位置,乃過去所無,期望他們作出正確和負責任的選擇。
曾蔭權政府失政,使樓市失控,大批中產市民望樓興嘆而怨聲載道,導致貧富懸殊無改善、社會不公義等,為激進派迅速壯大和發展,提供了有利土壤;另外,溫和派尋求與當局合作解決問題,但是成效不彰,溫和派反而被批評軟弱無能,助長了激進路線抬頭,為激進派的發展變相提供動力。特首梁振英要思考這個問題,若仿效曾蔭權,不與民主派溝通,不尋求和解,則梁振英政府的施政勢將步曾蔭權政府後塵,陷於舉步維艱景。
梁振英勿效曾蔭權的親疏有別,應該與民主派接觸,特別對本諸理性行事的民主派成員,不要動輒打壓,以免迫使更多人走上梁山。其實,若社會氛圍激進,對梁振英政府絕無好處,特別是梁振英已經表明尋求參與2017年的首次特首普選,若未能與民主派取得最大共識,導致選舉辦法難產,則他這個宏願也會泡湯。所以,若出現公民黨與溫和派主導民主派的局面,梁振英應該樂見其成,然後與他們建立穩定的溝通甚至工作關係,這樣不單有利政府施政,對香港整體發展也會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