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 佛像專欄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 佛像專欄

Post by editorial »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1.jpg
1.jpg (48.56 KiB) Viewed 6411 times
宣德 銅鎏金觀音像 4830萬成交
2.jpg
2.jpg (77.39 KiB) Viewed 6411 times
清雍正綠度母 3795萬

  從喜馬拉雅到五臺山 ——佛像藝術持續高漲

  與近年來藝術市場持續低迷相反,佛教題材的藝術品卻呈現昂然向上態勢,行情一路走高。因此,這一門類也成為各拍賣公司力推的重點。2015年保利於十周年秋拍推出“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專場,並獲得空前成功,創造了內地佛像拍賣15年來最好的紀錄。其中十四世紀釋迦牟尼造像以過億元的1.035成交。本季乘勝追擊,續推 “從喜馬拉雅到五臺山”佛像夜場,以期再創佳績。李移舟表示:“本季佛像拍賣規格極高,其中有兩尊宮廷巨像均在海外秘藏多年,首次於拍賣市場露面。”果不其然,該專場奉獻的22件作品僅一件流標,近1.36億元的成交記錄和高達95%的成交率再現輝煌。其中兩件拍品超過千萬,百萬以內成交計有四件,多數拍品以百萬或數百萬換手。

  一件高達74釐米的宣德宮廷銅鎏金觀音像成為本次專場的重量級拍品。該觀音是目前唯一保留原嵌寶石的宣德宮廷造像,除體量巨大,還有“大明宣德年施”刻款,藝術性臻至完美。首都博物館研究院黃春和認為,這尊造像在結合了明代早期宮廷技藝的基礎上,保留了濃厚的元代宮廷造像特徵。在現存的400余尊永宣造像中,大部分為永樂時期,宣德時期造像約占其中的十分之一,帶刻款者則更為稀少。舊藏者烏爾裡希•馮•施羅德曾對西藏廟宇藏品作大規模的探查過程中,只發現三件屬款宣德時期的銅像,數量稀有可見一斑。加之多次著錄與出版,使這件作品尤顯珍貴並以諮詢價現身。2400萬起拍,4200萬落槌,加上傭金最終以4830萬成交。

  本場的另外一件重器是一尊清雍正綠度母像。據悉,此類度母像僅見雍和宮供奉一尊,尺寸在90公分,而此尊高度達98公分,重125.9千克。綠度母為二十一救度佛母之一,以其身色得名,被尊崇為能奇跡般拯救苦難眾生的救助者,也是示現的度母中最為常見和活躍的。此尊清雍正銅鎏金綠度母坐像即為典型的多倫諾爾造像風格。綠度母比例尺寸精確,製作工藝和鎏金水工藝較同時期中原造像更為精緻細膩。將工藝之精湛與體量巨大疊加,使這尊造像在題材和區域皆極為罕見。歷史上由於敬仰的需要,在鑄造造像上往往不惜工本,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設計施造本身亦需要具備極高的審美素養與經驗,還需經過層層把關。由於幾乎無法實現批量鑄造,所以均特為重要的皇室寺廟所設計。本件作品以1800萬起拍,加價至3300萬落槌,最終以3795萬位列第二。

  本場專拍還特別呈現兩件歐洲玉燕堂珍藏佛造像:13世紀釋迦牟尼像與清乾隆手持金剛菩薩。兩件造像分別為尼泊爾風格與清乾隆時期北京宮廷風格的精品,更為重要的是,兩件作品均是卡爾羅恩斯特•阿希文•利珀伯恩哈德公爵(1914-1988)舊藏。利珀伯恩哈德公爵出生于荷蘭皇室家庭,為荷蘭親王利珀伯恩哈德的第二個兒子,亦是荷蘭女皇的長兄,1949年定居美國紐約,時任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館名譽館長。作為助理,他長期潛心研究鑒賞中國西藏地區及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地區佛造像藝術,並曾多次與利珀公爵遠赴西藏、尼泊爾和印度地區從事實地考察學習研究工作,是歐洲收藏中國及西藏地區佛造像領域的先驅和導師。其兩件作品分別以184萬元和149.5萬元成交。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Post by editorial »

張大千的作品《敦煌莫高窟初唐畫大士像》,以港元 5052萬港元成交。
3.jpg
3.jpg (86.19 KiB) Viewed 6407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Post by editorial »

十七至十八世紀文殊菩薩成交價:287.5萬元
5.jpg
5.jpg (49.85 KiB) Viewed 6306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Post by editorial »

藏家4500萬拍下三座明代佛像 刷新同類拍品紀錄
78.jpg
78.jpg (21.98 KiB) Viewed 6294 times
拍品中的一尊佛造像

  法國西南部城市波爾多12日下午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名亞洲收藏家以629.2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530萬元)的價格拍得三尊明代鎏金銅佛造像,刷新同類拍品成交價紀錄。

  根據法國波爾多市布裡斯卡迪厄拍賣行發佈的消息,拍賣會上的三尊佛造像呈現明朝永樂年間皇家佛造像的主要特徵。佛祖盤坐於雙層蓮花座之上,面相寬平、修眉細目、雙眼半眯、耳垂中空。不過,拍賣行指出,根據銘款判斷,這三尊佛造像並非出自宮廷造像機構。

  據悉,三尊佛造像原來的所有者是波爾多一名私人收藏家,拍賣行為三尊佛造像給出的預估價在40萬歐元至60萬歐元間。

  拍賣行表示,“因其稀缺性,三尊佛造像引起來自世界各地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廣泛關注,包括許多中國收藏家”,最終,佛造像被一名“來自亞洲的收藏家”以629.2萬歐元的價格現場競得,這一價格創下“世界紀錄”。
  近年來,明清鎏金銅佛造像在國際拍賣市場上大放異彩,尤其是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用以賞賜西藏上層僧侶的鎏金藏式佛造像,因其工藝精湛、造型傳神,在拍賣市場上屢創高價。

  背景資料
  明代銅佛像拍賣價格一路猛漲
  明朝永樂時期所製作的鎏金佛像被視為佛教世界最重要的作品,以精緻無瑕的鑄造技術與豐富的鎏金技巧聞名於世。

  從佛像的藝術價值來看,明清時期的佛像工藝登峰造極,甚至連現代先進的工藝都不能與之比擬。佛像的歷史、藝術以及文物方面的價值也決定了其市場價格的高昂。因此也制約了這種真正收藏宗教類、銅佛造像收藏家的數量。

  而海外和國內藏家審美的品位也大不相同,前者熱衷於高古佛像、漢傳佛像,在歐美拍賣市場中,也是北齊、北魏、隋唐時期的佛像占居主流,而國內藏家則熱衷於追逐明清佛像,特別是宮廷佛造像。

  2000年以後,國內佛像收藏才開始啟動。2001年香港佳士得拍賣的永樂禦制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僅以227萬港幣成交,國內反應冷淡;但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和人們對藝術品認識水準的不斷提高,金銅佛造像藝術的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挖掘,明代金銅佛像拍賣價格一路猛漲。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Post by editorial »

雍和宮 一根26米白檀木雕出彌勒巨像

01.jpg
01.jpg (161.58 KiB) Viewed 6156 times
雍和宮 一根26米白檀木雕出彌勒巨像


雍和宮白檀木彌勒大佛
北京著名的佛教寺院雍和宮是清朝皇家寺廟,有著眾多的文物古跡,其中最令人驚歎的就是白檀木彌勒大佛佛像。這裡我就雍和宮與彌勒大佛像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雍 和宮的前身最早是明朝太監官房,清代早期則是內務府用房,康熙三十三年(西元1694年)改建後賜給皇四子也就是未來的雍正皇帝,作為府邸,取名做“貝勒 府”。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因皇四子進封為親王而再次改建為雍親王府,如今的雍和宮主體建築佈局仍然保持著當年親王府的規制。雍正三年(西元 1725年)雍正改雍親王府為“雍和宮”作為自己的行宮。
1.jpg
1.jpg (112.7 KiB) Viewed 6156 times
北京雍和宮鳥瞰
另 外,雍和宮不僅是雍正行宮,還是乾隆皇帝的誕生地,也就是說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人稱 “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的規格。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乾隆皇帝在章嘉活佛的建議下決定正式將雍和宮改辟為皇家佛教寺 院。雍和宮因此成了中國歷史上規格最高的寺院!
現今,雍和 宮主體建築保存完好如初,南北向分佈在一條中軸線上,整個建築佈局依次升高。萬福閣是雍和宮的最後一座大殿,也是最為高大恢弘的一座樓閣,內供一尊挺拔高 大的木雕彌勒大佛。因此萬福閣又名大佛樓,高25米,飛簷三重,全部為木結構。從閣外表看,是一座三層高樓,但從閣樓裡面看,則是一座沒有樓板相隔的通體 高閣。
2.jpg
2.jpg (68.11 KiB) Viewed 6156 times
雍和宮萬福閣

此 閣建於乾隆十三年至十四年間。相傳在雍和宮改為佛教寺院後,乾隆皇帝認為寺院的北面太空曠,欲建一座高大樓閣,為北面的屏障。但一直苦於沒有一尊與之相稱 的大佛像。此消息被西藏貢使帶回,當七世達 賴喇嘛得知後,立即派人搜尋大佛造像原料。恰好尼泊爾王國從印度運回一根高大白檀木,達 賴喇嘛聞訊,既以大量珍寶購得,並由西藏經四川走水路,歷時三載克服無數艱辛終於運至京城。
檀 木到京後,乾隆皇帝命察罕達爾罕活佛指揮設計,並由皇宮養心殿造辦處的“廣木作”、“木作”、“漆作”、“雕鑾作”部門在 雍和宮會同中正殿造辦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策劃、雕造、施工,最終雕刻成彌勒巨像。此彌勒佛大佛像的主體部分就是由那棵完整的白檀木雕刻出來的,而手臂及垂 下的衣紋飄帶,則是由其它木料輔助而成。這根白檀木通高26米,有8米被埋入了地下,而我們所能見到的彌勒巨像則是地面部分的這18米所雕刻而成的。當年 佛像做成後,光給佛像製作一件披袍就用去黃緞1100米。1979年維修時,發現埋藏在地下的檀香木,雖經200年歷史滄桑,至今木質堅硬,完好無損,充 分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在木雕工藝上的高超水準,堪稱中華瑰寶。
3.jpg
3.jpg (92.9 KiB) Viewed 6156 times

萬福閣白檀木彌勒大佛
整 個佛像呈立姿巍然矗立于漢白玉雕成的須彌寶座之上,其中佛頭部直頂最上層閣樓的藻井,雖然形體巨大卻絲毫沒有笨拙之感。大佛像頭戴裝飾繁複的藏式五葉佛 冠,體態雍容華貴,通體貼金,全身瓔珞珠寶嚴飾,可謂莊嚴殊勝,而面部神態更是莊嚴肅穆,雙目微垂,佛唇緊閉,更顯萬般慈祥,慈悲中更顯威嚴。佛的雙手各 持一長枝巨蓮,枝上蓮蕾朵朵,含苞欲放,頂上盛開的蓮花上,又各擎法物。佛像雙手結印,表示彌勒佛將在未來降生人間,大轉 法輪,普度眾生,民間則俗稱其手印之為“扶天蓋地”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佛正前方還供有一尊小型的如來佛像。

按 佛教所稱,未來世界的救世主就是彌勒佛,因此彌勒佛就是未來佛,藏語之稱為“強巴”,蒙古語稱“邁達拉”。現在人類的歷史已經走到了關鍵的時刻,人類既面 臨著巨大的危機,又面臨著得救的機緣。神佛慈悲,已將得救的天機通過多種方式點化給人類。眾多的預言也都指向這一時代。雍和宮是在章嘉活佛的建議下成為佛 寺的,而彌勒大佛更是由察罕達爾罕活佛設計的,倆位活佛定有一番深意在其中。

現 在筆者就談一下我從雍和宮和彌勒大佛中感悟到的天機:雍和宮是由出過倆個皇帝的帝王行宮改建成的寺院,是所有寺院中來源規格最高的,而雍和宮最主要供奉的 就是彌勒大佛;而且供奉彌勒的萬福閣是雍和宮最後也是最高的大殿樓閣,這都表明未來佛彌勒是最高的大佛。通過大佛像與前面供的小佛像的對比,也暗示未來救 度眾生的彌勒佛是比如來更大、更高的大佛。從“萬福閣”這個名字看,還預示著彌勒佛會帶給眾生萬般的吉祥與幸福,敬仰未來佛彌勒的眾生會有極大的福報。彌 勒佛像矗立于漢白玉雕成的寶座之上,預示未來佛當降生于漢地漢人之中,漢地那裡的語言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都是為了此事所預備的。從佛像“扶天蓋地”的手 印來看,彌勒下世不僅僅是一般的度人出三界,還將力挽天傾,挽救天地眾生於大劫之中。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 佛像專欄

Post by editorial »

木雕佛像
王菊如

木雕,是中國雕刻工藝美術重要的門類之一。

木雕藝術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和遼寧新樂(新石器)文化遺址,曾出土木雕魚紋兩種。其一,呈“T” 形,狀如手杖柄,柄上有橫、直、斜線紋;另一條,狀如活遊魚,長11cm, 高3.5cm, 厚2.7cm. 頗具觀賞性。遼寧瀋陽新樂遺址出土的木雕,長45cm, 似鳥?似魚?似羊?皆非是。可能是古老部落圖騰一類符號,今人名之“太陽鳥” ,擴而成為瀋陽城市之城標。

木雕到商周,已出現施漆、鑲嵌、雕花等裝飾技術,到戰國時期,盛行漆繪木雕枝術,存世有出土女俑可窺見當時水準。

至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此時又誕生施彩木雕新沄。標誌著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隨著木雕技術與工藝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和其他雕刻工藝一樣,不可疲免地應用到佛教傳播領域。

南北朝重要的特點是佛教藝術隨著文化和商業的交流傳入中國,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木雕工藝的發展,據史載,南、北朝時就有檀木佛像,南朝著名雕刻家戴逵在會稽以整棵樹雕成一尊一丈六尺高的“無量壽佛”, 這應是木雕佛像的先例。

梁武帝大愛敬寺有檀木(佛)像一丈八尺, 陳武帝的先皇寺有與真人高度相等的檀木佛像十二軀(《魏書•群老志》)。檀木是名貴木材之一,整段材料難得,尤其大件佛像。所以在雕刻過程中,事先設計好幾部分,如頭、軀幹、手足比例大小,分段雕刻,刻成拼接成整體,再行整體修正,再施以彩飾。由此形成木雕佛像的特點。

最突出的是天監年間(502-519年)梁武帝大興佛寺,特別在江南一帶耗費鉅資,廣建

寺院,大大地促進了建築裝飾木雕從內容到形式的轉變,佛教雕刻方面有拼木雕刻、獨木雕刻,規模極大,已注重精雕細刻。河北承德普寧寺大乘之閣中的一尊木雕觀音,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木雕像,佛像高22.28米、腰圍15米、重110噸、有42只手印、45只慧眼。

唐代是中國工藝技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木雕工藝也趨於完美。許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傑作,具有造型凝練、刀法熟練流暢、線條清晰明快的工藝特點,邁年來,一直被稱為海內外藝術市場上的“寵兒”。

木雕佛像,今天能看到唐宋木雕的風采。除了海內外博物館藏(展)品外,還有保存得較好的-些古廟,如雲南劍川縣白族木雕關嶽廟,十分精美,自成風格。北宋真宗時有嚴姓雕刻家,用檀香木雕刻佛龕,及五百羅漢,受到真宗褒獎。唐代木雕佛像體量碩大,如上海博物館珍藏的唐代迦葉菩薩頭像,刻劃得大氣磅礴,慈祥寬厚,高鼻深目,寬額長眉,是唐代木雕珍品(如圖2)。入唐後的佛像雕刻,除了藝術風格大有變異外,材質的選用亦愈益豐富,大型木雕佛像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隨著木雕技術與工藝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在唐宋,木雕已是發展水準很高的時期。木雕工藝與建築緊密結合,不僅出現在殿堂樓閣,廟宇民居,而且還走向日常用品。工藝技術十分完善。

隋唐時代,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榮、國力上升,是文化和藝術的鼎盛黃金時代。當權者大肆修建宮殿和寺廟,在題材上擴大了佛教藝術的內容在宗教題材中,更滲透了現實的氣息,藝術上趨向真實感,唐代佛教木雕中,力士形象塑造精湛洗煉,表現的剛柔相濟,肌肉誇張得體。與這時的建築裝飾木雕華麗渾雄,雍容典雅交相輝映,顯示了盛唐時期繁榮昌盛景象。

唐宋兩代,木雕佛像已是發展水準很高的時期。木雕工藝與建築緊密結合,不僅出現在殿堂樓閣,廟宇民居,而且還走向日常用品,工藝技術十分完善。

宋代的佛像雕刻,雖然在總量和規模上略遜于唐代,但木雕佛像不失其輝煌,飽滿瑰麗的作風和洗練圓熟的手法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方式上,更有新的轉變和發展,出現了許多直接反映現實社會中生活的人物原型,富有深刻的心理和個性特徵。 此時的菩薩像造型,就如同現實生活中的貴婦形象,雍容大度,裝束華貴。

宋末泉州港、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


木雕技藝爐火純青是在明清,這是一個輝煌的年代.

木雕工藝使用領域大為拓展,材質範圍也不斷擴大.鄭和下西洋以後,海外紅朩傳入中土,逐慚廣為使用。建築裝飾,家俱裝飾,文房用具,而佛教造像,也在此時更加不斷興盛起來。至近現代,雕刻佛像應用的木料材質,至少有黃楊、龍眼、黃花梨、雞刺、紫檀、沉香、檀香、果核(橄欖)等。早在明代,福建莆田地區工藝擅長圓雕佛像。宋末泉州港、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  早在宋末的泉州港、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

在明清,全國木雕工藝分佈地域廣闊,如浙江東陽、福建莆田、福州,木雕工藝使用材質範圍也不斷擴大,鄭和下西洋以後,海外紅朩傳入中土,逐慚廣為使用。至少還出現有白木雕、紅木雕、龍眼木雕、黃楊木雕、金漆雕等諸多木雕門類,在雕工技藝上也出現分宗立派。直至近現代,雕刻佛像應用的木料材質,至少還有黃楊、龍眼、黃花梨、雞刺、紫檀、沉香、檀香、果核(橄欖)等。

其中以浙江東陽木雕、浙江樂清的黃楊木雕、福建的龍眼木雕、廣東潮州的金漆木雕最為著名,被稱之為“中國的四大名雕”。

此外尚有曲阜楷木雕、南京仿古木雕、蘇州紅木雕、劍川雲木雕、上海白木雕、永陵樺木雕、泉州彩木雕,寧波朱金朩雕等,這些木雕都是因產地、選材或工藝特色而得名,有的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工藝水準和傳統特色,能工巧匠,樹幟各地;有的雖是後起之秀,但木雕技藝十分精湛,造型日臻完美,具有獨特的地方色彩。

從幾個主要地區看,在明代,福建莆田地區工藝就擅長圓雕佛像。現存於莆田市秀嶼嵩山陳靖姑祖廟的一尊陳靖姑像,背面鐫刻“宋真宗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字樣;莆田市博物館收藏的南宋媽祖神像工藝亦甚精細。明代媽祖像、匾額、圍屏、祭器等木雕工藝品至今仍在莆田、臺灣和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后宮保存;

中國古代精美的木雕佛像,一直受到世界各國博物館和藏家的珍視。近20年來,國際拍賣市場也非常看好古代木雕佛像,如1990年11月29日,佳士得在紐約一次中國瓷器玉器、木雕藝術品拍賣會上,一座宋代木雕觀音像,以44萬美元拍出。該觀音侼高116.9釐米,面相祥和,雕工精細,保存完好。2006年9月20日,同一家拍賣公司在紐約中國瓷器工藝品專場上,一尊栩栩如生的面容莊嚴、慈祥,造型與神態都十分生動傳神,雕刻衣紋流暢、逼真的金代木雕觀音立像,以74.4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15.2萬元)拍出,近年,國家博物館也化重金,從國外拍購世所罕見的宋木雕菩薩(圖 )。

木雕佛像的價值,主要根據佛像朩質,佛像的年代,更重要的是木雕工藝的水準高低。其他,還有佛像體量大小、完殘程度和存世量多寡因素等。
宋-木雕水月觀音(引自<翰藝佳畫>
宋-木雕水月觀音(引自<翰藝佳畫>
1.jpg (133.3 KiB) Viewed 6092 times
水月觀音(藏美國)
水月觀音(藏美國)
2.jpg (278.13 KiB) Viewed 6092 times
水月觀音(遼代)----引自網路
水月觀音(遼代)----引自網路
3.jpg (32.67 KiB) Viewed 6092 times
中國國家博物館近年從海外購進宋代木雕菩薩
中國國家博物館近年從海外購進宋代木雕菩薩
4.jpg (41.16 KiB) Viewed 6092 times
明-檀木觀音
明-檀木觀音
5.jpg (95.37 KiB) Viewed 6092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 佛像專欄

Post by editorial »

唐(618--907年)的石雕菩薩坐像
唐(618--907年)的石雕菩薩坐像
7.jpg (281.4 KiB) Viewed 6090 times
北齊(550--577年)的彩繪貼金石雕菩薩立像,山東青州出土
北齊(550--577年)的彩繪貼金石雕菩薩立像,山東青州出土
8.jpg (279.53 KiB) Viewed 6090 times
宋(960--1279年)的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宋(960--1279年)的彩繪木雕觀音菩薩坐像
9.jpg (283.9 KiB) Viewed 6090 times
. 明(1368--1644年)的彩繪漆金木雕菩薩坐像
. 明(1368--1644年)的彩繪漆金木雕菩薩坐像
10.jpg (339.78 KiB) Viewed 6090 times
目前公諸于世的宋代木雕佛像,國內僅少數幾家博物館有少量收藏:國家博物館藏宋代木雕觀音像、上海博物館藏宋代木雕觀音坐像、廣東南華寺宋代木雕十八羅漢像等。宋代木雕佛像今大多流失海外,成為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的珍品,主要分佈於美國、歐洲、日本,為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例如:大英博物館
美國大都會藝術館 宋代木雕觀音像
荷蘭國立博物館 宋代木雕觀音像
美國聖路易斯博物館 宋代木雕觀音像
蘇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館 宋代木雕觀音像
美國明尼亞波利斯藝術館 北宋彩繪木雕觀音像 
美國大都會藝術館 宋代四面菩薩立像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宋代木雕觀音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元代木雕大勢至菩薩像
美國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 6世紀-釋迦牟尼佛坐像
美國納爾遜藝術館 金代木雕菩薩立像(菩薩腹腔內發現有元末放入的裝藏)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宋金觀音立像 高218.5釐米
法國吉美博物館 宋代觀音立像 高203釐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館 宋代自在觀音像 高181.1釐米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金代明昌六年(1195) 木雕觀音立像 高190釐米
德國科隆博物館 宋金(13世紀)觀音立像
英國倫敦斯匹爾曼東方藝術館 南宋(13世紀)水月觀音像 高131釐米
美國納爾遜藝術館 南宋•金(13世紀)水月觀音像 高241釐米
捷克國立博物館 宋金木雕佛坐像
美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 金元水月觀音 高114.2釐米
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 宋代十一面觀音像 高62.8釐米
海外各大博物館爭相收藏中國宋代木雕佛像,以此為鎮館之寶;2005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更是以天價在海外回購一尊宋代木雕佛像,並尊其為國博的鎮館之寶。足可見,宋代的木雕佛像不僅是中國古代藝術史的傑作,也是世界上的公認的極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這批在佛牙節上展出的宋代木雕佛像,雕刻藝術生動傳神,璀璨奪目,具 “靜謐之美”、“自在之美”與“動靜之美”,更為難得的是多有背銘年款,堪為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之瑰寶。恰逢近年來佛教界最隆重的主題文化活動“首屆中國八大處佛牙舍利文化節”,並迎接APEC會議的召開,此次精選的宋代木雕佛像在這樣的平臺上首次公開展覽,也堪稱這場盛大的文化活動中除“佛牙舍利”寶物之外的另一大亮點。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 佛像專欄

Post by editorial »

112.jpg
112.jpg (39.79 KiB) Viewed 6066 times
113.jpg
113.jpg (34.85 KiB) Viewed 6065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佛造像藝術專場成交Top5 / 佛像專欄

Post by editorial »

馬繼東:買下2億佛像的超級買家


  摘要:香港蘇富比40周年秋季拍賣會裡,一尊明永樂時期的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被幾位內地來的超級買家激烈競拍。最終,手持8116號牌的廣東中山買家鄭華星,以2.1億港元的落槌價如願以償,紀錄再次被刷新。
  10月8日晚,收藏專家一西平措在朋友圈裡曬出了一張巨額港元發票,金額是236,440,000.00,下麵被簽字筆劃了兩條線,寫道:“這只是數字。”

  就在當天下午,香港蘇富比40周年秋季拍賣會裡,一尊明永樂時期的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被幾位內地來的超級買家激烈競拍,這中間包括以佛像收藏聞名的IT實業家邢繼柱和曾在法國巴黎拍下圓明園鼠首、兔首而拒絕付款的福建藏家蔡銘超,7年前,在同一家拍賣公司的秋拍,蔡銘超就以1.166億港元拍得一尊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注:另一尊,含鏤雕背光),並創下了當時的世界紀錄。

  這場引人關注的角逐從3000萬港元開始,競價迅速攀高,最終,手持8116號牌的廣東中山買家鄭華星,以2.1億港元的落槌價如願以償,紀錄再次被刷新。

  一西平措正是鄭華星的藝術顧問,作為資深佛教造像專家,在這場拍賣會前的一個月,他才將這尊佛像要在蘇富比露面的消息告訴鄭華星。短短30天過後,鄭華星就有了這驚人一舉。

  很多人都在打聽,鄭華星是誰?藝術圈的人對他知之甚少,已公開的資料也極為有限:2002年之前此人便收藏了1萬件明清時期的金絲楠木原料,經營著一家名為“五覺齋”的文化公司,而這家中山企業推出的工藝品金絲楠薄浮雕《四季掛屏》在今年6月的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會中以600萬元成交。

天價佛像拍出後,我曾給中山的一位元古陶瓷收藏家電話,聊及鄭華星,這位人脈甚廣的朋友回答竟然是:知道有此人,但具體鄭做什麼企業、收藏規模有多大,不得而知。

  “我們這裡有很多低調的實業家和收藏家,很多都不願意曝光的。”
  的確,在中國傳統藝術品收藏領域,中山可謂臥虎藏龍的寶地。
  這座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的富裕城市,僅僅是古陶瓷收藏領域,我所知的收藏家就不下十人,部分人手中的遼、宋、夏、金、元時期藏品,甚至可以媲美博物館水準。而其他領域,比如古傢俱收藏,實力同樣不容小覷。記得2006年5月,我在香港參加由古董商黑國強運作的第一屆亞洲古玩藝博會(AAI)時,就目睹過來自中山的黃姓地產商花數百萬港元買一件花梨木傢俱。

  而新近浮出水面的鄭華星,最近幾天有些疲于應付前所未有的外界關注。我的提問與他的回答,則是通過這種狀況下最為便捷的微信語音進行的。(我要不要跟張小龍收廣告費呢)

  鄭表示,他從2009年才開始收藏佛像,這5年裡,購買了200多尊佛像,時代範圍從西元7世紀的古印度斯瓦特佛像,到清代乾隆的宮廷佛像,均有涉獵,其中一部分為海外回流。

  至於他為這200多尊佛像投入了多少資金,鄭華星說自己並沒有做過統計,佛像的收藏也是企業與個人的行為結合在一起。在佛像面前,他不太願意談花了多少錢,反復強調這是一種“禮佛”、“敬佛”的舉動。

  正如他在那張巨額發票金額下的注解:“這只是數字。”

  (作者系資深藝術媒體人)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