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紹﹕華叔的三個政治元素
一生全力參與香港和中國民主發展的司徒華與世長辭。他的一生,長繫天下憂患,他的一死,長令後世哀思。歷史將會永遠紀念這個名字。
我與華叔第一次接觸,是30多年前的教育展覽和教育改革的活動之上。那時候,我在左派報章工作,而左派那時候對他的評價卻是聊備一格的,總的來說就是要保持距離,不能當作自己人,說是朋友也很勉強。其後,經歷了金禧事件,與華叔的接觸多了。「六四」之後,我們的接觸更多。不知怎的,我彷彿感到我們正走上同一條路。我這樣說,不是想高攀華叔的崇高地位,而是想說在封閉的政治環境之下,很多人都會走到一起來了,而華叔除了起帶頭的作用之外,還起堅持理念、擇善固執的長期示範作用。
政治道德
不過,本文重談談華叔在剛毅不阿、擇善固執的同時,怎樣作政治決定。有一次,我在葛量洪師範學院校友會觀塘學校訪問華叔,他談到從政的三個元素:政治道德、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這三點要同時存在,不可偏廢。還有,這三點是有先後次序的,不能調亂。首先要講求政治道德,如果沒有這一點,即使具備其餘兩點,也將會失去重心;無論你有多高明的政治智慧,也不會得到世人的尊重。
政治勇氣
第二點是政治勇氣,如果沒有這一點,就不可能支持你的政治道德。華叔更特別強調,政治勇氣有兩種,也就是順境時的政治勇氣和逆境時的政治勇氣,兩種情下的政治勇氣都十分重要。有些時候,逆境之下的政治勇氣可以一往無前地湧現出來,但順境下的政治勇氣,則會在順風順水之下、不知不覺地消失,被名利和良好願望腐化了,不敢再提逆耳之言。
用這個標準放在華叔擔任《基本法》起草委員之後,正好說明順境下的政治勇氣的重要性。如果當時他以為已經成為「入幕之賓」,不再獨立思考地為民發聲,那就什麼政治道德都會不再存在了。
政治智慧
第三才講求政治智慧,但也同樣重要。如果只有政治道德和政治勇氣而無政治智慧,也許會變成一頭政治蠻牛,橫衝直撞,不單沒有好效果,還會產生破壞作用,到頭來空有餘情,同萎秋草。
把這個標準放在華叔後來支持民主黨的政改方案之上,完全體現了政治道德、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三結合」的藝術。在民主黨舉行會員大會討論是否通過政改方案的一天,我在陰差陽錯之下(本來以為這是公開的討論,到場後才知道是閉門的黨員大員),成為唯一在大會上發言的非民主黨人。
關鍵時刻.不失立場.彈性處理
我說,我沒有從政,但就長期觀察和實踐,我感到政治的最高技巧是:在關鍵時刻作出不失立場的彈性處理,從而達至更有利的結果。這裏有三個條件,一是要看看是否關鍵時刻,二是不失立場,三是彈性處理。最重要的當然是不失立場,然後在這前提下研究如何處理,但如果只講求不失立場而忽略了彈性處理的政治技巧,那就是政治智慧不足。事物的發展是多樣化、多角度的,不一定事事對立起來,只要按主流民意和要求,互借東風,進退有度,就是把政治道德、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完美地結合起來。
事實上,沒有政治勇氣,產生不了接受政改方案的政治智慧;沒有政治道德,也支撐不了作出這種決定的政治勇氣。沒有政治智慧,也空言政治勇氣和政治道德。那時候,華叔也在座,並已經發言,我只是在大會接近尾聲的時候講一兩句而已。我想,他們已形成主流意見,我的發言只屬狗尾續貂。
談到政治道德、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的「三結合」,北京真的要多點學習。事實上,在處理如何評價華叔的問題上,北京也顯得理屈辭窮。新華社雖然發了華叔逝世的稿件,但全文只有八十多字。這說明了兩點:一是官方也不能對華叔的逝世不理不睬,否則就會刺激起民間的情緒。二是官方雖然發了稿,但卻刻意迴避了華叔作為支聯會主席的身分,顯然是「崩口人忌崩口碗」的表現,也不敢正視支聯會存在的客觀事實。其實,如果官方能通過對華叔恰如其分的評價(例如肯定他的愛國情操),也是對「六四」逐步解結的方法,官方理應善於掌握。可惜,官方連這一點政治智慧也沒有,皆因它沒有承認歷史的政治勇氣,其他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