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提示有的放矢 且看曾蔭權如何回應
回顧近年行政長官曾蔭權到北京述職,中央領導人、特別是總理溫家寶對香港工作的提示,其中講得較多的是香港面對的深層次矛盾。今年溫總理再提這個議題,並稱之為突出矛盾。曾蔭權其後對記者解讀溫總所指為「金融市場波動、資金充斥引發通脹」,但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溫總指的應該是貧富懸殊問題。另外,按照官方新華社的描述,溫總要求曾蔭權「力謀劃香港長遠發展」,令人相信這是針對曾蔭權政府的短視症。
溫家寶提示3個 「力」
曾蔭權解讀捉錯用神?
5年前,曾蔭權到北京述職,溫家寶提示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當時坊間解讀是指民生、房屋和普選問題。去年,溫總要求曾蔭權「更好地解決深層次矛盾」,坊間認為指的是解決普選問題,曾蔭權解讀為經濟問題。今年溫總提示要「切實解決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坊間認為是指房屋供應和貧富懸殊,曾蔭權則解讀為金融市場波動和熱錢引發通脹壓力。
溫總5年內3次提示曾蔭權要解決深層次矛盾或突出矛盾,其間性質和具體內容是否相同,由於在記者拍攝時段,溫家寶只提綱挈領地講了那麼幾句,記者不能發問,所以無法判斷溫總所說的矛盾究何所指。其後,官方新華社的報道,與記者聽到的3點內容相同,只是每一點之前都加上了「力」二字,顯示溫總要求曾蔭權更加緊處理。
曾蔭權今次對「突出矛盾」的解讀,我們認為有些牽強,因為溫總的提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金融海嘯未過去,金融市場波動,熱錢充斥引發通脹壓力,應屬一時一地的經濟周期現象,並非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矛盾,所以,社會上有質疑指,曾蔭權的解讀捉錯了用神,沒有對焦。另外,國家主席胡錦濤要求曾蔭權「認真回應市民訴求,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促進社會和諧」,坊間把胡溫的提示一起解讀,多認為突出矛盾應該是指市民置業難、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
政府徵收額外印花稅,遏制了樓市炒風,樓市買賣減少,但是樓價回調有限,基本上仍然脫離一般人的負擔能力,市民置業困境的局面未有改變。另外,雖然明年5月實施最低工資,但是低技術、低學歷人士未能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形成貧富懸殊,以聯合國的標準,香港的堅尼系數早已長期處於高位,是亞洲貧富最懸殊的城市。房屋和貧富懸殊問題,在本港長期存在,近年未見政府有效處理,致使民怨甚重,這兩個問題,應該符合溫總「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範疇。
至於溫總要求曾蔭權「力謀劃香港長遠發展」,2007年曾蔭權到北京述職時已見端倪,當時溫總訪問新加坡未幾,他向曾蔭權透露在訪問行程中,經常想起香港,並把香港與新加坡作比對,溫總提出創新、知識、人才和環境4方面,供曾蔭權參考,以加強香港的競爭力。溫總是次提示,應該是看到香港產業過度集中在金融業和地產業之弊,希望看到香港仿效新加坡,走產業多元化之路。
曾蔭權對此作過回應,2008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推動六項優勢產業,曾予人奮發圖強,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的憧憬,但是兩年下來,可能只是美麗的誤會,因為,所謂六項優勢產業,在特首施政報告裏可謂聊備一格而已。例如有關六項優勢產業,只有一個段落提及,寥寥128字。
曾蔭權醉心金融業,認為只要搞好金融業,就可以養活700萬港人。不過,金融業周期愈來愈短,波動也愈來愈大,經濟隨之起伏,過度依賴金融業,本港整體經濟也缺乏穩定;另外,有知識、有資本的人才可以參與金融世界,雖然效益高,絕大多數人卻不能直接得益。其實,金融業與其他產業並不矛盾,而開創產業,可以吸納就業人口。
另外,本港整體經濟已經被地產業挾持,樓價高企下,各行百業為高昂的租金苦惱,打工仔則為發展商勞碌一生,財富高度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裏,形成社會不穩定的潛在因素。房地產興旺,政府雖然可以高價賣地,收取大量印花稅,使庫房充盈,但是整體社會為此付出巨大代價,戕害了許多社會發展的生機。
金融業波動難助就業
經濟地產化戕害生機
今年,內地雖然連番調控樓市,但是房地產利潤超過五成,投資仍然高速增長。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2010《住房綠皮書》,指出內地經濟房地產化的趨勢,將加劇經濟結構失衡、阻礙產業升級、助長投機心理,從而淘空未來3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本港房地產與內地處於不同時空,但是綠皮書所列陳房地產使經濟失衡等禍害,在本港早已顯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曾蔭權政府若有心長遠規劃,理順樓市,減少經濟資源大量向房地產業傾斜,這本綠皮書是有一定參考價值。
曾蔭權的特首任期還有1年半,日前他向胡錦濤述職後對記者表示,「餘下任期一分一秒我都緊」,希望這句並非空話。若曾蔭權力處理深層次矛盾、為香港長遠發展謀劃,他任內看不到成果,但是現屆政府先開頭,下屆政府就省回1年半時間。且看曾蔭權政府會爭分奪秒,為香港長遠發展奠下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