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P30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黃之鋒:只靠佔領不可取
是否進行議員辭職變相公投,引起社運界和泛民內部爭議。支持進行變相公投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昨撰寫3,500字的長文,解釋自己力撐進行公投的原因,他認為,獨沽一味的佔領絕不可取。
黃之鋒表示,社會各界不斷強調運動「見好就收」,但他認為,若在政制改革取不到任何成果時,還要低姿態地向政府作無條件的讓步,以見好就收為由退場,是脫離政治現實。學界倡議辭職公投力阻當權者把運動陷於僵局,他明白到,提出任何新方向,也不會得到所有運動參與者支持,甚至會引來猛烈批評,但若抱着「唔做唔錯」的心態,把佔領當成雨傘運動唯一路線,恐怕佔到2047年,也不會看到普選。
黃在文章中續指,學民思潮建議民主派以超級區議會辭職,促成變相公投,讓全港市民就「人大8.31決定」表態。即使在超級區議會一席辭職,只會令泛民在功能組別減少一席,萬一有惡法在這期間捲土重來,因沒有激進派議員是超級區議會代表,屆時拉布的人手也不會因此而減少。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稱非常重視與議員關係 罵不還口
特首梁振英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首次回應自由黨田北俊被撤去全國政協資格一事。他稱,有關決定是中央決定,他事後才知道。
梁振英又說,非常重視與立法會各黨派所有議員關係,聽到任何批評時,他基本上都罵不還口。
記者亞May:
全國政協常委會日前是以二百六十七票贊成、兩票反對、三票棄權,首次通過引用「違反政協章程」罷免自由黨黨魁田北俊政協職務。
特首梁振英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說有關罷免自由黨黨魁田北俊政協職務決定是中央決定。明明是全國政協常委會決定為何說是中央決定?是否表示中央實際上在操控全國政協常委會?而政協常委會只是工具或只是政治花瓶而已?那投票的過程和結果是在演戲?
這是政治不正確,其他人可以這樣尖銳地指出這事,但身為特首就不應該吧!
關焯照贈歌梁振英籲「沉默是金」 (08:48)5-11-2014
指梁講多錯多愈令市民反感
經濟學者關焯照今早在商台環節「特別的歌給特別的人」中,點播《沉默是金》贈予特首梁振英。
他指出,梁振英近來的言論愈來愈令市民反感,「講多錯多」,應選擇「沉默是金」。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官報:反佔中是為時十年計的持久戰 (10:52)
「反佔中要求香港全民重新認識一國兩制」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題為<佔中還在憋壞招添堵香港>的文章,指儘管民意日漸清晰,但佔中組織者仍裝聾作啞,在謀劃「萬人自首」等招數,以製造新的政治話題。
文章提到,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向特區政府遞交收集到的183萬餘個簽名,這些簽名代表了香港市民反對佔中的聲音。對於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返回大學復教,著名導演高志森近日於社交網站Facebook發起一人一電郵到港大校長辦公室,強烈反對讓戴耀廷復教。高志森批評,戴耀廷身為法律學者,帶頭違法後又一走了之,不能再容忍他繼續於院校任教誤人子弟,毀人將來。
文章稱,「真實的情況是,佔中頭頭已經成了過街老鼠。但是,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佔中組織者們還在想方設法給香港添堵」。文章引述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稱,佔領這種不正常的狀態不可能長年繼續下去,目前市民的怨氣是針對佔中,「但若佔領一直持續,反對派勢力只要稍加挑撥,怨氣可能會轉移到警察和特區政府身上」。
文章引述劉迺強說,香港大多數人希望中央早日出手收拾局面。但「反佔路」其實只是鬥爭的序曲,「反佔中」則是一場以10年為時間單位的持久戰爭。「反佔中對香港而言,是長治久安的問題,對中央來說,是國家安全問題。反佔路只不過是頭痛醫頭,今天清了金鍾,明天便會出現佔領灣仔,今天警方抓了人,明天法院下令放人,更不用說立法會、傳媒、教育等問題,天天製造反對派戰士,禍及幼兒,沒完沒了。反佔中要求香港全民惡補,重新認識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重新認識作為中國公民,國家主權、安全、發展需要的重要性,以及市民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只要香港市民逐步形成和鞏固反佔中的意識,處理反佔路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人民日報海外版)
「反佔中要求香港全民重新認識一國兩制」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題為<佔中還在憋壞招添堵香港>的文章,指儘管民意日漸清晰,但佔中組織者仍裝聾作啞,在謀劃「萬人自首」等招數,以製造新的政治話題。
文章提到,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向特區政府遞交收集到的183萬餘個簽名,這些簽名代表了香港市民反對佔中的聲音。對於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返回大學復教,著名導演高志森近日於社交網站Facebook發起一人一電郵到港大校長辦公室,強烈反對讓戴耀廷復教。高志森批評,戴耀廷身為法律學者,帶頭違法後又一走了之,不能再容忍他繼續於院校任教誤人子弟,毀人將來。
文章稱,「真實的情況是,佔中頭頭已經成了過街老鼠。但是,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佔中組織者們還在想方設法給香港添堵」。文章引述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稱,佔領這種不正常的狀態不可能長年繼續下去,目前市民的怨氣是針對佔中,「但若佔領一直持續,反對派勢力只要稍加挑撥,怨氣可能會轉移到警察和特區政府身上」。
文章引述劉迺強說,香港大多數人希望中央早日出手收拾局面。但「反佔路」其實只是鬥爭的序曲,「反佔中」則是一場以10年為時間單位的持久戰爭。「反佔中對香港而言,是長治久安的問題,對中央來說,是國家安全問題。反佔路只不過是頭痛醫頭,今天清了金鍾,明天便會出現佔領灣仔,今天警方抓了人,明天法院下令放人,更不用說立法會、傳媒、教育等問題,天天製造反對派戰士,禍及幼兒,沒完沒了。反佔中要求香港全民惡補,重新認識一國兩制和《基本法》,重新認識作為中國公民,國家主權、安全、發展需要的重要性,以及市民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只要香港市民逐步形成和鞏固反佔中的意識,處理反佔路只是小菜一碟而已」。
(人民日報海外版)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外媒指大亨操縱港人生活 (22:15)
佔領行動持續超過一個月,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除爭取真普選外,示威者同時宣泄他們對貧富懸殊的不滿;馬嶽則指,中央希望繼續藉商界力量,在管治香港上發揮影響力。
CNN經濟版一篇文章指,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幾乎全被幾位企業大亨,包括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操縱,他們同時在香港政改問題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報道引述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不平衡的城市,他認為年輕的佔領者除爭取真普選外,亦同時宣泄他們對於上流機會少的現象。他指,這些財團及企業壟斷市場,實際上香港並沒有自由競爭。
報道又引述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在1200人組成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中,商界佔了其中700票,他認為,中央希望保持這個做法,依靠商界的力量,在管治香港的問題上,繼續發揮影響力
(CNN)
佔領行動持續超過一個月,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認為,除爭取真普選外,示威者同時宣泄他們對貧富懸殊的不滿;馬嶽則指,中央希望繼續藉商界力量,在管治香港上發揮影響力。
CNN經濟版一篇文章指,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等,幾乎全被幾位企業大亨,包括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等操縱,他們同時在香港政改問題上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報道引述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不平衡的城市,他認為年輕的佔領者除爭取真普選外,亦同時宣泄他們對於上流機會少的現象。他指,這些財團及企業壟斷市場,實際上香港並沒有自由競爭。
報道又引述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在1200人組成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中,商界佔了其中700票,他認為,中央希望保持這個做法,依靠商界的力量,在管治香港的問題上,繼續發揮影響力
(CNN)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彭定康﹕不希望APEC後流血
前港督彭定康昨日出席英國國會關於香港問題的聽證會,在會上評論佔領行動和香港政改。他表示,港府目前缺乏領袖與佔領者談判,以說服他們退場。他強調不希望在亞太經合組織峯會(APEC)完結後見到香港出現流血和暴力事件,相信駐港解放軍出動和坦克車入城的情况都不會發生。
在約1個小時的聽證會上,彭定康被問到關於佔領行動、政改,以及《中英聯合聲明》的問題。彭定康建議,港府可採納社會上不同的政改方案建議,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擴大提名委員會的選民基礎,以及可考慮引入公民提名元素,把提委會民主化,以回應市民的訴求。他又說,中國和英國雙方都有責任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對於中國政府批評英國干擾香港事務感到驚訝。
馬英九:台灣人關注北京會否守諾
彭定康認為,參與佔領行動的年輕人普遍認為未來被「偷走」,呼籲港府盡快回應學生的訴求,否則佔領時間愈長,行動將更難結束。他亦提到,香港警方在國際上有一定的正面評價,相信施放催淚彈是政治決定,認為警方在佔領行動中被擺上一個「政治位置」。
另外,台灣總統馬英九近日接受美國傳媒專訪時解釋,台灣人關心香港最近的佔中事件發展,並非因為香港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鑑的地方,而是想認清北京究竟會不會信守承諾。馬英九說,「台灣和香港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我們因此並不擔心台灣會變成第二個香港。」
前港督彭定康昨日出席英國國會關於香港問題的聽證會,在會上評論佔領行動和香港政改。他表示,港府目前缺乏領袖與佔領者談判,以說服他們退場。他強調不希望在亞太經合組織峯會(APEC)完結後見到香港出現流血和暴力事件,相信駐港解放軍出動和坦克車入城的情况都不會發生。
在約1個小時的聽證會上,彭定康被問到關於佔領行動、政改,以及《中英聯合聲明》的問題。彭定康建議,港府可採納社會上不同的政改方案建議,在《基本法》的框架下擴大提名委員會的選民基礎,以及可考慮引入公民提名元素,把提委會民主化,以回應市民的訴求。他又說,中國和英國雙方都有責任落實中英聯合聲明的條文,對於中國政府批評英國干擾香港事務感到驚訝。
馬英九:台灣人關注北京會否守諾
彭定康認為,參與佔領行動的年輕人普遍認為未來被「偷走」,呼籲港府盡快回應學生的訴求,否則佔領時間愈長,行動將更難結束。他亦提到,香港警方在國際上有一定的正面評價,相信施放催淚彈是政治決定,認為警方在佔領行動中被擺上一個「政治位置」。
另外,台灣總統馬英九近日接受美國傳媒專訪時解釋,台灣人關心香港最近的佔中事件發展,並非因為香港有什麼值得台灣借鑑的地方,而是想認清北京究竟會不會信守承諾。馬英九說,「台灣和香港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我們因此並不擔心台灣會變成第二個香港。」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佔領運動民意逆轉 現在應是退場時候
佔領運動何時退場,對於市民業界而言,關乎生活不再受侵擾,營運復常,生計不再受損害;對於佔領運動,則是面臨與主流社會扞格矛盾日深,持續流失支持,會否民氣潰散的問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結果,反映佔領運動民意逆轉,現在應是退場時候,否則佔領效益沉降,對長遠爭取民主普選會帶來負面影響。
怪責官方顯著減少
矛頭指向搞手參與者
理大最新民調,在剛過去的周末期間(1日至2日)進行,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了554名市民,在佔領運動已經持續超過一個月的情况下,結果顯示73.2%受訪市民傾向認同現在就退場,結束佔領,26.8%則表示不同意。調查結果懸殊,認同退場的佔壓倒性優勢,反映了社會的主流民意。
大多數人認同結束佔領,原因十分淺顯,就是港九多條幹道被封堵,全港市民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更遑論損害了業界生意、部分市民生計,甚至影響了營商環境和危害法治根基。佔領運動曠日持久,無以為繼,是客觀現實。近日,佔領組織者學聯、學民思潮和佔中三子,拋出立法會議員辭職引發「公投」、去北京見領導人、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特首梁振英解散立法會重選等議題,可行性成疑,在社會上也沒有太大迴響,相信目的只為佔領運動添柴加火,盡量維持下去。
不過,中央對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不動如山,看不到繼續佔領會爭得什麼成果。以佔領運動的頹勢,只要當局不再犯錯誤,否則組織者的一廂情願想法,無論用多大力氣推動,都難以號召更多人支持。反之,因為師老兵疲,而一些迹象顯示,某些場地的佔領者品流愈趨複雜,運動變質風險愈來愈高,硬撑下去,只會流失支持。事態反映佔領運動愈來愈脫離民情,社會運動不考慮群衆因素,甚至堅持與市民為敵,這樣的運動難以成功。
理工的調查,發現運動組織者在受訪市民心目中,光環迅速褪色,反映的情况更值得注意。調查一條題目,問受訪者哪一個人或哪一個團體,最需要為佔領運動負責,結果38.4%認為特首梁振英/特區政府/政府官員最需要負責,佔中發起人為31%,學聯/學民思潮為9.5%,參與佔領市民/示威者為5%。受訪者認為官方最需要負責佔最多,其他3方加起來為45.5%,多過官方。
同一條問題,9月29日問過,當時理大的調查發現57.2%受訪者認為官方最需要負責,認為佔中發起人、學聯/學民思潮、參與佔領市民/示威者3方加起來為31.5%,遠低於官方。最新數字,反映認為最需要為佔領運動導致的局面負責的民意已經逆轉,怪責官方的人顯著減少,矛頭指向組織者和參與市民,則大幅增加。
這條題目的民調結果,前後比對極具意義。民意之轉變,不應解讀為受訪者、市民唾棄民主普選訴求;結合受訪者認同退場的原因,主要是4方面,包括影響經濟民生,例如交通、做生意與日常生活(47.6%);佔領運動沒有實質作用/再佔領意義不大(17.5%);目的已經達到/社會已經知道訴求,應該見好就收(13.8%);影響社會秩序/搞亂香港(7.4%)。
佔領定型顏色革命
調查反映官方誤判
綜合理大的調查結果,認為應該退場的民意已經清晰無誤,主要原因就是侵擾了市民的生活和生計。這種民意逆反的性質,再逆反的可能性極微,顯示佔領運動難再持續不下去;只要認同爭取民主普選難以畢其功於一役,現在應該是階段性收割成果的時候,保留有生力量,徐圖後計。運動組織者要拿出勇氣,從大處着眼,呼籲佔領者退場,循其他途徑繼續爭取民主普選。
關於佔領運動,除了理大的調查結果,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名博士候選人在幾個佔領場地做的調查,探討市民參與佔領的目的,結果也值得注意。調查訪問了755人,分別是金鐘301人、旺角289人、銅鑼灣165人,發現參與者的訴求,在非常同意/同意兩個選項,爭取有真正選擇的普選有94.9%,不滿政府在政改的做法有94.6%,不滿警方的行動有77.2%,保護學生有73.1%,香港獨立有11.9%(刊A36觀點版)。
佔領運動先後被定型為「港版顏色革命」。其實,以實際行動參與佔領的人都是行動派,一貫取態較進取,調查顯示認同港獨的只有一成多一點,與其他訴求差距懸殊,另外在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選項,更有高達75.1%受訪者不同意港獨。這個調查結果,確切反映佔領者於港獨選項,只有極少數是期望可以匡正對佔領運動的認知,減少誤判,使朝野回歸爭取民主普選的框架互動,不至因為錯誤定性而把中央與香港的關係推向險境。
香港傳媒社評
佔領運動何時退場,對於市民業界而言,關乎生活不再受侵擾,營運復常,生計不再受損害;對於佔領運動,則是面臨與主流社會扞格矛盾日深,持續流失支持,會否民氣潰散的問題。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結果,反映佔領運動民意逆轉,現在應是退場時候,否則佔領效益沉降,對長遠爭取民主普選會帶來負面影響。
怪責官方顯著減少
矛頭指向搞手參與者
理大最新民調,在剛過去的周末期間(1日至2日)進行,隨機抽樣以電話訪問了554名市民,在佔領運動已經持續超過一個月的情况下,結果顯示73.2%受訪市民傾向認同現在就退場,結束佔領,26.8%則表示不同意。調查結果懸殊,認同退場的佔壓倒性優勢,反映了社會的主流民意。
大多數人認同結束佔領,原因十分淺顯,就是港九多條幹道被封堵,全港市民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更遑論損害了業界生意、部分市民生計,甚至影響了營商環境和危害法治根基。佔領運動曠日持久,無以為繼,是客觀現實。近日,佔領組織者學聯、學民思潮和佔中三子,拋出立法會議員辭職引發「公投」、去北京見領導人、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特首梁振英解散立法會重選等議題,可行性成疑,在社會上也沒有太大迴響,相信目的只為佔領運動添柴加火,盡量維持下去。
不過,中央對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不動如山,看不到繼續佔領會爭得什麼成果。以佔領運動的頹勢,只要當局不再犯錯誤,否則組織者的一廂情願想法,無論用多大力氣推動,都難以號召更多人支持。反之,因為師老兵疲,而一些迹象顯示,某些場地的佔領者品流愈趨複雜,運動變質風險愈來愈高,硬撑下去,只會流失支持。事態反映佔領運動愈來愈脫離民情,社會運動不考慮群衆因素,甚至堅持與市民為敵,這樣的運動難以成功。
理工的調查,發現運動組織者在受訪市民心目中,光環迅速褪色,反映的情况更值得注意。調查一條題目,問受訪者哪一個人或哪一個團體,最需要為佔領運動負責,結果38.4%認為特首梁振英/特區政府/政府官員最需要負責,佔中發起人為31%,學聯/學民思潮為9.5%,參與佔領市民/示威者為5%。受訪者認為官方最需要負責佔最多,其他3方加起來為45.5%,多過官方。
同一條問題,9月29日問過,當時理大的調查發現57.2%受訪者認為官方最需要負責,認為佔中發起人、學聯/學民思潮、參與佔領市民/示威者3方加起來為31.5%,遠低於官方。最新數字,反映認為最需要為佔領運動導致的局面負責的民意已經逆轉,怪責官方的人顯著減少,矛頭指向組織者和參與市民,則大幅增加。
這條題目的民調結果,前後比對極具意義。民意之轉變,不應解讀為受訪者、市民唾棄民主普選訴求;結合受訪者認同退場的原因,主要是4方面,包括影響經濟民生,例如交通、做生意與日常生活(47.6%);佔領運動沒有實質作用/再佔領意義不大(17.5%);目的已經達到/社會已經知道訴求,應該見好就收(13.8%);影響社會秩序/搞亂香港(7.4%)。
佔領定型顏色革命
調查反映官方誤判
綜合理大的調查結果,認為應該退場的民意已經清晰無誤,主要原因就是侵擾了市民的生活和生計。這種民意逆反的性質,再逆反的可能性極微,顯示佔領運動難再持續不下去;只要認同爭取民主普選難以畢其功於一役,現在應該是階段性收割成果的時候,保留有生力量,徐圖後計。運動組織者要拿出勇氣,從大處着眼,呼籲佔領者退場,循其他途徑繼續爭取民主普選。
關於佔領運動,除了理大的調查結果,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一名博士候選人在幾個佔領場地做的調查,探討市民參與佔領的目的,結果也值得注意。調查訪問了755人,分別是金鐘301人、旺角289人、銅鑼灣165人,發現參與者的訴求,在非常同意/同意兩個選項,爭取有真正選擇的普選有94.9%,不滿政府在政改的做法有94.6%,不滿警方的行動有77.2%,保護學生有73.1%,香港獨立有11.9%(刊A36觀點版)。
佔領運動先後被定型為「港版顏色革命」。其實,以實際行動參與佔領的人都是行動派,一貫取態較進取,調查顯示認同港獨的只有一成多一點,與其他訴求差距懸殊,另外在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選項,更有高達75.1%受訪者不同意港獨。這個調查結果,確切反映佔領者於港獨選項,只有極少數是期望可以匡正對佔領運動的認知,減少誤判,使朝野回歸爭取民主普選的框架互動,不至因為錯誤定性而把中央與香港的關係推向險境。
香港傳媒社評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彭定康:特首乏領導能力
末代港督彭定康周二在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上,批評香港特首及一眾官員處理「佔領」運動時缺乏領導能力,又形容「佔領」運動的示威者是「感到被偷去未來的一代」,認為他們的目標,應是與政府進行認真對話,但現時可能時機已過,目前的憂慮是任何一方都越來越難退讓。
彭定康表示,隨着時間過去,現時示威者越來越難退讓,而政府則「嚴重缺乏領導才能」,認為港府有很多事情可做,以「顯示和解意願」。
彭定康表示,可惜中英聯合聲明沒有提及選舉方法。他說:「可能我們從沒與中國分享我們對民主選舉、公平選舉的定義。或許我們應向中國說得更直截了當。」
法新社/《彭博商業周刊》
末代港督彭定康周二在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上,批評香港特首及一眾官員處理「佔領」運動時缺乏領導能力,又形容「佔領」運動的示威者是「感到被偷去未來的一代」,認為他們的目標,應是與政府進行認真對話,但現時可能時機已過,目前的憂慮是任何一方都越來越難退讓。
彭定康表示,隨着時間過去,現時示威者越來越難退讓,而政府則「嚴重缺乏領導才能」,認為港府有很多事情可做,以「顯示和解意願」。
彭定康表示,可惜中英聯合聲明沒有提及選舉方法。他說:「可能我們從沒與中國分享我們對民主選舉、公平選舉的定義。或許我們應向中國說得更直截了當。」
法新社/《彭博商業周刊》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黃之鋒指民建聯講得出做不到 (10:15)
質疑若非佔領持續譚耀宗是否願做中間人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稱如果學生願意退場,他可任中間人促成與中央對話。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直指民建聯「講得出做不到」,又說未來須找尋新佔領方向。
黃之鋒今早在商台節目指出,至今沒有任何中間人接觸他們。他強調,要面對的不是中間人,而是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以及香港市民,反問譚耀宗:「如果3區佔領不是正在持續,難道譚耀宗會出來嗎?」
黃之鋒出席節目後重申,政府現時根本沒誠意解決問題,「說要提交民情報告,但反映竟是一人多簽的簽名行動」。他表示,政府的舉動,只會令示威者對政府愈來愈反感,認為未來要找到新佔領方向,不「獨沽一味」。
黃之鋒:公投旨在量化民意施壓 (09:09)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表示,「公投」是要有效地量化民意,形成實質政治壓力。
黃之鋒今早在商台節目指出,現時需要考慮立法會議員「辭職公投」,如何能夠在政改表決前形成壓力。他稱,暫不想一錘定音決定公投議題,但直言議題必定不離「人大8.31決定」、「如果否決政改方案是否重啟政改五部曲」以及「政改方案」。
對於有指相關議題是「阿媽係女人」,黃之鋒表明,「公投」是要有效地量化民意,形成政治壓力,「阿媽係女人都好,但到底社會、親朋戚友對這事件有多少理解」。
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則表明,她個人不贊成議員五區辭職,指出如果泛民少了5席,將失去分組點票否決權,議事規則可能被建制派收緊,「幾個月空檔期,其間可以好多事發生,令議會限制更多」。
質疑若非佔領持續譚耀宗是否願做中間人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昨稱如果學生願意退場,他可任中間人促成與中央對話。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直指民建聯「講得出做不到」,又說未來須找尋新佔領方向。
黃之鋒今早在商台節目指出,至今沒有任何中間人接觸他們。他強調,要面對的不是中間人,而是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以及香港市民,反問譚耀宗:「如果3區佔領不是正在持續,難道譚耀宗會出來嗎?」
黃之鋒出席節目後重申,政府現時根本沒誠意解決問題,「說要提交民情報告,但反映竟是一人多簽的簽名行動」。他表示,政府的舉動,只會令示威者對政府愈來愈反感,認為未來要找到新佔領方向,不「獨沽一味」。
黃之鋒:公投旨在量化民意施壓 (09:09)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表示,「公投」是要有效地量化民意,形成實質政治壓力。
黃之鋒今早在商台節目指出,現時需要考慮立法會議員「辭職公投」,如何能夠在政改表決前形成壓力。他稱,暫不想一錘定音決定公投議題,但直言議題必定不離「人大8.31決定」、「如果否決政改方案是否重啟政改五部曲」以及「政改方案」。
對於有指相關議題是「阿媽係女人」,黃之鋒表明,「公投」是要有效地量化民意,形成政治壓力,「阿媽係女人都好,但到底社會、親朋戚友對這事件有多少理解」。
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則表明,她個人不贊成議員五區辭職,指出如果泛民少了5席,將失去分組點票否決權,議事規則可能被建制派收緊,「幾個月空檔期,其間可以好多事發生,令議會限制更多」。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泛民對「公投」保留 暫難成事
五方會議無共識 下周再開會
學聯、學民思潮、佔中、泛民和民間團體,昨晚再就是否開展立法會議員辭職引發「變相公投」召開五方會議,但會上仍未能達至共識,下周要再開會商討。不過,民主黨和工黨等泛民政黨在開會前已經唱淡「公投」,質疑「公投」目的及效用;有多名泛民議員表示,泛民普遍對學聯提出的「公投」建議有保留,並告訴學生代表,認為到目前為止不是適當時機推行「變相公投」。
23名泛民議員組成的「飯盒會」昨開會商討「變相公投」一事,然後再跟學生及佔中等舉行五方會議,商討應否搞「公投」,會後各方代表面色凝重,對會面內容封口;有代表承認各方未能就「公投」達共識,而泛民在會上向學生代表力陳「公投」可能衍生的問題。「公投」必須取得泛民政黨合作,但有泛民議員形容各政黨普遍對此有保留,不諱言在現階段成事機率不高。
憂變泛民舞台 扭曲為退場鋪路
有民主派議員表示,近日社會有不少反對「公投」的意見,加上社會未有足夠時間商討「公投」議題,憂慮最終「公投」會被扭曲成為退場鋪路。「公投」能否落實也要視乎五方是否齊心,有民主派議員指民間團體有表達過憂慮,擔心一旦推行「公投」,整個運動就會變成「泛民舞台」,認為或會影響民間團體在佔領區內的工作。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昨晨已表明,黨內日前就「公投」舉行交流會,內部認為「公投」的議題必須有「對決」效果,選民才會着緊去投票。不過,她說如果把「公投」的議題,跟立法會議員與政改方案的投票取向綑綁,民主黨就不會參與,因為民主黨早已承諾會對「假普選」投反對票。
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五區公投」行不通,擔心當5名泛民議員辭職後,建制派會趁機修改議事規則。她又說,「公投」最重要是投票率要高,要達至高投票率,就要將政府的政改方案交由市民表決。不過,目前有很多意見認為,泛民議員在選舉中已取得選民授權,應該否決政改方案,不應將授權交出,因此泛民議員需要小心考慮。
陳智思﹕倘能解當前問題 方法不差
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表示,泛民討論的立法會議員辭職「變相公投」並無法律效力,但認為是一個有規模的民意表達方式,重要的是讓市民知道投票目的。他認為,如果能解決當前問題,這不是差的方法,但由於涉及公帑,部分人可能不認同。
五方會議無共識 下周再開會
學聯、學民思潮、佔中、泛民和民間團體,昨晚再就是否開展立法會議員辭職引發「變相公投」召開五方會議,但會上仍未能達至共識,下周要再開會商討。不過,民主黨和工黨等泛民政黨在開會前已經唱淡「公投」,質疑「公投」目的及效用;有多名泛民議員表示,泛民普遍對學聯提出的「公投」建議有保留,並告訴學生代表,認為到目前為止不是適當時機推行「變相公投」。
23名泛民議員組成的「飯盒會」昨開會商討「變相公投」一事,然後再跟學生及佔中等舉行五方會議,商討應否搞「公投」,會後各方代表面色凝重,對會面內容封口;有代表承認各方未能就「公投」達共識,而泛民在會上向學生代表力陳「公投」可能衍生的問題。「公投」必須取得泛民政黨合作,但有泛民議員形容各政黨普遍對此有保留,不諱言在現階段成事機率不高。
憂變泛民舞台 扭曲為退場鋪路
有民主派議員表示,近日社會有不少反對「公投」的意見,加上社會未有足夠時間商討「公投」議題,憂慮最終「公投」會被扭曲成為退場鋪路。「公投」能否落實也要視乎五方是否齊心,有民主派議員指民間團體有表達過憂慮,擔心一旦推行「公投」,整個運動就會變成「泛民舞台」,認為或會影響民間團體在佔領區內的工作。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昨晨已表明,黨內日前就「公投」舉行交流會,內部認為「公投」的議題必須有「對決」效果,選民才會着緊去投票。不過,她說如果把「公投」的議題,跟立法會議員與政改方案的投票取向綑綁,民主黨就不會參與,因為民主黨早已承諾會對「假普選」投反對票。
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五區公投」行不通,擔心當5名泛民議員辭職後,建制派會趁機修改議事規則。她又說,「公投」最重要是投票率要高,要達至高投票率,就要將政府的政改方案交由市民表決。不過,目前有很多意見認為,泛民議員在選舉中已取得選民授權,應該否決政改方案,不應將授權交出,因此泛民議員需要小心考慮。
陳智思﹕倘能解當前問題 方法不差
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表示,泛民討論的立法會議員辭職「變相公投」並無法律效力,但認為是一個有規模的民意表達方式,重要的是讓市民知道投票目的。他認為,如果能解決當前問題,這不是差的方法,但由於涉及公帑,部分人可能不認同。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
程翔﹕梁振英「綁架」了習近平
田北俊因建議梁振英考慮自行辭職而被中共極速撤除他的政協委員職位,消息公布後,我第一時間的感覺是:梁振英成功地「綁架」了習近平以及整個中國共產黨。何以故?因為習近平似乎要無條件地「捍衛」梁特首。
梁振英之所以能夠「綁架」習近平,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香港特首的選舉制度使他有條件這樣做。自從兩年前習近平決定梁振英為特首後,中共拼全力扭轉選委會的投票意向,迫使1200人的選委,有689人(57%)「選」出梁振英。正是這種强力干預,使建制派從此分裂,至今未復元氣。由於梁振英的「勝選」是習近平決定、再由中央施壓下取得的,因此從這一天開始,任何挑戰梁振英特首位置的人,就是在挑戰習近平的決策、挑戰共產黨的權威。現行特首選舉制度的這個缺陷,決定了香港特首有條件「綁架」習近平和中共。
其二是中央誤讀香港「雨傘運動」為「顏色革命」,使不斷兜售「顏色革命」論的梁振英有機可乘,他把「梁振英下台」的口號當成「顏色革命」的目標和綱領。中央為挫敗「顏色革命」 ,梁振英就非保不可。中央這個誤判,令梁振英在現階段的地位穩如泰山。他愈宣揚佔領運動是顏色革命,中央就愈要保他。所以他管轄下的中央政策組,最近就連篇累牘地論證佔領運動是顏色革命。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左派元老級人物如吳康民、曾鈺成等,都公開質疑「顏色革命」論的可信程度。可見得,梁是利用中央對香港局勢的誤判而從中鞏固自己的位置。
基於這兩個原因,梁振英就很實質地「綁架」了習近平和中共,使他取得一道「免死金牌」。
為使梁振英不下台,習近平正在付出沉重的「贖金」。這些政治代價要言之有五:
一、自毁「政協」形象
政協是中共政治體制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曾經是中共賴以取得政權的重要工具。按照政協章程,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它具備四大功能:統戰、諮政、民意、監督。它有一個「16字方針」用來指導處理中共與非共人士的關係。這16字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田北俊因為建議梁振英考慮自行辭職而被「炒魷魚」,是完全違反了政協章程和16字方針。田的舉動,完全符合「諮政、民意、監督」等功能(或權責)。作為政協委員,這本來是他職責所在,可是卻遭到政協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罰(註1)。為保梁振英,習近平不惜破壞了過去30年來中共重建政協的努力,使政協永永遠遠都只能是一個政治花瓶,這對政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二、强迫人人表態,破壞統一戰線
為了保住梁振英,中共打破了它自己的規定,在報紙上公開對香港富豪的點名批評。這件事有內外惡劣影響。
對國內來說,它自己破壞過去在宣傳、統戰等方面的一條嚴格規定,就是不能隨便在報上點名批判。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强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意見》,提出「要與人為善、慎重點名……在不涉及違法犯罪行為的情况下,一般不對公民個人做點名批評」。此項規定今日竟然因為要「挺梁」而被中共中央帶頭破壞了。
對香港來說,這是把內地政治鬥爭中强迫「人人表態」、個個「政治正確」的做法搬來香港,這將嚴重侵蝕香港的價值觀、威脅了香港的思想言論自由,並且在相關人士中製造不必要的、無形的政治恐懼,徒使香港對大陸產生更大的反感厭惡情緒。長遠來說,代價是很大的。
三、為梁振英的錯誤政策背書
中央為了要「挺梁」,對梁振英的錯誤也只能視若無睹。梁振英個人的思維已經決定了在他任內香港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這可以從兩件事看出:
一是他視政府與泛民的關係為敵我矛盾(註2),由於泛民擁有全港市民近60%的選票,這就等於說,他與佔全港60%的市民的關係是「敵我關係」。這種思維又怎可能使香港有真正的政治和諧?
二是他認為收入低於14,000元的人不應該有提名特首的權力,否則會造成福利主義。競選時打着關注基層旗幟的梁振英,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竟表示,提名委員會若只求人數衆多,政策只會向收入14,000元以下人士傾斜,令香港變成福利社會。根據香港統計處,全港373萬在職人士,其中約186萬人都是月入14,000元或以下,按梁振英講法,約50%的人在提委會中都不應有話語權,可謂相當荒謬。
政治上視60%的人為敵人,經濟上視50%的人為不應享有特首提名權。換言之,他的思維令他站在大多數市民的對立面。所以,他本人就是香港社會的亂源。這種人本來就應該下台,可是為了習近平和中共的面子,對他的這些錯誤就只能視若無睹。
四、縱容梁振英的利益衝突醜聞
梁振英收受澳洲UGL高達5000萬港元的利益而沒有向香港政府申報一事,涉嫌有嚴重的利益衝突,立法會泛民議員意圖跟進調查,卻給建制派議員否決。建制派議員反對,反映北京保梁的決心。這本質上就是縱容梁振英的過失。對目前習近平正在進行的「打老虎」運動,是個很大的諷刺,它會令人更相信習近平的「反貪」僅僅在於清除異己而已。
事實上從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對梁涉及巨額海外利益輸送的反應(他輕描淡寫地說:「此事早已經知道,不是新聞)看,梁振英可能在出任特首時,已經對中央有所交代,所以出事後中央會淡化處之。如果這個推測成立,則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梁振英只向中央交代不向特區交代,視特區法律如無物。二、即使涉及利益輸送,只要後台夠硬,照樣無事。這兩個結論,都是對法治的破壞。這是中央無原則保梁的惡果。
五、錯失一個解決香港困局的機會
在「一國兩制」下,特首是「兩制」之間的「界面」(interface),「界面」的功能良好時,「兩制」之間的矛盾會得到紓緩,反之亦然。作為特首,梁振英不但沒能釋除或緩和中央對香港的疑慮,反而在不斷加深中央的疑慮(從中央政策組連篇累牘反覆論證顏色革命可以看出),在香港目前面臨的困境中,他扮演了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在這種局面下,香港市民要求他下台,以便換取一個政治空間來重建中央特區的信任,這是很合理的要求。可是在「力保梁振英」的決策下,任何倒梁者如田北俊、任何不表態挺梁者如富豪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懲罰,這就平白喪失了一個可能解決問題的路徑,令錯誤政策會一直延續下去。
鑑於「保梁」的政治代價如此之大,人們不禁要問一下習近平:「您甘心被梁振英綁架嗎?」
註1:政協今次是首度引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第29條,把田北俊免
田北俊因建議梁振英考慮自行辭職而被中共極速撤除他的政協委員職位,消息公布後,我第一時間的感覺是:梁振英成功地「綁架」了習近平以及整個中國共產黨。何以故?因為習近平似乎要無條件地「捍衛」梁特首。
梁振英之所以能夠「綁架」習近平,有兩個原因:
其一是香港特首的選舉制度使他有條件這樣做。自從兩年前習近平決定梁振英為特首後,中共拼全力扭轉選委會的投票意向,迫使1200人的選委,有689人(57%)「選」出梁振英。正是這種强力干預,使建制派從此分裂,至今未復元氣。由於梁振英的「勝選」是習近平決定、再由中央施壓下取得的,因此從這一天開始,任何挑戰梁振英特首位置的人,就是在挑戰習近平的決策、挑戰共產黨的權威。現行特首選舉制度的這個缺陷,決定了香港特首有條件「綁架」習近平和中共。
其二是中央誤讀香港「雨傘運動」為「顏色革命」,使不斷兜售「顏色革命」論的梁振英有機可乘,他把「梁振英下台」的口號當成「顏色革命」的目標和綱領。中央為挫敗「顏色革命」 ,梁振英就非保不可。中央這個誤判,令梁振英在現階段的地位穩如泰山。他愈宣揚佔領運動是顏色革命,中央就愈要保他。所以他管轄下的中央政策組,最近就連篇累牘地論證佔領運動是顏色革命。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左派元老級人物如吳康民、曾鈺成等,都公開質疑「顏色革命」論的可信程度。可見得,梁是利用中央對香港局勢的誤判而從中鞏固自己的位置。
基於這兩個原因,梁振英就很實質地「綁架」了習近平和中共,使他取得一道「免死金牌」。
為使梁振英不下台,習近平正在付出沉重的「贖金」。這些政治代價要言之有五:
一、自毁「政協」形象
政協是中共政治體制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曾經是中共賴以取得政權的重要工具。按照政協章程,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它具備四大功能:統戰、諮政、民意、監督。它有一個「16字方針」用來指導處理中共與非共人士的關係。這16字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田北俊因為建議梁振英考慮自行辭職而被「炒魷魚」,是完全違反了政協章程和16字方針。田的舉動,完全符合「諮政、民意、監督」等功能(或權責)。作為政協委員,這本來是他職責所在,可是卻遭到政協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罰(註1)。為保梁振英,習近平不惜破壞了過去30年來中共重建政協的努力,使政協永永遠遠都只能是一個政治花瓶,這對政協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二、强迫人人表態,破壞統一戰線
為了保住梁振英,中共打破了它自己的規定,在報紙上公開對香港富豪的點名批評。這件事有內外惡劣影響。
對國內來說,它自己破壞過去在宣傳、統戰等方面的一條嚴格規定,就是不能隨便在報上點名批判。據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强和改進輿論監督工作的意見》,提出「要與人為善、慎重點名……在不涉及違法犯罪行為的情况下,一般不對公民個人做點名批評」。此項規定今日竟然因為要「挺梁」而被中共中央帶頭破壞了。
對香港來說,這是把內地政治鬥爭中强迫「人人表態」、個個「政治正確」的做法搬來香港,這將嚴重侵蝕香港的價值觀、威脅了香港的思想言論自由,並且在相關人士中製造不必要的、無形的政治恐懼,徒使香港對大陸產生更大的反感厭惡情緒。長遠來說,代價是很大的。
三、為梁振英的錯誤政策背書
中央為了要「挺梁」,對梁振英的錯誤也只能視若無睹。梁振英個人的思維已經決定了在他任內香港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諧,這可以從兩件事看出:
一是他視政府與泛民的關係為敵我矛盾(註2),由於泛民擁有全港市民近60%的選票,這就等於說,他與佔全港60%的市民的關係是「敵我關係」。這種思維又怎可能使香港有真正的政治和諧?
二是他認為收入低於14,000元的人不應該有提名特首的權力,否則會造成福利主義。競選時打着關注基層旗幟的梁振英,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竟表示,提名委員會若只求人數衆多,政策只會向收入14,000元以下人士傾斜,令香港變成福利社會。根據香港統計處,全港373萬在職人士,其中約186萬人都是月入14,000元或以下,按梁振英講法,約50%的人在提委會中都不應有話語權,可謂相當荒謬。
政治上視60%的人為敵人,經濟上視50%的人為不應享有特首提名權。換言之,他的思維令他站在大多數市民的對立面。所以,他本人就是香港社會的亂源。這種人本來就應該下台,可是為了習近平和中共的面子,對他的這些錯誤就只能視若無睹。
四、縱容梁振英的利益衝突醜聞
梁振英收受澳洲UGL高達5000萬港元的利益而沒有向香港政府申報一事,涉嫌有嚴重的利益衝突,立法會泛民議員意圖跟進調查,卻給建制派議員否決。建制派議員反對,反映北京保梁的決心。這本質上就是縱容梁振英的過失。對目前習近平正在進行的「打老虎」運動,是個很大的諷刺,它會令人更相信習近平的「反貪」僅僅在於清除異己而已。
事實上從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對梁涉及巨額海外利益輸送的反應(他輕描淡寫地說:「此事早已經知道,不是新聞)看,梁振英可能在出任特首時,已經對中央有所交代,所以出事後中央會淡化處之。如果這個推測成立,則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梁振英只向中央交代不向特區交代,視特區法律如無物。二、即使涉及利益輸送,只要後台夠硬,照樣無事。這兩個結論,都是對法治的破壞。這是中央無原則保梁的惡果。
五、錯失一個解決香港困局的機會
在「一國兩制」下,特首是「兩制」之間的「界面」(interface),「界面」的功能良好時,「兩制」之間的矛盾會得到紓緩,反之亦然。作為特首,梁振英不但沒能釋除或緩和中央對香港的疑慮,反而在不斷加深中央的疑慮(從中央政策組連篇累牘反覆論證顏色革命可以看出),在香港目前面臨的困境中,他扮演了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在這種局面下,香港市民要求他下台,以便換取一個政治空間來重建中央特區的信任,這是很合理的要求。可是在「力保梁振英」的決策下,任何倒梁者如田北俊、任何不表態挺梁者如富豪們,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懲罰,這就平白喪失了一個可能解決問題的路徑,令錯誤政策會一直延續下去。
鑑於「保梁」的政治代價如此之大,人們不禁要問一下習近平:「您甘心被梁振英綁架嗎?」
註1:政協今次是首度引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第29條,把田北俊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