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2 / 北京處理香港政局宜洩不宜再加壓 P8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區家麟﹕重讀〈香港之死〉


1995年夏,《財富》雜誌封面,以「香港之死」為題,預言九七回歸後香港大倒退,作者叫大家不要裝模作樣,扮晒皇帝的新衣。文章預言,沒有「明天會更好」;香港的命途,兩個字:It's over,即是「玩完」。

當時,我和很多香港人一樣,一笑置之。回歸以後,每逢周年紀念,香港的主旋律傳媒不忘重溫〈香港之死〉,借機揶揄一番,謂英殖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香港回歸祖國形勢大好,一國兩制充分落實云云。回歸10年時,《財富》更發文,承認「我們錯了」。

韶光荏苒,轉眼回歸快17年,有感香港氣壓低沉,施政綱紀極速崩壞,重讀〈香港之死〉,竟然發現,預言逐漸成真。文章最錯的地方,只是預計所有激變在九七回歸一刻全部出現。

文章開宗明義,搞清楚所謂「香港之死」,非經濟上完蛋,香港繼續是億萬富豪的樂園,一個「能賺很多錢的地方」。但隨香港「變成北京的殖民地」、「變成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以裙帶關係與貪腐方式管治」而「不再重視法治」,香港將變成「一潭死水」。

「英語將會凋零」、「倚賴廣東話與普通話」;北京的權力核心「將控制全部政府部門」、「立法會議員換上服從的人」、「選擇肯合作的法官」、這些官員將會受到「數以百計由中共派到香港的黨官嚴密監督與指導」、「大阿哥馴服傳媒,逼令自我審查」。

保住香港的誘因幾乎已「不存在」

還有其他預言,粗略看來,有七八成應驗,相比廟街的相士先生或任何一屆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承諾要做的事,命中率都要高。

回歸初年,每次有外國朋友新相識,知道我是香港的記者,寒暄幾句,打開話匣子,幾乎都是這個問題:「香港怎麼了?」,眼神有點憐憫,語氣彷彿慰問那些遭逢大變劫後餘生的災民,我總是答,其實,未見明顯的變化,真正變故,不會立即就來。

當年的中國政府,還重視國際承諾,「韜光養晦」四字外交真言,常掛在口邊;中央積極示範「兩制」,中聯辦等駐港機構,在香港政事上幾乎隱形;畢竟,香港回歸事小,以香港為楷模向台灣示範一國兩制才是千秋大業;1990年代末,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攻堅期,國企改造需要大量外來的人才資金與技術,香港的「窗口」、「橋樑」地位穩固,仍是會生金蛋的鵝。

俱往矣。當年這些要保住香港的誘因,對當權者而言,都幾乎已「不存在」。

一個衰敗與抗爭的大時代

經濟奇蹟下的中國,這近年,摸索了一條「經濟騰飛,政治鐵腕」的新路。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去年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彰顯黨的自信爆棚,鷹派抬頭。外交上,「韜光養晦」不聞已久,現在是「以我為主」,不管國際社會眼光,攻擊普世價值;經濟上,豪言打造幾十個香港,自然不需再把香港放在眼內;對香港,則強調「一國」之威權,盡貶「兩制」之自治;免費電視發牌一役,中聯辦儼如太上皇,游說議員投票,吹雞歸隊,明目張膽干政;政府則肆無忌憚搬龍門,有權就用盡,視民意如糞土,推翻官僚系統10多年來的諮詢,不理通訊局專家的建議,玩弄程序,自作主張而不解釋,然後說:我有權。

台灣人看在眼裏,什麼一國兩制樣板,原來是反面教材,盡皆笑話。

九七那次回歸,旗升旗落,都按劇本進行,其實無事可記。這個年代,我們踏入真正的回歸,一個真正的大時代,是一個衰敗與抗爭的大時代。留下的,請坐穩,扣緊安全帶。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錦上添花濠氣壯 獨自憔悴話香江


濠江派錢笑騎騎,香江沉淪長戚戚。當香港社會正為連場政治風波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澳門政府又宣布推出連串惠民措施,贏得一片喝采。兩個特區一治一亂,一喜一憂,恰成鮮明對比。

澳門特首崔世安昨日發表「以人為本」為主題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宣布向每名永久居民派發九千元,非永久居民派發五千四百元,而公積金、養老金、醫療券、殘疾津貼、進修基金等亦統統加碼;除此之外,施政報告還承諾加強人才規劃及培訓等,達到「教育興澳」。正所謂,風景這邊獨好,澳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今年第三季失業率僅百分之一點九,政府庫房有逾千億元儲備,有足夠的條件讓市民分享經濟成果,也有足夠的財力為市民錦上添花。

一個上升 一個沉淪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相對於澳門連續第七年大手筆派錢,港府年前不情不願地派了一次錢,結果亂七八糟,無以為繼,兩者簡直不可相提並論。同樣是特別行政區,同樣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甚至比澳門更早回歸,只因一水之隔,兩個特區的發展南轅北轍,一邊順順利利,一邊吵吵鬧鬧,一邊笑騎騎,一邊長戚戚,這不正是經典粵語名曲「一水隔天涯」的寫照嗎?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澳門政府定位清晰,目標正確,社會和諧,政通人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及民生,自然無往而不利。反觀港府施政如盲頭蒼蠅,亂碰亂撞,加上社會高度政治化,整天內鬥內耗,幾乎沒有片刻安寧,不亂才怪。澳門與香港回歸後走上不同的道路,一個上升,一個沉淪,一個朝氣蓬勃,一個死氣沉沉,令人不勝唏噓!

最近免費電視發牌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就是香港內鬥內耗、自甘墮落的縮影。港英時代,港督一言九鼎,行政會議擁有無上權威,沒有人敢質疑港督會同行政會議作出的任何決定,然而港府今次發牌卻引起高度質疑,有人不斷要求當局公開行會文件,令一直行之有效的行會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受到嚴峻挑戰。更令人側目的是,連行會內部也出現不同聲音,有人為了討好民粹而公開與政府唱反調,將管治團隊內部的矛盾暴露無遺。

正如古人所說,上下不合,令乃不行。行政會議窩裏反,固然凸顯管治成員各懷鬼胎,互相拆台,而立法會議事堂上吵吵鬧鬧,動不動就要祭出有「尚方寶劍」之稱的特權法,更是令人莫名其妙。表面上香港實行的是行政主導下的三權分立,實際上立法及司法儼然已凌駕於行政,成為港府施政的重大阻力。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不是互相制衡,而是互相扯皮,互相拆台,香港怎麼可能有運行呢?泛民主派搞風搞雨,唯恐天下不亂,而建制派同樣是非不分,一味保皇保貪,兩者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而已。

尾大不掉 積重難返
有人說,香港問題的癥結在於沒有民主,只要實現「真普選」,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種說法似是而非,英國統治香港一百多年從來沒有民主,卻能夠維持強勢管治,也能夠搞好經濟及民生,相反,回歸後港人治港,逐步推動民主,反而不斷沉淪,這該如何解釋呢?澳門沒有人要求甚麼真普選,社會比香港和諧,經濟比香港繁榮,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橘越淮而為枳。民主不是不好,關鍵是在甚麼地方推行,以及何時推行,如何推行。美國實行民主當然沒有問題,但將美國那一套照搬到落後國家或地區,必然荒腔走板,弄巧反拙。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法治,沒有規矩,民主非但不能帶來公平與公義,反而隨時成為動亂的根源,埃及、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家的悲劇就是前車之鑑。事實上,香港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民主,而在於法制被人為扭曲,當司法獨立淪為司法獨大,當法律成為打壓異己的政治工具,即使有民主,也無濟於事。

歸根究柢,香港回歸後之所以亂象叢生,不斷沉淪,主要原因就是港人治港失敗,就是中央所託非人。鄧小平曾再三強調,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港;而近年來中央官員也不斷重申要確保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然而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中央政府為港人挑選的歷任特首都不孚眾望,不是老實無能,就是奸猾縮骨,尤其曾蔭權爵士任內不僅一事無成,而且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他被視為「無間道」,並不是空穴來風。所謂愛國愛港者治港,不知從何談起。

對香港回歸十六年來的種種亂象,中央政府一直視而不見,見而不理,如今尾大不掉,積重難返,想撥亂反正恐怕比登天還難。最令人心寒的是,中央政府往往敵友不分,是非不辨,導致眾叛親離,四面楚歌,隨着愛國愛港者逐漸銷聲匿迹,關鍵時刻還有誰願意挺身而出呢?中央又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政改風暴呢?

「花落不堪問,春光半已空。」過去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基礎建設,或者是政府管治水平,香港一向自視高於澳門,如今風水輪流轉,澳門後來居上,樣樣都跑在香港前面。這兩個城市都被視為紙醉金迷,不同的是,澳門的紙醉金迷愈來愈有特色,令人看到明天和希望,而香港的紙醉金迷卻逐漸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從!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17la4p06.jpg
17la4p06.jpg (91.12 KiB) Viewed 7611 times
苦媽媽向林鄭控訴︰ 沒住房兒子怎結婚

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昨日舉行首場公眾諮詢會,多名市民要求政府收回單程證審批權,減少新移民來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重申,政府無意改變單程證制度,市民不應因為擠迫感或樓價高而排斥新移民,並指其父也是由內地來港。

百多名預先在網上登記的市民昨出席公眾諮詢會。關注中港家庭權利聯席十多名成員則在場外請願,認為人口政策侵害中港家庭生活權益。林鄭月娥開場發言時,熱血公民成員在場內高叫「取回審批權,不要新香港人」口號,被大會要求離場。有發言市民要求政府向中央申請修改《基本法》,取回審批權。有市民質問:「你覺得幾多人嚟香港先夠?香港已經爆,要住劏房瞓街。佢哋(新移民)無法自己生活,要納稅人供養。」亦有市民批評人口政策沒照顧婦女所需,只為發展經濟。

林鄭稱無意改變單程證制度
林鄭月娥表示過去數十年本港大部份人口來自新移民,其父也是由內地來港。林鄭指單程證制度實施以來,約78萬人來港,絕大部份是與配偶或父母團聚,平均36歲,逾半數人學歷有中學以上程度,可補充本港勞動力。她又指家庭團聚是普世價值及人道主義,政府無意改變制度。

林鄭又謂《基本法》是香港重要憲制文件,不能輕言修改,即使政府取回審批權,也會從家庭團聚角度讓內地人有秩序來港。有市民反駁指數十年前本港只有100萬至200萬人,惟現時增至700多萬人,居住環境擠迫,部份人生活困難,不明為何仍要幫助新移民。論壇尾聲時,市民張女士情緒激動,聲淚俱下高舉標語大叫「沒有住房,怎樣結婚」。她指自己與長子,以及次子夫婦居於300呎單位,收入超出申請公屋資格,又買不起居屋或私樓。長子因沒有自己的住所而不能結婚。她說:「多年輕人結婚,先至可以生兒育女,減低人口老化。」張女士說畢後獲全場報以掌聲。

林鄭月娥於會後被記者問到她曾任發展局局長多年未能解決房屋問題,是否感到慚愧,她沒正面回應,只表示今屆政府將房屋及土地開拓列為重中之重,會重點處理公屋及居屋問題。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政壇中人為政局把脈:問責成效不彰 政治人才匱乏

政府施政寸步難行,運作多年的政治制度生病了?曾鈺成、羅范椒芬、李慧琼、李永達、郭榮鏗等政壇人士及學者方志恒,在座談會中先為政制把脈,歸結出四大病因——制度缺陷以至政府在立法會缺乏支持,議案難於立法會通過;高官問責制成效不彰,政治團隊鬆散;政黨沒有準備執政,致政治人才匱乏;諮詢架構和民間社會割裂加劇民眾動員等。各講者也認同,就算普選來臨,若未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手執百萬票的特首也是難管治。

曾鈺成:問責官只懂扭保皇黨手

問責制於2002年開始實行,惟現問責團隊不少官員,被批評質素參差,曾鈺成說,前特首董建華設計此制度時,原本是希望問責高官「跟反對派爭民意」,但此事「從來沒有發生過」,結果問責官員只懂「扭保皇黨的手數票」,問責團隊無法取得其他黨派的支持,如何談得上是政治人才?

曾鈺成說,按原本設計,問責局長原本應是具政治意識、要面對公眾、有政治理念,惟現時不少官員,對是否認同「大市場、小政府」等,全沒有理念,舉例在新加坡等議會制的國家,部長是由選舉出來的政治人物擔任,反觀香港的管治團隊,於「埋班」前,根本沒有一致的政治理念。

羅范椒芬亦認同問責制偏離原意的說法,批評近年不少官員養成「政治個體戶」的心態,只管好自己的範疇,想捱過任期5年便行,完全「唔想出聲」,她憶述問責制原想吸納政府外更有經驗的專業人士,但現實是「反而比以前更差」,建議應由政黨,甚至泛民成員,任部分政策局長。

李慧琼憂政黨趨民粹 施政更難

李慧琼指出,香港沒有政黨政治,令不少政黨長期只有「參政」心態,考慮政策時只考慮單一政策是否行得通,未能考慮競逐資源時的優先次序,憂慮政黨如繼續只做反對黨,對政府的叫價只會「愈去愈盡」,而政黨愈趨民粹,政府施政更困難。

李永達笑言,曾估算本屆立法會首6個由議員動議的議案,如政府按這些議案去做,開支要達700多億元,反映「連建制派都不太預備執政」,因為若是執政者,豈會這樣去考慮公共資源運用?

李永達:梁最少跟政黨非正式溝通

李永達批評,現屆特首梁振英是3任特首中最少跟政黨作非正式溝通的特首,形容這是「很壞的現象」。他舉例,以前曾蔭權脾氣再差,有求於泛民時,也會找民主黨吃早餐,但現屆政府,「沒有非正式的政治游說,政府如何運作?」

新力量網絡副主席方志恒說,現時的管治問題源於「多重割裂」。首先是行政、立法關係出現割裂,政府和建制派關係鬆散;第二是政黨和政治團隊鬆散,因為以往局長均出身於公務員系統,有同樣的文化、訓練,有團隊精神,但2002年改為問責制後,局長在沒有政黨配套下,只能「臨時拉伕」,沒形成團隊;第三是諮詢架構令政府和民間社會割裂,多了市民透過互聯網動員,少了透過政黨。

郭榮鏗指出,以香港現今政治環境,就算日後當選的特首坐擁數百萬票,也要構想如何組成管治團隊。他指出,世界潮流趨向對政府和大政黨有很深的不信任。香港設計選舉方案時,亦應考慮如何構想實行聯合政府的問題。他說,年代已不同,政府過往做政策諮詢的模式要檢討,需要更深入更透徹。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提委會參照選委四大界別組成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昨提出普選辦法的基本立場,雖然外間有要求提名委員會組成要增民主化,但他表明要參照現有的選委會四大界別組成,提委會「應當由工商、金融界,專業界……等四個界別組成」,提名結果必須反映提委會的「集體意志」,而候選人數目亦要作限制。不過,他稱符合法律規定資格人士,都可爭取提名,被提名權、被選舉權沒不合理限制。

重申機構提名 林鄭否認設限

李飛的言論勾劃普選的框架,但政府消息人士認為李飛說法反映中央態度開放,亦沒否定「公民推薦」,基本上不會影響、收窄政改諮詢範圍。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說,李飛說法深入,全部基於法律觀點、條文,但沒有限制,否認李的言論是為普選設限。

李飛在午宴上表示,雖然政改諮詢未展開,但根據《基本法》有5點規定,包括:

1. 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

2. 任何符合基本法44條,即年滿40歲,符合其他有關法律規定資格,都可爭取提名,被提名權、被選舉權沒不合理限制;

3. 提委會提名是機構提名;

4. 提委會產生特首候選人後,合資格選民均有一人一票的投票權;及

5. 中央任命。

李飛說,上述設計與世界各地普選「沒有實質的差別」。

過去中央一直指提委會「可參照」現有的選委會四大界別組成,但李飛稱提委會的組成,原則應與現時選委會相若。至於提委會按「民主程序」產生候選人,應符3個要求,強調所有提委會成員在提名時有同等權利、所有合資格的人都可向提委會爭取提名,以及提名結果必須反映提委會的「集體意志」。

李飛舉例說,民主程序可分為兩個步驟:先由若干提委會成員提出特首「推薦人選」,再以適當方式提名產生特首候選人,認為這方面需社會加以討論。

他昨日首次表明,在普選下決定誰能當選特首的權在選民手中,「提名委員會提名行為,必然深受選民投票取向的影響」。政府消息人士說,這可解讀沒有否定「公民推薦」,即如某人取得一定數量的市民簽名聯署,雖然沒有法例效力,但提委會難以不考慮。「公民推薦」與民間提出的「公民提名」不同,後者指市民可直接提名候選人。

李:提名行為必受選民影響

公民黨湯家驊出席午宴後引述李飛在會上一再強調政改並非鳥籠諮詢,但亦表明政改如踢足球般,「落場踢球始終有界線,如超越球場範圍,不再是踢球」。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說,李飛沒說明「機構提名」的具體做法,但她引述李飛指提委會組成與現行選委會是「八九不離十」。

政府消息人士認為,李飛是「以法論法」,並無為普選設限,姿態開放,雖然表明提委會需由四大界別組成,但具體細節如人數、4界別比例等都可討論;又說中央首次表明提委會提名必會受選民取向影響,反映中央認同民意的重要。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貨櫃港三甲不入 空蹉跎獨自憔悴


曾幾何時,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 ,吞吐量一枝獨秀,可惜好景不常,隨着周邊城市後來居上,香港貨櫃港如今連三甲位置也不保,令人唏噓不已。

立法會資訊服務部轄下資料研究組前日推出第一期《研究簡報》,警告香港貨櫃吞吐量繼被新加坡和上海超越後,今年將進一步被深圳迎頭趕上,首次跌出全球三甲位置。報告指出,二○○五年前香港仍是全球第一大港,後來雖然被新加坡及上海超越,但由於三地貨源不同,並不構成直接競爭,影響還不算太大。而深圳毗鄰香港,兩地貨源接近,影響顯而易見,在此消彼長之下,香港必然日漸萎縮,也就是說,今年首九個月深圳貨櫃吞吐量超越香港,意味着香港在與周邊城市的競爭中再敗一仗。

香港物流業不斷走下坡,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人們只是沒有想到轉變如此之快,形勢如此惡劣。立法會的報告認為,內地為提高港口競爭力,採取各項貿易便利措施,包括大量投資港口基礎設施、提供財務誘因、改善貨輪網絡連繫等等,是內地港口吞吐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隨着內地港口競爭力持續提高,原地踏步的香港不僅無望收復失地,遲早還會被更多內地城市超越,淪為三流港口。

流水落花春去也,香港貨櫃港風光不再,正是整個社會不斷沉淪的縮影。回歸以來,香港發展卻步不前,不僅發展新興產業一事無成,連傳統的支柱行業也紛紛走下坡,歷屆政府提出的發展大計淪為空談,幾乎沒有一項能夠順利落實。以大嶼山發展為例,當局計劃在日後的機場第三條跑道興建商業中心,竟然引起機管局內訌,甚至演變成有人憤而辭職的鬧劇。

事實上,發展大嶼山的構想早於董建華時代已經提出,當局並於○四年制訂大嶼山發展概念計劃,建議以北大嶼山為重心,打造主要基建及旅遊康樂設施,與機場、港珠澳大橋及迪士尼樂園產生協同效應。可惜當局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發展大計不了了之,直至現屆政府上台,才把大嶼山發展計劃重新提上桌面。然而好事多磨,港府連機管局內部的人事糾紛也擺不平,所謂加快發展大嶼山及機場,不知從何談起。

諷刺的是,大嶼山早期規劃包括物流園區,假設當局能夠坐言起行,物流園相信已經落成,何至於淪落今天競爭力每況愈下的困境。十年過去了,物流園依然無影無蹤,而物流業則不斷被周邊城市超越,這不正是香港日漸沉淪的必然結果嗎?說到底,香港不是敗於別人,而是敗於自己。

貨櫃港三甲不入,空蹉跎獨自憔悴。香港不斷虛耗光陰,港府無能固然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另一個原因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整天紛紛擾擾,吵吵鬧鬧,根本沒有人關心經濟及民生,不沉淪才怪!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這一天香港吏治最出醜

同一天,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僭建唐宮」的案子,其夫人「業主代理人」郭妤淺僭建罪名成立被罰款十一萬元;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涉嫌貪腐案件的同時欠債纍纍被法庭頒令破產;前廉政公署專員湯顯明因濫用公帑受到立法會帳委會調查報告「痛斥」,此乃香江特區官場最出醜的一天,是香江吏治最出醜的一天,也是港人治港最出醜的一天。不過,可能沒有「最醜」,只有「更醜」,前特首曾蔭權涉嫌貪腐的調查已經快兩年,不論再拖多久,總有一天可能會公布出更為醜陋驚人的結果。

許仕仁、唐英年、湯顯明都是貪曾當特首時的當紅人物,尤其是許仕仁和湯顯明,一個是他多年的「沙煲兄弟」,一個是他一再擢拔「放心大膽」使用的愛將。這兩個人做官時就一向貪威貪食,享樂至上,很合貪曾的口味,他們是一路人,一旦大權在握就會膽大妄為,腐化墮落。

當然,除了個人品性之外,也有「大環境」、「大氣候」的原因。九七回歸前英夷治下,他們是不敢太過放肆的,多少要夾着尾巴做人。回歸後,以為真的「當家做主」了,就逐漸膽肥氣壯了。

這些年,朝廷官場更是腐敗成風,也令他們心猿意馬,神往不已,加速墮落。

讓港人感到悲哀的是,他們在朝廷眼裏竟然還是「愛國愛港」的佼佼者,唐英年、許仕仁當過政協常委,湯顯明是政協委員。那個貪曾要不是被東方報業集團揭出「貪遍省港澳、歎盡海陸空」,恐怕早就坐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寶座,赫赫然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了!

這些年,朝廷總是強調要讓「愛國愛港人士長期執政」,要香港人支持他們,可惜的是,朝廷冊封捧出的「愛國愛港」竟是貪湯貪曾之流,港人對他們唾棄尚且不及,怎能擁戴支持?

柳扶風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內地學者批港人集中街頭政治 (16:45)

中國大陸研究智囊稱,香港開始缺乏創造力,很多港人把注意力轉移到街頭政治,不利於香港開拓國際視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前部長張小濟接受香港《大公報》專訪時說,有人指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後,令香港頗為緊張,擔心因此被邊緣化,對此他認為香港已擁有自由港身分,只要積極提升創新能力,不用擔心會在競爭中失去優勢。

他指出,中國的改革和開放只會促進香港的繁榮發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港人曾擔心面臨挑戰,但事實證明,中國經濟活力增強,也令香港經濟發展得到好處。

張小濟認為,當下香港不應再跟中國比併勞動力成本,而是要比併生產力效率、品質和智力,香港的競爭對手應該是新加坡、首爾、東京,而不是內地。他說:「只有內地得到改革、開放,香港才能繼續繁榮。」

張小濟指出,現時的香港已經開始缺乏創造力,很多港人把注意力轉移到街頭政治,不利於香港開拓國際視野。

(中央社)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陳佐洱牽頭 港澳研究會成立


由港澳辦前常務副主任陳佐洱牽頭成立的「全國港澳研究會」,今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研究會今日將選出會長、副會長及秘書長,研究會的港澳成員今日下午會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會面。香港特區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昨晚抵京,他說研究會不是要為香港的政制定調。

劉兆佳﹕非為政改 沒特定議題

劉兆佳說,研究會已籌備一段時間,並非因政改而設立。研究會沒特定議題,亦不會有共同立場,學者將圍繞香港及澳門的社會、經濟、民生等方面交換意見。研究會邀請逾百港澳及內地專家學者參與,包括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兼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前民政事務局長何志平、「幫港出聲」召集人鄭赤琰、嶺大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科大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等。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這個研究會不簡單

有消息說:中南海責成已退休多年的前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佐洱牽頭成立「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江府衙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已被「羅致」其中。這個研究會成員多是些內地和香港的專家學者。在此前朝廷○四年已經成立了一個「港澳研究所」,掛帥人物是退休的前香港新華社副社長。該研究所直屬當年成立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據說這位前副社長和兼任「中央港澳小組」組長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是熟人,故拉他「出山」。不過,十年過去,「港澳研究所」似乎沒甚麼動靜,鮮有人覺得它對中央制訂港澳政策有甚麼「研究貢獻」,這位朱姓所長也早就無聲無息。

光陰似箭,如今的「中央港澳小組」組長已經從曾慶紅、習近平換成了張德江。香港行政長官也從董建華、曾蔭權換成了梁振英。香港的政制改革也「循序漸進」到二○一七年「可以」普選特首,同時香港的局勢在朝廷眼裏也愈來愈難以掌控,明濤暗潮洶湧,民意民心更難把握,經濟民生下滑不止,不僅振興乏力,而且連方向都已迷失。在這個「歷史背景和現實條件」下,中南海又要成立「全國港澳研究會」,對其寄望之高那是當然的。

按照中共體制,掛出「研究所」牌子的單位一般比較正式,有行政編制。而「研究會」則多了一些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的味道。這樣看,「全國港澳研究會」似乎在政治地位上不如「港澳研究所」,也不知它和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是個甚麼關係。

不過,陳佐洱退休時是正部級官員,朱副社長是副部級官員。由陳佐洱掛帥的研究會分量不輕。何況現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是「中央港澳小組」的辦公室主任,陳佐洱是港澳辦的老長官,關係自然不同,這個「研究會」也能通天。

柳扶風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