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朝鮮局勢 金家皇朝會倒臺嗎?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2014-11-27 08:55:35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11月25日文章,原題:美中在亞洲的戰爭:美國能否通過封鎖取勝? 對美國而言,潛在衝突中對中國實施海上封鎖是否切實可行?有關中國的海洋和能源戰略研究中,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命題。
顯然,中國對石油的依賴是決定封鎖成敗的關鍵因素。儘管中國能夠實現糧食和煤炭等諸多重要物資的自給自足,但去年其64.5%的石油消耗都來自進口。而且,除來自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外,中國絕大多數石油進口均依賴海上運輸。
但中國對海運石油的依賴與其海軍實力並不匹配。相比之下,美國海軍不僅擁有強大的遠航實力,還在數量和品質上具備雙重優勢。中國嚴重依賴海運石油進口及其海軍實力較弱之間的不對稱性,意味著美國海軍能如願阻斷中國的海運石油貿易。
借助能源強度的反演公式,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和美國能源資訊署公佈的統計數字,可以得出初步預測:一場阻截(中國)87%的海運石油進口(不包括陸上或河流運輸)的能源封鎖,或將直接導致中國GDP總量(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下降6.6%,這相當於澳大利亞的經濟規模;封鎖造成的間接損失更嚴重。因此,海上封鎖將重創(中國)經濟。
中國的反制戰略可分為兩類:意在保護石油供給的“查漏補缺”戰略;旨在通過防止與美國發生衝突以避免遭受美國封鎖的衝突預防戰略。
就“查漏補缺”而言,人們談論最多的兩種措施是發展中國海軍以保護海運石油進口,以及建設陸上石油管道。但是鑒於中國石油進口量巨大,且中國與中東石油生產國相距甚遠,海軍護航幾乎不可能。100艘船隻的石油護航,無論是在其長達35天的航程之中,抑或是在加油或補給燃料期間,都很容易成為戰機、導彈和潛艇的攻擊目標。同樣,一場空襲就能切斷連接中國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數千英里管道以及煉油設施。因此,此類戰略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基本上難以奏效。
對中國來說,抗衡美國潛在封鎖的更現實舉措是探索衝突預防戰略,像消除疑慮的“放心外交”和軍事交流等“軟”戰略;衝突預防的“硬”措施,就是更強大的核威懾力,可能是衝突預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美國當代的“打贏戰爭”戰略,包括空海戰鬥和海軍封鎖等,都將目標放在利用美國常規優勢上,看不上“無法獲勝的核戰爭”。美國可以想像與中國發生常規戰爭的場景,因為核實力更弱的中國無法在戰爭中與美國展開“核對攻”。因此,中國需要將戰略核力量從目的單一的最低限度核威懾,轉化為具有多重目的的核威懾。強大的中國核威懾力量有助於預防戰爭的發生,使得“可獲勝的常規戰爭”轉變為“無法勝利的核戰爭”。但北京必須做出兩項重要改變:廢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聲明,建造媲美美國的戰略核力量。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美國軍官:美國可以自由對中國實施封鎖!
2014-12-22 10:52:39
美國國際海事安全中心12月20日發表美國海軍軍官伊蘭-森德斯特龍的文章稱,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封鎖是對華戰爭的有效戰術。中國陸上石油管道非常容易受到攻擊,美軍利用精確打擊武器攻擊固定目標的能力幾近完美,而且儘管面對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威脅,但美海軍能夠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作戰半徑之外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一旦戰爭發生,即便中國進一步升級核武庫,也無法阻止美國對華實施封鎖。因為鑒於美國能夠發動壓倒性核反擊,因此即便遭到嚴重封鎖,中國也不可能會針對美國發動核打擊。嚴重的經濟衰退可能會令中國感到難受,但針對北京與上海發動核打擊則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景。因此,面對美國“封鎖”戰略,避免與美國發生武裝衝突是中國唯一的選擇。
此前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發表短文稱,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封鎖是對華戰爭的有效戰術,因為中國嚴重依賴石油進口。面對美國的“封鎖戰略”,文章提出了中國的兩個選擇:一、減少弱點;二、避免衝突。這篇文字首先否認了第一種選擇。因為解放軍海軍的確沒有能力護送油輪,而且中國陸上石油運輸管道也容易受到美國的攻擊。因此,文章認為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實際上是中國抵抗美國“封鎖戰略”的唯一手段。其中的關鍵在於加強中國的核威懾力量,“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只有這樣,中國的核威懾力才足以阻止與美國發生衝突,避免可能遭到的嚴重封鎖。不過,森德斯特龍指出,對於核威懾力量及美國在對華戰爭中採取封鎖戰略的問題,這種說法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威懾與避免戰爭有關。《國家利益》文章認為,通過強化中國核武庫,與美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進而就能夠消除遭到美國封鎖的風險。然而,森德斯特龍指出,出於種種原因考慮,美國事實上不可能會發動對華戰爭。中國“最低核威懾”、全球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後果、缺乏國內支持、美國歷來不願意被視為“入侵者”的事實,都會阻止美國攻擊中國。任何美中戰爭都會是中國發動的,因此強化中國核武庫、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並不是中美戰爭機率降低的原因。森德斯特龍認為,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種做法不會起到任何效果;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在更強大的的核威懾“保護傘”下,發動常規戰爭可能會對中國更有吸引力。
森德斯特龍認為,如果避免衝突政策失敗,更加強大的核武庫也無法阻止美國對華實施封鎖。而且,即便遭到嚴重封鎖,中國也不可能會針對美國發動核打擊,因為美國可能會給中國以壓倒性回擊。嚴重的經濟衰退可能會令中國感到難受,但針對北京與上海發動核打擊則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景。避免把衝突升級到核戰級別是特別重要的,美中兩國都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森德斯特龍強調稱,由於相互核威懾的存在,美國可以自由對中國實施封鎖,不必擔心核戰升級的問題。最近的事態發展都證明了這種觀點。以烏克蘭危機為背景,美國對俄羅斯施加了嚴重的制裁,雖然俄方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庫,但美方也不會擔心衝突升級。一枚或1萬枚俄羅斯核彈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經濟混亂與物理摧毀完全不同。森德斯特龍認為,即便對華封鎖的效果可能會像《國家利益》文章所說的那麼嚴重,經過強化的核威懾也不是應對那種情況的正確辦法。
然而,避免中國遭到美國海軍封鎖的最佳途徑就是避免中美戰爭,這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到中國的石油管道非常容易受到攻擊。美軍利用精確打擊武器攻擊固定目標的能力幾近完美,今年夏天水面戰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及“戰斧”導彈在敘利亞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國家利益》文章有關解放軍海軍無力保護其海上貿易航道的說法也是正確的。森德斯特龍指出,解放軍海軍沒有保護海上貿易航道的經驗,雖然反潛戰能力在緩慢提升,但也非常有限。儘管解放軍海軍向索馬里沿海派遣了一支特遣部隊執行反海盜任務,但中國並沒有足夠保護其貿易航道的軍事能力。
此外,東亞有許多海上要塞,美國海軍潛艇航行速度快,而且非常安靜,耐航力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美海軍水面艦隊有著數十年海上封鎖作戰經驗,而且美國能夠在解放軍海軍作戰半徑之外執行封鎖任務,讓通往中國的油輪無法離開波斯灣。雖然在面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時,要實施“空海戰”,就需要發展新型武器系統,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作戰半徑之外,美海軍就能夠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無需進入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作戰半徑之內。對於中國而言,在戰時克服封鎖並無“靈丹妙藥”,但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是中國的最佳選擇的說法,則是完全正確的。
2014-12-22 10:52:39
美國國際海事安全中心12月20日發表美國海軍軍官伊蘭-森德斯特龍的文章稱,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封鎖是對華戰爭的有效戰術。中國陸上石油管道非常容易受到攻擊,美軍利用精確打擊武器攻擊固定目標的能力幾近完美,而且儘管面對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的威脅,但美海軍能夠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作戰半徑之外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一旦戰爭發生,即便中國進一步升級核武庫,也無法阻止美國對華實施封鎖。因為鑒於美國能夠發動壓倒性核反擊,因此即便遭到嚴重封鎖,中國也不可能會針對美國發動核打擊。嚴重的經濟衰退可能會令中國感到難受,但針對北京與上海發動核打擊則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景。因此,面對美國“封鎖”戰略,避免與美國發生武裝衝突是中國唯一的選擇。
此前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發表短文稱,對於美國海軍而言,封鎖是對華戰爭的有效戰術,因為中國嚴重依賴石油進口。面對美國的“封鎖戰略”,文章提出了中國的兩個選擇:一、減少弱點;二、避免衝突。這篇文字首先否認了第一種選擇。因為解放軍海軍的確沒有能力護送油輪,而且中國陸上石油運輸管道也容易受到美國的攻擊。因此,文章認為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實際上是中國抵抗美國“封鎖戰略”的唯一手段。其中的關鍵在於加強中國的核威懾力量,“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只有這樣,中國的核威懾力才足以阻止與美國發生衝突,避免可能遭到的嚴重封鎖。不過,森德斯特龍指出,對於核威懾力量及美國在對華戰爭中採取封鎖戰略的問題,這種說法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威懾與避免戰爭有關。《國家利益》文章認為,通過強化中國核武庫,與美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進而就能夠消除遭到美國封鎖的風險。然而,森德斯特龍指出,出於種種原因考慮,美國事實上不可能會發動對華戰爭。中國“最低核威懾”、全球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後果、缺乏國內支持、美國歷來不願意被視為“入侵者”的事實,都會阻止美國攻擊中國。任何美中戰爭都會是中國發動的,因此強化中國核武庫、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並不是中美戰爭機率降低的原因。森德斯特龍認為,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種做法不會起到任何效果;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在更強大的的核威懾“保護傘”下,發動常規戰爭可能會對中國更有吸引力。
森德斯特龍認為,如果避免衝突政策失敗,更加強大的核武庫也無法阻止美國對華實施封鎖。而且,即便遭到嚴重封鎖,中國也不可能會針對美國發動核打擊,因為美國可能會給中國以壓倒性回擊。嚴重的經濟衰退可能會令中國感到難受,但針對北京與上海發動核打擊則是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景。避免把衝突升級到核戰級別是特別重要的,美中兩國都非常清楚這一點。因此,森德斯特龍強調稱,由於相互核威懾的存在,美國可以自由對中國實施封鎖,不必擔心核戰升級的問題。最近的事態發展都證明了這種觀點。以烏克蘭危機為背景,美國對俄羅斯施加了嚴重的制裁,雖然俄方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庫,但美方也不會擔心衝突升級。一枚或1萬枚俄羅斯核彈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經濟混亂與物理摧毀完全不同。森德斯特龍認為,即便對華封鎖的效果可能會像《國家利益》文章所說的那麼嚴重,經過強化的核威懾也不是應對那種情況的正確辦法。
然而,避免中國遭到美國海軍封鎖的最佳途徑就是避免中美戰爭,這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從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到中國的石油管道非常容易受到攻擊。美軍利用精確打擊武器攻擊固定目標的能力幾近完美,今年夏天水面戰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及“戰斧”導彈在敘利亞再次證明了這一點。《國家利益》文章有關解放軍海軍無力保護其海上貿易航道的說法也是正確的。森德斯特龍指出,解放軍海軍沒有保護海上貿易航道的經驗,雖然反潛戰能力在緩慢提升,但也非常有限。儘管解放軍海軍向索馬里沿海派遣了一支特遣部隊執行反海盜任務,但中國並沒有足夠保護其貿易航道的軍事能力。
此外,東亞有許多海上要塞,美國海軍潛艇航行速度快,而且非常安靜,耐航力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美海軍水面艦隊有著數十年海上封鎖作戰經驗,而且美國能夠在解放軍海軍作戰半徑之外執行封鎖任務,讓通往中國的油輪無法離開波斯灣。雖然在面對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時,要實施“空海戰”,就需要發展新型武器系統,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在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作戰半徑之外,美海軍就能夠削弱中國的經濟實力,無需進入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系統作戰半徑之內。對於中國而言,在戰時克服封鎖並無“靈丹妙藥”,但避免與美國發生衝突是中國的最佳選擇的說法,則是完全正確的。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美炒作中國射東風41 尹卓:美對華核威懾失效
2014-12-21 10:21:18
北京12月20日電 (邱越)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18日報導,中國于13日成功進行了一次“東風-41”洲際導彈試射,這次試射中測試了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意味著“中國首次完成洲際導彈多彈頭戰鬥部試驗”。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該技術能提高導彈的打擊能力和生存能力,對整個亞太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勢都是有益的。美國之所以擔心,是因為“東風-41”的成功或將使美國對中國的核威脅失效。
“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援引美國國會報告稱,“東風-41”可攜帶10枚分彈頭,射程達7456英里,足以覆蓋美國全境,並有望在2015年開始部署。
“中國擁有這樣的技術沒什麼奇怪的,90年代的一箭多星就說明我們擁有一枚導彈攜帶多枚彈頭的能力。”尹卓說,比起單彈頭導彈,多彈頭導彈提高了導彈的運載效率和殺傷效率,而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的應用,使一枚導彈可以同時打擊多個目標。此外,在導彈釋放的多個彈頭中,會使用數目不明的假彈頭,目的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目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尚無法分辨伴飛中的假彈頭,這樣真彈頭的生存能力便大大提高。
去年12月17日,美國自由燈塔報就曾報導過中國“東風-41”導彈試射,稱“東風41”的試射引發了人們有關中國在衝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擔憂。
中國一貫秉承著防禦型的核戰略,承諾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任何情況下不對無核國家和地區使用核武器。“但我們必須增加防禦手段的生存概率。”尹卓說,只有保證了防禦手段在第一波打擊下的生存概率,才能確保能夠進行可靠核反擊,這樣美國對我國的核威脅便不再有效,這正是美國所擔心的。
尹卓進一步表示,擁有可靠的核反擊能力,能將所有的對抗都限定在常規作戰的範圍內,這不僅對中國,對整個亞太、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局勢都有所助益。
2014-12-21 10:21:18
北京12月20日電 (邱越)據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18日報導,中國于13日成功進行了一次“東風-41”洲際導彈試射,這次試射中測試了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意味著“中國首次完成洲際導彈多彈頭戰鬥部試驗”。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該技術能提高導彈的打擊能力和生存能力,對整個亞太乃至全球的安全局勢都是有益的。美國之所以擔心,是因為“東風-41”的成功或將使美國對中國的核威脅失效。
“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援引美國國會報告稱,“東風-41”可攜帶10枚分彈頭,射程達7456英里,足以覆蓋美國全境,並有望在2015年開始部署。
“中國擁有這樣的技術沒什麼奇怪的,90年代的一箭多星就說明我們擁有一枚導彈攜帶多枚彈頭的能力。”尹卓說,比起單彈頭導彈,多彈頭導彈提高了導彈的運載效率和殺傷效率,而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技術的應用,使一枚導彈可以同時打擊多個目標。此外,在導彈釋放的多個彈頭中,會使用數目不明的假彈頭,目的是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目前,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尚無法分辨伴飛中的假彈頭,這樣真彈頭的生存能力便大大提高。
去年12月17日,美國自由燈塔報就曾報導過中國“東風-41”導彈試射,稱“東風41”的試射引發了人們有關中國在衝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擔憂。
中國一貫秉承著防禦型的核戰略,承諾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任何情況下不對無核國家和地區使用核武器。“但我們必須增加防禦手段的生存概率。”尹卓說,只有保證了防禦手段在第一波打擊下的生存概率,才能確保能夠進行可靠核反擊,這樣美國對我國的核威脅便不再有效,這正是美國所擔心的。
尹卓進一步表示,擁有可靠的核反擊能力,能將所有的對抗都限定在常規作戰的範圍內,這不僅對中國,對整個亞太、乃至全世界的安全局勢都有所助益。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美媒:中國核力量短期內躍升 東風-41可攜10枚核彈
2014-11-28 13:05:56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27日報導稱,英國簡氏防務週刊援引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報告說,在接下來三到五年內,中國的核武器力量預計將會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構成更嚴重的威脅,同時抗打擊的存活能力也更強。
簡氏週刊針對該委員會的報告表示,非政府專家和外國政府對中國核力量和核能力的估計一般都比美國的估計要高。在更多的移動發射核導彈、攜帶多目標打擊再入式飛行器的洲際彈道導彈以及5艘094晉級攜帶核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服役之後,中國的核力量將更加強大和致命。
中國的巨浪2洲際潛射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大約4598英里,使得中國可以從其周邊水域對阿拉斯加發動打擊,從日本以南水域對夏威夷發動攻擊,從夏威夷以西海域對美國西部進行打擊,以及從夏威夷以東海域對美國本土全境實施攻擊。
簡氏週刊說,在三到五年裡,中國的核力量將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威懾力量,尤其是對日本的保護。中國的陸基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型最早可能在2015年部署。這種導彈可攜帶10枚核彈頭,打擊半徑達7456英里,可以打破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同時,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還將能夠對美國的衛星進行動能和電子攻擊。
2014-11-28 13:05:56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 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1月27日報導稱,英國簡氏防務週刊援引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最近的一份報告說,在接下來三到五年內,中國的核武器力量預計將會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構成更嚴重的威脅,同時抗打擊的存活能力也更強。
簡氏週刊針對該委員會的報告表示,非政府專家和外國政府對中國核力量和核能力的估計一般都比美國的估計要高。在更多的移動發射核導彈、攜帶多目標打擊再入式飛行器的洲際彈道導彈以及5艘094晉級攜帶核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服役之後,中國的核力量將更加強大和致命。
中國的巨浪2洲際潛射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大約4598英里,使得中國可以從其周邊水域對阿拉斯加發動打擊,從日本以南水域對夏威夷發動攻擊,從夏威夷以西海域對美國西部進行打擊,以及從夏威夷以東海域對美國本土全境實施攻擊。
簡氏週刊說,在三到五年裡,中國的核力量將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威懾力量,尤其是對日本的保護。中國的陸基移動式洲際彈道導彈東風41型最早可能在2015年部署。這種導彈可攜帶10枚核彈頭,打擊半徑達7456英里,可以打破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同時,在可預見的未來,北京還將能夠對美國的衛星進行動能和電子攻擊。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海空一體戰從致盲戰術開始 《星條旗報》稱,儘管美軍從2010年就將空海一體戰確立為官方學說,但到目前為止仍未公佈具體戰法。《星條旗報》認為,空海一體戰將首先致盲敵人基於太空、網路的通信系統,然後摧毀地基、海基武器平臺。
專門研究空海一體戰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亞倫·弗裡德伯格認為,空海一體戰中的「尖刀的刀尖」並非是地面部隊或者飛行員,而是由電腦駭客--即軍語所說的「賽博戰士」組成。戰爭一開始,美國將採用「致盲戰術」,對控制敵國導彈和其他系統的衛星和網路系統實施攻擊,此外還包括對中國的一些軟目標進行空中和海上攻擊,例如超地平線雷達。後續階段包括攻擊艦艇、機動式彈道導彈以及其他位於地面和海上的裝備。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飛機將執行多項任務,包括對中國本土實施轟炸。
美國對空海一體戰挺糾結
不過美國學者甚至軍方對空海一體戰這個概念仍然很糾結。美國國防大學學者哈姆斯將它視為「危險、不斷升級的概念」。他認為,美國戰略應該致力於將與中國的衝突最小化。「如果中國在太空或者網路空間搶先發動進攻,會立刻在相關領域獲取優勢,直接危及空海一體戰的獲勝機會」。至於摧毀中國陸基武器平臺,「中國正在轉產固體燃料導彈,這些導彈能在幾分鐘內發射。我們掌握的情報表明這是不可行的。」他還宣稱,由於常規導彈攻擊與核導彈攻擊很難區分,可能增加中國核反擊的風險。
哈姆斯和弗裡德伯格都認為,兩個有核國家之間的戰爭,尤其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戰爭,結果是不可預知的。「歷史上的強國戰爭都會持續很多年,這與中美計畫一場短期衝突恰好相反。”
美軍要放棄「空海一體戰」 避免惹惱解放軍
2015-01-27 10:24:59
1月27日報導 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1月24日發表題為《美軍新作戰概念融合陸海空》的報導稱,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 高級官員和海軍規劃者22日說,五角大樓正在重新考慮其5年前提出的空海作戰概念,並準備將陸軍和作戰指揮官的意見納入對核心作戰概念的考量。
擴大以海軍和空軍為重的作戰概念的努力始于2014年秋天。當時,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向主席馬丁·登蒲賽建議,將其他軍種納入這一作戰概念。
五角大樓空海作戰部副主任特裡·莫里斯說,這個名為「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 JAM-GC)的新計畫,並不尋求以介入與機動取代空海作戰,也不是拋棄空海作戰概念而重新制定作戰概念。
他說:「這是出於對形勢的理解,也是2009年我們首次提出這一概念以來的進步。”
作為調整的一部分,「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將得到參謀長聯席會議下屬聯合部隊發展部(J7)的支援。概念報告預計將於今年秋天出爐。
聯合部隊發展部(J7)下屬聯合概念發展處處長裡克·舒爾茨說,空海作戰的最初概念所關注的作戰介入問題比以往的作戰概念和戰略檔都要少。
作為新計畫的一部分,空海作戰部將開始與作戰指揮官討論具體的地區威脅和問題,並將在新計畫的制定過程中採納他們的建議。最終方案將考慮所有四個軍種的建議。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月22日發表題為《五角大樓放棄「空海戰」名稱》的報導稱,美國海軍學會21日報導說,五角大樓放棄了旨在未來衝突中對付潛在敵人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戰略的作戰概念「空海戰」的名稱。
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得到的一份內部紀要,空海作戰部將被併入聯合部隊發展部,該部門將「按照要求監管和支援JAM-GC的發展」。JAM-GC指代「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取代「空海戰概念」。
這個修訂後的概念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特別要將美國陸軍納入到JAM-GC中來,這是過去的作戰概念所欠缺的。
「空海戰概念」強調的是在空海戰的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美國海軍和空軍的重要作用。這在陸軍戰略家中引起了一些不滿,他們感到在制定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過程中被遺忘了。
「空海戰概念」的首次公開提出是在2010年,此後一直存在爭議。儘管在公開場合,美國國防部官員否認這一概念是針對特定的敵人或某個地區的,不過,顯而易見,空海戰設想的主要對手是中國(在臺灣發生戰事的情況下)和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發生戰事的情況下)。說白了,這個概念就是要確保美國及其盟友的武裝部隊通過提升聯合部隊整合和資源配置,能夠自由進出任何地方和領域(陸地、空中、太空、海洋和網路)的全球公域。
要指出的是,這還只是一個概念,不是正式的作戰理論。
正如伯納德·科爾在他的《亞洲海洋戰略——橫渡波濤洶湧的水域》一書中所言,「2013年空海戰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個概念,沒有成文的理論,沒有經過驗證的技術,也沒有經過演示的作戰可行性」。
此外,美國海軍高級軍官詹姆斯·福戈認為,它根本不是戰略:「空海戰至關重要的目標是‘在全球公域獲得和保持行動自由’。空海戰概念不是戰略。”
然而,在別人來看,這是一個咄咄逼人的新戰略,意在確保美國在所有領域的主導權,這約束了美國與(比如)中國陸軍和海軍加強兩軍關係的努力。這種印象對於中美在網路方面的合作尤為不利。新的「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很可能對緩解這種僵局也不會很有説明。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美國候任防長談中美
續交流 堅持亞太再平衡 獲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出任國防部長的卡特(Ashton Carter),首次就中美關係發表看法,認為兩國交流有效降低誤判風險,將繼續軍事交流。美方亦會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能力,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
卡特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認為中美軍方近年在利益重疊議題加強合作、在意見不一致情況下管控分歧,符合雙方利益。
他稱上任後將續與中國展開持續實質性對話,務實合作,同時促中國在軍事展現更大透明度,並以符合國際法方式和平解決領土爭端:「美國歡迎一個繁榮、和平、穩定、尊重國際法、不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解決爭議的中國崛起。」
被問及美國當前在亞太地區的挑戰,卡特認為包括北韓挑釁、地區自然災害和跨國領土爭議等,將推進盟友及伙伴關係現代化,為地區安全發揮關鍵作用。
續交流 堅持亞太再平衡 獲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出任國防部長的卡特(Ashton Carter),首次就中美關係發表看法,認為兩國交流有效降低誤判風險,將繼續軍事交流。美方亦會加強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能力,繼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
卡特出席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認為中美軍方近年在利益重疊議題加強合作、在意見不一致情況下管控分歧,符合雙方利益。
他稱上任後將續與中國展開持續實質性對話,務實合作,同時促中國在軍事展現更大透明度,並以符合國際法方式和平解決領土爭端:「美國歡迎一個繁榮、和平、穩定、尊重國際法、不通過威脅或使用武力解決爭議的中國崛起。」
被問及美國當前在亞太地區的挑戰,卡特認為包括北韓挑釁、地區自然災害和跨國領土爭議等,將推進盟友及伙伴關係現代化,為地區安全發揮關鍵作用。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5 February 2015 Last updated at 20:00
Barack Obama lauds 'good friend' Dalai Lama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called the Dalai Lama a "good friend" and an inspiration for freedom and dignity of all human beings.
Mr Obama was speaking at a prayer event in Washington with Tibet's exiled spiritual leader among the audience.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president and the Tibetan Buddhist leader attended the same public event.
China objects to foreign leaders meeting the Dalai Lama because they see him as a separatist.
Mr Obama's previous meetings with the Dalai Lama have been private but media have been invited to take photos.
At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 Mr Obama was seated at the head table with the Dalai Lama.
Before his remarks, Mr Obama pressed his hands together and bowed his head toward the Tibetan leader, giving him a wave and a smile.
The US president condemned those who use religion as a rationale for carrying out violence.
"We are summoned to push back against those who would distort our religion for their nihilistic ends," Mr Obama said, specifically mentioning the Islamic State group.
Mr Obama said this tendency was "not unique to one group or one religion" citing the examples of the Crusades, the Inquisition as well as slavery and segregation that were justified under Christianity.
The US president called for people of all faiths to show humility about their beliefs and reject the idea that "God speaks only to us and doesn't speak to others."
Jordan's King Abdullah II was scheduled to attend the breakfast but cancelled plans to return to his country after Islamic State militants released a video showing a captured Jordanian pilot being burned to death.
Barack Obama lauds 'good friend' Dalai Lama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as called the Dalai Lama a "good friend" and an inspiration for freedom and dignity of all human beings.
Mr Obama was speaking at a prayer event in Washington with Tibet's exiled spiritual leader among the audience.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e president and the Tibetan Buddhist leader attended the same public event.
China objects to foreign leaders meeting the Dalai Lama because they see him as a separatist.
Mr Obama's previous meetings with the Dalai Lama have been private but media have been invited to take photos.
At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 Mr Obama was seated at the head table with the Dalai Lama.
Before his remarks, Mr Obama pressed his hands together and bowed his head toward the Tibetan leader, giving him a wave and a smile.
The US president condemned those who use religion as a rationale for carrying out violence.
"We are summoned to push back against those who would distort our religion for their nihilistic ends," Mr Obama said, specifically mentioning the Islamic State group.
Mr Obama said this tendency was "not unique to one group or one religion" citing the examples of the Crusades, the Inquisition as well as slavery and segregation that were justified under Christianity.
The US president called for people of all faiths to show humility about their beliefs and reject the idea that "God speaks only to us and doesn't speak to others."
Jordan's King Abdullah II was scheduled to attend the breakfast but cancelled plans to return to his country after Islamic State militants released a video showing a captured Jordanian pilot being burned to death.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衡戰略受挫後再出發 對華心態不改
2015-04-09 09:28:50
美又提“亞太再平衡”,幾個意思?
4月7日至10日,今年2月就職美國防長的卡特訪問日本和韓國。啟程前,卡特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表演講稱,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將進入“新階段”。他表示,美中兩國也許不是盟友,但也不必是敵人,強有力的美中關係對於全球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
“新階段”什麼樣
根據美國彭博社報導,卡特說,“新階段”意味著美國在亞太的參與要“深化而且多樣化”。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新階段”中,美國將進一步加大亞太地區的海空力量部署,包括部署更多的F-22戰鬥機和B-2、B-52遠程轟炸機,增派“宙斯盾”驅逐艦等。此外,美軍的電子部隊和新式武器也將出現在這一地區。“新階段”中,美國在發展與現有盟友關係的同時還將繼續尋求新的夥伴,特別是在南亞和東南亞。他以美印關係舉例稱,兩國關係是非常具有活力的夥伴關係,兩國未來將在海上安全、軍事技術等方面擴展合作。“新階段”中,卡特稱TPP“如同一艘航空母艦一樣重要”,呼籲美國會儘快通過奧巴馬政府進行貿易談判的授權。他預計,未來10年,美國的出口將增長1250億美元。
目前,伊拉克、敘利亞、葉門、烏克蘭等地局勢的發展依然不容樂觀,而這些地區是美國傳統的戰略重點。不過,美國防長似乎把其關注焦點轉向了亞太。據彭博社報導,繼本周日韓行之後,卡特將於5月訪問印度、參加新加坡的一次國際安全會議,還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訪問中國。
受挫之後再出發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上週四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嘗試,它既未能遏制中國的發展,也未能讓日韓等盟友放心。
2011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正式提出美國“轉向亞洲”戰略。在美國宏大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當中,如果說提升在亞太的軍力部署、強化與盟國軍事合作是骨架,那麼,力推TPP談判、以高標準打造以美國為中心的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則是血肉。
目前,美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總體來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可以說效率非常低。
不久前,美軍發佈了2015版海上戰略。與2007年舊版海上戰略相比,這份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三大海上力量第二次聯合發佈的綱領性檔,首次提出“印度洋—亞洲—太平洋”地區概念。分析指出,在美國新版海上戰略中,所謂的“中國威脅”被無限放大,隨著中國海軍的影響力漸漸抵達印度洋,美國開始調整其長期策略,謀求太平洋和印度洋“兩手抓”。專家指出,美國再次調整其亞太戰略,提出“印亞太”地區概念,與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受挫密不可分。
此外,最近,菲律賓退出TPP談判這一意外舉動給TPP談判的主導國家美國形成重要一擊,也意味著以TPP為核心支柱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落實過程中困難重重。
“新心態”求共贏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受挫的背景下,卡特出發了。這意味著美國戰略的調整嗎?
自奧巴馬政府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各方分析均認為,美國意在遏制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發展。如今,卡特則反復強調,中美不是敵人。
“我拒絕‘零和’思維,中國的成功不意味著美國的失敗。亞太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即‘共贏’。”卡特說。
4月2日,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佈了一份名為《亞太地區衝突與合作》的報告。報告認為,未來25至30年內美國將依然是亞太地區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其“塑造”亞太格局的能力將會下降,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影響力將繼續上升。包括基金會在內的華盛頓主流智庫均建議,美國要通過開展長期戰略對話、在白宮增設對華事務高官等多種管道“全面提升”對華接觸,以“新心態”與中國打交道。
中美兩國之間的接觸也有了一些成果。比如,去年11月,中美正式簽署“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卡特在6日的演講中透露,美中正在就空中相遇原則進行協商,計畫在今年年內完成文本內容的談判。
不過,對於亞太這個蓬勃發展的地區,美國顯然還在糾結。卡特行前還在強調,亞太過去幾十年的和平與穩定得益於美國強有力的角色。而且,他依然不依不饒地提出,美國及其盟友“深為關切”中國的“不透明的”國防花費、網路行為以及在爭議海域的力量展示。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勢總是不可阻擋的。美國該明白,識時務者為俊傑。
2015-04-09 09:28:50
美又提“亞太再平衡”,幾個意思?
4月7日至10日,今年2月就職美國防長的卡特訪問日本和韓國。啟程前,卡特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發表演講稱,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將進入“新階段”。他表示,美中兩國也許不是盟友,但也不必是敵人,強有力的美中關係對於全球安全和繁榮至關重要。
“新階段”什麼樣
根據美國彭博社報導,卡特說,“新階段”意味著美國在亞太的參與要“深化而且多樣化”。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新階段”中,美國將進一步加大亞太地區的海空力量部署,包括部署更多的F-22戰鬥機和B-2、B-52遠程轟炸機,增派“宙斯盾”驅逐艦等。此外,美軍的電子部隊和新式武器也將出現在這一地區。“新階段”中,美國在發展與現有盟友關係的同時還將繼續尋求新的夥伴,特別是在南亞和東南亞。他以美印關係舉例稱,兩國關係是非常具有活力的夥伴關係,兩國未來將在海上安全、軍事技術等方面擴展合作。“新階段”中,卡特稱TPP“如同一艘航空母艦一樣重要”,呼籲美國會儘快通過奧巴馬政府進行貿易談判的授權。他預計,未來10年,美國的出口將增長1250億美元。
目前,伊拉克、敘利亞、葉門、烏克蘭等地局勢的發展依然不容樂觀,而這些地區是美國傳統的戰略重點。不過,美國防長似乎把其關注焦點轉向了亞太。據彭博社報導,繼本周日韓行之後,卡特將於5月訪問印度、參加新加坡的一次國際安全會議,還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訪問中國。
受挫之後再出發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上週四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奧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嘗試,它既未能遏制中國的發展,也未能讓日韓等盟友放心。
2011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夏威夷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正式提出美國“轉向亞洲”戰略。在美國宏大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當中,如果說提升在亞太的軍力部署、強化與盟國軍事合作是骨架,那麼,力推TPP談判、以高標準打造以美國為中心的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則是血肉。
目前,美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總體來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可以說效率非常低。
不久前,美軍發佈了2015版海上戰略。與2007年舊版海上戰略相比,這份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三大海上力量第二次聯合發佈的綱領性檔,首次提出“印度洋—亞洲—太平洋”地區概念。分析指出,在美國新版海上戰略中,所謂的“中國威脅”被無限放大,隨著中國海軍的影響力漸漸抵達印度洋,美國開始調整其長期策略,謀求太平洋和印度洋“兩手抓”。專家指出,美國再次調整其亞太戰略,提出“印亞太”地區概念,與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受挫密不可分。
此外,最近,菲律賓退出TPP談判這一意外舉動給TPP談判的主導國家美國形成重要一擊,也意味著以TPP為核心支柱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落實過程中困難重重。
“新心態”求共贏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受挫的背景下,卡特出發了。這意味著美國戰略的調整嗎?
自奧巴馬政府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各方分析均認為,美國意在遏制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發展。如今,卡特則反復強調,中美不是敵人。
“我拒絕‘零和’思維,中國的成功不意味著美國的失敗。亞太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即‘共贏’。”卡特說。
4月2日,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佈了一份名為《亞太地區衝突與合作》的報告。報告認為,未來25至30年內美國將依然是亞太地區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其“塑造”亞太格局的能力將會下降,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影響力將繼續上升。包括基金會在內的華盛頓主流智庫均建議,美國要通過開展長期戰略對話、在白宮增設對華事務高官等多種管道“全面提升”對華接觸,以“新心態”與中國打交道。
中美兩國之間的接觸也有了一些成果。比如,去年11月,中美正式簽署“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信任措施機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卡特在6日的演講中透露,美中正在就空中相遇原則進行協商,計畫在今年年內完成文本內容的談判。
不過,對於亞太這個蓬勃發展的地區,美國顯然還在糾結。卡特行前還在強調,亞太過去幾十年的和平與穩定得益於美國強有力的角色。而且,他依然不依不饒地提出,美國及其盟友“深為關切”中國的“不透明的”國防花費、網路行為以及在爭議海域的力量展示。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勢總是不可阻擋的。美國該明白,識時務者為俊傑。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美軍鞏固亞太優勢 再平衡戰略卻跛足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上周四在加州聖迭哥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上宣布,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進入了第三階段,將更多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署亞太地區,繼續提升和鞏固美軍在區內的軍力優勢。這一宣示顯然是針對亞太局勢出現的新變化,力圖穩定區內盟國信心,回應中俄及朝鮮的挑戰。但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已近尾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另一大支柱「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可能胎死腹中之際,這種軍備的升級能否如願奏效,頗成疑問。
再平衡戰略推出五年
中國周邊環境趨惡化
奧巴馬總統2011年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後,美軍在第一階段是將更多的人員和裝備投向本地區;2015年起的第二階段,則着重提高區內軍備的品質,並努力加強與區內盟友和伙伴的關係。
按照卡特的說法,在第三階段,美軍將鞏固和發展前兩階段的成果,將更多最先進武器裝備部署在區內,包括F-35第五代戰機、P-8型反潛偵察機和升級版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艦,並大力發展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無人潛艇以及太空和網路新技術,甚至包括一些世人料想不到的新武器,也會投放亞太地區使用。
儘管卡特聲稱,美國「亞太再平衡」目的是確保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便讓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有機會繁榮昌盛。但他也指出,美國不能接受中國在周邊海域的一些行動。
北京一直認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為了遏制中國,而自從美國實施這一戰略以來,中國的周邊環境確實漸趨惡化,包括東海糾紛持續、南海紛爭激化、薩德反導系統確定進駐韓國、台海關係由和平發展演變為冷對抗等,只是中美兩國對上述演變與「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因果關係有不同的解讀。
今年以來,亞太局勢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首先是解放軍的軍備發展有了長足進步:第四代戰機殲20服役、第一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反導技術大幅提升,顯示中方力求縮小與美軍的軍備差距;其次,中俄結盟態勢明顯,月前兩國將往年在日本海舉行的聯合海軍演習移師南海舉行,對美挑戰的意味明顯;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告一段落,仲裁結果出爐後,中方不僅毫不退讓,反而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加上菲律賓總統換人後,美菲關係出現變數,中菲、中越關係反有所改善,令美國在東南亞的處境面臨尷尬;在東北亞,朝鮮的核試與導彈發展已如脫繮野馬,韓國引入美國薩德反導系統又與中俄鬧僵,令朝鮮半島局勢的張力倍增。
美強硬宣示色厲內荏
TPP作廢或搞新架構
現在離奧巴馬總統卸任以及卡特本人去職都不過3個多月時間,在上述背景下,在此一時間點上,卡特作強硬宣示,無非是為維護美國威信、增添區內伙伴信心的「維穩」之舉,難免令人有色厲內荏之感。
當然,「亞太再平衡」戰略並非奧巴馬個人的一時興起,也是總統大熱人選希拉里任國務卿時力推的,在美國臚列的未來五大挑戰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伊斯蘭國(ISIS)中,三個都位處亞太地區。所以,「亞太再平衡」戰略被新總統繼承的可能極大。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此戰略,而是如何實踐此一戰略。
從卡特不顧白宮有關限制軍方公開談論南海問題和中美「大國衝突」的禁令,高調強硬宣示來看,美國軍方對亞太新局勢和對未來新總統亞太政策都充滿焦慮。但美國的外交政策從來都不是由五角大樓主導的,而是要看華爾街的眼色,換言之,經濟才是決定因素。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有兩大支柱,部署重兵僅是其一,另一支柱就是經濟結盟,其標誌就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但現在TPP在國會被無限期擱置,在奧巴馬任期內通過的可能不大,加上兩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均表示不支持該協議,勢必令已簽署TPP協議的亞太區盟國如日本、新加坡等大失所望,也令「亞太再平衡」戰略跛足難行。
卡特日內在夏威夷與東盟國家的防長舉行會晤。他說,美國將會在亞洲再平衡第三階段中,努力打造一個包容和基於原則的地區安全架構。雖然他對此架構語焉不詳,但卻反映了再平衡戰略的新思路。對這種拉攏周邊盟國建立集體安全架構的新動向,中方需認真對待,盡早綢繆。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上周四在加州聖迭哥的「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上宣布,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進入了第三階段,將更多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署亞太地區,繼續提升和鞏固美軍在區內的軍力優勢。這一宣示顯然是針對亞太局勢出現的新變化,力圖穩定區內盟國信心,回應中俄及朝鮮的挑戰。但在奧巴馬總統任期已近尾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另一大支柱「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可能胎死腹中之際,這種軍備的升級能否如願奏效,頗成疑問。
再平衡戰略推出五年
中國周邊環境趨惡化
奧巴馬總統2011年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後,美軍在第一階段是將更多的人員和裝備投向本地區;2015年起的第二階段,則着重提高區內軍備的品質,並努力加強與區內盟友和伙伴的關係。
按照卡特的說法,在第三階段,美軍將鞏固和發展前兩階段的成果,將更多最先進武器裝備部署在區內,包括F-35第五代戰機、P-8型反潛偵察機和升級版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艦,並大力發展新一代戰略轟炸機、無人潛艇以及太空和網路新技術,甚至包括一些世人料想不到的新武器,也會投放亞太地區使用。
儘管卡特聲稱,美國「亞太再平衡」目的是確保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便讓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都有機會繁榮昌盛。但他也指出,美國不能接受中國在周邊海域的一些行動。
北京一直認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為了遏制中國,而自從美國實施這一戰略以來,中國的周邊環境確實漸趨惡化,包括東海糾紛持續、南海紛爭激化、薩德反導系統確定進駐韓國、台海關係由和平發展演變為冷對抗等,只是中美兩國對上述演變與「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因果關係有不同的解讀。
今年以來,亞太局勢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首先是解放軍的軍備發展有了長足進步:第四代戰機殲20服役、第一艘國產航母即將下水、反導技術大幅提升,顯示中方力求縮小與美軍的軍備差距;其次,中俄結盟態勢明顯,月前兩國將往年在日本海舉行的聯合海軍演習移師南海舉行,對美挑戰的意味明顯;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島工程告一段落,仲裁結果出爐後,中方不僅毫不退讓,反而加強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加上菲律賓總統換人後,美菲關係出現變數,中菲、中越關係反有所改善,令美國在東南亞的處境面臨尷尬;在東北亞,朝鮮的核試與導彈發展已如脫繮野馬,韓國引入美國薩德反導系統又與中俄鬧僵,令朝鮮半島局勢的張力倍增。
美強硬宣示色厲內荏
TPP作廢或搞新架構
現在離奧巴馬總統卸任以及卡特本人去職都不過3個多月時間,在上述背景下,在此一時間點上,卡特作強硬宣示,無非是為維護美國威信、增添區內伙伴信心的「維穩」之舉,難免令人有色厲內荏之感。
當然,「亞太再平衡」戰略並非奧巴馬個人的一時興起,也是總統大熱人選希拉里任國務卿時力推的,在美國臚列的未來五大挑戰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伊斯蘭國(ISIS)中,三個都位處亞太地區。所以,「亞太再平衡」戰略被新總統繼承的可能極大。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此戰略,而是如何實踐此一戰略。
從卡特不顧白宮有關限制軍方公開談論南海問題和中美「大國衝突」的禁令,高調強硬宣示來看,美國軍方對亞太新局勢和對未來新總統亞太政策都充滿焦慮。但美國的外交政策從來都不是由五角大樓主導的,而是要看華爾街的眼色,換言之,經濟才是決定因素。
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有兩大支柱,部署重兵僅是其一,另一支柱就是經濟結盟,其標誌就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TPP),但現在TPP在國會被無限期擱置,在奧巴馬任期內通過的可能不大,加上兩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和特朗普均表示不支持該協議,勢必令已簽署TPP協議的亞太區盟國如日本、新加坡等大失所望,也令「亞太再平衡」戰略跛足難行。
卡特日內在夏威夷與東盟國家的防長舉行會晤。他說,美國將會在亞洲再平衡第三階段中,努力打造一個包容和基於原則的地區安全架構。雖然他對此架構語焉不詳,但卻反映了再平衡戰略的新思路。對這種拉攏周邊盟國建立集體安全架構的新動向,中方需認真對待,盡早綢繆。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P45
美防長:60%駐外海空軍將於2020前部署亞太
2016-10-01 22:57:17
美防長:60%駐外海空軍將於2020前部署亞太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9月30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週四對聖地牙哥市海軍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全體艦員發表講話時稱,到2020年前,美國60%的駐外海軍和空軍將集中部署在亞太地區。日本沖繩島基地的海軍陸戰隊已開始調遣至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州和太平洋海域的關島。
卡特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向該地區增派上萬名士兵。我們致力於將美國60%的駐外海軍和空軍在2020年前集中部署在亞太地區。”
卡特稱,美國已開始對海軍陸戰隊進行重新部署,將沖繩基地的兵力調往澳大利亞、夏威夷州和關島。位於太平洋海域的關島一直發揮戰略樞紐的作用。同時,卡特認為韓國同意在2017年前在該國部署“薩德”一事表明韓美同盟關係在進一步深化。
2016-10-01 22:57:17
美防長:60%駐外海空軍將於2020前部署亞太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9月30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卡特週四對聖地牙哥市海軍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全體艦員發表講話時稱,到2020年前,美國60%的駐外海軍和空軍將集中部署在亞太地區。日本沖繩島基地的海軍陸戰隊已開始調遣至澳大利亞、美國夏威夷州和太平洋海域的關島。
卡特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向該地區增派上萬名士兵。我們致力於將美國60%的駐外海軍和空軍在2020年前集中部署在亞太地區。”
卡特稱,美國已開始對海軍陸戰隊進行重新部署,將沖繩基地的兵力調往澳大利亞、夏威夷州和關島。位於太平洋海域的關島一直發揮戰略樞紐的作用。同時,卡特認為韓國同意在2017年前在該國部署“薩德”一事表明韓美同盟關係在進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