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P1 /朝鮮局勢 金家皇朝會倒臺嗎?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2014-02-09 08:58:05
2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7日,美國國防部一名高官就安倍晉三政府有意解禁集體自衛權一事表示無條件歡迎。
這位高官稱:“在日美同盟的語境下,我們無條件歡迎日本能做的更多。”
該高官在華盛頓對記者做出上述發言前表示,日本政府計畫通過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是日本的國內問題,我們不予置評。”
該高官還表示,如果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相關內容將在年內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標》中得到適當反映。
此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院預算委員會上,強烈主張修改憲法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稱“不給予防護將給日美同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報導稱,商討行使集體自衛權問題的日本專家懇談會將匯總出一份報告,爭取今年4月提交給安倍。報告將寫入下述內容,即“修改憲法解釋,當遭到武力攻擊的關係密切的國家明確提出希望日本提供協助等情況時,應該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美国务卿:将保护日本在钓鱼岛不受中国攻击
2014-02-08 08:52:25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月7日报道,即将于下周访华的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7日在华盛顿与到访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举行了会晤。克里当天声称,美国将保护日本在包括中国称拥有主权的岛屿上不受任何攻击,他还重申在1960年签署的《日美安保条约》里美方对其盟友日本做出的承诺。
克里在和岸田文雄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称,坚固的美日关系,是区域和平与安全的基石,美国将继续致力于在条约(《日美安保条约》)下对日本的义务。克里说,这一承诺“包括东海”。
克里声称:“美国既不承认,也不接受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国无意改变在这个地区的运作。我们继续坚定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克里还说,有关各方应该遵守国际法之下他国自由航行与自由飞越的权利。
报道称,岸田文雄在同克里会晤时还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日本展开国事访问。
有外交人士分析,奥巴马有可能会在四月的亚洲之行中走访日本,不过克里即将对亚洲展开访问的行程并不包括东京。
报道指出,岸田文雄是在美日两国罕见地出现公开分歧后出访华盛顿的。
去年12月,美国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包括二战甲级战犯在内的战争死难者灵位的靖国神社感到失望。安倍的参拜激怒了中国和韩国。中韩指责日本对二战侵略历史反省不够。
岸田文雄告诉克里,尽管存在“困难问题”,日本还是十分看重与韩国的关系。他称面临拥有核武器的朝鲜,日韩需要团结合作。
关于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阐明了立场。中方指出,日方和美方对此说三道四,毫无道理。中方要求日方和美方认真地反省自身,立即纠正错误,停止对中方的无理指责,停止制造摩擦,停止有损地区稳定的言行。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美國加劇南海局勢緊張 中國應該明確動武底線
2014-02-09 09:3
2月5日,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出席國會眾議院聽證會時就南海問題表示,美國對亞太地區因海洋和領土爭端導致的緊張關係深表關切,擔心一個簡單的誤判或者事件就可能觸發事態升級。
拉塞爾說,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宣稱模糊不清,不符合國際法,給地區局勢造成不確定性。中國應當進行澄清或調整。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不持立場,但會竭力影響中國的選擇。
此前一天,拉塞爾曾在美國國務院發表措辭強硬的談話,警告中國不要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進入2月以來,美方次數頻繁、不斷升級的表態推高南海地區的戰略緊張,把南海問題重新帶回國際輿論焦點。
表面上,美方是根據日本媒體一則中國將要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的謠言式報導作出政策預置,提前亮明美國的底線。實際上,美國的喊話包藏著深層戰略考慮,是在抓中國的“軟肋”,旨在平衡、制止南海局勢向中國的傾斜。
美國是從戰略高度以冷戰思維審視南海問題的。在美國眼中,中國正在採取積極主動、分化瓦解的措施,謀取對南海地區的控制權,這將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存在根基,必須加以遏制。
但美國面臨的問題是,直接當事的東盟國家無法單獨或聯合起來抗衡中國的戰略進取,美國在東南亞的同盟關係網絡也遠比東北亞疏鬆、薄弱。美國自己也是麻煩纏身,需要避免在南海地區與中國發生對抗和衝突,防止因南海問題毀掉對華政策的整個盤子。
因此,美國側重使用“聰明”的外交和“專業化”的軍事威懾手段處理南海問題。
中國政府1947年標繪的“斷續線”也即“九段線”是南海問題中最大的法理爭議點。儘管尚無中國官方檔公開作出明確定義,嚴格意義上講,“斷續線”是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權利主張線,線內所有島礁灘沙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明確歸中國所有,其它海洋權益理應在此基礎上由中方同其他沿岸國根據本國歷史權利、國際海洋法及國際先踐經驗通過雙邊談判確定。
美國一方面要求中國把“斷續線”說清楚,實際上是支持以近海大陸架地理條件作為劃分南海水域的主要依據,否認歷史權利的主張效力。這種混淆是非、生搬硬套、偷換概念的伎倆是要給外界以中國想變南海為“中國湖”從而威脅航行自由的印象,把中國政府置於外部群起反對和內部民意壓力的夾縫中,捆住中方處理南海問題的手腳。
另一方面,美國正加緊重組南海周邊地區的軍事部署,強化“離岸制衡”,包括在南海附近海域同時部署兩個航母作戰群和最新瀕海戰鬥艦,以聯合軍演、軍艦停靠、部隊訪問、人道援助、反恐、援建基礎設施等形式重返菲律賓並與新加坡、澳大利亞等近南海國家加強合作。
今年1月,美國海軍新部署的“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在南海海域進行了“常規標準化巡航”並同步展開“全面偵察任務”。去年5月,“尼米茲”號航母在中國三大艦隊南海軍演、中菲仁愛礁對峙的敏感時刻進入南海。2012年10月,“喬治 華盛頓”號航母在結束訪問越南後攔腰穿越南海,經黃岩島海域訪問菲律賓。
美國出於一己戰略私利,已經迫不急待地跳上南海問題前臺。美方口口聲聲強調的在南海領土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不過是其鼓動某些國家繼續同中國對抗並為她們月臺而施放的煙幕。
美國反復呼籲爭議方保持對話談判勢頭,內心實不希望有關對話談判真的取得進展,那樣的話美國在東南亞加強存在將失去理由。這也是為什麼美方刻意製造緊張空氣並把人們的質疑焦點引向“斷續線”的原因之一。
美國還和日本等國相互策應,把中國堅決阻止個別國家繼續蠶食中國領土的維權之舉描畫成中國的海上“戰略進取”,散佈中國將在劃設東海防識區之後不久劃設南海防識區的流言蜚語,擴大恐華情緒,製造東海、南海兩大問題連片之勢,妄圖打亂中方外交節奏,把中國推入東部海上周邊環境全線緊張的戰略被動。
美國對菲律賓、日本等國針對中方的海上挑釁、對抗行為是有底線的,但這種底線同其對有關國家的戰略縱容相比是小與大、次與主的關係。
中國處理南海問題“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沒有變,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沒有變。面對美國的戰略謀劃,中國也要有自己的戰略謀劃,前提是必須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
南海是中國周邊戰略安全環境的重要環節,穩住這個環節是當前中國整體對外戰略順暢運作的基本要求。前一階段,中國通過堅決的軍事、法理、外交鬥爭止住了菲律賓、越南等國在南海最後撈一把的行動,通過挨家挨戶做工作恢復了東盟國家和組織對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信心,啟動了“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穩住了南海局勢,將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重心扳回到發展合作上去。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得到保持,不能因美國出來攪渾水就輕易鬆動。
同時,中國政府應認真研究如何逐步增加處理南海爭議的戰略清晰度問題。要使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端成為最大、最可信的戰略清晰,各直接當事方有具體路徑可循,挑事攪局挖坑者無縫可鑽,一些涉及法理依據和外交原則的問題不能永遠模糊下去,哪些可談、哪些不可談、哪些雙邊談、哪些多邊談、哪些你動了我就要打,早晚會到該向國內國外說清楚的時候。
2014-02-09 09:3
2月5日,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出席國會眾議院聽證會時就南海問題表示,美國對亞太地區因海洋和領土爭端導致的緊張關係深表關切,擔心一個簡單的誤判或者事件就可能觸發事態升級。
拉塞爾說,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宣稱模糊不清,不符合國際法,給地區局勢造成不確定性。中國應當進行澄清或調整。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不持立場,但會竭力影響中國的選擇。
此前一天,拉塞爾曾在美國國務院發表措辭強硬的談話,警告中國不要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進入2月以來,美方次數頻繁、不斷升級的表態推高南海地區的戰略緊張,把南海問題重新帶回國際輿論焦點。
表面上,美方是根據日本媒體一則中國將要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的謠言式報導作出政策預置,提前亮明美國的底線。實際上,美國的喊話包藏著深層戰略考慮,是在抓中國的“軟肋”,旨在平衡、制止南海局勢向中國的傾斜。
美國是從戰略高度以冷戰思維審視南海問題的。在美國眼中,中國正在採取積極主動、分化瓦解的措施,謀取對南海地區的控制權,這將削弱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存在根基,必須加以遏制。
但美國面臨的問題是,直接當事的東盟國家無法單獨或聯合起來抗衡中國的戰略進取,美國在東南亞的同盟關係網絡也遠比東北亞疏鬆、薄弱。美國自己也是麻煩纏身,需要避免在南海地區與中國發生對抗和衝突,防止因南海問題毀掉對華政策的整個盤子。
因此,美國側重使用“聰明”的外交和“專業化”的軍事威懾手段處理南海問題。
中國政府1947年標繪的“斷續線”也即“九段線”是南海問題中最大的法理爭議點。儘管尚無中國官方檔公開作出明確定義,嚴格意義上講,“斷續線”是中國在南海地區的權利主張線,線內所有島礁灘沙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明確歸中國所有,其它海洋權益理應在此基礎上由中方同其他沿岸國根據本國歷史權利、國際海洋法及國際先踐經驗通過雙邊談判確定。
美國一方面要求中國把“斷續線”說清楚,實際上是支持以近海大陸架地理條件作為劃分南海水域的主要依據,否認歷史權利的主張效力。這種混淆是非、生搬硬套、偷換概念的伎倆是要給外界以中國想變南海為“中國湖”從而威脅航行自由的印象,把中國政府置於外部群起反對和內部民意壓力的夾縫中,捆住中方處理南海問題的手腳。
另一方面,美國正加緊重組南海周邊地區的軍事部署,強化“離岸制衡”,包括在南海附近海域同時部署兩個航母作戰群和最新瀕海戰鬥艦,以聯合軍演、軍艦停靠、部隊訪問、人道援助、反恐、援建基礎設施等形式重返菲律賓並與新加坡、澳大利亞等近南海國家加強合作。
今年1月,美國海軍新部署的“自由”號瀕海戰鬥艦在南海海域進行了“常規標準化巡航”並同步展開“全面偵察任務”。去年5月,“尼米茲”號航母在中國三大艦隊南海軍演、中菲仁愛礁對峙的敏感時刻進入南海。2012年10月,“喬治 華盛頓”號航母在結束訪問越南後攔腰穿越南海,經黃岩島海域訪問菲律賓。
美國出於一己戰略私利,已經迫不急待地跳上南海問題前臺。美方口口聲聲強調的在南海領土爭議問題上“不持立場”,不過是其鼓動某些國家繼續同中國對抗並為她們月臺而施放的煙幕。
美國反復呼籲爭議方保持對話談判勢頭,內心實不希望有關對話談判真的取得進展,那樣的話美國在東南亞加強存在將失去理由。這也是為什麼美方刻意製造緊張空氣並把人們的質疑焦點引向“斷續線”的原因之一。
美國還和日本等國相互策應,把中國堅決阻止個別國家繼續蠶食中國領土的維權之舉描畫成中國的海上“戰略進取”,散佈中國將在劃設東海防識區之後不久劃設南海防識區的流言蜚語,擴大恐華情緒,製造東海、南海兩大問題連片之勢,妄圖打亂中方外交節奏,把中國推入東部海上周邊環境全線緊張的戰略被動。
美國對菲律賓、日本等國針對中方的海上挑釁、對抗行為是有底線的,但這種底線同其對有關國家的戰略縱容相比是小與大、次與主的關係。
中國處理南海問題“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沒有變,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沒有變。面對美國的戰略謀劃,中國也要有自己的戰略謀劃,前提是必須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
南海是中國周邊戰略安全環境的重要環節,穩住這個環節是當前中國整體對外戰略順暢運作的基本要求。前一階段,中國通過堅決的軍事、法理、外交鬥爭止住了菲律賓、越南等國在南海最後撈一把的行動,通過挨家挨戶做工作恢復了東盟國家和組織對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端的信心,啟動了“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穩住了南海局勢,將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重心扳回到發展合作上去。這一局面來之不易,必須得到保持,不能因美國出來攪渾水就輕易鬆動。
同時,中國政府應認真研究如何逐步增加處理南海爭議的戰略清晰度問題。要使對話談判和平解決爭端成為最大、最可信的戰略清晰,各直接當事方有具體路徑可循,挑事攪局挖坑者無縫可鑽,一些涉及法理依據和外交原則的問題不能永遠模糊下去,哪些可談、哪些不可談、哪些雙邊談、哪些多邊談、哪些你動了我就要打,早晚會到該向國內國外說清楚的時候。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日本:美國現在不斷加強駐日本軍力遏制中國
海宇天風
2014-02-08 10:51
日本媒體稱,美國海軍2月6日宣佈,將把3艘部署在長崎縣佐世保基地的運輸登陸艦船替換為能力更高的新型艦船。此舉意在加強在東亞的遏制力,以應對持續加強軍備的中國。中國對釣魚島地區的“挑釁”愈演愈烈,美軍將加強對釣魚島等“西南諸島”的防衛力。
據日本媒體2月7日報導,運輸登陸艦可以搭載兩栖車等裝備向“離島”等地區運輸物資和人員。美國將於2015年2月派最新型登陸艦“綠灣”號取代目前部署在佐世保基地的“丹佛”號。在顯示艦船大小的指標——排水量方面,“綠灣”號是“丹佛”號的約1.5倍達2.5萬噸,它還配備有最新型命令指揮系統,並可搭載美軍“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
美軍指出,艦船換防後,“向前線派遣新強力部隊的能力將顯著提升”。
報導稱,美軍和日本自衛隊2013年夏季制訂的“釣魚島有事”共同作戰計畫顯示,作為初始作戰行動,美軍將緊急出動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可攜帶核彈的B-52轟炸機,並利用佐世保的運輸登陸艦運送美軍普天間基地的海軍陸戰隊登島。美方認為,中方能夠理解此次將佐世保基地的運輸登陸艦替換成最新型艦艇的意圖。
據報導,美軍2013年12月在沖繩縣嘉手納基地部署最新型P-8巡邏機,並將在2014年5月至10月在青森縣美軍三澤基地部署“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報導指出,美軍爭取通過將部署在東亞的艦船、飛機替換成最新型裝備,加強在東亞的遏制力,來避免日本周邊發生偶發性衝突。
美國媒體2月5日稱,自從中國2013年11月23日宣佈設立新的防空識別區以來,外界一直就此舉對美日同盟的意義爭論不休。
報導指出,中日軍方在東海上空的互動日益增多,雙方不斷籲請國際支援的“口水戰”也令正式的外交斡旋愈發無望。歷史再次露出了自己的猙獰面目,但是這不應當轉移美國對東海危險局勢的關注。
首先,也許是最明顯的一點是,中方宣佈成立防空識別區並沒有讓中日任何一方舉止更加謹慎,反而促使中日空軍增加了在雙方重疊的防空識別區的互動。
其二,防空識別區令中國成為日本的頭號防空大患。在戰後的大部分時期,蘇聯的空中威脅才是日本防衛的焦點。在2013年最後的3個月間,日本航空自衛隊針對中方飛機起飛295架次,而針對俄羅斯飛機僅起飛158架次。
第三,日本的防空必須南北兩線兼顧。中國在東海空域活動日益頻繁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對日俄邊界空域的活動就會減少。俄羅斯和中國都迫使日本在其防空識別區內做出回應。日本防務省報告的563架次緊急起飛中,有246架次是針對俄羅斯,287架次針對中國,只有9架次針對朝鮮。
對美國的政治決策者來說,中日密切軍事互動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雙方在東海海域及空域的行動。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撒母耳•洛克利爾訪問東京時呼籲加強同盟間在亞洲海域的合作,並向日本的戰略制訂者保證,東海的局勢是對日美同盟的挑戰——而不僅僅是對日本的挑戰。
海宇天風
2014-02-08 10:51
日本媒體稱,美國海軍2月6日宣佈,將把3艘部署在長崎縣佐世保基地的運輸登陸艦船替換為能力更高的新型艦船。此舉意在加強在東亞的遏制力,以應對持續加強軍備的中國。中國對釣魚島地區的“挑釁”愈演愈烈,美軍將加強對釣魚島等“西南諸島”的防衛力。
據日本媒體2月7日報導,運輸登陸艦可以搭載兩栖車等裝備向“離島”等地區運輸物資和人員。美國將於2015年2月派最新型登陸艦“綠灣”號取代目前部署在佐世保基地的“丹佛”號。在顯示艦船大小的指標——排水量方面,“綠灣”號是“丹佛”號的約1.5倍達2.5萬噸,它還配備有最新型命令指揮系統,並可搭載美軍“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
美軍指出,艦船換防後,“向前線派遣新強力部隊的能力將顯著提升”。
報導稱,美軍和日本自衛隊2013年夏季制訂的“釣魚島有事”共同作戰計畫顯示,作為初始作戰行動,美軍將緊急出動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可攜帶核彈的B-52轟炸機,並利用佐世保的運輸登陸艦運送美軍普天間基地的海軍陸戰隊登島。美方認為,中方能夠理解此次將佐世保基地的運輸登陸艦替換成最新型艦艇的意圖。
據報導,美軍2013年12月在沖繩縣嘉手納基地部署最新型P-8巡邏機,並將在2014年5月至10月在青森縣美軍三澤基地部署“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報導指出,美軍爭取通過將部署在東亞的艦船、飛機替換成最新型裝備,加強在東亞的遏制力,來避免日本周邊發生偶發性衝突。
美國媒體2月5日稱,自從中國2013年11月23日宣佈設立新的防空識別區以來,外界一直就此舉對美日同盟的意義爭論不休。
報導指出,中日軍方在東海上空的互動日益增多,雙方不斷籲請國際支援的“口水戰”也令正式的外交斡旋愈發無望。歷史再次露出了自己的猙獰面目,但是這不應當轉移美國對東海危險局勢的關注。
首先,也許是最明顯的一點是,中方宣佈成立防空識別區並沒有讓中日任何一方舉止更加謹慎,反而促使中日空軍增加了在雙方重疊的防空識別區的互動。
其二,防空識別區令中國成為日本的頭號防空大患。在戰後的大部分時期,蘇聯的空中威脅才是日本防衛的焦點。在2013年最後的3個月間,日本航空自衛隊針對中方飛機起飛295架次,而針對俄羅斯飛機僅起飛158架次。
第三,日本的防空必須南北兩線兼顧。中國在東海空域活動日益頻繁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對日俄邊界空域的活動就會減少。俄羅斯和中國都迫使日本在其防空識別區內做出回應。日本防務省報告的563架次緊急起飛中,有246架次是針對俄羅斯,287架次針對中國,只有9架次針對朝鮮。
對美國的政治決策者來說,中日密切軍事互動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雙方在東海海域及空域的行動。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撒母耳•洛克利爾訪問東京時呼籲加強同盟間在亞洲海域的合作,並向日本的戰略制訂者保證,東海的局勢是對日美同盟的挑戰——而不僅僅是對日本的挑戰。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專家:中國已到非出手不可地步 關係生死存亡
2014-2-10 08:57
在世界亂局中崛起,中國須沉住氣
江淩飛
國際安全環境的亂象在擴大
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局勢開始顯露出亂象紛呈的徵兆,這兩年,亂象沒有減少,反呈擴大趨勢。
從地域分佈上看,西亞北非地區整體處於混亂狀態;南亞次大陸的印巴、阿富汗局勢依然動盪不寧;進入2013年,東亞地區和西太平洋正在生成新的地區緊張關係,醞釀著引發武裝衝突的隱患;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社會躁動不安;美國內困加劇、對外日感力不從心;新興經濟體高增長期結束,轉而進入經濟與社會震盪的高風險期;非洲和南美也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動盪交織相伴。從地緣態勢上看,亂的趨勢已不限於局部地區,而是向更寬廣的地域擴展。
從生成亂象的因素看:一是現代化轉型的動盪。全球工業化和再工業化推動各種類型的國家向著現代化和後現代化的經濟社會轉型,轉型伴隨動盪,搞得不好就出大亂子,蘇東劇變的前車,埃及內亂的殷鑒就是明證。二是國際力量和格局失衡的動盪。力量失衡導致利益的重新分配,格局失衡推動秩序的重新建構,圍繞著“再平衡”的大國博弈是一場世紀角力。三是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交織惡化的動盪。前者以大災難的形式降臨,後者以國家撕裂和民眾兩極對抗的暴戾形態顯現。四是技術革命負面效應的動盪。當今時代網路技術的最大特徵是極易普及,極難控制。五是國際管控和治理能力缺失的動盪。“美國治下的和平”不管有理沒理,總有個管事的。現在美國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物品的能力和意願嚴重下降,國際社會因缺失管理而面臨失控的危險。六是人類良知嚴重滯後的動盪。如今現實世界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再度高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性和良知在自私的人類本性和狹隘的國家理性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一個大的亂局正在滋生蔓延,恰好又與中國崛起的國際摩擦期在時間軌跡上相重合,這意味著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將面臨更為複雜的環境和更加嚴重的鬥爭。要把應對國際亂局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判斷”,作為我們未來安全防範的立足點。如果我們的政策對頭,戰略處置得當,中國安全的轉機也許就在世界的亂局之中。
把有限資源用來重點確保國內改革轉型的成功
當前,我們要完成兩大任務。國內,全面深化改革,成功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國際,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們處在國內轉型和國際安全兩大困局裡。“困局”的含義是指國內轉型的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而下力解決會引發新的問題;國際安全到了非出手不可的地步,而一旦出手會帶來新的不安全。這就意味著我們下一步的前進要付出重大代價,存在著很高風險。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戰略不宜鋪得太開,不可全面緊張,要留有餘地,把有限的資源用來重點確保國內改革轉型的成功。這是關係到共產黨生死存亡、關係到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會不會中道夭折的問題。集中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始終是國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
因此,在對外戰略上,我們還是要秉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繼續保持有張有弛、有攻有守的姿態。在一些條件不成熟、關係不順暢、氛圍不對頭的問題領域,我們應把陷入僵局的問題暫時擱置起來。立足於把紛亂的局面控制住、把可能失控的動態管控好,不讓這些局部的麻煩干擾大局,分散、擾亂和牽制了我們聚焦國內改革的用力。
戰略上因衝動而出錯,只會讓他人漁利
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些歷史性重大機遇,不是主觀人力造就出來的,而是客觀歷史提供給我們的。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中國在對外戰略上對機遇的把握,可用“三借力”來概括。
一是借日本的力。上世紀80年代,亞洲掀起工業化的浪潮,日本是領頭雁,在它的帶動輻射作用下,依次跟進的是亞洲四小龍、東南亞五小虎,接著是中國大陸,我們從這個地區工業化浪潮的產業升級換代鏈條中得到了巨大好處,日本提供的開發援助也是我們利用的第一筆巨額外資。結果是中國在亞洲經濟競賽中勝出日本。
二借蘇聯的力。到了90年代,由於蘇聯的對外政策和國內改革出了問題,加之西方全力對付蘇聯,導致蘇東劇變、蘇聯解體。中國乘勢而起,俄羅斯失去了整整十年,中國則實現了第二個十年的持續發展,結局是昔日蘇聯的國際地位為今日中國所取代。
三借美國的力。21世紀頭十年的開局發生了“9•11”事件,美國忙於全面的反恐戰爭,麻煩纏身,而中國發展成為直追美國的世界老二。
這三次機遇都不是我們主動作為、主觀創造的,而是歷史提供給我們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清醒。戰術上的有利時機我們可以創造,而且應當努力去創造,但大的歷史性的戰略機遇不是我們的主觀作為可以創造出來的。在時機不成熟時就要堅持冷靜觀察,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戰略的最高境界是因勢利導,不能勉為其難、自背包袱。現在世界上有些力量明顯地在刺激我們,有些競爭對手在一旁瞅機會,希望看到我們在戰略上因衝動而出錯,他們好從中漁利,我們不要上當。
(作者是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2014-2-10 08:57
在世界亂局中崛起,中國須沉住氣
江淩飛
國際安全環境的亂象在擴大
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局勢開始顯露出亂象紛呈的徵兆,這兩年,亂象沒有減少,反呈擴大趨勢。
從地域分佈上看,西亞北非地區整體處於混亂狀態;南亞次大陸的印巴、阿富汗局勢依然動盪不寧;進入2013年,東亞地區和西太平洋正在生成新的地區緊張關係,醞釀著引發武裝衝突的隱患;歐洲經濟持續低迷、社會躁動不安;美國內困加劇、對外日感力不從心;新興經濟體高增長期結束,轉而進入經濟與社會震盪的高風險期;非洲和南美也是經濟發展與社會動盪交織相伴。從地緣態勢上看,亂的趨勢已不限於局部地區,而是向更寬廣的地域擴展。
從生成亂象的因素看:一是現代化轉型的動盪。全球工業化和再工業化推動各種類型的國家向著現代化和後現代化的經濟社會轉型,轉型伴隨動盪,搞得不好就出大亂子,蘇東劇變的前車,埃及內亂的殷鑒就是明證。二是國際力量和格局失衡的動盪。力量失衡導致利益的重新分配,格局失衡推動秩序的重新建構,圍繞著“再平衡”的大國博弈是一場世紀角力。三是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交織惡化的動盪。前者以大災難的形式降臨,後者以國家撕裂和民眾兩極對抗的暴戾形態顯現。四是技術革命負面效應的動盪。當今時代網路技術的最大特徵是極易普及,極難控制。五是國際管控和治理能力缺失的動盪。“美國治下的和平”不管有理沒理,總有個管事的。現在美國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安全物品的能力和意願嚴重下降,國際社會因缺失管理而面臨失控的危險。六是人類良知嚴重滯後的動盪。如今現實世界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再度高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性和良知在自私的人類本性和狹隘的國家理性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一個大的亂局正在滋生蔓延,恰好又與中國崛起的國際摩擦期在時間軌跡上相重合,這意味著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將面臨更為複雜的環境和更加嚴重的鬥爭。要把應對國際亂局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底線判斷”,作為我們未來安全防範的立足點。如果我們的政策對頭,戰略處置得當,中國安全的轉機也許就在世界的亂局之中。
把有限資源用來重點確保國內改革轉型的成功
當前,我們要完成兩大任務。國內,全面深化改革,成功實現國家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國際,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我們處在國內轉型和國際安全兩大困局裡。“困局”的含義是指國內轉型的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程度,而下力解決會引發新的問題;國際安全到了非出手不可的地步,而一旦出手會帶來新的不安全。這就意味著我們下一步的前進要付出重大代價,存在著很高風險。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的戰略不宜鋪得太開,不可全面緊張,要留有餘地,把有限的資源用來重點確保國內改革轉型的成功。這是關係到共產黨生死存亡、關係到國家崛起和民族復興會不會中道夭折的問題。集中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始終是國家安全最根本的保障。
因此,在對外戰略上,我們還是要秉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繼續保持有張有弛、有攻有守的姿態。在一些條件不成熟、關係不順暢、氛圍不對頭的問題領域,我們應把陷入僵局的問題暫時擱置起來。立足於把紛亂的局面控制住、把可能失控的動態管控好,不讓這些局部的麻煩干擾大局,分散、擾亂和牽制了我們聚焦國內改革的用力。
戰略上因衝動而出錯,只會讓他人漁利
現實告訴我們,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些歷史性重大機遇,不是主觀人力造就出來的,而是客觀歷史提供給我們的。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程,中國在對外戰略上對機遇的把握,可用“三借力”來概括。
一是借日本的力。上世紀80年代,亞洲掀起工業化的浪潮,日本是領頭雁,在它的帶動輻射作用下,依次跟進的是亞洲四小龍、東南亞五小虎,接著是中國大陸,我們從這個地區工業化浪潮的產業升級換代鏈條中得到了巨大好處,日本提供的開發援助也是我們利用的第一筆巨額外資。結果是中國在亞洲經濟競賽中勝出日本。
二借蘇聯的力。到了90年代,由於蘇聯的對外政策和國內改革出了問題,加之西方全力對付蘇聯,導致蘇東劇變、蘇聯解體。中國乘勢而起,俄羅斯失去了整整十年,中國則實現了第二個十年的持續發展,結局是昔日蘇聯的國際地位為今日中國所取代。
三借美國的力。21世紀頭十年的開局發生了“9•11”事件,美國忙於全面的反恐戰爭,麻煩纏身,而中國發展成為直追美國的世界老二。
這三次機遇都不是我們主動作為、主觀創造的,而是歷史提供給我們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清醒。戰術上的有利時機我們可以創造,而且應當努力去創造,但大的歷史性的戰略機遇不是我們的主觀作為可以創造出來的。在時機不成熟時就要堅持冷靜觀察,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戰略的最高境界是因勢利導,不能勉為其難、自背包袱。現在世界上有些力量明顯地在刺激我們,有些競爭對手在一旁瞅機會,希望看到我們在戰略上因衝動而出錯,他們好從中漁利,我們不要上當。
(作者是國防政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美軍高官:應使勁想想日本所作所為什麼是挑釁
2014-2-10 09:34
“中國回擊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指責”,美聯社、《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媒體8日紛紛關注中國外交部批駁美國高官涉南海問題的言論。針對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2月5日在美國會聽證會上稱,中國根據“九段線”宣示海洋權益與國際法原則不符,應就此作出澄清或調整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8日表示,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益是歷史形成的,並受到國際法的保護。製造話題、渲染緊張無助於維護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美方一些官員在國會聽證會發表有關言論,不是建設性的行為。我們敦促美方拿出理性、公允的態度,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北京拒絕在與美國的口頭對峙中妥協”,《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最近加大了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的音量,要求中國尊重國際法,並警告中國不要在該區域設立防空識別區。美聯社8日說,中國不承認拉塞爾關於中國利用“模糊的”領土主張逐漸控制南海地區的指責,並反過來指責美國在該地區製造緊張。文章引述洪磊的話稱,對於同有關國家間的海洋爭議,中方一直致力於與直接有關的當事國通過談判和磋商解決。中國高度重視同東盟國家通過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路透社9日報導稱,除了批評美國官員,中國還憤怒反擊了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接受美媒採訪時暗示中國像二戰前德國的言論,而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也將當前的日中關係比作二戰前的英國和德國。
“日本和菲律賓領導人將中國比作二戰前的德國是‘無用的’”,美國彭博社9日引述美國太平洋空軍指揮官赫伯特-卡萊爾的話說。他在新加坡接受採訪時稱,“我不會將德國的崛起和當時歐洲各國特別是英德之間發生的事與亞太目前的局勢作類比”,“有一些事情,特別是日本的所作所為,他們應該使勁想想,對其他國家而言,什麼是挑釁性的”。報導稱,安倍和阿基諾的言論使當前局勢更加緊張。卡萊爾管理著4.5萬名美軍飛行人員,涉及大半個地球,他認為,“緩解緊張局勢需要多方努力,而不僅僅是要求一個國家行動。他們都在做(讓局勢緊張的事),誤判的風險就會高出很多。”
卡萊爾表示,“如果看看東海過去發生的事,雙方(中日)軍隊的表現一直都很專業。但是發生誤判、誤解的潛在風險是存在的,雙方都在圍繞爭議領土進行更多的活動,這是風險。”對於中國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傳言,他稱,管制南海空域意味著中國要調整軍力部署,中國目前的軍力主要在東部沿海。“(中國)目前在南海的軍力並未完全建立。巡邏如此面積空域需要相當的軍力,他們需要調整。但中國確實有在整個南海保持存在的系統能力。”
2014-2-10 09:34
“中國回擊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指責”,美聯社、《華爾街日報》等西方媒體8日紛紛關注中國外交部批駁美國高官涉南海問題的言論。針對美國助理國務卿拉塞爾2月5日在美國會聽證會上稱,中國根據“九段線”宣示海洋權益與國際法原則不符,應就此作出澄清或調整立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8日表示,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益是歷史形成的,並受到國際法的保護。製造話題、渲染緊張無助於維護東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美方一些官員在國會聽證會發表有關言論,不是建設性的行為。我們敦促美方拿出理性、公允的態度,為本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相反。
“北京拒絕在與美國的口頭對峙中妥協”,《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最近加大了在中國南海問題上的音量,要求中國尊重國際法,並警告中國不要在該區域設立防空識別區。美聯社8日說,中國不承認拉塞爾關於中國利用“模糊的”領土主張逐漸控制南海地區的指責,並反過來指責美國在該地區製造緊張。文章引述洪磊的話稱,對於同有關國家間的海洋爭議,中方一直致力於與直接有關的當事國通過談判和磋商解決。中國高度重視同東盟國家通過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路透社9日報導稱,除了批評美國官員,中國還憤怒反擊了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接受美媒採訪時暗示中國像二戰前德國的言論,而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時也將當前的日中關係比作二戰前的英國和德國。
“日本和菲律賓領導人將中國比作二戰前的德國是‘無用的’”,美國彭博社9日引述美國太平洋空軍指揮官赫伯特-卡萊爾的話說。他在新加坡接受採訪時稱,“我不會將德國的崛起和當時歐洲各國特別是英德之間發生的事與亞太目前的局勢作類比”,“有一些事情,特別是日本的所作所為,他們應該使勁想想,對其他國家而言,什麼是挑釁性的”。報導稱,安倍和阿基諾的言論使當前局勢更加緊張。卡萊爾管理著4.5萬名美軍飛行人員,涉及大半個地球,他認為,“緩解緊張局勢需要多方努力,而不僅僅是要求一個國家行動。他們都在做(讓局勢緊張的事),誤判的風險就會高出很多。”
卡萊爾表示,“如果看看東海過去發生的事,雙方(中日)軍隊的表現一直都很專業。但是發生誤判、誤解的潛在風險是存在的,雙方都在圍繞爭議領土進行更多的活動,這是風險。”對於中國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的傳言,他稱,管制南海空域意味著中國要調整軍力部署,中國目前的軍力主要在東部沿海。“(中國)目前在南海的軍力並未完全建立。巡邏如此面積空域需要相當的軍力,他們需要調整。但中國確實有在整個南海保持存在的系統能力。”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中日關係持續緊張,駐日美軍司令安杰萊拉表示,美軍不會直接介入中日軍事衝突,而是敦促兩國對話,遏止事態進一步擴大。中國外交部則強烈譴責日本為「神風特攻隊」申遺,是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而美國國務卿克里本周開始訪問中韓等亞洲四國,料將重點談及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等問題。
日本新聞網報道,駐日美軍司令安杰萊拉昨日下午在東京一場午餐會上,透過電話回答與會人士及記者問題。他表示,不希望中日發生軍事衝突。但假如發生了,美軍最重要的任務,是執行救援工作。他表明,美軍若直接介入衝突,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所以美方會敦促兩國的領導人,立即展開對話,遏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京轟神風特攻隊申遺
被問到若解放軍佔領釣魚島,美軍會否阻止,安杰萊拉沒正面回應,只表示關鍵是不要讓事件發生,一旦發生,亦要盡快舉行日美首腦協商,並相信日本自衞隊的能力。
他重申,駐日美軍不會承認中國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但他認為中國不是具威脅的國家,可與美國一起追求和平。
而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例行記者會上,批評日本鹿兒島縣一家會館早前為「神風特攻隊」申請世界記憶遺產,意在美化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其實質是挑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
華春瑩表示,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維護世界和平的宗旨背道而馳,必將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
另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前日宣布,國務卿克里將於周四起開始訪問南韓、中國、印尼以及阿聯酋。
普薩基表示,克里會向中方表明,美國會致力尋求與中國建立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係 ,並歡迎中國和平崛起。亦會強調中美合作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清潔能源問題上的重要性,還將討論北韓問題等,而美方早前曾表示,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等海上安全問題也將在克里訪華議程之內。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亞洲最糟糕的夢魘:中日戰爭》
1月7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5日刊登題為《亞洲最糟糕的夢魘:中日戰爭》的署名文章,作者系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
文章稱,不要低估東亞爆發戰爭的機會,或是自欺欺人地認為一旦中日開戰,美國仍然可以置身事外。對於西方人來說,要想洞悉這一對抗的本質或是它所裹挾的激情是很難的。從理性的角度來說,西方人不難理解使亞洲國家相互敵視的爭端。例如,東京和北京都聲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
根據戰略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成本效益邏輯,釣魚島或黃岩島並不值得任何當事國花費很多的時間或人力物力。然而,未來任何衝突的幾何學特徵將會比一對一的中日戰爭來得更為複雜。文章稱,美國在保證殘存的《馬關條約》的履行一事上是一個不那麼安靜的夥伴。美國官員堅稱,華盛頓對於散落于亞洲水域的這些島嶼和環礁的歸屬不存在私利。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是美國對於維護它自1945年以來一直主導的體系卻有著重要的利益。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東京、北京和華盛頓在這一爭端中都擁有至關重要的利益。三個亞洲利益攸關者都可能證明願意為了順應自己的心意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出巨大的投入。
文章稱,可以有把握地認為,這些競爭者都將力爭以最小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最好是兵不血刃。沒有人喜歡品嘗戰爭的危害。但同樣可以有把握地認為,它們將把放棄領土、地位和海洋自由視為比戰爭更加糟糕的事情。
於是,一場圍繞次要利益的爭鬥可能會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與美日同盟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東海糾紛會在這些交戰國之間引發多麼嚴重的憤怒呢?中國和日本將會全力以赴。涉及主權——尤其是領土和資源——的爭端通常會使人們心目中政治目標的價值高於一切。
文章指出,美國的熱情是重要的未知因素。美國對自己在一場持久戰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可能陷入矛盾。它可能會尷尬地面對迫切但抽象的利益與民眾對於這些利益的冷漠。自由使用全球公海的權利無疑是美國的一項重要利益。同樣重要的還有站到處於危險中的朋友身邊。當你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每個人肯定會表示同意。但是有多少普通民眾會真正理解這種體系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意義?大概沒有幾個。
於是,兩個志在必得的主角將在東海展開對決,其中一方得到了強大但卻遙遠的盟國的支援,而這個盟國的決心可能被證明並沒有那麼堅定。美日同盟在戰時可能會陷入緊張。
文章指出,東京和華盛頓有著相同的直接目標,即維護美國所領導的東亞秩序。但是正如克勞塞維茨提醒人們的,重要的是目標所具有的意義——而不只是目標本身。東京的地位和領土利益危在旦夕,這會讓它把注意力和精力傾注在這一爭端上。然而很難說美國政府及社會也會把維護海洋秩序或保護日本所控制的土地看得如此重要。猜疑會滲入同盟的磋商中——東京會質疑華盛頓的誠意,而華盛頓會怨恨自己被捲入了戰爭。
於是,最後的結果將取決於誰的獲勝意願更強。中國還是跨太平洋同盟將會凝聚起越來越持久的鬥志呢?如果美國領導人要讓國家介入西太平洋的戰爭,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如何說服國人的艱巨任務。不管是戰還是不戰,最後的決定都應獲得民眾對美國責任的支持。而現在將是開始這麼做的好時機。
1月7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月5日刊登題為《亞洲最糟糕的夢魘:中日戰爭》的署名文章,作者系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
文章稱,不要低估東亞爆發戰爭的機會,或是自欺欺人地認為一旦中日開戰,美國仍然可以置身事外。對於西方人來說,要想洞悉這一對抗的本質或是它所裹挾的激情是很難的。從理性的角度來說,西方人不難理解使亞洲國家相互敵視的爭端。例如,東京和北京都聲稱對釣魚島擁有主權。
根據戰略家卡爾•馮•克勞塞維茨的成本效益邏輯,釣魚島或黃岩島並不值得任何當事國花費很多的時間或人力物力。然而,未來任何衝突的幾何學特徵將會比一對一的中日戰爭來得更為複雜。文章稱,美國在保證殘存的《馬關條約》的履行一事上是一個不那麼安靜的夥伴。美國官員堅稱,華盛頓對於散落于亞洲水域的這些島嶼和環礁的歸屬不存在私利。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是美國對於維護它自1945年以來一直主導的體系卻有著重要的利益。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東京、北京和華盛頓在這一爭端中都擁有至關重要的利益。三個亞洲利益攸關者都可能證明願意為了順應自己的心意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出巨大的投入。
文章稱,可以有把握地認為,這些競爭者都將力爭以最小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最好是兵不血刃。沒有人喜歡品嘗戰爭的危害。但同樣可以有把握地認為,它們將把放棄領土、地位和海洋自由視為比戰爭更加糟糕的事情。
於是,一場圍繞次要利益的爭鬥可能會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與美日同盟之間的大規模戰爭。東海糾紛會在這些交戰國之間引發多麼嚴重的憤怒呢?中國和日本將會全力以赴。涉及主權——尤其是領土和資源——的爭端通常會使人們心目中政治目標的價值高於一切。
文章指出,美國的熱情是重要的未知因素。美國對自己在一場持久戰中所扮演角色的看法可能陷入矛盾。它可能會尷尬地面對迫切但抽象的利益與民眾對於這些利益的冷漠。自由使用全球公海的權利無疑是美國的一項重要利益。同樣重要的還有站到處於危險中的朋友身邊。當你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每個人肯定會表示同意。但是有多少普通民眾會真正理解這種體系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意義?大概沒有幾個。
於是,兩個志在必得的主角將在東海展開對決,其中一方得到了強大但卻遙遠的盟國的支援,而這個盟國的決心可能被證明並沒有那麼堅定。美日同盟在戰時可能會陷入緊張。
文章指出,東京和華盛頓有著相同的直接目標,即維護美國所領導的東亞秩序。但是正如克勞塞維茨提醒人們的,重要的是目標所具有的意義——而不只是目標本身。東京的地位和領土利益危在旦夕,這會讓它把注意力和精力傾注在這一爭端上。然而很難說美國政府及社會也會把維護海洋秩序或保護日本所控制的土地看得如此重要。猜疑會滲入同盟的磋商中——東京會質疑華盛頓的誠意,而華盛頓會怨恨自己被捲入了戰爭。
於是,最後的結果將取決於誰的獲勝意願更強。中國還是跨太平洋同盟將會凝聚起越來越持久的鬥志呢?如果美國領導人要讓國家介入西太平洋的戰爭,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如何說服國人的艱巨任務。不管是戰還是不戰,最後的決定都應獲得民眾對美國責任的支持。而現在將是開始這麼做的好時機。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美媒:美對中國開戰越早越好 趁解放軍還弱小
2014-2-11 08:15
“美國要敢於批評盟友”
對於美國最近在東亞一系列左右平衡的舉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如果美國認真對待“支點”政策,並真正做到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那麼奧巴馬或者克裡應該很快對美國在這一地區政策做一個清晰的解釋。這一解釋應該包括華盛頓對爭議領土的看法有個清晰的說明,應該勸阻各方的挑釁舉動,並表明日美同盟並不意味著美國縱容安倍令人厭惡的行為。這一解釋還應該強烈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其他試圖美化二戰暴行的舉動。在盟友誤入歧途之時,美國只有敢於批評盟友,才能顯示美國在亞洲的睿智和公正領導。
與此同時,在美國有關與中國衝突的議論也在增多。美國公眾新聞網站9日發表“美國是否在煽動一場日中代理戰爭”的文章稱,最近,美國國防分析家們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要求美國軍方考慮對中國的詳細作戰計畫。美國國防分析家似乎在強調,美國終究不得不面臨與中國的軍事衝突,而且越早發生衝突,美國就更能從與中國懸殊的海軍優勢中獲益。趁中國海軍軍力仍處於起步和弱小的階段,挑起對抗對美軍而言有著巨大誘惑。然而,文章援引前美國總統雷根特別助理道格•班鐸的話認為,在美國對該地區進行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有正當理由尋求措施來“讓蓬勃發展的城市遠離任何潛在的敵人”。即便是把歷史和地緣政治因素也考慮進來,美國這種想當然稱自己在該區域存在是為了保持該區域“穩定”的做法是忽視基本事實的。
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長官尹永寬日前在美國《世界郵報》撰文說,美國應該尋找到同中國和平相處的新模式。儘管中國可能會要求在經濟和軍事領域裡更加平等的地位,但美國不應該拒絕討論同中國和平相處的問題。相反,美國應該努力做出重大的妥協,可以説明中國在國際經濟組織中獲得更多的代表權以反映其日益上升的經濟實力。在安全領域,美國應該更多傾聽中國的憂慮。
2014-2-11 08:15
“美國要敢於批評盟友”
對於美國最近在東亞一系列左右平衡的舉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如果美國認真對待“支點”政策,並真正做到促進地區和平與穩定,那麼奧巴馬或者克裡應該很快對美國在這一地區政策做一個清晰的解釋。這一解釋應該包括華盛頓對爭議領土的看法有個清晰的說明,應該勸阻各方的挑釁舉動,並表明日美同盟並不意味著美國縱容安倍令人厭惡的行為。這一解釋還應該強烈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其他試圖美化二戰暴行的舉動。在盟友誤入歧途之時,美國只有敢於批評盟友,才能顯示美國在亞洲的睿智和公正領導。
與此同時,在美國有關與中國衝突的議論也在增多。美國公眾新聞網站9日發表“美國是否在煽動一場日中代理戰爭”的文章稱,最近,美國國防分析家們比任何時候都迫切地要求美國軍方考慮對中國的詳細作戰計畫。美國國防分析家似乎在強調,美國終究不得不面臨與中國的軍事衝突,而且越早發生衝突,美國就更能從與中國懸殊的海軍優勢中獲益。趁中國海軍軍力仍處於起步和弱小的階段,挑起對抗對美軍而言有著巨大誘惑。然而,文章援引前美國總統雷根特別助理道格•班鐸的話認為,在美國對該地區進行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有正當理由尋求措施來“讓蓬勃發展的城市遠離任何潛在的敵人”。即便是把歷史和地緣政治因素也考慮進來,美國這種想當然稱自己在該區域存在是為了保持該區域“穩定”的做法是忽視基本事實的。
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長官尹永寬日前在美國《世界郵報》撰文說,美國應該尋找到同中國和平相處的新模式。儘管中國可能會要求在經濟和軍事領域裡更加平等的地位,但美國不應該拒絕討論同中國和平相處的問題。相反,美國應該努力做出重大的妥協,可以説明中國在國際經濟組織中獲得更多的代表權以反映其日益上升的經濟實力。在安全領域,美國應該更多傾聽中國的憂慮。
Re: 美國已經啟動了《滅中國肢解中國方案》 / 今年美國的新動作 P38
美據報核潛艇駐關島抗衡中國 (10:10)
日本共同社12日報道,美軍計劃加派核潛艇部署關島,有意抗衡中國。
報道指出,美國海軍近日宣布將在美屬關島增加部署「托皮卡號」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這將是以關島為母港的第四艘該級別核潛艇。考慮到中國海洋活動日益活躍,美方此舉意在鞏固西太平洋戰略基地。
「托皮卡號」目前正在美國東部的新罕布什爾州進行大型改裝,預計今年10月以後實施部署。美國海軍將其視為基於重視太平洋地區國防戰略的「強化前沿部署能力」的舉措之一。
據海軍稱,「托皮卡號」1989年開始服役,可搭載戰斧式巡航導彈,在冰凍洋面中的操作性和靜音性頗佳。此次部署關島旨在提高緊急應對能力,對抗中國防止美軍靠近其領海的戰略。
日本共同社12日報道,美軍計劃加派核潛艇部署關島,有意抗衡中國。
報道指出,美國海軍近日宣布將在美屬關島增加部署「托皮卡號」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這將是以關島為母港的第四艘該級別核潛艇。考慮到中國海洋活動日益活躍,美方此舉意在鞏固西太平洋戰略基地。
「托皮卡號」目前正在美國東部的新罕布什爾州進行大型改裝,預計今年10月以後實施部署。美國海軍將其視為基於重視太平洋地區國防戰略的「強化前沿部署能力」的舉措之一。
據海軍稱,「托皮卡號」1989年開始服役,可搭載戰斧式巡航導彈,在冰凍洋面中的操作性和靜音性頗佳。此次部署關島旨在提高緊急應對能力,對抗中國防止美軍靠近其領海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