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藝術品質押貸款在國外到底有多火?中國可行嗎?


藝術品質押貸款是指借款人以藝術品為質押物,按照一定利率從商業銀行或其他機構獲得貨幣資金的信用活動形式。在國外,經營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的機構主要是拍賣公司和商業銀行。開展藝術品質押貸款業務的最“近水樓臺”機構當然莫過於從事藝術品拍賣業務的拍賣公司。  

例如,1987年,凡高的作品《鳶尾花》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5390萬美元成交,創下當時繪畫作品的最高拍賣紀錄。蘇富比拍賣行借給了該畫的買家——澳大利亞銀行家艾倫·邦德(Alan Bond)約2700萬美元——相當於作品拍賣價一半的錢。直到艾倫·邦德還清了所有貸款,蘇富比拍賣行才將畫作交給他。  

事實上,世界兩大拍賣行——蘇富比和佳士得都在為客戶提供藝術品質押貸款服務。通過藝術品質押貸款,收藏家可以在保留藝術品的前提下實現資金融通。具體而言,拍賣行的藝術品質押貸款主要是為拍賣委託方提前墊款。例如,對於一些重要拍品,佳士得拍賣行通常會預付拍品估價下限的30%-50%給委託方,而蘇富比拍賣行則會預付估價下限的50%-60%給委託方。  

蘇富比拍賣行提供的貸款利率通常比銀行優惠貸款利率高2%-3%。提供的質押貸款額度從50萬美元至1億美元不等,貸款期限從6個月至20年不等。貸款業務涉及的範圍廣泛,包括繪畫、素描、雕塑、傢俱等許多品種。蘇富比拍賣行的財務報告顯示,2010年,蘇富比拍賣行的藝術品質押貸款規模突破了1億美元,2012年達到1.987億美元,2013年達到2.689億美元。對蘇富比拍賣行而言,藝術品質押貸款的作用不僅在於帶來直接收入——蘇富比拍賣行藝術金融業務的利潤已從2009的907萬美元攀升到了2013年的2127萬美元,而且幾乎完全不受經濟週期的影響。  

不僅如此,委託人預付款模式還為蘇富比拍賣行吸引了大量的潛在客戶,並因此增加了公司核心業務——拍賣傭金的收入。因此,無論是在成熟市場上,還是在新興市場上,滿足藝術品拍賣所產生的資金需求已經成為了藝術品金融服務的基本功能之一。  

在國外,不少商業銀行也開展了藝術品質押融資服務,為借款人解決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例如,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陷入資金困境時,就曾以兩幅壁畫作為質押物,從摩根大通銀行獲得了一筆4500萬美元的貸款。借款人在申請辦理藝術品質押貸款時,首先需要向貸款人提交藝術品質押物的原始資料。貸款人則會對借款人的商業信譽、信用記錄和整體財務狀況進行全面評估。  

然後,貸款人會委託第三方鑒定評估機構對質押物進行真偽鑒定和價格評估,相關評估費用一般由借款人承擔。此外,一些貸款人還會要求借款人為質押物購買保險,並將貸款人列為保單的受益人。同時,貸款人還可能要求借款人提供美國統一商法融資申明書,從而保證質押物交易的合法性。最後,在協商確定質押物的保管方式後,貸款人才會向借款人發放貸款,貸款額度通常為評估價的30%-50%。藝術品質押貸款額度通常為25萬美元至1億美元,貸款期限從幾個月到5年不等,貸款利率通常在同業拆借利率的基礎上上浮2-5個百分點。  

儘管假如借款人不能按期還款,藝術品質押物清算的交易費用不菲,然而,這絲毫沒有影響貸款人的放款熱情。早在2012年,根據獨立藝術品投資顧問公司的估算,美國藝術品融資市場規模就已超過了70億美元,並且仍在不斷增長。這意味著,在制度安排完善,流程管理嚴格的情況下,藝術品質押貸款風險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未來藝術品將成財富的唯一出口                                                                                                                                                    2014年01月中國經

       
        不管近兩年來藝術市場自身如何調整,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品成了繼股票和房地產之後的第三大投資標的,“藝術品投資”也稱了投資領域的關鍵字,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和資金雄厚的資本大佬涉水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領域,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盤整似乎也阻擋不住他們進軍藝術市場的步伐,藝術品投資到底魅力何在?是什麼成就了這一行業備受關注的景象?支撐藝術市場發展的基礎是什麼?與過去相比,收藏家的屬性是否有所改變等問題約訪了著名文化學者、藝術品鑒賞與投資專家呂立新先生。

高利潤與高回報吸引眾人關注藝術品市場

記者:在您看來,藝術品投資的魅力何在?

呂立新:說到藝術品投資,因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形成較晚,所以我們對藝術品投資的概念還是相對陌生的;但在國際資本市場,藝術品早已是必備的投資標的,它是全球三大投資專案中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第三極財富”,屬於高附加值資產,其回報率已遠遠超過了股票和房地產。有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遭遇經濟危機,全球富人資產縮水20%~24%,但藝術品投資作為全球另類投資卻上揚了1%~5%。義大利有位大收藏家說過“世界上只有藝術品是最有價值的,股票的平均增值率是40%,而藝術品的平均增值率是95%。”

      有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藝術品的收益率平均高達19%,最近兩年中國經濟出現增長放緩、貨幣趨緊的趨勢,藝術品市場也會面臨短期調整,但是儘管如此,專家們還都預測在未來五至十年,中國藝術品的收益率仍將會超過股票,超過通脹,還會超過房地產。由此可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投資藝術品仍然不失為一條理財的最佳途徑。賺錢得選高利潤高附加值的行業,因為藝術品的唯一性和稀缺性的特點,也就註定了這個行業的高利潤、高回報,這就是藝術品投資吸引大家的關鍵所在。
未來藝術品將成財富的唯一出口

記者:就是說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呂立新:雖說媒體不斷地鼓吹說中國已經進入了“全民收藏”的階段,但事實上大多數中國人對“藝術品”三個字還是比較陌生的。老百姓更多地接觸到的是潘家園市場的假貨,而對真正的高端藝術品瞭解還是相當的匱乏。就整個藝術品行業目前呈現出的狀態而言,現在也是初級階段。我們目前的狀況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臺灣的藝術品市場非常相似。上世紀60年代,隨著亞洲“四小龍”

   經濟的飛騰,香港、臺灣出現了一批有錢人。這些人擁有了財富後,基本上都經歷了一個“先比車,後比房,再比牆(看誰家牆上掛的畫好)”的這樣一個過程。這樣的過程不僅發生在香港、臺灣,就是歐美和日本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也都大抵如此,藝術品成了財富的唯一出口。

我們國內目前的狀況大抵還處在“比車”、“比房”的階段,用不了多長時間,有錢階層便會進入到“比牆”階段。到那時,很可能這些富豪們的脾氣秉性將會比香港、臺灣同胞表現得更張揚瘋狂。走向富強的中國也註定會成為高端藝術品的需求大國,藝術品的價格也會上漲到一個很高的區間內運行。

沒有群眾基礎的藝術市場是無法發展的

記者:與過去相比,收藏家的屬性是否有所改變?

呂立新: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藝術品是用來欣賞和收藏的,就中國藝術品市場而言,最早出現的肯定是收藏家,而對傳統意義上的收藏家來說,他們購買藝術品只是單純地為了收藏,他們不會考慮投資與否的問題,但藝術品畢竟有投資的屬性,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開始注重藝術品的投資屬性。

   縱觀近兩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情況,其實真正搞投資的人遠比純粹搞收藏的人多,大家更關注的是藝術品的回報,藝術品收藏與投資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非常模糊了,收藏也可以掙錢,以藏養藏,入手的藝術品藏一段時間後再出手,把資金拿來購買自己更喜歡的藝術品,很多藏家都是如此。其實現在收藏家和投資家已經集於一身了,沒有明顯的界限。藝術品收藏是個高雅的事。即便是投資賺錢,我覺得也與其他投資不同,因為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件與藝術相關的事。儘管目前這一行業存在重重障礙,陷阱多多,但是只要和藝術品結緣,就是三生有幸之事。
另外對藝術品市場來說,不管是收藏也好或是投資也好,參與的人越多,這個市場的基礎就越廣泛,這個市場才能發展的更快,若沒有群眾基礎,藝術市場是發展不起來的。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齊白石到底畫了多少張荔枝畫
2016年10月19日08:58  
 
  齊白石是一位深切懷有鄉土情結的藝術家,孜孜不倦地畫了很多蔬果題材,幾乎涵蓋了我們所熟知的所有蔬菜瓜果品類。在那麼多水果題材作品序列中,嶺南的荔枝非常突出。

  嶺南北枕逶迤五嶺,南臨浩瀚大海,是一方山川秀異、物產瑰奇的人間樂土,是一個“盧橘楊梅次第新”的水果世界。佳果,就是嶺南的象徵與符號。據統計,嶺南水果品種有500多種。最近,嶺南美術界發起了一場名為“嶺南佳果”的創作與展示活動,聚合了80餘位書畫名家,描繪了80餘種嶺南水果,可以按圖索驥,感受嶺南風物的人文魅力。

  這麼多水果品類中,荔枝分佈最廣、產量最多、品質最好、口碑最優。無論是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是歐陽修的“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都使得荔枝盛名遠播,並昇華為內蘊豐富的文化意象。

  事實上,在嶺南本土美術史中,從來不缺描繪荔枝的丹青高手,比如居廉、居巢、高劍父、趙少昂、關山月等等,佳構層出不窮。而將視野放及整個中國美術史,荔枝畫愛好者更是不乏其人,比如吳昌碩、陳大羽、李苦禪等等,都有作品傳世。但要說起荔枝畫的第一品牌,無疑要數齊白石。說到他畫荔枝的起因,就必須提及他和嶺南的因緣。

  從40歲起至47歲,齊白石從老家湖南湘潭先後出過遠門六次,徹底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但齊白石有一本“自述”,回憶自己是“五出五歸”,學界也大多採用這一說法。但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郎紹君先生則通過仔細考證與分析,得出“六出六歸”的結論,本文對郎氏結論給予認同。
  對其畢生產生深遠影響的“六出六歸”中,齊白石就踏足南粵大地四次。據現有材料分析,縱觀齊白石四次來粵的經歷,由於他的聲名尚未到顯赫之時,遊歷更多是一種個人及朋友間的行為,並沒有在更廣的藝術與公共領域引起廣泛效應。這就與1928年夏黃賓虹赴廣西講學,歸途經廣州時的盛況有了明顯區別。當年9月9日,廣東國畫研究會舉行盛大歡迎會,同時,黃賓虹還拜訪了高劍父等當地名流。但不管怎樣,齊白石四次來粵,註定成為其藝術人生中“行萬裏路”的重要足跡,對其繪畫及詩文創作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據齊白石自述,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7月中旬,廣西提學使汪頌年約他遊桂林。在桂林過了春節之後,齊白石打算回家,正想動身的時候,忽接其父親來信,說四弟純培和長子良元,從軍到了廣東,家裏很不放心,叫他趕快去追尋。齊白石就取道梧州,到了廣州,住在祇園寺廟內,探得他們跟了朋友郭葆生,到欽州去了。齊白石打聽到確訊後,趕到了欽州。需要指出的是,欽州現在雖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但在民國年間稱欽縣,屬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到了秋天,齊白石跟葆生訂了後約,獨自回家鄉。這是齊白石第一次到廣東。

  兩年之後的春節,齊白石動身赴約,首先坐轎到廣西梧州,再坐輪船,轉海道而往。到了欽州,葆生仍舊讓齊白石教如夫人學畫,兼給葆生代筆。住不多久後,齊白石隨同葆生到了廣東肇慶。遊鼎湖山,觀飛泉潭;又往高要縣,遊端溪,竭包公祠。獨特的嶺南自然與人文景觀,讓齊白石目不暇接,極大地開拓了其視野。

  齊白石一行回到欽州後,正值荔枝上市,沿路他看到荔枝樹結著累累的荔枝,碧綠的葉子中間裹著紫紅色的果子,感覺非常好看,從此便把荔枝畫入了他的畫作中去。

  在葆生的鼓勵下,齊白石三天裏畫了七八幅荔枝圖,很快被搶購一空,他的荔枝畫遂轟動了欽州城。關於他與荔枝的趣事,齊白石介紹道,曾有人拿了許多荔枝來,專門來換他的畫作。由此,齊白石不禁感慨道:“這倒可算是一樁風雅的事”。還有一位歌女,齊白石曾捧過她的場,她則常常剝了荔枝肉給他吃。由此,齊白石做了一首紀事詩:“客裏欽州舊夢癡,南門河上雨絲絲。此生再過應無分,纖手教儂剝荔枝。”齊白石的第二次廣東之行,就已經與荔枝結下了深切緣分。

  一年之後,齊白石的好友羅醒吾在廣東提學使衙門任事,叫他到廣州去玩一玩。當年2月間,他動身到了廣州,本想小住幾天,再轉道去欽州,而羅醒吾則勸他多留些時日,他就在廣州住下,仍以賣畫刻印為生。

  “那時廣州人看畫,喜的是‘四王’一派,求我畫的人很少。惟獨非常誇獎我的刀法,求我刻印的人,每天總有十來起。因此賣藝生涯,亦不落寞。”對於當時在廣州的賣藝情況,齊白石還算比較滿意。

  而讓齊白石意想不到的是,他這個從小便對政治保持距離的人,竟然這次在廣州真真切切地投身了政治,並扮演了重要角色。彼時,羅醒吾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廣州做秘密革命工作。此番在廣州見面,他希望齊白石幫忙做點事,替他們傳遞檔。齊白石想了一想,感覺這倒不是難辦的事,只須機警地不露破綻,當下也就答允了。從此,革命者的秘密檔需要傳遞,羅醒吾都交給齊白石去辦理。而齊白石則是假借賣畫的名義,把活頁夾雜在畫件之內,傳遞得十分穩妥,始終沒露馬腳。

  秋間,齊白石的父親來信叫他回去。他在家住了沒有多久,其父又叫他往欽州接四弟和長子回家,便再動身到了廣東,第四次南粵行正式開啟。他在廣州過了年,正月又到了欽州。葆生留他住過了夏天,他才帶著四弟和長子,經廣州往香港。到了香港,換乘海輪,直達上海。

  四次來嶺南,對齊白石的藝術生命產生了巨大影響,僅就創作題材而言,他就形成了以荔枝為代表的嶺南佳果系列。齊白石一共畫了多少幅荔枝畫?傳世的又有多少?根據《齊白石全集》(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收錄的作品統計,共有42幅荔枝題材繪畫。在《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全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9月版)中,荔枝畫則有3幅,且與《齊白石全集》收錄的作品不重複。這兩大畫集基本上涵蓋了齊白石荔枝畫的存量,共計45幅作品。
  根據作品存量分析,齊白石荔枝畫的創作高峰期在上世紀40年代,有23幅之多,佔據其整個生涯荔枝畫的大半。其最後一幅荔枝畫創作於1955年,在他離世的前兩年。齊白石的荔枝畫形制、尺幅不一,畫面結構多樣,對荔果配圖的其他形象也很豐富,但老人對荔枝的喜愛以及通過荔枝寄託的美好意願則是一以貫之的,從“大吉大利”、“平安多利”、“太平吉利”、“吉利萬年”、“大利”、“大喜大利”等題款就可以看得出來。

  “園果無雙,予曾為天涯亭過客,故知此果之佳。”齊白石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一幅荔枝畫中這樣稱讚荔枝的獨特魅力。荔枝畫寄託著白石老人對生活最樸素最本真的祈願,承載著他對嶺南風物與人文的喜愛與眷戀,也關聯著畫壇一代宗師與嶺南的因緣以及他在嶺南的深刻蹤跡。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嘉德2016秋拍:張大千《巨然晴峰圖》1.035億成交
2016年11月12日22:42      
 
fQPj-fxxsmic6124290.jpg
fQPj-fxxsmic6124290.jpg (279.25 KiB) Viewed 5426 times
張大千《巨然晴峰圖》

  11月12日,中國嘉德2016秋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在北京國際飯店舉槌,拍品總數104件,其中,張大千《巨然晴峰圖》以5800萬元起拍,9000萬元落槌,成交價1.035億元(拍前估價:RMB 6800萬-8800萬)。這也是大觀之夜第一件破億成交的拍品,拍場現場競價異常激烈。

  這幅《巨然晴峰圖》是張大千繪於1940年代中後期的成熟之作。曾見於《名家翰墨·張大千前期山水畫特集》,該作尺寸為168.5×85cm,畫面借鑒了元人《萬山積雪圖》的構圖,是其臨古創作的巔峰之作,《萬山積雪圖》大約五尺整紙,今藏無錫市博物館,明人沈石田曾有臨本。是圖畫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山重水複,萬籟俱寂,系李郭派後學所為。按黃公望《山水訣》可知,元季此派畫家甚多,足與董巨派分庭抗禮,知名者若朱澤民、唐子華、姚廷美、曹雲西,佚名者則不計其數。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張大千《青綠山水》於佳士得秋拍以3414萬港元成交
2016年11月27日10:35    
 
張大千《青綠山水》 設色絹本 鏡框 173x 89cm(68 1/8 x 35 in。) 1965年作 

  2016年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拍“先鋒薈萃“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專場拍品共15件,其中,張大千《青綠山水》以3414萬港元拍賣成交,此前估價為 30,000,000港元 -  40,000,000港元。

  1965年,遊歷過南美洲,歐洲和亞洲之後,張大千的足跡已經遍佈大半個世界,此時距離他定居加州卡梅爾也僅有數年之遙。這一年,大千創作的繪畫題材多樣,即有瑞士阿爾卑斯山的雪景,又有巴西時期的舊居,但是洲回國,因此作品亦糅合了抽象表現主義及中國古代書畫技法。 張大千以絹本為創作媒介,在絲綢布料上展現其爐火純青的潑墨功架。藝術家選擇以鮮明手法來描繪一所依偎山脈而建的僻遠房舍,並在這幅大型畫作中用上當年遠赴敦煌考察研究的唐代顏料,以及到訪加州海岸後致力實驗的灑金手法,是東西文化彙聚的最佳例證。這幅作品飽含思鄉之情。畫面中,山巒聳立入雲,高處懸崖邊錯落著幾處中式人家,僅有一條沿山壁盤旋而上的小路可達。或許著墨於這深山人家時,畫家才能慰藉思鄉之苦。
Attachments
111.jpg
111.jpg (28.64 KiB) Viewed 5397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林風眠《漁村豐收》於佳士得秋拍以3974萬港元成交
2016年11月27日10:40  
 
22.jpg
22.jpg (62.89 KiB) Viewed 5394 times
林風眠 《漁村豐收》油彩 畫布 80 x 78 cm。 (31 1/2 x 30 3/4 in。) 約1950-1960年代作

  2016年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拍“先鋒薈萃“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專場拍品共15件,其中,林風眠《漁村豐收》以3974萬港元拍賣成交,創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漁村豐收》是集藝術家藝術大成,展示藝術家在構圖、光線、空間關係、色彩上對中西繪畫融合的突破及成就。畫面中,遠處的帆船搖曳,近處的魚躍歡騰,在金色的夕陽餘暉中散發著祥和的光芒,象徵著風調雨順、豐收富足的美好寓意。作品採用林風眠所喜愛的‘方形佈陣’方式構圖。不但強調畫面的整體結構感,而且將中國繪畫的整體韻律感融入方寸畫面之間。船隻錯落有序,桅杆,船板均以俐落的線條交錯間斷,組成了重疊相交的幾何塊面,並形成疏密有致的節奏感。畫面結合立體派藝術的結構感,以色調深淺不一的船隻在金色夕陽的襯托下,在相疊掩映間展現了通透的空間感。容納了印象派戶外繪畫對光線的捕捉及再現,也繼承了中國畫的‘咫尺展千裏’的傳統意境。

  另一方面,林風眠以平凡的農家漁女們為畫中主角,呈現生機勃勃,繁忙興旺的時代新女性。女性一直是林風眠鍾愛的題材。自1940年代起,林風眠的‘林氏仕女圖’以雋美的造型,清新的格調再現女性的自由浪漫的天然之美。他出生於廣東山村勞動之家,勤勞而美麗的女性也是他的推崇和讚賞。在此幅作品中,林風眠筆下的主角中不僅有年長勤勞的母親,也有著健康沉穩的少婦,還有婀娜多姿的少女和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她們或立或坐,或談或靜,每個人都專注於手中的勞作,尤其前方的人物呈成環狀組合,視覺的中心落回到前方盛滿魚兒的漁簍,充滿著豐收的喜悅。而逆光的取景效果,以及浙東漁民特有的頭巾造型,讓每個人的身上都帶上了金色的光暈,如同殿堂的聖母和神聖的光環,盡顯東方女性的溫柔賢淑之美;母性關愛的慈愛普濟之美;淳樸健康的女性自然之美;以及勞動收穫豐盈的喜悅之美。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吳冠中《廬山》於佳士得香港秋拍以2854萬港元成交
2016年11月27日10:28  
 
33.jpg
33.jpg (60 KiB) Viewed 5393 times
吳冠中 《廬山》 油彩 木板 45.8 x 59.8 cm(18 x 23 1/2 in。)1974年作

  2016年11月26日,佳士得香港2016年秋拍“先鋒薈萃“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專場拍品共15件,其中,吳冠中《廬山》以2854萬港元拍賣成交,此前估價為25,000,000港元 -  32,000,000港元。

  作品大膽地以壓倒性占滿畫面的樹木枝枒作為前景,運用橫向筆觸表現樹幹肌理,虛筆刻畫細枝,筆意蒼勁而氣韻生動。這種構圖讓觀畫者在想像中體驗到一種臨近感,彷佛是透過樹枝瞥見遠處美景而有所觸動,這種‘既近又遠’的雙重性,讓看似寫實的畫面蘊藏了豐富的詩意能量。另一方面,當視線由臨近的前景往後推移至山谷中紅瓦白牆的屋舍,再至更遠方巨然聳立的山峰,便出現了觀點的轉換,如同在藝術家的引導下游曆於畫中山水,有山路小徑可行、遠山可望、小屋可居……為宋代大家郭熙所言之‘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遊者,有可居者’作出了嶄新的詮釋。

  除了出色的佈局結構,《廬山》在色彩上亦十分豐富,層次細膩。在樹木與山體的描繪中皆運用了冷暖色彩的交錯變化,色澤如礦石般明亮飽和但不失質樸。透過色彩筆觸本身的聚散關係,藝術家在平面空間構成中表現出深遠與開闊,同時注入自然直觀的感性與土地中強韌的生命力,顯得生氣蓬勃。

  透過對線條、色彩與結構三方面精准掌握,吳冠中得以突破畫布平面局限,在每個細微處中展開想像性的空間。他的油彩筆觸似乎有著高度濃縮性,能具體而微地描繪事物之真實關係。《廬山》反映出吳冠中能將整體性的自然意象蘊藉於風景片段之中,不受限於畫布尺幅的神妙,更證明了他對寫意和造形、或抽象形式與具象景物的相互關係之深度領悟與精彩實踐,堪稱為其集大成之作。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佳士得香港夜場常玉過億《瓶菊》領銜全場
2016年11月27日10:53   
 
  佳士得香港秋拍週期間,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將集中呈獻眾多來自中國、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藝術大師的傑作精品。2016年11月26日,晚間拍賣中兩場彙集頂級名家作品專場拍賣(‘先鋒薈萃’特拍以及“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總成交額達5.55億港元。

  領銜拍賣為開創先河的‘先鋒薈萃’特拍旨在向現代及當代亞洲藝術先鋒致敬,頌揚他們開創藝術革新的新時代,在今晚(11月26日)的拍賣中總成交額達3.77億港元,成交率達86%,有7件拍品過千萬。常玉1950年創作的《瓶菊》以1.0358億港元拍賣成交,是此前最低估價的5倍,並成就今秋拍賣首件過億拍品。朱德群《雪霏霏》以9182萬港元拍賣成交,創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趙無極《水之音》以4870萬港元拍賣成交,成交價僅次於趙無極在今年(2016年)春拍中的《翠綠森林》7068萬港元的成績。林風眠《漁村豐收》以3974萬港元拍賣成交,也創造了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在“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中亦有6件超千萬作品誕生,總成交額為1.77億港元,成交率達71%。其中,奈良美智《EASTERN YOUTH》以1686萬港元領銜此專場,比利時印象派畫家勒邁耶·德·莫赫普赫斯《屋內三女子》以1506萬港元拍賣成交,而此前估價為3,200,000港元 - 4,800,000港元。

  拍賣Top3
a1.jpg
a1.jpg (34.42 KiB) Viewed 5393 times
  ‘先鋒薈萃’特拍
常玉 1950年作《瓶菊》
a2.jpg
a2.jpg (24.93 KiB) Viewed 5393 times
  
成交價:1.0358億港元
朱德群 雪霏霏
a3.jpg
a3.jpg (44.27 KiB) Viewed 5393 times
  
油彩 畫布 (二聯屏)
單屏: 200 x 200 cm。 (78 3/4 x 78 3/4 in。) (2)
全幅: 200 x 400 cm。 (78 3/4 x 157 1/2 in。)
成交價:9182萬港元
趙無極 水之音
a4.jpg
a4.jpg (16.67 KiB) Viewed 5393 times
  
油彩 畫布
160.5 x 128.5 cm。 (63 1/8 x 50 5/8 in。)
1956-1957年作
成交價:4870萬港元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
奈良美智 EASTERN YOUTH
 
a5.jpg
a5.jpg (56.48 KiB) Viewed 5393 times
 
壓克力 畫布
160 x 145 cm。 (63 x 57 1/8 in。)
2000年作
成交價:1686萬港元
a6.jpg
a6.jpg (25.76 KiB) Viewed 5393 times
勒邁耶·德·莫赫普赫斯 《荷花池邊的女人》
  
油畫 畫布 原裝手雕峇裏式框
106 x 62 公分 (41 x 24 寸)
1950-1951年作
成交價:1506萬港元
安妮塔。馬賽賽。何 拾穗者
  
油彩 畫布
85 x 142.5 cm。
1975年作
成交價:1386萬港元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莫奈《乾草堆》為何能拍出5.59億元
季濤
  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場拍賣”中,一件1891年由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創作的作品《乾草堆》以8144.75萬美元拍賣成交,約合人民幣5.59億,刷新了莫奈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
1.jpg
1.jpg (74.83 KiB) Viewed 5391 times
2.jpg
2.jpg (103.09 KiB) Viewed 5391 times
莫奈作品《乾草堆》拍出8144.75萬美元
  拍賣會上,拍賣師將這幅尺幅為72.7× 92.1釐米的作品從3500萬美元起拍後,就受到了競拍者的追捧,其中包括場內的諸多買家和4位電話委託,經過近15分鐘激烈競拍,最終以7250萬美元落槌,從而引發現場的一片熱烈掌聲。
  莫奈的上一個世界紀錄是在2008年6月24日佳士得倫敦的拍賣會上,當時他1919年創作的《睡蓮池塘》以8045萬美元拍出。
3.jpg
3.jpg (25.23 KiB) Viewed 5391 times
2008年以8045萬美元拍出的《睡蓮池塘》

  克勞德•莫奈出生於巴黎,在他5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諾曼第的勒阿弗爾。他的父親希望他繼承家裏的雜貨店,但莫奈則想成為一個藝術家。15歲的時候,他開始在木炭漫畫上小有名氣,當時他為自己作品開出的價格是每幅20法郎。在諾曼第的海灘上,莫奈遇到了藝術家歐仁•布丹,布丹後來成了莫奈的良師益友並教授他學會畫油畫。後來莫奈開始經常到巴黎盧浮宮臨摹畫作。

  莫奈在阿爾及利亞服了兩年兵役後,來到大學裏學習了藝術課程。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爾•格萊爾畫室。在那裏他結認了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弗雷德裏克•巴齊耶以及阿爾弗雷德•西斯莉。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後來被稱為印象派。
  普法戰爭(1870年-1871年)期間,莫奈來到英國避難。在那裏他學習了英國著名風景畫家康斯太布爾和透納的作品,他們的作品激發了莫奈對色彩研究方面的創新。
19.jpg
19.jpg (98.71 KiB) Viewed 5391 times
奧賽美術館藏莫奈《乾草堆》

  1872年前後,回到法國,莫奈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作了《印象•日出》。該作品於1874年在第一次印象派畫家展上亮相。根據這幅畫的題目,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才提出了“印象派”的說法。如今,它陳列在巴黎馬蒙丹•莫奈美術館。
5.jpg
5.jpg (99.5 KiB) Viewed 5391 times
蘇格蘭國家美術館藏莫奈《乾草堆》

  莫奈後來在巴黎郊區吉維尼購置了一處宅院,開始修建自己的樂園。宅院的西邊不遠處就是農田。秋收之後,當地的農民會在收割後將數百捆小麥杆牢牢綁好,迭成15至20尺高的草堆,再加上以茅草織成的圓錐形屋頂,用作貯藏空間,避免收成受潮及被老鼠吃掉,靜待春天打穀季節來臨。
6.jpg
6.jpg (148.04 KiB) Viewed 5391 times
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博物館藏莫奈《乾草堆》

  一天黃昏,莫奈在和女兒在農田裏散步,看到了在燦爛陽光下“熠熠生輝”的乾草堆。藝術家的本能讓莫奈對這種獨特迷人的光影產生了極大興趣,他開始嘗試描繪表現這種驚人的燦爛。
7.jpg
7.jpg (151.82 KiB) Viewed 5391 times
日本大原美術館藏莫奈《乾草堆》

  莫奈最開始想的有些簡單,準備了兩塊畫布認為只要畫出“陰天的乾草堆”和“晴天的乾草堆”就可以了。結果當他拿起畫筆開始工作後才發現,乾草堆作為一個由萬千個體組成的共同體,在陽光的不斷變化中產生的異變是驚人的,眨眼即有千變萬化。最後,莫奈在這塊乾草堆身上消耗了兩年多的時間,不分晨昏晝夜的觀察繪製。
8.jpg
8.jpg (120.47 KiB) Viewed 5391 times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莫奈《乾草堆》

  在莫奈的“乾草堆系列”中, 莫奈的顏料鋪陳顯得異乎尋常的瘋狂和癡迷。我們可以看到,鵝黃色上覆蓋著天青色,金黃色混雜著蒼白的亮灰色,深淺不一的藍紫色下麵壓抑著濃淡不一的青綠 色。而這些顏色的混雜融合也不僅僅是依靠色相和純度本身來協調,還有油畫顏料所形成的特有的凹凸筆觸進行看似淩亂卻似有秩序的配合,觀之瘋狂卻細膩入微。
9.jpg
9.jpg (97.31 KiB) Viewed 5391 times
洛杉磯私人博物館蓋蒂中心藏莫奈《乾草堆》

  據說,從1890年秋到1892年春,莫奈畫了25幅《乾草堆》。這些乾草堆,有的是中午烈日下,有的是雪後初霽,有的是清晨薄霧中,有的是黃昏薄暮時。莫奈認為:“草堆即人臉。”此時,莫奈的“乾草堆系列”比起他的“睡蓮系列”早了差不多十年。
10.jpg
10.jpg (117.18 KiB) Viewed 5391 times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莫奈《乾草堆》

  莫奈與他的畫商杜朗‧盧埃爾於1891年5月展出了15幅《乾草堆》作品,展覽獲得一致好評。至1891年末,他的工作室只剩下兩幅《乾草堆》作品。此次拍賣的作品《乾草堆》則是美國畫商諾德勒於1891年9月向莫奈購買的五幅作品之一,也是該批作品中唯一仍然由私人藏家收藏的作品。該作品曾於1999年在公開拍賣中露面,當時成交價格為1190萬美元。此次拍賣的美國賣家2002年通過私人管道購得此畫。
11.jpg
11.jpg (107.44 KiB) Viewed 5391 times
波士頓美術館藏莫奈《乾草堆》

  據悉,莫奈“乾草堆系列”中的19幅目前為世界各地大型藝術館的館藏,包括巴黎奧賽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及蘇格蘭國家美術館等,只有極少量由私人藏家擁有。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似乎是收藏莫奈“乾草堆系列”作品最多的地方,據說超過了10幅。
12.jpg
12.jpg (92.49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的莫奈《乾草堆》之一
13.jpg
13.jpg (92.9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的莫奈《乾草堆》之一
14.jpg
14.jpg (99.15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的莫奈《乾草堆》之一
4.jpg
4.jpg (32.87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的莫奈《乾草堆》之一
15.jpg
15.jpg (97.05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的莫奈《乾草堆》之一
15.jpg
15.jpg (96.75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芝加哥藝術學院收藏的莫奈《乾草堆》之一


  莫奈的“乾草堆系列”作品當今在民間的流轉數量極少正是能拍出高價的原因所在。

  近年來,拍賣場上還曾見到過一幅“乾草堆”。2015年5月14日,紐約佳士得“印象派與現代藝術約翰‧肯寧安‧懷特赫德珍藏”晚拍專場上,莫奈的《吉維尼乾草堆》(估價1200萬至1800萬美元)拍出了1640.5萬美元。

2015年莫奈的《吉維尼乾草堆》拍出1640.5萬美元
17.jpg
17.jpg (138.6 KiB) Viewed 5391 times
  另有一件作品2015年3月剛剛被確認為是莫奈的真跡。芬蘭塞拉基烏斯藝術基金會收藏的一幅名為《夕陽中的乾草堆》的油畫,因畫上簽名被顏料覆蓋,一直未能確認是誰的作品。這是該基金會1950年代從倫敦的一個藝術品商人手中購得的。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的科學家使用一種超光譜照相機顯示了遮蓋在顏料下麵的作者簽名是莫奈,並且顯示作品創作於1891年。
18.jpg
18.jpg (109.02 KiB) Viewed 5391 times
芬蘭塞拉基烏斯藝術基金會藏《夕陽中的乾草堆》

  研究人員使用的這種特殊照相機能夠測量顏料的X射線螢光輻射,從而分析顏料的組成。這使得科學家能夠“看到”表面以下的內容,並且分析創作過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其實這臺照相機就像是一臺掃描器,一次掃描一條線,通過移動來獲得整個畫面的圖像。科學家還通過對顏料和畫板的分析證實,這幅作品的確出自莫奈之手。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要清查600萬元以上的帳戶了 這將刺激藝術品收藏

2016年12月02日13:55   
 
  有玉則剛
  10月14日,中國國稅局發佈消息稱,從明年1月1日開始,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將對在本機構開立的非居民個人和企業帳戶進行識別,收集並報送帳戶相關資訊,由國家稅務總局定期與其他國家(地區)稅務主管當局相互交換資訊。

  2017年12月31日前,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高淨值帳戶(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帳戶加總餘額超過600萬元)的盡職調查。
  2018年12月31日前,中國境內的金融機構完成對存量個人低淨值帳戶和全部存量機構帳戶的盡職調查。

  上述金融資產包括證券、合夥權益、大宗商品、掉期、保險合同、年金合同或者上述資產的權益,前述權益包括期貨、遠期合約或者期權產,不包括實物商品或者不動產非債直接權益。

  雖然這項帳戶調查是為了直接參與國際社會打擊海外帳戶逃稅,但是會讓很多高淨值儲戶如坐針氈。一方面會牽扯出逃稅案件;另一方面也會曝光灰 色收入。所以這些高額的資金將可能成為引火焚身的高危資金,這些資金的主人們不得不在一年的時間內,儘快將高危資金轉換成投資或高價值實物。

  從投資的角度,短期內國內的實體經濟依然難以有好的投資回報,幾乎不能吸引這些資金;而金融投資市場中的滬深股市依然沒有走出
  2015年股災的陰影,而且是包括在清查的範圍內;房地產曾是吸納流動性最多的領域,但是主要城市的限購和已經高企的房價,使得房地產投資難以吸收這些資金。況且這些投資雖然可以避稅,但是都需要實名,無法將灰色洗白。

  由此,藝術收藏投資將成為這些資金一個出口。首先藝術品無需實名,即使是在拍賣會上,也可以使用他人名義競價交割;其次藝術品是高價值的濃縮,能夠很大程度地吸納資金;再有藝術品具有保值增值作用,是國際上公認的長線投資品種。

  所以那些高危資金在未來的一年時間裏將會逐漸進入到藝術收藏領域,即使他們對藝術品本身缺乏認知,也不會成為障礙。而且藝術品也是最好的傳承給後代的遺產形式,還可以規避未來可能開徵的遺產稅。

  在藝術品中,高品質、高價值、高稀缺性的品種將是這些資金首選的標的。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