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劉益謙春拍再出手 2.7億港元競得張大千《桃源圖》
2016年04月05日14:06

 
  2016年4月5日上午10:00,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國書畫”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共推出248件拍品。其中,張大千《桃源圖》以3000萬港元起拍,2.4億港元落槌,最終以2.7068億港元成交,創造了其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由著名藏家劉益謙競得(拍前估價:HKD50,000,000-65,000,000)。
ffcc.jpg
ffcc.jpg (97.17 KiB) Viewed 5089 times
張大千 《桃源圖》 1982年 潑墨潑彩紙本,209×92.2cm
  《桃源圖》創作於1982年,是張大千晚年最重要的潑墨潑彩作品。1976年張大千正式到臺灣定居,並在臺北城郊的外雙溪籌建摩耶精舍,以此作為他的“世外桃源”。期間張大千開始創作《桃源圖》,直到1983年12月才完成。此畫與其生平最後巨制《廬山圖》的創作時間相仿,兩者皆精心繪製,尺幅大於一般作品,是其反復思量斟酌、盡心竭力的巨作。

  《桃源圖》原是“謫仙館”的舊藏之物,後在1987年香港蘇富比以逾187萬港元拍出,刷新了當時的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後經著名古董商安思遠收藏,最終由“麥克塔格特藝術收藏”保存至今。“麥克塔格特藝術收藏”由麥克塔格特伉儷創立,自60年代初收集亞洲藝術品,其藏品蔚然可觀稱譽西方,而《桃源圖》是他們兩人的摯愛之物。在其收藏期間,《桃源圖》曾借展於美國多個重要大型展覽,並收錄在多本有關研究張大千的學術專著與圖錄中。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蘇富比春拍“文人玩趣——怪奇”總成交4509萬港元
2016-04-05 16:37:24

[香港蘇富比]文人玩趣——怪奇2016-04-05
摘要:(雅昌藝術網訊)2016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文人玩趣——怪奇”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收槌,最終143件拍品實現總成交額4509萬港元。其中,隋代石灰石加彩菩薩頭像以728萬港元成交,拔得頭籌。宋代木雕菩薩坐像和彼得•保羅&…
推薦關鍵字
  
2016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文人玩趣——怪奇”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收槌,最終143件拍品實現總成交額4509萬港元。其中,隋代石灰石加彩菩薩頭像以728萬港元成交,拔得頭籌。宋代木雕菩薩坐像和彼得•保羅•魯本斯爵士《三個男子的人體結構》分別以668萬港元和488萬港元成交,位列專場成交價格的第二、三位。

  “文人玩趣——怪奇”專場TOP3
  No.1 隋代石灰石加彩菩薩頭像,成交價:728萬港元。
ccf.jpg
ccf.jpg (19.29 KiB) Viewed 5088 times
  No.2 宋代木雕菩薩坐像,成交價:668萬港元。
ggtt.jpg
ggtt.jpg (142.22 KiB) Viewed 5088 times
  No.3 彼得•保羅•魯本斯爵士《三個男子的人體結構》,成交價:488萬港元。
ffggg.jpg
ffggg.jpg (246.63 KiB) Viewed 5088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5件拍品過億 香港春拍發燒
2016年04月07日07:12


  從2.36億港元成交的吳冠中《周莊》,到2.7億港元易手的張大千《桃源圖》,再到崔如琢3.06億港元成交的《飛雪伴春》,今年的香港春拍可謂瘋狂。昨日是首輪春拍的最後一天,資本瘋狂依舊。最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輕鬆斬獲白手套的“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和“敬天勤民-康熙禦制珍寶”兩大專場。其中,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以1.105億港元成交,成為今年香港春拍出現的第5件過億拍品。

  在拍賣之前,蘇富比方面就表示“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專場總估價逾2.25億港元,拍品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中國瓷器收藏品之一。事實上,最終超過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也驗證了這一判斷。

  雖然是拍賣的最後一天,蘇富比五大專場依舊買氣十足,上演了香港春拍最後的瘋狂。“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中國工藝精品”專場中,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估價2500萬-3500萬港元,最終以1.105億港元成交;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拍出9932萬港元;明成化青花瓜瓞綿綿紋宮盌拍出6460萬港元。這一專場創天價的拍品全是明代瓷器,是否預示著市場的某種趨勢呢?資深拍賣人、收藏家王甯指出,“這批拍品實屬精品,在市場中出現必然是高價位,但明代瓷器高價集中出現是偶然現象,這與琵金頓的收藏側重有很大關係。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明清兩代的官窯瓷器都會是市場追逐的熱點”。

  此外,“敬天勤民——康熙禦制珍寶”專場總成交1.415億港元,康熙帝禦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以9260萬港元成交,康熙帝禦寶壽山石瑞獸鈕方璽拍出4892萬港元。“明式傢俱——亞洲私人收藏”專場同樣斬獲白手套,傢俱雅品和文房珍玩18件拍品總成交4649萬港元。

  其實,市場再熱也不是照單全收。比如,“禦翫凝芳-重要鑒賞收藏”專場上拍30件拍品,最終成交18件,成交率60%,總成交額8432萬港元;“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上拍109件拍品,最終成交1.176億港元,成交率為70%。通過五大專場的市場表現對比可以看出,專場受市場熱捧的原因在於,拍品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同時還是名家珍藏,為專場提供了品牌背書,如收藏家羅傑•琵金頓是20世紀中期最著名、最活躍的藏家之一,珍藏作品如此規模地釋出,自然會吸引全球藏家的蜂擁而至。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市場的火爆對於內地影響有限。首先,大的市場環境有所差異;其次,香港市場的買家群體是國際化的,內地還存有局限性。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拍品說話,只有好的標的上拍,才會有好的行情,因為市場追逐的焦點永遠是精品。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康熙印璽拍出9260萬港元
2016-04-07 09:45

  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敬天勤民——康熙禦制珍寶”專場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香港蘇富比網站顯示,此次專場中頗受關注的清康熙帝禦寶檀香木異獸鈕方璽以9260萬港元成交。

  據介紹,該檀香木印璽印面10.15公分見方,異獸鈕,通高11公分,印臺高4.2公分,印文為九疊篆“敬天勤民”四字。

  據此前報導,此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以及本次拍賣的兩冊《康熙寶藪》中都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完全相合。

  康熙年間“敬天勤民”印璽一直存放於議政和接待外賓的乾清宮,印璽同樣受到雍正和乾隆關注,他們先後以此為藍本,重新刻制了兩方白玉“敬天勤民”印璽。

  記者今日在香港蘇富比網站看到,該檀香木“敬天勤民”方璽以估價待詢的形式上拍,最終以9260萬港元的價格成交。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英國農民10年間收購百件中國瓷器 拍出4.18億元
2016年04月09日07:06

  原標題:英農民藏品拍出4.18億
  據《每日郵報》8日報導,英國農民皮爾金頓在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期間的十年間收購百件中國古代瓷器。這些瓷器中有些是皮爾金頓當時僅花100英鎊(按照今天的貨幣價值3000英鎊,約合人民幣2.7萬元)購買的,但是現在價格已水漲船高。

  據報導,最近,皮爾金頓收藏的百件中國瓷器公開拍賣,最終賣出459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18億元)。皮爾金頓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撿漏王”。

報導稱,皮爾金頓在早前購買的中國古代瓷器從100英鎊到5000英鎊不等。這些收藏品中有來自中國不同朝代的作品,包括唐朝、宋朝、明朝和清 朝,時間跨度從618年到1912年。這些藏品中最貴的一件是15世紀的9英寸青花細頸瓶,最終成交價為101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9198萬元)。而同 一時期的一件永樂年間青花水壺則拍出了910萬英鎊(約合人民幣8288萬元)。這些拍賣藏品的所得將由皮爾金頓的三個孩子共同獲得。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清廷贈美國政府首份官方禮物:慈禧巨幅肖像油畫
2016年04月11日11:54
WwED-fxrcizs7224652.jpg
WwED-fxrcizs7224652.jpg (70.84 KiB) Viewed 5036 times
1904年美國女畫家卡爾繪製的慈禧太后巨幅肖像油畫
  
  最近,在美國馬里蘭州蘇蘭史密森尼博物館,展出了一幅修復一新的慈禧太后巨幅油畫畫像。

  這幅油畫畫像,是由美國女畫家卡爾在1904年、慈禧69歲時繪製完成的。4米高,2米寬,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4幅慈禧肖像油畫中最大的一幅,也是其中唯一由外國女性畫家繪製的畫作。

  畫中的慈禧皮膚白皙,眉清目秀,青春靚麗,容光煥發,一點也不像69歲,倒像是29歲的美貌女子!她身穿水仙圖案便服,披戴珍珠戲裝披肩,胸掛祥雲珊瑚配飾,手戴珍珠手鏈與翡翠戒指。十分平易親和。據卡爾的回憶錄記載,慈禧對這幅向青春無限誇張的畫作津津樂道,非常滿意。

  當年,清廷對慈禧的形象嚴格保密,外界都不知道她的真實長相。外國媒體更將慈禧形象妖魔化。

  當時,美國大使夫人康格說服慈禧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靚麗形象,以肖像畫作為中國首次參加世博會的展品,讓世界一睹慈禧的真容。並推薦當時當紅的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作畫。慈禧終於被說動了。1904年,卡爾完成畫作,爾後將畫作運至美國聖路易斯參加1905年世博會。不少參觀者對慈禧的美貌無比讚賞,但又有不少人對這位“69歲的東方美貌女子”產生疑惑:她是吃什麼回春藥將自己變得如此年輕?

  之後,此畫作被運到白宮,作為禮物贈送給當時的總統羅斯福,成為清廷贈送給美國政府的第一份官方禮物!

  這幅畫作,最初由美國藝術博物館收藏,後出借到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多年。因保護不善,畫作有所損壞,被塵封倉庫。直到2011年,美國弗利爾與賽克勒藝術博物館檔案部主任霍大為閱讀資料時突然發現,該畫作一直滯留臺灣,損壞嚴重,無人問津,便提議美方迅速收回,抓緊修復。
  2011年底,畫作運回美國,組織26位元藝術人員,歷經3年時間,終於將慈禧巨幅肖像油畫修復完成。

  於是,慈禧的巨幅油畫畫像終於重新與世人見面。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迎春 內地拍賣就能走出冬天嗎
2016年04月15日07:51

  4月6日,隨著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拍落槌,香港首輪春拍宣告收官。從官方給出的資料看,取得31億港元的香港蘇富比刷新了17個拍賣記錄,總成交額較去年同期上升17%;而於5日落槌的保利香港春拍總成交額達12.67億港元,在連續三天的拍賣中也不斷有新的記錄刷新。近日,不斷有媒體用“瘋狂”來形容香港春拍,甚至有人認為將重現2009年至2011年藝術品市場的繁榮。那麼這真的會成為藝術品市場的拐點嗎?

  “天價”不意外
  4月4日晚,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的巨制油畫《周莊》在保利香港2016年春拍“中國及亞洲現當代藝術”專場上以2.36億港元成交。這一成績不僅刷新了吳冠中個人拍賣的最高記錄,而且還超過了3年前曾梵志《最後的晚餐》在蘇富比所創下的1.8億港元的記錄,創造了中國油畫的又一峰值。

  當大家還在熱烈談論《周莊》的時候,4月5日中午,微信朋友圈卻被張大千的《桃源圖》刷爆了屏。當天上午,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的香港蘇富比2016年春拍“中國書畫”專場上,張大千的《桃源圖》以3000萬港元起拍,2.4億港元落槌,最終以2.7068億港元成交,創造了張大千個人作品的拍賣記錄。而它的新主人就是大藏家劉益謙。

  實際上,早在香港春拍舉槌前,張大千的《桃源圖》與吳冠中的《周莊》就已成為藏家追慕的大熱門。如果對兩幅作品加以對比,不難發現其中的相似點:它們都尺幅巨大,《周莊》是目前市場上吳冠中尺幅最大的油彩作品,長度將近3米,《桃源圖》全幅也約有7尺之高;而且兩幅作品都創作于畫家的晚年,創作於1982年的《桃源圖》與張大千生平最後巨制《廬山圖》的創作時間相仿,吳冠中創作《周莊》時已78歲高齡。對於藝術家來說,這兩件作品都屬於他們藝術成熟時期的精心之作,尤其是作品的“美術史地位”越來越受到藏家的重視,因此它們被廣泛關注也並不意外。

  除了兩件頂級繪畫作品外,在4月6日早上舉行的香港蘇富比“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工藝精品”專場也取得了總成交價逾5.028億港元的佳績,遠超2.02億港元的總估價。其中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以1.1052億港元成交,遠超拍前的2500萬至3500萬港元的估價。

  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對於此專場會有不俗的表現早在開槌前就已預料到,無論是在巡展還是預展,琵金頓的藏品前都是人頭攢動。據他介紹,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蘇富比在全球的資源廣泛有關係,“琵金頓是英國的一個古老家族,我們與他們交往很深,這個專場的推出也歷經了五六年的時間才最終敲定。拍賣結果比拍前的預估增幅不少,這有一點出乎意料。”

  毋庸置疑,珍精稀的拍品總是拍場上的明星。像此番香港蘇富比推出的珍罕10.1克拉藍鑽“戴比爾斯千禧瑰寶4”以2.48億港元成交,也刷新了亞洲珠寶拍賣單件拍賣記錄。

  對剛剛結束的香港拍賣,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則認為,這些天價拍品並未脫離其實際價值,因為“都是多年未見或從來未見的‘生貨’,在內地很難找到,拍出天價也屬正常”。

  “瘋狂”有理由
  近日,有媒體用“瘋狂”來形容今年的香港春拍,那麼,這些天價拍品是否只是一時的“瘋狂”,而非一種正常狀態呢?程壽康告訴媒體,處在調整期的拍賣市場,拍賣公司必然會作出應對,“我們需要找一些特別的東西,徵集時對標的的要求更高,一般的作品不考慮,三年之內上拍過的藝術品再精也不考慮”。

  質精量罕無疑是收藏的一條鐵律。著名收藏家郭慶祥對《周莊》的天價成交便評價道:“《周莊》這幅作品的成交價是合理的。”依他看來,吳冠中本身對中國美術界很有影響,對美術教育、美術發展都有所貢獻。“吳冠中的藝術真正是在繼承傳統上有自我創新的,藝術價值需要不斷挖掘。”在一些人看來,促使香港春拍“瘋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明星拍品的“加盟”。

  在大家關注這些天價拍品的同時,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專場都如此“瘋狂”。有資料顯示,香港蘇富比“禦翫凝芳——重要鑒賞收藏”專場上拍30件拍品,最終成交18件,成交率60%,總成交額8432萬港元;“中國藝術珍品”專場上拍109件拍品,最終成交1.176億港元,成交率為70%。另外,在保利“法華萬象——佛教藝術珍集”以及“璀璨珠寶”拍場上,一些拍品的表現就稍顯平淡。

  之所以會出現專場成交狀況不同的現象,季濤認為還是與拍品本身的品質有關,因為市場追逐的焦點永遠是精品。如蘇富比的“賞心菁華——琵金頓珍藏重要工藝精品”專場亮點頻出,超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幾乎是預估價的兩倍。資深拍賣人、收藏家王甯也認為,“能拍出好成績跟藏品關係巨大,琵金頓是20世紀中期最著名、最活躍的藏家之一,珍藏作品如此規模地釋出,自然會吸引全球藏家的蜂擁而至。”

  內地難預料
  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專場共推出248件拍品。張大千無疑成為本專場的最大“贏家”。除《桃源圖》外,他的《阿里山曉色》、《味江》、《益都遊屐》分別以4444萬港元、3548萬港元、3436萬港元成交,包攬了本專場的第二至第四名。在該專場超過5.6億港元的總成交額裡,張大千作品的成交額就占了將近7成。“張大千無疑是今年香港春拍的熱點,這可以說張大千從近幾年的市場低谷中走了出來,但這絕不能代表市場全面復蘇了,只是張大千這一個人走穩了。”季濤說。同時他認為,億元拍品無疑有助拉動張、吳二人的作品價格,但不能完全認為他們能夠拉動整個市場的成交額。

  這其實讓人回想起在去年5月的中國嘉德春拍中,潘天壽《鷹石山花圖》、《井岡山》分別以2.79億元、1.265億元成交,同場誕生兩件“億元拍品”。然而,這一結果在市場上並未取得多少積極迴響,相反,當時不少行家都對市場回暖打上問號,稱“孤品”受捧無助改變市場整體頹勢。“現在的藏家越來越理性、越來越挑剔,也許會有人一時衝動,但在市場調整情況下藏家不會盲目出手,對參與任何一件拍品的競拍都會經過慎重考慮的。”季濤說。

  在程壽康看來,張大千相當於中國的畢卡索,是中國近現代書畫的頂級人物,他的作品能拍多少錢需要看作品本身的品質,“我相信,即便把《桃源圖》放在2015年的拍場上,同樣也可以拍出這樣的好成績。畢竟這是一件難得的大師級力作!”去年蘇富比曾上拍過張大千的《擬唐人秋郊攬轡圖》,最終以5116萬港元成交。“當時的成交價比估價也高出了5倍多,顯然這是佳構力作的正常市場反應。”程壽康表示。

  率先舉槌的香港春拍一直被視為內地市場的風向標。近年來,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正處在持續調整的階段,此輪香港春拍的熱度是否會傳導到內地,也成了不少業內人士頗為關注的一個問題。

  季濤從觀察者的角度認為,香港市場的火爆和內地的春拍關係不大,“這次拍賣結果只代表香港,不代表內地市場也會如此火爆。它只會給大家一個感覺:市場在回暖,內地市場是否真的回暖還要看五六月份內地的春拍結果。”多位業內人士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們認為市場調整並沒有到位,內地甚至香港占主流的中高端、大眾收藏市場並沒有恢復,亦尚未看到啟動的跡象。

  程壽康認為市場大環境確實有點冷,他把蘇富比本季取得的好成績看作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集合。在拍完後他發現不僅重點推出的專場和拍品拍出了好成績,而且各個板塊都有很明顯的增長,所以覺得這應該也算是回暖的一個跡象。“都說香港蘇富比春拍是內地春拍的風向標,如果隨後登場的其他拍賣成績也不錯,那對秋拍來說將是很大的鼓舞。但如果其他拍賣表現疲弱,那蘇富比此季拍賣只能說是個特例。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故宮首展花卉主題藏品[/b
]2016年04月15日18:52

90.jpg
90.jpg (17.94 KiB) Viewed 4987 times
  近日,故宮首次舉辦以花卉為主題,包含活態植物和靜態文物聯展,其中包括“四爺”設計的牡丹圖碗、慈禧穿過的牡丹花紋飾常服等首次展出。在開幕式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還表示,今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再增加約11%,達到76%;同時,故宮還將推出更多形式新穎的展覽,“目前已制訂了新的展覽計畫”,待近期規劃成熟後公佈實施。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2日。

  值得一提的是,超過六成展品首次走出文物庫房。“這些文物涉及瓷器、漆器、絲帛和院藏書畫。”據介紹,這些選出的文物全部與牡丹有關。其中最大牌的要數自2004年以來就未露過臉的“清雍正琺瑯彩雉雞牡丹圖碗”。故宮器物部專家介紹,這件牡丹主題的瓷碗故宮也只有一隻,“這瓷胎薄如蟬翼,收在庫房有專門的囊匣”。故宮器物部專家特別用“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燒”形容其胎薄程度。除了這件難得露臉的“國寶”,在延禧宮展出的12件織繡也是首次露臉,其中不乏慈禧穿過的常服。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世間難得一見的奇木 千年老油梨?

木質細膩,如嬰兒皮膚。手感如玉,不用觸摸,光看也有玉石感覺。紋理和色彩走向變化萬千。木質堅硬,油性充足,入水沉底。琥珀螢光入木三分由底向外透出,有如螢火蟲般磷光,觀者驚暵之餘更是如癡如醉。漫長歲月留痕,有厚厚包漿,如把包漿刮掉不用打磨也定會有金光四射之景況。筆者不多說,大家觀看各自感受好了。

大塊木,直徑約48cm 是千年老樹幹部位。
100_.jpg
100_.jpg (135.73 KiB) Viewed 4887 times
100_3612_.jpg
100_3612_.jpg (170.61 KiB) Viewed 4887 times
100_3613.jpg
100_3613.jpg (166.71 KiB) Viewed 4887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印象主義的光與彩:不瘋魔 不成活
2016年04月19日08:38

  作者:宋曉璐
  我的第一次對“美術審美”解說沒有選擇依照順序從人類最初的原始藝術,或者按照大多數人津津樂道的文藝復興開始,而是選擇了印象主義。理由很簡單,也很複雜。

  簡單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到今天沒有學過繪畫,不瞭解美術史,也知道文森特•梵古的《向日葵》賣出了天價;即使大多數人不太清楚塞尚,也知道如今哲學界最難以回答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要到哪裡去?”……而他們都來自這個畫派。

  複雜是因為這個畫派幾乎奠定了當代美術藝術的各個方向,從它開始,繪畫不再是對現實事物的單純模擬,它讓美術向更多元化發展,它開創了當代美術藝術與傳統美術不一樣的審美基調,被視為現代繪畫的開端。

  法國大革命的結束、中產階級的興起、大量的青年湧入城市使得新興的審美傾向還是形成。新一代的藝術不再迷戀新古典主義的嚴苛、浪漫主義的淫亂、寫實 主義對樸實鄉村生活的眷戀,他們更熱愛城市,更熱愛工業革命時代帶來的各種變革。工業革命使得人們更想相信科學,而照相機的發明更讓藝術家們開始重新審視 繪畫的意義。
1.png
1.png (104.42 KiB) Viewed 4831 times
  派系的創立者,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奈
  1832.01.23-1883.04.30
  19世紀印象主義奠基人之一

  雖然愛德華•馬奈從不曾參加過印象主義的主題聚會,其主要成就也在於人物繪畫。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古典主義的痕跡,而他確實也創立的這個 派系。《草地上的午餐》其人物依然是符合比例的寫實描繪,環境的處理也在寫實範圍之內。然而色彩上接近平塗的手法,造就了女人過於潔白的肌膚和相同手法處 理的黑色西裝之間的強烈對比。

  愛德華•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2.png
2.png (274.83 KiB) Viewed 4831 times
  同樣的風格在畫家的《奧林匹亞》中顯得更加明顯:身體的邊緣線被清晰的刻畫,身體本身的起伏則被處理得若隱若現,背後的黑人女傭黝黑的膚色在幽暗的背景裡難以辨認。這種對比,使人的視線無法再從女子白皙的身體上移開。

  愛德華•馬奈《奧林匹亞》
3.png
3.png (255.92 KiB) Viewed 4831 times
  “光”形成了“影”;“色”構築了事物的邊界,而“彩”卻豐富了我們的視線。這也是印象主義藝術家——克勞德•莫内和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的共同追求。
  從小不愛學習的莫内,只愛畫畫。

  1874年,在一次畫展中莫内展示了他的作品《日出•印象》。畫面上沒有具體的背景,有的只是日出時海上朦朧的景象,無論是背景還是前面的人物都沒有具體的影相。而莫内自己也說,這並非海上的實景,而是根據自己印象中海上日出的情景所畫。

  克勞德•莫内《日出•印象》
4.png
4.png (276.51 KiB) Viewed 4831 times
  “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當時的品論家這樣譏諷和嘲弄著。這個畫派也由此有了自己的名字——印象主義/印象派。之後,莫内開始了對光影的追逐。他可 以用一整天的時間去多次描繪同一位置、同一構圖的教堂,每張只畫一小時。通過這樣的練習,感受光線所帶來的色彩變化。在他的習作中,我們能看到早上莊嚴肅 穆的教堂,也能看到下午溫暖沉靜的教堂,而這些都是由於光線的不同,所帶來的不同感受。

  莫内的夫人是莫内最重要的畫面人物
5.png
5.png (110.47 KiB) Viewed 4831 times
  也由於這樣的作畫習慣,莫内此生幾乎沒有一張完整的畫作。莫内一生命運多舛,也飽受一戰的痛苦,晚年時期的睡蓮系列作品是他生活的最大慰藉。

  克勞德•莫内《睡蓮 之一》
6.png
6.png (356.66 KiB) Viewed 4831 times
雷諾瓦算得上印象派中最受歡迎的一位

  其畫風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產階級的審美愛好,畫面中的女性總是擁有白皙粉嫩的肌膚和熱情耀眼的頭髮。《紅磨坊的舞會》中,充斥著巴黎露天咖啡館兼 舞場熱鬧歡快的氣氛,透過樹葉間隙落下來的陽光跳蕩著,光線的豐富和色彩的變化,充分驗證了印象主義畫家對現實生活中光與色變化的高度敏感。

  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遊船上的午餐。》
皮耶爾•奧古斯特•雷諾瓦
  《紅磨坊的舞會》
7.png
7.png (352.21 KiB) Viewed 4831 times
陽光、空氣、自然、女人、鮮花和兒童,是前期印象派在工業革命之後繪出的城市生活的光陰、甜美和幸福美好。

  1886年,早期印象派結束後,新印象派畫家用更科學的方法分析光線和色彩,利用色彩互補,不用調色,採用點彩方法發現色彩與光之間的關係。修拉的《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在新印象派結束之後,就是徹底顛覆古典審美論調的後印象主義了,而那是我們下次要在繼續的故事。
8.png
8.png (624.92 KiB) Viewed 4831 times
  喬治•修拉《大碗島上的星期日下午》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