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前副局長受賄被起訴 (15:39)
鐵道部運輸局前任副局長蘇順虎被控收受3家企業2400多萬元人民幣賄賂,北京第二中級法院近日開審。
《北京晚報》今日報道,今年59歲的蘇順虎是湖北省人,研究生文化,高級工程師,原為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運部主任。蘇順虎於1980年畢業於蘭州鐵道學院鐵道運輸專業,歷任鐵道部運輸局貨運計劃處副處長、鐵道部運輸局營運部貨運營銷計劃處處長、昆明鐵路局副局長。2011年7月被中紀委雙規。
檢方指控,蘇順虎於2003年至2008年間,利用擔任鐵道部運輸局營運部貨運營銷計劃處處長的職務便利,接受山西曲沃縣閔光焦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邦才的請託,為該公司解決煤炭運輸等問題提供幫助,為此,先後多次收受張邦才給予的錢款共計人民幣85萬餘元。
2004年至2010年間,蘇順虎利用擔任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業部主任的職務便利,接受江西省物資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雲富的請託,為該公司解決煤炭運輸等問題提供幫助,為此,先後多次收受周雲富給予的款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194萬餘元。
2008年至2011年間,蘇順虎利用擔任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業部主任的職務便利,接受北京鐵潤商貿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段莉的請託,為該公司解決貨物運輸等問題提供幫助,為此,先後多次收受段莉給予的款物共計折合人民幣1212萬餘元。
案發後,大部分受賄款物已追繳。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中央反腐正在布更大的局 P19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吉林前副省長涉受賄被起訴 (12:34)
涉嫌在長達16年間分85次收受賄款折合1919餘萬人民幣,吉林省前常務副省長田學仁近日被提起公訴。
京媒體2日披露,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已以涉嫌受賄罪對田學仁提起公訴。
2012年7月6日,中共中央紀委對吉林省原副省長,吉林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學仁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檢查。經查,田學仁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錢物,收受禮金。其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其中有的問題已涉嫌犯罪。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規定,經中央紀委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准,決定給予田學仁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據報道,由於在案發前田學仁已是副部級官員,因此經過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專門避開了田學仁長期擔任要職的東北地區,將案件轉到北京檢方。
北京檢方指控,田學仁在1995年至2011年間,利用擔任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其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直接或者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分別為10人在企業經營、家屬工作調動、子女入學和職務提拔等方面提供幫助,先後85次共收受上述人員給予的人民幣446萬、美元209萬,共計折合人民幣1919.3575萬元。
相關文書顯示,由於田學仁涉案時間跨度長達16年,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後,曾經退回補充偵查一次。
檢方認為,田學仁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其到案後能主動交代有關機關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實,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態度較好,案發後贓款已全部追繳,因此依法可從輕處罰。
目前,田學仁正羈押在秦城監獄,等待受審。
			
			
									
						
										
						涉嫌在長達16年間分85次收受賄款折合1919餘萬人民幣,吉林省前常務副省長田學仁近日被提起公訴。
京媒體2日披露,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已以涉嫌受賄罪對田學仁提起公訴。
2012年7月6日,中共中央紀委對吉林省原副省長,吉林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學仁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立案檢查。經查,田學仁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錢物,收受禮金。其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其中有的問題已涉嫌犯罪。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的規定,經中央紀委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准,決定給予田學仁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據報道,由於在案發前田學仁已是副部級官員,因此經過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專門避開了田學仁長期擔任要職的東北地區,將案件轉到北京檢方。
北京檢方指控,田學仁在1995年至2011年間,利用擔任職務上的便利或者其職權、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直接或者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分別為10人在企業經營、家屬工作調動、子女入學和職務提拔等方面提供幫助,先後85次共收受上述人員給予的人民幣446萬、美元209萬,共計折合人民幣1919.3575萬元。
相關文書顯示,由於田學仁涉案時間跨度長達16年,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後,曾經退回補充偵查一次。
檢方認為,田學仁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其到案後能主動交代有關機關尚未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實,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認罪態度較好,案發後贓款已全部追繳,因此依法可從輕處罰。
目前,田學仁正羈押在秦城監獄,等待受審。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石油幫涉貪落馬 習李應反腐改革並進
中石油4名高層和前任董事長蔣潔敏相繼涉嫌貪腐受查,除了顯示中央反腐不僅打蒼蠅,也打大老虎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國企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變成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絆腳石,中石油乃市值數以萬億元計的超級國企,現在「石油幫」的頭面人物紛紛涉貪落馬,除了追究他們相關責任,中央應將之視為突破口,一舉整頓石油產業,解決石油系統諸多問題,並帶動整體國企改革。把反貪腐與改革結合起來,有望出現一個新局面。
搬動石油幫
習李「不怕出點事」
較早前4名中石油高層相繼捲入貪腐調查,已經哄動官商政界,到曾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加入受查行列,顯示中央的反貪力度非同小可。因為中石油這類超級國企,頭面人物都有後台,以蔣潔敏為例,在石油系統工作逾四分之一世紀,與前任兩名政治局常委曾慶紅和周永康素有淵源,今年3月調任國資委主任之前,他實際上是石油幫的總管,十八大時又晉身中共中央委員,以蔣潔敏等人的背景和官商位階而出事,折射出來的意義,遠遠超過他們涉及的貪腐行為。
首先,內地奉「穩定壓倒一切」為行事圭臬,這種思維在胡溫時代尤為突出,謹小慎微之下,許多問題未能及時處理,就國企而言,結果是讓它們坐大惡化至「權貴資本主義」。這是害怕出事的結果。各方既得利益集團大概也看到這個死穴,拉幫結派自行其是,前任總理溫家寶慨嘆過的「令不出中南海」,是他曾經面對的處境;習近平與李克強上場後,雖然內外政策仍然力求穩定,但是似乎習李「不怕出點事」。例如與日本就釣魚島爭議的對抗,以及較早前一度收緊貨幣供應而使銀行叫苦連天等,今次同時對付4名中石油高層,調查蔣潔敏,就不怕石油系統可能出亂子,而劍指石油幫總後台也呼之欲出,對政壇、權力結構的震盪和牽動極大,習李並未視為首要考慮。因此,經此一役石油幫會否被瓦解,值得注意。
習近平在十八大甫當選總書記,即矢言反貪腐,其後南下廣東,走1992年鄧小平南巡推動改革的足,可以說,反腐與改革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兩大主軸。
所周知,11屆三中全會以來,30多年改革開放,打造出許多體積龐大的國有企業,當時在打破大鍋飯、實施股份制、按市場原則運作的轉型中,改造國企是改革成功的一面,參與者更被冠以「改革者」之名。但是時移世易,現在的國企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當年參與國企改造的人,現在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只看到自己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抗拒繼續深化改革,不少更異化為權貴的命運共同體,綁架了中國的發展方向,俄羅斯國有資產僅極少數人巧取豪奪而去的局面,會否在中國重現,已經成為現實問題。
歷年來,中石油隨中國經濟發展,這個控制中國能源供應的國企,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集團,這些年,石油系統問題罄竹難書,蔣潔敏與其他高層人物負面傳聞也不少,但是中央對這個獨立王國,未能動其分毫。今次,石油幫出事,中央在處理違規、違紀行為之餘,會否趁機對中石油和石油產業進行改革,值得關注。
搬開絆腳石應順勢而行
整頓中石油和改革產業
石油在中國,並非能源那麼簡單,中共建政之後,開始自行勘探開採石油,先後開發建設了大慶、勝利、大港、遼河等幾個油田,「鐵人」王進喜就是在大慶油田建設中,被樹立為勞動模範的人物,所代表自力更生和犧牲精神,至今仍然被推崇。石油產業在當時的背景下,也面對包括油源枯竭等問題,1979年11月25日,渤海灣的急風巨浪掀翻一座石油鑽井,72名工人遇難,當時主管石油事務的副總理康世恩一度被追究領導責任以外,中央趁勢改革石油產業。
今次中石油出事,雖云導火線是人員貪腐,不過,石油系統種種問題才是貪腐的深層原因,中央要查辦相關人員,相信問題不大,即使有更高層人物牽涉,只要中央決心貫徹「無論職位多高也會一查到底」的方針,不怕所謂「出點事」,則相關人等也要付出代價。不過,中央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整頓中石油和整個產業,例如,發生溫州動車事故,中央趁機搬動原鐵道部長劉志軍之外,現在鐵道部朝向市場化轉型改革,就是中央利用時機的結果。石油幫出事,也提供了類似機會,中央只要順勢而為,就可以使石油產業出現新局面。
35年前舉行11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扭轉了中國的命運,今年稍後將舉行18屆三中全會,中國的改革在35年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抗拒,已經使改革難以推行下去,而現在的中國經濟體制運行發展至最劣質的「權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能否持續下去,已經是一大疑問。根本解決之道,當然是改革政治體制,若仍然等待時機,則中央藉查辦個別國企(例如中石油)的貪腐事故,一併推行產業改革,是順理成章的事。若已經搬開了中石油和產業改革的絆腳石,而中石油依然故我,這是失時失策,不對也不應該。
			
			
									
						
										
						中石油4名高層和前任董事長蔣潔敏相繼涉嫌貪腐受查,除了顯示中央反腐不僅打蒼蠅,也打大老虎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國企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變成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絆腳石,中石油乃市值數以萬億元計的超級國企,現在「石油幫」的頭面人物紛紛涉貪落馬,除了追究他們相關責任,中央應將之視為突破口,一舉整頓石油產業,解決石油系統諸多問題,並帶動整體國企改革。把反貪腐與改革結合起來,有望出現一個新局面。
搬動石油幫
習李「不怕出點事」
較早前4名中石油高層相繼捲入貪腐調查,已經哄動官商政界,到曾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加入受查行列,顯示中央的反貪力度非同小可。因為中石油這類超級國企,頭面人物都有後台,以蔣潔敏為例,在石油系統工作逾四分之一世紀,與前任兩名政治局常委曾慶紅和周永康素有淵源,今年3月調任國資委主任之前,他實際上是石油幫的總管,十八大時又晉身中共中央委員,以蔣潔敏等人的背景和官商位階而出事,折射出來的意義,遠遠超過他們涉及的貪腐行為。
首先,內地奉「穩定壓倒一切」為行事圭臬,這種思維在胡溫時代尤為突出,謹小慎微之下,許多問題未能及時處理,就國企而言,結果是讓它們坐大惡化至「權貴資本主義」。這是害怕出事的結果。各方既得利益集團大概也看到這個死穴,拉幫結派自行其是,前任總理溫家寶慨嘆過的「令不出中南海」,是他曾經面對的處境;習近平與李克強上場後,雖然內外政策仍然力求穩定,但是似乎習李「不怕出點事」。例如與日本就釣魚島爭議的對抗,以及較早前一度收緊貨幣供應而使銀行叫苦連天等,今次同時對付4名中石油高層,調查蔣潔敏,就不怕石油系統可能出亂子,而劍指石油幫總後台也呼之欲出,對政壇、權力結構的震盪和牽動極大,習李並未視為首要考慮。因此,經此一役石油幫會否被瓦解,值得注意。
習近平在十八大甫當選總書記,即矢言反貪腐,其後南下廣東,走1992年鄧小平南巡推動改革的足,可以說,反腐與改革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兩大主軸。
所周知,11屆三中全會以來,30多年改革開放,打造出許多體積龐大的國有企業,當時在打破大鍋飯、實施股份制、按市場原則運作的轉型中,改造國企是改革成功的一面,參與者更被冠以「改革者」之名。但是時移世易,現在的國企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當年參與國企改造的人,現在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只看到自己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抗拒繼續深化改革,不少更異化為權貴的命運共同體,綁架了中國的發展方向,俄羅斯國有資產僅極少數人巧取豪奪而去的局面,會否在中國重現,已經成為現實問題。
歷年來,中石油隨中國經濟發展,這個控制中國能源供應的國企,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集團,這些年,石油系統問題罄竹難書,蔣潔敏與其他高層人物負面傳聞也不少,但是中央對這個獨立王國,未能動其分毫。今次,石油幫出事,中央在處理違規、違紀行為之餘,會否趁機對中石油和石油產業進行改革,值得關注。
搬開絆腳石應順勢而行
整頓中石油和改革產業
石油在中國,並非能源那麼簡單,中共建政之後,開始自行勘探開採石油,先後開發建設了大慶、勝利、大港、遼河等幾個油田,「鐵人」王進喜就是在大慶油田建設中,被樹立為勞動模範的人物,所代表自力更生和犧牲精神,至今仍然被推崇。石油產業在當時的背景下,也面對包括油源枯竭等問題,1979年11月25日,渤海灣的急風巨浪掀翻一座石油鑽井,72名工人遇難,當時主管石油事務的副總理康世恩一度被追究領導責任以外,中央趁勢改革石油產業。
今次中石油出事,雖云導火線是人員貪腐,不過,石油系統種種問題才是貪腐的深層原因,中央要查辦相關人員,相信問題不大,即使有更高層人物牽涉,只要中央決心貫徹「無論職位多高也會一查到底」的方針,不怕所謂「出點事」,則相關人等也要付出代價。不過,中央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整頓中石油和整個產業,例如,發生溫州動車事故,中央趁機搬動原鐵道部長劉志軍之外,現在鐵道部朝向市場化轉型改革,就是中央利用時機的結果。石油幫出事,也提供了類似機會,中央只要順勢而為,就可以使石油產業出現新局面。
35年前舉行11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扭轉了中國的命運,今年稍後將舉行18屆三中全會,中國的改革在35年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抗拒,已經使改革難以推行下去,而現在的中國經濟體制運行發展至最劣質的「權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能否持續下去,已經是一大疑問。根本解決之道,當然是改革政治體制,若仍然等待時機,則中央藉查辦個別國企(例如中石油)的貪腐事故,一併推行產業改革,是順理成章的事。若已經搬開了中石油和產業改革的絆腳石,而中石油依然故我,這是失時失策,不對也不應該。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副省長受賄1919萬羈押秦城
吉林原副省長田學仁近日被以涉嫌受賄罪提起公訴,他涉嫌在16年中收受錢款1919多萬元人民幣。
受賄85次 最少5000元
《新京報》報道,田學仁涉嫌助他人經營企業、調動家屬工作、安排子女入學等,85次收受共1919多萬元人民幣,近日被提起公訴。田學仁去年7月被中紀委立案調查,案件隨後移交北京檢察院。
66歲的田是遼寧人,曾任吉林市委書記、吉林省常務副省長、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據檢方指控,田學仁涉嫌收受錢款,為企業「剷事」(指擺平問題)、收購、承攬項目、幫人「跑官」等,10餘年中持續收錢,最少的金額為5000元人民幣,最大的一筆為100萬美元,案件偵查卷宗多達26冊。
超市前飛機上照收錢
其收錢地點基本在其長春市3個家中或吉林銀行辦公室、省人民政府辦公室,甚至停車場、超市門前、從迪拜飛往埃及的飛機上等公共場合,時間多在農曆新年、中秋節、勞動節、元旦和國慶節期間。行賄人包括時任吉林某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郭××、時任吉林天河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征等。田學仁目前羈押於北京秦城監獄。
			
			
									
						
										
						吉林原副省長田學仁近日被以涉嫌受賄罪提起公訴,他涉嫌在16年中收受錢款1919多萬元人民幣。
受賄85次 最少5000元
《新京報》報道,田學仁涉嫌助他人經營企業、調動家屬工作、安排子女入學等,85次收受共1919多萬元人民幣,近日被提起公訴。田學仁去年7月被中紀委立案調查,案件隨後移交北京檢察院。
66歲的田是遼寧人,曾任吉林市委書記、吉林省常務副省長、吉林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據檢方指控,田學仁涉嫌收受錢款,為企業「剷事」(指擺平問題)、收購、承攬項目、幫人「跑官」等,10餘年中持續收錢,最少的金額為5000元人民幣,最大的一筆為100萬美元,案件偵查卷宗多達26冊。
超市前飛機上照收錢
其收錢地點基本在其長春市3個家中或吉林銀行辦公室、省人民政府辦公室,甚至停車場、超市門前、從迪拜飛往埃及的飛機上等公共場合,時間多在農曆新年、中秋節、勞動節、元旦和國慶節期間。行賄人包括時任吉林某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郭××、時任吉林天河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常征等。田學仁目前羈押於北京秦城監獄。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村官位小權大 蒼蠅不輸老虎
近年來,村官賤賣土地、大肆斂財在神州大地風生水起,已成官場貪腐的一大重災區。近日,又有兩宗村官受賄醜聞曝光。一宗是河北省曲陽縣七里莊村支書劉會民,因涉黑斂財七千一百萬元,且一次性收受千足黃金十公斤,被一審判處死刑;另一宗是浙江永嘉縣新橋村村委會主任余乾壽,因涉嫌受賄三千三百九十九萬元,以及職務侵佔一百九十九萬元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隻手遮天 為霸一方
村官是中國農村最基層的小官,無論是村支書,還是村主任,在百官系列中都位列末流,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芝麻官,卻因大權在握又掌有土地資源,往往可以隻手遮天,為霸一方。劉會民所在的曲陽是國家貧困縣,經濟落後,財政緊絀,按理能搜刮的民脂民膏不多,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任職村主任和村支書十年間,一手收受開發商賄賂,一手私吞政府拆遷補償款,竟「鯨吞」七千多萬元。村官能量之大,黑洞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比起省部級高官,村官雖小,胃口卻不小,有時貪腐起來甚至可以比肩「老虎」。早前案發的遼寧莊河市打拉腰村官王仁財,居然斂財九千萬元。一隻小小「蒼蠅」胃口之大,不僅前無古人,即使與巨貪劉志軍等「老虎」相比,也毫不遜色。浙江村官余乾壽同樣官小心貪,除貪污受賄四千多萬外,在全村五百六十九套安置房分配中亦近似「瘋狂」。他夥同前任村支書及現任支部委員、會計出納等一眾村官,瓜分了共三百一十六套住房,其濫用職權、侵吞房產,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中國農村改革開放前,民風淳樸,村長和支書大都廉潔奉公、與民同甘共苦,如今奢靡成風,不少村官一邊斂財,一邊花天酒地,開豪車,買豪宅,一擲千金。余乾壽下台後向檢察官作供稱,他用搜刮來的錢財在溫州購買了兩套價值一千多萬元的豪宅,房子裝修又花了一百七十萬元。為了招搖過市,他花費二百三十萬元給自己買了兩輛豪車,又買了兩輛平治和一輛寶馬分贈給三個女兒,小女兒出嫁時,僅酒水和嫁妝就花去上百萬元。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中共官場向來標榜任人唯賢、德才兼備,但不少農村基層選舉卻是任人唯親、黑幕重重。能選上村官的人大多學歷低、素質差,但幾乎個個都有靠山背景,有的是家族顯赫,勢力龐大;更多的村官是靠賄選「買票」,甚至由黑社會操縱選舉,選票一張少則五百元,多則二千元,已成公開秘密。正在服刑的廣東江門新會區村官阿傑自白,當年他競選村主任時,光是「買票」就花了七十五萬元。試想,把參選當投資的村官一旦上任,能夠不貪不腐、不中飽私囊追求「回報」嗎?
正所謂「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權有多大,利就有多大」。當今鄉鎮村官手握財經大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貪污受賄,隨心所欲。被揶揄為「史上最誠實貪官」的山西呂梁上水西村村支書王根平直言「我不貪污,當官幹啥」,可謂道出了無數村官之所以貪腐的心裏話。
山高皇帝遠。不少村官之所以成了濫權枉法、橫行鄉裏的「土皇帝」,根本原因在於權大無邊,缺乏監管。近來中共反腐有點風聲鶴唳,部級高官、央企高管一個個應聲倒下,但若不把權力關進籠子,風聲過後,「老虎、蒼蠅」繼續肆虐天下,亡黨亡國即使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
王奇
			
			
									
						
										
						近年來,村官賤賣土地、大肆斂財在神州大地風生水起,已成官場貪腐的一大重災區。近日,又有兩宗村官受賄醜聞曝光。一宗是河北省曲陽縣七里莊村支書劉會民,因涉黑斂財七千一百萬元,且一次性收受千足黃金十公斤,被一審判處死刑;另一宗是浙江永嘉縣新橋村村委會主任余乾壽,因涉嫌受賄三千三百九十九萬元,以及職務侵佔一百九十九萬元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隻手遮天 為霸一方
村官是中國農村最基層的小官,無論是村支書,還是村主任,在百官系列中都位列末流,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芝麻官,卻因大權在握又掌有土地資源,往往可以隻手遮天,為霸一方。劉會民所在的曲陽是國家貧困縣,經濟落後,財政緊絀,按理能搜刮的民脂民膏不多,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任職村主任和村支書十年間,一手收受開發商賄賂,一手私吞政府拆遷補償款,竟「鯨吞」七千多萬元。村官能量之大,黑洞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比起省部級高官,村官雖小,胃口卻不小,有時貪腐起來甚至可以比肩「老虎」。早前案發的遼寧莊河市打拉腰村官王仁財,居然斂財九千萬元。一隻小小「蒼蠅」胃口之大,不僅前無古人,即使與巨貪劉志軍等「老虎」相比,也毫不遜色。浙江村官余乾壽同樣官小心貪,除貪污受賄四千多萬外,在全村五百六十九套安置房分配中亦近似「瘋狂」。他夥同前任村支書及現任支部委員、會計出納等一眾村官,瓜分了共三百一十六套住房,其濫用職權、侵吞房產,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中國農村改革開放前,民風淳樸,村長和支書大都廉潔奉公、與民同甘共苦,如今奢靡成風,不少村官一邊斂財,一邊花天酒地,開豪車,買豪宅,一擲千金。余乾壽下台後向檢察官作供稱,他用搜刮來的錢財在溫州購買了兩套價值一千多萬元的豪宅,房子裝修又花了一百七十萬元。為了招搖過市,他花費二百三十萬元給自己買了兩輛豪車,又買了兩輛平治和一輛寶馬分贈給三個女兒,小女兒出嫁時,僅酒水和嫁妝就花去上百萬元。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中共官場向來標榜任人唯賢、德才兼備,但不少農村基層選舉卻是任人唯親、黑幕重重。能選上村官的人大多學歷低、素質差,但幾乎個個都有靠山背景,有的是家族顯赫,勢力龐大;更多的村官是靠賄選「買票」,甚至由黑社會操縱選舉,選票一張少則五百元,多則二千元,已成公開秘密。正在服刑的廣東江門新會區村官阿傑自白,當年他競選村主任時,光是「買票」就花了七十五萬元。試想,把參選當投資的村官一旦上任,能夠不貪不腐、不中飽私囊追求「回報」嗎?
正所謂「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權有多大,利就有多大」。當今鄉鎮村官手握財經大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貪污受賄,隨心所欲。被揶揄為「史上最誠實貪官」的山西呂梁上水西村村支書王根平直言「我不貪污,當官幹啥」,可謂道出了無數村官之所以貪腐的心裏話。
山高皇帝遠。不少村官之所以成了濫權枉法、橫行鄉裏的「土皇帝」,根本原因在於權大無邊,缺乏監管。近來中共反腐有點風聲鶴唳,部級高官、央企高管一個個應聲倒下,但若不把權力關進籠子,風聲過後,「老虎、蒼蠅」繼續肆虐天下,亡黨亡國即使躲過初一,也躲不過十五。
王奇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薄熙來已結案 下一個會是誰?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深知黨內官員腐敗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早就提出長此以往會有「亡黨亡國」的危險。近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作準備,再次指出﹕「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是全黨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並認為﹕「當前,腐敗現象依然多發,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求「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反腐敗鬥爭的形勢判斷和要求部署上來,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作為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嚴肅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充分發揮震懾力」。
下一個會是誰
習近平深知,他要建立領導權威,他要在廣大人民中樹立威信,必定要在反腐敗的工作上,幹出成績。如果再像上一屆那樣,猶猶豫豫,怕狼怕虎,遲早會被權貴集團的力量所遏制,不僅不能千古留名,連堅持有效管治也成問題。
所以他上台之初,就提出整頓黨風的八條,先從整頓鋪張浪費之風做起,並且已經初見成效。接就是打下幾隻正副部級的「小老虎」,直到查處政治局委員的薄熙來和若干所謂「石油幫」的高級幹部,聲勢和效果的確有點不同凡響。
但打大老虎卻是阻力重重。薄熙來案,只查經濟,未能涉及他的政治陰謀和野心,這是有意切割。對「石油幫」,包括查出第一個十八大以後落網的中央委員蔣潔敏。但順藤摸瓜,下一個是誰,敢不敢破例?人們雖有期待,但不敢看好。
中國有「刑不上大夫」的歷史傳統,因而民間傳言有「刑不上常委」(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說。過去的確有個別常委級人物,被人言之鑿鑿揭出其有重大貪腐嫌疑,結果直至遽歸道山,安然無事。而北京的陳希同(政治局委員)因貪腐被揭露判刑,卻有傳聞說是不服最高領導而獲罪。
中國的政壇人事關係牽連十分複雜,局外人很難全面了解,但坊間的小道消息多如牛毛,難辨真假。當前中國的法治並不十分健全,法院也不能做到「獨立審判」。這一次薄熙來的公審,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涉及更廣和更高級領導人,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了。
國企問題不少
我們相信習近平對薄案確實盡了努力,能把他繩之以法,便不簡單,但結果仍然屈服於某些壓力,不能揭露事件的全部真相。只以貪腐部分結案,可見阻力之大。
習近平如果要建立統治威信,真正把遏制、消除腐敗的工作進行到底,一定要打破「常規陋習」,真正做一齣「好戲」。
「石油幫」的5名高官被撤被查,說明帶有壟斷性的國企高層問題不少。這些國企高層,大部分是由太子黨(太子女)或高層領導的親信所把持。他們獨霸銀行貸款、遏制中小企業、分紅佔股等等方面都處於缺乏有效監督的局面,而且與對口政府部門又有不可言傳的關係,故而形成權貴集團。這正是中國當前壓在全國人民頭上的一座新的大山,也是社會上貪腐現象的最大的溫。要解決貪腐問題,對這些壟斷的國企,有必要建立新的監督和減少其壟斷性的制度。
制度問題更重要
一般人總喜歡看看人物的浮沉,但卻少關心有關的制度。沒有良好的監督制度,只靠清官當權或當政,是靠不住和不能持久的。加強反腐敗工作的機制和體制,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才是根本。
鄧小平早就說過,過去某些領導人發生的種種錯誤,雖與個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話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就是不能打破「人治」的傳統局面。習近平如果要徹底解決影響國運的貪腐問題,除了要敢於打大老虎之外,一定要認真建立監督制度和人事制度。只有制度建立起來,高級幹部身體力行,並打一兩隻大老虎以立威,才能夠千古留名,長治久安。
吳康民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深知黨內官員腐敗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早就提出長此以往會有「亡黨亡國」的危險。近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為十八屆三中全會作準備,再次指出﹕「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是全黨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並認為﹕「當前,腐敗現象依然多發,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要求「全黨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反腐敗鬥爭的形勢判斷和要求部署上來,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作為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嚴肅查處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充分發揮震懾力」。
下一個會是誰
習近平深知,他要建立領導權威,他要在廣大人民中樹立威信,必定要在反腐敗的工作上,幹出成績。如果再像上一屆那樣,猶猶豫豫,怕狼怕虎,遲早會被權貴集團的力量所遏制,不僅不能千古留名,連堅持有效管治也成問題。
所以他上台之初,就提出整頓黨風的八條,先從整頓鋪張浪費之風做起,並且已經初見成效。接就是打下幾隻正副部級的「小老虎」,直到查處政治局委員的薄熙來和若干所謂「石油幫」的高級幹部,聲勢和效果的確有點不同凡響。
但打大老虎卻是阻力重重。薄熙來案,只查經濟,未能涉及他的政治陰謀和野心,這是有意切割。對「石油幫」,包括查出第一個十八大以後落網的中央委員蔣潔敏。但順藤摸瓜,下一個是誰,敢不敢破例?人們雖有期待,但不敢看好。
中國有「刑不上大夫」的歷史傳統,因而民間傳言有「刑不上常委」(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之說。過去的確有個別常委級人物,被人言之鑿鑿揭出其有重大貪腐嫌疑,結果直至遽歸道山,安然無事。而北京的陳希同(政治局委員)因貪腐被揭露判刑,卻有傳聞說是不服最高領導而獲罪。
中國的政壇人事關係牽連十分複雜,局外人很難全面了解,但坊間的小道消息多如牛毛,難辨真假。當前中國的法治並不十分健全,法院也不能做到「獨立審判」。這一次薄熙來的公審,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涉及更廣和更高級領導人,就不是這麼簡單的了。
國企問題不少
我們相信習近平對薄案確實盡了努力,能把他繩之以法,便不簡單,但結果仍然屈服於某些壓力,不能揭露事件的全部真相。只以貪腐部分結案,可見阻力之大。
習近平如果要建立統治威信,真正把遏制、消除腐敗的工作進行到底,一定要打破「常規陋習」,真正做一齣「好戲」。
「石油幫」的5名高官被撤被查,說明帶有壟斷性的國企高層問題不少。這些國企高層,大部分是由太子黨(太子女)或高層領導的親信所把持。他們獨霸銀行貸款、遏制中小企業、分紅佔股等等方面都處於缺乏有效監督的局面,而且與對口政府部門又有不可言傳的關係,故而形成權貴集團。這正是中國當前壓在全國人民頭上的一座新的大山,也是社會上貪腐現象的最大的溫。要解決貪腐問題,對這些壟斷的國企,有必要建立新的監督和減少其壟斷性的制度。
制度問題更重要
一般人總喜歡看看人物的浮沉,但卻少關心有關的制度。沒有良好的監督制度,只靠清官當權或當政,是靠不住和不能持久的。加強反腐敗工作的機制和體制,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才是根本。
鄧小平早就說過,過去某些領導人發生的種種錯誤,雖與個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話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就是不能打破「人治」的傳統局面。習近平如果要徹底解決影響國運的貪腐問題,除了要敢於打大老虎之外,一定要認真建立監督制度和人事制度。只有制度建立起來,高級幹部身體力行,並打一兩隻大老虎以立威,才能夠千古留名,長治久安。
吳康民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蠹眾木折 隙大牆壞
內地最近的反貪舉動,不僅雷聲大,雨點也不小。十八大閉幕後,從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雙規」,到近期中石油高管被調查,已有大批省部級官員、央企高管下台。半年多來,被查的貪官人數之多、職位之高,過往罕見。
有人認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內地的貪污問題,已經到了不能不整治的階段。雖然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貪污問題猖獗,已構成經濟和科技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也成為社會衝突和矛盾的根源,腐敗現象繼續蔓延,勢必危及政權的穩定。
習近平上任後公開表示,要牢記「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的道理。這一句子出自戰國《商君書‧修權》,古文中還言及,「故大臣爭於私而不顧其民,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
北京坦言:「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反貪對內地而言,絕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然而不得不做。領導人清楚貪污問題的危害性,特別是內地經濟結構正在面臨新的調整期,腐敗弊病,若不打擊,後患無窮。
當今是網絡時代,輿論監督愈來愈透明,很多官場動態和官員言行無法遮掩,這對反貪起了很大作用。內地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反貪已經不是抓多少貪官的問題,而是涉及經濟發展和政權長治久安等諸多考量。
李秀恒
			
			
									
						
										
						內地最近的反貪舉動,不僅雷聲大,雨點也不小。十八大閉幕後,從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被「雙規」,到近期中石油高管被調查,已有大批省部級官員、央企高管下台。半年多來,被查的貪官人數之多、職位之高,過往罕見。
有人認為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內地的貪污問題,已經到了不能不整治的階段。雖然過去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貪污問題猖獗,已構成經濟和科技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也成為社會衝突和矛盾的根源,腐敗現象繼續蔓延,勢必危及政權的穩定。
習近平上任後公開表示,要牢記「蠹眾而木折,隙大而牆壞」的道理。這一句子出自戰國《商君書‧修權》,古文中還言及,「故大臣爭於私而不顧其民,則下離上。下離上者,國之隙也」。
北京坦言:「如果任憑腐敗問題愈演愈烈,最終必然亡黨亡國。」反貪對內地而言,絕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然而不得不做。領導人清楚貪污問題的危害性,特別是內地經濟結構正在面臨新的調整期,腐敗弊病,若不打擊,後患無窮。
當今是網絡時代,輿論監督愈來愈透明,很多官場動態和官員言行無法遮掩,這對反貪起了很大作用。內地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反貪已經不是抓多少貪官的問題,而是涉及經濟發展和政權長治久安等諸多考量。
李秀恒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羨慕俄國悲慘生活
有人如此感慨:俄國已從世界第二大強國淪為二三流國家,膽敢在已經掌握宇宙真理的國家囂張。俄羅斯人非常悲慘,隨便舉幾個例,倒令人觸目驚心:一、全民免費醫療;二、實行學齡前、基礎和中等職業免費教育,並提供免費午餐;三、女五十五歲、男六十歲,就可領養老金,不論是否為國家工作過;四、多數人不識水錶,因為包括熱水在內免費,電、暖氣由國家承擔絕大部分;五、二○一二年人均收入達一萬二千七百美元(中國人均收入約三千美元);六、還有更慘的,俄羅斯人居然有選票。
明眼人一看,自然知道此中有真意,可是「欲辯已忘言」,皆因老百姓聽得多口號治國,在上的講就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尤其是貪腐禁之不絕,做大官發大財,做小官發小財。
報道指,內地外逃官員數目高達一萬八千餘人,攜帶款項至少達八千億元人民幣。中共自十八大後,新班子高調聲言反貪腐,造成裸官倍增,逃得快,好世界,據云去年全年僅從北京機場海關出逃的處級以上官員已達三百五十四人,合共帶走逾三千億元人民幣。
前輩學者王亞南曾感嘆:「中國二十四史實是一部貪污史。」證諸神州,只是把這貪污史發揚光大而已!
老百姓這幾十年積下怨氣夠多了:你們讓百姓改變,就稱之為改革;百姓讓你們改變,就變成了顛覆。你們搶老百姓的財產,就稱之為發展;老百姓保護自己的財產,就是暴力抗法。你們全副武裝上街,就稱之為維穩;老百姓上街散步,就變成了敵對勢力。
老百姓心目中可多麼多麼羨慕「俄羅斯人非常悲慘」的生活,不要說「選票」,何以講句話發個微信,都會變成「尋釁滋事」而被拘控?讓人講話,天會塌下來?
施友朋
			
			
									
						
										
						有人如此感慨:俄國已從世界第二大強國淪為二三流國家,膽敢在已經掌握宇宙真理的國家囂張。俄羅斯人非常悲慘,隨便舉幾個例,倒令人觸目驚心:一、全民免費醫療;二、實行學齡前、基礎和中等職業免費教育,並提供免費午餐;三、女五十五歲、男六十歲,就可領養老金,不論是否為國家工作過;四、多數人不識水錶,因為包括熱水在內免費,電、暖氣由國家承擔絕大部分;五、二○一二年人均收入達一萬二千七百美元(中國人均收入約三千美元);六、還有更慘的,俄羅斯人居然有選票。
明眼人一看,自然知道此中有真意,可是「欲辯已忘言」,皆因老百姓聽得多口號治國,在上的講就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尤其是貪腐禁之不絕,做大官發大財,做小官發小財。
報道指,內地外逃官員數目高達一萬八千餘人,攜帶款項至少達八千億元人民幣。中共自十八大後,新班子高調聲言反貪腐,造成裸官倍增,逃得快,好世界,據云去年全年僅從北京機場海關出逃的處級以上官員已達三百五十四人,合共帶走逾三千億元人民幣。
前輩學者王亞南曾感嘆:「中國二十四史實是一部貪污史。」證諸神州,只是把這貪污史發揚光大而已!
老百姓這幾十年積下怨氣夠多了:你們讓百姓改變,就稱之為改革;百姓讓你們改變,就變成了顛覆。你們搶老百姓的財產,就稱之為發展;老百姓保護自己的財產,就是暴力抗法。你們全副武裝上街,就稱之為維穩;老百姓上街散步,就變成了敵對勢力。
老百姓心目中可多麼多麼羨慕「俄羅斯人非常悲慘」的生活,不要說「選票」,何以講句話發個微信,都會變成「尋釁滋事」而被拘控?讓人講話,天會塌下來?
施友朋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司法有如橡皮泥 人人平等怎當真
在一片刀下留人的民意聲中,遼寧怒殺城管的小販夏俊峰昨日被執行死刑,早前在人人喊殺的憤怒聲中,毒死海伍德的谷開來卻只判處死緩。死刑面前有貴賤,兩宗案件折射出中國司法體制的畸形。
夏俊峰出身草根,二○○九年在街頭擺攤被城管毆打,雙方打鬥中夏用刀刺死兩名城管。案件從一開始就引發海內外關注,被視作「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典型。夏殺人是因為城管作惡在前,正當防衞在後,很多網民為其喊冤,但夏俊峰最終難逃一死。當局聲稱其「罪行極其嚴重,不足以從輕處罰」。
谷開來出身於精英家庭,享受榮華富貴,雖然她用毒藥毒死海伍德證據確鑿,但她卻最終被判死緩逃過一死。同樣是殺人,夏谷兩人一死一生,決定他們的命運顯然是門第高低不同。紅色貴族殺人,可以法外容情,而寒門子弟殺人,則只能俯首就戮,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國只不過是一句空話。
官逼民反 覆亡有期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兩宗案件對比如此強烈,讓國人深為震撼。夏俊峰妻子張晶說,夏俊峰若死,我將永遠沉默。而魯迅則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張晶這種沉默顯然是被逼到牆角之後的無奈,這種沉默既是絕望,也是反抗。網民對夏俊峰呈現出一邊倒的支持,其實也折射出對司法不公的憤怒以及官逼民反現實的普遍不滿。
在官民嚴重對立的大背景之下,不少暴力抗爭者被網民當作「英雄義士」來讚揚和倣效。上海楊佳殺警, 被稱為「刀客」;湖南朱軍槍掃法官,被稱為「槍王」;湖北鄧玉嬌手刃淫官,被封為「烈女」;遼寧楊義怒斬拆遷總指揮,被網民稱為「義士」;夏俊峰刺殺城管,被稱為「怒漢」。這些人得到百姓們的擁護,成為新時代的人民英雄,洶湧澎湃的民意背後,已然說明老百姓對司法公正和執政當局已完全絕望。既然當局無法維護他們的利益,惟有奮起自衞拚個你死我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就是因為突尼斯有水果小販受到當地政府不公對待而自焚,引發當地民眾強烈憤怒上街,如今夏俊峰案件在中國也引發如此強烈的反響,已為當局敲響了警鐘。唐朝名臣魏徵曾說過一句勸誡唐太宗的名言:隋煬帝「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這句話用到今時今日亦不為過,當局口口聲聲執政為民,但實際上是執政為己,如果不改弦更張,真正為人民服務,隋煬帝亡國就是前車之鑑。
			
			
									
						
										
						在一片刀下留人的民意聲中,遼寧怒殺城管的小販夏俊峰昨日被執行死刑,早前在人人喊殺的憤怒聲中,毒死海伍德的谷開來卻只判處死緩。死刑面前有貴賤,兩宗案件折射出中國司法體制的畸形。
夏俊峰出身草根,二○○九年在街頭擺攤被城管毆打,雙方打鬥中夏用刀刺死兩名城管。案件從一開始就引發海內外關注,被視作「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典型。夏殺人是因為城管作惡在前,正當防衞在後,很多網民為其喊冤,但夏俊峰最終難逃一死。當局聲稱其「罪行極其嚴重,不足以從輕處罰」。
谷開來出身於精英家庭,享受榮華富貴,雖然她用毒藥毒死海伍德證據確鑿,但她卻最終被判死緩逃過一死。同樣是殺人,夏谷兩人一死一生,決定他們的命運顯然是門第高低不同。紅色貴族殺人,可以法外容情,而寒門子弟殺人,則只能俯首就戮,所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國只不過是一句空話。
官逼民反 覆亡有期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兩宗案件對比如此強烈,讓國人深為震撼。夏俊峰妻子張晶說,夏俊峰若死,我將永遠沉默。而魯迅則說過,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張晶這種沉默顯然是被逼到牆角之後的無奈,這種沉默既是絕望,也是反抗。網民對夏俊峰呈現出一邊倒的支持,其實也折射出對司法不公的憤怒以及官逼民反現實的普遍不滿。
在官民嚴重對立的大背景之下,不少暴力抗爭者被網民當作「英雄義士」來讚揚和倣效。上海楊佳殺警, 被稱為「刀客」;湖南朱軍槍掃法官,被稱為「槍王」;湖北鄧玉嬌手刃淫官,被封為「烈女」;遼寧楊義怒斬拆遷總指揮,被網民稱為「義士」;夏俊峰刺殺城管,被稱為「怒漢」。這些人得到百姓們的擁護,成為新時代的人民英雄,洶湧澎湃的民意背後,已然說明老百姓對司法公正和執政當局已完全絕望。既然當局無法維護他們的利益,惟有奮起自衞拚個你死我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就是因為突尼斯有水果小販受到當地政府不公對待而自焚,引發當地民眾強烈憤怒上街,如今夏俊峰案件在中國也引發如此強烈的反響,已為當局敲響了警鐘。唐朝名臣魏徵曾說過一句勸誡唐太宗的名言:隋煬帝「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這句話用到今時今日亦不為過,當局口口聲聲執政為民,但實際上是執政為己,如果不改弦更張,真正為人民服務,隋煬帝亡國就是前車之鑑。
Re: 內憂外患兩者孰輕孰重?
路透社:地方政府聯合抗命,中央反腐計畫擱淺!
中共收集全國房地產資料的計畫,曾經被譽為腐敗的解藥,在遭到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之後已經陷入停滯,這展示了北京在推動解決廣泛腐敗問題上面臨的困難。據路透社10月2日報導引述行業專家說,資料庫不僅被當局視為控制房市泡沫,而且是迫使腐敗地方官員交代使用非法所得購買房產的關鍵。
據悉,自從三月份掌權以來,中共主席習近平就稱腐敗是共產黨存亡的威脅,並且當局已經宣佈調查或逮捕了幾個高級官員。但是,就像房地產資料庫的倡議未能獲得支援表明,從上至下的剷除腐敗的計畫可能被地方既得利益阻礙。
“對於全國性資料可能產生的後果有不同的擔憂,特別是對於一些有權力影響這個過程的官員。”中國房地產協會副主席陳國強說,“他們將故意阻撓這樣的行動。”
數位化資料庫,將使得使用者看到一個人擁有多少房地產,以及有關房屋的細節,這個計畫自從2010年就開始啟動。它也將顯示房主購買的額外房地產,這將協助政府當局冷卻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投機。雖然大部份這些資訊已經被當局在某種程度上掌握,地方官員還是拒絕一個易於搜索的購房中心記錄的想法。
行業專家說,位於計畫書之列的40個大城市拒絕簽署,直到住建部同意他們披露的資訊不會公開之後。“中共必須最終讓資料透明。”中共政府重要智庫之一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范建軍說。
實施房產資料庫計畫是中央的重大考驗
計畫的第二階段,本來應該在六月份完成並且包括500個更多城市,但還沒有獲得結果。中共住房和城鄉發展部還沒有對於延遲的理由發表評論,但是國家媒體已經指責地方官員製造阻力。“希望再一次破滅。”新華社六月份說,“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不合作。”房地產資料,儘管有利於房地產市場,但是對試圖隱藏多處豪宅的官員來說構成威脅。
從事腐敗問題研究的中央黨校教授田國良,告訴國家媒體,這些資料將披露敏感職位政府官員的房產狀況,包括能源、鐵路和銀行領域官員。這可能幫助反腐敗當局找到官員購置房產的線索。中共官媒中國日報七月份說,人們廣泛懷疑,建立資料庫被延遲是由於“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
“這個計畫是否可以最終得以執行,是中央政府回應公眾呼籲一個健康和廉潔房地產市場的政治意願和能力的重大考驗。”國家報紙說。在最近幾個月,中共媒體已經充斥著有關地方官員擁有作為公務員不可能購買得起的房產而被揪出來的報導。著名的有“房叔”和“房姐”。他們已經成為公眾憤怒的目標。
在一個特別高調的案件當中,蔡斌,一個廣州市城市管理官員,在調查員說他擁有超過20棟房屋之後,去年十月被撤職,即使他的官方薪水只有一個月1萬元。他九月份被控腐敗並被判11年半監禁。
財產公開意見分歧
一些高級中央政府官員已經公開表示支持財產公開制度,作為習近平反腐敗運動的必要元素。汪洋,政治局委員和四個副總理之一,說他相信中共官員應該公開自己的財產。俞正聲,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人物,也支持財產披露並說他願意公開他自己的財產。但是對於許多官員來說,任何形式的財產公開都是可疑的,可能點燃已經越來越批評政府奢華的公眾的報復。
“地方領導人,他們知道他們將面臨後果,社會的怨恨。”香港浸信大學政治學家Jean-Pierre Cabestan說,“地方上社區很小,地方幹部將對此非常緊張,比北京官員更加緊張。”
專家說目前的房產記錄制度是不全面的,不足以有效監控房市。中國僅有的房屋普查是在1986年完成,它在2010年搞的經濟普查沒有包括房屋調查。今年的經濟普查也不會包括。許多城市也缺乏歷史性置業資料。“對於決策者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困境。”龍洲經訊的Rosealea Yao說,“他們可以改善的一件事是更好的瞭解這個市場。我認為這個資料庫應該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中共收集全國房地產資料的計畫,曾經被譽為腐敗的解藥,在遭到來自地方政府的阻力之後已經陷入停滯,這展示了北京在推動解決廣泛腐敗問題上面臨的困難。據路透社10月2日報導引述行業專家說,資料庫不僅被當局視為控制房市泡沫,而且是迫使腐敗地方官員交代使用非法所得購買房產的關鍵。
據悉,自從三月份掌權以來,中共主席習近平就稱腐敗是共產黨存亡的威脅,並且當局已經宣佈調查或逮捕了幾個高級官員。但是,就像房地產資料庫的倡議未能獲得支援表明,從上至下的剷除腐敗的計畫可能被地方既得利益阻礙。
“對於全國性資料可能產生的後果有不同的擔憂,特別是對於一些有權力影響這個過程的官員。”中國房地產協會副主席陳國強說,“他們將故意阻撓這樣的行動。”
數位化資料庫,將使得使用者看到一個人擁有多少房地產,以及有關房屋的細節,這個計畫自從2010年就開始啟動。它也將顯示房主購買的額外房地產,這將協助政府當局冷卻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投機。雖然大部份這些資訊已經被當局在某種程度上掌握,地方官員還是拒絕一個易於搜索的購房中心記錄的想法。
行業專家說,位於計畫書之列的40個大城市拒絕簽署,直到住建部同意他們披露的資訊不會公開之後。“中共必須最終讓資料透明。”中共政府重要智庫之一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范建軍說。
實施房產資料庫計畫是中央的重大考驗
計畫的第二階段,本來應該在六月份完成並且包括500個更多城市,但還沒有獲得結果。中共住房和城鄉發展部還沒有對於延遲的理由發表評論,但是國家媒體已經指責地方官員製造阻力。“希望再一次破滅。”新華社六月份說,“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不合作。”房地產資料,儘管有利於房地產市場,但是對試圖隱藏多處豪宅的官員來說構成威脅。
從事腐敗問題研究的中央黨校教授田國良,告訴國家媒體,這些資料將披露敏感職位政府官員的房產狀況,包括能源、鐵路和銀行領域官員。這可能幫助反腐敗當局找到官員購置房產的線索。中共官媒中國日報七月份說,人們廣泛懷疑,建立資料庫被延遲是由於“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
“這個計畫是否可以最終得以執行,是中央政府回應公眾呼籲一個健康和廉潔房地產市場的政治意願和能力的重大考驗。”國家報紙說。在最近幾個月,中共媒體已經充斥著有關地方官員擁有作為公務員不可能購買得起的房產而被揪出來的報導。著名的有“房叔”和“房姐”。他們已經成為公眾憤怒的目標。
在一個特別高調的案件當中,蔡斌,一個廣州市城市管理官員,在調查員說他擁有超過20棟房屋之後,去年十月被撤職,即使他的官方薪水只有一個月1萬元。他九月份被控腐敗並被判11年半監禁。
財產公開意見分歧
一些高級中央政府官員已經公開表示支持財產公開制度,作為習近平反腐敗運動的必要元素。汪洋,政治局委員和四個副總理之一,說他相信中共官員應該公開自己的財產。俞正聲,政治局常委排名第四人物,也支持財產披露並說他願意公開他自己的財產。但是對於許多官員來說,任何形式的財產公開都是可疑的,可能點燃已經越來越批評政府奢華的公眾的報復。
“地方領導人,他們知道他們將面臨後果,社會的怨恨。”香港浸信大學政治學家Jean-Pierre Cabestan說,“地方上社區很小,地方幹部將對此非常緊張,比北京官員更加緊張。”
專家說目前的房產記錄制度是不全面的,不足以有效監控房市。中國僅有的房屋普查是在1986年完成,它在2010年搞的經濟普查沒有包括房屋調查。今年的經濟普查也不會包括。許多城市也缺乏歷史性置業資料。“對於決策者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困境。”龍洲經訊的Rosealea Yao說,“他們可以改善的一件事是更好的瞭解這個市場。我認為這個資料庫應該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