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结才是地鐵加價主因 「可加可減機制」是騙局/地鐵有責任和義務解決市民攜帶大件行李交通問題P3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官商勾结才是地鐵加價主因 「可加可減機制」是騙局/地鐵有責任和義務解決市民攜帶大件行李交通問題P3

Post by editorial »

港鐵今起加價2.65% 團體斥政府縱容港鐵「搶錢」 促票價機制計算物業收益 (14:17)

港鐵今日實施新收費,為連續第七年加價,平均加幅2.65%。有團體到旺角東站外請願,反對港鐵加價,要求立即檢討可加可減機制,必須考慮港鐵物業收益。

關注公共交通事務聯盟在旺角東站外請願,反對港鐵連年加價,加重市民負擔。聯盟成員其後演出短劇,諷刺政府與港鐵「扯貓尾」,縱容港鐵在市民手中「搶錢」,最後在站外遊行。

其他報道:曾俊華指密切留意英國脫歐 稱香港吃「四方飯」 須更努力保國際化優勢

發言人余少甫表示,現時港鐵加價並不需要經交通諮詢委員會或立法會審議,只要政府公布新一季的工資指數,機制就會自動啟動,而機制內的「負擔能力上限」形同虛設,上限規定票價調整幅度不能高於家庭月入中位數的按年變動,但按工資水平計算的加幅難以「封頂」。

他要求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立即檢討可加可減機制,列出時間表及展開公眾諮詢。他又指,機制只計算港鐵客運業務收入,無視港鐵每年有過百億的物業收入,他要求機制一併計算相關收入。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官商勾结才是地鐵加價主因 「可加可減機制」是騙局/地鐵有責任和義務解決市民攜帶大件行李交通問題P3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傳媒社評:港鐵勿再玩加價魔術 票價須反映全部盈利

政府提前檢討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即是俗稱可加可減機制,前日公布諮詢結果,臚列多方面正反意見,政府並未顯示有任何傾向。關於港鐵票價調整機制,主要只須做到兩點。首先,港鐵全部業務的利潤,都要在調整票價時反映出來;其次,港鐵調整票價須經由行政會議審批,而非現在由港鐵私下決定,自把自為。

政府資金政策傾斜
港鐵營運須顧公益
港鐵為紓緩市民的不滿,3年前推出了所謂與利潤掛鈎的車費優惠計劃,按機制安排,港鐵就每年基本業務利潤,撥出一定金額設立「票價優惠帳戶」,用作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優惠,總體優惠金額佔利潤比例約2%,以港鐵年賺百億元計,可謂微不足道;即使如此,箇中還有一個竅妙以保障港鐵利益。分享利潤計劃包括客運業務、車站商務、物業發展和中國內地及國際業務,驟眼看來,好像替港鐵賺大錢的項目,都納入回饋市民乘客範疇,不過,原來有一個緊箍咒,就是「有關優惠金額上限為該年因票價上調所得的額外收入的一半」。當時已有意見指出這是港鐵「搵笨」,按此機制調整票價,實際會出現「優惠真封頂,加價假封頂」情况,把港鐵的巧取豪奪合理化。

歷來港鐵對車費批評,都訴諸按商業原則營運、須照顧股東利益,云云。港鐵性質獨特,並非一般純粹按商業原則營運的公司。政府是港鐵大股東,擁有約七成六絕對控制性股權;其他各國和地區的集體運輸系統,大多虧蝕,港鐵客運業務則連年盈利以十億元計,這是政府規劃整體交通以鐵路為主,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只是輔助角色,政策向港鐵傾斜的結果。近年巴士、小巴、的士服務逐漸萎縮,鐵路乘客迭創新高,港鐵客運業務盈利持續增長,恰恰反映這種此消彼長。

港鐵若與其他公司公平競爭,則它賺再多的錢,分給股東,市民也無權置喙,現在政府使港鐵儼然具有壟斷地位;另外,港鐵獲得沿線土地發展權,賺取龐大收入,卻毋須回饋鐵路業務,例如南港島線,因為缺乏物業發展商機,港鐵要政府支付70億元才負責建造工程,充分顯露港鐵好處要盡,義務推得一乾二淨的實質。港鐵靠政策扶助,本來就是一家靠公共資源發展出來的公司,現在成為一頭只管賺錢、罔顧社會責任的怪獸,此乃近年港鐵角色備受爭議的主要原因。

除了客運業務,環繞鐵路營運給港鐵帶來的巨大界外收益,包括車站商務、物業發展,以至中國內地和國際業務,特別是物業發展,政府於土地運用給予特殊政策,使港鐵或為本港主要發展商之一,大多數投資者購買港鐵股票,並非看中其鐵路營運部分,而是物業發展和租賃的龐大收入。這些界外收益,都應該在調整票價機制反映出來。

加價須經行會審批
股息穩票價不可取
歷來港鐵加票價的操作手法,可以「加價如玩魔術」來形容。由於加車費毋須政府批准,港鐵都尋思加到盡,以所謂優惠包裝,把市民搞得昏頭轉向,以為港鐵已經把加價所得透過優惠、回饋退還給乘客了,實際上此乃掩眼法,結果是市民連年多付車費,港鐵連年多賺。港鐵以優惠回饋價值多少個億,意圖製造加車費並無增加收入的圖像,設若此乃真確,港鐵何必窮忙,只要不加價或降低加幅,市民直接得益,港鐵毋須增加行政成本,豈非兩全其美?港鐵不這樣做,說明是說一套、做一套。港鐵這種加票價操作應予堵絕,日後調整車費,不能由港鐵管理層說了算,必須經行政會議審批,由政府作為大股東把關,以確保市民利益得到保障。

另外,有意見建議政府把從港鐵收取的股息,設立「港鐵票價穩定基金」,專門用作調節港鐵票價。此議值得商榷。首先,這個建議實際是「專款專用」,乖離了政府理財原則,歷來政府集中統籌調撥資源行之有效,看不到有改變之理;况且,這個「專用」有以公帑津貼港鐵營運之嫌。其次,此例一開,日後政府施政、理財,將面對的景况難以預料,例如政府在印花稅收得盆滿鉢滿,是否應該從中撥出專款,興建更多公屋單位?諸如此類爭議或許無日無之;另外,若「專款專用」成為政府理財的選項,則沒有財政收入、甚或要公帑大量補貼的部門,例如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開支會否受到影響,都值得關注。因此,政府就港鐵股息調節港鐵票價,不應該考慮。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