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誓要剿滅深層政府P308/特朗普何時展開大拘捕?P164/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美15,700億關稅臨門
北京預告驚嚇劇目:「質量型」復仇記


中美貿易戰白熱化,兩國拳來腳往。美國上周宣佈對華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貨品加徵25%關稅後,中方即推出同等規模徵稅措施反擊;美總統特朗普前晚警告,中方若敢向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美方會向2,000億美元(1.57萬億港元)中國貨品追加關稅作反擊。中方昨稱美方若如此,中方將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綜合措施反制。有專家認為所謂質量型報復或意味貿易戰向非貿易領域擴大,包括拋售美國國債等。

面對中國早前強硬反擊,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一稱,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威脅若中國繼續反擊,美國將對額外2,000億美元中國貨追加額外關稅。有京媒驚嘆「這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貿易戰」。

王岐山下月訪美救火
昨有消息指,有中共政壇「救火隊長」之稱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下月初,或在7月6日美對華500億美元產品徵關稅實施前訪美,作最後游說美方停戰。
中國商務部昨早就特朗普的說法作強硬回應,發表300字聲明怒斥美方發起貿易戰違背市場規律,不符當今世界發展潮流;指美方這種極限施壓和訛詐的做法,背離雙方多次磋商共識;聲明警告:「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單,中方將不得不採取數量型和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中方首次使用「質量型」報復的說法。聲明沒有解釋何謂質量型報復,但官方新華社背景的微信公號「牛彈琴」昨刊出拆局文章,直言「聲明暗藏玄機」,「預示着貿易戰將進入一個新階段,反擊不是多少億規模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質量和殺傷力。」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表示,3月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中方只是數量型反擊,你徵我多少我也徵你多少,今次首提質量型報復,可能涉及非貿易問題。北京的手段可能包括拋售部份美國國債;中國有3.14萬億美元(約24.6萬億港元)的外匯儲備,其中有約1.2萬億(約9.4萬億港元)投放美國國債,是美最大債權國;「如果北京打美國國債牌,會致美國金融地震;但這做法會兩敗俱傷」。

林認為北京的質量型報復可能還包括借北韓等問題打擊特朗普;而美方的報復措施則有繼續對華進口產品加徵關稅;打台灣牌、南海牌;繼續對中興、華為等中國領軍技術企業開刀;「中美兩國若走到此步,意味撕破面皮,直接交鋒」。

中國或停商品輸美
現居美國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前副教授喬木更指,美國進口中國貨多,中國進口美國貨少,兩者差距很大,中國對等報復肯定跟不起,中方可能會不玩數量,直接停止商品出口美國,他指「你特朗普橫,遇上不要命的比你更橫,大不了閉關鎖國,又不是沒經歷過」。也有分析認為其實中美都在玩出口術,如此可能危及全球經濟的貿易戰,除非中美領導人都瘋了,否則難真正開打。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當地時間18日在芝加哥出席一個經濟論壇上稱:「中國領導人過去幾周不斷聲稱市場要開放和全球化,但這是個笑話。這是經濟上最掠奪性的政府」。他又提到上周與習近平會談時,曾當面質詢中方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問題,指中方行為「已到了空前嚴重的程度」。

評:北京是兵行險著,非常危險,搞不好恐怕有滅頂之災。北京的「質量型」復仇表示貿易戰無牌可打。
明明是打足球比賽,北京卻要跟對方球員打摔跤。表示北京明白跟美國打貿易戰必敗無疑。
Last edited by editorial on Thu Jun 21, 2018 3:54 p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貿易戰對中國影響猶如金融風暴


星期二中港股市大跌,昨天稍為反彈但動力有限。重要的是今次中港股市大調整只是剛開始而已,短期內震盪不會過去,跌勢也未停止,不管是撈底博反彈還是想作長遠投資都該暫時忍手。

今次大調整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特別是中美貿易戰不再是裝腔作勢或一味靠嚇,而是動真格,戰況並極有可能不斷惡化。大小投資者正開始重新評估當中的風險,即所謂的risk reappraisal,隨時因中港股市風險過高回報不足而重新分配投資,調走資金及套現以作觀望。在這個過程完成以前,中港股市顯然不可能有運行。

特朗普要逼對方簽字投降
當特朗普政府剛開始對不同國家包括中國貨品開徵懲罰性關稅時,市場人士、經濟學者一般反應覺得這不過是談判策略,是透過bluffing逼對方談判,再達成對美方有利的新協議。因此,股市對貿易戰反應不大,覺得只是一時波動甚至是炒作藉口。

然而,特朗普不是一般的總統,他的任性妄為超乎所有人的想像。他的貿易戰想的不是達成協議,而是要對方投降接受他提出的條件。也就是說,貿易戰引發的談判不是為了達成協議來個雙贏,而是要逼對方簽字投降由美國獨贏。這樣的談判能達成協議平息紛爭實在渺茫。

此外,特朗普班子中不少核心成員準備以今次貿易戰作為遏制中國及維持美國經濟霸權的手段。他們希望趁當前美國仍是全球第一買家的優勢改變生產、供應鏈的分佈,重建美國的主導地位,拖慢中國在工業技術開發與應用上的進度。他們在跟中國的談判中絕不會輕易讓步,並將堅持全面監控、壓制中國工業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進展。在美方條件辛辣及不願讓步下,中美雙方要透過談判解決問題怎不是緣木求魚,一廂情願。

好了,市場終於開始醒覺「貿易戰」不是談判的「牌」,
而是實牙實齒以實力相拼,不計較短期經濟損失。他們只好如夢初醒般全面重估中港市場及企業的風險,調整投資組合。
應該看到,美國大幅提升入口關稅影響的絕不僅是中國出口商企,還會牽連製造業、銀行、物流、航運等一大堆行業。美國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美國入口商在進貨時肯定會變得保守,減少定單(包括今年聖誕節定單)是指定動作。出口定單減少,船運、物流生意額自然下降,圍繞在主要生產商四周的供應商(提供零部件)同樣受害,生意額難免受影響。

製造業從來是以cluster或一條龍式進行生產以減輕成本。每一家出口商及大廠背後都有大大小小的工廠、供應商,他們一榮俱榮,一枯俱枯,出口跌一成,所有生產鏈上的企業都受害。中國既是世界工廠,市場又以美國為主,她因關稅上升、出口受限遇到的打擊絕不僅限於出口部門或個別企業,而是全國各地各產業都受損;不同生產線將因此停工,大量工人要被裁或減工時,影響可說全面又嚴重,白宮貿易顧問納雅羅指中國在貿易戰中受害比美國大絕不是靠嚇。

製造業產業鏈在貿易戰固然首當其衝,其他行業也不會好過。以內地銀行及金融業為例,它們既為出口商提供信用保證,又為製造業提供貸款以周轉資金。一旦製造業收縮,內銀面對的壞賬風險自然增加,業務擴展也將受到重大挫折,要維持盈利及貸款質素變得極為困難,從投資角度看,內銀的投資風險回報怎能不重新評估及明顯調低呢?

部份工序或永久撤離中國
而且,這些只是即時及短期影響,更長遠更根本的是產業鏈、供應鏈可能在貿易戰後重新調配,部份重要工序可能永久撤離中國大陸,轉到其他國家及地區。這意味中國出口及製造業面對漫長而痛苦的調整,還有大量經濟損失。中國政府雖可以靠加大基建投資抵銷部份影響,但製造業作為中國經濟重要引擎既大幅收慢,中國經濟增速再難保持。

可以說,中美貿易戰若全面開打,中國經濟受到的衝擊不會比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小。

盧峯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美商務部:徵稅旨在維持公平貿易這最終目標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本月20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美方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基本策略是讓中方感受到更多痛苦,以達至降低貿易壁壘、維持公平貿易這最終目標。

「總統最終目的是減關稅」

當被美國參議員問及特朗普政府決定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整體策略時,羅斯在聽證會上說,美方的基本策略是對那些「行為不當的」相關方施加足夠壓力,讓他們認識到延續目前的行為,會比同意美方提出的尊重知識產權的要求感受「更多痛苦」。

新華社引述羅斯表示,除非美方施加足夠的壓力,讓中方感受到延續那些做法會「更痛苦」,否則美方不會成功,並指總統特朗普最終目的是減少關稅。當被問及如何保護遭受關稅報復的美國農民利益時,羅斯說,美方不能控制另一個國家如何報復,特朗普所做的就是盡力阻止報復。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四面樹敵 處處被動 
召最高規格會議 
習統一外交思想

23.jpg
23.jpg (28.81 KiB) Viewed 4779 times
■習近平在外事工作會議大談外交思想。 新華社

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美貿易戰正激烈之時,中共前日起一連兩日召開外事工作會議,為4年來首次。這次會議不但規格超常,齊集黨政軍和地方要員,還召回所有駐外大使、涉外機構負責人參加,所有涉外高官接受中央外事領導小組長習近平「照肺」,並統一外交思想行動。有學者認為,習上台後妄自尊大,造成外交處處被動,還敢開大會邀功。

中共官媒昨高調報道這次會議;央視《新聞聯播》前晚更用13分鐘報道會議新聞;官媒又紛推出解讀文章拆局。據報道,與會者不但包括中共七常委及被稱為「第八常委」的國家副主席王岐山,還包括黨、政、軍及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各省市和大型國企有關負責人,駐外大使、大使銜總領事、駐國際組織代表和外交部駐港澳公署特派員等,是近期中共最高規格一次會議。

港澳問題仍被當外事
據報道,中宣部、中聯部、外交部、商務部、軍委聯合參謀部、廣東省、駐美使館負責人作大會交流發言。廣東是唯一獲會上發言的省,顯示廣東應對的港澳問題,在中共的決策層面仍被當作外事工作對待。新華社報道轉引習近平在會上的「重要講話」多達2,000字,字面十分黨八股。當局於是透過公眾號、學者訪談等狂推拆局文章,為會議做宣傳。

其中,新華社背景公號「牛彈琴」以「關鍵時刻,中央開了一次很不尋常的會議!」為題替當局解碼,稱會議「毫無疑問將對未來中國外交帶來深遠影響」;又稱習講話總結過去5年外交工作,包括南海問題,特別是菲律賓最初發起南海訴訟,最後「問題突然轉圜,菲律賓反而成了鐵哥們」;還有中印邊境對峙也一樣。好像中國在這兩場國際糾紛大獲全勝。

官媒解讀稱,中美關係顯然是會議重點研討課題;讚習講話首提「外交三觀」(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說得非常形像」;稱「當前中國正處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官媒坦承,會議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確立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領導地位」;再次為習造神稱聖。習講話還強調,外交大權必須在黨中央,即他自己才是中國外交的統領者。

只懂撒幣手段遜毛鄧
北京時政評論員榮劍在twitter發文指,中國外交近50年來,現在可謂最蠢時期,除了大撒幣,就是四面樹敵。毛澤東晚年還知道和美反蘇;鄧小平時代全面擁抱美國,對外開放,讓中國進入快速發展軌道;鄧規江隨,胡亦跟着;現在習妄自尊大,造成處處被動,(外交部長王毅)居然還好意思說(習)外交思想超越西方三百年,開會邀功擺好,「真是臉皮比樹皮還厚」!

新華網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狹路相逢「姣婆遇上姿粉客商人」中共就是遇對了人

狹路相逢「姣婆遇上姿粉客商人」就是遇對了人。盜賊遇到江湖大盜,彼此行家出手,雙方不可能鬥爛、鬥奸、和鬥惡,只能按實事求是說理了。所以,奉勸任何一方不要自以為比對方聰明,仍用旁門左道、旁敲側擊、打埋伏等伎倆都是浪費時間,枉費心機。雙方應該認真對待各方要求。如果中共用拖延戰術拖到特朗普離任,希望屆時另一位總統上任,可能會是—個不同的新局面。但此拖延計不通,因特朗普早公佈了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清單,並將於7月6日實施加徵關稅。中共提出用700億美元購買美國農產品,企圖再沿用以往慣技一次性送大禮蒙混過關,此法亦被特朗普拒絕了。目前中共採取的策略是「以戰止戰」,決心「奉陪到底」。中共這取態正中特朗普下懷。去年2017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為5054.7億美元,而中共從美國進口只有1298.9億美元,因此中共在不對等的貿易戰中很快便會彈盡糧絕。

美方讓中方感受「更痛苦」
多年來中國這世界工廠以出口美國市場為主,以現時的工廠數量和生產規模,出口量年年「開大」,如果突然然收縮今次「開細」,中共會輸得很慘。結果必定會尾大不掉並難以收拾。

特朗普不按牌理出牌,手法虛虛實實令中共難以捉到路以致頻頻誤判,特朗普行家出手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要判斷特朗普這次打貿易戰動機不難。正如美國高官說,中共以龐大盈餘資金用來鎮壓人民和對美國及其他國家進行滲透活動經費,企圖干預及影響別國內政,對民主體制國家構成威脅。美國説中共是—個專權及邪惡的不正常國家。

美國要改變中共體制,發動貿易戰就是要斷中共年年不斷的財源。

論壇評論員
25-6-2018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中歐經貿對話 捍衛多邊貿易體系 達成多項共識 劉鶴:與改革開放高度一致
32.jpg
32.jpg (56.41 KiB) Viewed 4757 times
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昨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右)和歐委會副主席卡泰寧(左)共同主持對話。(法新社)


在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歐美經貿關係趨於緊張之際,第七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昨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歐委會副主席卡泰寧共同主持對話,雙方認為必須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會見法國總理菲利普後也強調,各國應攜手擴大貿易增量,而不是搞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打貿易戰不會有贏家」。

本次對話圍繞「支持和推動全球化,深化和擴大中歐合作」主題展開深入討論,對話結束後,劉鶴和卡泰寧(Jyrki Katainen)共同會見記者。據中國政府網,劉鶴表示,此次對話背景十分獨特,是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大國經貿關係出現緊張的情况下舉行。雙方都認為,必須堅決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防止這種行為可能對世界經濟產生的衝擊和衰退性影響。雙方承諾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互利共贏的經濟全球化,與時俱進改革多邊貿易體制,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這與中國改革開放的路線圖、時間表高度一致。」

同意加快中方入《政府採購協定》

劉鶴還透露中歐達成的一系列共識。劉鶴指雙方充分肯定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取得的進展,爭取在第20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交換清單出價。雙方同意加快中方加入《政府採購協定》進程;同意推動實現農產品市場准入、有機產品認證互認對等。歐方還同意加快推進相關立法進程,並就給予中方認證機構相關認證資格制定時間表。

劉鶴續指,雙方同意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歐洲發展戰略對接,推動中歐互聯互通平台建設、中歐共同投資基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同意進一步加強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循環經濟、防治白色污染(廢塑料污染)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促歐放寬對華出口限制

雙方達成共識,將在第20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簽署有關氣候變化和共同投資基金的文件。此外,雙方決定加強金融合作等。路透社的報道指在記者會上,劉鶴表示希望歐盟採取明確措施,放寬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卡泰寧則呼籲中國放寬市場准入,解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對此劉鶴稱中方願與相關國家共同努力,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李克強:各國應擴大貿易增量

另外,李克強昨與到訪的法國總理菲利普會面後共同會見記者,央視新聞消息,兩人在致辭中積極評價此次雙方在核能、航空、食品等領域達成的務實合作成果。在回答法國記者關於貿易摩擦問題時,李克強表示,在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的形勢下,各國應共同支持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多邊主義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中方並不追求貿易順差。「對於出現的摩擦和糾紛,應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則談判解決。打貿易戰不會有贏家。」各國應攜手擴大貿易增量,而不是搞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

評:中國不應睜眼說瞎話,世人不是傻子。中國説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事實上中國從來就是單邊貿易保護主義。
北京批單邊保護主義 歐盟強調世貿規則。西方國家現在就是要求中國履行入世貿時的承諾,開放中國市場。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應對貿易戰 華免5國大豆關稅 首季由美國進口減兩成 巴西坐地起價

在中美經貿紛爭陰雲密佈之際,國務院昨日宣布,將下調部分亞太國家的大豆進口關稅,自7月1日起將印度、韓國、孟加拉、老撾和斯里蘭卡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分析認為這是為應對可能爆發的貿易戰。

農海產鋼鐵煤礦 關稅亦有調低

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的通知,自7月1日起,對原產於孟加拉、印度、老撾、韓國、斯里蘭卡的進口貨物適用《〈亞洲-太平洋貿易協定〉第二修正案》協定稅率。稅率清單中,中國將這幾個國家的大豆進口關稅稅率從3%調降至零。另外,其他食品和農產品、化學品、醫療用品、服裝、鋼鐵和鋁製品,涉及海產品、豬肉產品、果蔬、粟米、小麥、稻穀、高粱、煙草、有色金屬及小金屬礦砂及精礦、原油、液化天然氣、褐煤等,各獲不同程度稅率下調。

這份新的協定稅率清單中,農產品降稅幅度也較大,其中活鰻魚從10%的最惠國稅率調至6.7%,鮮、冷帶魚從12%降至8%,鮮或乾菠蘿從12%降至7.9%,葱蒜等也由13%,降至6.5%,各種椰子則由12%,降至6%。

中美經貿摩擦中,大豆首當其衝。美國決定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本月中旬,中國宣布將對美國進口大豆徵收25%的關稅,以反擊美方對價值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華夏時報》引述有關市場人士表示,印度、韓國、孟加拉、老撾和斯里蘭卡並非全球主要大豆供應國,也不是中國進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國。中信期貨分析師陳靜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面對目前形勢,中國也有相應地採取行動來應對可能帶來的進口大豆及其農產品供應不足的問題,包括鼓勵國內東北、華北地區大豆種植,借助粟米、大豆差異化補貼的模式。

中國進口大豆的三大來源國是巴西、美國和阿根廷。其中,去年有5093萬噸大豆來自巴西,佔中國大豆總進口量的53.3%。中美經貿糾紛加劇後,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大豆減少了20%;美國農業部數據也顯示,截至4月19日前的兩周內,中國取消了6269萬噸的美國大豆採購量。為增加大豆進口來源,中國還增加從巴西和俄羅斯等國進口大豆,《華夏時報》指,此時巴西大豆出口商卻坐地起價,進口成本一度上漲至3600元人民幣/噸,比美國大豆還要高約200元人民幣/噸。面對巨大的價差,中國大豆買家只好轉向巴西以外的其他地區,甚至重新進口美國大豆。

7.6新清單加徵美國豬肉水果

此外,路透社稱,上周中國政府再將美國豬肉和水果兩類產品加入即將於7月6日生效的第二輪加徵關稅的產品清單。此前,中國於4月2日已對多個美國豬肉產品加徵了25%的關稅,同時對眾多水果和堅果徵收了15%的關稅。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貿戰中槍 哈利車廠增海外生產線 特朗普轟向歐盟「舉白旗」 斥遷廠藉口威脅加稅
4.jpg
4.jpg (84.09 KiB) Viewed 4740 times
美國總統特朗普(左二)去年2月在白宮南草坪跟哈利電單車的行政總裁萊瓦蒂奇(左一)和公司代表見面。特朗普曾稱哈利電單車是美國驕傲。(法新社)

歐盟上周五對美國多種產品加徵關稅,以報復美國的鋼鋁關稅,當中包括電單車。美國著名電單車品牌哈利(Harley-Davidson)周一(25日)稱歐盟關稅對其造成實質負擔,每年高達1億美元,因此將部分生產線遷到海外。曾盛讚哈利是「美國象徵」的總統特朗普連續兩日炮轟哈利,聲言哈利永不應在海外生產,又威脅將向哈利徵收巨額稅款。他同時稱,針對歐盟進口汽車關稅的研究已接近完成,預示歐美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升級。

哈利指歐盟關稅增負擔

特朗普今年3月初宣布對進口鋼及鋁材分別徵收25%和10%關稅,美國對歐盟的徵稅於6月1日生效,歐盟則在上周五(22日)開始對美國多種產品增收25%關稅作為報復,其中對美國電單車的徵稅從6%增至31%。哈利稱這會令每輛電單車成本增加2200美元(約1.7萬港元),令每年成本增加高達1億美元。

哈利車廠近年已在澳洲、巴西、印度設有組裝工廠,在泰國的廠房亦正在興建。哈利周一稱,雖然對美國製造業仍有堅定承諾,但為避免歐盟關稅,印度、巴西和泰國工廠將增產,預計全面提高廠房生產能力需時9至18個月。歐洲市場佔哈利整體銷售16%,歐洲銷量近4萬輛,僅次於美國。哈利稱,歐盟關稅所增加的成本是實質的負擔,稱無意把成本上漲轉嫁予消費者,因此選擇增加海外生產。但哈利沒有透露美國廠房會否裁員。

中國及歐盟對美國加徵的關稅有不少都針對特朗普的票倉。哈利是美國跟歐盟及中國出現貿易摩擦以來,宣稱受影響的最知名美國企業。哈利車廠所在地威斯康星州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亦支持特朗普。今次哈利增加海外生產線或衝擊美國車廠員工。不過,當地車廠不少員工仍撐特朗普,將責任歸咎歐盟,稱特朗普向歐盟徵鋼鋁關稅只是為了保障美國鋼鋁業。一名工人說:「他(特朗普)如非必需不會如此做,他是個非常精明的商人。」

車廠員工仍撐特朗普

特朗普周一在Twitter說:「很驚訝哈利車廠成為首間『舉白旗』的公司。我正為他們努力爭取,令他們外銷產品到歐洲時不用繳稅。」白宮發言人桑德斯批評,歐盟企圖用關稅政策懲罰美國工人,特朗普將繼續推動自由、公平和互惠的貿易。

歐盟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昨稱,哈利的決定是美國保護主義的自然結果。特朗普上周五威脅,將會對歐盟進口汽車加徵20%關稅,迫使他們在美國設廠。

特朗普昨繼續炮轟哈利,斥哈利只是利用關稅做藉口,將更多生產線搬到國外節省成本,指哈利今年1月已宣布關閉堪薩斯城廠房搬到泰國。哈利此前曾表示,因特朗普退出將降低關稅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哈利才決定在泰國設廠以針對亞洲市場。特朗普昨又威脅,哈利遷到海外生產將要交大筆稅款。

(衛報/BBC/金融時報)


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歐盟也看不清特朗普用意。特朗普正準備與歐盟及其盟國推行零關稅。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2018-06-28_07h36_55.png
2018-06-28_07h36_55.png (60.07 KiB) Viewed 4737 times
澳洲星期三 27-6-2018 通過防止外國干預的法律。如發現有外國用任何方式干預澳洲內政是刑事罪行。此法律通過外界認為是針對中國而製定。
2018-06-28_07h49_27.png
2018-06-28_07h49_27.png (387.46 KiB) Viewed 4736 times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Post by editorial »

澳洲通過反外國干預法,或使中澳關係更加複雜化
DAMIEN CAVE, JACQUELINE WILLIAMS
2018年6月29日
356.jpg
356.jpg (70.29 KiB) Viewed 4720 times
澳大利亞司法部長克裏斯蒂安·波特(Christian Porter)向議會表示,新法律代表著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重大的反間諜法改革。 LUKAS COCH/EPA, VIA SHUTTERSTOCK

澳大利亞悉尼——澳大利亞週四通過了一項影響廣泛的國家安全法規,內容包括禁止外國干涉政治,加大對洩露機密資訊的懲罰力度,並將損害澳大利亞與他國經濟關係的行為定為犯罪。

司法部長克裏斯蒂安·波特(Christian Porter)對議會說,新法律代表著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重大的反間諜法改革。
“全球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現在都遇到了實際的現代間諜活動,”波特說。

他接下來說,“為了應對這一威脅,澳大利亞必須有一個健全的、現代的立法框架,以確保我們的執法機構和國家安全機構有足夠的權力去調查和阻止惡意的外國干涉。”

這些新法律與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之後英國和美國通過的法律類似,但影響更深遠。法律優先考慮了安全官員們喜歡的做法,並賦予澳大利亞司法部長很大的自行決定權,但只提供了有限的制約與平衡。

儘管政府官員表示,這些法律並不針對任何國家,但法律是在澳大利亞對中國的影響力感到特別焦慮的時刻通過的。法律可能會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進一步複雜化。中國一直將這項立法視為一種侮辱,尤其是因為中國是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夥伴。
這項涉及廣泛的立法正式增加了38項新罪行,包括替外國政府竊取商業機密,同時擴大了間諜活動等現有罪行的定義。
新法律並不禁止外國政治捐款(正在起草的另一項單獨立法是針對這個問題的),但它們確實要求外國遊說者在一個公開的名單上註冊,這類似於美國的做法。

新法律還規定,代表外國政府參與任何旨在影響澳大利亞政治進程的秘密活動都是非法的,包括那些通常在民主國家受到保護的活動,比如組織集會。
對外國干涉罪的刑事處罰是最低10年、最高20年的監禁。
一些安全專家認為,早就該通過這些法律,它們在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現在,俄羅斯駭客可以在不接近投票站的情況下破壞美國的民主,而中國把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融合起來的做法也在重新定義地緣政治。

“這是一件大事,”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主任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說。“在政府聲稱間諜威脅極高的時候,立法將我們的情報法規現代化了。”

但這些法律自從六個月前提出以來就一直遭到反對。
中國政府已做出冷淡反應,取消了澳大利亞商界領袖的簽證,並暗示,澳大利亞政客這樣做的動機是仇外和種族主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本周在回答有關澳大利亞新法律的問題時說,中國不干涉他國內政。
“希望各國都能摒棄冷戰思維,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礎上,更好推進相互交流和合作,”陸慷說。
一些專家擔心,澳大利亞正在忽視甚至削弱傳統的外交手段,將重點放在了安全官員往往只暗示、但並不完全解釋的秘密活動上。

“沒有人提供過令人信服的證據,解釋為什麼真正需要這些法律,”著名的國防策略師休·懷特(Hugh White)說。“我們被要求聽信這一點,但這裏的風險是,我們在捕風捉影。”

幾個月來,人權組織、學者和記者一直在爭辯新法案,他們認為,法案出於恐懼放棄了太多的東西。他們說,最初的法律草案在限制民主權利方面做得太過火了——比如,接受標有“機密”的資訊就是犯罪,即使這些資訊的公開符合公共利益。
一些人甚至說,這些法律有讓澳大利亞變得更像法律旨在抵制的威權政府的危險。
間諜法修正案尋求解決一些上述擔憂。

有關保密資訊的犯罪定義已被縮小。因公佈政府資訊而被指控違反保密法的記者,現在也能用“公共利益”的說法為自己辯護,他們可以爭辯說,資訊的披露對民主有利。

但除了記者和保密法規外,新法律幾乎沒有考慮其他的例外。

與國際利益有關、或有國際資金的教堂、慈善機構和人權組織仍可能需要在外國遊說者的公開登記部上註冊,這是旨在讓外國對澳大利亞政治的影響更加透明的新法律的核心原則之一。

悉尼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中國現代史高級講師戴維·布羅菲(David Brophy)說,他擔心新法律會威脅跨國活動人士。
“有關這些法律的討論大都集中在保護我們的民主制度不受中國影響這個需求上,”他說。“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有人與中國的民主活動人士合作,在澳大利亞組織集會的話,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因外國干涉罪而受到起訴。”
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的澳大利亞負責人伊萊恩·皮爾森(Elaine Pearson)說,這些法律還包括對分享機密資訊行為的嚴厲懲罰,包括數年的監禁,這“將對資訊披露產生寒蟬效應”。

“現有的問題是,國家安全的定義過於寬泛,”她說,“把與他國有關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利益都包括了進來。”
澳大利亞面臨的下一個挑戰將是新法律的執法。新法律包含一個“通知規則”,允許司法部長在不採取正當程式的情況下單方面地把某人列為外國代理人。

這意味著波特可能面臨著把幾個富有的、在中國出生的商人列上名單的壓力,這些商人的政治捐款開啟了去年澳大利亞就中國影響問題的辯論。
他們中的許多人,包括澳大利亞公民、有名的政治捐款者周澤榮(Chau Chak Wing)在內,都否認自己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系。
司法部長仍會把他們列入名單嗎?

“現在備受期待的是用新的反干涉法提起的首批訴訟,”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說,他是最近出版的關於中國干涉的書《無聲的侵略》(Silent Invasion)的作者。“我預計,當局公佈的消息將會讓我們所有的人吃驚。”
漢密爾頓說此番話時人在德國,他為討論中國干涉問題訪問了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他補充說,“澳大利亞在應對外國干預民主進程上目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我們的反應正受到其他國家的密切關注。”

但澳大利亞的首任駐華大使斯蒂芬·菲茨傑拉德(Stephen FitzGerald)說,澳大利亞政府可能尚未意識到自己正在採取的措施的複雜性。
“我認為這將會很微妙,”他說。對外國影響進行監管永遠是複雜的事情,他說,但“澳大利亞沒有權利法案。各屆政府一直拒絕考慮權利法案,他們說,我們的體制中有足夠的制約與平衡。”

澳大利亞人可能很快會知道那些政府正確與否,他說。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