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磋商後 事隔一天發聲明 白宮:已傳達特朗普公平貿易目標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團隊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率領的美方團隊於2日、3日在北京作貿易談判,與在華盛頓的第二輪磋商不同,這次中美沒有發表聯合聲明,而是中方在3日先發出聲明,白宮至4日才發出聲明。聲明指,會議專注於通過促進農產品和能源對華出口,削減美國貿易逆差,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並提振美國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美國官員傳達了特朗普總統要與中國達成公平貿易關係的清晰目標(clear goal);美國代表團將匯報磋商情况,以得到下一步的指令。
美媒:無實質進展 磋商談崩了
中方則在聲明中指出,磋商取得了積極的、具體的進展,相關細節有待雙方最終確認。同時又警告,中美之間達成的成果,都應基於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徵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
美國之音報道,這次兩國分別單獨發表了一份沒有實質進展的聲明,認為「這一輪的磋商談崩了」。對於中美是否將繼續磋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有關原則立場是明確的,中方談判和磋商的大門始終敞開。
中國官媒中央廣電總台「國際在線」稱,對照中方聲明,白宮這份聲明簡短而含義豐富,更透露出4個信號:一是美方表現出的基本態度跟中方是一致的,都是要推動雙方貿易磋商繼續往前走;二是與中方聲明一致,白宮也表示,此次會談的重點仍然在農業和能源領域;三是美方也注意到中國需求是「日益增長的」;四是中美貿易戰複雜性、長期性的特點仍未從根本上改變。
監管機構查三大晶片商
另據《華爾街日報》,中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查美國的晶片生產商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以及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力士半導體(SK Hynix),這3家公司均表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員近期走訪了其中國辦公室,正在配合調查,但未透露調查內容。3家公司是DRAM晶片的主要供應商。
分析機構伯恩斯坦研究(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紐曼(Mark Newman)表示,調查可能涉及中國智能手機生產商正面臨的DRAM晶片價格上升因素,因為需求持續超過供應。
川普誓要剿滅深層政府P308/特朗普何時展開大拘捕?P164/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6-6-2018 中國開價700億換取不打貿易戰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美對華貿易逆差升8.1% 4月進出口均跌 美媒:中國提年內進口貨品清單
中美第三輪經貿磋商周日結束後,美國商務部昨日公布4月最新數據,對中國進出口數值均下降,對華貿易逆差按月上升8.1%,如按年計則上升10.4%。有美國傳媒報道,中方向美方提出年內購買總值近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的貨品清單,前提是美國政府不得向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華爾街日報》引述了解中美最新貿易談判情况的人士透露,中國提出購買近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的美國大豆、粟米、天然氣、原油、煤炭及工業製成品,條件是特朗普政府放棄對中國加徵關稅。《華爾街日報》續引述參與談判者報道,美方對中方提議有保留,因美國未能即時增加農業產量應付中國需求,而中國購買能源產品也未必對消除貿易逆差有幫助。
數額現兩版本 官媒微信﹕都是臆測
第三輪磋商周日結束,中方同日發表聲明表示,雙方達成的成果,都應基於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倘美方堅持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中方的提議將作廢。美方翌日發表的聲明則稱,美國代表團將匯報磋商情况,待總統特朗普下達下一步指令。
彭博社則有另一版本,其報道引述兩名知情人士稱,中國今年內將進口美國商品的數額約為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但商品類別亦為原油、煤炭和農產品。
不過,去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特朗普政府此前要求中國在2020年或之前削減2000億美元,上述金額無論哪一版本,都與此相距甚遠。
目前,中美兩國政府均未證實具體的磋商共識細節。新華社旗下《環球》雜誌副總編輯劉洪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引述知情人士稱,不論是700億美元還是250億美元,這些數據都是臆測。不過,在北京磋商中,中美兩國在一些具體的領域和品種上,雙方達成了某種共識。「牛彈琴」稱,中美兩國的經貿博弈還在繼續。
路透﹕中興已簽協議 美將撤禁令
另據路透社昨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興通訊已經與美國政府簽署原則性協議,美國商務部將會撤銷針對中興向美國供應商採購零部件的禁令,令中興得以恢復營運。中興通訊已與美方簽署一項原則性協議,支付17億美元(約133億港元)罰款。不過,美國商務部發言人稱,雙方仍未簽署最終協議。
美貿赤7個月新低 勝預期
美國商務部昨日公布4月貿易赤字跌至462億美元,整體按月下跌2.1%,創7個月新低,好於原先預期。美國整體出口按月上升0.3%,達到2112億美元的新高。不過,美國對中國進出口均下降,對中國出口減少17.1%,進口減少9.8%,而對華貿易逆差按月上升8.1%至280億美元,若按年計仍上升10.4%。彭博指,美國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近日發起貿易戰的後果仍未完全顯現。
中美第三輪經貿磋商周日結束後,美國商務部昨日公布4月最新數據,對中國進出口數值均下降,對華貿易逆差按月上升8.1%,如按年計則上升10.4%。有美國傳媒報道,中方向美方提出年內購買總值近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的貨品清單,前提是美國政府不得向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華爾街日報》引述了解中美最新貿易談判情况的人士透露,中國提出購買近700億美元(約5460億港元)的美國大豆、粟米、天然氣、原油、煤炭及工業製成品,條件是特朗普政府放棄對中國加徵關稅。《華爾街日報》續引述參與談判者報道,美方對中方提議有保留,因美國未能即時增加農業產量應付中國需求,而中國購買能源產品也未必對消除貿易逆差有幫助。
數額現兩版本 官媒微信﹕都是臆測
第三輪磋商周日結束,中方同日發表聲明表示,雙方達成的成果,都應基於雙方相向而行、不打貿易戰這一前提,倘美方堅持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中方的提議將作廢。美方翌日發表的聲明則稱,美國代表團將匯報磋商情况,待總統特朗普下達下一步指令。
彭博社則有另一版本,其報道引述兩名知情人士稱,中國今年內將進口美國商品的數額約為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但商品類別亦為原油、煤炭和農產品。
不過,去年美國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3752億美元,特朗普政府此前要求中國在2020年或之前削減2000億美元,上述金額無論哪一版本,都與此相距甚遠。
目前,中美兩國政府均未證實具體的磋商共識細節。新華社旗下《環球》雜誌副總編輯劉洪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引述知情人士稱,不論是700億美元還是250億美元,這些數據都是臆測。不過,在北京磋商中,中美兩國在一些具體的領域和品種上,雙方達成了某種共識。「牛彈琴」稱,中美兩國的經貿博弈還在繼續。
路透﹕中興已簽協議 美將撤禁令
另據路透社昨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興通訊已經與美國政府簽署原則性協議,美國商務部將會撤銷針對中興向美國供應商採購零部件的禁令,令中興得以恢復營運。中興通訊已與美方簽署一項原則性協議,支付17億美元(約133億港元)罰款。不過,美國商務部發言人稱,雙方仍未簽署最終協議。
美貿赤7個月新低 勝預期
美國商務部昨日公布4月貿易赤字跌至462億美元,整體按月下跌2.1%,創7個月新低,好於原先預期。美國整體出口按月上升0.3%,達到2112億美元的新高。不過,美國對中國進出口均下降,對中國出口減少17.1%,進口減少9.8%,而對華貿易逆差按月上升8.1%至280億美元,若按年計仍上升10.4%。彭博指,美國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近日發起貿易戰的後果仍未完全顯現。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傳提供「小甜頭」換華府撤關稅
華願增購5,460億元美產品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右)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左)周日在北京展開中美貿易談判,具體內容昨才曝光。美聯社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內容曝光。美國傳媒引述美國官員稱,中國提出一年增購700億美元(5,460億港元)美國農業及能源產品,條件是美方撤銷下周要宣佈對500億美元(3,900億港元)中國貨加徵關稅,美方對中方新方案抱懷疑態度,認為中國大買美國煤炭及原油,無助降低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有學者認為中方只是對美「小讓步、給小甜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6月3日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展開中美貿易第三輪談判,中美之後各發聲明,中方指雙方在農業、能源等談判取得具體進展;但警告美方一旦加徵關稅,談判結果將一筆勾銷。美方則稱,談判集中討論中方擴大輸入美國農業和能源產品,以削減美中貿易逆差。但中美雙方皆沒有透露詳情,《紐約時報》形容談判再陷僵局。
美指不足減貿易逆差
美國《華爾街日報》昨引述美國貿易事務官員稱,中方在會上提出增購美方大豆、粟米、天然氣、原油及煤炭等產品,雙方官員估計第一年金額約近700億美元(5,460億港元)。消息人士指出,中方亦承諾進一步放寬農產品入口限制,也要求中方國企加大輸入美國天然氣。
報道稱,美方對方案抱懷疑態度,一是認為中方採購更多煤炭等能源產品,只是將美國原先銷往其他國家的能源出口轉往中國,無助減低美國整體貿易逆差;二是美國農業產量未必可以快速提升。美國彭博社引述消息稱,中方計劃買入250億美元(1,950億港元)美國貨,金額較《華爾街日報》報道更少。路透社引述美國官員稱,總統特朗普周二和其貿易顧問討論中方最新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主任李兆波向《蘋果》表示,中方提出多買美國貨是一種讓步,但700億美元金額僅佔美方聲稱3,000億美元中美貿易逆差的20%,對美方而言也只能說是小甜頭,估計雙方還會繼續討價還價,一旦中方開出1,500億美元左右的購買清單,涵蓋農業、能源、金融、保險業等,相信美方將會收貨。他預期,中美貿易談判可望在今年9、10月前取得成果。
已將中國定位為敵人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中美綜合國力有異,中方不得不作出今次的讓步,但700億美元和3,000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相比,中方只是作出小讓步,亦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致命影響。他指出,中美貿易爭端不止是貿易戰,也是科技戰、金融戰、軍事戰,是一場立體超限戰(超過任何界限的戰爭),是美方打壓中方崛起的大戰略,反映美方已將中國定位為敵人,估計中美爭端將會持續。
華願增購5,460億元美產品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右)和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左)周日在北京展開中美貿易談判,具體內容昨才曝光。美聯社
中美第三輪貿易談判內容曝光。美國傳媒引述美國官員稱,中國提出一年增購700億美元(5,460億港元)美國農業及能源產品,條件是美方撤銷下周要宣佈對500億美元(3,900億港元)中國貨加徵關稅,美方對中方新方案抱懷疑態度,認為中國大買美國煤炭及原油,無助降低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有學者認為中方只是對美「小讓步、給小甜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6月3日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展開中美貿易第三輪談判,中美之後各發聲明,中方指雙方在農業、能源等談判取得具體進展;但警告美方一旦加徵關稅,談判結果將一筆勾銷。美方則稱,談判集中討論中方擴大輸入美國農業和能源產品,以削減美中貿易逆差。但中美雙方皆沒有透露詳情,《紐約時報》形容談判再陷僵局。
美指不足減貿易逆差
美國《華爾街日報》昨引述美國貿易事務官員稱,中方在會上提出增購美方大豆、粟米、天然氣、原油及煤炭等產品,雙方官員估計第一年金額約近700億美元(5,460億港元)。消息人士指出,中方亦承諾進一步放寬農產品入口限制,也要求中方國企加大輸入美國天然氣。
報道稱,美方對方案抱懷疑態度,一是認為中方採購更多煤炭等能源產品,只是將美國原先銷往其他國家的能源出口轉往中國,無助減低美國整體貿易逆差;二是美國農業產量未必可以快速提升。美國彭博社引述消息稱,中方計劃買入250億美元(1,950億港元)美國貨,金額較《華爾街日報》報道更少。路透社引述美國官員稱,總統特朗普周二和其貿易顧問討論中方最新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主任李兆波向《蘋果》表示,中方提出多買美國貨是一種讓步,但700億美元金額僅佔美方聲稱3,000億美元中美貿易逆差的20%,對美方而言也只能說是小甜頭,估計雙方還會繼續討價還價,一旦中方開出1,500億美元左右的購買清單,涵蓋農業、能源、金融、保險業等,相信美方將會收貨。他預期,中美貿易談判可望在今年9、10月前取得成果。
已將中國定位為敵人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中美綜合國力有異,中方不得不作出今次的讓步,但700億美元和3,000億美元美中貿易逆差相比,中方只是作出小讓步,亦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致命影響。他指出,中美貿易爭端不止是貿易戰,也是科技戰、金融戰、軍事戰,是一場立體超限戰(超過任何界限的戰爭),是美方打壓中方崛起的大戰略,反映美方已將中國定位為敵人,估計中美爭端將會持續。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美撤中興禁令﹕派員監察10年 再犯即制裁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昨日接受美國CNBC電視台訪問時稱,美方決定對中興通訊解除禁令,但保留「再次關停」中興的權力。
「歷來最嚴厲和解」 釋震懾信號
羅斯(Wilbur Ross)昨日對CNBC稱,已與中興達成協議,後者支付10億美元罰款和4億暫緩罰款、讓美方人員進駐10年以及在30日內替換管理層後,美國將對其解禁。
羅斯續指出,4億的暫緩罰款要存入美方指定的託管帳戶,美方的合規格人員薪酬由中興支付,且要對新成立的董事局負責。他形容這是美國商務部歷來最嚴厲的「和解」,「我們認為制裁事件讓這家年收入170億美元的公司(指中興)『跪下』,讓他們算是停止了營運,這將發出一個強烈的震懾信號,不僅是對中興本身,也是對其他潛在的不良行為企業。」
羅斯指出,美方仍保有「再次關停」中興的權力。如中興再有違反禁令,美商務部將執行為期10年的制裁。他對CNBC說,解禁中興與近期中美關稅磋商沒有關聯,但路透社早前報道,解禁中興是中方願意展開下一步談判的條件之一。
《華爾街》﹕中興已解僱一批高層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中興通訊已解除一批高管的職務和頭銜、發出了譴責信,並正尋求追回35人的獎金。
中興在2016至2017年間涉嫌作出虛假陳述,未有按美國商務部的要求處罰39名員工,當中有4人被開除,剩下的35人中除一人外,其餘34人均收到2016年的全額獎金。報道指,中興因停產造成的損失愈積愈多,不滿的客戶要求獲得項目延期補償,中興通訊即使能夠恢復營運,未來還將面臨更多挑戰。
另外據中新網報道,對於傳媒體要求證實「中方向美方購買近700億美元農業製造和能源產品」的問題時,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回應稱,中美雙方在上周末的磋商中,就一些具體的貿易合作領域,特別是農產品、能源領域曾有深入和具體的探討,「中方願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擴大自美進口」。
高峰雖無正面回應報道,惟法新社引述特朗普政府一名官員稱,中國已提出購買700億美元美國貨,以換取華府撤銷加徵關稅;又指雙方尚未達成最後協議。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昨日接受美國CNBC電視台訪問時稱,美方決定對中興通訊解除禁令,但保留「再次關停」中興的權力。
「歷來最嚴厲和解」 釋震懾信號
羅斯(Wilbur Ross)昨日對CNBC稱,已與中興達成協議,後者支付10億美元罰款和4億暫緩罰款、讓美方人員進駐10年以及在30日內替換管理層後,美國將對其解禁。
羅斯續指出,4億的暫緩罰款要存入美方指定的託管帳戶,美方的合規格人員薪酬由中興支付,且要對新成立的董事局負責。他形容這是美國商務部歷來最嚴厲的「和解」,「我們認為制裁事件讓這家年收入170億美元的公司(指中興)『跪下』,讓他們算是停止了營運,這將發出一個強烈的震懾信號,不僅是對中興本身,也是對其他潛在的不良行為企業。」
羅斯指出,美方仍保有「再次關停」中興的權力。如中興再有違反禁令,美商務部將執行為期10年的制裁。他對CNBC說,解禁中興與近期中美關稅磋商沒有關聯,但路透社早前報道,解禁中興是中方願意展開下一步談判的條件之一。
《華爾街》﹕中興已解僱一批高層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指,中興通訊已解除一批高管的職務和頭銜、發出了譴責信,並正尋求追回35人的獎金。
中興在2016至2017年間涉嫌作出虛假陳述,未有按美國商務部的要求處罰39名員工,當中有4人被開除,剩下的35人中除一人外,其餘34人均收到2016年的全額獎金。報道指,中興因停產造成的損失愈積愈多,不滿的客戶要求獲得項目延期補償,中興通訊即使能夠恢復營運,未來還將面臨更多挑戰。
另外據中新網報道,對於傳媒體要求證實「中方向美方購買近700億美元農業製造和能源產品」的問題時,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回應稱,中美雙方在上周末的磋商中,就一些具體的貿易合作領域,特別是農產品、能源領域曾有深入和具體的探討,「中方願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擴大自美進口」。
高峰雖無正面回應報道,惟法新社引述特朗普政府一名官員稱,中國已提出購買700億美元美國貨,以換取華府撤銷加徵關稅;又指雙方尚未達成最後協議。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中興與美商務部達成和解協議:支付10億美元罰款
2018年06月07日 23:14 新華網
原標題:美國商務部與中興公司達成新和解協議
新華社華盛頓6月7日電(記者高攀)美國商務部長羅斯7日宣佈與中國中興通訊公司達成新和解協議。
美國商務部當天發表聲明說,羅斯當天宣佈中興通訊及其關聯公司已同意支付罰款和採取合規措施來替代美國商務部此前針對該公司向美國供應商採購零部件執行的禁令。
聲明指出,根據新的和解協議,中興公司支付10億美元罰款,另外準備4億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後美國商務部才會將中興公司從禁令名單中撤除。
作為全球主要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中興通訊與眾多美國供應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全美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提供支持。專家指出,由於中興通訊與不少美國企業合作密切,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出口管制措施將使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國的供應商也蒙受損失。
國際銳評: 中興與美國終於簽協議了!來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
在經歷近兩個月的交涉博弈後,中興事件終於有了最新的結果。這個結果來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其中,當事方中興公司總算逃過一劫,挽回了生機。當然,從與美方簽署的協議內容來看,巨額罰款,董事會和管理層調整、接受美方的隨時監管……中興所付出的代價可謂相當沉重慘痛。但是,客觀來講,這是一家跨國企業因為違背契約精神而必須買的單,因為對法律法規的輕視而必須承受的後果,值得中國企業乃至所有跨國企業引以為戒。
回過頭來看,從4月美方宣佈將對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到5月中美北京磋商和華盛頓磋商,再到6月中美北京磋商,中興事件隨之跌宕起伏,背後的博弈交涉更是艱辛複雜、驚心動魄。此次達成和解協議,對中美雙方來說都不容易。而這一事件所傳遞的諸多資訊,更是發人深省,給人啟示:
首先,中興事件只是一起企業違規的個案,但中國政府出於以民為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於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
中興犯錯源於2010年,因為受到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受到了商業交易規則與法律法規的懲罰。這一點,在4月16日美方對中興發出禁令的當天,中國商務部就有表態:“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不過,中興企業作為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關乎該企業8萬職工、2萬家庭的生計,也關乎產業鏈上下游上千家企業、數十萬職工的前途命運,可以說關係重大。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一家公司決策的錯誤不能累及廣大無辜的員工和家庭,正是基於這點,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從北京到華盛頓再到北京,與美方進行了多輪嚴正交涉,終於把中興給救了回來。這也說明:自信強大的政府,是人民最堅實的後盾。
其次,資訊技術是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產業鏈全球公佈。中興與不少美國企業有密切合作,救中興,其實也維護了美國企業的利益。這是特朗普政府決定放過中興的重要考慮。
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資訊技術,美國在某些領域雖然領先世界,但也不可能獨立完成。據統計,全美有將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與中興與美企合作有關。如果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像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供應商必然會蒙受損失。事實上,在中興通訊恢復營運後,在美主要供應商都歡天喜地,股票6日不同程度上漲,這是市場用數據表態:放生中興,有利於中美企業的合作,也有利於全球資訊技術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第三,國際型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不要當“巨嬰”,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
上面提到中國政府為了民眾考慮,力挽狂瀾,幫中興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企業以後出了事都找政府來扛。國際市場做生意,講究的是契約精神與規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國企業這幾年走出國門的越來越多,但出門在外,關鍵要靠自己把國際規則法律吃透弄明白,給自己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國際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走出去就不能當“巨嬰”,祖國再強大,自己的事兒還要自己做、自己扛。
第四,中興事件不代表中國企業的整體面貌,但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鑒。中國企業必須進一步警醒到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必須儘快把核心技術這個命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在5月28日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肯定了這條路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中興事件的發生,相信每個中國企業和每個中國人對此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會。
“自強為天下健”。這條立足自力更生、同時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人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集中力量辦大事,儘快突破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整體上看,如果說中興事件危中有機的話,這一點,或許是中國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與最大轉機!
2018年06月07日 23:14 新華網
原標題:美國商務部與中興公司達成新和解協議
新華社華盛頓6月7日電(記者高攀)美國商務部長羅斯7日宣佈與中國中興通訊公司達成新和解協議。
美國商務部當天發表聲明說,羅斯當天宣佈中興通訊及其關聯公司已同意支付罰款和採取合規措施來替代美國商務部此前針對該公司向美國供應商採購零部件執行的禁令。
聲明指出,根據新的和解協議,中興公司支付10億美元罰款,另外準備4億美元交由第三方保管,然後美國商務部才會將中興公司從禁令名單中撤除。
作為全球主要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中興通訊與眾多美國供應商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全美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提供支持。專家指出,由於中興通訊與不少美國企業合作密切,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出口管制措施將使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國的供應商也蒙受損失。
國際銳評: 中興與美國終於簽協議了!來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
在經歷近兩個月的交涉博弈後,中興事件終於有了最新的結果。這個結果來之不易,值得各方深思和珍惜。其中,當事方中興公司總算逃過一劫,挽回了生機。當然,從與美方簽署的協議內容來看,巨額罰款,董事會和管理層調整、接受美方的隨時監管……中興所付出的代價可謂相當沉重慘痛。但是,客觀來講,這是一家跨國企業因為違背契約精神而必須買的單,因為對法律法規的輕視而必須承受的後果,值得中國企業乃至所有跨國企業引以為戒。
回過頭來看,從4月美方宣佈將對中興執行為期7年的出口禁令,到5月中美北京磋商和華盛頓磋商,再到6月中美北京磋商,中興事件隨之跌宕起伏,背後的博弈交涉更是艱辛複雜、驚心動魄。此次達成和解協議,對中美雙方來說都不容易。而這一事件所傳遞的諸多資訊,更是發人深省,給人啟示:
首先,中興事件只是一起企業違規的個案,但中國政府出於以民為本的考慮,投入大量資源與美方嚴正交涉,終於換回了中興一條活路。
中興犯錯源於2010年,因為受到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受到了商業交易規則與法律法規的懲罰。這一點,在4月16日美方對中興發出禁令的當天,中國商務部就有表態:“中方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規開展經營。”
不過,中興企業作為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其生死存亡,關乎該企業8萬職工、2萬家庭的生計,也關乎產業鏈上下游上千家企業、數十萬職工的前途命運,可以說關係重大。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一家公司決策的錯誤不能累及廣大無辜的員工和家庭,正是基於這點,中國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從北京到華盛頓再到北京,與美方進行了多輪嚴正交涉,終於把中興給救了回來。這也說明:自信強大的政府,是人民最堅實的後盾。
其次,資訊技術是全球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產業鏈全球公佈。中興與不少美國企業有密切合作,救中興,其實也維護了美國企業的利益。這是特朗普政府決定放過中興的重要考慮。
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在發展資訊技術,美國在某些領域雖然領先世界,但也不可能獨立完成。據統計,全美有將近13萬個高科技就業崗位,與中興與美企合作有關。如果美國政府對中興的出口管制措施生效,像高通、英特爾等這些中興在美供應商必然會蒙受損失。事實上,在中興通訊恢復營運後,在美主要供應商都歡天喜地,股票6日不同程度上漲,這是市場用數據表態:放生中興,有利於中美企業的合作,也有利於全球資訊技術產業鏈的完善和技術的發展,是一個符合各方利益的選擇。
第三,國際型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不要當“巨嬰”,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
上面提到中國政府為了民眾考慮,力挽狂瀾,幫中興從生死線上救了回來,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企業以後出了事都找政府來扛。國際市場做生意,講究的是契約精神與規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中國企業這幾年走出國門的越來越多,但出門在外,關鍵要靠自己把國際規則法律吃透弄明白,給自己撐起一把堅實的保護傘。國際企業就要有國際範兒,走出去就不能當“巨嬰”,祖國再強大,自己的事兒還要自己做、自己扛。
第四,中興事件不代表中國企業的整體面貌,但對中國企業是個鏡鑒。中國企業必須進一步警醒到創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必須儘快把核心技術這個命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在5月28日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肯定了這條路的重要性,同時指出“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指出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中興事件的發生,相信每個中國企業和每個中國人對此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體會。
“自強為天下健”。這條立足自力更生、同時積極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人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集中力量辦大事,儘快突破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困境。整體上看,如果說中興事件危中有機的話,這一點,或許是中國從中得到的最大啟示與最大轉機!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中興內部信:痛定思痛 守合規底線 高層大換班 美派「講中文」團隊進駐監察
美國商務部宣布解除對中興制裁決定的周四(7日)當晚,中興通訊對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件,稱希望員工堅守崗位,並痛定思痛,要汲取教訓、切實問責,堅守合規底線。內地傳媒報道,中興董事長、行政總裁、技術總裁(CTO)都將按美方要求換人,而一個「會說中文的美國人」合規團隊將進駐中興10年,中興將成為罕見的國企體制、美方監管的跨國科技公司。另一方面,美國參眾兩院有強硬派議員不肯收貨,揚言要阻止白宮解除制裁中興。
稱「少數員工過失」 代價慘痛
《中國證券報》引述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在內部員工信中表示,美國商務部的拒絕令(即制裁)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公司為此付出慘痛代價。信中指出,本次事件的發生,從目前內外部調查的結論來看,「直接原因是少數幾名幹部和員工的工作過失所引發,但其實質反映公司在合規文化和管理上存在問題」,希望員工堅守崗位,不受傳言影響,並痛定思痛,「要汲取教訓,並切實問責,防止今後再有類似情况發生」,同時要完善公司合規體系,始終把合規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基石。
深圳工人:未收開工通知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深圳西麗工業園的中興工人說,雖然公司有繼續出糧,但還未接到任何關於何時開工的通知,他們在停工期間一直在「培訓」。工人汪凱(音)說,「我們都在等生產重新開始。我們必須隨時做好準備」。
《財經》獲悉,中興將按美方要求,更換董事長、行政總裁、技術總裁,可能還要更換部分執行副總裁,中興將成為中國首個國企體制、但接受美國政府監督的跨國科技公司。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前日宣布,中興要支付10億美元的罰款、4億美元的暫緩罰款,在10年內聘用美方指定的合規團隊。
合規團隊將配備「講中文的美國代理人」,向中興通訊的新管理層和美國商務部匯報。如果被發現違反協議,中興將面臨為期10年的制裁令,4億的暫緩罰款也會被沒收。按中興的2017年財報,全年營收為1088億人民幣(170億美元),純收入45.54億人民幣(7億美元)。
美國會反彈 力度減弱
美國參眾兩院對放生中興仍有反彈聲音,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解除制裁需要經國會同意。但現時未有議員明確提出反對法案,舒默僅是口頭表達反對,力度明顯已經弱化。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則批評,解禁令無助防範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5月17日和23日眾院撥款委員會和參院銀行委員會分別在不同法案中「夾帶」了限制解禁中興的條款,但上述法案仍在委員會級別和國會審查階段,對白宮不具約束力。內地《財經》雜誌引述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萊因施(William Reinsch)認為,商務部公布了處罰細節後,國會中反對力量就會消失。
美國商務部宣布解除對中興制裁決定的周四(7日)當晚,中興通訊對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件,稱希望員工堅守崗位,並痛定思痛,要汲取教訓、切實問責,堅守合規底線。內地傳媒報道,中興董事長、行政總裁、技術總裁(CTO)都將按美方要求換人,而一個「會說中文的美國人」合規團隊將進駐中興10年,中興將成為罕見的國企體制、美方監管的跨國科技公司。另一方面,美國參眾兩院有強硬派議員不肯收貨,揚言要阻止白宮解除制裁中興。
稱「少數員工過失」 代價慘痛
《中國證券報》引述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在內部員工信中表示,美國商務部的拒絕令(即制裁)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公司為此付出慘痛代價。信中指出,本次事件的發生,從目前內外部調查的結論來看,「直接原因是少數幾名幹部和員工的工作過失所引發,但其實質反映公司在合規文化和管理上存在問題」,希望員工堅守崗位,不受傳言影響,並痛定思痛,「要汲取教訓,並切實問責,防止今後再有類似情况發生」,同時要完善公司合規體系,始終把合規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基石。
深圳工人:未收開工通知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深圳西麗工業園的中興工人說,雖然公司有繼續出糧,但還未接到任何關於何時開工的通知,他們在停工期間一直在「培訓」。工人汪凱(音)說,「我們都在等生產重新開始。我們必須隨時做好準備」。
《財經》獲悉,中興將按美方要求,更換董事長、行政總裁、技術總裁,可能還要更換部分執行副總裁,中興將成為中國首個國企體制、但接受美國政府監督的跨國科技公司。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前日宣布,中興要支付10億美元的罰款、4億美元的暫緩罰款,在10年內聘用美方指定的合規團隊。
合規團隊將配備「講中文的美國代理人」,向中興通訊的新管理層和美國商務部匯報。如果被發現違反協議,中興將面臨為期10年的制裁令,4億的暫緩罰款也會被沒收。按中興的2017年財報,全年營收為1088億人民幣(170億美元),純收入45.54億人民幣(7億美元)。
美國會反彈 力度減弱
美國參眾兩院對放生中興仍有反彈聲音,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解除制裁需要經國會同意。但現時未有議員明確提出反對法案,舒默僅是口頭表達反對,力度明顯已經弱化。共和黨參議員盧比奧(Marco Rubio)則批評,解禁令無助防範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5月17日和23日眾院撥款委員會和參院銀行委員會分別在不同法案中「夾帶」了限制解禁中興的條款,但上述法案仍在委員會級別和國會審查階段,對白宮不具約束力。內地《財經》雜誌引述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萊因施(William Reinsch)認為,商務部公布了處罰細節後,國會中反對力量就會消失。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特朗普給中國上了第一課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制裁中興,中國輿論沸反盈天,一副誓與美國決戰到底的架勢。6月6日,制裁靴子落地,中興接受巨額罰款和嚴厲監管,只餘個別網民指摘談判結果是賣國,官媒反而批評中興「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這一仗,特朗普贏得堂皇,給中國上了美國遊戲規則的第一課,堪為他出席G7會、特金會壯行,但要中國遵循國際政治、商業準則,言之尚早。
芯片不是愛國心可以替代
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美國公司與中興交易7年時,中國官民的愛國熱情瞬間被激發,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環球時報》的反應。該報總編輯胡錫進當晚就在微博發出我們都是中興人的煽情評論,號召「中國社會一定要支持中興,力挺華為」。該報後續報道、評論的標題,如〈告訴你美聲明背後真相 中興有理由不服〉、〈美拋中興禁令 中方已準備好亮劍〉、〈制裁中興,美國公司必將跟着一起痛〉、〈美國人信譽靠不住 須全力發展國產晶片〉等,都塗滿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色彩。
但是,中興休克的代價不是愛國熱情可以抵銷的,高科技的芯片不是愛國心可以替代的,中興8萬員工的生計不能靠喊打倒美帝的口號維持,涉及的商業道德、規則、法律問題更不是中國亮劍就可以解決。中美三輪貿易談判,中方都把非關稅問題的中興列為談判重點,甚至為救中興願意增加美國商品入口、放行美國高通併購中國恩智浦,沒有表面上那麼愛國、自信與強硬。
最終,中美達成的協議令中興支付巨額罰款後成為美國監控下的加工機器,中國官媒還要踩多一腳,公開批判中興受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警告國際型企業「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強調「國際市場做生意,講究的是契約精神與規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
中國官媒態度的轉變,顯示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中先贏了一回合,給中國上的遊戲規則第一課也初見成效。但是,守法意識薄弱是中國官員、企業、民眾的通病,不是上了中興這堂課就可以解決的。尤其是,中國如今財大氣粗,官方致力爭奪國際話語權、規則制訂權,民間動輒要政府亮劍、在海外唱國歌鬧事耀武揚威。
契約精神離不開民主法治
中美雖達成放生中興協議,但不等於事件畫上句號。其一,中美的高科技衝突、貿易衝突不會就此平息。中興在美國監控下,或不能再擔當中國通訊業龍頭,中國政府將扶持新的通訊巨頭,無論是研發「中國芯」,還是通訊設備出口,都會繼續得到政府資助,也免不了與美國產生新的衝突。
其二,中國官方雖然罕有地宣傳國際市場的契約精神,但契約精神離不開民主、法治。當中共強迫各國民航公司修改有關台港澳的約定俗成的標識時,何來契約精神?一個不受選民約束、監督的政府,又如何要求民眾、企業信守契約?中共可以宣佈《中英聯合聲明》過期失效,就可以輕易地廢除中美貿易協議或陽奉陰違。
其三,中國官方早前藉中興被制裁鼓動愛黨愛國,現時也藉中美協議宣傳:「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一家公司決策的錯誤不能累及廣大無辜的員工和家庭。」在黨政商一體的中國,中興是否成了中國向伊朗出售敏感通信設備的代罪羔羊不無疑問,早前撐中興是愛國愛黨,如今中興捱批是代黨受過,日後有中興2.0、中興3.0何足為奇?
李平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制裁中興,中國輿論沸反盈天,一副誓與美國決戰到底的架勢。6月6日,制裁靴子落地,中興接受巨額罰款和嚴厲監管,只餘個別網民指摘談判結果是賣國,官媒反而批評中興「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這一仗,特朗普贏得堂皇,給中國上了美國遊戲規則的第一課,堪為他出席G7會、特金會壯行,但要中國遵循國際政治、商業準則,言之尚早。
芯片不是愛國心可以替代
美國商務部宣佈禁止美國公司與中興交易7年時,中國官民的愛國熱情瞬間被激發,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環球時報》的反應。該報總編輯胡錫進當晚就在微博發出我們都是中興人的煽情評論,號召「中國社會一定要支持中興,力挺華為」。該報後續報道、評論的標題,如〈告訴你美聲明背後真相 中興有理由不服〉、〈美拋中興禁令 中方已準備好亮劍〉、〈制裁中興,美國公司必將跟着一起痛〉、〈美國人信譽靠不住 須全力發展國產晶片〉等,都塗滿民族主義、愛國主義色彩。
但是,中興休克的代價不是愛國熱情可以抵銷的,高科技的芯片不是愛國心可以替代的,中興8萬員工的生計不能靠喊打倒美帝的口號維持,涉及的商業道德、規則、法律問題更不是中國亮劍就可以解決。中美三輪貿易談判,中方都把非關稅問題的中興列為談判重點,甚至為救中興願意增加美國商品入口、放行美國高通併購中國恩智浦,沒有表面上那麼愛國、自信與強硬。
最終,中美達成的協議令中興支付巨額罰款後成為美國監控下的加工機器,中國官媒還要踩多一腳,公開批判中興受商業利益驅使,「不惜涉險破壞與美方合作的基本規則,違反美國的法規」,警告國際型企業「不要用商業利益來裹挾政府」,強調「國際市場做生意,講究的是契約精神與規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行政介入」。
中國官媒態度的轉變,顯示特朗普在中美貿易戰中先贏了一回合,給中國上的遊戲規則第一課也初見成效。但是,守法意識薄弱是中國官員、企業、民眾的通病,不是上了中興這堂課就可以解決的。尤其是,中國如今財大氣粗,官方致力爭奪國際話語權、規則制訂權,民間動輒要政府亮劍、在海外唱國歌鬧事耀武揚威。
契約精神離不開民主法治
中美雖達成放生中興協議,但不等於事件畫上句號。其一,中美的高科技衝突、貿易衝突不會就此平息。中興在美國監控下,或不能再擔當中國通訊業龍頭,中國政府將扶持新的通訊巨頭,無論是研發「中國芯」,還是通訊設備出口,都會繼續得到政府資助,也免不了與美國產生新的衝突。
其二,中國官方雖然罕有地宣傳國際市場的契約精神,但契約精神離不開民主、法治。當中共強迫各國民航公司修改有關台港澳的約定俗成的標識時,何來契約精神?一個不受選民約束、監督的政府,又如何要求民眾、企業信守契約?中共可以宣佈《中英聯合聲明》過期失效,就可以輕易地廢除中美貿易協議或陽奉陰違。
其三,中國官方早前藉中興被制裁鼓動愛黨愛國,現時也藉中美協議宣傳:「中國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一家公司決策的錯誤不能累及廣大無辜的員工和家庭。」在黨政商一體的中國,中興是否成了中國向伊朗出售敏感通信設備的代罪羔羊不無疑問,早前撐中興是愛國愛黨,如今中興捱批是代黨受過,日後有中興2.0、中興3.0何足為奇?
李平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新加坡外長維文證實金正恩已抵達星國,現正前往瑞吉酒店途中
Re: 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美國放行中資並購險企 系特朗普上臺來最大一筆
2018年06月10日 18:07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9日報道,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Genworth的並購案,於6月8日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交易審查。收購成功後,Genworth公司將成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華爾街日報》稱,CFIUS批准這筆交易,意味著該交易贏得了特朗普政府的庇佑,而這也是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批准通過的、涉及金額最大的中資對美資企業並購案。
《華爾街日報》還說,近年來,基於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的目的,CFIUS對於來自中國收購要約越來越謹慎。眼下,美國國會正在試圖推動一項針對CFIUS的擴權法案,該法案旨在於賦予CFIUS更多權力,以進一步遏制在美國人看來“有問題”的中國投資。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在CFIUS看來,此筆交易的潛在國家安全風險在於Genworth保險等業務涉及的美國消費者個人資訊,是否會因收購而由中資公司掌握。
Genworth於週六發佈的公告顯示,對於上述問題,Genworth將使用美國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來保護其美國投保人的個人數據。
另據路透社此前援引Genworth發言人Julie Westermann的說法稱,“Genworth和中國泛海控股一直在與一家領先的美國第三方數據管理機構合作,採取額外的手段進一步保護我們的美國客戶的個人隱私數據。”
有支持此交易的人士稱,被中國買家買下對Genworth是件好事,因為這可以作為恢復美國此刻正面臨困境的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的一種方式。作為該行業最大的玩家之一,Genworth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已經損失了約20億美元。
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旨在幫助年長人士負擔昂貴的家庭護理及其他看護費用。
而如今,隨著赤字上升,保費上升,償付範圍收窄,美國長期護理保險行業正面臨焦頭爛額的狀況。導致這種情況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二是美聯儲維持低利率。
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的超低利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遠低於支付索賠所需的投資回報;而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投保人越來越多,目前已有超過730萬美國人,即美國65歲以上人群的20%購買了這一保險,使得Genworth等公司不堪重負。
目前,此筆交易在其他國家所涉及的監管批准仍未完成,要想徹底完成收購,還需等待其他監管機構的批准。
資料圖
Genworth公司的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和住房按揭保險業務在美國分別排名第一位和第四位,其住房按揭保險業務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商業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一位。2017年,Genworth公司營業收入82.95億美元,稅後經營利潤6.96億美元;公司總資產1052.97億美元,其中可投資資產769.11億美元,淨資產153.28億美元。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從2016年開始與Genworth公司的收購合作,目前監管審批工作已取得較大進展。下一階段,中國泛海控股集團還將繼續與Genworth公司密切合作,推動後續審批工作,爭取早日完成交割。
另據介面新聞報導,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收購Genworth公司是基於應對國內人口老齡化趨勢做出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的階段,2017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人2.4億。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到4063萬人。長期護理保險是上世紀7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興起的養老和健康保障制度,主要是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保險保障。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在15個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對Genworth公司的收購,將有利於借鑒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國際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和健康護理需求。
此次收購波折頗多。
據財新網此前報導,2016年10月24日,中國泛海宣佈以27億美元、每股5.43美元的價格收購Genworth。交易完成之後,Genworth將成為中國泛海的全資子公司。
2017年7月13日,兩家公司撤回此前的聯合申請,並第二次向CFIUS申報,從而為CFIUS提供更多時間審查和討論該交易。
當年10月2日,中國泛海與美國險企Genworth又第三次向CFIUS遞交收購申請。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創建於1985年。集團創始人、法定代表人、黨委書記、董事長為盧志強。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泛海控股集團的核心企業,註冊資本為200億元人民幣。控股和投資了泛海控股(000046.SZ )、民生控股( 000416.SZ )、中泛控股(00715.HK)和民生銀行(600016.SH 、01988.HK)、聯想控股(03396.HK)等多家內地與香港上市公司。
2018年06月10日 18:07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6月9日報道,中國泛海控股集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Genworth的並購案,於6月8日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交易審查。收購成功後,Genworth公司將成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華爾街日報》稱,CFIUS批准這筆交易,意味著該交易贏得了特朗普政府的庇佑,而這也是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批准通過的、涉及金額最大的中資對美資企業並購案。
《華爾街日報》還說,近年來,基於保護美國國家安全的目的,CFIUS對於來自中國收購要約越來越謹慎。眼下,美國國會正在試圖推動一項針對CFIUS的擴權法案,該法案旨在於賦予CFIUS更多權力,以進一步遏制在美國人看來“有問題”的中國投資。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在CFIUS看來,此筆交易的潛在國家安全風險在於Genworth保險等業務涉及的美國消費者個人資訊,是否會因收購而由中資公司掌握。
Genworth於週六發佈的公告顯示,對於上述問題,Genworth將使用美國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來保護其美國投保人的個人數據。
另據路透社此前援引Genworth發言人Julie Westermann的說法稱,“Genworth和中國泛海控股一直在與一家領先的美國第三方數據管理機構合作,採取額外的手段進一步保護我們的美國客戶的個人隱私數據。”
有支持此交易的人士稱,被中國買家買下對Genworth是件好事,因為這可以作為恢復美國此刻正面臨困境的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的一種方式。作為該行業最大的玩家之一,Genworth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已經損失了約20億美元。
美國的長期護理保險旨在幫助年長人士負擔昂貴的家庭護理及其他看護費用。
而如今,隨著赤字上升,保費上升,償付範圍收窄,美國長期護理保險行業正面臨焦頭爛額的狀況。導致這種情況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二是美聯儲維持低利率。
金融危機後,美聯儲的超低利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遠低於支付索賠所需的投資回報;而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投保人越來越多,目前已有超過730萬美國人,即美國65歲以上人群的20%購買了這一保險,使得Genworth等公司不堪重負。
目前,此筆交易在其他國家所涉及的監管批准仍未完成,要想徹底完成收購,還需等待其他監管機構的批准。
資料圖
Genworth公司的長期護理保險業務和住房按揭保險業務在美國分別排名第一位和第四位,其住房按揭保險業務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商業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一位。2017年,Genworth公司營業收入82.95億美元,稅後經營利潤6.96億美元;公司總資產1052.97億美元,其中可投資資產769.11億美元,淨資產153.28億美元。
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從2016年開始與Genworth公司的收購合作,目前監管審批工作已取得較大進展。下一階段,中國泛海控股集團還將繼續與Genworth公司密切合作,推動後續審批工作,爭取早日完成交割。
另據介面新聞報導,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收購Genworth公司是基於應對國內人口老齡化趨勢做出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的階段,2017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人2.4億。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到4063萬人。長期護理保險是上世紀7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興起的養老和健康保障制度,主要是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保險保障。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在15個城市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對Genworth公司的收購,將有利於借鑒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國際先進經驗和成功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和健康護理需求。
此次收購波折頗多。
據財新網此前報導,2016年10月24日,中國泛海宣佈以27億美元、每股5.43美元的價格收購Genworth。交易完成之後,Genworth將成為中國泛海的全資子公司。
2017年7月13日,兩家公司撤回此前的聯合申請,並第二次向CFIUS申報,從而為CFIUS提供更多時間審查和討論該交易。
當年10月2日,中國泛海與美國險企Genworth又第三次向CFIUS遞交收購申請。
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創建於1985年。集團創始人、法定代表人、黨委書記、董事長為盧志強。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泛海控股集團的核心企業,註冊資本為200億元人民幣。控股和投資了泛海控股(000046.SZ )、民生控股( 000416.SZ )、中泛控股(00715.HK)和民生銀行(600016.SH 、01988.HK)、聯想控股(03396.HK)等多家內地與香港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