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Post by editorial »

港元人幣可共存 聯繫匯率須調改

繼滬港通下周一開通之後,每日兌換最多2萬元人民幣的規限亦取消。既有滬港通,撤銷兌換上限事屬必然,因為保持兌換人民幣上限,會打擊本港投資者購買A股市場股票的意欲,現在撤銷上限,投資者於資金調動更靈活,有利於部署投資。這兩項政策措施之推出,說明國家改革金融、人民幣走出去的戰略部署,並未受近期的佔領運動影響,也是貫徹支持香港發展金融業、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政策。滬港通與撤銷兌換上限,是內地金融改革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意義,本港要用好這些政策,達至互惠互利成果。

港人有貨幣焦慮症
源於港元風光不再
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上限於2004年實施,被視為自由行政策的配套措施,現在撤銷,折射出內地與本港經濟、貨幣景况的滄海桑田。內地30多年前改革開放之初,當時從文革浩劫走過來,百廢待興,資金短缺,港元在內地極其吃香。起初港人到內地不能直接使用港元,要兌成外匯兌換券才可以在市面消費;不過在南方,特別是廣東、深圳特區,無論是酒樓食肆、店舖購物或是的士司機等,都歡迎港人支付港元,甚至給予較高匯率。

很多市民懷念港元的風光日子,兌人民幣官方匯率曾達100:120左右;當時內地物價廉宜,港人拿着數百港元到深圳、廣州等地吃喝玩樂,已經可以盡興而歸。隨着內地經濟急速發展,港元兌換人民幣的優勢相應下跌,單是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港元相對於人民幣已經貶值約三成;若從更早期起計,港元跌幅更大。
現在內地民衆、業界不再追逐港元,一些食肆商舖即使接受,只是給予較低匯率;反而人民幣在港,各方生意業界樂意接收,以往港元在內地的受歡迎景况,現今人民幣在本港翻版上演。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港元和人民幣的地位,在內地與本港易位,充分說明經濟起落、盛衰的變化。其實,人民幣不單在本港,隨着國家部署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全球不少國家、城市爭相開展人民幣業務,愈來愈多國家已經把人民幣列作儲備貨幣。因此,人民幣之強勢,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力持續增強的表現,十分正常,只是港人親歷過「港元優勢」的日子,心理上需要調適過來。

較早前,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提到,隨着人民幣發展,本港各界要研究港元的出路。撤銷每日兌換2萬元人民幣的規限,即使不投資理財的人,都會感受到人民幣將更介入本港的運作和生活,對於港元的地位、會否邊緣化,心懷忐忑。人民幣興起之後,市民對港元地位的憂慮,主要源於港元在內地有過風光的日子,只要拋開這段歷史,就會釋然,因為現實上不會出現人民幣取代港元的問題。

港元在內地的一度風光,那是特定歷史時空使然。不過,即使回到30多年前的狀態,當時500多萬港人使用的港元,也不可能成為全國約13億人口的貨幣,何况當今中國經濟規模龐大,香港與之比較,是一毛與九牛之別。單就內地民衆的人民幣存款總額,據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約人民幣100萬億元,本港人民幣資金池約1萬億元,其中居民存款3000多億元。這些數字,說明兩地資金的差距,現在700萬市民要面對現實,勿再寄望港元仍可支配內地。

港元繼續在香港存在,不單因為《基本法》規定港元是香港法定貨幣,主要是700萬人在香港生活、從事商業活動,只要以港元計價、交易,港元就會存在,人民幣在港如美元、英鎊等其他國家貨幣一樣,只是多了一種強勢貨幣流通而已。另外,港元的儲值功能,仍然顯示市民對港元的信心。陳德霖去年9月,曾經撰文強調港元未被人民幣邊緣化,他說,自2008年底以來,本港銀行體系人民幣存款隨着人民幣業務發展而大幅增長11倍,至去年7月底的6950億人民幣,約佔整體存款的10%。但期內港元存款亦增加38%至41,790億港元,而其佔銀行整體存款的比率,仍一直維持在過去二三十年的平均50%左右的水平,反映港元存款並未因為人民幣存款增長而出現流失。

聯匯萬歲不科學
須改變符現實需要
陳德霖披露的數字,充分說明港元與人民幣可以在港共存。許多人對港元的憂慮,實際上是對聯繫匯率有意見,因為聯繫匯率對香港,已經失去一個錨的穩定作用;香港與美國的經濟愈來愈不同步,香港失去了以利率調節經濟的機制,特別是一般市民承受着經濟失衡帶來的惡果。因此,與美元掛鈎的聯繫匯率必須調整,即使一開始就參與聯繫匯率工作的前任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也說過「每個貨幣制度均需要不時作出檢討,須符合大衆利益」。其實,國際貿易與金融交易,都會選用便捷的貨幣進行和交收,按可預見情况,人民幣、美元、歐元將會是此類貨幣,港元只與沉落的美元掛鈎,不可能應對經濟、金融新秩序。因此,港元地位可以無問題、不會被邊緣化,前提是要調整聯繫匯率,例如改為與包括人民幣在內一籃子貨幣掛鈎等。現在應該是開始研議此事的時候。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傳媒社評:港元貶值觸動神經 金融市場再起波濤

近日港元匯價持續下跌,反映資金流向美元。從趨勢看來,港元按聯繫匯率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啟動機制買入港元、沽售美元的操作,將為期不遠。另外,元旦以來隨着港元異動,港股亦顯著下跌,這種匯股齊跌的情况,表徵與1997、98年金融風暴相似。本港金融市場會否再經歷大動盪,包括國際大鱷會否食髓知味再狙擊港元、政府與監管當局能否妥善應對等,值得密切關注。不過,目前的金融局面,再一次突顯本港是否應該繼續沿用聯繫匯率的問題。

人民幣稍喘定
港元接連捱沽
近期人民幣持續貶值,吸引了國際的注意力。內地當局為穩定人民幣匯率,採取了多項嚴防資金外流的措施,加上相信央行曾經入市干預,這兩天人民幣匯率穩定了下來,止住了跌勢。但是,一波既平、一波又起,貶值之風颳到港元,情况是否涉及輪流炒作,無法證實,卻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

去年12月中旬,美國聯儲局法定加息之時,按聯繫匯率機制港元理應跟隨。不過,當時本港銀行系統結餘約達4000億元,所以並未加息,近日港元匯價下跌甚急,已經跌穿7.82水平,拆息抽升,現在當局給出的理由是港美息差擴闊,資金流向美元,令港元兌美元轉弱,云云。據昨午外電報道,1年期港元遠匯已經急跌至7.89水平,即是有投資者預期港元持續貶值,情况已非息差擴闊那麼簡單,而是有投資者(未知道是否國際大鱷)在「賭」港元與美元脫鈎。可以說,港元或許已經成為某些人進行金融博弈的其中一張牌,事態性質就嚴重得多了。

今年環球經濟低迷,IMF調低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在美元加息、中國經濟放緩、新興市場資金撤出的陰霾下,不排除會導致個別國家地區爆發危機,進而出現區域性甚至全球系統性金融動盪。綜合而言,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目前全球經濟與金融景况,完全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帶頭「印銀紙」救銀行、救經濟的後遺症。過去幾年,數以十萬億美元計打造出來的市場虛假繁榮,在美國決定加息之後宣告結束;今次虛假繁榮規模巨大,市場大量水分怎樣擠出來等,過去沒有先例可援,聯儲局的加息行動,當然以美國利益為考慮,其他國家地區如何在金融博弈中減少受損害,只能自求多福。

香港在可見的金融博弈中,處境十分尷尬。1983年制定聯繫匯率,港元與美元掛鈎之時,正值中英會談香港前途安排,人心動盪不安。聯繫匯率作為一個錨,確有穩定香港經濟和金融的作用,但隨着美元價值不斷下降,聯匯早已失去作為錨的功能。聯匯對本港還有什麼好處,政府一直只有籠統「行之有效」、「金融與經濟基石」等說法,具體如何,從未詳細向市民解釋。但是33年變幻,香港經濟對中國大陸與美國市場的依存度已經發生巨變,一成不變的聯匯制度不可能切合香港經濟、民生的實際需要。

美元走強偏弱
港元都無運行
香港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從回歸以來所見,無論是美元強勢、弱勢,本港都不好過。今次美元強勢,港元仍然捱沽,陷身險境。另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出現通縮和經濟衰退,但是美國經濟好,使香港未能減息救市;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以超低利率救市,並推出量化寬鬆「印銀紙」救銀行、救市,香港因為背靠中國,經濟向好,即使資金氾濫之下,卻不能以加息來遏抑樓市,致使樓市泡沫愈吹愈大。事態顯示美元強勢,港元卻是弱勢,而且可能要承受狙擊;美元弱勢,本港則要承受資產泡沫、經濟暴起暴跌之苦。近日港元貶值所埋藏隱憂,再一次說明聯繫匯率對本港的荒謬實質。

當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港元因為聯繫匯率未能減息挽救經濟,要以資產價格持續貶值、削減工資、連續超過60個月通縮等代價,幾經辛苦,在中央讓國企來港上市和開放自由行之後,經濟才觸底回升。今次隱然將會發生的金融博弈,不知道本港要付出多大代價?若再來一次金融風暴,在聯繫匯率束縛之下,本港或許又要歷經漫長的調整,才可以恢復元氣。

政府宛如奉聯繫匯率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圖騰,不能稍有動搖。在金融市場山雨欲來風滿樓之際,提出討論聯繫匯率,並不是要政府即時將之拋棄,因為這會引起更大混亂和動盪,乃今次絕對要排除的選項。只是經過33年之後,世界經濟格局已經起了翻天覆地變化,本港經濟對美國的依存已經疏離,而是處於北京打噴嚏,本港就感冒的狀態。因此,在金管局工作整整26年的前任總裁任志剛,3年前認為政府應該基於公衆利益,改動聯繫匯率,包括聯匯去留或擴闊聯匯可兌換範圍等倡議,需要正視和處理。政府在今次事態底定之後,應該把調整聯繫匯率的事,提上議事日程,使貨幣政策切合香港實際需要和最大利益。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Post by editorial »


港幣已走到危險的十字路口


2016-01-21 11:03:23
作者:yjf777


港幣已走到危險的十字路口

投資要點

港幣已經積累了很大的貶值壓力。

自 2016年1月6日開始貶值以來,港幣已從7.75港幣/美元貶到7.82港幣/美元,短短半個月的貶值幅度已接近“次貸危機”前後一年的貶值幅度,盯住美元的聯繫匯率面臨考驗。為什麼港幣貶值速度如此之快?主要原因在於港幣在這麼多年裡已經積累起了足夠多的貶值壓力。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兩國綜合通常差是決定兩國匯率比價的主要因素。1990年至今,香港綜合通脹表現出比美國更大的彈性,香港的綜合通脹總體高於美國,25年平均月度綜合通脹率差值為0.97個百分點,根據全球主要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幅度與綜合通脹差的關係,港幣隱含的年均貶值幅度為1.3%~1.6%個百分點,合理價位為10.7~11.6港幣/美元,相對當前價位有接近30%的貶值壓力。

同時,由於香港在聯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仲介地位的弱化,香港經常專案順差從2008年開始出現了持續的下滑,而季度貿易差額從2012年開始出現單季的逆差,保持匯率強勢的基礎不在,匯率貶值的壓力逐漸從壓力變為現實。
“不脫鉤”:付出的代價與保衛的路徑。

與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不同,香港當前的股市並不存在明顯的泡沫,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比“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有過之而無不及,通過做空香港房地產和港幣的投資工具做空香港仍然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益,因此當前香港吸引了全球“禿鷲”基金的聚集。

由於香港是經濟“自由港”,一開始香港金管局並不會採取行政的手段幹預匯市,而是採取市場化的手段,比如提高港幣利率。與巨大的收益相比,小幅提高利率給做空者帶來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但大幅提高利率的確可以提高做空香港匯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成本。不過,利率大幅提高對房地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卻會帶來災難性的下跌,即使港幣不會脫鉤,做空者依然可以趁機平倉獲得巨大收益。香港房地產的大幅下跌仍然可以帶來更大的後續影響,不僅僅影響香港的經濟增長和就業,價格下跌的效應還會向大陸房地產市場傳導,並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

如果做空者的目標就是做空港幣獲取進一步的受益,那麼香港房地產價格下跌只是第一步,香港本地資金的蜂擁流出將迅速耗盡香港有限的外匯儲備,因此香港金管局將有兩個選擇:一,採取資本管制;二,求助內地外管局。資本管制會損害香港經濟自由港的聲譽,對香港是一個長期的傷害,因此會謹慎使用;求助內地外管局看起來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目前內地正處在穩定人民幣匯率的過程之中,港幣的波動加劇顯然不利於中國大陸和香港本地的金融穩定,因此預計內地外管局將會助力香港金管局穩定香港匯市,不過這會加速中國外匯儲備的流失,並置人民幣於更危險的境地,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脫鉤”:其實是更好的選擇。
回頭看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香港為了保持聯繫匯率而進行了慘烈的保衛戰,但付出的代價是房價下跌70%、股市下跌60%,匯率高估使香港逐漸喪失了競爭力,經濟增速在亞洲四小龍墊底。反觀最堅定放棄匯率的韓國,韓元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時下跌58%,但韓國經濟因此獲得了比較優勢,經濟迅速復蘇,以美元衡量的人均GDP 仍然保持了8.6%的增長,並成為“亞洲四小龍”中當前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因此頑固的固守高估的匯率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在經歷過慘烈的資產價格下跌後,香港仍然可能被動放棄“聯繫匯率”,讓港幣大幅貶值,同時加強資本管制。不過貶值也不是沒有負面影響的,貶值會對港島綜合通脹帶來一次性衝擊,資產價格仍然可能出現下跌並回到合理價位;貶值也會給人民幣帶來更大的貶值壓力,並促使人民幣也會出現相應的貶值。但不管是對香港還是大陸來說,匯率結束高估都會使經濟獲得更大的好處,並為經濟的長期增長帶來更多優勢。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