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誓要剿滅深層政府P308/特朗普何時展開大拘捕?P164/中美貿易戰只是剛剛開始 P20 /特朗普不狂P8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環球時報社評:中美此輪貿易摩擦可沒那麼簡單
2018年03月23日 20:24 環球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星期四簽署對中國產品加征懲罰性關稅的備忘錄後,中方隨即宣佈擬對約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據信這只是中方反制措施的一部分,大豆等美國農產品都將進入中國的報復範圍。全球股市從星期四開始嚴重下挫,反映了投資界對中美貿易形勢可能繼續惡化的預期。

  中美這次遠超之前規模的貿易摩擦是在特朗普政府通過多個戰略報告將中國確定為“戰略競爭對手”的背景下發生的。很多人的直覺是特朗普不是在打普通的貿易戰,他是在試圖改變美國同中國及世界各國打交道的方式,用擺美國世界老大的譜,嚇唬住各國,讓中國等發展較快的國家向美國出讓各種經濟資源和機會,實現美國的恒大恒強。

  一些人可能會寄希望於特朗普只是想要價,最終中國可以通過談判給他稍微讓一點利,事情就過去了。但問題是,特朗普要的利益可能很大很大。實際上他在要確保“美國優先”的全部條件,包括中國不能有在經濟上超越美國的權利。

  蒂勒森和麥克馬斯特先後從國務卿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位置上被炒魷魚,換上來更加強硬的蓬佩奧和博爾頓,這些與特朗普在激進貿易路線上越走越遠並非沒有關係。特朗普政府成了很長時間以來最熱衷將“極限施壓”手段四處濫用的美國政府。它想讓全世界都接受美國人這樣幹,包括中國。

  中國該做些讓步,忍辱負重嗎?但看看特朗普最想掐住喉嚨的是中國高科技公司,還很想把中國作為新的資金和技術中心地位給擠掉,我們怎麼讓?

  中美關係出現的震盪或許在提醒我們,中國的崛起之路的確不可能在戰略上一帆風順。來自美國和其他一些力量有計畫的和非計劃性的抵制終究會來,和平崛起的真實含義可能不像我們過去想的那樣簡單,很多讓我們極不愉快的摩擦是我們躲不掉的。
  中國大概要在戰略上順其自然。我們說順其自然指的是,第一,我們不想與美國衝突,比如不想與美打貿易戰,那麼就應儘量避免因我方的原因走向中美衝突。第二,如果美方不接受中國崛起,非要採取各種手段通過搶走中國的繼續發展來補美國的消瘦,那麼是禍躲不過,我們就該坦然與之較量。

  中美因美方“搶中國”“壓中國”而發生摩擦,比中美在某個領域發生“遭遇戰”時,中方的勝算往往更多。這是因為這樣的摩擦點離美方的核心利益更近,中方的鬥爭資源相對更多,民意的支持和團結也更強大,忍受痛苦的能力更強。

  特朗普為了這次對華髮動貿易攻擊做了較充分的準備和動員,對他來說,這一次的勝負不僅將影響中期選舉的結果,而且對他在美國的政治信譽也有重要意義。他需要讓自己看上去是一個把中國都能制服的“英雄”。

  我們認為,這一次中國恰恰要讓他吃些苦頭,打打他的威風。一旦中美貿易戰最後被認定為特朗普栽的一個大跟頭,它將會變成整個美國的一個政治教訓,會讓美方在今後很長時間裏死了同中國打貿易戰的這條心。

  美國老百姓並不想與中國打貿易戰,大多數美國選民也沒有由他們這代人為阻止中國崛起付出巨大代價的意願。崛起的中國沒有採取擴張路線,對這一代美國人來說,與溫和的中國開展合作,要比遏制中國崛起更有利於他們的福祉。所以一旦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升級,對美國經濟產生破壞性影響,各種反對特朗普的力量將重新聚集,接二連三出現的美國重要選舉終將對激進的特朗普路線做出修正。
  中國的市場已經很大,在與美國貿易較量的同時,我們要爭取歐洲,儘量孤立美國而不是被美國孤立。我們要把總目標確立好:那就是把特朗普政府對華激進貿易政策的囂張氣焰打下去,進而讓華盛頓在做其他對華強硬的盤算時也多一分冷靜。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雙面諜中毒案 歐美多國聲援英國 共同驅逐近百名俄羅斯外交官 (21:49)


英國早前就「雙面諜」斯克里帕爾及其女兒尤利亞中毒案,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俄方隨後宣布,驅逐23名英方外交人員以作報復。路透社及法新社報道,美國、加拿大和14個歐盟國家周一(26日)同時宣布響應英國,計劃驅逐多名駐當地俄外交官。

據報這批被驅逐俄外交官中,有60人來自美國,13人來自烏克蘭,4人來自法國、4人來自德國、4人來自加拿大、4人來自波蘭、3人來自立陶宛、3人來自捷克、2人來自意大利、2人來自丹麥、2人來自荷蘭、1人來自拉脫維亞、1人來自愛沙尼亞、1人來自羅馬尼亞及1人芬蘭等。

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批評,美國驅逐俄國大使做法錯誤,將令美俄互信消失殆盡。在莫斯科,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賈巴羅夫明言,俄方亦會驅逐至少60名美國外交官,以作報復。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華春瑩稱「球在美方一邊」 人民日報:可打出組合拳回擊


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早前宣市,會向中國600億美元進口貨物徵收25%入口稅,引發新一輪中美貿易戰。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21世紀國際貿易需要規則,而非強權,「美國經濟恐嚇和霸權可以休矣」。她稱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在任何情況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形容現時「球在美方一邊」,呼籲華府理性慎重地決策和選擇。

《人民日報》同日發表題為〈中國不怕貿易戰〉文章,稱中國已多次表明「不願打貿易戰」,因為「貿易戰沒有贏家」,但若美國執意在單邊主義「歪路」上走下去,中方將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

文章引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說法:「中方目前的態度比較克制,但並不代表沒有好牌。中國要反擊這場貿易戰的『牌』有不少,從大豆到汽車、飛機,可以打出組合拳來回擊,這些商品的可替代性都比較強。」

(人民網/海外網)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傳媒社評:華府「大人軸心」分崩 「對華戰鬥內閣」成形

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數百億元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觀乎近日華府連串人事變動和外交軍事動作,美方在意的可不止是中美貿易逆差問題。中國民族復興藍圖已定,美國全球霸主地位動搖,特朗普接連起用「大鷹派」出掌國安和外交事務,又在南海和台灣問題直接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全面遏阻中國崛起呼之欲出。特朗普為求貫徹「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策略,清洗政府內相對溫和的穩健派,「對華戰鬥內閣」形成,有可能導致中美全方位對抗。

溫和穩健派遭清洗

特朗普走冒進路線

特朗普被指用人唯親,家屬親友雞犬升天。相比之下,國防部長馬蒂斯、白宮幕僚長凱利、原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以及原國務卿蒂勒森等,被視為現屆政府較有識見之士,懂得明辨輕重,一些政界中人甚至形容他們為「大人軸心」(Axis of Adults ),是特朗普政府的支柱。馬蒂斯、凱利和麥克馬斯特均是退休將軍,難言是鴿派,惟亦未算窮兵黷武,他們在政府有一定影響力,是防止特朗普輕舉妄動的主要制約力量。以開徵巨額關稅問題為例,據悉蒂勒森、馬蒂斯和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科恩等,都希望特朗普臨崖勒馬。然而這股穩定特朗普政府的力量,最近連番折損,先有蒂勒森被炒,接着麥克馬斯特被撤換,近日華府還盛傳凱利快將下馬。

「大人軸心」分崩離析,反映特朗普不想再受穩健派制約,決心推行其冒進主張。本月初,科恩辭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外界相信主因是特朗普一意孤行開徵鋼鋁關稅。科恩是總統的首席經濟顧問,不少人對他寄予厚望,希望身為貿易鴿派的他,能阻止特朗普挑起全球貿易戰,未料事如願違。近日特朗普起用的要員,不僅以鷹派為主,在重大議題也跟自己同聲同氣。無論是候任國務卿蓬佩奧,還是獲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的博爾頓,均屬「大鷹派」,二人支持廢除伊朗核協議、強硬處理朝鮮核威脅,不排除先發制人;接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的庫德洛,雖然算不上貿易鷹派,惟亦支持就貿易問題「嚴懲中國」。

博爾頓很多觀點,都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異曲同工。他崇尚美國軍威,鼓吹單邊主義,對聯合國和多邊主義嗤之以鼻。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博爾頓是主力推手。他不僅主張向朝鮮動武,還支持顛覆伊朗政權。兩岸問題方面,博爾頓曾主張「台灣入聯(合國)」、鼓吹「美台復交」,去年他更撰文呼籲特朗普政府重新審視「一個中國」政策。隨着博爾頓和蓬佩奧分別出掌美國國安和外交事務,一個崇尚武力的「戰鬥內閣」,已隱然在白宮形成,世界難有安寧,中美關係更可能急轉直下。

北京多番表示,中美可以良性競爭,沒必要做對手,可是觀乎近月特朗普政府和美國鷹派態度,主張對華採取強硬戰鬥路線的聲音日益響亮,各種「中國威脅論」層出不窮。誠如澳洲「中國通」前總理陸克文所言,西方如何看待中國,往往只是反映刻下西方怎樣看待自己。金融海嘯和一系列內政外交困局,動搖了美國的自信,對中國迎頭趕上愈益憂慮,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與遏制中國崛起,遂成了一枚硬幣的兩面。特朗普高舉經濟民族主義旗幟,向中國發起貿易戰,僅是其中一個戰場;華府有可能就南海和台灣問題,挑起更多事端。

美國背離「競爭性共存」

南海台灣迎多事之秋

特朗普政府大力推動印度—太平洋戰略,拉攏日本澳洲印度聯手牽制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動作也愈益頻繁。特朗普上台之初,外界已關注他會否利用台灣牌,在貿易問題向中國施壓。最近特朗普簽署《台灣旅行法》,正式解禁美台高官互訪,一改華府與台北當局斷交近40年的做法,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旋即赴台,惹來中方強烈不滿。博爾頓接任國家安全顧問,令人擔心華府不僅打算將台灣問題當成貿易牌來打,而是真的有意衝着中國國家核心利益而來。

習近平向全國人大發表講話,強調中國每寸領土都不能分割出去,反駁「中國威脅論」時更表示,「只有那些習慣威脅他人的人,才會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威脅」,矛頭指向呼之欲出。人大通過修憲,習近平強人領導時代確立,際此時刻,絕不可能放軟立場向美國示弱。近日美軍導彈驅逐艦在南海游弋,駛入美濟礁12海里水域,中國國防部形容是嚴重政治和軍事挑釁,措辭強硬,突顯中方不會啞忍。

競爭是大國政治常態,然而「競爭」與「對抗」是兩回事,做「對手」也不等於做「敵人」。有內地學者認為,中美關係競爭難免,雙方可以摸索「競爭性共存」之道,如果華府高官堅持要走「競爭性對立」之路,未來中美摩擦只會愈益激烈。

評:特朗普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站在美國利益的立場是自然不過的事,幻想特朗普政府損害美國利益去協助他國是不設實際的。
正如美國評論説過去30年對華政策的結論證明是錯誤,養大養強中國這隻老虎去反咬美國,恰恰正是那些所謂「美國政府較有識見之士」的無知的結果。

為什麼説特朗普要保衛美國利益而有所作為就要求他「臨崖勒馬」?有立場的評論是導致不夠中肯原因,是一廂情願和很離地的想法。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決定中美貿易戰走勢的政治因素

美中把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子彈上膛及扣下扳機後,貿易大戰的子彈已在空中飛,但何時打到對方、傷害有多大,變數多多。經貿關係是政治關係的延伸,當中美由戰略合作走向戰略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的政治綏靖已面臨轉折點,貿易戰也無可避免。但雙方仍有合作、妥協空間,今次貿易戰的規模、歷時長短,將取決於兩大政治因素:美歐是否準備好改變對中共的綏靖政策?中共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以維護面子和政權穩定?

發出政治趨勢轉變訊號
無論是美國加稅懲罰針對的600億美元商品,還是中國加稅報復的30億美元商品,相對於兩國的GDP和雙邊貿易額來說都微不足道,之所以引爆股市、匯市震盪,是其中的政治意味更令人擔心。特朗普需要向中國宣戰,維護自己信奉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優先的立場,以提升國會中期選舉的勝算。習近平需要強硬應戰,維護國家掌舵者、人民領袖的形象,同時維護中共一黨專政的地位。其中的衝突短期內避無可避。

其實,中美貿易問題積重難返也是美歐政治上長期綏靖中共的結果。西方國家一直迷信,經濟發展和中產階級誕生將使中國走向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因此對中國侵犯人權、打壓香港和台灣的民主空間的制衡越來越弱,對習近平到訪給予超級禮遇,甚至如其所願隔絕示威人群,美歐政客、大企業向中共叩頭事件更屢見不鮮,連梵蒂岡也不例外。
在美歐的綏靖下,中共從敉平國內異議聲音發展到爭奪國際話語權、規則制訂權,開始讓西方國家自食惡果,要求抑制中國硬實力、軟實力、銳實力的聲音在美國、澳洲、歐洲越來越響亮。在這種背景下的中美貿易開戰,不只是關稅、經貿之爭,也發出政治趨勢轉變的訊號。

有趣的是,率先扣下扳機的美國,後續的表態並沒有中國強硬,國際上不看好美國能打贏貿易戰的也大有人在,美國國內反對開戰的機構、企業也爭相發聲,甚至有傳媒報道,美中表面惡言相向,實際上幕後已開出停戰籌碼。

中美棋局中的試探應手
而中國的反應則體現了「黨領導一切」的優勢。中共習慣藉國際問題炒作民族主義、調動民眾愛國愛黨熱情、維護一黨專政的合理性,今次也不例外,輿論充斥痛罵美國貪得無厭、誓死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論調,甚至怪論頻現,甚麼史詩級的貿易大戰,甚麼要打痛特朗普讓他知道中國惹不起,甚麼要打掉美國在南海台灣問題上的幻想,大有中華民族又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之意。如此一來,加強黨的領導、一致抗美就大有必要了。

由此可見,中美這場貿易戰,既是雙方國際地位、利益衝突的結果,也是特朗普、習近平鞏固權力的需要,因此不可避免、不會避戰。但特朗普對國際人權、民主的熱情欠奉,難以讓國際社會反對繼續綏靖中共的聲浪聯合成有效的壓力,也降低了貿易戰全面爆發、與中國嚴重衝突的可能性。

而中共自欺欺人的反美愛國宣傳,說服力越來越差。有網民調侃:「既然美國打貿易戰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為甚麼還要抗議、反制呢?既然美國打貿易戰最終損害的是美國人民的利益,我們為甚麼還要苦口婆心規勸他們?」為避免國內過度的民族主義反噬和引爆國際社會的反綏靖聯盟,中共也不會心口如一,而願意付出更多代價以滿足特朗普的經濟要求。因此,這場貿易戰,只會是中美棋局中的試探應手,而不會是勝負手。

李平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中美貿易戰:中國以30億回擊美國600億 偏軟了嗎?
2018年03月27日 07:19 央視

  原標題:中美“貿易戰”,打還是不打?
  美國對中國是600億美元,而中國是30億美元,中國的回擊,偏軟了嗎?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前財政部長樓繼偉:

  我肯定先打大豆,然後打汽車,然後打飛機。
  高鐵裝備、資訊技術、新能源、機器人,為什麼美國專盯中國的高科技?
  商務部條法司司長陳福利:

  事實上,我們對美國的301調查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過去,美國針對中國啟動的301調查已有5次,而每一次都以協商談判收場,那麼這一次呢?
  《新聞1+1》白岩松,今晚邀請朱民,為您解讀:中美“貿易戰”,進入第四天!
  評論員白岩松:

  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今天《新聞1+1》該做什麼,其實您能猜一個十有八九。因為在過去的週末時間裏,不管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還是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其實都在談論一個話題,中美“貿易戰”當然要加引號,打還是不打,是不是已經快開打了,因為這一個由頭是由美國當地時間上個週四而已經進入到了北京時間上一個週末的週五的淩晨30分,那麼在這個時候美國總統特朗普來簽署了一個相應的條款。針對大約涉及到中國的商品600億美元這樣一個巨數,也是媒體報導的這樣一個數字,然後可能要動用它301的條款,來掀起一場中美之間的貿易戰。
  那麼先得說明白這個301是什麼,在中國可能是醫院,但是過去針對中美貿易之間其實大家知道,它是一個來自1988年美國簽署的一個國內的法案,其中的第301到310之間的一個條款,這個條款主要負責的是什麼事呢?主要負責的是保護美國在國際貿易當中的權利。所以它是動用美國國內的這樣的一部保護自己的法律開始跟中國,來準備掀起這場“貿易戰”。
  這一個週末聲音一下子就起來了,各方的聲音都有,到底該怎麼去分析呢?我們先來聽一段,前中國的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參加相關論壇的時候的一段話。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
  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美國貿易赤字不是來自中國,就是來自其他國家,因為中國競爭力強,所以就來自於中國。如果我要在政府,我肯定先打大豆,然後打汽車,然後打飛機。
  白岩松:
  好,接下來我們要連線國家金融研究院的院長朱民,朱院長您好。
  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您好。
  白岩松:
  首先可能來回憶一下咱們的前財長,樓繼偉在論壇上說,我覺得我們現在有關部門對應的措施還不是那麼硬,要是我的話先打大豆、接下來打汽車再然後打飛機,當然他指的是美國的農產品大豆,然後接下來是汽車,你不在中國佔有很大的市場嗎,然後是波音的司機,你300多億美金的定單呢,你怎麼看待他的這句話。

  朱民: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提的就很好,作為貿易戰打還是不打,我覺得第一個是儘量不打。因為打貿易戰對中國沒有好處,中國的經濟還在快速的發展當中,需要一個好的國際環境,對於美國,所以美國的企業美國的消費者會承受更高的價格,對世界影響更大,因為它會影響全球的產業鏈,所以作為一個大國從全球的視野來看,我們覺得打和不打,不打為好,我覺得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這個特朗普他最到的特點是不可預測性,所以你要準備底線,從底線的角度來說呢,中國其實要打的招數還是很多的。我覺得樓部長提出的這幾個方面就是,因為美國的貿易集中度在那兒,美國貿易的大豆的61%出口是在中國,美國的比如說它的飛機和它的這個交通工具,31%是出口到中國的,比如說美國的農產品18%、美國的非油類礦物質24%在中國。
  所以中國取大類來反擊的話,那效果會明顯,我想這是樓部長的意見,所以我想這也是明顯的。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在我們這個之前,中國採取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態度,有理有利有節來避免這個衝突,我覺得這個還是最好的。

  白岩松:
  您看朱院長,就是可能今天包括從昨天開始,老百姓就在議論這件事,因為媒體標題嘛,人家那邊拉出了600億美金的這樣的一個準備,打你這場貿易戰,你先拿出來對應的只有30億美金是不是有點太少 了,您怎麼看待大家的這種議論?
  朱民:
  我覺得這個30億很好,這就表明中國的一個態度,很堅定,但是呢也很理智。所以說你大棍打過來了,我知道我可以應招,而且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我不急把這個事情升級,留下空間我們繼續討論和妥協。
  所以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合理的,送出了很強烈的信號。美國人的信號是我要跟你打,中國的信號是我不怕跟你打,但是我還是很理性,我希望為了全世界的共同利益,我們避免這個事,所以這是很好的。

  白岩松:
  好,一個是可能這個30億是針對你的第一步,這鋼和鋁還不是整個這600億呢,因為你要再隔十幾天才有結果,但是30億我不意味著我沒有後手。但是這兒30億又表明了一個態度,咱可以去談啊,我沒有跟你直接上來針尖對麥芒。好,接下來我們繼續聽聽相關的聲音和事態的變化。

  北美肉類協會副主席韋斯特曼:
  我們擔心關稅對我們所代表的,肉行業和豬肉生產商,產生的影響,能影響我們的公司
  美國裘皮、獸毛和皮革協會主席索斯曼:
  我們生產的裘皮和皮毛產品中,95%出口海外。在這些出口中,有一半銷往中國。如果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我們的行業可能遭殃。
  美國民眾:
  他開起了貿易戰爭,但他絕對沒有意識到自己這麼做的後果。
  美國民眾:
  (我不知道)誰會是贏家,但絕對不會是美國的消費者。
  美國民眾:
  美國人買的大多數的產品,都是來自中國,如果真的要打貿易戰,中國要回擊的話,很多美國人想買的東西都會買不到了。
  白岩松:
  好,接下來繼續連線朱民院長。朱院長,之前美國也動用過五次301的條款來中國進行這種所謂的加引號的“貿易戰”或者說沒有打起來,但是前五次有一個細節非常有意思,美國的股市反映非常平淡。反而是在打的過程中,美國的股市五次全是上漲的,但是這一次特朗普剛簽完,正好下午他還有股市暴跌,第二天繼續跌,但是中國的股市也跌,您怎麼看待這個信號剛一有,兩邊都跌。

  朱民: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這個反映了今天的實際情況。第一個就是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中國的地位和它的實力是很強勁的。所以引起了美國的經濟性的擔憂,我覺得這個很明顯。
  第二點就是現在世界是產業鏈的概念,就是如果美中之間發生貿易終端的話,它是會影響全世界的產業鏈。所以對全球的經濟特別是對這個跨國公司的利益影響是很大的,所以你看美國股市跌了700多點,主要是跨國公司。
  比如說蘋果,蘋果在中國組裝的手機都要重新出口到美國,如果稅高的話那當然是蘋果公司利潤受到影響,對不對。所以這個是很清楚,所以這個市場反映是很明顯的,而且市場更多的也擔憂,如果這麼打下來的話,中國反映的話可能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會更大。所以美國股市當天跌的很厲害,跌了700多點。
  與此同時,中國股市開始波動這個也很有意思。其實在這個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資本流動,也沒有整個貿易的波動,因為還沒開始呢。但為什麼股市會波動呢,這個也反映了民眾對這個貿易戰可能的後果的擔憂。今天的金融市場它的波動、它的機制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它是從資訊到信心、從信心到恐慌的一個傳遞過程,所以全世界的事情都會引起不同市場的波動。
  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中國的投資者應該對中國的經濟和對中國的這個,整個的應對美國的這個貿易戰的措施有信心。所以,如果能夠建立信心那麼中國的股市,就不應該有那麼大的波動。

  白岩松:
  接下來呢,我們來聽一段話,這一段話很有意思,是外交部的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的,來聽聽她說什麼。
  美國副總統彭斯近期表示,美國對中國產品徵稅的新舉措表明,美方經濟屈服時代已經終結。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美方有關官員說美國經濟屈服時代已經終結,這句話聽得非常彆扭,感覺是張冠李戴了。與其說美國經濟屈服時代已經終結,不如說美國經濟恐嚇和霸權可以休矣,這麼說可能更恰當的。
  白岩松:
  好,接下來繼續連線朱民院長,您看說是貿易戰但是用的辭彙是屈服等等,究竟這回是一場貿易戰還是,是經濟問題還是背後有政治問題。
  朱民:
  貿易戰當然是有貿易的直接原因,這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這個赤字很大,這也是一個客觀現象。這個反映其實反映了很多事情,第一個是反映了美國的製造業的核 心競爭力在下降,這是一個。所以中國的製造業的核 心競爭又上升的很快,所以這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上升,美國有這個貿易的赤字提的很高。
  其實這裏還有一個很大的事,就是經濟學理論很簡單,一個國家的內部政策如果這個儲蓄小於投資的話,你一定有貿易赤字,因為你必須向世界借進口產品對不對。美國長期以來儲蓄小於投資,所以美國會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裏,仍然有貿易赤字,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基本的概念。
  而中國的核 心競爭提高的話,中國會繼續不斷的向美國出口,由此產生了第三個問題,就是美國現在政治界也不包括一部分商界,對中國產生的憂慮,就覺得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太快,中國的這個規模體量太大,而且中國現在高科技產業,我們在過去做了個研究,過去五年裏,中國高科技的產業發展非常之快、產業結構的調整非常之快,那麼這個就直接逼近到美國的核 心的具有高科技的製造業的核 心部分。
  所以美國當然就產生了很大的擔憂,所以特朗普認為,他要先舉起手來打貿易戰,來制止這個中國的勢頭,我覺得這個當然是完全做不到的。
  白岩松:
  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盯著你嘴上說的是經濟的數字,背後可能是政治的這種思慮在裏頭。
  接下來呢,剛才朱民院長就提到了關於高科技這一點,那也是這一次在美國動用301條款的時候非常明顯的一點,因為這的確跟前五次,非常不一樣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根據特朗普當天簽署的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15天內,制定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的具體方案。 
  那麼,哪些中國商品將成為徵稅目標?據瞭解,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將帶頭制定這一關稅徵收名單。而就在簽署備忘錄前一天,萊特希澤在參議院作證時,列出了對中國徵收關稅可能覆蓋的十大高科技產業。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
  有一些領域,你必須保護你自己。他們不會改變他們對這些事情的態度。但我們必須保障,美國工業不會因此被淘汰,如果我們不能擺正位置,那是一種恥辱。 
  美國媒體對照萊特希澤的目標產業,發現正是《中國製造2025》中十大重點領域。它們涉及:新一代資訊技術、航空航太設備、海洋工程裝備、高鐵裝備、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等。
  日經中文網今天發表文章,文章援引白宮高官的觀點稱,“美國真正擔憂的是《中國製造2025》”。
  《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的重大專案,著重聚焦製造業高端裝備創新、智能製造以及綠色升級三大方向,力爭到2025年推動國內製造業轉變為高附加值產業。
  而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必須加強關鍵核 心技術攻關,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創新能力,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

  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
  一是關鍵核 心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
  二是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整體上仍處於中低端的格局沒改變;
  三是前堵後追、兩面夾擊的外部競爭環境格局沒有根本改變。
  一直以來,在中美貿易中,美國佔有比較優勢,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以中低端為主,美國則是出口高端產品,雙方互利共贏。伴隨中國在高新科技方面開始迎頭趕上,中美在貿易中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關係。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主任何立峰:
  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有序放寬市場准入,擴大金融、電信、教育等領域的對外開放,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為各國投資者來華投資興業、開展合作提供新的更大的機遇,將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白岩松:
  好,接下來繼續連線朱民院長。
  朱院長你看過去可能是咱們生產低端產品,然後他生產高端產品,他覺得無所謂你隨便折騰你發展去吧,但是發展發展發現,你也在中高端產品這塊產生了極大的競爭力,但是這個現象似乎可以變成另外一個問題。朱院長,是否當你中國發展走到這一步的時候,這一次遭遇戰必不可少或者說一定會面對的這樣一種局面,早來可能是晚來的問題。
  朱民:
  我覺得中美貿易戰用我的語言來說,會變成一個新常態,它會是個長期的過程,我覺得你這個講的特別好。基本上就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我剛才講了,美國是長期的國內儲蓄低於國內投資,所以它必須長期的有赤字,它要進口。
  第二個就是中美之間的技術差異,在迅速的縮小,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非常之快,美國感到擔憂。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貿易的摩擦以後會不斷的發生,而且可能更劇烈。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先不講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我們講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出口。2001年的時候,美國的高科技對中國的出口占中國整體進口的16.4%,這是美國的市場份額。
  2016年,15年以後美國的市場份額跌到了8.2%,跌了一半。所以這個是美國本身高端製造業,在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下降。

  白岩松:
  而且它下降的局面,並不是說日本、德國誰給拿走,相當大的比例是我們自己把它填補了。
  朱民:
  對,我們講的是進口份額,所以有很多是被其他國家取代了。但與此同時。
  白岩松:
  它的競爭力也在下降。
  朱民:
  它的競爭力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出口的高科技的比重和速度是非常之快。所以從這意義上來說,美國特別是對中國的製造業2025有很大的擔憂,所以這個是這次貿易戰的一個背景。這次貿易戰和以前所有的貿易戰不一樣,以前所有的貿易戰打的是過去,因為進出口不平衡了,解決問題,日本當年就有這個問題。

  白岩松:
  這次打的是對未來的擔憂。
  朱民:
  這次打的是對未來的擔憂。
  白岩松:
  那換個角度朱院長,是否必然他要遭遇這樣的一種,因為你要向上走,這個咱也不能停著等人家。但是換一個角度去說,遇到這種事情,而且是對我們意料之中,是否也會倒逼我們必須去進步,會在哪些方面。
  朱民:
  我覺得像這種遭遇在歷史上也很多了,比如說十九世紀末,1880年到1910年時期,英國的壟斷地位遭到了美國的挑戰,所以英國製造了無數的貿易爭端給美國,也是打的不亦樂乎,所以那次也是不斷的在重複和發展。對於中國來說,隨著中國的體量越來越大,中國越來越進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國家這個系列,中國和世界的這個關係要處好,這也是一個新的挑戰。
  那麼與此同時中國要做很多的事,你說的這個事太有道理了,繼續改革和開放,市場准入、保護知識產權、更多的融入世界;那麼這樣的話,就能很好的解決中國不斷的前進和世界相處的關係,我覺得這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白岩松:
  好,接下來我們先看一個短片,這也是大家最關心的,這“貿易戰”加引號的,但是打還是不打,有沒有可能把引號去掉。
  如今,美國正式發起了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並聲稱會在15天之內,也就是到4月7號之前,啟動對中國某些商品的關稅。
  還有不到兩周的時間,中美之間的貿易動向格外引人關注。今天,商務部發出一則公告。
  新聞播報:
  商務部決定自2018年3月26日起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的進口苯酚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據瞭解,商務部在今年2月2號接到我國多家石化企業,代表國內苯酚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於美國、歐盟、韓國、日本和泰國進口苯酚進行反傾銷調查。經審查,商務部認為申請書中包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的反傾銷調查立案所要求的內容及有關證據。
  上周五,美國發起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上周六上午就有所行動。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財辦主任、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通了話。

  新聞播報:
  劉鶴表示,美方近日公佈301調查報告,違背國際貿易規則,不利於中方利益,不利於美方利益,不利於全球利益。中方已經做好準備,有實力捍衛國家利益,希望雙方保持理性,共同努力,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總體穩定的大局。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溝通。
  而據美國媒體報導,有消息人士稱,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正在考慮親自來北京進行談判。
  白岩松:
  好,繼續連線朱民院長。那大家現在最關心的是接下來的走失,是打還是不打,談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而談成也需要的是談判是雙方妥協的藝術,需要各自讓步,您怎麼看待接下來的走勢。
  朱民:
  我覺得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人把大棒高高的舉起,我看它也不太好打。因為打下來的話,這個美國會受到很大的損失。
  我給你講一個很具體的案例,大概在五年前當時在奧巴馬政府的時候,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輪胎徵收25%到45%的高稅,而且期限兩年。兩年以後結束以後,做了一個研究看看這個結果怎麼樣;這個結果很有趣,因為這個高稅收中國向美國出口的輪胎跌了21%左右,這個確實下降了。但是消費者為了高價的輪胎付了100億的價格,保護了多少美國輪胎工人就業的1200個,所以基本上每個消費者為美國每一個輪胎工人,付了100萬美金的成本,這個對整個社會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所以我想美國人也應該意識到,這個還是在沒有將中國制裁的情況下。所以中國如果反制裁同等強度的話,那對美國的經濟,對出口額的消費都會有很大的影響,當然不用說對全世界引起產業鏈的波動,引起世界的公憤,所以美國人把棍子舉起來不見得打下。

  白岩松:
  好,那朱院長我們簡單的一個評論,我們是否可以對結果謹慎的樂觀呢?
  朱民:
  對,我覺得我們對這次貿易戰的結果可以謹慎的樂觀。
  白岩松:
  好,非常感謝朱院長,時間的原因只能先說到這兒了,但是朱院長也說了是對於這一次,但是長期中國在發展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這一定是新常態。在這一點上,我們心裏如果不做好準備的話,就會真的吃虧,我覺得是做最壞的打算,奔最好的結果,應該是此時我們共同的心態。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史上最大規模逐俄諜」25盟國響應英
文翠珊:俄分化西方聯盟失敗

122.gif
122.gif (174.59 KiB) Viewed 4677 times
■英國首相文翠珊獲20多個盟國支持,是外交上一次勝利。路透社
英國為俄羅斯前雙面間諜中毒案實施的驅逐行動,一呼百應,至昨天有25個盟國宣佈驅逐至少120名以外交人員名義掩飾身份的俄羅斯間諜,為英國帶來外交勝利。首相文翠珊稱這是「史上最大規模集體逐俄諜」行動,揚言俄分化恐嚇西方聯盟的圖謀已失敗。

「過去三周處理索爾茲伯里事件時,本人發現我們在歐盟、北美、北約和其他地方的朋友夥伴很團結。」文翠珊前天在國會表示:「我們一起發出訊息:不會容忍俄羅斯一再藐視國際法和損害我們的價值……如果克里姆林宮想分化和恐嚇西方聯盟,圖謀已驚人地取得反效果。」
121.gif
121.gif (201.74 KiB) Viewed 4677 times
■斯克里帕爾跟女兒或不能完全康復。
各國前天起陸續宣佈驅逐俄諜,當中美國一口氣逐60人,歐盟其中10多個成員國亦逐1至4人,烏克蘭、挪威、阿爾巴尼亞、馬其頓等非歐盟國家,以及加拿大和澳洲都有加入,加上北約驅逐7名俄外交人員,以及英國之前宣佈驅逐的23人,共150人,超越英國1971年冷戰年代對105蘇聯間諜驅逐或禁止入境。但奧地利、比利時和保加利亞等10個歐盟成員國和土耳其未有跟隨。

冰島不派高官出席世界盃
美國另加關閉俄羅斯駐西雅圖領事館,指該領館鄰近美軍潛艇基地和波音航天工場,間諜工作活躍。國務院官員指領館關閉和被逐人士離境限期都是下周一,但領事官邸可用至下月25日,限期過後有關物業不再受外交保護。領館前天貼告示表示不開門和接受新的護照申請。由於美國去年為報復俄削美駐當地使領館人士,已下令關閉俄駐三藩市領事館,西雅圖領館關閉後俄在美國西岸已無領館。
冰島前天宣佈效法英國,不派高官出席6月開踢的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周。澳洲外長畢曉普昨稱對俄進一步行動其中一個選擇是「抵制世界盃」,但澳洲足總指包括英格蘭在內所有出線隊伍,現時都計劃繼續參賽。

中毒俄諜或不能完全康復
盟友都支持英國所指,俄羅斯是斯克里帕爾和女兒本月初中毒命危的幕後黑手。文翠珊前天指兩人狀況短期改變的機會不大,「可能永遠不能完全康復」,又指索爾茲伯里有逾130人可能接觸了案中的神經毒劑,其中50多人已到醫院接受評測。
俄羅斯外交部批評各國未澄清事實和證據,就「盲從」英國的說法,是延續對抗政策,將有對等行動回應。副外長里亞布科夫指俄會嚴厲回應美國的行動,但對美俄開戰略穩定會談持開放態度。美國有官員指俄對交代下毒案一直沒正面回應,而像過往那樣以各式陰謀論轉移視線,令各國相信俄確為黑手。

分析指各國這次大規模驅逐懷疑俄諜,確會在一定程度打擊俄情報活動,但今時今日全球化人口流動頻繁,間諜不一定要有外交人員身份,網絡黑客亦在一定程度取代使領館所設竊聽器材;真正令俄受壓的制裁是針對俄羅斯在西方的資產,因俄羅斯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程度比蘇聯高,較易受經濟壓力影響。

法新社/美聯社/英國廣播公司/《衞報》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金仔獲益

美國開打對中國貿易戰,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22日說中國「奉陪到底」,第二天即改了口風說「中國準備好向美國購買更多產品」。
中共要求美國「懸崖勒馬」,聲言美國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損害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大陸網頁一則「天問」廣泛流傳:「既然美國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們為甚麼還要抗議反制呢?難道我們不該高興,不該樂觀其成?美國既然已經到了懸崖邊上,我們為甚麼不一腳踹他下懸崖,反而要他懸崖勒馬?既然美國打貿易戰最終損害的是美國人民的利益,我們為甚麼還要苦口婆心去勸告他們?既然砸到是美國的腳,損害的是美國的利益,我們為甚麼要奉陪到底?」

怨婦般口頭反應如此銷魂,具體行動的反應就極為克制,中國只選擇美國本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和回收廢舊金屬材料來反擊,這對於美國製造業來說根本沒有一點痛覺。

美國列入打擊清單的中國產品,據分析有兩個特徵:一是嚴重危害美國的國安,例如鋼鐵、鋁及其他戰略性物資,中國的產能過剩影響到美國的本土企業。二是幾乎所有列入「中國製造2025」的高端製造業項目,美國都課以高稅收,使外商投資中國高端製造業、並把產品進口美國變得無利可圖,也等於斷絕了高端製造業向中國的投資。

甚麼是「中國製造2025」?那是2015年中國提出來的目標,預計十年時間中國將達成從「製造大國」變身為「製造強國」,也就是從勞力密集的低技術的世界工廠,達成趕超德國和日本的高技術製造強國。其中重點發展領域包括新一代訊息技術、精密設備、機械人、航天裝備、核能或可再生能源電力裝備等等。

今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說:「每年中國都會竊取美國高達數千億美元的知識產權。竊取產權技術和早期創意行為,以不公平的方式獲得自由社會的創意成果,採用非常高明的手段來削弱我們的商業和經濟,例如電腦領域的經濟戰等邪惡手段。除了這些非法途徑,還廣泛利用合法的移民或親屬關係等,獲取接觸美國農業、專家、委託工廠的機會,來填補其能力缺口,進而弱化美國的長期競爭優勢。運用輿論宣傳和其他方式來宣揚反西方觀點,分化我們與我們的同盟者、夥伴之間的關係……」。這段話顯示貿易戰同美國國家安全相關。

美國可以打的牌很多,包括貿易制裁、美元政策、南海航行、美日安保、與北韓直接對話、對台軍售、印太戰略、CPTPP、美澳合作等。中國如果展開全面性報復只能走向閉關鎖國,因此中國只作不痛不癢的反擊,而寄希望於口頭承諾加大對美採購,向特定團體輸送利益來換取利益團體的支持並向白宮游說。

中共突然邀請金正恩秘密訪華,完全是因應美國拋開中共直接與北韓對話,於是趕緊拉攏金仔補鑊。看來金仔這次收穫不會少。到頭來,在美中貿易戰中,最早得益的竟是耍流氓的金仔。

李怡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美貿易代表:6月前不加對華關稅 稱有望避免貿易戰 中國商務部:不接受脅迫下磋商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表示,不久將公布涉及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清單,隨後將給出60天時間讓公眾發表意見,意味6月前不會對華開徵高額關稅。他還稱,「有希望」通過磋商避免最終徵稅。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談判磋商的大門始終敞開,但談判是有原則的,必須是平等的、有建設性的,中方不會接受在單方面脅迫下展開任何的磋商。

萊特希澤28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訪問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公布商品清單後的30天內接受書面意見,另外30天內舉行公開聽證會。當被問及美國與中國的磋商能否避免向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時,萊特希澤認為「有希望」。他表示,美中兩國擁有不同的經濟體制,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程度的緊張關係,但相信兩國經貿關係終將向好邁進。

公布商品清單後諮詢60日

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22日簽署備忘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將在15天內(即4月6日前)公布提議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清單。公示期原本只得30天,現時增加1倍至60天。

擬用緊急法例阻華企獲高科技

除了大規模加徵關稅外,《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官員稱,美國財政部也計劃利用旨在解決國家緊急問題的法律,包括1977年推出的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簡稱IEEPA),阻止中國企業獲取美國先進科技,旨在阻擋中國政府贏得經濟和軍事優勢。報道引述知情高官指,IEEPA給予美國總統廣泛的權力以應對「不同尋常的特別威脅」,「9‧11」事件後曾被廣泛用於對其他國家實施制裁,觀察人士表示,法院尚未質疑該法的使用。

針對中美正在就避免貿易戰展開談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昨日表示,中方談判磋商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但談判是有原則的,必須是平等的、有建設性的。高峰強調,雙方磋商談判是有原則的,美方必須放棄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談判必須是平等的,中方不會接受在單方脅迫下展開任何的磋商;談判也應該是建設性的、平衡的,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高峰稱,美方的惡劣行徑可能會引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解鈴仍須繫鈴人,美方必須停止其錯誤做法,收起其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 『大棒』,通過雙方平等、互利磋商,才能找到合作共贏的解決辦法。」

世貿:創辦以來最艱難時刻

世界貿易組織(WTO)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則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中國與美國之間爆發貿易戰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影響」。他又稱,兩國的貿易衝突是世貿組織創辦23年來最艱難的時刻。
editorial
Posts: 196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特朗普不狂P8/看完這五個小故事,我明白了美國人民為何選擇特朗普了P12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傳媒社評:用「新韜光養晦」應對「新八國聯軍」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分別致電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商討合作反制俄羅斯毒殺行為之餘,亦研議聯手對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在中美貿易戰鼓頻擂之際,西方國家確有聯手對華趨勢,內地民間也群情激憤,甚至有「新八國聯軍」之說。對此,當局者宜冷靜應對,切不可受民粹牽引,有內地學者倡議中國應實行「新韜光養晦」,不無道理。

中國崛起西方憂慮

聯手制華隱然成形

近年西方社會「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其來有自,既因中國經濟實力迅猛增長,也因中國近年在高科技產業上超英趕美,從歐美國家矛頭所向「中國製造2025」,可略見一斑。但更令西方擔憂的是,與其價值觀截然不同的「中國方案」,直接威脅西方的普世價值話語權。3月23日,中國提出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提案,在西方17國棄權、美國一票反對下,仍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更引起歐美輿論的強烈戒心。

自從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將中俄兩國列為頭號威脅之後,儼然重回冷戰時代,歐盟、澳洲等也都被迫要選邊站。美國去年底推出「印太戰略」,試圖制衡「一帶一路」,德國外長加布里爾2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直接抨擊「一帶一路」,呼籲加強歐盟內部凝聚力;美、歐、日去年在世貿組織(WTO)部長級會議結束後發表聯合聲明,不點名地指中國「因政府資助和政府支持的產能擴張而加劇的關鍵產業的嚴重產能過剩,由具有市場扭曲作用的大規模補貼和國有企業引起的不公平競爭環境,強制技術轉讓,和當地成分要求或偏袒當地產品」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嚴重隱患」。特朗普在宣布鋼鋁加稅之後,又以豁免為餌,拉攏歐美國家聯手對華。內地的網絡輿論也群情激憤,有人竟危言聳聽「新八國聯軍」重臨。

中國政府迄今的表態,可謂堅定而理性,一方面表示中方有底氣、有信心應對任何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措施,並勸喻美方「懸崖勒馬」,否則將「奉陪到底」。另一方面,總理李克強對外國訪客強調,「中國製造2025」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中方不會強制要求外國企業轉讓技術,將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權行為。內地傳媒引述商務部官員稱,中國正在起草《關於擴大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的指導意見》,有望近期發布。

這樣的應對,綿裏藏針,軟中帶硬,既堅持了原則,又保持了戰略定力,不隨特朗普的節奏起舞。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表示,「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從未如此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值此關鍵時間點,中國領導層能否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不為對手的手段所迷惑,不為民粹的情緒所牽引,是決定中國能否打贏這場貿易戰的關鍵所在。

中國的發展有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行百里者半九十,小不忍則亂大謀,要汲取古雅典崛起與當時霸主斯巴達大戰的教訓。現在已非清末義和團時代,中國缺乏的不是好勇鬥狠的精神,而是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更需要的是成熟的大國心態和大國智慧。

中華復興不爭朝夕

堅守原則巧妙應對

有內地學者提出,在新時代,中國應採取「新韜光養晦」策略,一方面繼續保持戰略自信,持續對內全面深化改革,對外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另一方面學會用更長遠的眼光、更有恒心的戰略耐力,與西方的「反華大合唱」鬥智鬥勇。

「韜光養晦」戰略是當年鄧小平針對八九六四後國際制裁提出的,中國必須認識到,雖然西方整體實力現在有所下降,但其主導世界的國際格局未有根本變化,中國的復興功在千秋,不能只爭朝夕,稍有不慎,就會壞了和平崛起的大計。

中國畢竟與俄羅斯不同,一件落毒案,可以招致全球26國群起圍剿俄國,皆因絕大多數歐美國家在俄並無經濟利益;但自1989年以來,西方世界就再未能對中國形成集體制裁,因為歐美各國經濟與中國聯繫緊密,一損俱損,制裁中國是「七傷拳」,付出的代價是西方國家很難承受的。

「新韜光養晦」不是放棄原則,對於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紅線應寸土不讓,任何國家打「台灣牌」都要堅決回擊。這次金正恩到訪,就暗含中方回應特朗普「台灣牌」的意味。

但在經貿領域,卻要避實就虛,巧妙應對。中國應該高舉自由貿易大旗,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與跨國公司與發達國家加強合作,樹立合作共贏的榜樣。而最根本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修好「內功」,讓「中國方案」真正令世界心悅誠服,這才是應對「新八國聯軍」的最佳方案。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