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坊間對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過多解讀了,站在商業角度來説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很正路,看不出有什麼問題。根據傳媒報導,雙方在十二月二十日正式簽署合約,而中移動亦証實了此事。一樁商業交易不到正式簽署合約前都不算成交,都可能發生變數,甚至在最後簽合約前一分鐘任何一方都可以撤銷交易。王維基在十二月二十日正式簽署合約後才宣布是正常的商業行為。至于在談判其間保密措施任何一個商業決策人都會這樣做,特別是一間上市公司,不能夠把還沒成事的商業交易公開以影響股價。
正式簽署合約前王維基説沒有Plan B,在上述情況而言沒有錯。任何一個生意人都不應在沒有收購成功前作為Plan B,如收購不成功就很難自圓其説,且被人批評不負責任。另一原因是如在商談期間公開了,一則會引來競爭,自招變數或需付出更高代價,更甚的是或會招來有心人來搞破壞。
一間公司需要生存就必須按商業規律辦事。
論壇評論員
30-12-2013
			
			
									
						
										
						蘇錦樑狗屁不通言論P19 / 警惕香港營商環境歪風蔓延 P13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王維基:不再是兩三個電視台競爭 (14:46)
港視主席王維基在報章專欄中表示,媒體競爭早已走向國際化,並非兩、三個電視台間的鬥爭。
王維基上月宣布港視「復活」轉戰流動電視平台,今日他在專欄中透露自己深信以「平板電腦、智能電話接收資訊」的人比收看《香港早晨》的人多,因此媒體的競爭並非限於兩、三個電視台之間,而是漸趨國際化,他以香港電影也要跟國內及國際電影競爭為例,重申要以「世界是平的」概念跟全世界競爭,繼續提高節目質素,而非局限於跟本地電視台的鬥爭。
			
			
									
						
										
						港視主席王維基在報章專欄中表示,媒體競爭早已走向國際化,並非兩、三個電視台間的鬥爭。
王維基上月宣布港視「復活」轉戰流動電視平台,今日他在專欄中透露自己深信以「平板電腦、智能電話接收資訊」的人比收看《香港早晨》的人多,因此媒體的競爭並非限於兩、三個電視台之間,而是漸趨國際化,他以香港電影也要跟國內及國際電影競爭為例,重申要以「世界是平的」概念跟全世界競爭,繼續提高節目質素,而非局限於跟本地電視台的鬥爭。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香港傳媒:港視開台恐觸礁
香港電視網絡收購中移動香港子公司流動電視牌照之交易隨時觸礁。中移動上月底「破底價」向香港電視出售流動電視牌照,令未能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港視,可借殼翻生。中資龍頭中移動此舉動,引起議論紛紛,外界質疑中央對港政策「打左燈向右轉」,令港府無所適從,狼狽不堪。但昨日卻峰迴路轉,中移動發出通告,指將啟動內部調查該宗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分析指,中移動啟動調查實屬罕見,預料與港視之交易極大機會泡湯,並認為中移動「彈弓手」背後或涉政治考量。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昨日在其官方網站表示,針對中移動香港與港視的有關股權交易,公司決定啟動內部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該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以及內部管理制度。
交易或需國資委批准
市場估計,由於中移母公司對上述交易啟動內部調查,令王維基旗下的香港電視能否順利取得流動電視牌照出現重大變數,交易甚至可能需要國資委開綠燈才能放行,而調查內容包括交易是否符合集團內部管理制度,不排除有中移香港管理層需要為交易負責。此外,有國企管理層表示,國資委對於國企出售資產交易,包括在海外的國有資產,會有一些監管規定,包括交易作價是否按正常商業評估,會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通訊局日前才放行
香港的通訊事務管理局上周五才公布,不就港視收購中移動香港子公司股權一事按《電訊條例》第7P條展開調查。通訊局的決定是基於對該收購的評估,認為該收購不會引起具有或相當可能具有大幅減少在相關電訊市場中的競爭的效果的憂慮。
但香港的通訊局公布不查後,中移動卻突然啟動內部調查,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對此表示驚訝,認為中移動身為龍頭國企,每一個商業決定都應該深思熟慮,不可能違背中央指示。「一定諗得好清楚,先肯賣畀王維基」。莫乃光表示,由於港視與中移動已完成有關商業交易,若中移動現時才展開內部調查,「會畀人感覺有少少彈弓手,同埋中央係故意阻撓。」
上月廿日,港視公布以逾1.42億元收購中移香港旗下的移動電視服務,並取得相關的營運頻譜。當時消息傳出後,港視股價一度大幅波動,最高曾升92%,高見4.46元,至上周五股價則回落至3.6元收市。然而,中移昨公布進行內部調查之消息,對港視股價極為不利,最壞情況有可能令公司股價暴跌。
事實上,該宗交易一度惹起市場相當爭議。據兩家公司的通告披露,交易商討最早始於八月中,期間港視股價表現非常波動,但港視及中移要待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才發通告,被市場質疑是否應該披露有關股價敏感的資料。
港視回應指不評論
根據於一一年七月起實施的《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如果央企的境外企業轉讓國有資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上報國資委審核同意。而按照同期執行的《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如果央企的境外企業在境外轉讓產權,應聘請具有相應資歷、專業經驗及良好信譽的專業機構對交易項目進行評估或估值。
香港電視職工會理事長楊志豪則表示,香港屬於法治社會,有關商業交易已經完成,加上通訊管理局已裁定不作調查,不擔心中移動的內部調查,能夠推翻有關商業決定。香港電視發言人回應指,有關交易經已完成,香港電視正在全力製作多元化的電視節目。至於有關事宜涉及其他公司的內部事務,港視不便評論。
			
			
									
						
										
						香港電視網絡收購中移動香港子公司流動電視牌照之交易隨時觸礁。中移動上月底「破底價」向香港電視出售流動電視牌照,令未能獲發免費電視牌照的港視,可借殼翻生。中資龍頭中移動此舉動,引起議論紛紛,外界質疑中央對港政策「打左燈向右轉」,令港府無所適從,狼狽不堪。但昨日卻峰迴路轉,中移動發出通告,指將啟動內部調查該宗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分析指,中移動啟動調查實屬罕見,預料與港視之交易極大機會泡湯,並認為中移動「彈弓手」背後或涉政治考量。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昨日在其官方網站表示,針對中移動香港與港視的有關股權交易,公司決定啟動內部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該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以及內部管理制度。
交易或需國資委批准
市場估計,由於中移母公司對上述交易啟動內部調查,令王維基旗下的香港電視能否順利取得流動電視牌照出現重大變數,交易甚至可能需要國資委開綠燈才能放行,而調查內容包括交易是否符合集團內部管理制度,不排除有中移香港管理層需要為交易負責。此外,有國企管理層表示,國資委對於國企出售資產交易,包括在海外的國有資產,會有一些監管規定,包括交易作價是否按正常商業評估,會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通訊局日前才放行
香港的通訊事務管理局上周五才公布,不就港視收購中移動香港子公司股權一事按《電訊條例》第7P條展開調查。通訊局的決定是基於對該收購的評估,認為該收購不會引起具有或相當可能具有大幅減少在相關電訊市場中的競爭的效果的憂慮。
但香港的通訊局公布不查後,中移動卻突然啟動內部調查,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對此表示驚訝,認為中移動身為龍頭國企,每一個商業決定都應該深思熟慮,不可能違背中央指示。「一定諗得好清楚,先肯賣畀王維基」。莫乃光表示,由於港視與中移動已完成有關商業交易,若中移動現時才展開內部調查,「會畀人感覺有少少彈弓手,同埋中央係故意阻撓。」
上月廿日,港視公布以逾1.42億元收購中移香港旗下的移動電視服務,並取得相關的營運頻譜。當時消息傳出後,港視股價一度大幅波動,最高曾升92%,高見4.46元,至上周五股價則回落至3.6元收市。然而,中移昨公布進行內部調查之消息,對港視股價極為不利,最壞情況有可能令公司股價暴跌。
事實上,該宗交易一度惹起市場相當爭議。據兩家公司的通告披露,交易商討最早始於八月中,期間港視股價表現非常波動,但港視及中移要待至十二月二十三日才發通告,被市場質疑是否應該披露有關股價敏感的資料。
港視回應指不評論
根據於一一年七月起實施的《中央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如果央企的境外企業轉讓國有資產,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上報國資委審核同意。而按照同期執行的《中央企業境外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如果央企的境外企業在境外轉讓產權,應聘請具有相應資歷、專業經驗及良好信譽的專業機構對交易項目進行評估或估值。
香港電視職工會理事長楊志豪則表示,香港屬於法治社會,有關商業交易已經完成,加上通訊管理局已裁定不作調查,不擔心中移動的內部調查,能夠推翻有關商業決定。香港電視發言人回應指,有關交易經已完成,香港電視正在全力製作多元化的電視節目。至於有關事宜涉及其他公司的內部事務,港視不便評論。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港視就免費電視發牌提司法覆核 (16:40)
香港電視發出通告表示,已經就去年10月15日,政府拒絕向港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一事,提出司法覆核申請。
港視主席王維基在去年11月中曾表示,將於三個月內提出司法覆核,因為政府在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上,並無提供合理解釋,亦無悔意。港府官員及建制派在否決立法會表決引用特權法調查電視發牌事件時,亦曾多次表示,事件應該在法庭上解決。
			
			
									
						
										
						香港電視發出通告表示,已經就去年10月15日,政府拒絕向港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一事,提出司法覆核申請。
港視主席王維基在去年11月中曾表示,將於三個月內提出司法覆核,因為政府在免費電視發牌事件上,並無提供合理解釋,亦無悔意。港府官員及建制派在否決立法會表決引用特權法調查電視發牌事件時,亦曾多次表示,事件應該在法庭上解決。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港視羅列8理據 覆核發牌突設限
以流動電視方式「翻生」大計近日突現暗湧的香港電視,一直明言會就行會否決其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提出司法覆核,昨終趕在3個月限期屆滿前入稟高院,羅列八大要點要求法庭推翻行會針對港視的決定、下令行會在短期內重新考慮針對港視的發牌決定,以及由法庭重新定義與免費電視發牌相關的廣播條例。
商經局:按程序處理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昨回應表示,當局會按既定程序處理有關司法覆核的官司。now寬頻電視不評論司法覆核申請;亞視及有視電視則未有回應。
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於2009年12月31日提出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司法覆核申請書指出,政府於1998年訂立的開放廣播市場政策中列明,除非受到技術限制,否則本地免費電視牌照的發牌數目將不設上限。
指政策列明如沒技術限制不設上限
港視表示,行會聲稱該政策至今沒變,亦從沒指出有任何技術限制,或港視未能符合發牌要求,卻於去年10月15日「三揀二」否決港視的發牌申請,明顯與政策有別。港視質疑,行會是為了將港視「踢出局」,而「人手」加插此發牌數目限制,試圖令決定合理化,做法與政府希望增加免費電視市場競爭的政策原意背道而馳。
質疑當局刪「無上限」字眼蓄意隱瞞
港視續稱,商經局去年9月公布發牌決定前,曾短暫將該段「發牌無上限」的政策聲明從其網頁中移除,在公布決定後段落又重現,顯示當局自知發牌決定與其政策不一,甚至是想蓄意隱瞞公眾該段聲明。當時商經局的解釋是網站的「恒常更新」,港視認為難以置信。
港視又稱,截至去年2月,公司已投放達9.26億元於建設多媒體中心、製作節目之上,更出售過往經營的電訊事務,一心以為不會因發牌數量有限而遭到否決,卻被當局的決定所「擊敗」,質疑當局濫用權力。商經局直至去年5月、即港視提出申請逾3年後,才首次通知港視基於免費電視市場持續性的考慮,打算「循序漸進」地引入新競爭,或不會發出全部3個牌照。
港視表示,若一早知道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具有競爭性,而非僅是證明符合發牌要求,港視為突顯自己,申請書的「整個重點必會不同」,惟當時港視不獲准修改其原有申請,程序不公。
港視在申請書表示,根據當局發牌的一貫做法,除非有特別原因,否則行會將跟隨廣管局(現通訊局)的建議;惟今次行會沒有跟從廣管局的建議,卻沒有提供充分解釋。
不接受「能力不及」說法
港視又引述商經局於去年10月給予的回覆,指在考慮3名申請者在各方面的競爭力後,認為港視的能力不及另外兩間獲發牌電視台,故拒絕其申請,港視不能接受此解釋,認為行會決定不但損害公司的私人利益,更損害市民享有更多免費電視節目的權利。此外,港視指行會成員查史美倫,為亞視股東查懋聲的弟婦,但行會至今仍沒確認查史美倫是否有申報利益。
【入稟編號:HCAL3/14】
			
			
									
						
										
						以流動電視方式「翻生」大計近日突現暗湧的香港電視,一直明言會就行會否決其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提出司法覆核,昨終趕在3個月限期屆滿前入稟高院,羅列八大要點要求法庭推翻行會針對港視的決定、下令行會在短期內重新考慮針對港視的發牌決定,以及由法庭重新定義與免費電視發牌相關的廣播條例。
商經局:按程序處理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昨回應表示,當局會按既定程序處理有關司法覆核的官司。now寬頻電視不評論司法覆核申請;亞視及有視電視則未有回應。
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於2009年12月31日提出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司法覆核申請書指出,政府於1998年訂立的開放廣播市場政策中列明,除非受到技術限制,否則本地免費電視牌照的發牌數目將不設上限。
指政策列明如沒技術限制不設上限
港視表示,行會聲稱該政策至今沒變,亦從沒指出有任何技術限制,或港視未能符合發牌要求,卻於去年10月15日「三揀二」否決港視的發牌申請,明顯與政策有別。港視質疑,行會是為了將港視「踢出局」,而「人手」加插此發牌數目限制,試圖令決定合理化,做法與政府希望增加免費電視市場競爭的政策原意背道而馳。
質疑當局刪「無上限」字眼蓄意隱瞞
港視續稱,商經局去年9月公布發牌決定前,曾短暫將該段「發牌無上限」的政策聲明從其網頁中移除,在公布決定後段落又重現,顯示當局自知發牌決定與其政策不一,甚至是想蓄意隱瞞公眾該段聲明。當時商經局的解釋是網站的「恒常更新」,港視認為難以置信。
港視又稱,截至去年2月,公司已投放達9.26億元於建設多媒體中心、製作節目之上,更出售過往經營的電訊事務,一心以為不會因發牌數量有限而遭到否決,卻被當局的決定所「擊敗」,質疑當局濫用權力。商經局直至去年5月、即港視提出申請逾3年後,才首次通知港視基於免費電視市場持續性的考慮,打算「循序漸進」地引入新競爭,或不會發出全部3個牌照。
港視表示,若一早知道申請免費電視牌照具有競爭性,而非僅是證明符合發牌要求,港視為突顯自己,申請書的「整個重點必會不同」,惟當時港視不獲准修改其原有申請,程序不公。
港視在申請書表示,根據當局發牌的一貫做法,除非有特別原因,否則行會將跟隨廣管局(現通訊局)的建議;惟今次行會沒有跟從廣管局的建議,卻沒有提供充分解釋。
不接受「能力不及」說法
港視又引述商經局於去年10月給予的回覆,指在考慮3名申請者在各方面的競爭力後,認為港視的能力不及另外兩間獲發牌電視台,故拒絕其申請,港視不能接受此解釋,認為行會決定不但損害公司的私人利益,更損害市民享有更多免費電視節目的權利。此外,港視指行會成員查史美倫,為亞視股東查懋聲的弟婦,但行會至今仍沒確認查史美倫是否有申報利益。
【入稟編號:HCAL3/14】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法律界指交易難推翻 否則毀一國兩制嚇怕投資者
中移動調查 無阻港視開台
國企龍頭中國移動調查子公司中移動香港出售流動電視牌照予香港電視網絡,令港視今年7月開台計劃添暗湧。不過,法律界意見均指,除非港視未能履行合約條款或交易當中涉違法行為,否則國務院亦難推翻交易。港視主席王維基昨重申有關交易已完成,無阻今年7月開台計劃,並向員工大派「定心丸」。
中移動前晚公佈,就中移動香港與港視有關流動電視牌照股權轉讓的交易啟動內部調查,內容包括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規定及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等。
王維基昨午返回辦公室時笑笑口回應中移動調查子公司與港視的股權交易指「睇唔到點解會有隱憂」,重申港視與中移動的交易於上月20日已完成。國資委規定國企就交易申報的問題與港視無關,「港視作為一間境外公司,同中移動子公司買資產,點樣去申報我哋唔知道」。港視招兵買馬準備開台,昨繼續在網頁刊登多個職位的招聘公佈。發言人指,公司增聘人手及投資3,000萬元提升傳輸技術工程計劃不變。
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營運流動電視業務的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董事轉名均於上月20日完成。港視開台會否有變數?熟悉商業糾紛的律師甄灼寧指出,一切視乎有關收購合約的細節,舉例指一些商業合約會納入類似「冷靜期」的條文,在合約簽定後某段時間內,雙方均有權反悔,但由於該收購合約並未公開,外界無從分析。
倘夾硬收回隨時激發佔中
甄灼寧續稱,過去曾有國企在香港打官司時,提出「君主豁免權」作擋箭牌,獲法官接納,但必須符合兩項條件,一是有關機構必須是國家直屬機構;二是涉及官司的糾紛並非純商業行為,而是執行國家職能。故中移動子公司很難利用「君主豁免權」作擋箭牌。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根據香港公司法,中移動香港與港視已完成轉讓流動電視牌照交易,「呢單交易完全冇問題」,除非有人可證明有關交易涉及賤賣資產或賄賂,並獲法庭接納,否則難以推翻交易。
有接近監管機構消息人士指出,流動電視牌照屬敏感電訊資產,當日中移動香港高價投牌,目的就是希望於這些敏感行業「插旗」,因此絕對不會輕易出售,中移動出售予港視亦肯定有「高層」首肯。假若國資委硬要收回,將演變為政治議題,亦會對一國兩制做成極大破壞,嚴重影響商家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央目前極為重視佔中問題,收回肯定會助長佔中聲勢,相信中央不會輕舉妄動。
有政界人士認為若港視開台受挫,將嚴重影響香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
			
			
									
						
										
						中移動調查 無阻港視開台
國企龍頭中國移動調查子公司中移動香港出售流動電視牌照予香港電視網絡,令港視今年7月開台計劃添暗湧。不過,法律界意見均指,除非港視未能履行合約條款或交易當中涉違法行為,否則國務院亦難推翻交易。港視主席王維基昨重申有關交易已完成,無阻今年7月開台計劃,並向員工大派「定心丸」。
中移動前晚公佈,就中移動香港與港視有關流動電視牌照股權轉讓的交易啟動內部調查,內容包括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規定及公司內部管理制度等。
王維基昨午返回辦公室時笑笑口回應中移動調查子公司與港視的股權交易指「睇唔到點解會有隱憂」,重申港視與中移動的交易於上月20日已完成。國資委規定國企就交易申報的問題與港視無關,「港視作為一間境外公司,同中移動子公司買資產,點樣去申報我哋唔知道」。港視招兵買馬準備開台,昨繼續在網頁刊登多個職位的招聘公佈。發言人指,公司增聘人手及投資3,000萬元提升傳輸技術工程計劃不變。
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營運流動電視業務的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董事轉名均於上月20日完成。港視開台會否有變數?熟悉商業糾紛的律師甄灼寧指出,一切視乎有關收購合約的細節,舉例指一些商業合約會納入類似「冷靜期」的條文,在合約簽定後某段時間內,雙方均有權反悔,但由於該收購合約並未公開,外界無從分析。
倘夾硬收回隨時激發佔中
甄灼寧續稱,過去曾有國企在香港打官司時,提出「君主豁免權」作擋箭牌,獲法官接納,但必須符合兩項條件,一是有關機構必須是國家直屬機構;二是涉及官司的糾紛並非純商業行為,而是執行國家職能。故中移動子公司很難利用「君主豁免權」作擋箭牌。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根據香港公司法,中移動香港與港視已完成轉讓流動電視牌照交易,「呢單交易完全冇問題」,除非有人可證明有關交易涉及賤賣資產或賄賂,並獲法庭接納,否則難以推翻交易。
有接近監管機構消息人士指出,流動電視牌照屬敏感電訊資產,當日中移動香港高價投牌,目的就是希望於這些敏感行業「插旗」,因此絕對不會輕易出售,中移動出售予港視亦肯定有「高層」首肯。假若國資委硬要收回,將演變為政治議題,亦會對一國兩制做成極大破壞,嚴重影響商家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中央目前極為重視佔中問題,收回肯定會助長佔中聲勢,相信中央不會輕舉妄動。
有政界人士認為若港視開台受挫,將嚴重影響香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無綫阻港視開台
欲以流動電視「借殼翻生」的「電訊魔童」王維基兩日內連番受挫!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突然「出招」,發信予王維基一方,指礙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已啟動內部調查其子公司與香港電視的交易,無綫決定在今年七月六日起終止租出六個山頂發射站予港視使用,並要求對方盡快前來商討新的租用協議。有學者指,港視短期內連番受挫,已令人懷疑是否可如期七月順利啟播,如港視連傳送工具亦失去,即等同廢去雙臂,最終令王維基借殼翻生的好夢成空。
無綫早於二○一二年與中國移動香港全資子公司「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CMHKCL)簽訂協議,出租旗下六個發射站包括飛鵝山、青山、金山、慈雲山、九龍坑山及南丫發射站,以提供流動電視服務。王維基則於上月二十日宣布,已完成收購CMHKCL,以獲取其流動電視服務。不過,中國移動香港的母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剛於周日發出公告,決定啟動內部調查中移動香港與香港電視的交易,調查內容包括有關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及該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令港視能否順利啟播蒙上陰影。
港視望通訊局介入
消息一出,王維基隨即召開員工大會派「定心丸」,同日更正式就港視失落免費電視牌照一事提出司法覆核,圖挽回頹勢。豈料無綫前日再「出招」,據了解,無綫助理總經理陳樹鴻發信予已易主予王維基的CMHKCL,指礙於中移動通信集團作出相關調查,無綫認為需釐清法律等相關問題,故決定由七月六日起終止租用六個山頂發射站的合約,並根據合約條款訂明,給予港視六個月通知。無綫在信中亦提及會邀請對方商討新的租用協議。
香港電視昨回應時指,相關機構有責任與流動電訊營辦商進行有效率的協調和合作,亦不應以個別機構的商業考慮影響其他核准機構使用山頂發射站等珍貴土地資源。據了解,港視將會加快與無綫談判,務求盡早讓通訊局介入事件,又認為租用無綫發射站並非長遠之計,已決定自行興建機站。
通訊事務管理局回應指,據政府於一○年二月公布的廣播類流動電視服務的發展框架,政府支持業界共用現有山頂廣播站和有關設施,共用安排會由業界透過商業談判決定。若業界未能達成商業協議,當局可按牌照持有人要求,根據《電訊條例》介入和作出裁決。
學者:疑失中央眷顧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港視三日內兩度受挫,出手者分別是內地及本地大企業,令人懷疑港視是否仍受中央眷顧,「好多人都會覺得香港電視四面楚歌,都唔知係咪真係開到台?」他又指,若連發射站亦失去,等同廢去雙臂,港視難以在七月順利啟播,最終令王維基借殼翻生的好夢成空。
另外,對於香港電視前日就政府對新增免費電視牌照提出司法覆核,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指,一直以來均知道有此可能性,政府收到有關文件後,會交律師處理,按照香港法律及司法制度應對有關事件。至於香港電視與中國移動香港的交易,梁振英則不作評論。
			
			
									
						
										
						欲以流動電視「借殼翻生」的「電訊魔童」王維基兩日內連番受挫!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突然「出招」,發信予王維基一方,指礙於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已啟動內部調查其子公司與香港電視的交易,無綫決定在今年七月六日起終止租出六個山頂發射站予港視使用,並要求對方盡快前來商討新的租用協議。有學者指,港視短期內連番受挫,已令人懷疑是否可如期七月順利啟播,如港視連傳送工具亦失去,即等同廢去雙臂,最終令王維基借殼翻生的好夢成空。
無綫早於二○一二年與中國移動香港全資子公司「China Mobile Hong Kong Corporation Limited」(CMHKCL)簽訂協議,出租旗下六個發射站包括飛鵝山、青山、金山、慈雲山、九龍坑山及南丫發射站,以提供流動電視服務。王維基則於上月二十日宣布,已完成收購CMHKCL,以獲取其流動電視服務。不過,中國移動香港的母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剛於周日發出公告,決定啟動內部調查中移動香港與香港電視的交易,調查內容包括有關交易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及該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令港視能否順利啟播蒙上陰影。
港視望通訊局介入
消息一出,王維基隨即召開員工大會派「定心丸」,同日更正式就港視失落免費電視牌照一事提出司法覆核,圖挽回頹勢。豈料無綫前日再「出招」,據了解,無綫助理總經理陳樹鴻發信予已易主予王維基的CMHKCL,指礙於中移動通信集團作出相關調查,無綫認為需釐清法律等相關問題,故決定由七月六日起終止租用六個山頂發射站的合約,並根據合約條款訂明,給予港視六個月通知。無綫在信中亦提及會邀請對方商討新的租用協議。
香港電視昨回應時指,相關機構有責任與流動電訊營辦商進行有效率的協調和合作,亦不應以個別機構的商業考慮影響其他核准機構使用山頂發射站等珍貴土地資源。據了解,港視將會加快與無綫談判,務求盡早讓通訊局介入事件,又認為租用無綫發射站並非長遠之計,已決定自行興建機站。
通訊事務管理局回應指,據政府於一○年二月公布的廣播類流動電視服務的發展框架,政府支持業界共用現有山頂廣播站和有關設施,共用安排會由業界透過商業談判決定。若業界未能達成商業協議,當局可按牌照持有人要求,根據《電訊條例》介入和作出裁決。
學者:疑失中央眷顧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港視三日內兩度受挫,出手者分別是內地及本地大企業,令人懷疑港視是否仍受中央眷顧,「好多人都會覺得香港電視四面楚歌,都唔知係咪真係開到台?」他又指,若連發射站亦失去,等同廢去雙臂,港視難以在七月順利啟播,最終令王維基借殼翻生的好夢成空。
另外,對於香港電視前日就政府對新增免費電視牌照提出司法覆核,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指,一直以來均知道有此可能性,政府收到有關文件後,會交律師處理,按照香港法律及司法制度應對有關事件。至於香港電視與中國移動香港的交易,梁振英則不作評論。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蘇錦樑冀港視無以談判解爭議 (15:14)
商務及經濟局長蘇錦樑表示,希望無及港視能夠以談判的方式達成協議,解決發射站的租約問題。
無日前表示,決定終止和中移動子公司協議租出六個發射站的租約,以提供流動電視服務的租約,被質疑針對剛剛收購了流動電視服務牌照的港視。
蘇錦樑回應表示,有關決定是兩間商業機構的內部問題,不宜作太多評論,但希望港視無雙方能夠以商業談判,達成協議及解決問題,若在合理時間未能達成協議,雙方均可就《電訊條例》邀請通訊事務管理局處理。他稱,根據《電訊條例》,如爭議涉及的共用設施有公眾利益,通訊局可以在諮詢後對雙方協議的條款作規定。
港視就發出公告指事件不會對其業務計劃有重大影響,又表示已收到無電視的通知,未來會與無磋商新租約,仍然有信心在七月一日左右推出網絡及流動電視服務。公告亦稱,若有需要會要求通訊事務管理局調解。
			
			
									
						
										
						商務及經濟局長蘇錦樑表示,希望無及港視能夠以談判的方式達成協議,解決發射站的租約問題。
無日前表示,決定終止和中移動子公司協議租出六個發射站的租約,以提供流動電視服務的租約,被質疑針對剛剛收購了流動電視服務牌照的港視。
蘇錦樑回應表示,有關決定是兩間商業機構的內部問題,不宜作太多評論,但希望港視無雙方能夠以商業談判,達成協議及解決問題,若在合理時間未能達成協議,雙方均可就《電訊條例》邀請通訊事務管理局處理。他稱,根據《電訊條例》,如爭議涉及的共用設施有公眾利益,通訊局可以在諮詢後對雙方協議的條款作規定。
港視就發出公告指事件不會對其業務計劃有重大影響,又表示已收到無電視的通知,未來會與無磋商新租約,仍然有信心在七月一日左右推出網絡及流動電視服務。公告亦稱,若有需要會要求通訊事務管理局調解。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電視風雲再起 當局有責確保公平競爭
電視風雲隨著香港電視(下稱港視)向流動電視發展,揭開新一頁。無電視終止與中移動子公司有關租用發射站的合約,使港視7月1日的啟播蒙上陰影。由於流動電視牌照易手,為無線電視重新處理發射站合約提供了一個空間,而按相關法例規定,正常情況下,無應無謝絕港視租用發射站設施之理;港視與無線將就租賃發射站開展商討,初步看來,應商議事項並不太複雜,若商討過程發現有故意刁難、阻延情況,通訊局甚至政府應該適時介入和仲裁,以彰顯鼓勵公平競爭的政策精神和營商環境。
無線終止發射站合約
港視7月啟播蒙陰影
港視雖然銳意向電視產業進軍,但是遭遇可謂一波三折。港視失意於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各方認為它無緣在電視行業大展拳腳,中移動一家子公司向港視出售流動電視業務,社會上一般解讀認為這宗交易令港視敗部復活,而以中移動的國企性質,交易被認為別具意義,港視負責人也意氣昂揚,招兵買馬,向電視產業大舉進軍。但是正當港視中人躊躇滿志之際,兩個波折接踵而來,首先中移動宣布調查子公司與港視的交易,包括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以及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接無以這宗交易為由,宣布終止向中移動子公司出租用於流動電視服務的發射站,以釐清法律和技術等問題,云云。
中移動與無的舉措,無法知道是否有因果關係,不過,客觀效果是使本來興高采烈的港視,突然被潑兩盆冷水,港視股價大幅波動,而鑑於發射站服務橫生枝節,港視7月的啟播已蒙上陰影。無此際終止出租發射站合約,或許有一定理據,因為無與中移動子公司簽約出租發射站服務,確實未與港視簽過有關合約,箇中或許有法律和技術層面事務需要釐清,不過,按一般理解,港視收購了中移動子公司之後,理應承受其全部權益與義務,承租發射站合約也轉歸港視處理;另外,即使無認為有法律和技術問題要處理,可以選擇與港視商討,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的安排,無不假此途,高調宣布終止出租合約,使港視吃一悶棍。無的做法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
在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一役,無已經多方阻撓,一般認為旨在針對港視,無線終止出租發射站,不少人解讀為另一次阻撓港視的舉措。無解釋是正常商業做法,已邀請港視重新商議新合約,港視遭受「震撼」之後,也只能說將與無磋商新合約;只是外間看來,無對潛在競爭對手一再阻撓壓制,即使合法,是否合理,不少人有保留。
中移動子公司原本租用7個發射站,提供流動電視服務,其中6個向無線租用,1個向亞視租用,有關設施由無和亞視投資興建,不過,土地屬於政府所有;更重要的是現行法例規定,有關機構有責任與流動電訊營辦商進行有效率的協調和合作,亦不應以個別機構的商業考慮影響其他核准機構使用山頂發射站的珍貴土地資源。所以,發射設施雖然屬於無、亞視的資產,但是政府政策賦予發射設施的使用要符合公利益,而個別機構的利益不應凌駕公利益,因此,按正常情,無與港視商討租用發射站,除了價錢以外,看不到港視不能使用發射站設施之理。
發射站原則共用
須服膺公眾利益
按流動電視服務相關法例規定,對發射站提供的服務,總體精神是共用,目的在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有關機構若阻礙流動電訊商使用(即使以商業考慮也不可以),或許還牴觸了競爭條例列舉的反競爭行為,所以,從法理看港視與無商討租用發射站,應該不會出現原則性爭議,問題是按無針對港視的往績,會否藉商討而阻撓港視開台啟播,事態值得關注,政府在這方面有角色。
根據政府2010年2月公布的廣播類流動電視服務發展框架,政府支持業界共用山頂廣播站,共用安排由業界透過商業談判決定,若業界未能達成商業協議,通訊局可按照持有人要求,根據電訊條例介入和裁決。通訊局的角色是創造一個環境,確保各個競爭者可以公平競爭,符合公利益,若發現違背了這些原則,就要匡正,而就港視與無的商討,效率進度關乎公平競爭,通訊局應該密切關注,必要時介入處理。
無線對港視的舉措,雖云在商言商,但是無線一再刻意針對港視,已被解讀為不敢面對真正競爭,繼續享受其一台獨大的安逸狀態,則電視產業一潭死水依舊。邵逸夫爵士主持下的無線電視,當年憑創新、創意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拋離對手;追思邵爵士的功業,今時今日無的主事人,若把壓制同行加入競爭的精力,花在創新創意、追求卓越的改進與提升,才是從事電視行業的應有積極進取之道。
			
			
									
						
										
						電視風雲隨著香港電視(下稱港視)向流動電視發展,揭開新一頁。無電視終止與中移動子公司有關租用發射站的合約,使港視7月1日的啟播蒙上陰影。由於流動電視牌照易手,為無線電視重新處理發射站合約提供了一個空間,而按相關法例規定,正常情況下,無應無謝絕港視租用發射站設施之理;港視與無線將就租賃發射站開展商討,初步看來,應商議事項並不太複雜,若商討過程發現有故意刁難、阻延情況,通訊局甚至政府應該適時介入和仲裁,以彰顯鼓勵公平競爭的政策精神和營商環境。
無線終止發射站合約
港視7月啟播蒙陰影
港視雖然銳意向電視產業進軍,但是遭遇可謂一波三折。港視失意於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照,各方認為它無緣在電視行業大展拳腳,中移動一家子公司向港視出售流動電視業務,社會上一般解讀認為這宗交易令港視敗部復活,而以中移動的國企性質,交易被認為別具意義,港視負責人也意氣昂揚,招兵買馬,向電視產業大舉進軍。但是正當港視中人躊躇滿志之際,兩個波折接踵而來,首先中移動宣布調查子公司與港視的交易,包括是否符合國務院國資委的相關規定,以及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等;接無以這宗交易為由,宣布終止向中移動子公司出租用於流動電視服務的發射站,以釐清法律和技術等問題,云云。
中移動與無的舉措,無法知道是否有因果關係,不過,客觀效果是使本來興高采烈的港視,突然被潑兩盆冷水,港視股價大幅波動,而鑑於發射站服務橫生枝節,港視7月的啟播已蒙上陰影。無此際終止出租發射站合約,或許有一定理據,因為無與中移動子公司簽約出租發射站服務,確實未與港視簽過有關合約,箇中或許有法律和技術層面事務需要釐清,不過,按一般理解,港視收購了中移動子公司之後,理應承受其全部權益與義務,承租發射站合約也轉歸港視處理;另外,即使無認為有法律和技術問題要處理,可以選擇與港視商討,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的安排,無不假此途,高調宣布終止出租合約,使港視吃一悶棍。無的做法是否有必要,值得商榷。
在政府增發免費電視牌一役,無已經多方阻撓,一般認為旨在針對港視,無線終止出租發射站,不少人解讀為另一次阻撓港視的舉措。無解釋是正常商業做法,已邀請港視重新商議新合約,港視遭受「震撼」之後,也只能說將與無磋商新合約;只是外間看來,無對潛在競爭對手一再阻撓壓制,即使合法,是否合理,不少人有保留。
中移動子公司原本租用7個發射站,提供流動電視服務,其中6個向無線租用,1個向亞視租用,有關設施由無和亞視投資興建,不過,土地屬於政府所有;更重要的是現行法例規定,有關機構有責任與流動電訊營辦商進行有效率的協調和合作,亦不應以個別機構的商業考慮影響其他核准機構使用山頂發射站的珍貴土地資源。所以,發射設施雖然屬於無、亞視的資產,但是政府政策賦予發射設施的使用要符合公利益,而個別機構的利益不應凌駕公利益,因此,按正常情,無與港視商討租用發射站,除了價錢以外,看不到港視不能使用發射站設施之理。
發射站原則共用
須服膺公眾利益
按流動電視服務相關法例規定,對發射站提供的服務,總體精神是共用,目的在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有關機構若阻礙流動電訊商使用(即使以商業考慮也不可以),或許還牴觸了競爭條例列舉的反競爭行為,所以,從法理看港視與無商討租用發射站,應該不會出現原則性爭議,問題是按無針對港視的往績,會否藉商討而阻撓港視開台啟播,事態值得關注,政府在這方面有角色。
根據政府2010年2月公布的廣播類流動電視服務發展框架,政府支持業界共用山頂廣播站,共用安排由業界透過商業談判決定,若業界未能達成商業協議,通訊局可按照持有人要求,根據電訊條例介入和裁決。通訊局的角色是創造一個環境,確保各個競爭者可以公平競爭,符合公利益,若發現違背了這些原則,就要匡正,而就港視與無的商討,效率進度關乎公平競爭,通訊局應該密切關注,必要時介入處理。
無線對港視的舉措,雖云在商言商,但是無線一再刻意針對港視,已被解讀為不敢面對真正競爭,繼續享受其一台獨大的安逸狀態,則電視產業一潭死水依舊。邵逸夫爵士主持下的無線電視,當年憑創新、創意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拋離對手;追思邵爵士的功業,今時今日無的主事人,若把壓制同行加入競爭的精力,花在創新創意、追求卓越的改進與提升,才是從事電視行業的應有積極進取之道。
Re: 商業事務和商業行為還是由商業市場去決定吧 / 不應過多解讀王維基收購中移動子公司 P13
警惕香港營商環境歪風蔓延
港府不發牌打壓港視後,同行如敵國的無線電視繼提出司法覆核反對港府增發牌照後, 日昨又突然宣布將終止向中移動子公司租出6個發射站去提供流動電視服務的合約,意味港視若仍希望7月如期開台又添變數。看王維基經營港視一波三折,困難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香港做生意確實不容易。無線以中移動調查子公司股權轉讓一事為由並於7月6日正式終止租出6個發射站予中移動子公司使用。無線終止租用合約理由頗為牽強,正正表示無線恐懼與港視競爭,故要竭盡所能企圖阻止港視開台。企業汝虞我詐,互相傾軋,排擠新進同行現象在香港出現了,這是一個極壞的開端,現時香港營商環境變化令人憂慮。
過去前港英政府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競爭環境,因而吸引國際投資者,也造就了香港商業繁榮。現在我們政府不單止不捍衛和珍惜得來不易的營商環境,竟然帶頭示範打壓新進的投資者,親自打砸了這塊香港賴以成功的金漆招牌。香港這件發牌事件發出的訊息, 嚇怕國際投資者,使意欲在港投資者望而卻步。
始作俑者的政府既然帶頭打壓新投資者,無線也就有樣學樣企圖把新進同業港視在羽毛未豐時將其消滅,不留後患。而港視慘遭連環拳腳後,痛定思痛之餘也會來個反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此風蔓延各行各業,大家不再公平公正競爭,各懷陰招狠鬥,香港營商環境便會亂套。
此歪風不可長,政府有責任制止這類歪風,更不應助長其蔓延。
山人
09-01-2014
			
			
									
						
										
						港府不發牌打壓港視後,同行如敵國的無線電視繼提出司法覆核反對港府增發牌照後, 日昨又突然宣布將終止向中移動子公司租出6個發射站去提供流動電視服務的合約,意味港視若仍希望7月如期開台又添變數。看王維基經營港視一波三折,困難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香港做生意確實不容易。無線以中移動調查子公司股權轉讓一事為由並於7月6日正式終止租出6個發射站予中移動子公司使用。無線終止租用合約理由頗為牽強,正正表示無線恐懼與港視競爭,故要竭盡所能企圖阻止港視開台。企業汝虞我詐,互相傾軋,排擠新進同行現象在香港出現了,這是一個極壞的開端,現時香港營商環境變化令人憂慮。
過去前港英政府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競爭環境,因而吸引國際投資者,也造就了香港商業繁榮。現在我們政府不單止不捍衛和珍惜得來不易的營商環境,竟然帶頭示範打壓新進的投資者,親自打砸了這塊香港賴以成功的金漆招牌。香港這件發牌事件發出的訊息, 嚇怕國際投資者,使意欲在港投資者望而卻步。
始作俑者的政府既然帶頭打壓新投資者,無線也就有樣學樣企圖把新進同業港視在羽毛未豐時將其消滅,不留後患。而港視慘遭連環拳腳後,痛定思痛之餘也會來個反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此風蔓延各行各業,大家不再公平公正競爭,各懷陰招狠鬥,香港營商環境便會亂套。
此歪風不可長,政府有責任制止這類歪風,更不應助長其蔓延。
山人
09-0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