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長對華強硬喊話:美軍最強戰力優先部署亞太
在7日啟程訪問日韓之前,美國上任剛滿4個月的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麥凱恩研究所發表演說,大談中美關係。儘管強調中美“既非盟友,也非對手”,這位五角大樓的新任“值班人”在首次對華公開表態中擺出強硬姿態,為即將展開的美日和美韓防務磋商引發“劍指中國”的猜想。]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卡特6日在麥凱恩研究所的講話是他上任以來首次就中美關係發表講話。“美國對中國軍費的不透明、在南海的行為和駭客活動深表憂慮,這些行為已經引發了一連串嚴重問題。”卡特面對數千學生講到。
報導稱,卡特不僅承諾美國將投資打造新一批遠端隱身轟炸機及其他設備,以保障亞太地區的“安全”,更言明美軍將把最先進的海空軍力量部署在亞太地區,以此作為奧巴馬政府執政最後一年裡增強亞太介入計畫的一部分。
美國國防部6日還公佈了一段卡特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聲明。他在聲明中表示:美軍“最新和最具戰鬥力的武器系統將會首先應用於亞太地區。部署完成後……美國60%的海空軍軍力將被部署在太平洋-印度洋地區。”
此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輪駐澳大利亞,根據最新的國防部表態,華盛頓正與菲律賓加強軍事合作。同時,美國正著力與日本、韓國簽署新的情報共用協議,並與韓國、日本和印度加強海上安全領域的合作。
“美國是太平洋大國,並將保持這一地位。”卡特在聲明中強調,稱美國將持續擴大與亞太國家的接觸。在談到這一問題時,除了強調軍力部署,卡特還將美國的優勢與其在亞太推動的貿易同盟聯繫起來,稱美國無可匹敵的經濟影響力將為軍事力量提供後盾。他呼籲美國國會授權總統奧巴馬同亞太12個國家快速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他甚至比喻稱“TPP對我而言如同另一艘航母”。
對於美國防長的對華強硬之辭,《澳大利亞人》雜誌認為,近期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美國的傳統盟友均表示有意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對美國的公開阻撓充耳不聞,令美國遭遇罕見尷尬局面。甚至在美國有分析稱這是亞太主導權從美國向中國轉移的信號。卡特的在這一時刻對華喊話,有意展示美國繼續保持亞太主導者地位的決心。
該雜誌分析稱,隨著美軍逐漸撤離伊拉克和阿富汗,其未來戰略重心將逐漸轉移至亞太。儘管美國提出這一戰略已有數年之久,但是由於中東地區惡化的安全形勢,美國加強在亞太地區軍事存在的努力長期進展緩慢。但考慮到目前中東地區仍然險象環生,加之烏克蘭危機引發的美國在東歐同俄羅斯對抗事態加劇,美國的亞太戰略可能難以維持穩定性。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南海局勢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澳專家:亞投行比 TPP更實惠 美國人太自私
發帖者:海宇天風
2015-04-15 08:21
據媒體消息,經現有意向創始成員國同意,埃及、挪威、俄羅斯正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截至目前,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50個。作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多邊經濟組織,亞投行的風頭已經蓋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助理安德魯·埃裡克(Andrew Elek)在東亞論壇網站(East Aisa Forum)撰文指出,較之TPP, 亞投行能真正為區域帶來經濟利好。 文章由本港媒體中評社編譯如下:
就亞洲經濟整合及整合亞洲與世界經濟而言,亞投行較之 TPP要有效率得多 。儘管美國想要通過完善TPP來阻礙亞投行,但此舉可能導致真正被折騰的是其它國家,而不是美國。
2015年,鮮有貨品在過境時會遇到十分嚴重的透明度障礙——例如關稅。在現代供應鏈中,對於貨物流通最大的障礙在於運輸和通訊基礎設施環節的薄弱。據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國際貿易來說,供應鏈的障礙要遠遠高於關稅的障礙。較之移除所有的關稅,減少供應鏈障礙可以讓世界的GDP提高6倍以上。
就亞洲經濟整合及整合亞洲與世界經濟而言,亞投行較之TPP要有效率得多。
這項研究也證明了商人們的經驗。十多年來,商人們都在敦促政府不要老是糾結于那些只能影響一些農產品或者是低技術產品的傳統貿易壁壘了。供應鏈的擴張程度前所未有,要管理好這些供應鏈,需要政府將注意力轉移到亞洲不斷增大的運輸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上來。
憑藉當前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完全可以自己單幹。
而中國的亞投行計畫正是回應了這些現實問題。 亞投行直接瞄準了阻礙經濟整合的真正障礙。這家新的多邊發展銀行將從國際資本市場中調動資金來縮減經濟基礎設施上的鴻溝。現在,正是利用目前較低的借貸成本來投資經濟回報潛力高的專案的絕佳時機。
憑藉當前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完全可以自己單幹。但它卻力爭讓盡可能多的國家參與進來,以此來確保能儘快擴張亟需的投資。同時,讓其他國家的政府加入也有助於讓亞投行能汲取現存的多邊發展銀行的經驗,來贏得並保持它自己的3A評級。
而 TPP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 TPP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處(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創立的,其目的在於滿足美國國內商業利益的訴求。TPP最廣為宣傳的目標就是「取消所有的傳統貿易壁壘」。
像這樣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野心勃勃的貿易協定也只能讓參與國多獲得 0.5%的收入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認為,0.5%都是被高估的了。而且,TPP的任何實質性成果都還遠不能全面取消所有的貿易壁壘。
美國推動TPP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理由。 美國試圖向那些在經濟上同其情況大相徑庭的國家推行符合美國經濟的規則。 據已經被洩露得差不多的TPP草案可以看出很多章節都在為像智慧財產權、工作力、環境標準、國有企業管理及其它事物制定新的規則。
但即便是美國的觀點可能符合21世紀的貿易情況,但他們也不能創造任何新的貿易。如果TPP被接受,那麼美國將會給新興的經濟體強加成本,並弱化它們的競爭力。
TPP的任何實質性成果都還遠不能全面取消所有的貿易壁壘
事實上,如果TPP得以落實,那麼美國的製造商們將能挑戰及破壞任何他們宣稱「違反規定」的進口產品。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家菲利帕·迪(Philippa Dee)指出,對於參與國(而非美國)來說,TPP可能會導致成本的增加,而不是獲得更多的利益。
TPP可能會是大量的雙邊特惠貿易協定,是在原來的規則上添加新的層面。TPP希望將供應鏈繞過——而不是穿過——美國在亞太經濟體中最大的合作夥伴中國。對比之下,亞投行將通過贊助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創造不可或缺的、全新的生產網路。 此舉十分必要,因為中國的工作力成本會繼續上升,所以工作力密集型的產業將會轉移到其它國家。
當亞投行于2016年開始運作時,它必然會促進與刺激區域中亟需的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與整合。而TPP還「八字沒一撇」。就算人們贊成TPP,該協定也需要通過美國國會和很多其它立法機關的審批,而且也不會對市場導向型的區域整合做出什麼顯著的貢獻。
發帖者:海宇天風
2015-04-15 08:21
據媒體消息,經現有意向創始成員國同意,埃及、挪威、俄羅斯正式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截至目前,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增至50個。作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多邊經濟組織,亞投行的風頭已經蓋過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助理安德魯·埃裡克(Andrew Elek)在東亞論壇網站(East Aisa Forum)撰文指出,較之TPP, 亞投行能真正為區域帶來經濟利好。 文章由本港媒體中評社編譯如下:
就亞洲經濟整合及整合亞洲與世界經濟而言,亞投行較之 TPP要有效率得多 。儘管美國想要通過完善TPP來阻礙亞投行,但此舉可能導致真正被折騰的是其它國家,而不是美國。
2015年,鮮有貨品在過境時會遇到十分嚴重的透明度障礙——例如關稅。在現代供應鏈中,對於貨物流通最大的障礙在於運輸和通訊基礎設施環節的薄弱。據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國際貿易來說,供應鏈的障礙要遠遠高於關稅的障礙。較之移除所有的關稅,減少供應鏈障礙可以讓世界的GDP提高6倍以上。
就亞洲經濟整合及整合亞洲與世界經濟而言,亞投行較之TPP要有效率得多。
這項研究也證明了商人們的經驗。十多年來,商人們都在敦促政府不要老是糾結于那些只能影響一些農產品或者是低技術產品的傳統貿易壁壘了。供應鏈的擴張程度前所未有,要管理好這些供應鏈,需要政府將注意力轉移到亞洲不斷增大的運輸及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上來。
憑藉當前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完全可以自己單幹。
而中國的亞投行計畫正是回應了這些現實問題。 亞投行直接瞄準了阻礙經濟整合的真正障礙。這家新的多邊發展銀行將從國際資本市場中調動資金來縮減經濟基礎設施上的鴻溝。現在,正是利用目前較低的借貸成本來投資經濟回報潛力高的專案的絕佳時機。
憑藉當前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中國完全可以自己單幹。但它卻力爭讓盡可能多的國家參與進來,以此來確保能儘快擴張亟需的投資。同時,讓其他國家的政府加入也有助於讓亞投行能汲取現存的多邊發展銀行的經驗,來贏得並保持它自己的3A評級。
而 TPP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 TPP是由美國貿易代表處(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創立的,其目的在於滿足美國國內商業利益的訴求。TPP最廣為宣傳的目標就是「取消所有的傳統貿易壁壘」。
像這樣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野心勃勃的貿易協定也只能讓參與國多獲得 0.5%的收入 。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認為,0.5%都是被高估的了。而且,TPP的任何實質性成果都還遠不能全面取消所有的貿易壁壘。
美國推動TPP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理由。 美國試圖向那些在經濟上同其情況大相徑庭的國家推行符合美國經濟的規則。 據已經被洩露得差不多的TPP草案可以看出很多章節都在為像智慧財產權、工作力、環境標準、國有企業管理及其它事物制定新的規則。
但即便是美國的觀點可能符合21世紀的貿易情況,但他們也不能創造任何新的貿易。如果TPP被接受,那麼美國將會給新興的經濟體強加成本,並弱化它們的競爭力。
TPP的任何實質性成果都還遠不能全面取消所有的貿易壁壘
事實上,如果TPP得以落實,那麼美國的製造商們將能挑戰及破壞任何他們宣稱「違反規定」的進口產品。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經濟學家菲利帕·迪(Philippa Dee)指出,對於參與國(而非美國)來說,TPP可能會導致成本的增加,而不是獲得更多的利益。
TPP可能會是大量的雙邊特惠貿易協定,是在原來的規則上添加新的層面。TPP希望將供應鏈繞過——而不是穿過——美國在亞太經濟體中最大的合作夥伴中國。對比之下,亞投行將通過贊助基礎設施建設來促進創造不可或缺的、全新的生產網路。 此舉十分必要,因為中國的工作力成本會繼續上升,所以工作力密集型的產業將會轉移到其它國家。
當亞投行于2016年開始運作時,它必然會促進與刺激區域中亟需的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與整合。而TPP還「八字沒一撇」。就算人們贊成TPP,該協定也需要通過美國國會和很多其它立法機關的審批,而且也不會對市場導向型的區域整合做出什麼顯著的貢獻。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專家:亞投行助中國外交
作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或將助力中國外交。「美國從戰略意圖出發,認為中國作為一個新的國際金融機構創造者,擔心可能會改變世界現有的遊戲規則。」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對本報指,作為美國盟友,日本暫時選擇不加入亞投行。時殷弘指亞投行的成立,將增強「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吸引力,也將為中國外交助力。
增一帶一路吸引力
「作為中國有較大話語權的多邊金融機構,中亞、南亞等國家對亞投行有需求。」時殷弘指出,亞投行將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輻射國家的關係。時殷弘說,台灣或將在合適的時機以適當的形式加入亞投行,「日本以後加入的可能性也不小」,「但是,什麼事都有代價,亞投行裏也有英國、德國這樣的金融強國,以後各自的角色如何發揮,還要繼續看。」
「借金融平台 利建政治互信」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東民認為,設立亞投行表明,中國這樣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希望能更多以建設性的姿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這不僅是一個在經濟領域推動區域合作和全球金融治理的抓手,其實也是借助金融平台,增進政治互信的一個好機遇。
劉東民指,亞投行的成立與「一帶一路」計劃是緊密相關的。通過搭建一個金融平台,推動經濟合作,增強政治互信,推動整個區域的協調發展,肯定是中國和這個區域很強烈的訴求。
作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或將助力中國外交。「美國從戰略意圖出發,認為中國作為一個新的國際金融機構創造者,擔心可能會改變世界現有的遊戲規則。」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對本報指,作為美國盟友,日本暫時選擇不加入亞投行。時殷弘指亞投行的成立,將增強「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吸引力,也將為中國外交助力。
增一帶一路吸引力
「作為中國有較大話語權的多邊金融機構,中亞、南亞等國家對亞投行有需求。」時殷弘指出,亞投行將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輻射國家的關係。時殷弘說,台灣或將在合適的時機以適當的形式加入亞投行,「日本以後加入的可能性也不小」,「但是,什麼事都有代價,亞投行裏也有英國、德國這樣的金融強國,以後各自的角色如何發揮,還要繼續看。」
「借金融平台 利建政治互信」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東民認為,設立亞投行表明,中國這樣的亞洲新興經濟體希望能更多以建設性的姿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這不僅是一個在經濟領域推動區域合作和全球金融治理的抓手,其實也是借助金融平台,增進政治互信的一個好機遇。
劉東民指,亞投行的成立與「一帶一路」計劃是緊密相關的。通過搭建一個金融平台,推動經濟合作,增強政治互信,推動整個區域的協調發展,肯定是中國和這個區域很強烈的訴求。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安倍:中國發起的亞投行放高利貸 沒未來!
2015-04-24 08:46:02 據日本《日刊現代》4月23日報導,20日,在日本BS富士電視臺的報導節目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針對亞投行發表了不當言論,抹黑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稱:“借了惡性高利貸的企業雖然可以暫時挺過去,但一定得不到未來。”此言很快引起了經濟界的軒然大波,遭到眾多指責。
據日媒報導,日本一名金融記者小林佳樹對此表示反對及擔憂道:“大家很可能將安倍的這段言論理解為亞投行是在放'惡性高利貸'。即使是打比方,這也一點兒都不像是一國首相應該說出的話。”
日媒指責道,美日出於利害關係一直拒絕加入亞投行,但現在包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在內的57個國家都已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也都表明了要同亞投行合作的意願。如今,亞投行已經作為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機構而開始被大家廣為認知,在這種勢態下,安倍竟然大放厥詞將亞投行說成在放高利貸,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據報導,日本經濟評論員有森隆也表示:“高利貸也被叫做個人小額貸款,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級的貸款形式。只要對經濟和金融稍有瞭解的人,就絕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原本在加入亞投行的問題上,利就遠遠大於弊。就連與中國一直有領土紛爭的菲律賓都將政治和經濟清楚地分開,決定加入亞投行。到了現在,甚至連美國都開始轉變態度了。預計在4月28日召開的美日首腦會談上,亞投行的話題應該也會展開討論。”
日媒指出,如果連美國都表示出加入亞投行的傾向的話,日本屆時不加入亞投行就可能陷入被國際金融界孤立的狀態;但若屆時日本和美國保持步調一致而加入亞投行的話,安倍又會自相矛盾。安倍的這一“惡性高利貸”言論是極其不負責、完全不計後果的不當言論。
2015-04-24 08:46:02 據日本《日刊現代》4月23日報導,20日,在日本BS富士電視臺的報導節目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針對亞投行發表了不當言論,抹黑中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稱:“借了惡性高利貸的企業雖然可以暫時挺過去,但一定得不到未來。”此言很快引起了經濟界的軒然大波,遭到眾多指責。
據日媒報導,日本一名金融記者小林佳樹對此表示反對及擔憂道:“大家很可能將安倍的這段言論理解為亞投行是在放'惡性高利貸'。即使是打比方,這也一點兒都不像是一國首相應該說出的話。”
日媒指責道,美日出於利害關係一直拒絕加入亞投行,但現在包括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在內的57個國家都已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也都表明了要同亞投行合作的意願。如今,亞投行已經作為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機構而開始被大家廣為認知,在這種勢態下,安倍竟然大放厥詞將亞投行說成在放高利貸,簡直令人瞠目結舌。
據報導,日本經濟評論員有森隆也表示:“高利貸也被叫做個人小額貸款,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級的貸款形式。只要對經濟和金融稍有瞭解的人,就絕不會說出這樣的話。原本在加入亞投行的問題上,利就遠遠大於弊。就連與中國一直有領土紛爭的菲律賓都將政治和經濟清楚地分開,決定加入亞投行。到了現在,甚至連美國都開始轉變態度了。預計在4月28日召開的美日首腦會談上,亞投行的話題應該也會展開討論。”
日媒指出,如果連美國都表示出加入亞投行的傾向的話,日本屆時不加入亞投行就可能陷入被國際金融界孤立的狀態;但若屆時日本和美國保持步調一致而加入亞投行的話,安倍又會自相矛盾。安倍的這一“惡性高利貸”言論是極其不負責、完全不計後果的不當言論。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奧巴馬:美日同盟非挑釁中國 (08:35)
安倍仍拒絕就歷史問題道歉 4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的聯合記者會。(新華社)4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右)和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的聯合記者會。(新華社)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擔心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但奧巴馬強調美日同盟非對中國的「挑釁」。
奧巴馬與安倍晉三當地時間28日在白宮會晤,會後二人在聯合記者會上大篇幅論中國,提及中國約有二十次之多。奧巴馬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強調一個強大的美日同盟不應被看成是對中國的「挑釁」,稱美國確實在提升與盟國的關係水平,但也在尋求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合作。
安倍26日開始訪美,作為訪問的最大目標之一,美日已完成防衛合作指針修訂,去除了日美軍事合作的地理限制。奧巴馬當天表示,美日今後將在海上安全、災害反應、網絡安全和太空等多領域開展更靈活的合作,日本將在亞太發揮更大作用。安倍則表示,堅定的美日同盟對亞太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穩定都「不可或缺」。
但是,美國和日本如此強化安全合作,是否會被北京視為「挑釁」,美日此舉是否會激化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面對這個問題,奧巴馬表示,一個強大的美日同盟不應被看成是一種對中國的「挑釁」。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也不僅是因為中國可以與美國共同承擔幫助欠發達國家的責任,迄今中國已成功使上億本國公民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擺脫貧困,如果不是基於一個穩定的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秩序,中國可能無法做到這些成績。
「美國必須讓中國和其他國家加入進來,一起共同努力維護地區的秩序與和平。儘管美國在提升與盟國的關係水平,但我們也在尋求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奧巴馬強調。
美日兩國27日在紐約聯合發佈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把美日軍事同盟覆蓋面從日本周邊為主輻射到了全球。
奧巴馬稱,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有助於美國調整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
此後,奧巴馬話鋒一轉,重申其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做法的評論,並重申了美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以及對日本的安全承諾。他和安倍說,美日反對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努力,認為應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面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奧巴馬與安倍都發表了各自看法。奧巴馬稱,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貿易順差,將資本投入到地區發展項目上是一件「積極」的好事。有關美方不加入、反對其他國家加入亞投行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自從英國加入亞投行後,這種論調就愈來愈多,但這不是美國官方的態度。美方關注重點在於機構的運作要有標準、要有透明度。
他說,美方設立的多邊機構曾有過一些運作方面的教訓,所以要傾聽社區和人民的聲音,考慮項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發展是否可持續。
安倍表示,亞洲有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需要予以金融支持,日中在這方面的意見是一致的。日本認為亞投行實現公平治理是必要的,「日美都應與中國就此繼續對話,日方有意這麼做」。
安倍訪問白宮期間TPP談判未出現顯著進展,他與奧巴馬都表示希望盡早結束談判。二人還承諾擴大反對暴力極端主義、反恐、氣候變化、婦女權益等多領域合作,重申了對國際核不擴散的承諾。
至於其訪美期間的另一個焦點——慰安婦問題,安倍的表態沒有實質變化。他當天繼續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感到痛心,表示堅持河野談話並無意對其進行修改。但他避免使用「道歉」表述。
在3英里外的國會山,約200名韓裔人士繼續和平抗議,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正式道歉。87歲的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李榮洙希望能夠以「歷史見證者」的身分站在安倍面前,要求其道歉。
連日來不少分析人士表達了對美日關係的看法。關於美日之間的安保安排,美國前華裔眾議員吳振偉撰文指出,美國應該用準確的表達告訴安倍政府,應停止一切挑釁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否認慰安婦的存在,修改或重新解釋日本和平憲法等。
中國外交部28日表示,美日雙方有責任確保美日同盟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方利益,不損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今年是二戰結束和日本戰敗投降70周年。安倍及其政府一方面謀求解禁集體自衛權,一方面不願正視歷史,粉飾日本侵略暴行,在國內外引發憂慮和抗議。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本月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美國人對日本在軍事上發揮更大作用心存疑慮;68%的日本人則認為,鑑於歷史原因,日本應當對自身軍事作用加以限制。
(英國廣播公司、中新社、新華社)
安倍仍拒絕就歷史問題道歉 4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的聯合記者會。(新華社)4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右)和到訪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的聯合記者會。(新華社)
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擔心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但奧巴馬強調美日同盟非對中國的「挑釁」。
奧巴馬與安倍晉三當地時間28日在白宮會晤,會後二人在聯合記者會上大篇幅論中國,提及中國約有二十次之多。奧巴馬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強調一個強大的美日同盟不應被看成是對中國的「挑釁」,稱美國確實在提升與盟國的關係水平,但也在尋求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合作。
安倍26日開始訪美,作為訪問的最大目標之一,美日已完成防衛合作指針修訂,去除了日美軍事合作的地理限制。奧巴馬當天表示,美日今後將在海上安全、災害反應、網絡安全和太空等多領域開展更靈活的合作,日本將在亞太發揮更大作用。安倍則表示,堅定的美日同盟對亞太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穩定都「不可或缺」。
但是,美國和日本如此強化安全合作,是否會被北京視為「挑釁」,美日此舉是否會激化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面對這個問題,奧巴馬表示,一個強大的美日同盟不應被看成是一種對中國的「挑釁」。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這不僅是因為中國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市場,也不僅是因為中國可以與美國共同承擔幫助欠發達國家的責任,迄今中國已成功使上億本國公民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擺脫貧困,如果不是基於一個穩定的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秩序,中國可能無法做到這些成績。
「美國必須讓中國和其他國家加入進來,一起共同努力維護地區的秩序與和平。儘管美國在提升與盟國的關係水平,但我們也在尋求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奧巴馬強調。
美日兩國27日在紐約聯合發佈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把美日軍事同盟覆蓋面從日本周邊為主輻射到了全球。
奧巴馬稱,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有助於美國調整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
此後,奧巴馬話鋒一轉,重申其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做法的評論,並重申了美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以及對日本的安全承諾。他和安倍說,美日反對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努力,認為應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面對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奧巴馬與安倍都發表了各自看法。奧巴馬稱,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貿易順差,將資本投入到地區發展項目上是一件「積極」的好事。有關美方不加入、反對其他國家加入亞投行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自從英國加入亞投行後,這種論調就愈來愈多,但這不是美國官方的態度。美方關注重點在於機構的運作要有標準、要有透明度。
他說,美方設立的多邊機構曾有過一些運作方面的教訓,所以要傾聽社區和人民的聲音,考慮項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發展是否可持續。
安倍表示,亞洲有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需要予以金融支持,日中在這方面的意見是一致的。日本認為亞投行實現公平治理是必要的,「日美都應與中國就此繼續對話,日方有意這麼做」。
安倍訪問白宮期間TPP談判未出現顯著進展,他與奧巴馬都表示希望盡早結束談判。二人還承諾擴大反對暴力極端主義、反恐、氣候變化、婦女權益等多領域合作,重申了對國際核不擴散的承諾。
至於其訪美期間的另一個焦點——慰安婦問題,安倍的表態沒有實質變化。他當天繼續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感到痛心,表示堅持河野談話並無意對其進行修改。但他避免使用「道歉」表述。
在3英里外的國會山,約200名韓裔人士繼續和平抗議,要求日本政府就慰安婦問題正式道歉。87歲的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李榮洙希望能夠以「歷史見證者」的身分站在安倍面前,要求其道歉。
連日來不少分析人士表達了對美日關係的看法。關於美日之間的安保安排,美國前華裔眾議員吳振偉撰文指出,美國應該用準確的表達告訴安倍政府,應停止一切挑釁行為,這些行為包括否認慰安婦的存在,修改或重新解釋日本和平憲法等。
中國外交部28日表示,美日雙方有責任確保美日同盟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方利益,不損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今年是二戰結束和日本戰敗投降70周年。安倍及其政府一方面謀求解禁集體自衛權,一方面不願正視歷史,粉飾日本侵略暴行,在國內外引發憂慮和抗議。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本月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美國人對日本在軍事上發揮更大作用心存疑慮;68%的日本人則認為,鑑於歷史原因,日本應當對自身軍事作用加以限制。
(英國廣播公司、中新社、新華社)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美駐日大使贊安倍演講:為鞏固美日同盟添助力
2015-04-30 14:17:00
據日本NHK電視臺4月30日報導,美國駐日本大使卡洛琳•甘迺迪聆聽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地時間29日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的演講,並在接受日本NHK電視臺的採訪時對其作出高度評價,稱安倍的演講是“再次確認美日之間友好合作關係的強有力的一次演說”。
卡洛琳在採訪中表示:“安倍在演講中提及,為表示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浴血奮戰的美國將士的敬意而視察了在華盛頓建立的紀念碑。我覺得該內容對於鞏固美日同盟關係極具說服力。”美日在二戰中為針鋒相對的敵對國,而在戰爭過去70年後的今天卻變成了密切合作的同盟國,安倍在演講中著意對這段歷程作出回顧,得到了美國各方面的肯定。
此外,安倍在演講中對二戰問題作出表示稱:“日本的行徑是不可抹殺的史實,我們不能無視日本對亞洲各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在這一點上,日本歷屆首相的認識沒有區
別。”對此,卡洛琳再次表示肯定:“安倍此次的演講首相是面向美國國會的,雖然如此,他仍然在演講中提及了亞洲,可以理解為安倍想為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作出的努力。”
另外,關於4月28日舉行的美日首腦會談,卡洛琳對媒體表示;“美日雙方首腦的確為促進兩國的緊密團結作出了努力。美日關係近年來得以進一步發展,這不僅事關兩國,也將對世界各種帶來影響。安倍此次的訪問堪稱極具意義的歷史性訪問。”
2015-04-30 14:17:00
據日本NHK電視臺4月30日報導,美國駐日本大使卡洛琳•甘迺迪聆聽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地時間29日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的演講,並在接受日本NHK電視臺的採訪時對其作出高度評價,稱安倍的演講是“再次確認美日之間友好合作關係的強有力的一次演說”。
卡洛琳在採訪中表示:“安倍在演講中提及,為表示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浴血奮戰的美國將士的敬意而視察了在華盛頓建立的紀念碑。我覺得該內容對於鞏固美日同盟關係極具說服力。”美日在二戰中為針鋒相對的敵對國,而在戰爭過去70年後的今天卻變成了密切合作的同盟國,安倍在演講中著意對這段歷程作出回顧,得到了美國各方面的肯定。
此外,安倍在演講中對二戰問題作出表示稱:“日本的行徑是不可抹殺的史實,我們不能無視日本對亞洲各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在這一點上,日本歷屆首相的認識沒有區
別。”對此,卡洛琳再次表示肯定:“安倍此次的演講首相是面向美國國會的,雖然如此,他仍然在演講中提及了亞洲,可以理解為安倍想為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作出的努力。”
另外,關於4月28日舉行的美日首腦會談,卡洛琳對媒體表示;“美日雙方首腦的確為促進兩國的緊密團結作出了努力。美日關係近年來得以進一步發展,這不僅事關兩國,也將對世界各種帶來影響。安倍此次的訪問堪稱極具意義的歷史性訪問。”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吴胜利:欢迎美方使用中国南海岛礁开展反海盗行动
2015-05-01 11:55:00 吴胜利司令员与格林纳特上将曾多次交往
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29日晚应约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上将视频通话,就两国海军务实交流合作、美舰机抵近侦察、南沙岛礁建设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美两国海军领导人首次进行视频通话。
吴胜利回顾了近年来中美新型大国海军关系在各领域取得的务实性进展,希望两国海军在两国领导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共识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继续保持两国海军高层交往,深化一线部队交流,加大双多边联合演练力度。
吴胜利指出,美舰机对中方的抵近侦察与中美双方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海军关系的积极氛围极不相符。希望双方继续秉持“务实合作、和谐共进”的理念,切实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中方在南沙驻守岛礁进行相关建设,不会威胁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反而会提高在这一海区进行气象预报、海上救助等方面的公共产品服务能力,履行维护国际海域安全的国际义务。欢迎国际组织和美国及相关国家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反海盗等国际人道主义海上行动。
格林纳特表示,中美两国海军关系日趋成熟稳定,双边合作进展顺利,希望双方今后继续加强《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落实运用,防止误解误判和海空意外事件的发生,希望中方能够及时向周边国家说明南沙岛礁建设的目的,多做工作,并表示如能够使用中方建设设施共同开展反海盗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领域合作,有利于南海地区的航行安全、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15-05-01 11:55:00 吴胜利司令员与格林纳特上将曾多次交往
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29日晚应约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格林纳特上将视频通话,就两国海军务实交流合作、美舰机抵近侦察、南沙岛礁建设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是中美两国海军领导人首次进行视频通话。
吴胜利回顾了近年来中美新型大国海军关系在各领域取得的务实性进展,希望两国海军在两国领导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要共识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继续保持两国海军高层交往,深化一线部队交流,加大双多边联合演练力度。
吴胜利指出,美舰机对中方的抵近侦察与中美双方共同致力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海军关系的积极氛围极不相符。希望双方继续秉持“务实合作、和谐共进”的理念,切实维护两国两军关系大局。中方在南沙驻守岛礁进行相关建设,不会威胁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反而会提高在这一海区进行气象预报、海上救助等方面的公共产品服务能力,履行维护国际海域安全的国际义务。欢迎国际组织和美国及相关国家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利用这些设施,开展反海盗等国际人道主义海上行动。
格林纳特表示,中美两国海军关系日趋成熟稳定,双边合作进展顺利,希望双方今后继续加强《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落实运用,防止误解误判和海空意外事件的发生,希望中方能够及时向周边国家说明南沙岛礁建设的目的,多做工作,并表示如能够使用中方建设设施共同开展反海盗和人道主义救援减灾领域合作,有利于南海地区的航行安全、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安倍訪美劍指中國:北京一招令美日膽寒
作者:占豪 2015-05-02 14:52
4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了其從政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訪問——長達8天時間的對美國訪問。之所以說這是安倍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訪問,原因不僅僅在於訪問的是美國以及存取時間長達8天,更重要的是,這是美日戰略合作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這次突破,已是圖窮匕見,明顯劍指中國。這次訪問,將會影響整個東亞甚至世界格局。
對日本來說,安倍是在拿國運在賭博;對美國來說,是要在世界霸權道路上做最後一搏。對日本來說,這一搏意味著未來可能和中國爆發衝突甚至戰爭,成功意味著日本有了再次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機會,重新做二戰前的帝國夢;失敗,則意味著日本國家將面臨被肢解甚至逐漸消失。對美國來說,與日本這次的合作,就是其帝國主義最後的一搏,成繼續帝國下去;敗,則意味著美股將失去全球霸主地位,變成區域性大國,甚至也有解體的可能。
當然,美日劍指中國,如果中國成功突破美日的圍堵、圍獵,則中國將一躍成為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中華民族完成偉大復興,人類世界在西方統治了500年左右的時間後將徹底終結,一個新的、沒有霸權主義的人類社會新世界將誕生;反之,中國若失敗,則意味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國家部分地區可能面臨被分裂的危險,中國很難再成為一流國家。
所以,本質上,安倍的這次訪問,將會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影響將非常巨大。那麼,美日狼狽劍指中國,到底對中國有什麼企圖呢?請看占豪下面的分析:
日本的企圖
安倍這次訪美,目的有四:
一、軍事上促使美國徹底給日本鬆綁,為下一步政治鬆綁做準備。
這次安倍訪美,事實上並非簡單的單線國事訪問,而是兩條線的訪問。就在安倍訪問開始,27日美日兩國在紐約舉行了外長和防長的“2+2磋商”,正式修改了《美日新防衛指針》。在這裡,美日的兩路人馬一明一暗,安倍在明吸引輿論眼球,“2+2”磋商修改防衛指針則是推進實際合作,這兩者實則一幣兩面,互為表裡。
美日“2+2磋商”確定了修改《美日防衛指針》,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標》解除了對日本自衛隊行動的地理限制,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即決定把美軍與日本自衛隊合作擴大至全球規模,提出從平時到發生突發事件的“無縫”合作。與此同時,指標還寫入了太空及網路領域資訊共用等內容。
日本和美國政府發表共同檔還稱,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標》“將促進旨在應對21世紀新產生課題的更為有效同盟關係”。美方聲明稱,美國2015年的國家安全戰略是,積極致力於重新平衡亞太區域力量,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將允許美日在提升導彈防禦能力、空間安全、網路安全等方面進行合作。 同時,新指標也確認了涵蓋中國的釣魚島。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美國和日本的同盟關係發生質變了。過去,日本是為美國看守東亞之門的;今後,日本則會幫助美國全球獵殺。也就是說,日本的角色變了。過去,日本軍隊的活動範圍被限定在日本周邊,今後則在全球。某種意義上說,日本取代了過去英國的角色。所謂的“無縫”合作,就是要全方位地進行合作,對美是維護全球霸權,對日則是地區擴張,各取所需。
而美日所做的這一切,第一個目標且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中國!在《美日防衛指標》修訂後,意味著軍事上美國徹底給日本松了綁,這也正是安倍此行的最重要目的,如今達到了。而這次訪問,還是安倍為以後美國為日本進行政治鬆綁做準備。所謂政治鬆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日本和平憲法的修訂,這需要美國在政治上的支持,因為只有美國在政治上支持,安倍外交上壓力才會小一些,對內才有交代,也才有可能成功。另一部分則是希望美國推動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當然,相比前者,後者實現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日本人不這麼認為。
二、美化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洗地。
安倍此行的最重要面對之一,就是要美化日本二戰前的侵略歷史,就是要為軍國主義洗地。觀察安倍的言論,你會發現他只強調“反思歷史”、“反思戰爭”,卻閉口不提“侵略”和“道歉”。
安倍為惡化如此選擇?反思歷史、反思戰爭,在安倍心中,那不是因為他覺得侵略錯了,需要道歉,而是覺得那次戰爭中一些戰略和策略是錯誤的,因為錯誤導致了日本失敗,從而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就擴張本身來說,安倍是非常讚賞和認可的。說白了,安倍的這一套,對外是搪塞,對內是解釋,萬變不離其宗,還是要為修憲和對外擴張鋪路,為給他的“新軍國主義”路線進行包裝。若他強調“侵略”和“道歉”,則意味著他提前否定了他將要走的路,也否定了日本人過去對外擴張之路,這和他現在走的方向是相矛盾的。而這一次,安倍就是要通過自己的一系列“表演”,來向美國表示安倍對歷史認識的“深刻”和“真誠”,從而讓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美國人放鬆警惕。
日本軍國主義復蘇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安倍的行程上看得出來。安倍訪美先訪問波士頓,在美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陪同下參觀第35任總統甘迺迪圖書館和紀念館。我們在中學都學過美國獨立歷史的標誌性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走向獨立的開始,對美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安倍從這裡開始訪問,是在告訴美國人,日本尊重美國的歷史,他是一個“尊重”歷史的日本首相。
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後,安倍的歷史“節目”仍很搶眼,他先後訪問阿靈頓國家公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林肯紀念堂,並向二戰紀念碑獻花。安倍在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稱“不能忘記悲劇,必須銘記在心”。但是,安倍對二戰時日軍在亞洲各國進行的大屠殺隻字未提,還粉飾說,當年日本外交官不顧禁令給逃往美國的猶太人發簽證以挽救更多的猶太人。安倍還表示“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日本必須更加積極地做出貢獻”。
安倍的國會演講,更是大談特談歷史。他談到他的外祖父——二戰甲級戰犯、侵華罪魁之一岸信介,講自己對美國的敬佩,講珍珠港、巴丹島、珊瑚海等地方。在談到硫磺島戰役時,安倍粉飾說:“我們只有一個莊嚴的目的,就是向雙方戰死者致敬意和榮譽。”為了討好美國,安倍還說,“向二戰期間死去的所有美國亡魂致以深深敬意和永恆哀悼”。
安倍這是在幹嘛?
一方面,可勁拍美國馬匹,是為了讓美國人高興,讓美國人對日本放心,讓美國主人看看,日本是多麼願意、癡心地跟著美國主子混,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主子英明神武。然而,表揚了一番美國後,卻把二戰時的日本侵略軍和美軍相提並論,這顯然是在粉飾侵略歷史,美化日本。
這,其實就是安倍所謂的“重塑”歷史的重要一步,是要在世界上宣傳美化後的日本二戰歷史,是給日本軍國主義、帝國主義洗地。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重新操起“新軍國主義”屠刀、祭“新起軍國主義”大旗做準備。在安倍看來,日本只有甩掉“歷史包袱”,才能“光明正大”地跟著美國在世界上跑,才能真正將腰板“挺起來”,才能真正讓日本變得強大!
對美國人來說,他們之所以允許安倍如此粉飾,根本目的也是一樣,就是要讓日本當好其打手,盡力當好打手。
但這裡不得不好意提醒美國,日本人畏威寡恩,哪天繩子沒栓緊,反咬美國人一口也未可知。
三、得到美國更多軍事支持。
安倍此行,是在確定美日軍事深入合作的情況下,推動美國向日本轉讓更多軍事技術,並允許日本進一步武裝自己。這一點當然也正是美國需要的,但安倍想要更多,想讓美國人放得更快、更松,促進日本軍力快速發展。
四、遊說美國政界和學術界。
安倍此行,除了做了很多討好美國、粉飾歷史的事,然後就是通過在美國的大學、國會發表演講,來討好和說服更多美國的學界、政界,支持美國政府加強美日軍事、政治合作並給日本鬆綁的合作。這種遊說,對美國繼續加快給日本鬆綁,繼續在亞太甚至全球倚重日本,都有很大好處。
安倍欲在釣魚島問題上獲得美國的支持
美國的企圖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這次8天之行時間如此之長,內容如此豐富,白宮任由安倍粉飾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就是要幫助安倍實現上述日本的目的,而這一切,本質上也是美國所需要的。在占豪看來,白宮想實現如下四個目的:
一、通過此行提升日本在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對抗中國的積極性。
如今已和過去不同,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已沒了特別可靠地支持者和跟隨者,而美國在全球範圍的控制能力明顯大幅下降,特別是亞太再平衡戰略在過去5年時間裡幾乎沒有取得太多成效的情況下,美國就更需要日本的出力,特別是在與中國對抗方面更需要日本出工出力。
二、促使日本早些簽訂TPP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目的是為了在亞太地區經濟上孤立中國)。
美國一直在推動孤立中國的TPP,但是多年來進展不大,連盟友日本都沒有簽。反觀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下,成立了亞投行,還在不斷推動地區自由貿易,這都讓美國越來越感覺到心焦。在這種情況下,給日本足夠多的軍事、政治好處,然後換取日本簽署TPP協議就成了可能。而就在安倍訪美時,已經表示將簽署TPP,這正是安倍得到其想要的之後的一種表態,是一種將經濟和政治捆綁的交易。雖然這其中還有變數,但顯然給好處日本最終會選擇簽署,這是美國想要的,奧巴馬希望在離任前完成這一切。
三、在全球更大範圍內“協防”美國,為美國全球霸權當“打手”。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力不從心,英國已經不願意再繼續跟著他滿世界打仗。在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需要有一個經濟實力強的國家來“協防”美國,充當美國全球霸權的“打手”。如今,日本有了這個需求,這正合美國之意,兩者一拍即合。
四、遏制中國。
美國鬆綁日本、武裝日本,這一切歸根結底首要目標就是遏制中國。而在鬆綁日本、武裝日本後,日本就有了借美國之力遏制中國的積極性。這方面,兩者也是一拍即合。
劍指中國將使什麼壞
如果戰友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安倍在表面上對中國越發顯得姿態低,在APEC峰會上為了見習總一面不遺餘力,在萬隆會議上為見一面甚至將講話稿都先給中國看看。其實,這種低姿態,不過是日本人的一貫伎倆,為背後的真實意圖打掩護。日本和中國簽署的所謂《中日關係四原則》,本質上也是日本人的權宜之計,目的是麻痹中國,軟化中國對日態度。
安倍通過這麼做,可以通過軟化中國態度在周邊外交上顯得不再那麼孤立,這樣安倍就可以卸掉更多國內關於他外交方面的指責。同時,通過這麼做緩和周邊關係後,還能在更加安全的範圍內向美國要更多的條件和好處,即在不發生和中國、韓國更大衝突的情況下,從美國那裡討到更多好處。這一切,都是為了爭取空間和時間。
當然,對中國來說,在現階段欲擒故縱,為中國戰略爭取空間和時間也是必須的,同時借機還能將日本推向道義的反面。因為,如果日本未來不遵守相關原則,中國就有了道德制高點。而通過與日本緩和關係,換取大國戰略的時間和空間,對中國現階段有利。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中國和美日博弈背景下,中國在為自己戰略佈局爭取時間的一種權宜之計。
中日因釣魚島問題關係持續惡化
對美日來說,既然已經苟合劍指中國,那麼下一步會在哪裡下手呢?
這個下手的點,在占豪看來,無疑就是南海!早在今年初,美國高官就在短時間內連續兩次邀請日本在南海進行巡航,當時日本沒有明確表示是因為當時美日新的防衛指標還沒完成修訂。如今,美日新防衛指標已經將日本周邊擴展到了全球,當然也就包括南海,那麼接下來必然將是美日聯合巡航南海的戲碼。
《美日新防衛指標》對南海也起到了相應的影響,就在美日“2+2磋商”確認了新的防衛指標日本在全球範圍內協防美國的情況確認後,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盟峰會就接著在菲律賓和越南的推動下在主席聲明中加入了這樣一段話,“對南海正在進行的填海造地活動表示嚴重關切,這破壞了互信與信心,並且可能對南海和平、安全和穩定造損害。”這段話顯然是針對中國而寫,這意味著菲律賓和越南再次想借美日的力量施壓東盟,然後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地針對中國。東盟則是迫於壓力,加入了這段話以提升後面自己的迴旋空間。
中國對東盟的這一主席聲明非常不悅,中國外交部在記者會上連番開炮,措辭嚴厲。其中,中國點名了菲律賓和越南強佔中國島礁,並在島礁上大興土木的情況。這些意思其實已經非常明確,即若真惹惱中國,那咱就來硬的試試。這既是敲打菲律賓和越南,更是敲打東盟,同時也是為了震美日這兩個老虎,顯現中國在南海的決心。
那麼,美日為何將進攻的首要目標選在南海呢?根本原因在於兩點:
一、南海形勢複雜,涉及爭議國家多,比較容易挑起爭端,而且那又是中國戰略重中之重的地方,東盟不但在經濟上對中國極其重要,也是中國“一帶一路”中的“一路”最重要的一部分。卻對日本和美國來說,南海怎麼亂都于己有利無害。所以,美日必然選擇南海作為針對中國的突破口。
二、在美日韓三國聯盟沒有確定前,在韓國薩德系統沒有部署好前,美日暫時不敢在東海和中國翻臉。因為,這次美日聯合針對中國,對日本來說賭上的是國運,對美國來說也是堵上國運。如果中國和美日在東海爆發戰爭,現階段美日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而且美日打平即輸,打輸則更輸。所以,在東海,暫時美日不想和中國硬碰硬,只是推動三國聯盟和反導系統遏制中國,然後再進一步困死中國。所以,針對南海,是美日選擇的避實就虛的策略。
對美日來說,攪亂南海是為了給美日在東海的佈局、在第一島鏈的佈局爭取時間。對美國來說,非得構成美日韓聯盟後,然後將第一島鏈鎖起來才能真正困住中國。現階段,在南海製造壓力,是為後邊戰略佈局爭取更多時間,也是為擴大未來第一島鏈的影響力做進一步鋪墊。南海爭端
不過,在占豪看來,美日這個如意算盤恐怕難以實現。原因很簡單,中國已在南沙、西沙大興土木,中國的軍力在國力支撐下正不斷快速增長,中國在南海正在構成強大的控制能力。在南海,中國對美日會形成局部軍事優勢,美國航母在南海根本沒有太大的施展餘地。一旦中國在幾年內海、空軍實力大增,加上南海軍事部署的到位,美日最終必然竹籃打水。至於菲律賓和越南,雖然跳得挺歡,但從菲律賓對TPP的不積極及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帶隊訪華,說明菲律賓和越南很難在南海真的和中國撕破臉,他們都承受不了和中國為敵的風險,不過是想狐假虎威而已。
當然,中國也不能僅僅只看著南海,要明白東亞真正危險的地方是朝鮮半島,真正可怕的是美日韓聯盟的構成。一旦美日韓聯盟真的構建起來,美國在韓部署了反導系統,接下來美國必然打台獨牌。如此目的,就是要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這個第一島鏈給連起來、鎖起來,然後再和南海形成形成半包圍。如果形成了從南海到東海的半包圍格局,美國就能會再拉一些其它東南亞國家和印度加入遏制中國行列。到那時,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就剩下一帶了。與此同時,美國再發揮自己在中東的能量,則整個圍堵中國的三面包圍就形成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就可能因此被廢。所以,中國對美日的這一合謀,決不能掉以輕心。
基於此,在占豪看來,中國必須做好三點:
一、隨時準備對南海進行實際的控制,讓美軍的力量插不進來,無法找到為東海、朝鮮半島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的機會。
二、在朝鮮半島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美日韓聯盟的形成,並隨時準備在半島和東海與相關國家翻臉,以避免第一島鏈閉環的形成。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最終在韓部署反導系統,中國必須做好相應的劇烈的應對措施。
三、要做好佈局,做好蔡英文上臺後被美國打台獨牌的應對預案。對這一點我們要深刻地明白,美國必然扶植民進黨上臺,為的就是在2016年到2020年之間打臺灣牌,打封閉第一島鏈的戰略。這次習總和朱理論的會見很重要,如果小馬和國民黨足夠聰明,大家達成一個真正的突破,大陸強力支援國民黨競選,則兩岸未來和平可期。否則,未來將可能出現巨大變數,如此倒楣的將是臺灣老百姓。
中國只要做好自己的一切,美日就是紙老虎!由於中國戰略是能不斷生出更多力量的大道,而美日則是不斷消耗自我和他人的小道,只要中國不犯錯,假以時日必能拖垮美日戰略!
作者:占豪 2015-05-02 14:52
4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了其從政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訪問——長達8天時間的對美國訪問。之所以說這是安倍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訪問,原因不僅僅在於訪問的是美國以及存取時間長達8天,更重要的是,這是美日戰略合作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這次突破,已是圖窮匕見,明顯劍指中國。這次訪問,將會影響整個東亞甚至世界格局。
對日本來說,安倍是在拿國運在賭博;對美國來說,是要在世界霸權道路上做最後一搏。對日本來說,這一搏意味著未來可能和中國爆發衝突甚至戰爭,成功意味著日本有了再次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機會,重新做二戰前的帝國夢;失敗,則意味著日本國家將面臨被肢解甚至逐漸消失。對美國來說,與日本這次的合作,就是其帝國主義最後的一搏,成繼續帝國下去;敗,則意味著美股將失去全球霸主地位,變成區域性大國,甚至也有解體的可能。
當然,美日劍指中國,如果中國成功突破美日的圍堵、圍獵,則中國將一躍成為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國家,中華民族完成偉大復興,人類世界在西方統治了500年左右的時間後將徹底終結,一個新的、沒有霸權主義的人類社會新世界將誕生;反之,中國若失敗,則意味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國家部分地區可能面臨被分裂的危險,中國很難再成為一流國家。
所以,本質上,安倍的這次訪問,將會對世界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的影響將非常巨大。那麼,美日狼狽劍指中國,到底對中國有什麼企圖呢?請看占豪下面的分析:
日本的企圖
安倍這次訪美,目的有四:
一、軍事上促使美國徹底給日本鬆綁,為下一步政治鬆綁做準備。
這次安倍訪美,事實上並非簡單的單線國事訪問,而是兩條線的訪問。就在安倍訪問開始,27日美日兩國在紐約舉行了外長和防長的“2+2磋商”,正式修改了《美日新防衛指針》。在這裡,美日的兩路人馬一明一暗,安倍在明吸引輿論眼球,“2+2”磋商修改防衛指針則是推進實際合作,這兩者實則一幣兩面,互為表裡。
美日“2+2磋商”確定了修改《美日防衛指針》,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標》解除了對日本自衛隊行動的地理限制,允許日本武裝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進攻性的角色,即決定把美軍與日本自衛隊合作擴大至全球規模,提出從平時到發生突發事件的“無縫”合作。與此同時,指標還寫入了太空及網路領域資訊共用等內容。
日本和美國政府發表共同檔還稱,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標》“將促進旨在應對21世紀新產生課題的更為有效同盟關係”。美方聲明稱,美國2015年的國家安全戰略是,積極致力於重新平衡亞太區域力量,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將允許美日在提升導彈防禦能力、空間安全、網路安全等方面進行合作。 同時,新指標也確認了涵蓋中國的釣魚島。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美國和日本的同盟關係發生質變了。過去,日本是為美國看守東亞之門的;今後,日本則會幫助美國全球獵殺。也就是說,日本的角色變了。過去,日本軍隊的活動範圍被限定在日本周邊,今後則在全球。某種意義上說,日本取代了過去英國的角色。所謂的“無縫”合作,就是要全方位地進行合作,對美是維護全球霸權,對日則是地區擴張,各取所需。
而美日所做的這一切,第一個目標且是最重要的目標,就是中國!在《美日防衛指標》修訂後,意味著軍事上美國徹底給日本松了綁,這也正是安倍此行的最重要目的,如今達到了。而這次訪問,還是安倍為以後美國為日本進行政治鬆綁做準備。所謂政治鬆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日本和平憲法的修訂,這需要美國在政治上的支持,因為只有美國在政治上支持,安倍外交上壓力才會小一些,對內才有交代,也才有可能成功。另一部分則是希望美國推動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當然,相比前者,後者實現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是日本人不這麼認為。
二、美化侵略歷史,為軍國主義洗地。
安倍此行的最重要面對之一,就是要美化日本二戰前的侵略歷史,就是要為軍國主義洗地。觀察安倍的言論,你會發現他只強調“反思歷史”、“反思戰爭”,卻閉口不提“侵略”和“道歉”。
安倍為惡化如此選擇?反思歷史、反思戰爭,在安倍心中,那不是因為他覺得侵略錯了,需要道歉,而是覺得那次戰爭中一些戰略和策略是錯誤的,因為錯誤導致了日本失敗,從而給日本人民帶來了災難。就擴張本身來說,安倍是非常讚賞和認可的。說白了,安倍的這一套,對外是搪塞,對內是解釋,萬變不離其宗,還是要為修憲和對外擴張鋪路,為給他的“新軍國主義”路線進行包裝。若他強調“侵略”和“道歉”,則意味著他提前否定了他將要走的路,也否定了日本人過去對外擴張之路,這和他現在走的方向是相矛盾的。而這一次,安倍就是要通過自己的一系列“表演”,來向美國表示安倍對歷史認識的“深刻”和“真誠”,從而讓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美國人放鬆警惕。
日本軍國主義復蘇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安倍的行程上看得出來。安倍訪美先訪問波士頓,在美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陪同下參觀第35任總統甘迺迪圖書館和紀念館。我們在中學都學過美國獨立歷史的標誌性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波士頓傾茶事件是美國走向獨立的開始,對美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安倍從這裡開始訪問,是在告訴美國人,日本尊重美國的歷史,他是一個“尊重”歷史的日本首相。
到美國首都華盛頓後,安倍的歷史“節目”仍很搶眼,他先後訪問阿靈頓國家公墓、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林肯紀念堂,並向二戰紀念碑獻花。安倍在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稱“不能忘記悲劇,必須銘記在心”。但是,安倍對二戰時日軍在亞洲各國進行的大屠殺隻字未提,還粉飾說,當年日本外交官不顧禁令給逃往美國的猶太人發簽證以挽救更多的猶太人。安倍還表示“為世界和平與穩定,日本必須更加積極地做出貢獻”。
安倍的國會演講,更是大談特談歷史。他談到他的外祖父——二戰甲級戰犯、侵華罪魁之一岸信介,講自己對美國的敬佩,講珍珠港、巴丹島、珊瑚海等地方。在談到硫磺島戰役時,安倍粉飾說:“我們只有一個莊嚴的目的,就是向雙方戰死者致敬意和榮譽。”為了討好美國,安倍還說,“向二戰期間死去的所有美國亡魂致以深深敬意和永恆哀悼”。
安倍這是在幹嘛?
一方面,可勁拍美國馬匹,是為了讓美國人高興,讓美國人對日本放心,讓美國主人看看,日本是多麼願意、癡心地跟著美國主子混,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主子英明神武。然而,表揚了一番美國後,卻把二戰時的日本侵略軍和美軍相提並論,這顯然是在粉飾侵略歷史,美化日本。
這,其實就是安倍所謂的“重塑”歷史的重要一步,是要在世界上宣傳美化後的日本二戰歷史,是給日本軍國主義、帝國主義洗地。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重新操起“新軍國主義”屠刀、祭“新起軍國主義”大旗做準備。在安倍看來,日本只有甩掉“歷史包袱”,才能“光明正大”地跟著美國在世界上跑,才能真正將腰板“挺起來”,才能真正讓日本變得強大!
對美國人來說,他們之所以允許安倍如此粉飾,根本目的也是一樣,就是要讓日本當好其打手,盡力當好打手。
但這裡不得不好意提醒美國,日本人畏威寡恩,哪天繩子沒栓緊,反咬美國人一口也未可知。
三、得到美國更多軍事支持。
安倍此行,是在確定美日軍事深入合作的情況下,推動美國向日本轉讓更多軍事技術,並允許日本進一步武裝自己。這一點當然也正是美國需要的,但安倍想要更多,想讓美國人放得更快、更松,促進日本軍力快速發展。
四、遊說美國政界和學術界。
安倍此行,除了做了很多討好美國、粉飾歷史的事,然後就是通過在美國的大學、國會發表演講,來討好和說服更多美國的學界、政界,支持美國政府加強美日軍事、政治合作並給日本鬆綁的合作。這種遊說,對美國繼續加快給日本鬆綁,繼續在亞太甚至全球倚重日本,都有很大好處。
安倍欲在釣魚島問題上獲得美國的支持
美國的企圖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這次8天之行時間如此之長,內容如此豐富,白宮任由安倍粉飾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就是要幫助安倍實現上述日本的目的,而這一切,本質上也是美國所需要的。在占豪看來,白宮想實現如下四個目的:
一、通過此行提升日本在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對抗中國的積極性。
如今已和過去不同,在全球範圍內美國已沒了特別可靠地支持者和跟隨者,而美國在全球範圍的控制能力明顯大幅下降,特別是亞太再平衡戰略在過去5年時間裡幾乎沒有取得太多成效的情況下,美國就更需要日本的出力,特別是在與中國對抗方面更需要日本出工出力。
二、促使日本早些簽訂TPP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目的是為了在亞太地區經濟上孤立中國)。
美國一直在推動孤立中國的TPP,但是多年來進展不大,連盟友日本都沒有簽。反觀中國,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支撐下,成立了亞投行,還在不斷推動地區自由貿易,這都讓美國越來越感覺到心焦。在這種情況下,給日本足夠多的軍事、政治好處,然後換取日本簽署TPP協議就成了可能。而就在安倍訪美時,已經表示將簽署TPP,這正是安倍得到其想要的之後的一種表態,是一種將經濟和政治捆綁的交易。雖然這其中還有變數,但顯然給好處日本最終會選擇簽署,這是美國想要的,奧巴馬希望在離任前完成這一切。
三、在全球更大範圍內“協防”美國,為美國全球霸權當“打手”。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力不從心,英國已經不願意再繼續跟著他滿世界打仗。在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需要有一個經濟實力強的國家來“協防”美國,充當美國全球霸權的“打手”。如今,日本有了這個需求,這正合美國之意,兩者一拍即合。
四、遏制中國。
美國鬆綁日本、武裝日本,這一切歸根結底首要目標就是遏制中國。而在鬆綁日本、武裝日本後,日本就有了借美國之力遏制中國的積極性。這方面,兩者也是一拍即合。
劍指中國將使什麼壞
如果戰友們細心觀察,會發現安倍在表面上對中國越發顯得姿態低,在APEC峰會上為了見習總一面不遺餘力,在萬隆會議上為見一面甚至將講話稿都先給中國看看。其實,這種低姿態,不過是日本人的一貫伎倆,為背後的真實意圖打掩護。日本和中國簽署的所謂《中日關係四原則》,本質上也是日本人的權宜之計,目的是麻痹中國,軟化中國對日態度。
安倍通過這麼做,可以通過軟化中國態度在周邊外交上顯得不再那麼孤立,這樣安倍就可以卸掉更多國內關於他外交方面的指責。同時,通過這麼做緩和周邊關係後,還能在更加安全的範圍內向美國要更多的條件和好處,即在不發生和中國、韓國更大衝突的情況下,從美國那裡討到更多好處。這一切,都是為了爭取空間和時間。
當然,對中國來說,在現階段欲擒故縱,為中國戰略爭取空間和時間也是必須的,同時借機還能將日本推向道義的反面。因為,如果日本未來不遵守相關原則,中國就有了道德制高點。而通過與日本緩和關係,換取大國戰略的時間和空間,對中國現階段有利。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中國和美日博弈背景下,中國在為自己戰略佈局爭取時間的一種權宜之計。
中日因釣魚島問題關係持續惡化
對美日來說,既然已經苟合劍指中國,那麼下一步會在哪裡下手呢?
這個下手的點,在占豪看來,無疑就是南海!早在今年初,美國高官就在短時間內連續兩次邀請日本在南海進行巡航,當時日本沒有明確表示是因為當時美日新的防衛指標還沒完成修訂。如今,美日新防衛指標已經將日本周邊擴展到了全球,當然也就包括南海,那麼接下來必然將是美日聯合巡航南海的戲碼。
《美日新防衛指標》對南海也起到了相應的影響,就在美日“2+2磋商”確認了新的防衛指標日本在全球範圍內協防美國的情況確認後,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盟峰會就接著在菲律賓和越南的推動下在主席聲明中加入了這樣一段話,“對南海正在進行的填海造地活動表示嚴重關切,這破壞了互信與信心,並且可能對南海和平、安全和穩定造損害。”這段話顯然是針對中國而寫,這意味著菲律賓和越南再次想借美日的力量施壓東盟,然後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地針對中國。東盟則是迫於壓力,加入了這段話以提升後面自己的迴旋空間。
中國對東盟的這一主席聲明非常不悅,中國外交部在記者會上連番開炮,措辭嚴厲。其中,中國點名了菲律賓和越南強佔中國島礁,並在島礁上大興土木的情況。這些意思其實已經非常明確,即若真惹惱中國,那咱就來硬的試試。這既是敲打菲律賓和越南,更是敲打東盟,同時也是為了震美日這兩個老虎,顯現中國在南海的決心。
那麼,美日為何將進攻的首要目標選在南海呢?根本原因在於兩點:
一、南海形勢複雜,涉及爭議國家多,比較容易挑起爭端,而且那又是中國戰略重中之重的地方,東盟不但在經濟上對中國極其重要,也是中國“一帶一路”中的“一路”最重要的一部分。卻對日本和美國來說,南海怎麼亂都于己有利無害。所以,美日必然選擇南海作為針對中國的突破口。
二、在美日韓三國聯盟沒有確定前,在韓國薩德系統沒有部署好前,美日暫時不敢在東海和中國翻臉。因為,這次美日聯合針對中國,對日本來說賭上的是國運,對美國來說也是堵上國運。如果中國和美日在東海爆發戰爭,現階段美日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而且美日打平即輸,打輸則更輸。所以,在東海,暫時美日不想和中國硬碰硬,只是推動三國聯盟和反導系統遏制中國,然後再進一步困死中國。所以,針對南海,是美日選擇的避實就虛的策略。
對美日來說,攪亂南海是為了給美日在東海的佈局、在第一島鏈的佈局爭取時間。對美國來說,非得構成美日韓聯盟後,然後將第一島鏈鎖起來才能真正困住中國。現階段,在南海製造壓力,是為後邊戰略佈局爭取更多時間,也是為擴大未來第一島鏈的影響力做進一步鋪墊。南海爭端
不過,在占豪看來,美日這個如意算盤恐怕難以實現。原因很簡單,中國已在南沙、西沙大興土木,中國的軍力在國力支撐下正不斷快速增長,中國在南海正在構成強大的控制能力。在南海,中國對美日會形成局部軍事優勢,美國航母在南海根本沒有太大的施展餘地。一旦中國在幾年內海、空軍實力大增,加上南海軍事部署的到位,美日最終必然竹籃打水。至於菲律賓和越南,雖然跳得挺歡,但從菲律賓對TPP的不積極及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帶隊訪華,說明菲律賓和越南很難在南海真的和中國撕破臉,他們都承受不了和中國為敵的風險,不過是想狐假虎威而已。
當然,中國也不能僅僅只看著南海,要明白東亞真正危險的地方是朝鮮半島,真正可怕的是美日韓聯盟的構成。一旦美日韓聯盟真的構建起來,美國在韓部署了反導系統,接下來美國必然打台獨牌。如此目的,就是要將日本、韓國、中國臺灣、菲律賓這個第一島鏈給連起來、鎖起來,然後再和南海形成形成半包圍。如果形成了從南海到東海的半包圍格局,美國就能會再拉一些其它東南亞國家和印度加入遏制中國行列。到那時,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可就剩下一帶了。與此同時,美國再發揮自己在中東的能量,則整個圍堵中國的三面包圍就形成了,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就可能因此被廢。所以,中國對美日的這一合謀,決不能掉以輕心。
基於此,在占豪看來,中國必須做好三點:
一、隨時準備對南海進行實際的控制,讓美軍的力量插不進來,無法找到為東海、朝鮮半島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的機會。
二、在朝鮮半島要盡最大努力避免美日韓聯盟的形成,並隨時準備在半島和東海與相關國家翻臉,以避免第一島鏈閉環的形成。換句話說,如果美國最終在韓部署反導系統,中國必須做好相應的劇烈的應對措施。
三、要做好佈局,做好蔡英文上臺後被美國打台獨牌的應對預案。對這一點我們要深刻地明白,美國必然扶植民進黨上臺,為的就是在2016年到2020年之間打臺灣牌,打封閉第一島鏈的戰略。這次習總和朱理論的會見很重要,如果小馬和國民黨足夠聰明,大家達成一個真正的突破,大陸強力支援國民黨競選,則兩岸未來和平可期。否則,未來將可能出現巨大變數,如此倒楣的將是臺灣老百姓。
中國只要做好自己的一切,美日就是紙老虎!由於中國戰略是能不斷生出更多力量的大道,而美日則是不斷消耗自我和他人的小道,只要中國不犯錯,假以時日必能拖垮美日戰略!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美國防部:日本若偷襲中國:將有4種毀滅方式
• 發表於:2015-05-01 11:14:02
• 作者:曉琪639
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在其著作《下一場戰爭》中,這樣預言式地描述了與中國有關的一場戰爭:
一支大型的日本艦隊向南中國海駛去。午夜時分,艦隊指揮啟動邏輯炸彈,有超強感染能力的電腦病毒迅速將臺灣的鐵路系統、空中管制系統、海上交通導航系統等切斷、鎖死。與此同時,日本隱身戰機分別到達大陸和臺灣上空,投下電磁炸彈。
強烈的電磁波把電腦系統的電子元件全部摧毀。火車不能行進,飛機不能起飛,空軍陷入癱瘓,龐大的地面軍隊也不能有效地調動,戰略威懾失效,國家社會結構陷入混亂。然後,日軍強大的空中攻勢開始了:戰鬥轟炸機撲向北京、上海、臺北,巡航導彈如暴雨般飛來……
中國軍機劍指釣魚島
溫伯格以一個軍人的專業視角,描繪了一個日趨成熟的作戰方式——資訊戰。而他所設想的隱身戰機,正是已經正式服役並有可能出售給日本的F-22。
據美國《防務新聞》週刊報導,美國眾議院已經取消了F-22的外銷禁令,並考慮向日本出售F-22的問題。而日本對此期待已久,如果獲得美國的F-22“猛禽”戰機,將會大幅度提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力。
美國的F-22戰機集合了各種最新技術,既能突破現行防空雷達、紅外線等偵察設備的預警,又具有超音速巡航、大載彈量和高機動作戰性能。五角大樓官員說,“空軍想把突破能力和遠距離投射能力結合起來,以便部署破門而入的力量,為其他陸海空軍部隊掃清道路。”
而F-22戰鬥機的作用,就是負責“把門踹倒”,這個“門”首先是對方的空中之門。從溫伯格的假想可以看出,隱形戰機的突防能力非常可怕。由於隱形戰機將擔當資訊戰場的主力,能在短時間內癱瘓敵方國家機器運轉,無疑比只對領導人進行“斬首行動”更有意義。
除了美國準備向日本出口“F-22”戰機外,按照美軍正常的換裝計畫,美國駐亞太地區的空軍主力戰機最遲在2010年前將全面換裝F-22A,這樣,美國在東亞自然而然地將落滿“猛禽”。因此在未來5年之內,一支數量驚人、性能優越、戰力強悍的美國空軍,將出現在東亞地區。
第一種設想:僅僅對於入侵釣魚島領空、領海的自衛隊機、艦,就地殲滅。
可能的結果:舉世譁然。世界經濟動盪。兩國備戰。日本向美國、聯合國哭訴。美軍沒損失。美國不會動用武力介入。美國警告中國,加派一個航母戰鬥群到東亞長住,並給予日本裝備、情報支持。戰事擴大可能性不大。
第二種設想:一旦釣魚島有事,除就地解決自衛隊機艦外,我海空軍在更廣泛的海域空域(整個東海)形成進攻態勢,誘使自衛隊出海和升空迎戰,並重創之
可能的結果:美軍沒損失。美國不會開火攻擊中國海空軍。美軍升級戰備等級,在東亞全面對解放軍佈防,加派兩個航母戰鬥群到東亞,有可能對我實行電子干擾。美國嚴厲警告中國,並給予日本裝備、情報支援。
由於裝備補充及時,兵員儲備充分,日本自衛隊短時即可恢復元氣。戰事有擴大可能。中國付出代價,給日本以教訓。美國可能建議聯合國託管釣魚島。
第三種設想:一旦釣魚島有事,二炮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常規彈頭突擊日本境內所有自衛隊目標,尤其是機場、軍港、防空導彈陣地。空軍、海航隨即開展第二波次打擊,力爭全殲海上自衛隊並大部殲滅航空自衛隊。以上攻擊儘量避免殃及美軍,因為有些基地是美日共用的,這很麻煩。
可能的結果:空軍、海航的第二波次打擊很可能遭到美軍的電磁甚至火力反擊。空軍、海航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有限,又投鼠忌器,可能會出現付出代價但毀傷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從日本的角度看,中國人7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攻擊了日本本土,美軍又可能出現傷亡,美軍至少會對我開展電子戰,很可能出動F22打擊我空中力量,甚至出動FA18和B2打擊我東南沿海機場,美核潛艇及大型水面艦隻也可能以巡航導彈攻擊我海軍艦隻和基地。
中國二炮部隊
可能的結果:空軍、海航的第二波次打擊很可能遭到美軍的電磁甚至火力反擊。空軍、海航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有限,又投鼠忌器,可能會出現付出代價但毀傷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從日本的角度看,中國人7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攻擊了日本本土,美軍又可能出現傷亡,美軍至少會對我開展電子戰,很可能出動F22打擊我空中力量,甚至出動FA18和B2打擊我東南沿海機場,美核潛艇及大型水面艦隻也可能以巡航導彈攻擊我海軍艦隻和基地。
中國200個大城市開始緊急疏散;我駐美大使告知美方日本已經不復存在,但美軍駐日基地均未遭打擊,中國陸基洲際導彈和海基導彈隨時準備回擊美國可能的核攻擊。
可能的結果:鑒於日美安保條約的一個締約方及安保標的已經滅失,美國認為沒必要為了一個已經不存在盟友而介入一場已經結束了的戰爭。全世界空前團結,緊急行動起來,聯合應對放射性塵埃污染。
以上設想的指導思想是講求速戰速決、講求主動性和突然性,不給日美準備時間。螺旋升級、持久戰顯然對我不利。但一旦開戰,就不是我們單方面可以控制的了。
現在再回到本文的開頭——經濟手段顯然更應該是鬥爭的首選。因為即使發生了軍事衝突,之後,還是要進行經濟戰。所以,對日經濟鬥爭,即使阻力重重、即使付出代價,都要堅決做。在軍事上形成壓倒優勢之前,軍事衝突應該是不得已才為之,應該是排在經濟手段之後的選項。
• 發表於:2015-05-01 11:14:02
• 作者:曉琪639
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在其著作《下一場戰爭》中,這樣預言式地描述了與中國有關的一場戰爭:
一支大型的日本艦隊向南中國海駛去。午夜時分,艦隊指揮啟動邏輯炸彈,有超強感染能力的電腦病毒迅速將臺灣的鐵路系統、空中管制系統、海上交通導航系統等切斷、鎖死。與此同時,日本隱身戰機分別到達大陸和臺灣上空,投下電磁炸彈。
強烈的電磁波把電腦系統的電子元件全部摧毀。火車不能行進,飛機不能起飛,空軍陷入癱瘓,龐大的地面軍隊也不能有效地調動,戰略威懾失效,國家社會結構陷入混亂。然後,日軍強大的空中攻勢開始了:戰鬥轟炸機撲向北京、上海、臺北,巡航導彈如暴雨般飛來……
中國軍機劍指釣魚島
溫伯格以一個軍人的專業視角,描繪了一個日趨成熟的作戰方式——資訊戰。而他所設想的隱身戰機,正是已經正式服役並有可能出售給日本的F-22。
據美國《防務新聞》週刊報導,美國眾議院已經取消了F-22的外銷禁令,並考慮向日本出售F-22的問題。而日本對此期待已久,如果獲得美國的F-22“猛禽”戰機,將會大幅度提升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力。
美國的F-22戰機集合了各種最新技術,既能突破現行防空雷達、紅外線等偵察設備的預警,又具有超音速巡航、大載彈量和高機動作戰性能。五角大樓官員說,“空軍想把突破能力和遠距離投射能力結合起來,以便部署破門而入的力量,為其他陸海空軍部隊掃清道路。”
而F-22戰鬥機的作用,就是負責“把門踹倒”,這個“門”首先是對方的空中之門。從溫伯格的假想可以看出,隱形戰機的突防能力非常可怕。由於隱形戰機將擔當資訊戰場的主力,能在短時間內癱瘓敵方國家機器運轉,無疑比只對領導人進行“斬首行動”更有意義。
除了美國準備向日本出口“F-22”戰機外,按照美軍正常的換裝計畫,美國駐亞太地區的空軍主力戰機最遲在2010年前將全面換裝F-22A,這樣,美國在東亞自然而然地將落滿“猛禽”。因此在未來5年之內,一支數量驚人、性能優越、戰力強悍的美國空軍,將出現在東亞地區。
第一種設想:僅僅對於入侵釣魚島領空、領海的自衛隊機、艦,就地殲滅。
可能的結果:舉世譁然。世界經濟動盪。兩國備戰。日本向美國、聯合國哭訴。美軍沒損失。美國不會動用武力介入。美國警告中國,加派一個航母戰鬥群到東亞長住,並給予日本裝備、情報支持。戰事擴大可能性不大。
第二種設想:一旦釣魚島有事,除就地解決自衛隊機艦外,我海空軍在更廣泛的海域空域(整個東海)形成進攻態勢,誘使自衛隊出海和升空迎戰,並重創之
可能的結果:美軍沒損失。美國不會開火攻擊中國海空軍。美軍升級戰備等級,在東亞全面對解放軍佈防,加派兩個航母戰鬥群到東亞,有可能對我實行電子干擾。美國嚴厲警告中國,並給予日本裝備、情報支援。
由於裝備補充及時,兵員儲備充分,日本自衛隊短時即可恢復元氣。戰事有擴大可能。中國付出代價,給日本以教訓。美國可能建議聯合國託管釣魚島。
第三種設想:一旦釣魚島有事,二炮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常規彈頭突擊日本境內所有自衛隊目標,尤其是機場、軍港、防空導彈陣地。空軍、海航隨即開展第二波次打擊,力爭全殲海上自衛隊並大部殲滅航空自衛隊。以上攻擊儘量避免殃及美軍,因為有些基地是美日共用的,這很麻煩。
可能的結果:空軍、海航的第二波次打擊很可能遭到美軍的電磁甚至火力反擊。空軍、海航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有限,又投鼠忌器,可能會出現付出代價但毀傷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從日本的角度看,中國人7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攻擊了日本本土,美軍又可能出現傷亡,美軍至少會對我開展電子戰,很可能出動F22打擊我空中力量,甚至出動FA18和B2打擊我東南沿海機場,美核潛艇及大型水面艦隻也可能以巡航導彈攻擊我海軍艦隻和基地。
中國二炮部隊
可能的結果:空軍、海航的第二波次打擊很可能遭到美軍的電磁甚至火力反擊。空軍、海航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有限,又投鼠忌器,可能會出現付出代價但毀傷效果不理想的局面。
從日本的角度看,中國人7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攻擊了日本本土,美軍又可能出現傷亡,美軍至少會對我開展電子戰,很可能出動F22打擊我空中力量,甚至出動FA18和B2打擊我東南沿海機場,美核潛艇及大型水面艦隻也可能以巡航導彈攻擊我海軍艦隻和基地。
中國200個大城市開始緊急疏散;我駐美大使告知美方日本已經不復存在,但美軍駐日基地均未遭打擊,中國陸基洲際導彈和海基導彈隨時準備回擊美國可能的核攻擊。
可能的結果:鑒於日美安保條約的一個締約方及安保標的已經滅失,美國認為沒必要為了一個已經不存在盟友而介入一場已經結束了的戰爭。全世界空前團結,緊急行動起來,聯合應對放射性塵埃污染。
以上設想的指導思想是講求速戰速決、講求主動性和突然性,不給日美準備時間。螺旋升級、持久戰顯然對我不利。但一旦開戰,就不是我們單方面可以控制的了。
現在再回到本文的開頭——經濟手段顯然更應該是鬥爭的首選。因為即使發生了軍事衝突,之後,還是要進行經濟戰。所以,對日經濟鬥爭,即使阻力重重、即使付出代價,都要堅決做。在軍事上形成壓倒優勢之前,軍事衝突應該是不得已才為之,應該是排在經濟手段之後的選項。
Re: 中國、美國及俄羅斯中亞的爭奪戰 / 上合反恐軍演 意在美日P5
喬良:中國阻擋資本回流美國致“占中”不止
2015-05-04 09:59:49
主講人:國防大學 喬良 將軍
喬良,中國著名軍旅作家、軍事理論家、評論家,空軍少將。 現任空軍某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指揮學院戰略教授、國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理論:《超限戰》 (與王湘穗合著)、《新戰國時代》( 與人合作)、《全球軍事排行榜》、《軍官素質論》、《中國空軍攻防兼備要論》、《關於軍隊改革的思考》。
一、中國周邊形勢與美元指數週期
1.史上第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
這個問題,我相信在座的搞經濟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適合談論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戰略問題結合起來談。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錨,這個錨就是黃金。讓我們向前追溯一下,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卻並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什麼東西阻擋了美元的霸權?就是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怎麼鎖定呢?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有了美元對全世界的這個承諾,美國人就不可能為所欲為。說的簡單點,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裡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美國人認為,我有這麼多黃金在手,用它去支撐美元的信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情況並不像美國人想的那麼簡單。美國在二戰之後連續愚蠢地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使美國耗費巨大,尤其是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差不多打掉了八千億美元的軍費。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美國有點吃不住勁了。因為按照美國的承諾,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這時美國人知道有點麻煩了,與此同時有些人還在給美國人製造新的麻煩。比如說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要他們看一下法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億—23億美元。戴高樂說,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來交給美國人,換成黃金拿回來。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這樣就逼得美國人無路可走。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關閉黃金視窗,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當時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頭緒。原來我們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現在美元突然刹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使用它嗎?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國際間結算時用什麼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因為貨幣是價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信任別的貨幣?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俄羅斯人(當時的蘇聯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不認盧布的話,就只能繼續拿美元做為我們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美國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但是從1973年10月以後,一切改變了,歐佩克宣佈,必須用美元對全球的石油交易進行結算。這樣,美國人在使美元與黃金貴金屬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歡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這是美國人非常高明的一招。從1973年開始美元與石油掛鉤以後,其實是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就伴隨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整個世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他們不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實際上所謂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到今天大約40年的時間。而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綠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方式很多,要麼用貨幣交換,你要麼黃金或者白銀;要麼用戰爭的方式去掠奪,但是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而當美元變成一張綠紙出現後,美國獲利的成本可以說極其的低廉。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對美國沒有好處。所以說美聯儲並不像有些人所想像得那樣,是一個濫印貨幣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實際上懂得什麼叫克制。從1913年美聯儲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聯儲一共發行了多少美元?大約10萬億。
這樣一比較,有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央行。為什麼呢?我們的央行從1954年發行新貨幣——新人民幣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20多萬億人民幣。如果按匯率6.2跟美元折算的話,我們大概發行了20萬億美元。但是這同樣並不意味著中國亂印貨幣,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掙到了大量美元,同時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美元做為境外投資進入中國。但由於外匯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須發行與進入中國的美元及其他外幣相應的人民幣,然後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可是國外的投資在中國掙到了錢以後,可能就撤走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拿出大量外匯,從境外夠買資源、能源、產品和技術,如此一來,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幣留了下來,你又不可能將相應數額的人民幣銷毀,只能讓人民幣留在中國繼續流通,所以我國人民幣的存量必然大於美元。這也反過來佐證了這30多年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中國央行承認近年來大概超發了20多萬億人民幣。巨量的超發最後全都留在了中國,這就牽扯到我後面將要談到的問題——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2.美元指數週期律與全球經濟的關係
美國之所以沒有通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國又不能無節制地發行美元,讓美元不斷貶值。所以要節制。可節制後手中沒有美元了怎麼辦?美國人有另外一套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又讓輸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但輸出去的通過債務資本重新回到美國,美國人開始玩起一手印錢,一手借債的遊戲,印鈔能賺錢,借債也能賺錢,以錢生錢,金融經濟比實體經濟賺錢來得痛快多了,誰還願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幹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加工業實體經濟?1971年8月15日之後,美國人逐漸放棄了實體經濟而轉向虛擬經濟,漸漸變成一個空心化的國家。今天美國的GDP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實體經濟為其GDP的貢獻不超5萬億,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虛擬經濟帶來的。美國通過發行國債,讓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的三大市——期貨市場、國債市場和證券市場。美國人通過這個方式錢生錢,然後再向海外輸出,這樣循環往復地生利,美國由此變成一個金融帝國。美國把全世界納入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很多人認為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殖民的歷史基本就結束了。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後,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的殖民擴張,通過美元隱蔽地控制各國經濟,從而把世界各個國家變成它的金融殖民地。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主權獨立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你盡可以有主權、有憲法、有政府,但是你脫離不開美元,你的一切最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用美元來表達,並最終讓你的實物財富通過與美元的兌換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
這一點,通過40年來美元指數週期圖表,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黃金脫鉤,意味著美國人擺脫了黃金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發行量大增,美元指數自然要走低。從1971年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走低,這就說明美元印多了。如此這般大約持續了近10年時間。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講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美國,要向國外出溢出。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之後,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拉動,也帶來了繁榮,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經濟繁榮。
美元洩洪期大約持續了近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美國人決定關掉洩洪閘。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美國人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送美元減少。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突然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鏈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麻煩嗎?
遇到麻煩的拉美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卻率先進入衰退。解決衰退的辦法有多種,但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是通過政變上臺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裡,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作為軍人的加爾鐵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脫困。他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里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治了100多年,加爾鐵裡決定把它奪回來。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視作美國的後院。在美國後院打仗不能不請示美國。於是加爾鐵裡讓人給美國總統雷根帶話,看看美國的態度。雷根明明知道加爾鐵裡打這一仗,會導致一場和英國的更大規模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地表態說,這是你們與英國之間的事情,與美國無關,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加爾鐵裡以為這是美國總統對他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回了馬島。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呼,熱烈的像過狂歡節。但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局,還逼著美國總統必須表態。這時的雷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一邊。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裡,一舉拿下了馬島。
與此同時,美元走勢開始走強,國際資本按照美國的意願回到美國。因為當馬島戰爭打響後,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美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拉美的投資環境惡化了,於是紛紛從拉美撤資。美聯儲看到時機已到,立刻宣佈美元加息,加息後的美元加快了資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經濟一片狼藉。從拉美撤出的資本幾乎全到了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債市、期市、股市),給美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美國人賺得缽滿盆滿。當時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一口氣躥升到120多點,上升了100%。美國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後並不收手,有趁勢拿著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拉美去購買那些此時價格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經濟的羊毛,這是美元指數第一次走強後的情況。
如果這種事情只發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復出現,那它就一定是規律。當第一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強”之後,人們並不確定它是不是規律。從拉美金融危機這個高峰之後,美元指數從1986年又開始一路下跌。其間經歷了日本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美元指數仍然在走低,大約走了10年,10年之後的1997年美元指數再一次走強。美元指數這一次走強之後也是持續了6年。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差不多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強,再一個10年的走弱、接下來又一個6年的走強。
在1986年美元指數第二次開始走弱之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世界傾泄。這次主要的洩洪區是亞洲。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是什麼概念?“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亞洲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實際上很大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當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到差不多的時候,美國人覺得又應該到剪羊毛的時候了,於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數整整走低10年之後,美國人通過減少對亞洲的貨幣供應,使美元指數反轉走強,亞洲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乾脆資金鏈條斷裂,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徵兆。
這時候一鍋水已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燒開,差哪一度呢,差地區性危機出現。那麼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樣打一仗呢?未必。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既然製造地區性危機就是為了攆出資本,那麼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於是我們看到那個名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沖基金,開始群狼般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一個星期左右,然後由此開始的泰銖危機,立刻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然後北上傳導中國臺灣、香港,日本,韓國,一直傳導到俄羅斯,東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這個時候水已燒開。全球的投資人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而美聯儲則又一次不失時機地吹響了加息的號角。跟著號音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給美國帶來了第二個大牛市。當美國人掙夠了錢以後,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亞洲金融危機賺到的大把的錢又回到了亞洲,去購買亞洲跌到地板價上的優質資產。此時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金融危機沖得稀裡嘩啦,毫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這次唯一的幸運者是中國。
3.現在,輪到中國了
此後,如潮汐一樣準確,美元指數經過6年的走強,到2002年,再一次開始走弱,然後,又是10年時間,到2012年,美國人又開始為美元指數即將由弱轉強做準備。辦法還是老一套:給別人製造地區性危機。於是,我們就先後看到,在中國周邊陸續出現天安號事件,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幾乎全在這一時期密集出現。但是很不巧,美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機,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中菲黃岩島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看似和美元指數走強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真的沒有關係嗎?為什麼恰恰出現在美元指數第三次走弱之後的第10個年頭?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究,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我們承認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美元指數週期率,那麼,根據這個週期率及美國人借機剪別國羊毛的手法,我們可以斷定,現在輪到中國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成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由於看好中國經濟進入中國。從經濟規律上講,不能僅僅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的經濟規模就相當於整個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經濟總量還要大;和東亞經濟比,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而過去十年裡,大量資本進入中國,使中國的經濟總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長到全球第二,如此一來,美國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標瞄準中國,一點不奇怪。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麼,從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岩島爭端之後,中國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一直到去年中越“981”鑽井平臺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港“占中”事件。這些事件還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嗎?去年5月,我陪國防大學的政委劉亞洲將軍到香港去考察時,已經得知“占中”行動正在醞釀中,可能在5月底就會發生。但是5月底沒有發生,6月底沒有發生,7月還是沒有發生,到了8月仍然沒有發生。什麼原因?這個醞釀的“行動”在等什麼?讓我們對比另一事件的時間表:美聯儲退出QE時間表。去年年初,美國就說要退出QE(量化寬鬆),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沒有退出。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著美元還在超量發行,美元指數就不能走強,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沒有出現,二者在時間表上完全重合。直到去年9月底,美聯儲終於宣佈美國退出QE,美元指數開始掉頭走強後,10月初,香港“占中”爆發。其實,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岩島、981鑽井平臺、香港“占中”,這四個點都是炸點,任何一個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中國周邊投資環境惡化,從而滿足“美元指數走強時,其他地區必須相應出現地區性危機,使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迫使投資人大量撤出資本”,這一美元獲利模式的基本條件。但是對美國人來講很不幸的是,這回它碰到的對手是中國。中國人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邊危機,結果直到現在,美國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水,也就一直沒有燒開。
水沒燒開,美聯儲舉著加息的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看來,美國知道想剪中國的羊毛沒那麼容易,所以也就沒打算就在一棵樹上吊死。在推動香港占中的同時,美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在哪兒?烏克蘭。歐盟與俄羅斯的接合部。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縫的雞蛋,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但美國盯上了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只有縫的雞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阻斷歐俄走近,也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一桃殺三士的理想目標。於是,一場貌似烏克蘭人自發的“顏色革命”爆發了,美國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國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實現了:俄羅斯強人普京趁勢借機收回了克裡米亞,此舉雖不在美國人計畫之內,但卻正好讓美國人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日本施壓,迫使他們與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給俄羅斯更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美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人們往往容易從地緣政治角度,而不是從資本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烏克蘭出現危機之後,歐美與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化,但整個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卻直接使歐洲的投資環境惡化,導致資本從這裡撤出。據有關資料顯示,大約有上萬億的資本離開了歐洲。美國人的兩手設計得逞了。這就是:如果不能讓資本從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國的話,那就起碼讓歐洲的資本撤出來回流美國。這第一步,以戲劇性的烏克蘭變局實現了,但第二步,卻未能如美國所願。因為從歐洲撤出的資本,並沒有去美國,另有資料顯示,它們大部分來到了香港。這意味著全球投資人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的復蘇。而寧願看好雖已處在經濟下行線上,但仍保持著全球第一增長率的中國。
這是其一。其二是中國政府在去年宣佈了要實現“滬港通”,全球的投資人都熱切地希望通過“滬港通”,在中國撈一把。過去西方資本不敢進入中國股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進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寬進嚴出,你可以隨意進來,但是你不能隨意出去,所以說他們一般不敢到中國來投資中國的股市。“滬港通”之後,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在香港投資上海的股市,掙到錢後可以轉身就走,於是上萬億的資本滯留在了香港。這就是去年9月之後,也就是香港“占中”開始直到今天,“占中”勢力及其幕後推手始終不肯甘休,總想捲土重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人需要製造一次針對中國的地區性危機,讓滯留香港的資本撤出中國,去追捧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為什麼這麼強烈地需要並依賴國際的資本回流?原因是,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經濟逐漸放棄實物生產,脫離開實體經濟。美國人把實體經濟的低端製造業、低附加值產業叫做垃圾產業或者叫做夕陽產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尤其是向中國轉移。而美國除了留下所謂高端的產業,IBM、微軟等企業外,70%左右的就業人口都陸續轉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務業。這時的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空心化國家,它已經沒有多少實體經濟可以為全球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不得不打開另一扇門,就是虛擬經濟的大門。虛擬經濟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過讓國際資本進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為自己錢生錢。然後,再拿掙到的錢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國人現在只有這麼一個活法了。或者我們稱之為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這個方式就是,美國需要大量的資本回流來支撐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誰阻擋了資本回流美國,誰就是美國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弄明白想清楚。
二、中國快速興起動了誰的乳酪?
1.歐元的誕生為什麼會招來一場戰爭?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誕生。三個月之後科索沃戰爭爆發。很多人以為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和北約聯手打擊米洛舍維奇政權,因為米洛舍維奇政權在科索沃地區屠殺阿族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主義災難。戰爭結束之後,這個謊言迅速戳破,美國人承認這是中情局與西方的媒體聯手做的一個局,目的是打擊南聯盟政權。但是,科索沃戰爭真的是為了打擊南聯盟政權嗎?歐洲人開始一邊倒地認為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打完這場72天的戰爭之後,歐洲人才發現自己上當了,為什麼?
歐元啟動之初,歐洲人信心滿滿。他們給歐元的定價是與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戰爭爆發後,歐洲人參與北約行動,全力以赴支持美國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轟亂炸,米洛舍維奇政權垮臺,南聯盟屈服。可接下來一盤點,歐洲人發現不對頭了,歐元,就在這70天裡,居然被這場戰爭打殘了。戰爭結束時,歐元直線下跌30%,0.82美元兌換一歐元。這時歐洲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別人把你賣了,你還在替別人數錢。這一來歐洲人才開始醒悟。這就是為什麼到後來當美國要打伊拉克的時候,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的軸心國家,堅決反對這場戰爭。
有人說,西方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到現在為止,西方國家之間,在二戰之後確實沒有直接發生過戰爭,但是不等於沒有發生軍事戰爭,不等於他們之間不發生經濟戰爭或金融戰爭。科索沃戰爭就是美國人對歐元的間接金融戰爭,結果打的是南聯盟,疼的是歐元。因為歐元的誕生動了美元的乳酪。在歐元誕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貨幣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結算率一度高達80%左右,即使到現在也在60%左右。歐元的出現立刻切走了美國的一大塊乳酪。歐盟是一個2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它的出現一下子就蓋過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北美自貿區(24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規模)。做為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歐盟當然不甘心用美元來結算它內部的貿易,於是歐洲人決定推出自己的貨幣——歐元。歐元的出現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貨幣結算量,到現在世界上23%的貿易結算已使用的是歐元而不是美元。美國人在歐洲一開始談論歐元時對此警惕不足,到後來發現歐元一出現就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構成挑戰時,已經有點來不及了。所以,美國要接受這個教訓,一方面要摁住歐盟和歐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戰者。
2.“亞太戰略再平衡”要平衡什麼?
中國的興起,讓我們成了新的挑戰者。2012年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就是美國成功打壓挑戰者的最新嘗試。這兩個發生在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事件,雖沒能造成資本從中國大量外流,但卻起碼部分達到了美國人的目標,直接導致兩件事情胎死腹中。2012年年初,中日韓關於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貨幣互換和中日之間互相持有對方國債也初步達成協議。但此時,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相繼出現,一下子把東北亞自貿區談判,中日貨幣互換一風吹了。幾年後的現在,我們才勉強完成了中韓兩國的雙邊自貿區的談判,這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它和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的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韓、港、澳、台的整個東北亞自貿區。東北亞自貿區一經形成就意味著世界規模大約20多萬億美元的第三大經濟體出現。但是,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出現就不會止步,它會迅速南下與東南亞自貿區整合,形成東亞自貿區,東亞自貿區的產生意味著30多萬億美元規模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出現,將超越歐盟和北美。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推想,東亞自貿區出現,依然不會止步,它會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亞,然後向北整合中亞五國,再然後繼續向西,整合中東部分的西亞。這樣整個亞洲自貿區,規模將超過50萬億美元,將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這麼龐大的一個自貿區出現,難道她會願意用歐元或美元結算他們內部的貿易嗎?當然不會。這就意味著亞元可能誕生。
但我認為,如果真的出現亞洲自貿區,我們只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幣,就像美元先成為北美的硬流通貨幣,再成為全世界的硬流通貨一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我們所說的人民幣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等等,它將與美元、歐元一起三分天下。中國人能看到這一點,美國人就看不到這一點嗎?當美國人宣佈戰略重心東移,推動日本在釣魚島跟中國扯皮、推動菲律賓在黃岩島跟中國對峙的時候,如果我們還目光短淺地以為,釣魚島爭端是日本右翼鼓動“購島”後與中國的衝突,黃岩島爭端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昏了頭找中國的麻煩。而看不出這是美國人的深謀遠慮,是美國人在阻止人民幣成為美元的有一個挑戰者,而美國人則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他們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因為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形成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意味著世界貨幣三分天下成為現實,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貨幣霸權的美元,還叫貨幣霸權嗎?而今天一個產業空心化的美國,假如再沒有了貨幣霸權,美國還能算世界霸主嗎?想明白這點,就知道為什麼今天中國遇到的所有麻煩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是因為美國比我們想得遠,看得深,才為了防中國之“患”于未然,處處給我們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要實施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麼?它真的要在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菲律賓,中國與其他有爭端的國家之間,實現一種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嗎?當然不是,它的目標就是一個,平衡掉中國今天大國崛起的勢頭。
三、美軍為美元而戰的秘密
1.伊拉克戰爭與石油交易用誰的貨幣結算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儘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為什麼這麼說?道理非常簡單。由於為了控制世界,美國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為了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國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通過脅迫歐佩克的主導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實現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你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麼要在產油國打仗。在產油國打仗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油價飆升,油價一飆升就意味著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比如說戰爭之前,你手裡有38美元,理論上講,你就可以從油商手裡買走一桶石油。現在這場戰爭把油價打高了4倍多,達到149美元,你手裡的38美元就只夠買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著你還差100多美元。怎麼辦?你只能去找美國人,拿出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去換美國人手中的美元。而這時美國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印美元。這就是通過戰爭,通過在產油國打仗打高油價,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援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敏,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1999年歐元正式啟動,薩達姆以為抓住了在美元和歐元,美國和歐盟之間玩火的機會,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宣佈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結算。這一下惹火了美國人,尤其是它產生一連串的示範效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紛紛宣佈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結算也用歐元結算。這還了得?這不是往美國人胸口捅刀子麼?所以說這場伊拉克戰爭非打不可,有些人認為這麼說太牽強了。那麼請他看一看,美國人打下伊拉克之後幹了些什麼?還沒等抓住薩達姆,美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發佈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從歐元結算改回用美元結算。這就是為什麼說美國人是在為美元作戰。
2.阿富汗戰爭與美國資本項目順差
也許有人會說,伊拉克戰爭為美元而戰可以理解,阿富汗不是產油國,那麼美國大打阿富汗戰爭總不會是為了美元吧?何況阿富汗戰爭是在“9•11”發生之後,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美國是為了對基地組織的報復和對支援基地組織的塔利班的懲罰,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阿富汗戰爭是在“9•11”之後一個多月打響的,應該說打得很倉促,打到一半時美軍就把巡航導彈打光了,而戰爭還在繼續,美國防部不得不下命令打開核武器庫,取出1000枚核巡航導彈,摘下核彈頭,換上常規彈頭,又打了900多枚才把阿富汗打下來。這明擺著證明這一場準備得非常不充分,既然如此,美國人為什麼硬要倉促上陣呢?
因為美國人已經等不及了,更因為美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21世紀初期,美國作為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國家,每年都大約需要有7000億美元的淨流入,才能過日子。可是“9•11”之後一個月內,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的投資環境惡化,表示出了從未有過擔心和憂慮:如果強大如美國對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證,怎麼能夠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結果,3000多億的熱錢離開了美國。這就迫使美國必須儘快打一仗,這一仗不僅是要懲罰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還要給全球投資人一個信心。隨著第一枚巡航導彈在喀布爾炸響,道鐘斯指數迅速回升,一天之內回升600點,流出的資本開始回流美國,到年底,大約有4000多億美元回流美國。這不正說明,阿富汗戰爭同樣是為美元而戰,是為資本而戰。
3航母為何讓位於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不少人對中國的航母充滿了期待,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在航母歷史上的作為,也熱切地盼望中國有自己的航母,而遼寧號的出現,也確實讓我們中國趕上航母的末班車。雖然航母在今天仍然是一個大國的標誌,但是它更多的就是個標誌。因為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被金融化之後的今天,航母的作用將逐漸式微。因為在歷史上航母是物流時代的產物。大英帝國興盛時,要推動全球貿易,將它的產品推向全球,然後再把資源拿回來,所以它需要強大的海軍保證海上通道的暢通。直到後來發展到航母的出現,都是為了控制海洋,保證海上通道的安全。因為當時是資源和產品“物流為王”的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控制了全球財富的流動。但是今天世界已是“資本為王”的時代,成百億、上千億乃至上萬億的資本,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只要在電腦上敲幾個鍵,幾秒鐘之內就能完成,在大洋上航行的航母能跟隨物流的速度,卻無法跟上資本流的速度,當然也就無法控制全球資本。
那麼今天,有什麼辦法?可以跟上被互聯網支援的全球資本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美國人正在開發龐大的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用彈道導彈、超音速飛機,5倍甚至十幾倍於超音速的巡航導彈,就可以迅速打擊任何資本雲集的地區。現在美國號稱可以28分鐘打遍全球,不管資本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雲集,只要美國不想讓資本在那個地方落腳,導彈就可以在28分鐘後趕到那裡。而當導彈落下去的時候,資本就會乖乖撤出。這就是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必將取代航母的原因。當然,航母在未來仍會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諸如保障海上通道的海上安全,或者執行人道主義使命等等,因為航母是非常不錯的海上平臺。但是作為控制未來資本流動的武器,它已經遠不如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四、“空海一體戰”難解美國之困
美國人在考慮用軍事手段應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空海一體戰”。我認為“空海一體戰”仍然難解美國的困局。“空海一體戰”是2010年美空軍和海軍首腦聯合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作戰概念。提出“空海一體戰”,實際上首先就反映出美軍今天正在走弱。美軍過去以為,它用空襲可以打擊中國,用海軍也可以打擊中國。現在美國發現自己的力量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單獨使用,都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優勢,必須空海聯合才能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優勢,這就是空海一體戰的來由。但是空海一體戰從2010年年初提出到現在不過4年多一點,突然美國人給它改了個名稱,叫做“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
在這個空海聯合行動構想中,美國人認為10年內,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因為美國人研究中國今天的軍力發展後,認為以美軍現有能力,不足以確保抵消中國軍隊已建立的一些對美優勢。如攻擊航母的能力和摧毀太空系統的能力,所以,美國必須再拿出10年時間發展更先進的作戰系統,以抵消中國的某種優勢。這意味著美國人可能的戰爭時刻表撥到了10年後。雖然10年後戰爭也仍可能不會發生,但我們都必須對此做好準備。中國要想讓10年後也不會發生戰爭,就需要在這10年內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包括軍事和戰爭的準備。
五、“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讓我們看看在美國受人追捧的運動,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拳擊。拳擊這項運動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國人崇尚實力的風格,直來直去,重拳出擊,最好KO(擊倒獲勝)對手,一切都很明確;而中國人則相反,喜歡模糊,以柔克剛,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動作都化解掉。中國人喜歡打太極,而太極確實是一門比拳擊更高的藝術。
“一帶一路”就反映了這種思路。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這意味著全球化不是一個從歷史到今天一以貫之的過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羅馬帝國有羅馬帝國的全球化,大秦帝國有大秦帝國的全球化。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個崛起的帝國推動的;每一個帝國都有與它相關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終點。所以,無論是古羅馬全球化,還是大秦帝國的全球化,今天看來,都只能算是一種帝國擴張的區域化過程。真正的近現代史上的全球化,是從大英國帝國開始的,大英帝國的全球化是貿易的全球化。美國秉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之後延續了一段貿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國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這也是我們今天正經歷的全球化。但我不同意說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接軌,那等於說是要繼續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軌,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就中國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推進環繞你展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應該說是中國迄今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國戰略。因為它是跟美國戰略東移的一次對沖。有些人會對此提出疑問,對沖應該是相向而行,你還能有背向而行的對沖嗎?對了,“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對美國東移戰略的一次背向對沖,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壓過來了嗎?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讓你,也不是畏懼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東向我壓來的這種壓力。
“一帶一路”並非兩線並行戰略,而應有主次之分。鑒於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國的短板,“一帶一路”首先應該選擇從陸上完成,也就是說“一路”應該是輔攻方向,而“一帶”應該成為主攻方向。“一帶”成為主攻方向,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陸軍的作用。有人說中國陸軍天下無敵,這話放在在中國的國土範圍內說,沒錯,中國陸軍所向無敵,誰也別想再踏上中國的領土來打大規模的仗,問題是中國陸軍有遠征能力嗎?
我在去年年底《環球時報》的年會上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我說美國人選中國作對手,打壓中國,是選錯了對手、選錯了方向。因為未來真正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根本不是中國,是美國自己,美國將自己埋葬自己。因為它沒有意識到,一個大時代正在到來,這個時代將會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推到最高階段之際,讓美國從巔峰跌落,因為一方面,美國通過虛擬經濟,已經把資本主義的紅利吃盡了。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它引以為傲的領先全球的科技創新、把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推到了極致,而這些工具最終將成為埋葬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最主要的推手。
阿裡巴巴在去年“雙11”這天,其淘寶網、天貓網的網購銷售額一天達到507億人民幣,而在相隔不久的感恩節三天的假期裡,美國網上銷售和地面上的商場銷售總額才相當於407億人民幣,不及阿裡巴巴一家。而中國還沒有算上網易、騰訊、京東,更沒有算其他商場的營業額。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悄到來,而美國人面對這個時代仍然遲鈍。阿裡巴巴的交易,全是用支付寶的方式完成的,支付寶意味什麼?意味著貨幣已經退出交易舞臺,而美國人的霸權是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美元是什麼?美元是貨幣。未來當我們越來越多的不再使用貨幣結算的時候,傳統意義上的貨幣就將成為無用的東西。當貨幣成為無用的東西時,建立在貨幣之上的帝國還會存在嗎?這才是美國人要考慮的問題。
3D印表機同樣也代表了一個未來方向,將使人類社會今天的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於生產方式在改變,交易方式在改變,世界就必然要發生根本性變化,而歷史證明,真正能導致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者的致變,而不是其他因素。中國從秦末秦二世時期,開始有人造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歷史上有發生過多少次起義、造反、戰爭、革命?解決問題嗎?不解決問題,一直是改朝換代,一直是低水準迴圈。因為這些來複式運動改變不了農耕社會的本質,既沒有改變生產方式又沒有改變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換代。西方也是如此,拿破崙攜法國大革命的雄風,帶領一支嶄新的被大革命洗禮過的軍隊橫掃歐洲,把一頂頂王冠掃落在地,但等到滑鐵盧一仗失敗,拿破崙下臺,歐洲的帝王們一個個復辟,立刻重回封建社會。直到英國的蒸汽機來了,工業革命來了,使人類的產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餘產品出現,有了剩餘產品才會有剩餘價值,然後才會有資本,然後才會有資本家,然後資本主義社會就到來了。
那麼,今天當資本有可能隨著貨幣的消失而消失,當生產的方式也將隨著3D印表機的出現而改變時,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社會門檻,這時的中國和美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站在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的起跑線上。那麼這時我們要比的就是誰先邁入這個時代,而不是誰把誰打壓下去。我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選錯了對手。美國真正的對手是它自己,是這個時代。而美國人恰恰在這一點上,顯示出驚人的遲鈍。因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權地位,而從未想過與別的國家分享權力,共同邁過新社會時代那道今天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知領域和不確定性的門檻。
2015-05-04 09:59:49
主講人:國防大學 喬良 將軍
喬良,中國著名軍旅作家、軍事理論家、評論家,空軍少將。 現任空軍某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指揮學院戰略教授、國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要著作理論:《超限戰》 (與王湘穗合著)、《新戰國時代》( 與人合作)、《全球軍事排行榜》、《軍官素質論》、《中國空軍攻防兼備要論》、《關於軍隊改革的思考》。
一、中國周邊形勢與美元指數週期
1.史上第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
這個問題,我相信在座的搞經濟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適合談論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戰略問題結合起來談。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錨,這個錨就是黃金。讓我們向前追溯一下,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
佈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卻並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什麼東西阻擋了美元的霸權?就是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怎麼鎖定呢?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有了美元對全世界的這個承諾,美國人就不可能為所欲為。說的簡單點,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裡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美國人認為,我有這麼多黃金在手,用它去支撐美元的信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情況並不像美國人想的那麼簡單。美國在二戰之後連續愚蠢地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使美國耗費巨大,尤其是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差不多打掉了八千億美元的軍費。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美國有點吃不住勁了。因為按照美國的承諾,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這時美國人知道有點麻煩了,與此同時有些人還在給美國人製造新的麻煩。比如說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要他們看一下法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億—23億美元。戴高樂說,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來交給美國人,換成黃金拿回來。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這樣就逼得美國人無路可走。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宣佈關閉黃金視窗,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當時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頭緒。原來我們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現在美元突然刹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使用它嗎?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國際間結算時用什麼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因為貨幣是價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信任別的貨幣?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俄羅斯人(當時的蘇聯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不認盧布的話,就只能繼續拿美元做為我們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美國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但是從1973年10月以後,一切改變了,歐佩克宣佈,必須用美元對全球的石油交易進行結算。這樣,美國人在使美元與黃金貴金屬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歡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這是美國人非常高明的一招。從1973年開始美元與石油掛鉤以後,其實是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就伴隨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整個世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他們不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實際上所謂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到今天大約40年的時間。而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綠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方式很多,要麼用貨幣交換,你要麼黃金或者白銀;要麼用戰爭的方式去掠奪,但是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而當美元變成一張綠紙出現後,美國獲利的成本可以說極其的低廉。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對美國沒有好處。所以說美聯儲並不像有些人所想像得那樣,是一個濫印貨幣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實際上懂得什麼叫克制。從1913年美聯儲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聯儲一共發行了多少美元?大約10萬億。
這樣一比較,有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央行。為什麼呢?我們的央行從1954年發行新貨幣——新人民幣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20多萬億人民幣。如果按匯率6.2跟美元折算的話,我們大概發行了20萬億美元。但是這同樣並不意味著中國亂印貨幣,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掙到了大量美元,同時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美元做為境外投資進入中國。但由於外匯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須發行與進入中國的美元及其他外幣相應的人民幣,然後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可是國外的投資在中國掙到了錢以後,可能就撤走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拿出大量外匯,從境外夠買資源、能源、產品和技術,如此一來,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幣留了下來,你又不可能將相應數額的人民幣銷毀,只能讓人民幣留在中國繼續流通,所以我國人民幣的存量必然大於美元。這也反過來佐證了這30多年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中國央行承認近年來大概超發了20多萬億人民幣。巨量的超發最後全都留在了中國,這就牽扯到我後面將要談到的問題——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2.美元指數週期律與全球經濟的關係
美國之所以沒有通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國又不能無節制地發行美元,讓美元不斷貶值。所以要節制。可節制後手中沒有美元了怎麼辦?美國人有另外一套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又讓輸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但輸出去的通過債務資本重新回到美國,美國人開始玩起一手印錢,一手借債的遊戲,印鈔能賺錢,借債也能賺錢,以錢生錢,金融經濟比實體經濟賺錢來得痛快多了,誰還願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幹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加工業實體經濟?1971年8月15日之後,美國人逐漸放棄了實體經濟而轉向虛擬經濟,漸漸變成一個空心化的國家。今天美國的GDP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實體經濟為其GDP的貢獻不超5萬億,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虛擬經濟帶來的。美國通過發行國債,讓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的三大市——期貨市場、國債市場和證券市場。美國人通過這個方式錢生錢,然後再向海外輸出,這樣循環往復地生利,美國由此變成一個金融帝國。美國把全世界納入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很多人認為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殖民的歷史基本就結束了。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後,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的殖民擴張,通過美元隱蔽地控制各國經濟,從而把世界各個國家變成它的金融殖民地。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主權獨立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你盡可以有主權、有憲法、有政府,但是你脫離不開美元,你的一切最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用美元來表達,並最終讓你的實物財富通過與美元的兌換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
這一點,通過40年來美元指數週期圖表,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黃金脫鉤,意味著美國人擺脫了黃金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發行量大增,美元指數自然要走低。從1971年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走低,這就說明美元印多了。如此這般大約持續了近10年時間。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講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美國,要向國外出溢出。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之後,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拉動,也帶來了繁榮,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經濟繁榮。
美元洩洪期大約持續了近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美國人決定關掉洩洪閘。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美國人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送美元減少。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突然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鏈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麻煩嗎?
遇到麻煩的拉美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卻率先進入衰退。解決衰退的辦法有多種,但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是通過政變上臺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裡,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作為軍人的加爾鐵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脫困。他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里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治了100多年,加爾鐵裡決定把它奪回來。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視作美國的後院。在美國後院打仗不能不請示美國。於是加爾鐵裡讓人給美國總統雷根帶話,看看美國的態度。雷根明明知道加爾鐵裡打這一仗,會導致一場和英國的更大規模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地表態說,這是你們與英國之間的事情,與美國無關,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加爾鐵裡以為這是美國總統對他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回了馬島。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呼,熱烈的像過狂歡節。但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局,還逼著美國總統必須表態。這時的雷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一邊。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裡,一舉拿下了馬島。
與此同時,美元走勢開始走強,國際資本按照美國的意願回到美國。因為當馬島戰爭打響後,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美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拉美的投資環境惡化了,於是紛紛從拉美撤資。美聯儲看到時機已到,立刻宣佈美元加息,加息後的美元加快了資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經濟一片狼藉。從拉美撤出的資本幾乎全到了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債市、期市、股市),給美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美國人賺得缽滿盆滿。當時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一口氣躥升到120多點,上升了100%。美國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後並不收手,有趁勢拿著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拉美去購買那些此時價格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經濟的羊毛,這是美元指數第一次走強後的情況。
如果這種事情只發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復出現,那它就一定是規律。當第一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強”之後,人們並不確定它是不是規律。從拉美金融危機這個高峰之後,美元指數從1986年又開始一路下跌。其間經歷了日本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美元指數仍然在走低,大約走了10年,10年之後的1997年美元指數再一次走強。美元指數這一次走強之後也是持續了6年。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差不多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強,再一個10年的走弱、接下來又一個6年的走強。
在1986年美元指數第二次開始走弱之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世界傾泄。這次主要的洩洪區是亞洲。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是什麼概念?“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亞洲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實際上很大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當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到差不多的時候,美國人覺得又應該到剪羊毛的時候了,於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數整整走低10年之後,美國人通過減少對亞洲的貨幣供應,使美元指數反轉走強,亞洲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乾脆資金鏈條斷裂,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徵兆。
這時候一鍋水已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燒開,差哪一度呢,差地區性危機出現。那麼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樣打一仗呢?未必。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既然製造地區性危機就是為了攆出資本,那麼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於是我們看到那個名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沖基金,開始群狼般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一個星期左右,然後由此開始的泰銖危機,立刻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然後北上傳導中國臺灣、香港,日本,韓國,一直傳導到俄羅斯,東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這個時候水已燒開。全球的投資人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而美聯儲則又一次不失時機地吹響了加息的號角。跟著號音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給美國帶來了第二個大牛市。當美國人掙夠了錢以後,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亞洲金融危機賺到的大把的錢又回到了亞洲,去購買亞洲跌到地板價上的優質資產。此時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金融危機沖得稀裡嘩啦,毫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這次唯一的幸運者是中國。
3.現在,輪到中國了
此後,如潮汐一樣準確,美元指數經過6年的走強,到2002年,再一次開始走弱,然後,又是10年時間,到2012年,美國人又開始為美元指數即將由弱轉強做準備。辦法還是老一套:給別人製造地區性危機。於是,我們就先後看到,在中國周邊陸續出現天安號事件,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幾乎全在這一時期密集出現。但是很不巧,美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機,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中菲黃岩島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看似和美元指數走強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真的沒有關係嗎?為什麼恰恰出現在美元指數第三次走弱之後的第10個年頭?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究,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我們承認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美元指數週期率,那麼,根據這個週期率及美國人借機剪別國羊毛的手法,我們可以斷定,現在輪到中國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成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由於看好中國經濟進入中國。從經濟規律上講,不能僅僅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的經濟規模就相當於整個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經濟總量還要大;和東亞經濟比,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而過去十年裡,大量資本進入中國,使中國的經濟總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長到全球第二,如此一來,美國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標瞄準中國,一點不奇怪。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麼,從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岩島爭端之後,中國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一直到去年中越“981”鑽井平臺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港“占中”事件。這些事件還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嗎?去年5月,我陪國防大學的政委劉亞洲將軍到香港去考察時,已經得知“占中”行動正在醞釀中,可能在5月底就會發生。但是5月底沒有發生,6月底沒有發生,7月還是沒有發生,到了8月仍然沒有發生。什麼原因?這個醞釀的“行動”在等什麼?讓我們對比另一事件的時間表:美聯儲退出QE時間表。去年年初,美國就說要退出QE(量化寬鬆),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沒有退出。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著美元還在超量發行,美元指數就不能走強,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沒有出現,二者在時間表上完全重合。直到去年9月底,美聯儲終於宣佈美國退出QE,美元指數開始掉頭走強後,10月初,香港“占中”爆發。其實,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岩島、981鑽井平臺、香港“占中”,這四個點都是炸點,任何一個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中國周邊投資環境惡化,從而滿足“美元指數走強時,其他地區必須相應出現地區性危機,使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迫使投資人大量撤出資本”,這一美元獲利模式的基本條件。但是對美國人來講很不幸的是,這回它碰到的對手是中國。中國人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邊危機,結果直到現在,美國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水,也就一直沒有燒開。
水沒燒開,美聯儲舉著加息的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看來,美國知道想剪中國的羊毛沒那麼容易,所以也就沒打算就在一棵樹上吊死。在推動香港占中的同時,美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在哪兒?烏克蘭。歐盟與俄羅斯的接合部。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縫的雞蛋,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但美國盯上了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只有縫的雞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阻斷歐俄走近,也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一桃殺三士的理想目標。於是,一場貌似烏克蘭人自發的“顏色革命”爆發了,美國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國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實現了:俄羅斯強人普京趁勢借機收回了克裡米亞,此舉雖不在美國人計畫之內,但卻正好讓美國人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日本施壓,迫使他們與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給俄羅斯更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美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人們往往容易從地緣政治角度,而不是從資本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烏克蘭出現危機之後,歐美與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化,但整個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卻直接使歐洲的投資環境惡化,導致資本從這裡撤出。據有關資料顯示,大約有上萬億的資本離開了歐洲。美國人的兩手設計得逞了。這就是:如果不能讓資本從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國的話,那就起碼讓歐洲的資本撤出來回流美國。這第一步,以戲劇性的烏克蘭變局實現了,但第二步,卻未能如美國所願。因為從歐洲撤出的資本,並沒有去美國,另有資料顯示,它們大部分來到了香港。這意味著全球投資人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的復蘇。而寧願看好雖已處在經濟下行線上,但仍保持著全球第一增長率的中國。
這是其一。其二是中國政府在去年宣佈了要實現“滬港通”,全球的投資人都熱切地希望通過“滬港通”,在中國撈一把。過去西方資本不敢進入中國股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進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寬進嚴出,你可以隨意進來,但是你不能隨意出去,所以說他們一般不敢到中國來投資中國的股市。“滬港通”之後,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在香港投資上海的股市,掙到錢後可以轉身就走,於是上萬億的資本滯留在了香港。這就是去年9月之後,也就是香港“占中”開始直到今天,“占中”勢力及其幕後推手始終不肯甘休,總想捲土重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人需要製造一次針對中國的地區性危機,讓滯留香港的資本撤出中國,去追捧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為什麼這麼強烈地需要並依賴國際的資本回流?原因是,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經濟逐漸放棄實物生產,脫離開實體經濟。美國人把實體經濟的低端製造業、低附加值產業叫做垃圾產業或者叫做夕陽產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尤其是向中國轉移。而美國除了留下所謂高端的產業,IBM、微軟等企業外,70%左右的就業人口都陸續轉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務業。這時的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空心化國家,它已經沒有多少實體經濟可以為全球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不得不打開另一扇門,就是虛擬經濟的大門。虛擬經濟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過讓國際資本進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為自己錢生錢。然後,再拿掙到的錢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國人現在只有這麼一個活法了。或者我們稱之為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這個方式就是,美國需要大量的資本回流來支撐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誰阻擋了資本回流美國,誰就是美國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弄明白想清楚。
二、中國快速興起動了誰的乳酪?
1.歐元的誕生為什麼會招來一場戰爭?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誕生。三個月之後科索沃戰爭爆發。很多人以為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和北約聯手打擊米洛舍維奇政權,因為米洛舍維奇政權在科索沃地區屠殺阿族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主義災難。戰爭結束之後,這個謊言迅速戳破,美國人承認這是中情局與西方的媒體聯手做的一個局,目的是打擊南聯盟政權。但是,科索沃戰爭真的是為了打擊南聯盟政權嗎?歐洲人開始一邊倒地認為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打完這場72天的戰爭之後,歐洲人才發現自己上當了,為什麼?
歐元啟動之初,歐洲人信心滿滿。他們給歐元的定價是與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戰爭爆發後,歐洲人參與北約行動,全力以赴支持美國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轟亂炸,米洛舍維奇政權垮臺,南聯盟屈服。可接下來一盤點,歐洲人發現不對頭了,歐元,就在這70天裡,居然被這場戰爭打殘了。戰爭結束時,歐元直線下跌30%,0.82美元兌換一歐元。這時歐洲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別人把你賣了,你還在替別人數錢。這一來歐洲人才開始醒悟。這就是為什麼到後來當美國要打伊拉克的時候,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的軸心國家,堅決反對這場戰爭。
有人說,西方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到現在為止,西方國家之間,在二戰之後確實沒有直接發生過戰爭,但是不等於沒有發生軍事戰爭,不等於他們之間不發生經濟戰爭或金融戰爭。科索沃戰爭就是美國人對歐元的間接金融戰爭,結果打的是南聯盟,疼的是歐元。因為歐元的誕生動了美元的乳酪。在歐元誕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貨幣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結算率一度高達80%左右,即使到現在也在60%左右。歐元的出現立刻切走了美國的一大塊乳酪。歐盟是一個2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它的出現一下子就蓋過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北美自貿區(24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規模)。做為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歐盟當然不甘心用美元來結算它內部的貿易,於是歐洲人決定推出自己的貨幣——歐元。歐元的出現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貨幣結算量,到現在世界上23%的貿易結算已使用的是歐元而不是美元。美國人在歐洲一開始談論歐元時對此警惕不足,到後來發現歐元一出現就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構成挑戰時,已經有點來不及了。所以,美國要接受這個教訓,一方面要摁住歐盟和歐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戰者。
2.“亞太戰略再平衡”要平衡什麼?
中國的興起,讓我們成了新的挑戰者。2012年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就是美國成功打壓挑戰者的最新嘗試。這兩個發生在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事件,雖沒能造成資本從中國大量外流,但卻起碼部分達到了美國人的目標,直接導致兩件事情胎死腹中。2012年年初,中日韓關於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貨幣互換和中日之間互相持有對方國債也初步達成協議。但此時,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相繼出現,一下子把東北亞自貿區談判,中日貨幣互換一風吹了。幾年後的現在,我們才勉強完成了中韓兩國的雙邊自貿區的談判,這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它和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的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韓、港、澳、台的整個東北亞自貿區。東北亞自貿區一經形成就意味著世界規模大約20多萬億美元的第三大經濟體出現。但是,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出現就不會止步,它會迅速南下與東南亞自貿區整合,形成東亞自貿區,東亞自貿區的產生意味著30多萬億美元規模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出現,將超越歐盟和北美。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推想,東亞自貿區出現,依然不會止步,它會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亞,然後向北整合中亞五國,再然後繼續向西,整合中東部分的西亞。這樣整個亞洲自貿區,規模將超過50萬億美元,將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這麼龐大的一個自貿區出現,難道她會願意用歐元或美元結算他們內部的貿易嗎?當然不會。這就意味著亞元可能誕生。
但我認為,如果真的出現亞洲自貿區,我們只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幣,就像美元先成為北美的硬流通貨幣,再成為全世界的硬流通貨一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我們所說的人民幣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等等,它將與美元、歐元一起三分天下。中國人能看到這一點,美國人就看不到這一點嗎?當美國人宣佈戰略重心東移,推動日本在釣魚島跟中國扯皮、推動菲律賓在黃岩島跟中國對峙的時候,如果我們還目光短淺地以為,釣魚島爭端是日本右翼鼓動“購島”後與中國的衝突,黃岩島爭端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昏了頭找中國的麻煩。而看不出這是美國人的深謀遠慮,是美國人在阻止人民幣成為美元的有一個挑戰者,而美國人則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他們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因為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形成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意味著世界貨幣三分天下成為現實,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貨幣霸權的美元,還叫貨幣霸權嗎?而今天一個產業空心化的美國,假如再沒有了貨幣霸權,美國還能算世界霸主嗎?想明白這點,就知道為什麼今天中國遇到的所有麻煩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是因為美國比我們想得遠,看得深,才為了防中國之“患”于未然,處處給我們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要實施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麼?它真的要在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菲律賓,中國與其他有爭端的國家之間,實現一種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嗎?當然不是,它的目標就是一個,平衡掉中國今天大國崛起的勢頭。
三、美軍為美元而戰的秘密
1.伊拉克戰爭與石油交易用誰的貨幣結算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儘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為什麼這麼說?道理非常簡單。由於為了控制世界,美國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為了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國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通過脅迫歐佩克的主導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實現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你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麼要在產油國打仗。在產油國打仗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油價飆升,油價一飆升就意味著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比如說戰爭之前,你手裡有38美元,理論上講,你就可以從油商手裡買走一桶石油。現在這場戰爭把油價打高了4倍多,達到149美元,你手裡的38美元就只夠買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著你還差100多美元。怎麼辦?你只能去找美國人,拿出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去換美國人手中的美元。而這時美國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印美元。這就是通過戰爭,通過在產油國打仗打高油價,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援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敏,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1999年歐元正式啟動,薩達姆以為抓住了在美元和歐元,美國和歐盟之間玩火的機會,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宣佈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結算。這一下惹火了美國人,尤其是它產生一連串的示範效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紛紛宣佈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結算也用歐元結算。這還了得?這不是往美國人胸口捅刀子麼?所以說這場伊拉克戰爭非打不可,有些人認為這麼說太牽強了。那麼請他看一看,美國人打下伊拉克之後幹了些什麼?還沒等抓住薩達姆,美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發佈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佈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從歐元結算改回用美元結算。這就是為什麼說美國人是在為美元作戰。
2.阿富汗戰爭與美國資本項目順差
也許有人會說,伊拉克戰爭為美元而戰可以理解,阿富汗不是產油國,那麼美國大打阿富汗戰爭總不會是為了美元吧?何況阿富汗戰爭是在“9•11”發生之後,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美國是為了對基地組織的報復和對支援基地組織的塔利班的懲罰,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阿富汗戰爭是在“9•11”之後一個多月打響的,應該說打得很倉促,打到一半時美軍就把巡航導彈打光了,而戰爭還在繼續,美國防部不得不下命令打開核武器庫,取出1000枚核巡航導彈,摘下核彈頭,換上常規彈頭,又打了900多枚才把阿富汗打下來。這明擺著證明這一場準備得非常不充分,既然如此,美國人為什麼硬要倉促上陣呢?
因為美國人已經等不及了,更因為美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21世紀初期,美國作為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國家,每年都大約需要有7000億美元的淨流入,才能過日子。可是“9•11”之後一個月內,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的投資環境惡化,表示出了從未有過擔心和憂慮:如果強大如美國對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證,怎麼能夠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結果,3000多億的熱錢離開了美國。這就迫使美國必須儘快打一仗,這一仗不僅是要懲罰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還要給全球投資人一個信心。隨著第一枚巡航導彈在喀布爾炸響,道鐘斯指數迅速回升,一天之內回升600點,流出的資本開始回流美國,到年底,大約有4000多億美元回流美國。這不正說明,阿富汗戰爭同樣是為美元而戰,是為資本而戰。
3航母為何讓位於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不少人對中國的航母充滿了期待,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在航母歷史上的作為,也熱切地盼望中國有自己的航母,而遼寧號的出現,也確實讓我們中國趕上航母的末班車。雖然航母在今天仍然是一個大國的標誌,但是它更多的就是個標誌。因為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被金融化之後的今天,航母的作用將逐漸式微。因為在歷史上航母是物流時代的產物。大英帝國興盛時,要推動全球貿易,將它的產品推向全球,然後再把資源拿回來,所以它需要強大的海軍保證海上通道的暢通。直到後來發展到航母的出現,都是為了控制海洋,保證海上通道的安全。因為當時是資源和產品“物流為王”的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控制了全球財富的流動。但是今天世界已是“資本為王”的時代,成百億、上千億乃至上萬億的資本,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只要在電腦上敲幾個鍵,幾秒鐘之內就能完成,在大洋上航行的航母能跟隨物流的速度,卻無法跟上資本流的速度,當然也就無法控制全球資本。
那麼今天,有什麼辦法?可以跟上被互聯網支援的全球資本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美國人正在開發龐大的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用彈道導彈、超音速飛機,5倍甚至十幾倍於超音速的巡航導彈,就可以迅速打擊任何資本雲集的地區。現在美國號稱可以28分鐘打遍全球,不管資本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雲集,只要美國不想讓資本在那個地方落腳,導彈就可以在28分鐘後趕到那裡。而當導彈落下去的時候,資本就會乖乖撤出。這就是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必將取代航母的原因。當然,航母在未來仍會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諸如保障海上通道的海上安全,或者執行人道主義使命等等,因為航母是非常不錯的海上平臺。但是作為控制未來資本流動的武器,它已經遠不如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四、“空海一體戰”難解美國之困
美國人在考慮用軍事手段應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空海一體戰”。我認為“空海一體戰”仍然難解美國的困局。“空海一體戰”是2010年美空軍和海軍首腦聯合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作戰概念。提出“空海一體戰”,實際上首先就反映出美軍今天正在走弱。美軍過去以為,它用空襲可以打擊中國,用海軍也可以打擊中國。現在美國發現自己的力量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單獨使用,都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優勢,必須空海聯合才能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優勢,這就是空海一體戰的來由。但是空海一體戰從2010年年初提出到現在不過4年多一點,突然美國人給它改了個名稱,叫做“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
在這個空海聯合行動構想中,美國人認為10年內,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因為美國人研究中國今天的軍力發展後,認為以美軍現有能力,不足以確保抵消中國軍隊已建立的一些對美優勢。如攻擊航母的能力和摧毀太空系統的能力,所以,美國必須再拿出10年時間發展更先進的作戰系統,以抵消中國的某種優勢。這意味著美國人可能的戰爭時刻表撥到了10年後。雖然10年後戰爭也仍可能不會發生,但我們都必須對此做好準備。中國要想讓10年後也不會發生戰爭,就需要在這10年內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包括軍事和戰爭的準備。
五、“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讓我們看看在美國受人追捧的運動,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拳擊。拳擊這項運動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國人崇尚實力的風格,直來直去,重拳出擊,最好KO(擊倒獲勝)對手,一切都很明確;而中國人則相反,喜歡模糊,以柔克剛,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動作都化解掉。中國人喜歡打太極,而太極確實是一門比拳擊更高的藝術。
“一帶一路”就反映了這種思路。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這意味著全球化不是一個從歷史到今天一以貫之的過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羅馬帝國有羅馬帝國的全球化,大秦帝國有大秦帝國的全球化。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個崛起的帝國推動的;每一個帝國都有與它相關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終點。所以,無論是古羅馬全球化,還是大秦帝國的全球化,今天看來,都只能算是一種帝國擴張的區域化過程。真正的近現代史上的全球化,是從大英國帝國開始的,大英帝國的全球化是貿易的全球化。美國秉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之後延續了一段貿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國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這也是我們今天正經歷的全球化。但我不同意說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接軌,那等於說是要繼續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軌,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就中國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推進環繞你展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應該說是中國迄今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國戰略。因為它是跟美國戰略東移的一次對沖。有些人會對此提出疑問,對沖應該是相向而行,你還能有背向而行的對沖嗎?對了,“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對美國東移戰略的一次背向對沖,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壓過來了嗎?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讓你,也不是畏懼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東向我壓來的這種壓力。
“一帶一路”並非兩線並行戰略,而應有主次之分。鑒於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國的短板,“一帶一路”首先應該選擇從陸上完成,也就是說“一路”應該是輔攻方向,而“一帶”應該成為主攻方向。“一帶”成為主攻方向,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陸軍的作用。有人說中國陸軍天下無敵,這話放在在中國的國土範圍內說,沒錯,中國陸軍所向無敵,誰也別想再踏上中國的領土來打大規模的仗,問題是中國陸軍有遠征能力嗎?
我在去年年底《環球時報》的年會上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我說美國人選中國作對手,打壓中國,是選錯了對手、選錯了方向。因為未來真正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根本不是中國,是美國自己,美國將自己埋葬自己。因為它沒有意識到,一個大時代正在到來,這個時代將會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推到最高階段之際,讓美國從巔峰跌落,因為一方面,美國通過虛擬經濟,已經把資本主義的紅利吃盡了。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它引以為傲的領先全球的科技創新、把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推到了極致,而這些工具最終將成為埋葬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最主要的推手。
阿裡巴巴在去年“雙11”這天,其淘寶網、天貓網的網購銷售額一天達到507億人民幣,而在相隔不久的感恩節三天的假期裡,美國網上銷售和地面上的商場銷售總額才相當於407億人民幣,不及阿裡巴巴一家。而中國還沒有算上網易、騰訊、京東,更沒有算其他商場的營業額。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悄到來,而美國人面對這個時代仍然遲鈍。阿裡巴巴的交易,全是用支付寶的方式完成的,支付寶意味什麼?意味著貨幣已經退出交易舞臺,而美國人的霸權是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美元是什麼?美元是貨幣。未來當我們越來越多的不再使用貨幣結算的時候,傳統意義上的貨幣就將成為無用的東西。當貨幣成為無用的東西時,建立在貨幣之上的帝國還會存在嗎?這才是美國人要考慮的問題。
3D印表機同樣也代表了一個未來方向,將使人類社會今天的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於生產方式在改變,交易方式在改變,世界就必然要發生根本性變化,而歷史證明,真正能導致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者的致變,而不是其他因素。中國從秦末秦二世時期,開始有人造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歷史上有發生過多少次起義、造反、戰爭、革命?解決問題嗎?不解決問題,一直是改朝換代,一直是低水準迴圈。因為這些來複式運動改變不了農耕社會的本質,既沒有改變生產方式又沒有改變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換代。西方也是如此,拿破崙攜法國大革命的雄風,帶領一支嶄新的被大革命洗禮過的軍隊橫掃歐洲,把一頂頂王冠掃落在地,但等到滑鐵盧一仗失敗,拿破崙下臺,歐洲的帝王們一個個復辟,立刻重回封建社會。直到英國的蒸汽機來了,工業革命來了,使人類的產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餘產品出現,有了剩餘產品才會有剩餘價值,然後才會有資本,然後才會有資本家,然後資本主義社會就到來了。
那麼,今天當資本有可能隨著貨幣的消失而消失,當生產的方式也將隨著3D印表機的出現而改變時,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社會門檻,這時的中國和美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站在互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的起跑線上。那麼這時我們要比的就是誰先邁入這個時代,而不是誰把誰打壓下去。我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選錯了對手。美國真正的對手是它自己,是這個時代。而美國人恰恰在這一點上,顯示出驚人的遲鈍。因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權地位,而從未想過與別的國家分享權力,共同邁過新社會時代那道今天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知領域和不確定性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