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聰明人不社交 靜思獨處也是一種享受
20210523045316164.jpg
20210523045316164.jpg (19.95 KiB) Viewed 20010 times
人生最好的狀態,便是站在塵世的喧囂外,感受天寬地闊,獨守一世清歡。

靜而不憂,煩而不惱,獨而不孤,悠而不閒。

在和自己相處的過程中,靜美了時光,也繾綣了歲月。

正如作家慕緋雪描述的那般:「捨去複雜的人際關係,離開險惡的廣袤浪潮。內心不再因為浮躁,而急於求成。也不再因為攀比,而自找煩惱。」

「捨去複雜的人際關係,離開險惡的廣袤浪潮。內心不再因為浮躁,而急於求成。也不再因為攀比,而自找煩惱。」

真正聰明的人,早早就「戒掉」了各種社交。


太過熱鬧的喧囂,是對自己的消耗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鋪開歲月的長卷,舉目四望,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喧鬧的狂歡。

沒有人喜歡孤獨,紅塵路遠,若無一人攜手相伴,此生多寂寥!

可誰認真想過,當喧囂落幕,人群散去,有幾人是真的開心?

鄭州96歲的「煎餅奶奶」一夜爆紅後,惹得眾人蜂擁而至,有人拍照,有人攀談,有人作秀,有人圍觀……

只是,這一次次熱鬧的盛宴背後,除了看客的幾個點讚,就只剩下了奶奶一個人的身心疲倦。

不得已,她只好停止擺攤,才得以逃離這場「烏合之眾」的狂歡。

「不要輕易地成為集體中的一分子,這樣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為自己只不過是隨聲附和了一下而已,實際上你已經成了幫凶。」

「不要輕易地成為集體中的一分子,這樣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即使你以為自己只不過是隨聲附和了一下而已,實際上你已經成了幫凶。」

與其在虛無的假象中傷害別人、消耗自己,不如守住自己的心,靜靜地感受這世間的萬般美好:

去體會劉禹錫口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素簡;

去領略陶淵明口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

去感悟蘇東坡口中「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豁達。

走過紅塵萬丈,看盡滄海桑田,也就懂得了一個人的美好。

安靜,也是一種繁華。

02

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深交

「人生得一知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當年魯迅先生贈予瞿秋白的詩句,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朋友,是人生最美的相遇,如炎炎夏日的一股清風,像冰雪天地的一絲暖陽,讓人舒心歡暢。

但有句老話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並不是每個遇見的人,都能和自己風雨同行,付出時間與真心,也不一定能換回赤心與誠意。

曾在《史記》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翟公被派到開封做了大官,在任時,很多賓客來訪,一時間大門外車水馬龍,人來人往。

但被罷免官職後,之前拜訪他的那些朋友都不再來了,門外冷冷清清,只有幾隻麻雀停留。

後來,他又官復原職,那些「朋友」見狀,又想登門拜訪。

這時,翟公感慨萬千,寫下了幾行大字: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人生來來往往,聚散離合都是常態。

前一秒,可能還在觥籌交錯間你來我往;下一秒,就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走散。

所以,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真正的朋友,不會因距離而疏遠,不會因落魄而怠慢。

反而是一種懂得,一種相知,一種心心相惜之後的淡然陪伴。

03

獨處,亦清歡

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間煙火,琳琅滿目,我們徜徉其中,難免不被打擾。

但熱鬧過後,要學會成就自己的精彩。

在喧鬧中辟出一方淨土,以從容、以淡然、以優雅,安放心靈,寵辱不驚,為自己的生命增添色彩。

靜下心來,去讀一本書,去泡一杯茶,去看一部電影,去賞一賞花。

就像音樂人李健那樣,不需要太多的交際,也放棄了很多的應酬,租一個四合院,與自己為伴,日子清靜卻也悠閒。

《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說:

「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當你拋卻了繁華,遠離了塵囂,便會發現,一個人的時候,更容易看見詩和遠方。

以前喜歡一個人,現在喜歡一個人。

獨處,才是聰明人的浮世清歡。


人心本無染,心靜自然清。

詩人白落梅說過: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有時候,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也只有此刻,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

人生在世,守一顆靜心,舍一份浮躁,才能擺脫人情的束縛,活得更加暢快,更加安寧。

看庭前花開花落,享受獨處的歡愉;

望天上雲捲雲舒,愜意安靜的自在。

這樣的生活,才最是豐盈。

願你我心中有靜,獨處悠然,於清新淡雅間,盡享生命的芳香馥郁。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人是如何輪迴畜生道?師尊說:「經常好鬥爭的瞋怒之人,轉世入畜生道便是毒蛇。經常好淫慾的人,轉世入畜生道成了狗或雞鴨。……」】

筆者自從有了靈覺因緣之後,所見識的人甚多,有許多人是非常愚癡的,所謂愚癡,就是糊塗,這愚癡能將人性的光明障蔽了。事實上,這些愚癡的人,外表上看來是人的模樣,但,內心中其實和豬、羊、雞、鴨、魚蝦、蛇、蟲、狐、蟻、馬、牛等等動物和生物非常有緣了。凡夫看他們是人,而在靈眼人的眼中,他早已變成畜生。

佛經中曾經說到,有一隻螞蟻,自從七佛以來,未脫蟻身。另外有一隻鴿子,八萬劫中,未脫鴿身。佛滅度後,達磨密多尊者自說,往昔五百世中,常常當狗。有一位大禪師,答錯一句話,墮落五百世,成了野狐身。由此可知,畜生道易入難出的一般了。

六道輪迴中的畜生道,泰半是由愚癡產生的,一個人若「靈智」喪失,有畜生的因緣,必然墮入畜生道之中,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六道輪迴完全是自己心靈的變幻,並非有人審判你,要強制你進入何道之中。

例如宋朝有位李龍眠,他平生最喜愛畫馬,有一天,一位得道禪師來告訴他,你將來一定要墮馬胎,龍眠不信,那位禪師說,一切惟心造,你的心日日夜夜想馬,命終之後,當然往馬胎去,只是你的品格高雅,但,大不了是頭寶貴名駒而已。

龍眠居士一聽,深覺有理,也就領悟了。我們從這個事實中可以知道,畜生道也是人道天道轉去的啊!

畜生之行為,是我們天天可以看見的,很多畜生是互相攻擊互相吞食的,牠們也有飢餓和疾病,更有寒熱風雨之苦,這其中的苦楚,更非萬物之靈的人類所能想像於萬一。畜生之死,非常悲慘,牠們往往死於同類或異類的逐殺,而蚊、蠅、蚤、蝨、臭蟲死於碎身之禍。雞、鴨、魚、羊、豬等,死於人類的刀斧之下,宰割烹燒,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地上爬的,又何能免,現在連蚯蚓也遭人類的垂青,看來連蚯蚓也免不了人類「蚯蚓大餐」之禍。

人道和畜生道之差別,不但在於愚癡。同時人道是守倫常的,而畜生道是邪媱的。因為,有了邪媱之心增長,道義之心就退減。媱欲若熾盛,名譽就不顧,同畜生苟且一般。媱心不淨,視邪色,聽媱聲,行邪僻,說邪言,一切行於非禮,如此已喪失做人的資格矣!我認為,若有發心修行者,忽然因愚癡而受迷於色,從前所做的功德,全部喪失,一念不慎,惑業就成,如此之人,同樣要入畜生道中,所以修行之人,以斷媱念為第一根本。

我寫「蛇火的嚴拒」,在在說明,邪蕩之念,往往是不克自持的,但,我們要想到,名節甚為珍貴,雖然我們少壯,要以名節為重,同時人身並非永遠少壯,媱意盛者,老來身弱定然不保,同時,一朝失足,畢生疚心,種種行持,前功盡去,就如同蒸沙欲成飯,萬萬無此道理。

我領悟到人道和畜生道的輪迴因緣如下:

經常好鬥爭的瞋怒之人,轉世入畜生道便是毒蛇。

經常好淫慾的人,轉世入畜生道成了狗或雞鴨。

經常狡猾而外貌慈善心毒的人,轉入畜生道成了狐狼。

愚笨而好吃懶做的人,轉入畜生道就成了豬。

經常欺騙偷竊的宵小,轉世畜生道就成了鼠輩。

其他依此類推。……

有人以為,我這樣寫來,實在很可笑,豈有此理。但,請大家想一想,這是很平凡的道理,平凡就是真理啊!不是高深的學問,卻是「無可置疑」的。

「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十分通塞中,真心謂不偏,若作知識解,卻成顛倒見,睹物能無心,始見菩提面。」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中國人不吃牛肉會有何功德?

前文説過,印度人不吃牛肉是因為牛在印度被視為神聖的三神動物,不得作為食用之。
我們中國人有很多善信也不吃牛肉,卻跟印度人不吃牛肉的理由大相徑庭,並不會視牛為神聖動物。原來這些善信不吃牛肉的理由也是很崇高,值得尊重。

今世為人是非常難能可貴,毎個人都要把握今世短促時間好好修為。如在生時作惡多端,死後墮入畜生道,要再好好修為再度為人是非常艱難。從蛇蟲鼠蟻到魚類到兩條腿的飛禽到四條腿動物,逐級而上,可能需時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當轉世為牛時便到了再轉世為人最後一站。看看牛隻如何努力修為,你便因而受感動而欽佩恭敬。牛一生辛勤勞動任勞任怨,毎天由早到晚默默耕耘,成果全是農民。牛的整個肉體包括內臟全作為人類食物;牛皮製成衣物皮具;牛角製成梳或號角等人類日常工具。最重要的是牛是吃素的。

有何種動物能如此捨己為人,所作所為毫不為己全為他人?牛達到如此修為境界,你還會忍心宰殺牛吃牛肉?我們應協助牛繼續艱苦修為,希望牛能盡快達到轉世為人目標。

不吃牛內會有何功德?牛肉需求會減少,這會令宰牛速度減慢。


向明佛道春雨草堂
10-6-2021

向明佛道春雨草堂郵箱:

buddhist@hongkongmart.com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物質上的貧困 祇是身體六根上的感官

精神上的貧困 種下你幾世輪迴的因

輪迴包攝三道,即天道、祖道、獸道。



釋迦牟尼佛說,輪迴是一個過程,人過世以後,心「識」會離開人的身體,經過一些過程後進入另一個剛剛出生的新生命體內,該新生命體可能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神。到達涅槃的境界就可擺脫輪迴。《法華經·方便品》:「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輪迴六趣中,備受諸苦毒。」這一過程中,一個人當下所存在的狀態稱為今生,前一個輪迴的生命體稱為前世,下一個稱為來世或來生。

佛教主張,除了已經解脫生死(如小乘的阿羅漢)或已經自主生死的聖人(如大乘的聖位菩薩)之外,一切眾生都不能不受輪迴的限制。佛教所認為的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輪迴的範圍共有六大類別,佛教稱之為「六道」,而六道則是由「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所產生的類別。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也是另一生死的開始。如此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是所謂輪迴生死。

從佛教術語的角度來看:人會轉世,因為有我執、我愛、煩惱和業力,而一般人幾乎不會碰觸到「我執」跟「我愛」這兩個較為深層次的區塊;凡人往往是在煩惱與業力上打轉,而這兩者的基礎就是「受」,亦即感受。當我們感到開心、不適或無感,都會有相應的煩惱出現,煩惱導致業力,最後促成轉世。而「感受」又是由肉體構成、扭曲與放大的。

從佛法角度來看,肉體之所以充斥着煩惱主要是因為它是「煩惱」的產品。佛教認為人此生的肉體,由過去世的煩惱和業力等'原料'所產生;依此往前無限類推。同理,人的煩惱與業力如果沒有得到轉變,它又會再次創造下一次的肉體、充滿更多的麻煩。

這樣就形成一種循環:煩惱與業力──肉體──煩惱與業力──肉體⋯⋯這就是佛教所認為的「痛苦」循環。

以佛學而論,眾生從無始以來,因為對世間無常的真相無所了解、或因為對生命的實相不明瞭的無明,而產生種種導致不斷生死的煩惱未能斷盡,便輾轉生死於三界五趣之中,或稱在六道中循環往復,即「六道輪迴」,至少要修成阿羅漢,乃至成佛,否則無有脫出之期。

從佛教的修行內涵三乘菩提中共通之法,即解脫道的智慧與修證道理來看,一世又一世不斷出生以及老死的有情眾生,一旦死去身心,便已不復存在於世間,但其中一定有一個能夠串連三世輪迴的生生滅滅最終達到不滅的真實的法。所以在佛教的輪迴觀中,並不涉及靈魂之說,因為佛教認為一般人所謂的靈魂仍然是有情的五蘊身,仍是會有壽命期限的、終究會消亡的、是無常的。佛教學者呂澂將其比喻為用蠟燭的火點燃另一根蠟燭,蠟燭的相續正如前世、今世、來世,而在其中輪迴的祇有火,每根蠟燭上的火有關聯性,但並非是同一團。

佛教中表現輪迴運作方式的繪畫稱之為有輪,又可稱為生命之輪、生死輪、六道輪迴圖等。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欲知前 ​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決定命運

  人生百態,為什麼同樣出生為人,但卻有不同的人生經歷與際遇呢?有的人不需努力工作,財富卻滾滾而來;但有的人辛勤工作,用心計較,卻是勞碌一生,一無所有。若我們深入去探討,並細心研究這種種問題,不難發現,冥冥中好像有一種神祕的力量,在主宰這一切。

  這個主宰的神祕力量,一般人把它稱為「命」。我們常聽到的話,如「聽天由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等等。這些就是一些宿命論者,對人生的看法,他們認為人一生的榮華富貴,生老病死,禍福吉凶…等,都是前世註定的,不是用努力就可以改變的。反正,一切都是命。

  但站在一個瞭解佛法因果道理的人,是反對這種宿命論者的話,因為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一句佛教的名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就可以合理的來解釋人生的種種不平等現象。換成白話解釋,就是若想要知道,前世究竟是好事做的多,抑或壞事做的多,只要看看自己目前的處境與遭遇,就會知道了;若想要知道自己來世的命運會是如何,也只要看看自己目前的處世行為,就可以知道了。這種觀念就是佛法所強調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道理。想要怎要收穫,就要怎麼栽,別想不耕種就要有好收穫,因果的道理很單純,付出多少就一定會有多少收穫。由上述的因果道理,我們可以下個結論|因果決定命運。



貳、何謂因果論

一、什麼是因果
什麼是因果的道理呢?舉一個例子,拿一粒瓜?的種子播種入土地裡,經過澆水、日曬、施肥等照顧,就會發芽長大,開花結果。瓜果的種子是因,播種是緣,澆水、日曬、施肥是助緣,瓜?成熟是果。
這樣看起來因果是很明顯的,見到果就知道因。好比看到瓜,就知道瓜是由瓜的種子生長出來的。現在所以得到惡的果,就是過去造了惡的因。但是一些人是不相信因果的,因為他沒有研究過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他會說得不好的果報,是巧合,是或然率等因素所造成。

二、因果通三世
所謂「三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現在世」是指現在這一生。「過去世」是指從前世起,逆推到無窮久遠的過去,都屬於過去世的範圍。「未來世」是指從下一世起,順推到無窮遙遠的將來,都屬於未來世的範圍。

因果通三世的意義有二:

1、從行善或造業到產生果報,所需的時間有快有慢。快的話,當生就得到果報;慢的話,可能過去世造的因,今生才受報,或今生造的因,未來世才受報;更慢的話,則由因到果,跨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經過無窮久遠的時間才產生果報。這種道理猶如:番茄栽種到收成,僅需幾個月的時間,而蘋果是由栽種到收成,就需要以年來計算了。

2、產生果報後,受報的期間也有長有短。短的話,幾日、幾月、幾年;長的話,從受報開始,到報盡為止,跨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經過無窮久遠的時間。

三、因果定律

1、因果定律是不消滅的。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就是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也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等因緣會合時,就一定產生果報,由自己來承擔。所以先造的因,不一定先產生果報;後造的因不一定後產生果報;現在造的因,也不一定今生就產生果報。

2、因果定律是不能相互抵銷的。有人說過去做惡很多,現在做很多的善來彌補抵銷,這是錯誤的觀念。試想在一塊土底下,先後種下瓜種與豆種,結果瓜種一定生瓜,豆種一定生豆,兩者不會互易,也不會相互消滅。

參、輪迴

  人世間的因果現象,我們既已略有瞭解,就不可不知輪迴的道理,因為只有知道輪迴的道理,才能明白眾生的因果變化面貌。
  一個生命的出生是由一條靈所形成的,靈是不會滅的。靈在人身體裡,就像人住在房子裡,身體會死,靈不會死,靈離開了身體,就叫做人死了。真正死掉的是身體,靈是不會死的,靈離開身體,就像人不住在房子裡。人的身體就像房子一樣,會變老、變舊,甚至會倒塌掉,所以靈在身體死掉後,靈就會再去找一個新的身體,就像舊房子倒塌掉時,人就會再去找一間新房子來住一樣,如此舊身體死掉,在去找一個新身體的過程,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輪迴。
   再次輪迴時,能去好的地方,或去壞的地方,是由前生的善惡因果來決定的。所謂「六道輪迴」是指眾生在命終之後,各因善惡因果的牽引,投升到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六道之中,由於眾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有時修善,有時作惡;於是有時升天享福,有時入地獄受苦。就這樣在六道之中進進出出,如車輪之迴轉,永不停息。



肆、赦因果

一、為什麼要赦因果
  出生為人就一定有業障,有的人業障小就命好,有的人業障大就命運坎坷。要如何改變命運全在你自己的掌握,全在你一念之間,若你自嘆自艾意志消沉,則你的命運一定惡性循環每況愈下,最後走上絕路;反之,若你懂得自我珍惜,懂得自我滿足,再順天命而行,好好修行,及時行善積福,則你的命運一定會漸漸的改善變好,最後過著自在快意的人生。但以實際的經驗來談,你會走上這條修行之路的人,大部分都是被逼迫的很慘或已無退路之時,才會來接觸。若要走上修行的這條路,勢必會有業障的重重阻礙,而這些業障就是自己累世所造做的罪業,赦因果的目的就是希望這些冤親債主先行退開,讓自己好好走上修行的這條路。
  赦因果有一個重點觀念要在此強調,就是不要以為赦因果,就是字義上所說的把因果赦完了,赦乾淨了,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要知道因果定律是不可能輕易改變的。透過赦因果的方法,只是能得到無形界的暫時寬待,給我們時間努力於修行,努力於改過向善,反之,若我們不知就此把握時機去做,誠心懺悔改過,精進修行,行善布施等善行來改變自己,就變成有欺騙無形界的情形,如此會招來的惡報一定很可怕,要小心謹慎啊!

二、赦因果的方法

1、懺悔
  就是自已認為犯了過錯,願意坦然的面對,並且希望自己不再重犯這相同的過錯,簡單說就是悔罪謝過,請求諒解的意思。佛經中也告訴我們,一個人不怕犯罪只怕不懂得懺悔,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見懺悔有非常殊勝的功德。
懺悔的重點
  赦因果最重要的就是要真心懺悔。
  「懺」是請求原諒;「悔」是悔過,追悔過去的罪過。也就是說,「懺悔」是把自己生活上所犯的種種過失,在神佛菩薩面前告白,請神佛菩薩作證以示悔過,藉著懺悔消除業障,獲得身心的清淨。除了認錯外,同樣的錯也不再犯第二次,才是真正的懺悔。
  為什麼要懺悔?因為人非聖賢,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有時還會一錯再錯。所犯的錯,可能有心,可能無意。有時透過嘴巴說出來傷人,或由行為做出傷人的事;有時嘴巴沒說行為沒做,但是心理卻生出傷人的念頭。這些經由身體、口、意念所犯的過失,就是造業。造了業,當因緣成熟的時候,總有一天會招致果報的。所以,業多,苦就越多;越苦,就越難得到解脫。
  佛法說因果通三世,種了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前世所做的一切,這一世受報;今世所做的今世受報,今世沒受來世受,因果的定律決不會有所閃失的。
  因果報應這麼可怕,那麼要用什麼方法來改變已經犯錯、造業、作惡的事實呢?﹁懺悔﹂!因為我們開始懂得因果,畏懼因果,拒絕不好的果報現前,所以我們懺悔。切斷所有的惡因惡果,創造新的未來,創造新的果報,是懺悔的用意。

2、念佛
念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佛說法四十九年最最精華的部份,也是妙法中的妙法,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因為發心念佛,心念純善,當被十方諸佛之所護念,且被彌陀之光所照。專心念佛,自力與佛力交相輝映,善根增長,業障自此漸漸消除。所以念佛能消業障。

3、吃素
在所有的罪業中,以殺業為最重。因為既然造了殺業,必會得到殺報。但是我們經常造了殺業而不自知,因為吃肉就等於殺生,我們天天吃肉就等於天天殺生,所以因為吃肉,與眾生所結下的仇恨真是無量無邊,未來所獲的果報更是不敢想像。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趕快吃素,斷除吃肉的惡習。
  初期無法完全吃素的時候,食肉也要食三淨肉,就是見殺的不吃;聞殺的不吃;為我而殺的不吃。
  每月初一、十五,一定要吃素食。
  正確的吃素,是除了肉類之外,蛋、酒、蔥類(含洋蔥)、蒜、韭菜,都不可以吃。

光目女的故事
  《地藏經》上有這麼一段記載:在無數劫前,有佛名清淨蓮華目如來,那時有一阿羅漢,十分勤奮地弘揚佛法。有一女孩名叫光目,供養阿羅漢,阿羅漢就問她有何所求?女孩說:「我母親死亡之日,我做了些功德,藉以解脫她的痛苦,我想知道現在我的母親在那裏?」阿羅漢憐憫她,於是入定尋知她母親墮入地獄受苦。羅漢問女孩:「妳母親生前犯了什麼重罪,以致死後受那麼大的苦報?」女孩說:「我母親生前最喜歡吃魚鱉,更喜歡吃牠們的卵,因為這樣,殺了無數的生命。」「慈悲的尊者啊!請告訴我,要如何做才能解救我母親出苦?」阿羅漢就教她誠懇地稱誦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名號,並雕塑佛像,這樣可使活著的人和已經過世的人都能夠獲益。從這則故事,可以知道殺生的罪孽是多麼的重。所以只要我們吃素,不要殺害眾生的生命,就會有福報。也唯有吃素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才比較容易。

4、放生
參加放生活動,可以自己前往參加放生活動或是捐錢給放生團體,若是捐款的話,要註明用途是化解與累世冤親債主的冤仇。
  放生在佛法的觀念中,是慈悲的表現,佛法的重要精神就是慈悲,所以會勸人吃素,愛護生命。由戒殺、慈心不殺到救護生命;由比較消極的吃素,止惡不殺生,到積極的揚善、救護放生。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動物、生物,被抓被關或可能被殺,在驚慌失措命在垂危時,發慈悲心買命救贖,給予釋放解救。
  因果報應如影隨形,絲毫不爽,種什麼因得什麼果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放生就是救他人的命,種了善因必得善果。阻礙批評放生,就是妨礙別人救命,種了惡因,必得惡果。
  天地萬物眾生與我,皆曾經互為冤家仇敵,今朝放生,正好可以化解冤仇,不再冤冤相報。
  放生是消業障最快的方法,想要身體好,趕快放生吧!想要事事都好,平安順遂,那就多多吃素,多多戒殺放生吧!

5、修行
  一般人總認為,修行就是修苦行,其實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觀念,第一、修行並不代表就一定要修苦行;第二、現在人所說的苦行,距離真正的修苦行還差的很遠。所以一定要破除修行就是修苦行的觀念。
  修行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修行其實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果各位依照本書所寫的實際去做,從以往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到現在行事作為都遵守本書的規定,做錯事情懂得懺悔,懂得吃素、懂得放生、懂得念佛,這不就是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嗎?!

伍、不昧因果的修行道理

  修行若能改變因果的話,因果定律便不存在;但是,如果修行不能改變因果的話,沒有一個人能成佛,那修行又有何用呢?這個問題很是微妙,大家想想。
  其實修行就是積極的在止惡行善,所以很多人以為行新善可以補舊過。而事實上,因是因,緣是緣,果是果,因要由緣才能結成果,也就是緣未成熟時,可以透過修行成就善緣來轉變果報;然緣若成熟時,就沒有辦法補救了。


  轉變因果的兩種方法:

一、知道因,要斷緣,可轉果。過去某個地方有一座寺廟,有位法師在那裡講經,同時有一個曾經造了大罪業的人,聽完了經就去請問法師說:「我過去殺生害命,已經造了很大的罪業,現在該怎麼辦呢?」法師就教他說:「你要真心流露發心懺悔,現在還未結果,斷緣就可以了。」但是此人只知因與果,不明白緣的道理?法師就善巧方便,拿一包蒺蔾給他,教他種在寺後空地的東西兩條小路邊,並且說道:「東邊種的蒺蔾要撒石灰,不要澆水;西邊種的要天天澆水」;法師又交代他每隔五天要赤足一次,東邊走走西邊走走,此人頭一次東走走西走走,並沒有什麼感覺,法師就再叫他說:「西邊依然天天要澆水,東邊依然是不可澆水,再隔五天,也是要赤足兩邊走走。」
又隔了五天,這個人也是如此走來走去,這個時候,忽然看到西邊種的蒺蔾已經長出芽來。再過五天看到芽已經長了三寸,而且開出黃花,他仍然是走來走去。再過了五星期後,在西邊赤足走的時候,就被蒺蔾的刺,刺的不能走了,法師就問他說:「東邊走的時候,感覺怎樣?」那個人回答說:「不感覺什麼。」法師再說:「東西兩邊都是種蒺蔾種子,為什麼東邊能走西邊卻不能走呢?」這個時候他才恍然覺悟,原來東邊撒的是石灰而且又不澆水,因此斷了緣就不發生作用;而西邊的蒺蔾天天澆水,這水的增上緣,就發生了力量。
所以顯然是同時下種,東邊的不發芽而西邊的卻很茂盛,這就是有緣則生,無緣則滅,因果可以轉變的道理。

二、了知空性,懺悔消業,廣作善業,滅罪離愆,如此來轉變因果。
當我們學佛深入佛理時,即了知一切法皆是空性,所以「罪性本空唯心造,心若亡時罪亦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若是懂得因果道理,再知道真心懺悔時,就會無懼於業報的來臨。因為我們知道,業是生死輪迴相續的,現在所受的業多是前世帶來的,但我們在輪迴受業報的過程中,又會持續再造新的業因,所以我們可以透過修行,再造新善因,而使重業輕報,輕業消除。這也就是為何有很多修行的當事人透過懺悔、修行、念佛、放生等改變心念,又布施行善廣積功德,最後都改變了命運,很多的奇蹟因此而發生。
修行不是「名詞」,也不是掛在嘴上的「形容詞」,更不是增長我慢心的「助詞」;修行是真正賦予行動的「動詞」。選擇正確、適合自己的方式進入修行的大門,並且專一的行持下去,修行才真能幫助自己,改變未來。但願所有尚在修行門口徘徊的人們,都可以真正走進修行的大門,掌握修行的真意,不浪費專注其中所花費的心力,真正得大利益。
  在這個根本的體認當中,會發覺到人們是多麼的渺小,多麼的微不足道,生而為人-男人、女人;富有、貧窮的人;美麗、醜陋的人等等,皆有其因緣果報。在生死的洪流裏,不斷追尋著現世生活的願望,變得只是成為下一期生死的延續,一樣重複上演「生與死」的戲碼而已。看著自己與親人,看著人的生與死,體會到的生命意義-脆弱與無常,誰能跳脫呢?人生的苦難與折磨,就在這樣的戲碼裡得到了證明。「修行」的意義是找到一個出口,達成現世的祈願,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追求生命的本質-能終究解脫的方法。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何謂修為?如何勘驗一個人的修為?
隨佛禪師 講述


「修為」與「修行」,兩者的意涵有所不同。修行偏重於方法或作為;修為則是修行功力到何種程度的一種評價。

評斷一個人修為的高低深淺如何,不能單憑個人的感覺,基本上,可以從五個面向來勘驗。

一、修行的方法是否正確?因為方法如果不對,雖然修得很好、很認真,有可能並不是佛教的方向,或者與 佛陀教導的方法不同。

二、目的動機為何?修行方法正確了,那麼操作此方法的目的,是念茲在茲於個人利益還是大眾利益呢?如果其目的僅止於個人利益,終究跨不出自我的拘限。

目的與方法都必須正確。有些人做事時,「只注意用心,不考慮方法」,用心很良善,但是不問方法對不對,很可能大家都不得利。還有的人,只問方法對不對,不注意自己的念頭放在哪裡,待人接物全忽略了,對於群己也是無益。認真做事,方法又正確,想到自己也念及眾人,最能自利利他。

三、實際做了哪些作為?一個人是否真正為佛教、為眾生,必須從實際的表現來了解。口說為佛教、為眾生,那麼實際的人生,表現的是什麼呢?有些人心口不相應;有些人雖心口相應,但與行為不合拍,有心動沒有行動,終究是空頭支票。

四、持續多久?人為了個人的受用、地位、評價,往往可以偽裝、忍耐,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例子,不論是欲成大事者的忍辱負重,或者是大奸大惡之徒的隱忍一時,都足見人類的偽裝功力。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是最好的檢驗方式。

五、能夠改變自己多少?一個人有沒有修為,不在於他多會打坐、多會捐錢、多關心別人,而是在於是否能夠克制自己,調御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安於正道。修行很大一部分就在調御身心。

我們必須了解,人在不同情況下,就會呈現不同的回應。諸法因緣生,在諸法因緣生的過程之中,慢慢的,我們就能明白一個人的修為是如何了。了解一個人的修為,不是就一件事、一句話,即斷定對方怎麼樣,而是從不同因緣中的不同表現,慢慢得知而來。

更重要的是,不忘用此五事檢驗自己:我的方法正確嗎?我的目的何在?我實際做了什麼?人前人後是什麼表現?堅持多久?努力於調御自己嗎?這些都得自己想想。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中國人一定要知道: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道德】



是指大自然的法則,也稱天道,它是指宇宙運行的規律,萬變不離其一,世界再怎麼變化,天道的運行規律永遠不會變。



是指隨順自然的規則,人們按照這運行的規律去做,就能得道。古人把德和得的意思一樣理解。如果硬要違背自然規律去做,那就會逆天而亡,必有災殃。人會欺負人,但天道決不會欺負任何人。古人常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表明了中華道德發展的歷程。中國傳統道德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道德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並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而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基本道德規範數量的增減,也有每個道德規範在不同歷史時期自身內涵的豐富與發展。



【五倫】

1.父子有親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

2.君臣有義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

3.夫婦有別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內外有別

4.長幼有序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

5.朋友有信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

五種人倫關係,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五常】



仁,人二也。指在與另一個人相處時,能做到融洽和諧,即為仁。凡事不能光想著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考慮,做事為人為己,即為仁。儒家重仁,仁者,愛人也。簡言之,能愛人即為仁。



義,人字出頭,加一點。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幫人一把,即為義。古字義,離不開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別是非,在人家需要時,及時出手,幫人家一兩下,即為義。



禮,示人以曲也。己彎腰則人高,對他人即為有禮。因此敬人即為禮。古之禮,示人如彎曲的穀物也。只有結滿穀物的谷穗才會彎下頭,禮之精要在於曲。



智,知道日常的東西。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運行的規律,了解人與人之間關係,就叫智。



信,人言也。遠古時沒有紙,經驗技能均靠言傳身教。別人用生命或鮮血換來的對周圍世界的認識,不信老師的教誨是要吃虧的。信者,實為人類之言,是人類從普遍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智慧,當然不會騙人。



【四維】

禮上下、貴賤、長幼、貧富的等級秩序。

義對國家社會的道德義務。

廉坦蕩無私,清正廉潔。

恥對壞事的羞恥心。

【八德】



孝字半老半子,言親已老半入土,為子就是手足以奉養扶持。所謂「百善孝為先」。孝者百行之首,萬善之源,乃為人該行該守之第一重大義務也。為人不可無孝,無孝如樹無根,如水無源。

父母養子成人,恩深如似海,德高如泰山,一朝一夕一舉一動難言盡述,父母愛子無微不至,辛苦不辭冒險不退,始終不倦勞而不怨,愛子一生至死不變。



為人子者須當知恩報本,欲子孝順,須先孝雙親,如不孝父母親,別人一定會逆離你,今日為人子媳婦,後日為人父母翁姑,今日不孝父母翁姑,後日受子女媳婦不孝,惡性循環,理之所當然也。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蓋因習見其行為,自然盡學其舉動也。



悌,悌字先點為兄,後點為弟,弓身一手一足,是最親的同胞兄弟也,兄弟原來同氣連枝,姊妹相親兄弟和氣,同念一母所生,共乳成人,兄寬弟忍不失手足之情,家興族盛是不虧悌道也。



所謂忠者,真心誠意做事合法合理,竭盡心力至公無私,弟子規中說:「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所報無謊,所言無虛,做事不怕人見,不怕人恥笑,不做虧心事光明正大,可以對天地對神祗、對國家對社會、對父母兄弟妻子、對自己良心無虧者就是忠也。



信字人言而成,夫信者誠實也,信乃人道上之準繩至寶,人之事業成功失敗皆以信字為基礎,君子修道一言為定。若與人相約之事,買賣或工作只顧自己利益而失約,或講話虛而不實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顧行,行顧言,心口和一,以信篤行。



禮者天理之節序,人事之儀則也,人在萬物之上不可無禮,否則將與禽獸何異?也是得不到別人的尊敬。禮能表現人之身份及人格,態度謙虛儀容端莊,行為有規律,對尊長有禮貌,待下輩慈悲博愛,你若以禮待人,他人必定以禮答之。所以修道必注重禮節,自重、自愛、自己﹑敬重別人愛人,如此品格高尚不虧禮之道也。



義就是做事能合正道的意思,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雖天下財物為人人所喜愛,但需要用正義而取,若用不義橫財逆取,損人利己,最後必定會照禍滅亡。老祖宗教導我們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意思是若沒有這個福德你要去享受,最後必定會招來疾病與災難。所以正義君子,不但不貪不義之財,以疏財仗義,救濟諸善等,神欽人仰,光前裕後,留美名萬古矣。



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無私慾無邪念,不做虧心等惡事也。待人接物誠誠實實,辦公做事有始有終,臨財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慾,貴在身清,內心清廉,家雖貧亦不願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為之廉也。



對壞事的羞恥心。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孟子·公孫丑》裡寫道:「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上天降下的災害你還可以逃避,還可以找理由;自己造成的罪孽,無處可逃,這是因果循環。

所以,當你委屈的時候,不要怨恨別人,這是你自己創造的惡果。



02

有人離開你,是因為你不夠優秀。

好的婚姻,總是旗鼓相當的。如果你配不上別人,就不要恨別人不愛你,也不要恨別人離開你。

好的朋友,是互幫互助的。你總是期待別人幫忙,自己卻好吃懶做,爛泥巴糊不上牆。那麼,對你再好的朋友,也會離開。

當有人離開你的時候,你要學會放手。然後反思自己。

反思自己的缺點,看看哪些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和別人差距有多大。改變缺點,你才會更加完美。

反思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傷害了別人。做一個會說話的人,多關心別人。

如果你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別人還是離開了你,說明你們不合適在一起,離開也是他的損失。

聰明的人,在別人離開之後,會變得更加優秀。自己努力變好,是對離開你的人最好的報復。

03

有人欺負你,是因為你不夠強大。

人都有一個習慣:柿子要撿軟的捏。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微生物,微生物吃泥巴。動物界裡,存在弱肉強食的規律,社會上,也有這樣的規律。

當然,這個社會,註定不會太冷。當你很弱小的時候,會有人來幫助你,但是別人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關鍵還得靠你自己站起來。

做人,要像狼一樣活著,而不能做待宰的羔羊。

當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就別委屈自己了。要懂得,刺蝟雖小,也能自保。所以,你要想辦法讓自己帶著鋒芒。

你的強大,就是你的鋒芒。比方說,你是一個學者,你在某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就是你的鋒芒;你是一個老闆,你的經濟實力就是你的鋒芒。

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委屈,只有想辦法擠到「行業的頂端」去,你就不委屈了。



04

你霉運不斷,是因為你不夠善良。

老祖宗告訴我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人在做,天在看。你做的一切,冥冥之中都會回到你身上,哪怕你做了一件很隱秘的事情,但是時過多日,還是會公之於眾。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比方說,在家門口有一個車位,本來是公家的,但是你偏要占為己有。因此,不管誰把車停到這個車位,你都會偷偷把別人的輪胎弄破。沒有人看到你弄破了輪胎,但是老天知道。



在你多次作惡之後,肯定會有人防備你,然後利用監控等設備,拍下你的惡行。防備你的人,就是「老天爺派來的人」。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倒霉之中,那麼你想一想,自己做錯了什麼?

小偷小摸、搶奪、恃強凌弱、暗箭傷人、巧取豪奪等行為,都是倒霉的徵兆。

為什麼我們用「賊眉鼠眼」來形容壞人,因為壞人心中有愧,不敢和別人對視,他的眼睛會泄露自己的惡念。

聰明的人,一生行善積德。即便也會受委屈,但是內心是坦蕩的,活得心安理得,人生沒有陰霾籠罩。

05

你總是一事無成,是因為你能力有限。

在一座廟裡,一老一小兩個和尚在打坐,默念經文。小和尚時不時睜開眼睛,看窗外的秋色,聽秋蟬鳴叫。

挨近中午的時候,小和尚實在坐不住了,悄悄起身,跑到林子裡捉蟬。

有一天,寺廟裡準備挑選一部分和尚外出學習。小和尚心痒痒的,很想參加。

當然,小和尚最後沒有去成。他很生氣,問老和尚:「師傅,你也不幫忙說句公道話。起碼你要推薦我去參加學習吧。」

老和尚說:「來來來,你背一段金剛經給我聽聽。背出來了,我下次一準幫忙。」

小和尚啞口無言,他一句都背不上來。

做人,貴在有自知之明。如果你能力有限,你拿什麼和別人爭呢?能夠讓你勝過別人的,不是你的地位,也不是你的出生,而是你的學識和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的千里馬,還以為伯樂沒有長眼睛,沒有看中自己。我們沒有搞清楚,厲害的人,都在做自己的伯樂。是金子,哪有不發光的道理。

臉上的淚珠,會反光,但是不如心中的光那麼精彩。



06

我要告訴你,委屈時,就做個含淚奔跑的人。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道:「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了。」

委屈有什麼用?不過是敗壞了自己的心情,讓別人看笑話而已。

有的人,跌倒了無數次,但是每次都爬起來了;有的人,只是跌倒了一次,就永遠都爬不起來了。

你要知道,傷疤也是一種美。小時候受過的傷,長大後就變成了美好的回憶;痛苦和絕望,也能激發自己的鬥志和勇氣;人生的低谷,就是崛起和蓄能的開始。

你都沒有出發,你怎麼知道前方有什麼?你都沒有試一試,你怎麼就認輸啦?

世上哪有委屈,一切皆是因果。

你想要得到什麼,就積極爭取,至於結果如何,就交給老天。

別急,老天會幫你,一切自有安排。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吃全素會營養不夠?

很多善信都提出過這個問題。例如,有一位善信說他只在初一丶十五吃素,其餘日子都吃葷,他這樣安排是因為恐怕如果全素食會使他身體缺乏營養。
其實這是誤會。素食的材料是營養豐富,很多比肉類更具有營養。你看看食全素的出家人,都紅光滿面和非常健康長壽。再舉例,那種動物的身體是代表最有氣力和耐力?應該是牛和馬,它們都是吃草,亦即吃全素的。再説長頸鹿,它跑得比其它動物都快,亦是素食動物。這證實吃全素是足夠對身體提供所需養分。

傳説人類壽命應平均是150歲,因為吃肉才會「人生七十古來稀」。人通常不是老死而是病死。
我們人類吃肉,説得不好聽是吃動物的尸體。動物的尸體含很多毒素,都會患病,甚本上人類患有的病種,動物都同樣患有。吃肉就把毒素吃進肚內,這些毒素不是高溫煮過便會消失,而是在我們體內隨歲月慢慢積聚。人類很多病都是由於這些毒素引發。


待續...................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疫情肆虐下請向彌勒佛祈福---見佛像如見佛

Post by editorial »

北洋女學教授轉生三世容貌相同 寫書講果報
2021-09-07_11h59_54.jpg
2021-09-07_11h59_54.jpg (29.1 KiB) Viewed 14930 times
信佛後的呂美蓀曾寫了一本名為《寅畏室筆記》的書,內容多涉及因果報應之事。



民國時期才女頻出,這其中就包括來自安徽的女詩人呂美蓀(字清揚)。民國大儒章士釗曾說過「淮南三呂,天下知名」。「淮南三呂」指的便是安徽旌德呂鳳岐的三個女兒:長女呂惠如、次女呂美蓀和三女呂碧城。

呂鳳岐,字瑞田,光緒丁丑年(1877年)進士,翰林院編修,50歲出任山西學政三年,其後歸里。他平生喜歡讀書、藏書,秉性淡泊,「唯以書畫遊覽自娛」。他的夫人嚴士瑜,亦來自書香之家,父親是安徽來安縣舉人嚴琴堂,外祖母是清代著名才女沈善寶。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她「幼憐於親,得其詩學」。



呂鳳岐、嚴士瑜夫婦共生有兩男四女,兩男早夭,最小的女兒呂賢滿因病英年早逝。對於女兒的教育,夫婦倆十分上心,呂鳳岐專門請來家庭教師教授,還「日親督諸女讀」,教她們吟詩作畫。此外,呂鳳岐與當時的文士互相唱和、詩書相贈,亦開闊了女兒們的視野。



據說,在1882年呂美蓀出生前,嚴夫人做了一個夢,夢中來到一個地方,右邊晦暗左邊明亮。她自己站在明亮的左邊,但見右邊站立著一個約三十歲左右的男子,高鼻樑、尖下巴。嚴夫人感覺這是從事刀筆業的窮書生。

過了一會兒,書生又化作一名女子,年齡與之相仿,穿著青衣布裙,手裡提著一個裝滿針線、剪刀等的籃子,女子唱道:「誰有髒衣服,我可以為之浣洗;誰有破衣服,我可以為之縫補。」嚴夫人明白是書生轉生成了織補女。

很快,織補女走到了嚴夫人的身旁,突然說道:「我如今要托生到你家,請善待我。」說完,扔掉手中的籃子,向嚴夫人撲來。嚴夫人受到驚嚇,從夢中醒來,不久就生下呂美蓀。
20210907050149168.jpg
20210907050149168.jpg (50.7 KiB) Viewed 14930 times
織補女走到了嚴夫人的身旁,突然說道:「我如今要托生到你家,請善待我。」示意圖,圖為清人繪《仕女圖》局部。(公有領域)

呂美蓀稍長,仍有些頑皮,喜歡調侃他人,嚴夫人就悄悄地將夢中所見告訴了女兒,並告誡道:「你三世相貌相同,今生為我的女兒,應該說,命運比前世的書生和織補女要強很多,但是你切勿因為聰慧機敏而挖苦、欺負他人,如此可贖前生的罪過,或可長壽。」呂美蓀對此一點都不信。

呂美蓀14歲時,呂鳳岐因過度勞頓而亡,年僅59歲。嚴夫人帶著四個女兒投奔娘家。不久後,呂惠如嫁給了舅舅嚴朗軒之子嚴像賢。其後,嚴朗軒到塘沽任同知,呂惠如夫婦同往,呂碧城為了求得良好的教育,也跟隨大姐而去。呂美蓀、呂賢滿則跟隨母親繼續待在外祖父家。

當時,嚴家的祖田為鄰居侵占,呂美蓀為嚴家寫下狀子,遣僕人去官府告狀,一年後勝訴。她寫的狀子好似一個熟手,這或許與其前世從事刀筆業有關。

1904年,呂碧城前往天津,先任《大公報》主編,後在英斂之、傅增湘、方藥雨等人的幫助下,創辦北洋女子公學。同年,呂惠如、呂美蓀相繼赴津,任教於女學兼北洋高等女學堂總教習。在此時期,三姐妹均進入了創作時期。

在女學任教期間,呂美蓀因為看了許多西方譯作,愈發不信鬼神之事,有時還痛斥之。不過,一天,她從學校去報館,途中莫名與電車相撞,左手腕折斷。相信這是報應的呂美蓀,自此開始懺悔過去對神佛的詆毀,並開始信佛。

之後,呂美蓀應其父同年摯友、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之邀,去奉天(今瀋陽)任奉天女子學堂教務長,女子美術學校教員、名譽校長。30歲後曾在蘇、皖、閩、滬等地的女子中學任教。
20210907050149398.jpg
20210907050149398.jpg (92.32 KiB) Viewed 14930 times
《婦女時報》1911年第1期刊登的「北京女學界為北洋高等女學堂總教習呂清揚暨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呂碧城二女士開歡迎會」。前排中立三人,中間者為呂碧城,右邊者為呂清揚(呂美蓀)。(公有領域)

1930年,呂美蓀在青島定居。在此期間,她創作甚豐,寫了不少詩文,和全國詩詞家經常有信函交流,並創有全國性詩社。1935年,呂美蓀以民間學者的身份訪問日本,並與日本的文化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與交流,影響頗大。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青島病逝。

呂美蓀一生中與諸多名人有過交往,如康有為、梁啓超、陳三立、趙爾巽、吳郁生、於元芳、黃公渚等,可以說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信佛後的呂美蓀曾寫了一本名為《寅畏室筆記》的書,內容多涉及因果報應之事。首個故事就講述了其母嚴夫人的祖母得善報的故事。我們姑且稱嚴夫人的祖母為太夫人。

太夫人秉性善良,樂於救助他人。一次,佃戶李同因為沒有繳納官糧被捕入獄,太夫人不僅給他送衣服和食物,還出錢為其贖罪。一天,太夫人生了重病,似夢非夢中見一人揭開窗前的帷帳,說道:「我在陰曹地府為太夫人祈壽三年,請備下冥幣給冥差。我是李同,是來報恩的。」很快,太夫人痊癒。

三年後,太夫人再次重病,她的次子嚴琴堂正好赴京參加秋試。太夫人對家人說:「我夢見琴兒考完了三場,之後為我製作壽衣,又買了一株金銀桂,上邊繫著紅繩。」不久後,琴堂歸家,太夫人去世。
2021-09-07_12h01_23.jpg
2021-09-07_12h01_23.jpg (117.17 KiB) Viewed 14930 times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