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美元地位不保 港元必須自保
現時以美元為貨幣儲備的世界貨幣制度,斷無可能延續下去。二○一二年九月十八日,身兼德國聯邦銀行總裁和歐洲中央銀行理事會成員的魏德曼(Jens Weidmann)於法蘭克福的銀行歷史研究所會議上發言,在解釋現時世界貨幣制度之主要弊病時,提及一百八十年前哥德(Goethe)經典作品《浮士德》內「印銀紙」一段:魔鬼梅菲斯特(Mephistopheles)扮無知者,引誘財務有困難的國王簽發文件,將文件定為紙幣流通,代替金銀作貨幣以解決其財務困難。當國王發現簽個名便能當錢用,當然大簽特簽,最後,貨幣供應大增,導致其國家物價失控暴升、社會動盪。
聯儲局已宣佈低息政策至二○一五年,維持低息及無限印銀紙,美元貶值必成大勢,因此港元斷無可能無止境與之掛鈎喪失購買力,港人亦無可能再為保持聯繫滙率,眼白白再損失幾千億港元財富,香港長遠必須部署港元與美元脫鈎以自保。部署脫鈎的第一部、是降低現時外滙基金內美元資產的比例,增加黃金的比例。黃金價格在美國二○○三年實行低利率政策以救其經濟後開始上升,由當時約三百美元一安士,升至現時近一千八百美元一安士,近六倍的升幅。換一個角度,美元兌黃金,同期貶值近八成!黃金在布雷頓前後,均為世界各國的貨幣儲備。法國便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要求重新制訂以黃金為儲備的世界貨幣制度,以解決美國利用美元之獨特地位濫印銀紙此問題──亦即是經濟學上的「卓利芬悖論」(Triffin Dilemma)。而德國聯邦銀行總裁魏德曼在上月的發言中,亦多次暗示黃金實為最佳的貨幣,並提到法蘭克福的銀行歷史研究所原來設有多種與哥德、浮士德有關的圖畫和雕塑,以警惕德國民眾印銀紙之大害及貨幣穩定之重要。
事實上,近年多國正增購黃金作儲備,以應付美元持續貶值之勢。與此同時,國際結算銀行(各國中央銀行之中央銀行),正研究在監管全球銀行業之巴塞爾協議III(The Basel III Accord)中,將黃金由現時的第三級資產,提升為第一級資產的地位(根據巴塞爾協議III,銀行須持有比現時更多的第一級資產)。種種迹象顯示,世界金融局勢正在改變,黃金正逐步回到世界貨幣制度的中心。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現時黃金佔美國之儲備約七成五,佔德國的七成二,佔歐羅區的六成三。而按香港金融管理局二○一一年尾數據,美元資產佔外滙基金七成八,港元資產佔百分之七,其他貨幣佔一成四,沒有黃金。香港實可參照美國、德國、歐羅區的比例,立即增加黃金於外滙基金之比例,在正式脫鈎前,先保數代港人辛勤建立之財富。
黃金儲備到一定比率,港元有一定的黃金儲備作後盾,香港便可宣佈與美元脫鈎,改之與一系列之貨幣掛鈎,當中黃金的比例最重,例如五成以上,以換取世界各國使用港元之信心。當然,以上各比例之問題,可以細議,但改革港元的方向必定是以黃金為主要後盾。
美國濫發債印銀紙,最終於一九七一年關閉黃金窗,變相令美元大幅貶值(兌黃金),換來的是世界油價十年上升近十倍、物價暴漲、經濟動盪。美元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間更因此損失近半購買力。以史為鑑,美國行量化寬鬆,無限發債印銀紙,卓利芬悖論又再重現。美元地位不再,港元必須利用黃金以自保。
吳大澂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金管局再次入市沽港元 (21:33)
熱錢流入港元,金管局今日兩次入市買美元沽港元,穩定港元匯價,共涉及66多億港元。
在今日,正值重陽節假期,港元匯率兩度觸及7.75這一強方兌換保證水平,金管局不得不再次買入美元、賣出港元,以穩定匯率,這已是四日內第二度干預。
金管局買入美元後,港元匯價仍然強勢,接近強方上限。在25日香港銀行體系戶口結餘將增加至近1600億港元。
熱錢不斷湧入之時,市場分析員認為,金管局別無他選,只能不斷干預匯價,以維持聯繫匯率。境外熱錢流入亞洲市場,會令亞洲貨幣升值,市場更是憧憬資產價格將持續上升。房價不斷上漲的同時,香港股市已連續八個交易日上漲。
金管局在10月19日,在紐約買入6.03億美元,干預港匯的強勢。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熱錢來襲是金融危機序幕?
熱錢源源湧入,港元兌美元滙價節節上升,偶爾還升破聯繫滙率機制的波幅,迫使金融管理局四天之內三度出手沽港元買美元,以穩定滙價。在金管局一再干預下,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大幅上升,到星期四將增至超過一千五百億元。
今次大量熱錢湧港背後有甚麼盤算,有甚麼原因,市場人士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認為是部份基金憧憬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先把資金放在香港,等待合適時機出手。有的認為是中港股市估值吸引,找尋出路及獲利機會的歐美游資自然抓緊時機把部份資金調到香港,伺機吸納。也有些想「刀仔鋸大樹」的對冲基金始終相信香港的聯繫滙率不可能長期守住,政府可能會趁港元兌美元強勢脫鈎或重訂滙價,讓港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三成。他們於是趁早買港元沽美元,希望一旦特區政府真的改變聯滙大賺一筆。這些投機港元買盤也可能令港元持續升值。
金融市場從來就是個各顯神通的地方,再加上香港是個資金來去自由的地方,沒有任何資金或外滙管制,游資熱錢大有可能基於不同的盤算來港,不一定跟狙擊聯繫滙率有關。事實上經過近三十年的實踐及多次衝擊,聯繫滙率雖不能說牢不可破,但特區政府及金管局應對炒家狙擊的能力及經驗都比以前強,少數對冲基金要累積大量港元沽盤或買盤撼動七點八的滙價水平絕不容易,弄得不好隨時被其他大鱷伏擊,又或是被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及金融政策愚弄,無功而回。
此外,熱錢湧入雖然可能引發通脹,但即時經濟衝擊不算大,價格上升的影響只會逐步影響企業及消費者,政府也可以有不同措施紓緩通脹影響,不必觸動聯繫滙率或七點八的滙率水平。更重要的是,改變滙率水平讓港元升值的後遺症非同小可。聯繫滙率這類貨幣發行局(Currency Board)體制最核心的防禦不是雄厚的資金或外滙儲備,而是信心,是對體制及政府政策的信心。任何改動包括改變滙價或掛鈎的貨幣都像在「信心圍牆」中打開一個缺口,很容易越變越大,最終令「圍牆」崩塌,令投資者及人民失去信心。試想想當政府因熱錢湧入而調升滙率時,投資者便可以透過操控資金流動逼特區政府令港元升值或貶值,以獲取巨利。市民及企業眼見滙率出現波動自然對制度信心下降,動輒以腳投票,走資撤資。這樣下來,聯繫滙率制度自然土崩瓦解,難以維持。像這樣的政治經濟後果有誰願意負責?有誰可以負責?
熱錢不斷流入雖然不可能動搖聯滙制度或令港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但對熾熱的資產市場包括股市及樓市肯定有影響。十月份以來港股持續上升,突破今年的高位已反映資金流入的影響。現在熱錢加快來港,股市還有可能進一步上升。至於已陷入「瘋狂」狀態的樓市在資金持續流入下極有可能再創新高價,進一步拋離九七年創下的高位。只是熱錢游資來得快走得同樣迅速,由資金推動的股樓齊飛現象誰也說不準能維持多久。一旦投資者發現更好的賺錢機會,更安全的避風港,他們將毫不猶豫的撤出香港,拋售港元資產,到時候引發的震盪將會相當巨大,特別是高處不勝寒的樓市有可能首當其衝,成為套現撤資的工具,令熾熱的樓市突然逆轉。九七年初香港及亞太區還是外資的寵兒,但不到半年,資金就大舉撤退,引發亞洲金融風暴,並令香港樓市從高峯跌入長達七年的低潮。誰也不知道歷史會不會在十五年後的今天重演。
盧峯
熱錢源源湧入,港元兌美元滙價節節上升,偶爾還升破聯繫滙率機制的波幅,迫使金融管理局四天之內三度出手沽港元買美元,以穩定滙價。在金管局一再干預下,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大幅上升,到星期四將增至超過一千五百億元。
今次大量熱錢湧港背後有甚麼盤算,有甚麼原因,市場人士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認為是部份基金憧憬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先把資金放在香港,等待合適時機出手。有的認為是中港股市估值吸引,找尋出路及獲利機會的歐美游資自然抓緊時機把部份資金調到香港,伺機吸納。也有些想「刀仔鋸大樹」的對冲基金始終相信香港的聯繫滙率不可能長期守住,政府可能會趁港元兌美元強勢脫鈎或重訂滙價,讓港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三成。他們於是趁早買港元沽美元,希望一旦特區政府真的改變聯滙大賺一筆。這些投機港元買盤也可能令港元持續升值。
金融市場從來就是個各顯神通的地方,再加上香港是個資金來去自由的地方,沒有任何資金或外滙管制,游資熱錢大有可能基於不同的盤算來港,不一定跟狙擊聯繫滙率有關。事實上經過近三十年的實踐及多次衝擊,聯繫滙率雖不能說牢不可破,但特區政府及金管局應對炒家狙擊的能力及經驗都比以前強,少數對冲基金要累積大量港元沽盤或買盤撼動七點八的滙價水平絕不容易,弄得不好隨時被其他大鱷伏擊,又或是被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及金融政策愚弄,無功而回。
此外,熱錢湧入雖然可能引發通脹,但即時經濟衝擊不算大,價格上升的影響只會逐步影響企業及消費者,政府也可以有不同措施紓緩通脹影響,不必觸動聯繫滙率或七點八的滙率水平。更重要的是,改變滙率水平讓港元升值的後遺症非同小可。聯繫滙率這類貨幣發行局(Currency Board)體制最核心的防禦不是雄厚的資金或外滙儲備,而是信心,是對體制及政府政策的信心。任何改動包括改變滙價或掛鈎的貨幣都像在「信心圍牆」中打開一個缺口,很容易越變越大,最終令「圍牆」崩塌,令投資者及人民失去信心。試想想當政府因熱錢湧入而調升滙率時,投資者便可以透過操控資金流動逼特區政府令港元升值或貶值,以獲取巨利。市民及企業眼見滙率出現波動自然對制度信心下降,動輒以腳投票,走資撤資。這樣下來,聯繫滙率制度自然土崩瓦解,難以維持。像這樣的政治經濟後果有誰願意負責?有誰可以負責?
熱錢不斷流入雖然不可能動搖聯滙制度或令港元兌美元大幅升值,但對熾熱的資產市場包括股市及樓市肯定有影響。十月份以來港股持續上升,突破今年的高位已反映資金流入的影響。現在熱錢加快來港,股市還有可能進一步上升。至於已陷入「瘋狂」狀態的樓市在資金持續流入下極有可能再創新高價,進一步拋離九七年創下的高位。只是熱錢游資來得快走得同樣迅速,由資金推動的股樓齊飛現象誰也說不準能維持多久。一旦投資者發現更好的賺錢機會,更安全的避風港,他們將毫不猶豫的撤出香港,拋售港元資產,到時候引發的震盪將會相當巨大,特別是高處不勝寒的樓市有可能首當其衝,成為套現撤資的工具,令熾熱的樓市突然逆轉。九七年初香港及亞太區還是外資的寵兒,但不到半年,資金就大舉撤退,引發亞洲金融風暴,並令香港樓市從高峯跌入長達七年的低潮。誰也不知道歷史會不會在十五年後的今天重演。
盧峯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熱錢流入火上加油 樓市泡沫危如累卵
上周六,新一次熱錢流入本港揭開序幕,預期未來一段日子,熱錢陸續有來,在本港樓價處於歷史高位之際,熱錢勢將進一步推高樓價。當局聲稱掌握熱錢流向,加上迄今數量有限,並未採取應對措施,不過,熱錢對於資產價格、特別是樓市泡沫勢必火上加油,所以,市場風險極大,置業者或投資者要謹慎行事,因為熱錢流入也必會流出,盲目跟風容易中招。另外,美國總統選舉選情膠,政府要研究一旦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當選,若改變現行的美國貨幣政策(例如撤換伯南克或不再推行量化寬鬆,低息環境可能改變),對本港會帶來什麼影響,並制訂方案應對。
政府勿好整以暇
應採措施遏抑需求
港元匯價上周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到昨日,金管局先後四度入市,沽出超過143億港元,買入約18億美元,相對於2008年底美國首輪量化寬鬆(QE1),熱錢湧入本港,當時金管局單日最高沽出160億港元,今次熱錢流入規模,暫時所見有限。市場人士認為熱錢來港,目的不在押注港元升值或聯匯脫圖利,而是流入股市和樓市,若情持續,會推高本港資產價格。
今次熱錢流入包括本港在內的新興市場,有幾個因素,首先是美國推出QE3,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聲言今次印銀紙買債,會買到美國失業率回升為止;其次是歐債危機喘定,歐美投資者風險胃納增加,資金再次投入新興市場;另外是中國經濟呈現見底象,將重拾升軌,於是資金再度東來。上述3個因素,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以美國今次印銀紙,預期使超低息環境起碼持續到2015年,因此,熱錢來港迄今雖然不多,但是美國QE1時,約1年之內,資金流入本港銀行體系總額高達6400億元,今次金管局四度入市沽出港元後,到今日銀行體系結餘增加到1620億元,表面上數字差距很大,但是,今次熱錢並未止步,影響還未完全浮現。
美國和歐洲以印銀紙方式救市,導致游資充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自然是游資流竄靠泊之地,今次熱錢流入,其間風險,有兩個情值得注意,即是本港現實情和美國大選的因素。
現在本港樓價處於歷史最高位,上周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再創新高,報111.19點;本港樓市特大泡沫,是過去4年美國、歐洲持續量化寬鬆和中國豪擲4萬億元救經濟的結果,現在,樓價與經濟整體基調背馳,脫離了一般市民可以負擔的能力。此際熱錢來港,銀行資金成本下降,按揭息率有下調壓力,近期匯豐、恒生及中銀3家銀行對住宅估價持續進取,龍頭屋苑太古城一個頂層連天台特色戶,每呎估值高達1.95萬元,較上月太古城一個特色戶呎價1.76萬元所創下的屋苑歷史新高,還要高約一成,反映銀行承做按揭態度進取,以低息搶按揭生意,吸引炒家和用家入市,樓市泡沫吹得更大,危如累卵,一旦爆破「將死得人多」。
當局雖云掌握了熱錢流向,例如知道4家銀行參與買港元,買入股票或債券,部分用作美元長倉平盤或企業自身資金調動等,迄今流入熱錢不涉及樓市。不過,熱錢在市場流轉會有傳導性影響,樓市很難置身熱錢以外,美國QE1時,本港豪宅和工商物業價格大升,近期,豪宅行情蠢蠢欲動,當豪宅樓價升時,中小型單位售價也會水漲船高;另外,熱錢流入製造資產價格上升預期,所以,熱錢推高樓價的風險不容低估。
政府說已經做好準備,特首梁振英更說過若有需要,根本毋須開會,只要通電話就可以拿出方案應對云云。其實,政府應對樓市的態度使人費解,因為樓市到怎樣的狀態、樓價升到什麼水平,政府才會出招?我們認為政府不要好整以暇,在供應無法增加下,應該採取措施遏抑需求,例如增加「額印」力度,嚴打短期炒賣,要求銀行收緊按揭,甚或研議排除外地人置業炒賣等。有關對應做法,政府可聲明是短期措施,一旦樓市回歸正軌,就會調節,使市場知道此乃非常時期的非常做法。
羅姆尼若當選總統
美國貨幣政策可能大變
至於美國大選結果,有可能扭轉美國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是現任奧巴馬認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政策,若奧巴馬連任,繼續量化寬鬆,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表示過他當選後會實行強美元政策,並一再批評伯南克的貨幣政策,伯南克的任期到2014年屆滿,羅姆尼表示會換人,所以,若羅姆尼當選,美國的貨幣政策極可能大變,目前市場還未意識到這個潛在風險,不過,按美國的民調數字顯示,3場辯論之後,奧巴馬未能拋離羅姆尼,兩人所獲支持度極其接近,完全不能排除羅姆尼有可能當選。
美國總統選舉下月6日投票,距今不到兩星期,政府就熱錢流入採取應對措施的同時,應該做專案研究,評估羅姆尼當選對香港可能帶來的影響。若息口逆轉,扭轉美國超低息環境,對全球而言將會是另一個局面,屆時香港不應該臨急抱佛腳,要有預案即時應對。
上周六,新一次熱錢流入本港揭開序幕,預期未來一段日子,熱錢陸續有來,在本港樓價處於歷史高位之際,熱錢勢將進一步推高樓價。當局聲稱掌握熱錢流向,加上迄今數量有限,並未採取應對措施,不過,熱錢對於資產價格、特別是樓市泡沫勢必火上加油,所以,市場風險極大,置業者或投資者要謹慎行事,因為熱錢流入也必會流出,盲目跟風容易中招。另外,美國總統選舉選情膠,政府要研究一旦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當選,若改變現行的美國貨幣政策(例如撤換伯南克或不再推行量化寬鬆,低息環境可能改變),對本港會帶來什麼影響,並制訂方案應對。
政府勿好整以暇
應採措施遏抑需求
港元匯價上周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到昨日,金管局先後四度入市,沽出超過143億港元,買入約18億美元,相對於2008年底美國首輪量化寬鬆(QE1),熱錢湧入本港,當時金管局單日最高沽出160億港元,今次熱錢流入規模,暫時所見有限。市場人士認為熱錢來港,目的不在押注港元升值或聯匯脫圖利,而是流入股市和樓市,若情持續,會推高本港資產價格。
今次熱錢流入包括本港在內的新興市場,有幾個因素,首先是美國推出QE3,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聲言今次印銀紙買債,會買到美國失業率回升為止;其次是歐債危機喘定,歐美投資者風險胃納增加,資金再次投入新興市場;另外是中國經濟呈現見底象,將重拾升軌,於是資金再度東來。上述3個因素,並非一朝一夕的事,以美國今次印銀紙,預期使超低息環境起碼持續到2015年,因此,熱錢來港迄今雖然不多,但是美國QE1時,約1年之內,資金流入本港銀行體系總額高達6400億元,今次金管局四度入市沽出港元後,到今日銀行體系結餘增加到1620億元,表面上數字差距很大,但是,今次熱錢並未止步,影響還未完全浮現。
美國和歐洲以印銀紙方式救市,導致游資充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自然是游資流竄靠泊之地,今次熱錢流入,其間風險,有兩個情值得注意,即是本港現實情和美國大選的因素。
現在本港樓價處於歷史最高位,上周反映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再創新高,報111.19點;本港樓市特大泡沫,是過去4年美國、歐洲持續量化寬鬆和中國豪擲4萬億元救經濟的結果,現在,樓價與經濟整體基調背馳,脫離了一般市民可以負擔的能力。此際熱錢來港,銀行資金成本下降,按揭息率有下調壓力,近期匯豐、恒生及中銀3家銀行對住宅估價持續進取,龍頭屋苑太古城一個頂層連天台特色戶,每呎估值高達1.95萬元,較上月太古城一個特色戶呎價1.76萬元所創下的屋苑歷史新高,還要高約一成,反映銀行承做按揭態度進取,以低息搶按揭生意,吸引炒家和用家入市,樓市泡沫吹得更大,危如累卵,一旦爆破「將死得人多」。
當局雖云掌握了熱錢流向,例如知道4家銀行參與買港元,買入股票或債券,部分用作美元長倉平盤或企業自身資金調動等,迄今流入熱錢不涉及樓市。不過,熱錢在市場流轉會有傳導性影響,樓市很難置身熱錢以外,美國QE1時,本港豪宅和工商物業價格大升,近期,豪宅行情蠢蠢欲動,當豪宅樓價升時,中小型單位售價也會水漲船高;另外,熱錢流入製造資產價格上升預期,所以,熱錢推高樓價的風險不容低估。
政府說已經做好準備,特首梁振英更說過若有需要,根本毋須開會,只要通電話就可以拿出方案應對云云。其實,政府應對樓市的態度使人費解,因為樓市到怎樣的狀態、樓價升到什麼水平,政府才會出招?我們認為政府不要好整以暇,在供應無法增加下,應該採取措施遏抑需求,例如增加「額印」力度,嚴打短期炒賣,要求銀行收緊按揭,甚或研議排除外地人置業炒賣等。有關對應做法,政府可聲明是短期措施,一旦樓市回歸正軌,就會調節,使市場知道此乃非常時期的非常做法。
羅姆尼若當選總統
美國貨幣政策可能大變
至於美國大選結果,有可能扭轉美國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是現任奧巴馬認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的政策,若奧巴馬連任,繼續量化寬鬆,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表示過他當選後會實行強美元政策,並一再批評伯南克的貨幣政策,伯南克的任期到2014年屆滿,羅姆尼表示會換人,所以,若羅姆尼當選,美國的貨幣政策極可能大變,目前市場還未意識到這個潛在風險,不過,按美國的民調數字顯示,3場辯論之後,奧巴馬未能拋離羅姆尼,兩人所獲支持度極其接近,完全不能排除羅姆尼有可能當選。
美國總統選舉下月6日投票,距今不到兩星期,政府就熱錢流入採取應對措施的同時,應該做專案研究,評估羅姆尼當選對香港可能帶來的影響。若息口逆轉,扭轉美國超低息環境,對全球而言將會是另一個局面,屆時香港不應該臨急抱佛腳,要有預案即時應對。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金管局投資失當愧對港人
金管局以七點七五港元兌一美元之價,第六度沽港元買美元,此舉猶如一般散戶於股票市場買賣股票一樣:不明環球市況,不顧公司基礎,見藍籌股份就買,越跌越買,以為接了平貨,結局大家都聽得多,當然是血本無歸了。美元指數自二○○二年起至今,跌了百分之三十四,而美元佔全球一百四十多國貨幣儲備的比例,由二○○○年至今,跌百分之四十。加上美國無限印銀紙,又維持接近零之利率,種種情況可見,美元已不復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強勢,全球亦正減少使用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用電視財經演員常用之一句:環球市況不利美元。
市況不利美元,那印發美元的美國,其公司基礎又如何?私募基金KPCB合伙人瑪利麥琪(Mary Meeker)上月發表為題〈USA Inc.〉之研究,列舉美國多年之財政數據,指出美國財政不穩,入不敷支,有破產之可能。美國二○一一年之財政年度,支出為三萬六千億美元,收入為二萬三千億美元,超支一萬三千億美元。支出當中,百分之五十六用作福利開支,百分之二十作國防,百分之十八作非國防開支,當中包括教育、基礎建設等。其餘百分之六作利息開支。與四十年前主要開支比較,福利當時只佔支出百分之廿五,國防佔百分之四十二。美國現時的福利醫療大增,其醫療開支已高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十四個較富裕國家所組成─的總和。
根據瑪利麥琪的估算,到二○一○年止,美國政府需承擔而仍未撥款的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總數為六十六萬億美元,即五百一十五萬億港元,約相等於美國經濟總值的四倍。而如果上小學數學堂,寫此數就要在五百一十五後面加十二個零頭。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計算,以美國現時福利開支的增幅,至二○二五年,單是福利開支及利息支出,將超越美國政府的總收入。
美國近十五年的收入,平均增長百分之三,而支出平均增長百分之五。如果當美國是一家公司計,長期入不敷支的結果是到二○一一年的財政年度,美國的賺錢能力,以毛利率計為負百分之五十六─做十元生意蝕五個六,遠高於十五年前的負百分之七。
無論從前文所述的世界金融局勢,到上述所列舉之數字作基礎分析,均可見美國此上市公司已由從前的經濟強國,逐漸變成福利之國,甚至有變成破產國之嫌,其投資前景黯淡。美國所發之股票─美元,十年內已跌百分之三十四,而全球亦減持此股票。稍為有責任的投資經理,見此等情況,必然早早賣出此股票,以保投資者。但管理總值約二萬五千億港元外滙基金之金管局,眼見美國及美元境況如此,卻為保持聯系滙率此港人負資產,不斷沽港元買美元,越跌越買,又手持近八成美元資產,十年蒸發了香港人幾千億港元之財富。香港金管局失職失責,實是愧對香港人。
為挽回港人對金管局投資失當之信心,並防止熱錢持逐流入令通脹惡化,資產價格大升之泡沫爆破,金管局實應參考前文〈美元地位不保 港元必須自保〉建議,減持外滙基金內之美元資產,增加黃金之比例至五成以上,並部署港元與美元脫鈎,改之與黃金為主之一系列貨幣掛鈎。如現況持續,熱錢必吹爆香港現時之資產價格泡沫。為免到時社會動盪,民心不穩,暴亂不止,金管局諸公責無旁貸。
吳大澂
金管局以七點七五港元兌一美元之價,第六度沽港元買美元,此舉猶如一般散戶於股票市場買賣股票一樣:不明環球市況,不顧公司基礎,見藍籌股份就買,越跌越買,以為接了平貨,結局大家都聽得多,當然是血本無歸了。美元指數自二○○二年起至今,跌了百分之三十四,而美元佔全球一百四十多國貨幣儲備的比例,由二○○○年至今,跌百分之四十。加上美國無限印銀紙,又維持接近零之利率,種種情況可見,美元已不復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強勢,全球亦正減少使用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用電視財經演員常用之一句:環球市況不利美元。
市況不利美元,那印發美元的美國,其公司基礎又如何?私募基金KPCB合伙人瑪利麥琪(Mary Meeker)上月發表為題〈USA Inc.〉之研究,列舉美國多年之財政數據,指出美國財政不穩,入不敷支,有破產之可能。美國二○一一年之財政年度,支出為三萬六千億美元,收入為二萬三千億美元,超支一萬三千億美元。支出當中,百分之五十六用作福利開支,百分之二十作國防,百分之十八作非國防開支,當中包括教育、基礎建設等。其餘百分之六作利息開支。與四十年前主要開支比較,福利當時只佔支出百分之廿五,國防佔百分之四十二。美國現時的福利醫療大增,其醫療開支已高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三十四個較富裕國家所組成─的總和。
根據瑪利麥琪的估算,到二○一○年止,美國政府需承擔而仍未撥款的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和社會保障,總數為六十六萬億美元,即五百一十五萬億港元,約相等於美國經濟總值的四倍。而如果上小學數學堂,寫此數就要在五百一十五後面加十二個零頭。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計算,以美國現時福利開支的增幅,至二○二五年,單是福利開支及利息支出,將超越美國政府的總收入。
美國近十五年的收入,平均增長百分之三,而支出平均增長百分之五。如果當美國是一家公司計,長期入不敷支的結果是到二○一一年的財政年度,美國的賺錢能力,以毛利率計為負百分之五十六─做十元生意蝕五個六,遠高於十五年前的負百分之七。
無論從前文所述的世界金融局勢,到上述所列舉之數字作基礎分析,均可見美國此上市公司已由從前的經濟強國,逐漸變成福利之國,甚至有變成破產國之嫌,其投資前景黯淡。美國所發之股票─美元,十年內已跌百分之三十四,而全球亦減持此股票。稍為有責任的投資經理,見此等情況,必然早早賣出此股票,以保投資者。但管理總值約二萬五千億港元外滙基金之金管局,眼見美國及美元境況如此,卻為保持聯系滙率此港人負資產,不斷沽港元買美元,越跌越買,又手持近八成美元資產,十年蒸發了香港人幾千億港元之財富。香港金管局失職失責,實是愧對香港人。
為挽回港人對金管局投資失當之信心,並防止熱錢持逐流入令通脹惡化,資產價格大升之泡沫爆破,金管局實應參考前文〈美元地位不保 港元必須自保〉建議,減持外滙基金內之美元資產,增加黃金之比例至五成以上,並部署港元與美元脫鈎,改之與黃金為主之一系列貨幣掛鈎。如現況持續,熱錢必吹爆香港現時之資產價格泡沫。為免到時社會動盪,民心不穩,暴亂不止,金管局諸公責無旁貸。
吳大澂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增長似有若無 政治爭拗添憂
受外圍影響,本港經濟持續疲弱,增長似有若無,而通脹率則依然高企,滯脹危機揮之不去。
政府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百分之一點三,與第二季百分之一點二的增幅相若;經季節性調整後的按季比較,第二季下跌百分之零點一,第三季則擴張百分之零點六。雖然技術上暫時避過衰退,但前景仍然不樂觀,鑑於首三季實質增長僅百分之一,當局將全年增長預測由百分之一至二輕微調整到百分之一點二。至於基本通脹率則由第一季的百分之五點九回落至第三季的百分之四,惟當局仍不得不輕微調高全年通脹預測。
本港經濟增長乏力,主要受歐美拖累。第三季整體出口雖然重現按年正增長,但輸往歐盟市場的貨物仍錄得雙位數跌幅,輸往美國及多個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亦表現疲弱。可以見到,世界主要市場的形勢都不樂觀,美國面臨財政懸崖,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固然可能步入衰退,而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勢必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亦明顯放緩,即使近期稍為好轉,仍然疲不能興。事實上,倘若不是得益於內地經濟稍為回暖,香港第三季可能已陷入技術性衰退。新加坡第三季經濟按季收縮百分之五點九,遠遠差過香港,可能就是因為缺乏中國因素的支持。
最令人擔心的是,為了解決財政懸崖的問題,美國政府勢必加大印鈔力度,令資金氾濫的情況更加惡化。有經濟學者預測,為免過多美元湧入,世界各地皆會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香港受到熱錢衝擊,難免進一步刺激通脹,增加資產泡沫風險,甚至可能出現滯脹。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亦承認,美國第三輪量寬無設定規模及時限,熱錢源源不絕,加上環球食品價格反彈、本地住宅租金持續上升,未來的通脹風險甚高,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是的,經濟前景不明朗,通脹風險甚高,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問題是,當局有何具體措施對付可能出現的危機呢?實際上,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政府動輒得咎,即使有應對經濟危機的良方妙藥,也未必可以獲得立法會支持而順利推行。正如長者生活津貼一樣,本來是一項惠民措施,絕大多數市民都希望盡快落實,無奈受阻於立法會,吵鬧不休,不知何時才能通過。
歸根究柢,經濟疲弱並非只是香港的問題,全世界都要共同面對,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香港愈來愈政治化,整天內鬥內耗,政府施政寸步難行,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改善經濟,防範危機。新加坡第三季經濟表現遠遜於香港,但新加坡有個強勢政府,施政無阻,進退自如,隨時可以因應經濟形勢的變化推出應對措施,這又豈是香港所能相提並論。所以說,「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香港陷入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一旦金融及經濟危機降臨,恐怕難逃一劫。
受外圍影響,本港經濟持續疲弱,增長似有若無,而通脹率則依然高企,滯脹危機揮之不去。
政府公布最新經濟數據,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百分之一點三,與第二季百分之一點二的增幅相若;經季節性調整後的按季比較,第二季下跌百分之零點一,第三季則擴張百分之零點六。雖然技術上暫時避過衰退,但前景仍然不樂觀,鑑於首三季實質增長僅百分之一,當局將全年增長預測由百分之一至二輕微調整到百分之一點二。至於基本通脹率則由第一季的百分之五點九回落至第三季的百分之四,惟當局仍不得不輕微調高全年通脹預測。
本港經濟增長乏力,主要受歐美拖累。第三季整體出口雖然重現按年正增長,但輸往歐盟市場的貨物仍錄得雙位數跌幅,輸往美國及多個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亦表現疲弱。可以見到,世界主要市場的形勢都不樂觀,美國面臨財政懸崖,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固然可能步入衰退,而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勢必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亦明顯放緩,即使近期稍為好轉,仍然疲不能興。事實上,倘若不是得益於內地經濟稍為回暖,香港第三季可能已陷入技術性衰退。新加坡第三季經濟按季收縮百分之五點九,遠遠差過香港,可能就是因為缺乏中國因素的支持。
最令人擔心的是,為了解決財政懸崖的問題,美國政府勢必加大印鈔力度,令資金氾濫的情況更加惡化。有經濟學者預測,為免過多美元湧入,世界各地皆會相應增加貨幣供應,香港受到熱錢衝擊,難免進一步刺激通脹,增加資產泡沫風險,甚至可能出現滯脹。政府經濟顧問陳李藹倫亦承認,美國第三輪量寬無設定規模及時限,熱錢源源不絕,加上環球食品價格反彈、本地住宅租金持續上升,未來的通脹風險甚高,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是的,經濟前景不明朗,通脹風險甚高,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問題是,當局有何具體措施對付可能出現的危機呢?實際上,香港社會高度政治化,政府動輒得咎,即使有應對經濟危機的良方妙藥,也未必可以獲得立法會支持而順利推行。正如長者生活津貼一樣,本來是一項惠民措施,絕大多數市民都希望盡快落實,無奈受阻於立法會,吵鬧不休,不知何時才能通過。
歸根究柢,經濟疲弱並非只是香港的問題,全世界都要共同面對,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香港愈來愈政治化,整天內鬥內耗,政府施政寸步難行,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改善經濟,防範危機。新加坡第三季經濟表現遠遜於香港,但新加坡有個強勢政府,施政無阻,進退自如,隨時可以因應經濟形勢的變化推出應對措施,這又豈是香港所能相提並論。所以說,「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香港陷入沒完沒了的政治爭拗,一旦金融及經濟危機降臨,恐怕難逃一劫。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聯匯成敏感議題
預算案難以迴避聯繫匯率這個敏感議題,雖然過去一年,政府財金高官,包括曾俊華、陳家強及陳德霖,眾口一辭,反覆強調聯匯不會有任何改變,把話講得很死,但社會上議論之聲愈益增多,頻率也有高升之勢,卻是不爭的事實。
人民幣對港元之匯價大有「破八」之勢,衝擊小市民的心理關口,毋庸爭議。基層市民食物所佔開支的比例佔收入的一半,人民幣匯價高,直接影響由內地進口香港的食物價格,菜籃子問題困擾家庭主婦,更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高官不能忽視民間的苦況。
中小企或內地投資比重高的企業,期望港元與美元脫鈎,改與人民幣掛鈎的呼聲持續上升,相信政府不能否認,聯匯造成社會分化,而且日趨嚴重,值得關注。
傳統上,美港貿易,是香港經濟的生命線,以美元為貿易結算單位,方便營商,道理不難明白,大企業及大財團,及相當一部分工商界支持維持聯匯,實在不難理解,但在美國金融海嘯之後,中美貿易以至港美貿易一落千丈,無以為繼的今天,相信未來一至兩年,仍難以樂觀,反而弱美元拖累港元,而且經過三輪量寬之後,熱錢大量流入,兼輸入通脹,要求重估聯匯,甚至取消聯匯的聲音,民意支持度持續上升。隨着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穩步推進,專家估計每年人幣匯率上升二至三個百分點,從「破八」步向「破七」,相信政府難用簡單說詞解釋維持聯匯。
宋立功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濫印美元害人害己
美聯儲宣布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被喻為「吸毒成癮」。美國自己變相成為「癮君子」不要緊,可是卻苦了香港。美元貶值,港元跟着再貶,說不定很快港元兌人民幣跌至七算,出再多辣招,也頂不住這個貶值速度。香港要想一想,若還有第五輪、第六輪QE,是否還要守住聯繫匯率呢?恐怕讓港元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好了。至少那樣港元會回升至與人民幣一兌一。
美第四輪量寬,與第三輪僅隔了三個月。所謂量化寬鬆實質就是濫印美元。結果導致美元貶值,從而向別國轉嫁危機。但是,美國損人真的利己嗎?
濫印的美元肯定不會被存入銀行,因為高通脹低利率時代,存錢只會愈存愈賠。美元只有兩個流向:一是流入虛擬經濟,用於投機炒作。二是流入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以及用於科技創新。若如此,確實能提振美國經濟,降低失業率。但「由虛轉實」難,何況再加上QE這副「毒劑」。
美聯儲第一次寬鬆貨幣政策,當年為刺激經濟和房地產發展而行。孰料炒房暴富神話大量上演,華爾街精英靠金融衍生產品欺詐與投機一夜暴富的刺激,更衝擊個人奮鬥和勤勞致富的傳統價值觀。
金融危機後,美國早就說要重整實體經濟,但是當了白領就不再當藍領了,坐了寫字樓的怎麼再會打工呢?香港不也是這樣嗎?
美國讓美元急速貶值,這樣的轉嫁危機,中國損失慘烈,但是美聯儲放出大量美元並沒有多少流入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有專家預測,第四輪量化寬鬆必將重蹈覆轍,繼續衝擊美國原本虛弱的實體經濟。
柳三禪
美聯儲宣布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被喻為「吸毒成癮」。美國自己變相成為「癮君子」不要緊,可是卻苦了香港。美元貶值,港元跟着再貶,說不定很快港元兌人民幣跌至七算,出再多辣招,也頂不住這個貶值速度。香港要想一想,若還有第五輪、第六輪QE,是否還要守住聯繫匯率呢?恐怕讓港元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好了。至少那樣港元會回升至與人民幣一兌一。
美第四輪量寬,與第三輪僅隔了三個月。所謂量化寬鬆實質就是濫印美元。結果導致美元貶值,從而向別國轉嫁危機。但是,美國損人真的利己嗎?
濫印的美元肯定不會被存入銀行,因為高通脹低利率時代,存錢只會愈存愈賠。美元只有兩個流向:一是流入虛擬經濟,用於投機炒作。二是流入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以及用於科技創新。若如此,確實能提振美國經濟,降低失業率。但「由虛轉實」難,何況再加上QE這副「毒劑」。
美聯儲第一次寬鬆貨幣政策,當年為刺激經濟和房地產發展而行。孰料炒房暴富神話大量上演,華爾街精英靠金融衍生產品欺詐與投機一夜暴富的刺激,更衝擊個人奮鬥和勤勞致富的傳統價值觀。
金融危機後,美國早就說要重整實體經濟,但是當了白領就不再當藍領了,坐了寫字樓的怎麼再會打工呢?香港不也是這樣嗎?
美國讓美元急速貶值,這樣的轉嫁危機,中國損失慘烈,但是美聯儲放出大量美元並沒有多少流入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有專家預測,第四輪量化寬鬆必將重蹈覆轍,繼續衝擊美國原本虛弱的實體經濟。
柳三禪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應否改與人民幣掛勾 甚或以人民幣取代
匯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呼籲,金融業界因應人民幣在國際發展,研究港元定位,包括是否改與人民幣掛勾,甚至以人民幣全面取代港元。
王冬勝認為,滬港通一定會開通,又相信市場可以2020年作為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時間。他認為,隨著人民幣發展,香港不同界別亦要研究本港貨幣的出路,包括維持現狀、讓港元自由浮動、與一籃子貨幣掛勾、與人民幣掛勾,又或直接用人民幣取代港幣。
Re: 任志剛舌戰群醜 (繼續篇)
匯豐拋4方案改聯匯
王冬勝:宜開始討論 金管局﹕毋須改
人民幣在國際舞台地位日益吃重,匯豐副主席兼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昨在一個論壇上說,人民幣國際化對港元敲響警號,他倡議商界是時候討論是否更改聯繫匯率,除了維持港元與美元掛鈎,並提出另外4項選擇,包括與美元脫鈎讓港元自由浮動、改與一籃子貨幣或人民幣掛鈎,甚至直接以人民幣取代港元。有經濟學家認為,跟美元脫鈎是正確方向,但以目前香港的政經氣候,不適宜作如此重大舉動。
歐智華亦曾提檢討聯匯
王冬勝昨天發言時,打趣地請論壇參加者做證,他並非鼓吹要脫鈎,只是建議大家要開始辯論此一議題。事實上,匯豐控股行政總裁歐智華及王冬勝本人,過去3年都有談及檢討聯匯的問題。
金管局發言人昨天回應稱,港府已多次重申,香港身為細小和外向型經濟以及國際金融中心,聯匯制度毋須亦無意改變。制度已沿用30年,經歷多次金融風暴,是捍衛本港金融穩定的基石。
王冬勝昨天在論壇上反問說,不少港人在內地營商,「你會否每次都先將港元轉換為人民幣,待交易完成後再轉回港元?」意味愈來愈多人已願意持有人民幣,現在金融界應考慮港元的定位。對於提及的5項選擇,他說若任由港元自由浮動很困難,因為金融市場變幻莫測;若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則令港元維持強勢,減少輸入通脹壓力;若與人民幣掛鈎,雖然人民幣仍未能自由兌換,但若中國有意在2020年前輔助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屆時可望能局部自由兌換。
基本法列明用港元 2047前改有爭議
至於應否直接採用人民幣,王冬勝認為仍須視乎2047年前的中國經濟發展而定。不過,有分析指出,據《基本法》第111條列明:「港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定貨幣,繼續流通」,因此2047年前直接在港改用人民幣,相信會有一定爭議。
王冬勝又表示,目前內地對於資金出入的態度仍審慎,估計開放資本帳有一定限制,加上完全開放之前仍有多項步驟,包括內地存款利率市場化已需時一年,實施存款保障機制亦需時一年至一年半。
學者﹕不是時候 升值壓力小才可脫鈎
對於更改聯匯的建議,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目前不是時候改革,因為政治不穩定,改革不應在「風雨飄搖時候」實施,否則容易招來「金融大鱷」玩弄香港。他表示,現時港元匯價因聯匯而被低估,貿然脫鈎將令港元急升,容易引來熱錢炒作資產泡沫,最終拖垮資產市場,因此必須在港元升值壓力不大時才可脫鈎。
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亦認同現時聯匯不宜改動,但由於香港與美國經濟周期不再一致,港元將來與美元脫鈎的決定正確。他說,香港與內地貿易較多,港元宜與人民幣掛鈎,即使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比重都會以人民幣為主,因此兩個方案效果相若,惟若要實行,應先待人民幣自由兌換及其國際地位提高,否則貿然與人民幣掛鈎很危險。
王冬勝:宜開始討論 金管局﹕毋須改
人民幣在國際舞台地位日益吃重,匯豐副主席兼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昨在一個論壇上說,人民幣國際化對港元敲響警號,他倡議商界是時候討論是否更改聯繫匯率,除了維持港元與美元掛鈎,並提出另外4項選擇,包括與美元脫鈎讓港元自由浮動、改與一籃子貨幣或人民幣掛鈎,甚至直接以人民幣取代港元。有經濟學家認為,跟美元脫鈎是正確方向,但以目前香港的政經氣候,不適宜作如此重大舉動。
歐智華亦曾提檢討聯匯
王冬勝昨天發言時,打趣地請論壇參加者做證,他並非鼓吹要脫鈎,只是建議大家要開始辯論此一議題。事實上,匯豐控股行政總裁歐智華及王冬勝本人,過去3年都有談及檢討聯匯的問題。
金管局發言人昨天回應稱,港府已多次重申,香港身為細小和外向型經濟以及國際金融中心,聯匯制度毋須亦無意改變。制度已沿用30年,經歷多次金融風暴,是捍衛本港金融穩定的基石。
王冬勝昨天在論壇上反問說,不少港人在內地營商,「你會否每次都先將港元轉換為人民幣,待交易完成後再轉回港元?」意味愈來愈多人已願意持有人民幣,現在金融界應考慮港元的定位。對於提及的5項選擇,他說若任由港元自由浮動很困難,因為金融市場變幻莫測;若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則令港元維持強勢,減少輸入通脹壓力;若與人民幣掛鈎,雖然人民幣仍未能自由兌換,但若中國有意在2020年前輔助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屆時可望能局部自由兌換。
基本法列明用港元 2047前改有爭議
至於應否直接採用人民幣,王冬勝認為仍須視乎2047年前的中國經濟發展而定。不過,有分析指出,據《基本法》第111條列明:「港元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定貨幣,繼續流通」,因此2047年前直接在港改用人民幣,相信會有一定爭議。
王冬勝又表示,目前內地對於資金出入的態度仍審慎,估計開放資本帳有一定限制,加上完全開放之前仍有多項步驟,包括內地存款利率市場化已需時一年,實施存款保障機制亦需時一年至一年半。
學者﹕不是時候 升值壓力小才可脫鈎
對於更改聯匯的建議,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目前不是時候改革,因為政治不穩定,改革不應在「風雨飄搖時候」實施,否則容易招來「金融大鱷」玩弄香港。他表示,現時港元匯價因聯匯而被低估,貿然脫鈎將令港元急升,容易引來熱錢炒作資產泡沫,最終拖垮資產市場,因此必須在港元升值壓力不大時才可脫鈎。
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亦認同現時聯匯不宜改動,但由於香港與美國經濟周期不再一致,港元將來與美元脫鈎的決定正確。他說,香港與內地貿易較多,港元宜與人民幣掛鈎,即使與一籃子貨幣掛鈎,比重都會以人民幣為主,因此兩個方案效果相若,惟若要實行,應先待人民幣自由兌換及其國際地位提高,否則貿然與人民幣掛鈎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