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 政府處理示威能力和警方執法不專業P45/「反佔中和佔中」都是受害者?P30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港人焦慮深 北京知道否

北京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權力思路,就是要「確保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和中央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這個思路「一以貫之」。不過,因為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推動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北京的思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麻煩,因為真正實現普選的最大功能是打破任何人對「選舉」的權力掌控。對於這樣的「真普選」,北京視為洪水猛獸,視為會丟掉政權,是動亂之源。

對於北京的這個擔憂,香港人當然明白,也試圖不斷予以「同情的理解」,更知道這是「一國兩制」框架下不可變更的原則。香港人也沒有「特登」要選出一個「和中央對抗」的人當特首的意圖。香港人清楚這樣做對香港一點好處也沒有,只會給香港帶來巨大的災難。事實上,在香港也沒有哪一個政客在特首選舉中能公開打出「和中央對抗」的旗號,就算有這樣的人,也一定選不上。香港人從來現實而有政治智慧,知道選上這樣的人,中央不任命也是白搭。香港人不會做「無用功」,更不會自找麻煩。

然而,因為北京太不自信,抓權意識太濃,又很不習慣香港這個自由社會在政治訴求上的吵吵嚷嚷,爭拗不止,包括對中共諸多事情的強烈批評,所以北京不相信港人不可能選出一個「和中央對抗的人當特首」。北京總是高度警惕的認為,一旦讓港人當家作主,一旦不設「政治前提」,香港就會有「和中央對抗的人當特首」,例如何俊仁、余若薇之流。

愛國愛港 難有保證
港人知道,北京已經「繞在裏面」了,自己怎麼說也沒用了。因為北京對港人缺乏起碼的信任,又總是用「階級鬥爭你死我活」的思維評判香港形勢。然而,香港人的苦惱和焦慮北京知道不知道?有沒有給予「同情的理解」?在選舉特首問題上,香港人姑且不論自己要求公平公正和完整的選舉權、選擇權十分合理,姑且港人依了中央「確保愛國愛港力量執政」,由中央挑選、小圈子投票選出讓中央完全放心的人當特首,那麼回歸以來的結果是甚麼呢?這樣「選」出來的三位特首——董建華、曾蔭權、梁振英管治好香港了嗎?給港人謀福利了嗎?讓港人滿意了嗎?整個香港社會,從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的狀況比九七年前好了還是壞了呢?對此香港人不但有切身感受,且有各項「硬指標」說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回歸十六年,中央欽定、小圈子選舉弄出來的行政長官讓港人強烈感到根本管不好香港,不能給港人謀福利,反而令香港各方面弊端叢生、矛盾突出、經濟下滑、民生困苦、官商勾結、貪腐滋生、貧富懸殊……這就是北京和他們標榜的「愛國愛港」嗎?中央在政改和二○一七年普選特首時要設這樣那樣的門檻,就是要「繼續確保」這樣的「愛國愛港人士」當特首嗎?

回歸以來 又糟又亂
十六年的實踐是這樣一個又糟又亂的結果,港人是極為失望和不滿的,他們怎麼還能相信加設篩選機制的「小圈子」凌駕全社會的方法能夠選出有能力管理好香港的特首呢?他們怎麼能不想自己當家作主、運用手中的選舉權挑選出自己心儀的特首呢?北京高官說的「和中央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聽在港人耳朵裏如果成了強行限制他們公平選特首,成了強行讓他們選北京決定的「愛國愛港人士」當特首,港人能不反感嗎?

東方椰林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他提出的特首選舉方案底線令很多爭取民主的朋友失望,他將這意見收回,並自認「老貓燒鬚」。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他提出的特首選舉方案底線令很多爭取民主的朋友失望,他將這意見收回,並自認「老貓燒鬚」。
30411martin.jpg (27.87 KiB) Viewed 7036 times
李柱銘撤方案自認老貓燒鬚[/b] (17:05)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宣布收回日前提出的特首選舉底線方案,他表示未經深思熟慮,自認老貓燒鬚。

李柱銘表示,表達這個意見其實與他的理想背道而馳,同時令多年來一起爭取普選和民主的朋友失望,所以現在很清晰地向大家表示,收回有關意見。

他表示,事先未與民主黨或民主派的朋友談過此事,現在回想起來是一個很魯莽的做法,若然他深思熟慮,便不會把這麼早把底線說出來,所以他要對朋友致歉。

他承認,今次收回方案是老貓燒鬚,但要他解釋為何老貓燒鬚也很難,但有錯便要認,希望這隻貓愈來愈老的時候,不要燒掉那麼多鬚。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早前提出「愛國論」,並就2017年特首選舉框架設限,被批評旨在「篩走」泛民主派人士。李柱銘首次提出具體方案回應,稱接受將來的提名委員會沿用現時的1200人選舉委員會的組成辦法,也接受提名委員會採「機構提名」(即集體提名),但條件是中央要讓取得最高提名票的首5人「入閘」成為候選人。他認為這方案完全符合喬曉陽提出的框架要求,中央無理由反對,而此舉也足以讓泛民可「入閘」參選。

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回應指出,相信可能是李柱銘感到泛民的壓力才收回方案。

譚耀宗早前讚揚李的建議務實,符合《基本法》及相關法律框架,但與李柱銘同一陣營、由27名泛民議員組成的真普選聯盟,則表明方案不可接受。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請問中共:除了武力外,你還有什麼?

作者﹕程翔

最近,中共駐港部隊在短短一周之內舉行兩次軍事演習。兩次軍演都「巧合」地與香港政治發展的重要時刻緊貼在一起。

第一次是3月21日,中央電視台說,這是中共軍隊「首次在香港地域進行實彈訓練」。目的是「有針對性地進行戰法研究,組織地形勘察、緊急出動、戰術編隊、彈藥補充等訓練,以收集在香港境內複雜地形下進行多彈型、多課目攻擊作戰的相關數據」。兩天後,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發表了中共的「篩選特首選舉」的政治條件。

槍炮對準中環

第二次是3月28日,中央電視台發布了解放軍駐港部隊的海軍開進維多利亞港的片段,但見海軍部隊伏在船舷,嚴陣以待,槍炮對準中環。中央電視台的旁白說:他們在進行「聯檢拿捕、跟蹤監視等演練」。當天,以「佔領中環」為核心的公民抗命運動正式步。

第一個「巧合」,是讓香港人知道解放軍的存在,不要輕舉妄動,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電視台的旁白)。第二個「巧合」,明顯是衝「佔領中環」運動而來的。那些演練項目,就是為了必要時「拿捕、跟蹤和監視」運動的參與者或組織者。

看見解放軍槍口對中環這個畫面,我不禁要問一聲:「中共,你除了武力外,還有什麼?」如果中共有道理,有誠信,用得對手無寸鐵的香港民眾這樣展示軍力威懾嗎?正因為講道理它輸道理,講誠信它輸誠信,它才需要訴諸武力。

為什麼說它輸了道理、輸了誠信?因為它在處理2017年普選這個問題時,出現了五大倒退,使它在道理上、在誠信上都站不住腳,故唯有靠拳頭講話。

五大倒退

一,現在「不是普選」的特首選舉方案,起碼不敢明目張膽地設定政治條件,起碼表面上泛民人士還可以有機會角逐。但在「喬曉陽式普選」(以下簡稱「喬式普選」)下,將來的所謂「普選」方案,反而要定下排他性的政治條件,而且幾乎杜絕了泛民參選的渠道。這不是倒退嗎?

二,香港人翹首以待凡30年的普選訴求,在「喬式普選」下,卻變成幫助中共篩除政治異見分子三道關卡的其中一道。換言之,我們設想的是通過真普選來促進民主,但中共卻通過假普選用來打擊異己,而且可以沾沾自喜地說,它屬意的人是通過「一人一票」選出來的。這樣的「普選」何其荒謬!這不是令普選的意義大倒退嗎?

三,制訂《基本法》時,中共懂得引入《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因為它知道這是好東西,寫入《基本法》不但可用來安撫港人之心,使大家接受《基本法》,也可用來向國際社會昭示它信守「一國兩制」的心。可是20多年後當香港人要求落實該公約的相關條文時,卻說什麼「西方的花雖好,卻不能移植到香港的花園來」。同一條國際法,中共的態度是「前恭後倨」,這不是倒退嗎?

四,中共在無法說明「愛國愛港」的定義時,就搬出鄧小平1984年的講話來壓陣。我們不妨全面來分析、解讀該談話內容。鄧小平說:

「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見鄧小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1984年)

這裏鄧小平說得很清楚,他不要求人們「都贊成社會主義」,換言之,即使不贊成社會主義制度的人,只要他是愛祖國、愛香港,也是愛國者。鄧小平這個定義,寬鬆合理,所以當年鄧小平提出這個愛國定義後,香港人都心情舒暢。可是為什麼經過喬曉陽的演繹,大家馬上覺得壓力很大呢?因為在「喬式普選」的規定下,凡反對「一黨專政」,或提倡「三權分立」的人都不是「愛國愛港」,都是「對抗中央」,所以都不能參選。他這個對特首參選資格的規定,實際上就演繹出「凡是愛國的都必須贊成社會主義制度」這個荒謬的結論。這更是一大倒退。

五,中共30多年前同英國談判收回香港時,當然是以軍事實力作為談判的後盾,但整個談判過程卻不見有以武力相威脅的事例,頂多是鄧小平一句含蓄的警告:「如果談不攏,要考慮收回的時間和方式」,一切盡在不言中。相反,現在香港回歸已經15年,對手是香港老百姓,而他們不過要求中共落實在20多年前就承諾過的普選,合情合理,中共卻竟然要出動解放軍用槍炮瞄準中環的方式來開展同香港人討論「普選」辦法,把「人民內部矛盾」上升為「敵我矛盾」。這不是倒退是什麼?

老子說:「夫兵者,不祥之器」(《老子》三十一章)。中共這麼輕率地展示武力,不祥之兆也。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梁振英:喬曉陽談大原則 (19:03)

特首梁振英表示,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早前提出的特首選舉意見,不是方案,而是大原則。

梁振英接受林以諾牧師訪問,談及本港是否有真普選問題,片段在「CHANNEL J」網站播放。他指出,喬曉陽提出的意見不是方案,只是大原則,如特首要「愛國愛港」,梁稱在1988年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時,已曾有愛國愛港的說法。他表示,現時泛民、中央及特區政府均未有方案。雖然政府未有進行政制諮詢,但樂於聽意見。

被問及2017年是否有特首真普選,梁振英稱,推動2017年普選工作是任內重點工作,是歷史使命,政府是有承擔的。他表示,政府近日需處理較迫切的長者生活津貼、房屋、貧窮及福利等問題。

梁振英稱,由1985年起,本港已開始政制討論,社會已有一定基礎,有足夠時間處理政制諮詢及立法工作。

被問及上任9個月以來心情,梁振英稱,他的心情完全好,遇到的困難及挑戰已在預料及掌握中,情況比想像中好,如公務員的配合及人心思變。政府近日提出的填海計劃,網上意見認同的意見多,只擔心本屆政府能否做到。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戴耀廷:六月討論佔領中環 (16:45)

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戴耀廷表示,初步計劃在六月初舉辦首次行動商討日,預計會有數百人參加。

戴耀廷在旺角行人專區的佔領中環街頭論壇表示,希望六月初舉行商討日,討論活動引伸出來的問題,希望能與不同階層的人討論。今次論壇由華人民主書院舉辦。

他表示,相信中央和特區政府不想看到全港被癱瘓,也會回應由全民推動出來的訴求。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戴耀廷倡全民選提委會

倘落實 機構提名篩選「不是大問題」

倡議「佔領中環」行動的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昨日出席街頭論壇時表示,社會在討論普選特首細節時,他認為最關鍵的是推舉特首候選人的「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他直言若提委會是由全港300多萬選民組成或由全港選民選出,即使最終特首候選人是由提委會「機構提名」,或需「少數服從多數」,或採用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提出的方案等,都不是問題。

華人民主書院昨在旺角行人專用區舉行街頭論壇,戴耀廷、公民黨主席余若薇、社民連主席梁國雄等任嘉賓。戴耀廷表示,由於佔領中環是全民運動,他不會拋出具體方案,他指出,有人或認為普選方案毋須跟隨《基本法》45條的框架,但亦有人接受該條文。

指李方案被詬未解決提委會組成

他指出,基本法條文中要求成立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產生特首候選人,以及一人一票選出特首,而按照基本法附件,提委會將參照目前的選委會組成。他認為關鍵是目前大部分選民無權直接選出提委會成員,最重要是令選民有權投票,而各人的票值相若。

在提名程序上,戴指若以全票式選出特首候選人,將很大機會是篩選。他認為李柱銘方案(讓最高得票5人出選)最令人詬病的是未有解決提委會組成問題,他直言若全港市民都可選提委會成員,「李柱銘的方案便沒問題」,即使由提委會整體提名候選人,或少數服從多數等,都不是大問題;他甚至收到建議,將全港分成不同選區,由選民直接選出提委會成員。

戴耀廷認為,提委會如何組成是真正焦點,最開放的是由全港市民組成,最差的方案則是維持現有1200人選委會的方法,政改需在兩個極端間取得共識。他形容,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官僚人」,相信會計算利益而下決定,直言若佔領中環的代價較給予港人普選為大,他相信中央必然會讓香港有真普選。

下月見真普聯 6月辦商討日

論壇講者之一、社運人士葉寶琳期望,有27名民主派議員的真普選聯盟能與佔中運動有共識,由全民投票選出方案,在議會跟隨民意投票。戴認同這也是要解決的問題,「若真普選聯盟拋出的方案與佔中運動不同,中央接受真普聯方案,那佔中是否繼續進行?」他說5月初會出席真普聯會議,與對方溝通。

佔領中環6月初將召開首次「商討日」,討論佔中會遇到的問題,主要由相關團體代表參與,預料有數百人與會,數月後會舉行另一次商討日,明年初則會舉行萬人商討日,討論具體政改方案;又計劃舉行公聽會,邀請反對的人提出意見。

田北辰﹕接受提委會即接受篩選

另外,港區人大代表田北辰昨在電台節目上指出,中央有誠意落實普選,最重要是社會對提委會組成有共識,確保有廣泛代表性,「要討論何謂有廣泛代表性,如果接受提名委員會存在,只不過爭拗是如何組成,那他們即是接受了一定有篩選,因為你有提名委員會便一定有人數上限,拿出來給市民最終投票」。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李柱銘自嘲老貓燒鬚 折射溫和民主派窘境

民主黨李柱銘就2017年特首選舉方案,不到48小時由提出至撤回並道歉,過程極具戲劇性。「李柱銘方案」雖然以「李柱銘驚奇」暫時落幕,但是李柱銘在此事的表現,客觀效果或許顯得有點進退失據,但是他顯現的豁達和氣度,使人看到這名資深民主派中人在往後的政改討論,肯定不會、也不應該缺席,因為與香港民主運動結緣30年的李柱銘,顯現出來的資歷、經驗與智慧結合體,對爭取民主是一筆珍貴資產,當事態發展到一個階段,已經被撤回的方案,不排除「敗部復活」的可能。

李柱銘務實理性

提案只是不得其時

「李柱銘方案」,據他的說法是按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講話的框架來設計,在喬曉陽設定的鳥籠,爭取民主派可以得到提名委員會提名,參加特首普選。李柱銘這個想法,可以理解,因為他認定只要有民主派參加普選,就有勝出的機會。這個想法,與2010年民主黨同中央商討政改方案,如出一轍,當時民主黨提出5個超級區議會直選議席,目的在立法會增加民主成分,削弱功能組別的影響力。不過,李柱銘和民主黨的主觀良好願望,放在香港社會因為民主進程而躁動的時空,都飽受指摘,民主黨遍體鱗傷,李柱銘要急急否定昨日之我,這是當今溫和民主力量處境的寫照。

批評「李柱銘方案」的人,大都未指出方案具體有什麼不妥,李柱銘承受的最大指摘,是指他認同篩選,其實方案主旨是避免民主派人士在提名委員會階段全部被篩出,恰恰就是要拆解篩選(若中央要篩選的話);另外,從民主派人士一些反應看來,實際上認為「李柱銘方案」不得其時,因為現在兩陣對圓,是凝聚力量、統一意志的時候,連政府也未提出諮詢,民主派未叫價,「李柱銘方案」就露底,認為不利於日後的爭取行動。

民主派人士這個說法和擔憂,有一定道理,事實上,提名委員會怎樣組成,未知道;提名委員會按什麼「民主程序」運作,未知道;以喬曉陽和基本法委員會成員一些強詞奪理的說法,誰可保證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民主程序,不會搞出一些花樣來排斥民主派?所以,「李柱銘方案」不存在出賣民主的問題,只是李柱銘急於求成,事前未與泛民陣營溝通,未在適當時間提出方案而已。

「李柱銘方案」有理想一面,也有不理想一面,不過,從另一個場景檢視這個方案,會否有不同結果?設若提出方案的人不是李柱銘,而是深得中央信任的梁愛詩,甚至是喬曉陽,民主派會怎樣對待呢?極端激進派別當然照樣批評,甚至破口大罵,但是相信更多人認為此乃中央讓步,理性務實,值得深入探討等。人們對李柱銘爭取民主有更大期待,所以,無論他的方案如何務實理性,在聲喧嘩之中,都要迫於無奈撤回。這種情,觸發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政改應該怎樣討論?

關於2017年特首選舉辦法,迄今民主派和建制派基本上停留在立場先行、屁股決定腦袋階段,例如民主派反對篩選、要求符合國際標準的普及而平等原則等;建制派則喋喋不休地講愛國愛港、與中央對抗的人不應該做特首等。嚴格來說這是口水戰,只見政治爭論,卻不見討論實質問題,市民不禁要問,選舉安排的「牛肉在哪裏?」目前的情,可以歸咎政府遲遲不推出諮詢,使社會未能聚焦討論,表面上是這樣;不過,今次政改與過去有一個很大不同,就是中央不再遮遮掩掩,在特區政府還未開展五部曲之時,已經走到台前,亮出「堅定不移」和「底線」。對於中央這個取態,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但是既然中央高調討論此事,現階段本港若有回應,就不能排除會影響五部曲的進程甚至政府的諮詢內容。

民主派應該看到這一點,除了擺立場、凝聚力量以外,現階段應該鼓勵更多人提出意見或方案等,進而理性討論,同樣地,建制派也不要只講政治要求,應該提出具體意見或方案,讓社會檢視和討論。只要營造空間,讓社會人士投入理性討論,偏狹勢力的空間就會遭到壓縮。所以,政改由政爭提升至實質討論,是解決問題之道。

由這個視角檢視李柱銘提出的方案,可以見到這名資深民主派中人的功力。「李柱銘方案」提得不合時宜,但是只要仔細檢視,方案其實有其合理的地方,他若能堅持,只擱置而不撤回方案,或許更適當。無論如何,以李柱銘的資歷,今次戲劇性轉變不會有實質損害,反而他的豁達氣度,更顯示他是民主陣營不可或缺的一員。李柱銘撤回了方案,不過,正如他說「一張紙燒了,但是意見已經表達出來,亦已存在」,他對「李柱銘方案」的信心,可見一斑。

打擊溫和派

激進力量更壯大

「李柱銘方案」的轉折,還有一點值得討論,就是溫和民主派的處境。今次李柱銘的溫和取態,使得不少建制中人詫異,但是「溫和的李柱銘」最終要暫時靠邊站,泛民陣營對大局認知不同,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中央在箇中也有一定責任。兩年前,民主黨冒泛民的大不韙,與中央商討政改方案,達成協議,民主黨在泛民陣營因此遭到攻擊,建制陣營和左派對民主黨落井下石,企圖一舉消滅這股泛民最大的力量。這兩年,民主黨的遭遇使人觸目驚心,現在仍能維持這個局面,算是民主黨底子厚。民主黨受到不仁不義對待的結果,使溫和民主力量萎縮,激進力量抬頭和壯大,這是今次李柱銘要自嘲老貓燒鬚的深層原因。中央若認為消滅了溫和民主派,就可以瓦解香港的民主力量,這是誤判甚至是左傾幼稚病,會犯嚴重錯誤的。這是「李柱銘方案」轉折值得中央反思的一點。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吳康民﹕李柱銘方案為何發而復收?

民主派大老李柱銘,4月9日公開提出行政長官普選的提名方案,其要點一是同意由當前運作的選舉委員會作為提名委員會;二是讓獲得最高提名票的5人作為候選人,然後作一人一票的普選。

他的原意是看到北京對提名委員會這個關卡決不讓步的底線,但同時認為按上一屆選舉委員會的組成,泛民主派可以獲得約五分之一的席位,因此在獲得最高票提名的5人中,必可讓泛民主派取得一席。然後在一人一票的選舉中再決雌雄,屆時泛民未必沒有必勝把握。

這個如意算盤,決不是他一時興起而作出的建議,肯定是與不少民主派頭面人物商量過的,特別有可能是幕後的某些國際背景推他提出的試探氣球。

48小時後有反覆

但最奇怪的是,不過48小時,他就公開撤回方案,並向「爭取民主普選的朋友致歉」,特別要對所謂「真普聯」的召集人鄭宇碩致歉。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當前泛民主派系裏的激進分子抬頭,這些喊打喊殺的激進派,根本不準備參加政改方案的理性討論,他們就是要破壞香港的穩定繁榮,就是要亂,認為可以在亂中取勝。他們並不承認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看他們在立法會內的表現就知道,長期以來,他們對議案並不熱心認真討論,而是大聲叫嚷,用搞擲物掛標語等粗魯的動作,即所謂「博出位」是也。

立法會這一屆能增加所謂「人民力量」的生力軍,證明這些激進行為和人物,有一定的市場。於是群起效尤,連所謂「藍血」、「西裝骨骨」的大狀都願意當他們的尾巴。世事如此,能不令人嘆息?

民主黨連年後退

2010年民主派走進香港中聯辦,商討立法會選舉的改革方案,由於各讓一步,終於達成2012年立法會席位選舉改革的協議。原本這是香港政治生態的一種進步,但往後民主黨卻受到激進分子的多方面圍攻,以至在去年立法會選舉中失利。往後,民主黨節節後退,今天已不敢再與激進分子分道揚鑣,而是沆瀣一氣了。

但為什麼這名民主派的元老,忽然拋出這一個「有得傾」的方案,連民建聯的譚耀宗也讚譽有加呢?難道民主派又奉行「凡是敵人贊成的,我們都要反對」的理念,因此,非後退撤回方案不可?那麼,這一次譚耀宗真是幫了倒忙了。

決不是心血來潮

李柱銘提出方案,決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諮詢不周。如今李柱銘收回方案,肯定是受到壓力,這個壓力超過幕後慫恿他提出這個建議的力量。

李柱銘說,他自己的建議過分重泛民能否入閘,「與原則脫,實屬鹵莽」。又說沒有和陳日君、陳方安生討論。說明各種幕後勢力,包括英、美、教會,都十分重這個2017年的普選。因為這是「奪權」的重要時機。故此意見紛紜,難以取得一致。李柱銘認為他的方案,表面上向中央讓了一步,實質上能奪取參選權,就是初步勝利。站在泛民立場,這是以退為進的謀略。可惜「識貨」的人不多,於是泡湯。

現在激進民主派正在圍繞「佔領中環」作「戰略部署」。他們崇尚暴力,並不意談判。看來,一場過激的政治鬥爭,正在醞釀以至部署之中。今後香港的政治生態,是「剪不斷,理還亂」,還是會有峰迴路轉的一天?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再問中共:香港民主化,你怕什麼?

作者﹕程翔

喬曉陽的「普選」方案,充分反映中共對香港民主化的恐懼。筆者不禁要問一下中共:香港民主化,你怕什麼?

大家知道,1982年中英就香港前途開始談判,當時連香港本土左派對於中共收回香港心中都有疑慮,雖然公開不敢說,私底下都在嘀咕(因為他們最熟悉中共,最知道中共言而無信的劣績)。那個時候,反而是香港民主派人士響亮地提出「民主回歸」的口號,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當時中共充分利用這句口號,動員了廣大香港人的愛國熱情,在中英談判的過程中有力地孤立了英國。

可是當中英談判底定,香港人所渴望的民主,卻不見蹤影。自從喊出「民主回歸」口號以來,香港人苦等30年,到現在只得出一個「有形式、無實質」的所謂「普選」。請問中共對得住當年支持回歸的民主派人士嗎?

30年來,中共阻擾香港民主化進程的理由,不一而足。什麼「香港社會(對民主化)還沒有共識」啦、什麼「均衡參與」啦、「循序漸進」啦,目的都是要限制香港民主化的步伐。什麼原因?觀察30年來中共的言行,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第一,中共擔心香港會成為西方顛覆中國的基地。

這是中共一個根深蒂固的恐懼。早在制定《基本法》時,已經十分強調這點,就差點沒有寫進《基本法》而已。「六四」後,這種恐懼就更加明顯(1990年李鵬忍不住在政府工作報告草案內,加入「香港不能成為顛覆基地」的字句,足見中共對此的深層次恐懼,幸好給香港地區的人大代表頂回去,才沒有出現在最後定稿裏),成為中共揮之不去的魔魘。在這種恐懼籠罩下,中共認為如果香港實行沒有限制的普選,則很容易會被西方利用成為顛覆其政權的基地。

第二,中共擔心香港出現一個植根於本土的政治勢力,來削弱它的權威。

自從中英談判以來,中共就很擔心在香港會出現一個植根於本土的政治勢力使他無法駕馭。從中英談判時,藉口反對「三腳凳」,把有切身關係的香港人完全排拒在外就可以看到這點。到制定《基本法》時,香港人的所謂參與,只能透過它的邀請、用它認可的方式、途徑、機構,來體現它的意志。如果香港實行真普選,則將來的行政長官的權力來源理論上就是來自香港本土,他就會成為一個植根於本土的政治領導,使中央的任命變成形式化。中英兩國在後過渡期吵得不可開交,就是因為中國擔心英國藉加快香港的民主進程,產生一個植根於本土的政權,這是中共不能接受的。

第三,中共擔心香港的民主化進程會對大陸產生示範效應,威脅中共「一黨專政」的地位。

關於這一點,錢其琛副總理倒是說得坦白。2002年6月他訪港時,曾經在電視上公開講過,「香港的民主步伐不能太快,太快了以後跟我們中國大陸脫節」。6月26日他又在《南華早報》重提此點,說:「香港的政制發展不可能與中國的政制發展脫」。奇怪!香港和內地的政制,一個是資本主義,一個是社會主義,從來都沒有掛過,何來脫?「一國兩制」不是確認了兩不掛的現狀嗎?為什麼他說兩地政制發展不能脫?就是因為中共怕香港的民主有實質進展時,會對大陸產生示範效應,增加大陸民眾對民主化的進一步要求,從而威脅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這才是香港不能得到真普選的真正原因。

中共這三個擔心完全是基於對香港人的不信任,而這種對港人的不信任,從某種意義上看,則是折射了中共對自己的缺乏自信。1949年,中共勒馬深圳河畔,不怕香港繼續留在英國手上,不怕國民黨利用香港「反攻大陸」,更不怕美國在港構築圍堵中國的封鎖網。為什麼?那時的中共尚未執政,全黨氣勢處於上升狀態,對自己、對人民(包括香港人)信心滿滿。經過執政60年,逃不出「權力腐蝕」規律,導致如今危機四伏,不但對自己失去信心(習近平最近強調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從內地凡政治術語必須「反話正讀、正話反讀」的規律來看,正正說明中共對自己失去信心),也對香港市民的民主訴求怕得要死。也正因為對自己失去信心,才會輕率地作出用槍炮對準中環的威嚇行為。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2017年是港人選特首 不再是北京選特首

Post by editorial »

戴耀廷﹕「公民抗命」所抗何命

——回應鄧飛副校長的疑問

鄧飛副校長日前就「和平佔中」涉及的「公民抗命」提出了三項質疑。本文簡短回應。

鄧副校的第一項質疑是「和平佔中」會違反的法律是有關公安的法律,而這些法律並非不義之法,所犯非所反,何來公民抗命。誠然,「和平佔中」所犯非所反,但「犯所反」並非公民抗命的必要條件。當年馬丁路德金反對種族隔離之法,他觸犯而被囚的法律也是公安的法律而非他要反對的法律。舉另一例子,若要反對的法律是一條讓警察可酷刑對待嫌犯的法律,公民抗命者根本沒可能犯這法以反它。

鄧副校的第二項質疑是普選方案還未提出,不義之法根本還未存在,何來公民抗命。按現在《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若我們不能接受將來特首向立法會提出普選特首選舉辦法的方案,因它不符合國際標準,那最大可能是那方案會被泛民主派議員否決,但結果會是沿用肯定是不符合國際標準的現行小圈子選舉方法,那就是要反的不義之法。另外,我們也不是要在此時此刻進行公民抗命,而是在見到最終提出來的方案是不符合國際標準,是不公義的,我們到了最後一刻才會採取公民抗命。故此,不義之法已在,我們現在也只是按可預見的情,先為公民抗命的行動作好準備。

鄧副校的第三項質疑是為何「和平佔中」不去討論普選的方案這目標,而只把焦點放在爭取的手段之上。這是鄧副校對「和平佔中」的誤解。「和平佔中」所包含的是先透過民主商討及公民授權的程序議決了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特首選舉辦法,向中央政府提出而未獲接納後,才會採用公民抗命的手段去爭取中央政府改變初衷。因此,「和平佔中」是既商討目標也部署手段的整全運動,並非如鄧副校所指只談論手段而忘卻目標。

希望在澄清了這些質疑後,鄧副校會慎重考慮參與「和平佔中」,以彰公義。

作者是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