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條例修訂 13日徹底撤回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分別會見泛民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交代政府調動立法會大會和財委會議程的事。林太說,會在本月13日的立法會大會上,處理人民力量陳志全就《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提出的休會待續動議,屆時在泛民議員投票贊成及不要求記名點票下,通過動議,徹底撤回條例草案。此外,由於泛民和建制派都對增加交通違例事項定額罰款附屬條例很有意見,所以政府會在今個立法年度擱置有關條例。
林太說,政府在財委會的議程調動會採取「民生先行」、「先易後難」的策略。議程首位是審議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包括綜援、長者生活津貼、傷殘津貼,以及長者生果金受惠者出雙糧的項目。至於已經在財委會議程上的堅尼地城前焚化爐和屠房用地的除污工程項目,由於泛民非常反對,所以政府同意擱置。
財會議程民生先行
至於警務處更新電腦系統項目,林太強調不會擱置或撤回,因這項目對各個執法部門防止罪行和維護香港治安,是非常重要,但政府會把有關項目在議程上調後。「泛民會議」召集人何秀蘭表示,泛民過去一直要求政府以「民生行先」及「先易後難」安排議程次序,但都無被接納,現時會期只剩下3個半月,政府「水浸眼眉」,才同意調動議程,認為決定來得太遲。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港式K歌之死
編按:這個年代,香港疾呼本土,但在口號背後,不同形式的本土文化正悄悄流逝。
廣東歌曾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度夜夜響徹K房,現在伴隨著音樂產業的衰落,頹勢難挽;廣東話生動活潑,但當下許多年輕人不懂當中俚語,加上普通話衝擊,「鬼馬」精髓或漸漸失傳;紅藍繁體大字寫就的小巴站牌,陪伴香港人走過不知多少公里的路,也被歲月沖刷、淘汰,僅僅變成一種裝飾。
有人為之惋嘆,有人挺身保育,我們又可以做什麼?端傳媒一連三日推出「港式文化」專題,與你一同反思。
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幾乎人人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K歌」。在那個年代,朋友聚會去唱K,公司慶功也去唱K,為了吸引客人,就連中式酒樓也加設卡拉OK。
那是一段瘋狂的K歌歲月。不過,此情此景當下已不復再。踏入21世紀,香港連鎖卡拉OK相繼倒閉和被同業收購,最新的壞消息是——卡拉OK巨頭Neway將在8月停用銅鑼灣旗艦店,店面進行內部翻新,年底重開後,地下及一樓兩層將被棄用,舖位大幅縮減。
聽到這消息時,39歲的香港人謝思靈一點不驚訝。她自言是香港第一代「卡拉OK迷」,90年代平均每星期去唱K三次,但近年,最多幾個月才去一次。
對此,Neway執行董事溫國樑接受端傳媒專訪時坦承︰「過去五年,Neway的營業額累積減少了約10%。」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輝煌的卡拉OK開始走下坡路?
2016年7月18日,旺角,Hong Kong Singer Channel一眾學員唱卡拉OK。 2016年7月18日,旺角,Hong Kong Singer Channel一眾學員唱卡拉OK。
K歌崛起
「如今(卡拉OK內)的新歌我只識幾首,跟以往差不多每首歌都懂得背,有很大分別,所以唱少了。」說起唱K習慣的改變,謝思靈這麼說。
Neway執行董事溫國樑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認為,生意減少,一方面和自由行減少、娛樂方式更多元有關,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香港人對廣東歌的關注度減低了。」
謝思靈還記得,90年代在卡拉OK內熱唱的歌,必定是耳熟能詳的廣東歌。她最喜歡的,是葉倩雯及杜德偉於1991年合唱的《信自己》,那是她每次必點的飲歌。
1988年,卡拉OK由發源地日本傳來香港,直至1992年,首間連鎖卡拉OK「加州紅」在香港灣仔世紀酒店創立首間分店,高峰期市場上有十大集團同時競爭,包括加州紅、Neway、Top One、前衛等。
那時恰逢香港流行樂壇的顛峰時代:梅艷芳、陳百強、張國榮、譚詠麟等巨星相繼誕生,之後繼承的有樂壇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那是香港廣東歌樂壇的黃金年代。 謝思靈就是在1992年第一次光顧卡拉OK的,隨後十多年,每星期平均光顧三次,「幾乎所有卡拉OK我都去過」。她說,喜歡唱K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可以盡情地發洩情緒。每次失戀,她都會躲到卡拉OK房內,點唱陳慧琳的《她比我醜》。
「她比我醜/什麼都比我醜/用這種方法/安慰我感受...... 」這首2003年推出的新歌,一度響遍全港各大卡拉OK。
在音樂業界,《她比我醜》等歌曲甚至形成一種新的音樂類型——「K歌」。這是一類專門為卡拉OK而創作的歌曲,大多旋律緩慢,音域不會太高或太低,歌詞易記,內容主要供人發洩情感。
唱片公司為了迎合卡拉OK對K歌的需求,於是一面倒側重製作K歌。
今年49歲的趙增熹,就在1986年加入唱片製作行列,合作過的歌手包括張國榮、梅艷芳、林憶蓮、張學友等。
趙增熹記得,最初,K歌對樂壇的影響只是輕微的︰「K歌是尋求更多人能唱到,為卡拉OK招徠更多生意。卡拉OK因為客人喜歡唱K歌而帶來生意,所以更願意向唱片公司支付播放版權費。」
但到了90年代後期,唱片公司開始傾斜性的側重製作K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翻版唱片及免費非法下載歌曲問題當時非常嚴重,影響唱片銷售,唱片公司盈利大減。據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的數據顯示,香港本地唱片銷售總值,由1990年代的逾11億4240萬港元,下跌至2000年的5億5千萬港元,跌幅達51.8%。
趙增熹指出,這樣一來,卡拉OK所支付的播放版權費,成為唱片公司的「新商機」,「唱片公司為了迎合卡拉OK對K歌的需求,於是一面倒側重製作K歌。」
2013年12月21日,歌手林子祥、林德信與著名音樂人趙增熹於澳門舉行演唱會。 2013年12月21日,歌手林子祥、林德信與著名音樂人趙增熹於澳門舉行演唱會。
K歌之死
K歌的流行吸引了大眾唱K熱潮,然而,這種較為單調的音樂類型也同時遭到香港樂壇的業內人士的詬病,不少人認為,這是搞垮廣東歌樂壇的「兇手」之一。
「一個成功的藝人,需要有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就像我入行那個年代,梅艷芳唱《似水流連》、《妖女》,有一種獨特個性,其他人無法取代的。如今的K歌,人人都可唱到,不再能夠製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減弱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趙增熹分析道。
察覺到K歌的破壞性的,還有香港著名作曲人陳輝揚及填詞人林夕,他們在2000年創作了《K歌之王》,反諷這一流行文化:「還能憑甚麼/擁抱若未能令你興奮/便宜地唱出/寫在情歌的性感/還能憑甚麼/要是愛不可感動人/俗套的歌詞/煽動你惻忍。」
而在2005年,林海峰亦推出了《流行曲》,更加直接地嘲諷K歌文化:「去到chorus chorus/要易記易唱/記住要/重複/重複/我為K迷着想/仲要/repeat又repeat/這旋律先算最強/流行曲/要大眾/隨時隨地唱」。
趙增熹指出︰「香港樂壇被K歌主宰,作品單一化,聽來聽去都是那類型的歌,聽到悶了,亦唱到悶了,就不再去卡拉OK。」
在2001至2003年,因競爭激烈及SARS(非典型肺炎)影響,香港連鎖卡拉OK 相繼結業,此後市場只剩下Neway和加州紅。到了2010年3月,Neway宣佈收購加州紅,一度獨霸整個卡拉OK市場,至同年底Red MR加入,互相競逐至今。
「普通人不知道有新歌,怎會有動力去唱K歌?」
香港歌壇留意到K歌的負面影響,有創作人也嘗試創作更多元的樂曲。例如,2003年出道的創作歌手林一峰就嘗試創作城市民謠,而主流女歌手謝安琪於2005年,亦開始演繹有別於一般K歌模式及題材的歌曲,她的《悟入歧途》,罕有地唱出了年青人的想法及生活現況。
廣東歌開始轉型,原以為可挽回頹勢,再度吸納樂迷,但卻沒有成功。當中發生了什麼事?
「我的學生都不聽廣東歌,年青人覺得它很out、不有型。」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香港研究課程總監朱耀偉教授說。
朱耀偉專門研究香港流行歌,在大學內,他發現20歲左右的學生,只會聽英文、日韓或國語歌曲,甚至對廣東歌持負面想法,「上堂時我說起TVB《勁歌金曲》(音樂節目),學生是以鄙視的目光看着我的。」
我的學生都不聽廣東歌,年青人覺得它很out、不有型
朱耀偉指出,電視台曾是香港樂壇傳播廣東歌的重要平台之一,但卻早已失去功效。
2009年底,TVB與香港音像聯盟(HKRIA)旗下的5間唱片公司,因版稅加價問題未達共識,引致該5間公司旗下歌手絕跡於TVB,而在大量歌手缺席下,TVB於2011年把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頒發給旗下合約藝人林峰的歌曲《Chok》,引發全城爭議,指該歌曲的流行程度及水準均不配獲得該獎項,甚至指「香港樂壇已死」。
朱耀偉形容,大眾不滿TVB的做法有欠公允,此後但凡獲TVB推廣的歌,都如中了「死亡之吻」一般,未能有效地傳播之餘,甚至會有負面影響。他舉例指,2014年TVB電視劇主題曲《越難越愛》,屬正常能配合劇集主題的情歌,但被TVB力推後,很快被網民批評為「洗腦歌」。
電視台以外,電台曾是另一個傳播廣東歌的重要平台。不過,隨着烽煙時事及財經節目相繼抬頭,為保盈利,電台已不如昔日般偏重推廣音樂。在香港電台第二台主持音樂節目《騷動音樂》的梁德輝曾經指出,近年大眾不重視音樂節目,導致好音樂也沒機會被人認識。
朱耀偉指出︰「當傳播廣東歌的平台都失效時,普通人根本不會知道有新歌,又怎會有動力去K房唱歌?」
這樣一來,也意味着廣東歌失去了卡拉OK版權費這一大收入。
自己廣東歌自己救
近年來,人們聽歌越來越習慣利用網絡平台,但在網絡世界中,廣東歌亦越趨邊緣化。
「在網上平台,歐美日韓,以至中國及台灣,都投放大量資源發展流行音樂產業,歌曲更多元化,聽眾都轉聽那些歌,好少聽廣東歌。」朱耀偉說。
其實近10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歌手出道,遠的有王菀之、張敬軒,近的有AGA、Gin Lee,只是媒體不夠多,他們未能為人所認識
Hong Kong Singer Channel創辦人李泇霖
「其實近10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歌手出道,遠的有王菀之、張敬軒,近的有AGA(江海迦)、Gin Lee(李幸倪),只是媒體不夠多,他們未能為人所認識。」
為了拯救廣東歌,流行曲唱歌導師李泇霖於7年前創立了名為Hong Kong Singer Channel的平台,組織學生進行廣東歌演出,又舉辦廣東歌歌唱比賽,在民間推動廣東歌。
「其實近10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歌手出道,遠的有王菀之、張敬軒,近的有AGA(江海迦)、Gin Lee(李幸倪),只是媒體不夠多,他們未能為人所認識。」李泇霖說。李泇霖的丈夫黃文漢,亦嘗試透過訪問新進歌手,推動廣東歌,他指出︰「很多歌手都有好的聲音,但我們卻未能在大眾傳媒上聽到他們的消息,我們的音樂平台,就去訪問他們,寫出他們的音樂故事。」
民間以外,作為香港樂壇資深業者的趙增熹,亦向端傳媒首度披露了他的新計劃,他表示已聯絡了5間香港傳統著名中學,在2016年9月,開展一個名為「大台主」的歌曲唱作比賽,讓參賽的中學生一手包辦創作、演繹及推廣歌曲,並在5間中學輪流表演,吸引到最多粉絲的,會贏取一個舞台表演機會。
「如今互聯網紅霸了整個娛樂業界,聽新歌的人,都是用YouTube、Spotify等網上平台,廣東歌的對手是全世界。要推動廣東歌發展,就要讓新一代了解在創作好音樂同時,亦要學懂如何在網上平台推廣自己,這才有機會令廣東歌壇再出現有代表性的人物,重建廣東歌的影響力。」趙增熹指出,現在廣東歌的傳播平台,已經從傳統的電視、電台,徹底轉移到互聯網了。
不過,在廣東歌尚未再次起飛之際,卡拉OK亦要轉營以保盈利,Neway執行董事溫國樑直言︰「以前客人是為唱歌來卡拉OK的,但如今更多是為了聚會而來。」這意味着卡拉OK也不能依賴廣東歌作為收入來源,溫國樑說︰「未來的方向是把卡拉OK打造成以聚會為主,提供飛標機、遊戲機、魔術師及派對佈置等服務配套,吸引客人。」
間中仍會去卡拉OK的謝思靈表示,她會在K房邊唱着上一個時代的K歌,一邊期待着未來廣東歌再一次如往昔般流行。
編按:這個年代,香港疾呼本土,但在口號背後,不同形式的本土文化正悄悄流逝。
廣東歌曾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度夜夜響徹K房,現在伴隨著音樂產業的衰落,頹勢難挽;廣東話生動活潑,但當下許多年輕人不懂當中俚語,加上普通話衝擊,「鬼馬」精髓或漸漸失傳;紅藍繁體大字寫就的小巴站牌,陪伴香港人走過不知多少公里的路,也被歲月沖刷、淘汰,僅僅變成一種裝飾。
有人為之惋嘆,有人挺身保育,我們又可以做什麼?端傳媒一連三日推出「港式文化」專題,與你一同反思。
在九十年代的香港,幾乎人人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K歌」。在那個年代,朋友聚會去唱K,公司慶功也去唱K,為了吸引客人,就連中式酒樓也加設卡拉OK。
那是一段瘋狂的K歌歲月。不過,此情此景當下已不復再。踏入21世紀,香港連鎖卡拉OK相繼倒閉和被同業收購,最新的壞消息是——卡拉OK巨頭Neway將在8月停用銅鑼灣旗艦店,店面進行內部翻新,年底重開後,地下及一樓兩層將被棄用,舖位大幅縮減。
聽到這消息時,39歲的香港人謝思靈一點不驚訝。她自言是香港第一代「卡拉OK迷」,90年代平均每星期去唱K三次,但近年,最多幾個月才去一次。
對此,Neway執行董事溫國樑接受端傳媒專訪時坦承︰「過去五年,Neway的營業額累積減少了約10%。」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曾經輝煌的卡拉OK開始走下坡路?
2016年7月18日,旺角,Hong Kong Singer Channel一眾學員唱卡拉OK。 2016年7月18日,旺角,Hong Kong Singer Channel一眾學員唱卡拉OK。
K歌崛起
「如今(卡拉OK內)的新歌我只識幾首,跟以往差不多每首歌都懂得背,有很大分別,所以唱少了。」說起唱K習慣的改變,謝思靈這麼說。
Neway執行董事溫國樑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認為,生意減少,一方面和自由行減少、娛樂方式更多元有關,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香港人對廣東歌的關注度減低了。」
謝思靈還記得,90年代在卡拉OK內熱唱的歌,必定是耳熟能詳的廣東歌。她最喜歡的,是葉倩雯及杜德偉於1991年合唱的《信自己》,那是她每次必點的飲歌。
1988年,卡拉OK由發源地日本傳來香港,直至1992年,首間連鎖卡拉OK「加州紅」在香港灣仔世紀酒店創立首間分店,高峰期市場上有十大集團同時競爭,包括加州紅、Neway、Top One、前衛等。
那時恰逢香港流行樂壇的顛峰時代:梅艷芳、陳百強、張國榮、譚詠麟等巨星相繼誕生,之後繼承的有樂壇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那是香港廣東歌樂壇的黃金年代。 謝思靈就是在1992年第一次光顧卡拉OK的,隨後十多年,每星期平均光顧三次,「幾乎所有卡拉OK我都去過」。她說,喜歡唱K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可以盡情地發洩情緒。每次失戀,她都會躲到卡拉OK房內,點唱陳慧琳的《她比我醜》。
「她比我醜/什麼都比我醜/用這種方法/安慰我感受...... 」這首2003年推出的新歌,一度響遍全港各大卡拉OK。
在音樂業界,《她比我醜》等歌曲甚至形成一種新的音樂類型——「K歌」。這是一類專門為卡拉OK而創作的歌曲,大多旋律緩慢,音域不會太高或太低,歌詞易記,內容主要供人發洩情感。
唱片公司為了迎合卡拉OK對K歌的需求,於是一面倒側重製作K歌。
今年49歲的趙增熹,就在1986年加入唱片製作行列,合作過的歌手包括張國榮、梅艷芳、林憶蓮、張學友等。
趙增熹記得,最初,K歌對樂壇的影響只是輕微的︰「K歌是尋求更多人能唱到,為卡拉OK招徠更多生意。卡拉OK因為客人喜歡唱K歌而帶來生意,所以更願意向唱片公司支付播放版權費。」
但到了90年代後期,唱片公司開始傾斜性的側重製作K歌,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翻版唱片及免費非法下載歌曲問題當時非常嚴重,影響唱片銷售,唱片公司盈利大減。據國際唱片業協會香港會的數據顯示,香港本地唱片銷售總值,由1990年代的逾11億4240萬港元,下跌至2000年的5億5千萬港元,跌幅達51.8%。
趙增熹指出,這樣一來,卡拉OK所支付的播放版權費,成為唱片公司的「新商機」,「唱片公司為了迎合卡拉OK對K歌的需求,於是一面倒側重製作K歌。」
2013年12月21日,歌手林子祥、林德信與著名音樂人趙增熹於澳門舉行演唱會。 2013年12月21日,歌手林子祥、林德信與著名音樂人趙增熹於澳門舉行演唱會。
K歌之死
K歌的流行吸引了大眾唱K熱潮,然而,這種較為單調的音樂類型也同時遭到香港樂壇的業內人士的詬病,不少人認為,這是搞垮廣東歌樂壇的「兇手」之一。
「一個成功的藝人,需要有無可取代的獨特性,就像我入行那個年代,梅艷芳唱《似水流連》、《妖女》,有一種獨特個性,其他人無法取代的。如今的K歌,人人都可唱到,不再能夠製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減弱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趙增熹分析道。
察覺到K歌的破壞性的,還有香港著名作曲人陳輝揚及填詞人林夕,他們在2000年創作了《K歌之王》,反諷這一流行文化:「還能憑甚麼/擁抱若未能令你興奮/便宜地唱出/寫在情歌的性感/還能憑甚麼/要是愛不可感動人/俗套的歌詞/煽動你惻忍。」
而在2005年,林海峰亦推出了《流行曲》,更加直接地嘲諷K歌文化:「去到chorus chorus/要易記易唱/記住要/重複/重複/我為K迷着想/仲要/repeat又repeat/這旋律先算最強/流行曲/要大眾/隨時隨地唱」。
趙增熹指出︰「香港樂壇被K歌主宰,作品單一化,聽來聽去都是那類型的歌,聽到悶了,亦唱到悶了,就不再去卡拉OK。」
在2001至2003年,因競爭激烈及SARS(非典型肺炎)影響,香港連鎖卡拉OK 相繼結業,此後市場只剩下Neway和加州紅。到了2010年3月,Neway宣佈收購加州紅,一度獨霸整個卡拉OK市場,至同年底Red MR加入,互相競逐至今。
「普通人不知道有新歌,怎會有動力去唱K歌?」
香港歌壇留意到K歌的負面影響,有創作人也嘗試創作更多元的樂曲。例如,2003年出道的創作歌手林一峰就嘗試創作城市民謠,而主流女歌手謝安琪於2005年,亦開始演繹有別於一般K歌模式及題材的歌曲,她的《悟入歧途》,罕有地唱出了年青人的想法及生活現況。
廣東歌開始轉型,原以為可挽回頹勢,再度吸納樂迷,但卻沒有成功。當中發生了什麼事?
「我的學生都不聽廣東歌,年青人覺得它很out、不有型。」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香港研究課程總監朱耀偉教授說。
朱耀偉專門研究香港流行歌,在大學內,他發現20歲左右的學生,只會聽英文、日韓或國語歌曲,甚至對廣東歌持負面想法,「上堂時我說起TVB《勁歌金曲》(音樂節目),學生是以鄙視的目光看着我的。」
我的學生都不聽廣東歌,年青人覺得它很out、不有型
朱耀偉指出,電視台曾是香港樂壇傳播廣東歌的重要平台之一,但卻早已失去功效。
2009年底,TVB與香港音像聯盟(HKRIA)旗下的5間唱片公司,因版稅加價問題未達共識,引致該5間公司旗下歌手絕跡於TVB,而在大量歌手缺席下,TVB於2011年把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金曲金獎,頒發給旗下合約藝人林峰的歌曲《Chok》,引發全城爭議,指該歌曲的流行程度及水準均不配獲得該獎項,甚至指「香港樂壇已死」。
朱耀偉形容,大眾不滿TVB的做法有欠公允,此後但凡獲TVB推廣的歌,都如中了「死亡之吻」一般,未能有效地傳播之餘,甚至會有負面影響。他舉例指,2014年TVB電視劇主題曲《越難越愛》,屬正常能配合劇集主題的情歌,但被TVB力推後,很快被網民批評為「洗腦歌」。
電視台以外,電台曾是另一個傳播廣東歌的重要平台。不過,隨着烽煙時事及財經節目相繼抬頭,為保盈利,電台已不如昔日般偏重推廣音樂。在香港電台第二台主持音樂節目《騷動音樂》的梁德輝曾經指出,近年大眾不重視音樂節目,導致好音樂也沒機會被人認識。
朱耀偉指出︰「當傳播廣東歌的平台都失效時,普通人根本不會知道有新歌,又怎會有動力去K房唱歌?」
這樣一來,也意味着廣東歌失去了卡拉OK版權費這一大收入。
自己廣東歌自己救
近年來,人們聽歌越來越習慣利用網絡平台,但在網絡世界中,廣東歌亦越趨邊緣化。
「在網上平台,歐美日韓,以至中國及台灣,都投放大量資源發展流行音樂產業,歌曲更多元化,聽眾都轉聽那些歌,好少聽廣東歌。」朱耀偉說。
其實近10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歌手出道,遠的有王菀之、張敬軒,近的有AGA、Gin Lee,只是媒體不夠多,他們未能為人所認識
Hong Kong Singer Channel創辦人李泇霖
「其實近10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歌手出道,遠的有王菀之、張敬軒,近的有AGA(江海迦)、Gin Lee(李幸倪),只是媒體不夠多,他們未能為人所認識。」
為了拯救廣東歌,流行曲唱歌導師李泇霖於7年前創立了名為Hong Kong Singer Channel的平台,組織學生進行廣東歌演出,又舉辦廣東歌歌唱比賽,在民間推動廣東歌。
「其實近10年,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歌手出道,遠的有王菀之、張敬軒,近的有AGA(江海迦)、Gin Lee(李幸倪),只是媒體不夠多,他們未能為人所認識。」李泇霖說。李泇霖的丈夫黃文漢,亦嘗試透過訪問新進歌手,推動廣東歌,他指出︰「很多歌手都有好的聲音,但我們卻未能在大眾傳媒上聽到他們的消息,我們的音樂平台,就去訪問他們,寫出他們的音樂故事。」
民間以外,作為香港樂壇資深業者的趙增熹,亦向端傳媒首度披露了他的新計劃,他表示已聯絡了5間香港傳統著名中學,在2016年9月,開展一個名為「大台主」的歌曲唱作比賽,讓參賽的中學生一手包辦創作、演繹及推廣歌曲,並在5間中學輪流表演,吸引到最多粉絲的,會贏取一個舞台表演機會。
「如今互聯網紅霸了整個娛樂業界,聽新歌的人,都是用YouTube、Spotify等網上平台,廣東歌的對手是全世界。要推動廣東歌發展,就要讓新一代了解在創作好音樂同時,亦要學懂如何在網上平台推廣自己,這才有機會令廣東歌壇再出現有代表性的人物,重建廣東歌的影響力。」趙增熹指出,現在廣東歌的傳播平台,已經從傳統的電視、電台,徹底轉移到互聯網了。
不過,在廣東歌尚未再次起飛之際,卡拉OK亦要轉營以保盈利,Neway執行董事溫國樑直言︰「以前客人是為唱歌來卡拉OK的,但如今更多是為了聚會而來。」這意味着卡拉OK也不能依賴廣東歌作為收入來源,溫國樑說︰「未來的方向是把卡拉OK打造成以聚會為主,提供飛標機、遊戲機、魔術師及派對佈置等服務配套,吸引客人。」
間中仍會去卡拉OK的謝思靈表示,她會在K房邊唱着上一個時代的K歌,一邊期待着未來廣東歌再一次如往昔般流行。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尊重少數派是應有的議會精神
立法會委託秘書處資深職員編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歷史、規則及行事方式參考手冊》,巨細無遺羅列出香港立法機關的歷史發展,會議規則的緣起、精神及演變。當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立法會繼承英國議會制度的重要精神——緩和的氣氛及公平的精神。前者是指議員之間的理性辯論,後者則是保護少數人的權利。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任何一名議員動議議案,議會就要處理,確保每個人都可促成議會討論。
表面阻拉布 實際削議會監察權力
可是建制派似乎不予理會,DQ(取消議員資格)事件後,乘着民主派失去關鍵否決權時,急不及待隨即宣告修改各項議事規則。表面目的是所謂「阻止拉布」,實際而言卻是削弱議會監察權力,也就是壓迫少數派的權利。
是次修訂可謂近年來最大規模,但由於信息分散,很多人並不知悉。為了讓讀者大致了解建制派的「修訂大計」,我在此簡單列舉一下已公開的資訊:
(1)使立法會主席有權揀選是否接受、接受哪些由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並可要求提出的議員解釋提出該修訂的原因,以限制議員提出大量修正案;(2)立法會進入法案審議期間出現法定人數不足,將回復為大會,變相可有多15分鐘召回議員;(3)若立法會流會,主席可按需要決定何時復會,包括當日稍後時間復會;(4)不容議員就縮減表決鐘聲進行辯論(包括財委會);(5)提高以呈請書成立專責委員會的門檻,由20人增至35人;(6)加強委員會主席權力,使其有權中止重複發問的議員繼續發言。
以下4項則是特別針對財委會:(1)將原有兩節財委會合併成一節,使被主席趕離會場的議員無法在第二節重返會議;(2)取消財委會休會機制;(3)限制議員只能提出一項修正案(37A);(4)若有委員在工務或人事編制小組要求就某財政建議在財委會分開討論及表決,須得到小組委員會表決支持,若純粹個人向財委會要求,則僅能分開表決而不容討論。
最明顯體現對少數派的壓迫就是提高呈請書門檻。本來立法會可以透過「權力及特權法」(P&P)成立專責委員會,強制傳召證人接受議會調查。但由於建制派通過扭曲的選舉制度壟斷了功能組別多數席位,可利用分組點票制度否決P&P議案,因此即使上屆政府百病叢生,竟然也不曾通過任何一個P&P議案成立有強制傳召力的專責委員會。因此民主派唯有變陣以呈請書方式成立沒有強制傳召權的專責委員會,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當局面對議會質問。這是無可奈何的次等選擇,但至少也可以有一丁點兒監察作用。
修改議事規則 建制多數更能專權
但如果這次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得逞,則通過呈請書成立專責委員會的方法便立刻成為泡影,而「多數派專制」將會成為事實。試問立法會今後還可以如何監督政府呢?如果專制多數繼續恃強凌弱,壓迫少數派能夠周旋的空間,那不單單是修改議事規則,更是破壞香港立法機關百多年一直秉持的公平精神。
葉建源
立法會委託秘書處資深職員編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歷史、規則及行事方式參考手冊》,巨細無遺羅列出香港立法機關的歷史發展,會議規則的緣起、精神及演變。當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立法會繼承英國議會制度的重要精神——緩和的氣氛及公平的精神。前者是指議員之間的理性辯論,後者則是保護少數人的權利。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任何一名議員動議議案,議會就要處理,確保每個人都可促成議會討論。
表面阻拉布 實際削議會監察權力
可是建制派似乎不予理會,DQ(取消議員資格)事件後,乘着民主派失去關鍵否決權時,急不及待隨即宣告修改各項議事規則。表面目的是所謂「阻止拉布」,實際而言卻是削弱議會監察權力,也就是壓迫少數派的權利。
是次修訂可謂近年來最大規模,但由於信息分散,很多人並不知悉。為了讓讀者大致了解建制派的「修訂大計」,我在此簡單列舉一下已公開的資訊:
(1)使立法會主席有權揀選是否接受、接受哪些由議員提出的修正案,並可要求提出的議員解釋提出該修訂的原因,以限制議員提出大量修正案;(2)立法會進入法案審議期間出現法定人數不足,將回復為大會,變相可有多15分鐘召回議員;(3)若立法會流會,主席可按需要決定何時復會,包括當日稍後時間復會;(4)不容議員就縮減表決鐘聲進行辯論(包括財委會);(5)提高以呈請書成立專責委員會的門檻,由20人增至35人;(6)加強委員會主席權力,使其有權中止重複發問的議員繼續發言。
以下4項則是特別針對財委會:(1)將原有兩節財委會合併成一節,使被主席趕離會場的議員無法在第二節重返會議;(2)取消財委會休會機制;(3)限制議員只能提出一項修正案(37A);(4)若有委員在工務或人事編制小組要求就某財政建議在財委會分開討論及表決,須得到小組委員會表決支持,若純粹個人向財委會要求,則僅能分開表決而不容討論。
最明顯體現對少數派的壓迫就是提高呈請書門檻。本來立法會可以透過「權力及特權法」(P&P)成立專責委員會,強制傳召證人接受議會調查。但由於建制派通過扭曲的選舉制度壟斷了功能組別多數席位,可利用分組點票制度否決P&P議案,因此即使上屆政府百病叢生,竟然也不曾通過任何一個P&P議案成立有強制傳召力的專責委員會。因此民主派唯有變陣以呈請書方式成立沒有強制傳召權的專責委員會,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當局面對議會質問。這是無可奈何的次等選擇,但至少也可以有一丁點兒監察作用。
修改議事規則 建制多數更能專權
但如果這次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得逞,則通過呈請書成立專責委員會的方法便立刻成為泡影,而「多數派專制」將會成為事實。試問立法會今後還可以如何監督政府呢?如果專制多數繼續恃強凌弱,壓迫少數派能夠周旋的空間,那不單單是修改議事規則,更是破壞香港立法機關百多年一直秉持的公平精神。
葉建源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香港傳媒社評2017.10.20:開會是責任非「恩賜」 市民看厭流會鬧劇
立法會新年度會期開始不足兩周便出現流會,泛民因為議事規則和高鐵「一地兩檢」方案,與建制派和政府再起烽煙,政治和風瞥然消失,如此開局絕非好兆頭。有泛民議員聲言要抗爭到明年3月立法會補選,令人擔心議會可能繼續癱瘓下去。
「一地兩檢」爭拗反映的是意識形態分歧,議事規則爭拗則把泛民和建制派「有權用盡」的思維表露無遺。放眼世界各地議會,少數派都會用拉布手段,各地議會亦有制約措施,確保運作,惟香港立法會並沒有多少機制約束拉布。建制派議員表示,反對拉布是他們的競選承諾,推動修改議事規則是「找數」,可是部分修訂內容,卻跟阻止拉布沒有直接關係,最明顯是將呈請書門檻由20人增至35人,變相阻止泛民議員提交呈請成立專責委員會。泛民抨擊建制派乘人之危,有權用盡,可以理解。不過一直以來泛民何嘗不是有權用盡,為求達到目標用盡每寸政治空間。在建制派眼中,現在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針對建制派打算補選前修改議事規則,泛民先發制人突襲,繞過議事規則委員會,直接向立法會大會提出34項修改。早前建制派提出修改財委會議事程序,泛民強調必須先交議事規則委員會討論,才符合「應有程序」。無論現在泛民如何高呼「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方法」,肯定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平日高高舉起的「程序公義」,在政治鬥爭時可以輕輕放下。有泛民議員指出,議事規則沒有禁止將修訂馬上提交大會,背後邏輯一樣是有權用盡。當泛民建制均認定,「我見縫鑽隙是理直氣壯,你見縫鑽隙是卑鄙邪惡」,結果必然是鬥打茅波,禮崩樂壞。
本港選舉制度,議員只需取悅小撮死忠擁躉已足以躋身議會,只要支持者高興,不管在議事堂如何茅招盡出,犧牲社會利益,也沒有相干。升斗小民全部看在眼裏,只能嘆句慘不忍睹。議員每月薪津十多萬元,開會是職責所在,一談不攏就採取玉石俱焚手段,製造流會,只會令一般市民愈益反感,還請議員以社會福祉為念,臨崖勒馬,勿逼市民未來半年繼續再看這些議事堂爛戲,還要給一眾「演員」奉上大筆公帑,勿再荒謬了。
評:上述論點廢話連篇。
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的選舉制度不公平。只要實行全部議員直選,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就是這麼簡單。
任何轉彎抹角的評論都是誤導,騙稿費和浪費篇幅。
如果全體議員直選,泛民議員議席佔大多數,上述論點變了打擊建制派?
議事規則,家家有求,誰是有權用盡?
社評太低水平沒公信力
立法會新年度會期開始不足兩周便出現流會,泛民因為議事規則和高鐵「一地兩檢」方案,與建制派和政府再起烽煙,政治和風瞥然消失,如此開局絕非好兆頭。有泛民議員聲言要抗爭到明年3月立法會補選,令人擔心議會可能繼續癱瘓下去。
「一地兩檢」爭拗反映的是意識形態分歧,議事規則爭拗則把泛民和建制派「有權用盡」的思維表露無遺。放眼世界各地議會,少數派都會用拉布手段,各地議會亦有制約措施,確保運作,惟香港立法會並沒有多少機制約束拉布。建制派議員表示,反對拉布是他們的競選承諾,推動修改議事規則是「找數」,可是部分修訂內容,卻跟阻止拉布沒有直接關係,最明顯是將呈請書門檻由20人增至35人,變相阻止泛民議員提交呈請成立專責委員會。泛民抨擊建制派乘人之危,有權用盡,可以理解。不過一直以來泛民何嘗不是有權用盡,為求達到目標用盡每寸政治空間。在建制派眼中,現在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針對建制派打算補選前修改議事規則,泛民先發制人突襲,繞過議事規則委員會,直接向立法會大會提出34項修改。早前建制派提出修改財委會議事程序,泛民強調必須先交議事規則委員會討論,才符合「應有程序」。無論現在泛民如何高呼「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方法」,肯定是「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平日高高舉起的「程序公義」,在政治鬥爭時可以輕輕放下。有泛民議員指出,議事規則沒有禁止將修訂馬上提交大會,背後邏輯一樣是有權用盡。當泛民建制均認定,「我見縫鑽隙是理直氣壯,你見縫鑽隙是卑鄙邪惡」,結果必然是鬥打茅波,禮崩樂壞。
本港選舉制度,議員只需取悅小撮死忠擁躉已足以躋身議會,只要支持者高興,不管在議事堂如何茅招盡出,犧牲社會利益,也沒有相干。升斗小民全部看在眼裏,只能嘆句慘不忍睹。議員每月薪津十多萬元,開會是職責所在,一談不攏就採取玉石俱焚手段,製造流會,只會令一般市民愈益反感,還請議員以社會福祉為念,臨崖勒馬,勿逼市民未來半年繼續再看這些議事堂爛戲,還要給一眾「演員」奉上大筆公帑,勿再荒謬了。
評:上述論點廢話連篇。
問題的關鍵是現在的選舉制度不公平。只要實行全部議員直選,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就是這麼簡單。
任何轉彎抹角的評論都是誤導,騙稿費和浪費篇幅。
如果全體議員直選,泛民議員議席佔大多數,上述論點變了打擊建制派?
議事規則,家家有求,誰是有權用盡?
社評太低水平沒公信力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香港傳媒社評﹕哀哉議事堂 沒有最荒謬 只有更荒謬
立法會蜩螗沸羮,不同陣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民主派議員為了阻止通過「一地兩檢」議案,千方百計拉布,鑽盡議事規則空子,竟然拿新聞自由作為政治鬥爭工具,離譜至極;建制派議員心有不甘,竟然搬出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報警求助,荒謬至極。議事堂完全失去化解爭執的能力,市民看在眼裏,只能嗚呼哀哉,無奈至極。
社會核心價值當兒戲
政府提出高鐵「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先交付立法會討論,之後才正式啟動「三步走」程序,尋求人大常委會授權「一地兩檢」,展開本地立法,再交由立法會表決,然而民主派堅決反對「一地兩檢」方案,決意拉布阻撓。
早前民主派已使出「怪招」,援引《議事規則》內鮮有使用的條文,動議不把《銀行業(修訂)條例草案》交付內務委員會處理,在大會拖延時間,扭曲相關條文旨在加快完成三讀程序的原意。未料今次民主派議員竟然變本加厲,搬出《議事規則》內的殖民地時代「惡法」,動議要求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開會議廳,冀藉發言討論拖延時間。
相關《議事規則》條文是對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的侮辱和踐踏,過去從未在立法會使用,民主派向來強調捍衛社會核心價值,現在為了拉布,竟然提出這樣的動議,不僅荒謬,亦叫市民震驚。
民主派議員朱凱廸去信新聞團體,解釋今次提出動議,只是應對政府「一地兩檢」議案的策略,希望「捍衛社會利益」,並非箝制新聞自由,云云。這種邏輯其實相當可怕,等同認為可以用目標合理化任何手段。
即使民主派明言,不會支持有關動議,又強調希望刪去《議事規則》相關惡法,可是現在市民見到的,就是民主派濫用《議事規則》,引用一條絕不應該動用的條文,以求達到政治目的。今次民主派認為可以拿新聞自由作為政治鬥爭籌碼,難保日後會否又以更「高尚」的目標,將其他社會核心價值原則當作兒戲。
朱凱廸承認今次做法形同施展「七傷拳」,然而作為少數派,對於「一地兩檢」帶來的衝擊,無法袖手旁觀。「一地兩檢」方案爭議,牽涉到本港最根本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分歧,民主派和建制派立場南轅北轍,矛盾難望化解,然而政治博弈也應該有最起碼的分寸,不能罔顧原則道理。
民主派表示,隨着6名議員先後失去資格,民主派在「分組點票」地區直選部分失去優勢,現在是「非常時期」,議事規則內可用的策略都會用,直至明年3月立法會補選為止,然而今次「一地兩檢」議案本身並無約束力,亦毋須經過分組點票,論策略,看不出民主派刻下真有需要急於施展「七傷拳」,未傷敵先傷己。
若說今次民主派濫用議事規則是失去基本分寸,建制派議員將議事堂內的紛爭鬧上警署,也不見得是什麼高明妙着。有建制派議員援引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十七條藐視罪,舉報部分民主派議員妨礙立法會會議,阻止立法會職員將被逐議員帶走,導致會議中斷。
建制派議員有權報警,然而如此引用立法會特權法,明顯偏離法例本意。雖然特權法設有條款,懲罰阻礙議員投票的行為,惟目的是保障議員不受外力干擾,而不是處理立法會內部紛爭。當阻撓投票的人,本身便是身處議事堂內的議員,究竟相關條例是否適用,實屬一大疑問。
建制派議員強調,他們只是要求警方依法執行有關條例,希望民主派明白。立法會有議事規則保障議會程序順利進行,惟看在市民眼裏,報警未免是小題大做,亦令人悲嘆,今時今日議事堂連這麼簡單的小紛爭也處理不了,竟然要勞煩警方。
有權用盡變本加厲
有權亂用不講情理
無論是民主派動議要求新聞界離場,還是建制派議員報警,都令人擔心議事堂的荒謬情況變本加厲,不同陣營議員為了政治鬥爭,不僅「有權用盡」,甚至惡化到「有權亂用」,不計後果,也不理是否合情合理。當人人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社會只會無止境沉淪下去,所謂捍衛社會核心價值,云云,只會變成政治口號和謊話。
朱凱廸提到,相對於「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修改議事規則是更重大的戰場,然而諷刺的是,民主派為了阻撓「一地兩檢」議案,爭奪眼前陣地,放棄一直以來所堅守的道德高地,濫用議事規則,為建制派要求修改議事規則打擊拉布,提供更多政治彈藥。小戰役贏不了,還連累主戰場形勢,民主派有必要檢討策略,臨崖勒馬。
評:
議事堂的事應在議事堂內解決,建制派議員報警要勞煩警方,就如幼雅小孩動輒喊找嫣媽咪求助一樣,證明建制派議員無知兼低能。
民主派議員為了阻止通過「一地兩檢」議案,千方百計拉布有何不妥?
社評拈指泛民議員鑽盡議事規則空子,竟然拿新聞自由作為政治鬥爭工具。
這也無可厚非,只要按議事規條去抗爭是值得鼓勵。難道上述社評還要鼓勵議員在議事堂擲物這些動作?
筆者曾提過議事規條家家有求,不是專為泛民議員而設,更不是由泛民製定。只要按議事規條,只要合法手段,採用任何方式都可以,立法會議事堂本身就是政活博奕平臺,不是橡皮圖章。
上述社評要求泛民議員在議會屬小數派只好認命,識事堂內識時務者為俊傑,做一個小女人不要做男子漢,被人欺侮要忍氣吞聲,被人打左臉再獻上右臉,這類女人最幸福。這樣立法會議事堂就不會吵吵鬧鬧。
立法會蜩螗沸羮,不同陣營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沒有最荒謬,只有更荒謬。民主派議員為了阻止通過「一地兩檢」議案,千方百計拉布,鑽盡議事規則空子,竟然拿新聞自由作為政治鬥爭工具,離譜至極;建制派議員心有不甘,竟然搬出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報警求助,荒謬至極。議事堂完全失去化解爭執的能力,市民看在眼裏,只能嗚呼哀哉,無奈至極。
社會核心價值當兒戲
政府提出高鐵「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先交付立法會討論,之後才正式啟動「三步走」程序,尋求人大常委會授權「一地兩檢」,展開本地立法,再交由立法會表決,然而民主派堅決反對「一地兩檢」方案,決意拉布阻撓。
早前民主派已使出「怪招」,援引《議事規則》內鮮有使用的條文,動議不把《銀行業(修訂)條例草案》交付內務委員會處理,在大會拖延時間,扭曲相關條文旨在加快完成三讀程序的原意。未料今次民主派議員竟然變本加厲,搬出《議事規則》內的殖民地時代「惡法」,動議要求新聞界及公眾人士離開會議廳,冀藉發言討論拖延時間。
相關《議事規則》條文是對新聞自由和公眾知情權的侮辱和踐踏,過去從未在立法會使用,民主派向來強調捍衛社會核心價值,現在為了拉布,竟然提出這樣的動議,不僅荒謬,亦叫市民震驚。
民主派議員朱凱廸去信新聞團體,解釋今次提出動議,只是應對政府「一地兩檢」議案的策略,希望「捍衛社會利益」,並非箝制新聞自由,云云。這種邏輯其實相當可怕,等同認為可以用目標合理化任何手段。
即使民主派明言,不會支持有關動議,又強調希望刪去《議事規則》相關惡法,可是現在市民見到的,就是民主派濫用《議事規則》,引用一條絕不應該動用的條文,以求達到政治目的。今次民主派認為可以拿新聞自由作為政治鬥爭籌碼,難保日後會否又以更「高尚」的目標,將其他社會核心價值原則當作兒戲。
朱凱廸承認今次做法形同施展「七傷拳」,然而作為少數派,對於「一地兩檢」帶來的衝擊,無法袖手旁觀。「一地兩檢」方案爭議,牽涉到本港最根本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分歧,民主派和建制派立場南轅北轍,矛盾難望化解,然而政治博弈也應該有最起碼的分寸,不能罔顧原則道理。
民主派表示,隨着6名議員先後失去資格,民主派在「分組點票」地區直選部分失去優勢,現在是「非常時期」,議事規則內可用的策略都會用,直至明年3月立法會補選為止,然而今次「一地兩檢」議案本身並無約束力,亦毋須經過分組點票,論策略,看不出民主派刻下真有需要急於施展「七傷拳」,未傷敵先傷己。
若說今次民主派濫用議事規則是失去基本分寸,建制派議員將議事堂內的紛爭鬧上警署,也不見得是什麼高明妙着。有建制派議員援引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十七條藐視罪,舉報部分民主派議員妨礙立法會會議,阻止立法會職員將被逐議員帶走,導致會議中斷。
建制派議員有權報警,然而如此引用立法會特權法,明顯偏離法例本意。雖然特權法設有條款,懲罰阻礙議員投票的行為,惟目的是保障議員不受外力干擾,而不是處理立法會內部紛爭。當阻撓投票的人,本身便是身處議事堂內的議員,究竟相關條例是否適用,實屬一大疑問。
建制派議員強調,他們只是要求警方依法執行有關條例,希望民主派明白。立法會有議事規則保障議會程序順利進行,惟看在市民眼裏,報警未免是小題大做,亦令人悲嘆,今時今日議事堂連這麼簡單的小紛爭也處理不了,竟然要勞煩警方。
有權用盡變本加厲
有權亂用不講情理
無論是民主派動議要求新聞界離場,還是建制派議員報警,都令人擔心議事堂的荒謬情況變本加厲,不同陣營議員為了政治鬥爭,不僅「有權用盡」,甚至惡化到「有權亂用」,不計後果,也不理是否合情合理。當人人都「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社會只會無止境沉淪下去,所謂捍衛社會核心價值,云云,只會變成政治口號和謊話。
朱凱廸提到,相對於「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修改議事規則是更重大的戰場,然而諷刺的是,民主派為了阻撓「一地兩檢」議案,爭奪眼前陣地,放棄一直以來所堅守的道德高地,濫用議事規則,為建制派要求修改議事規則打擊拉布,提供更多政治彈藥。小戰役贏不了,還連累主戰場形勢,民主派有必要檢討策略,臨崖勒馬。
評:
議事堂的事應在議事堂內解決,建制派議員報警要勞煩警方,就如幼雅小孩動輒喊找嫣媽咪求助一樣,證明建制派議員無知兼低能。
民主派議員為了阻止通過「一地兩檢」議案,千方百計拉布有何不妥?
社評拈指泛民議員鑽盡議事規則空子,竟然拿新聞自由作為政治鬥爭工具。
這也無可厚非,只要按議事規條去抗爭是值得鼓勵。難道上述社評還要鼓勵議員在議事堂擲物這些動作?
筆者曾提過議事規條家家有求,不是專為泛民議員而設,更不是由泛民製定。只要按議事規條,只要合法手段,採用任何方式都可以,立法會議事堂本身就是政活博奕平臺,不是橡皮圖章。
上述社評要求泛民議員在議會屬小數派只好認命,識事堂內識時務者為俊傑,做一個小女人不要做男子漢,被人欺侮要忍氣吞聲,被人打左臉再獻上右臉,這類女人最幸福。這樣立法會議事堂就不會吵吵鬧鬧。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無所不用其極的新管治模式
林鄭月娥昨日再次批評非建制派議員拉布無所不用其極、近乎荒謬。但建制派議員同日就以實際行動向市民展示甚麼才叫作無所不用其極、甚麼才叫作荒謬的政治行為──他們竟然到灣仔警察總部報案,指反對派議員涉嫌觸犯《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如此公然要警察介入立法會運作,就不怕貽笑國際嗎?這是要落實中共行政、立法、司法合作的指示嗎?恐怕一地兩檢將創立的不只是一個中國口岸區,更有中共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的新模式。
維護議員的寶劍變屠殺工具
《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開宗明義,旨在界定立法會與其議員及人員等的某些權力、特權及豁免權,「確保立法會內言論自由」。這把維護議員權力的「尚方寶劍」,竟然被親共議員當作屠殺同事的工具,不能不令人懷疑,這些人為了替中共及港府秘密達成的協議護航,還知不知甚麼叫荒謬、甚麼叫廉恥?為一地兩檢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民主派,除了中國口岸區之外,還包藏甚麼禍心?
在中共把牢牢掌握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宣之於口後,在中共把一國兩制納入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14條基本方略之一後,西環和北京任何干預香港事務的言行、港府任何涉及中港兩地事務的新決策、親共政客任何為中共和港府的管治措施護航的言行,都無妨往全面管治的新模式去聯想,往損害香港自治權的方向去質疑。
親共議員把議會中的議政爭執升格為刑事罪行,要警察維持立法會運作,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警察在中共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中共掌管司法大權的是政法委員會,被習近平稱為黨的「刀把子」。在一些省市,政法委書記仍由公安廳長擔任,即其地位高過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形成警察頭目指揮法官、檢察官的荒謬體制。如果香港警察介入立法會議事,那無異於中共的政法體制開始在香港運作,香港進入行政、立法、司法合作的新時代。
由此觀之,中共和港府在一地兩檢事件上想得到的,恐怕不只是高鐵西九站的中國口岸區而已,而是視之為創立管治新模式的途徑。從中共下達密旨,到港府把割地當擴權、自行立法執行,這是一國兩制的新模式;從港府堅拒公眾諮詢,到親共議員奉命護航,這是民意代表的新模式;從DQ民主派議員,到報警想拉民主派議員,這是行政主導下三權合作的新模式。
李平
林鄭月娥昨日再次批評非建制派議員拉布無所不用其極、近乎荒謬。但建制派議員同日就以實際行動向市民展示甚麼才叫作無所不用其極、甚麼才叫作荒謬的政治行為──他們竟然到灣仔警察總部報案,指反對派議員涉嫌觸犯《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如此公然要警察介入立法會運作,就不怕貽笑國際嗎?這是要落實中共行政、立法、司法合作的指示嗎?恐怕一地兩檢將創立的不只是一個中國口岸區,更有中共掌握香港全面管治權的新模式。
維護議員的寶劍變屠殺工具
《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開宗明義,旨在界定立法會與其議員及人員等的某些權力、特權及豁免權,「確保立法會內言論自由」。這把維護議員權力的「尚方寶劍」,竟然被親共議員當作屠殺同事的工具,不能不令人懷疑,這些人為了替中共及港府秘密達成的協議護航,還知不知甚麼叫荒謬、甚麼叫廉恥?為一地兩檢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民主派,除了中國口岸區之外,還包藏甚麼禍心?
在中共把牢牢掌握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宣之於口後,在中共把一國兩制納入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14條基本方略之一後,西環和北京任何干預香港事務的言行、港府任何涉及中港兩地事務的新決策、親共政客任何為中共和港府的管治措施護航的言行,都無妨往全面管治的新模式去聯想,往損害香港自治權的方向去質疑。
親共議員把議會中的議政爭執升格為刑事罪行,要警察維持立法會運作,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警察在中共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中共掌管司法大權的是政法委員會,被習近平稱為黨的「刀把子」。在一些省市,政法委書記仍由公安廳長擔任,即其地位高過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形成警察頭目指揮法官、檢察官的荒謬體制。如果香港警察介入立法會議事,那無異於中共的政法體制開始在香港運作,香港進入行政、立法、司法合作的新時代。
由此觀之,中共和港府在一地兩檢事件上想得到的,恐怕不只是高鐵西九站的中國口岸區而已,而是視之為創立管治新模式的途徑。從中共下達密旨,到港府把割地當擴權、自行立法執行,這是一國兩制的新模式;從港府堅拒公眾諮詢,到親共議員奉命護航,這是民意代表的新模式;從DQ民主派議員,到報警想拉民主派議員,這是行政主導下三權合作的新模式。
李平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阻修改議事規則 泛民拉布爆肢體衝突
民主派議員「拉布」兼兩度包圍主席台抗議。
立法會內務員委員會討論由議事規則委員會(議規會)就《議事規則》修訂提交的報告,民主派議員「拉布」,人民力量陳志全企圖搶咪,雙方發生肢體碰撞。
陳志全圖搶咪 兩圍主席台
內會甫開始,民主派議員即提出大量規程問題「拉布」,內會主席李慧琼警告議員勿濫用規程問題,否則有可能被趕出會議廳,雙方一度在席上叫嚷,李高叫「我佛都有火」。期間公民黨郭家麒、自決派朱凱廸及民主黨鄺俊宇等人離席,兩度包圍主席台抗議,保安築成人鏈阻擋。
擾攘約兩小時,會議才開始討論修改議事規則事宜,當謝偉俊宣讀報告時,陳志全突然衝向謝企圖搶咪,欲阻止謝發言,雙方肢體有所動作,大批保安見狀即上前分隔二人。其後陳志全又衝向主席台,與組成人鏈的保安扭作一團。期間多名民主派議員亦站立叫囂抗議,陳其後用手指着心口稱:「佢(謝偉俊)批咗我一(月爭)!」
混亂期間,一名保安左肩受傷,最後由救護車送院治療,而待謝偉俊讀完報告後,李慧琼亦宣布暫停會議十分鐘。輪到議員發言時,議員陳克勤指拉布已成為議會常態,令議會工作受阻,民生議題及法案不能通過,認為議事規則出現漏洞就要修訂。議員楊岳橋反指建制派是趁現時有議席空缺,想乘人之危修改議事規則。
內會最後經過六小時會議後,最終完成處理修改議事規則的建議及修訂。
評: 暴露政府陰謀,一切按既定計劃行事,DQ六名議員。使港人震驚的是,在導演指揮下,所有涉及的政府部門各演員均賣力演出,包括律政司和司法部門的演員。
民主派議員「拉布」兼兩度包圍主席台抗議。
立法會內務員委員會討論由議事規則委員會(議規會)就《議事規則》修訂提交的報告,民主派議員「拉布」,人民力量陳志全企圖搶咪,雙方發生肢體碰撞。
陳志全圖搶咪 兩圍主席台
內會甫開始,民主派議員即提出大量規程問題「拉布」,內會主席李慧琼警告議員勿濫用規程問題,否則有可能被趕出會議廳,雙方一度在席上叫嚷,李高叫「我佛都有火」。期間公民黨郭家麒、自決派朱凱廸及民主黨鄺俊宇等人離席,兩度包圍主席台抗議,保安築成人鏈阻擋。
擾攘約兩小時,會議才開始討論修改議事規則事宜,當謝偉俊宣讀報告時,陳志全突然衝向謝企圖搶咪,欲阻止謝發言,雙方肢體有所動作,大批保安見狀即上前分隔二人。其後陳志全又衝向主席台,與組成人鏈的保安扭作一團。期間多名民主派議員亦站立叫囂抗議,陳其後用手指着心口稱:「佢(謝偉俊)批咗我一(月爭)!」
混亂期間,一名保安左肩受傷,最後由救護車送院治療,而待謝偉俊讀完報告後,李慧琼亦宣布暫停會議十分鐘。輪到議員發言時,議員陳克勤指拉布已成為議會常態,令議會工作受阻,民生議題及法案不能通過,認為議事規則出現漏洞就要修訂。議員楊岳橋反指建制派是趁現時有議席空缺,想乘人之危修改議事規則。
內會最後經過六小時會議後,最終完成處理修改議事規則的建議及修訂。
評: 暴露政府陰謀,一切按既定計劃行事,DQ六名議員。使港人震驚的是,在導演指揮下,所有涉及的政府部門各演員均賣力演出,包括律政司和司法部門的演員。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朱凱廸:正打仗「捍衛議事規則鬥惡法」 毛孟靜:入戰爭狀態 (10:59)
立法會早上復會審議上調刑事法援費用決議案,但開會不足一小時便因在席法定人數不足流會。民主派議員表示,立法會已進入「戰爭狀態」,而現正打一場「捍衛立法會議事規則的仗」,同時與「惡法」鬥爭。
其他報道:【何志平涉賄被捕】被問是否國家「白手套」 董建華籲「諗下我頭先講嘅嘢」
議員朱凱廸會後指出,「現在打的仗是持續了幾個月、捍衛立法會議事規則,不要讓建制派單方面改(議事規則)的一場仗」,稱關係到「立法會是否有力量繼續制衡政府不做傷害市民事情」。
他又形容《國歌法》、「一地兩檢」及《基本法》23條是「惡法」,「每次開會,是與這些惡法鬥爭,阻止建制派幫政府閹割立法會」。
香港本土毛孟靜重申,立法會進入了「戰爭狀態」,「要打好這場戰爭」。人民力量陳志全則強調,流會與否,在議會內佔多數的建制派主導了最大權。
另外,大會主席梁君彥表示,開會是每位議員職責,希望議員盡責任開會,不再流會,「回復理性,為香港700萬人福祉努力」。他提到,大會最快下月6日可審議修改議事規則議案。
立法會早上復會審議上調刑事法援費用決議案,但開會不足一小時便因在席法定人數不足流會。民主派議員表示,立法會已進入「戰爭狀態」,而現正打一場「捍衛立法會議事規則的仗」,同時與「惡法」鬥爭。
其他報道:【何志平涉賄被捕】被問是否國家「白手套」 董建華籲「諗下我頭先講嘅嘢」
議員朱凱廸會後指出,「現在打的仗是持續了幾個月、捍衛立法會議事規則,不要讓建制派單方面改(議事規則)的一場仗」,稱關係到「立法會是否有力量繼續制衡政府不做傷害市民事情」。
他又形容《國歌法》、「一地兩檢」及《基本法》23條是「惡法」,「每次開會,是與這些惡法鬥爭,阻止建制派幫政府閹割立法會」。
香港本土毛孟靜重申,立法會進入了「戰爭狀態」,「要打好這場戰爭」。人民力量陳志全則強調,流會與否,在議會內佔多數的建制派主導了最大權。
另外,大會主席梁君彥表示,開會是每位議員職責,希望議員盡責任開會,不再流會,「回復理性,為香港700萬人福祉努力」。他提到,大會最快下月6日可審議修改議事規則議案。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湯家驊:不立23條會逼中央行動 透露行會沒討論過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早前倡議就《基本法》23條「斬件」立法,並與政改「梅花間竹」進行。他昨日在港台節目中表示,如果香港愈不就23條立法,愈會迫使中央「單獨行動」,屆時勢將影響一國兩制,惟按現時政治形勢,不適合開展23條立法程序。
無意任律政司長 稱有多人問意願
湯家驊昨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透露,行會沒討論過23條立法,「個個都耍手擰頭,話傾咗其他事項先」,他預計最快到今屆政府任期尾聲才有可能開始諮詢。他說,推動23條立法,先要解決港人對23條的恐懼,若政府只就23條立法而不處理民主發展,是錯誤的做法,只會令社會更不穩定,所以23條立法時應同步推進民主發展。
政圈傳出律政司長袁國強近月將離任,湯家驊稱有很多人諮詢他出任律政司長的意願,惟他認為工作「太辛苦、無吸引力」,表明無意出任。湯在節目後說,曾幫忙物色律政司長人選,有人回應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見物色司長人選十分困難。至於被傳是人選之一的資深大律師鄭若驊,湯家驊指鄭是仲裁專家,可助政府在一帶一路發展仲裁服務。
指立會提高成立委會門檻有助各黨溝通
對於近日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爭議,曾任立法會議員的湯家驊指建制派覺得「忍夠」,趁有人數優勢提出修改議事規則是自然的事,但不認為建制派提出的修改可杜絕拉布,即使通過相關修改,主席行使權力都要拿出理據。他又說,提高以呈請書方式成立委員會的人數門檻,反而會促使不同黨派議員尋求其他議員同意,長遠有助各黨派溝通。湯提醒,立法會監察政府是重要,但不應凌駕立法會的立法、通過政策和撥款功能。他認為遊戲規則有改變但不大,「不值得搞到咁大件事,天翻地覆,全香港都要關注」。
另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相信,主席梁君彥以合併辯論形式審議議事規則修訂議案的裁決,是根據《議事規則》,不會違反基本法。
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早前倡議就《基本法》23條「斬件」立法,並與政改「梅花間竹」進行。他昨日在港台節目中表示,如果香港愈不就23條立法,愈會迫使中央「單獨行動」,屆時勢將影響一國兩制,惟按現時政治形勢,不適合開展23條立法程序。
無意任律政司長 稱有多人問意願
湯家驊昨在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中透露,行會沒討論過23條立法,「個個都耍手擰頭,話傾咗其他事項先」,他預計最快到今屆政府任期尾聲才有可能開始諮詢。他說,推動23條立法,先要解決港人對23條的恐懼,若政府只就23條立法而不處理民主發展,是錯誤的做法,只會令社會更不穩定,所以23條立法時應同步推進民主發展。
政圈傳出律政司長袁國強近月將離任,湯家驊稱有很多人諮詢他出任律政司長的意願,惟他認為工作「太辛苦、無吸引力」,表明無意出任。湯在節目後說,曾幫忙物色律政司長人選,有人回應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見物色司長人選十分困難。至於被傳是人選之一的資深大律師鄭若驊,湯家驊指鄭是仲裁專家,可助政府在一帶一路發展仲裁服務。
指立會提高成立委會門檻有助各黨溝通
對於近日立法會修改《議事規則》爭議,曾任立法會議員的湯家驊指建制派覺得「忍夠」,趁有人數優勢提出修改議事規則是自然的事,但不認為建制派提出的修改可杜絕拉布,即使通過相關修改,主席行使權力都要拿出理據。他又說,提高以呈請書方式成立委員會的人數門檻,反而會促使不同黨派議員尋求其他議員同意,長遠有助各黨派溝通。湯提醒,立法會監察政府是重要,但不應凌駕立法會的立法、通過政策和撥款功能。他認為遊戲規則有改變但不大,「不值得搞到咁大件事,天翻地覆,全香港都要關注」。
另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相信,主席梁君彥以合併辯論形式審議議事規則修訂議案的裁決,是根據《議事規則》,不會違反基本法。
Re: 應正確認識議員「拉布」行為 /行政霸權已經攻陷立法會 P5 /曾鈺成失職P14
泛民立會外紮營 抗修改議事規則
本周三的立法會大會將繼續審議修改《議事規則》的議案,民主派今傍晚將發起留守行動,在立法會外紮營留守至周三大會。泛民主派議員、被取消資格的前議員和民主派支持者都會參與。民主派會議召集人莫乃光呼籲市民到立法會集會,抗議修改議事規則。
莫乃光籲市民參與 李慧琼:盡量容忍
對於民主派在上一次會議中曾經衝向主席台前抗議,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建制派已制定策略應對,表示會繼續「坐定定」防止流會,亦會「盡量容忍」,希望會議可以順利舉行。
莫乃光昨日表示,修改議事規則的討論將會在周三進入關鍵階段,發起今天起留守,是希望可以讓市民更早參與行動表態。莫重申,修改議事規則將嚴重影響立法會運作和議會監察政府的權力。
王國興促增主席權 楊岳橋:如球證落場踢
另外,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志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及前立法會議員劉健儀和王國興昨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就限制中止待續,以及容許主席有權隨時復會的修訂激烈爭辯。王國興表示贊成有關改變主席權力的做法,將有關修訂比喻為「讓主席作為球證能夠執法」,稱如果面對無窮無盡的拉布,主席有責任有效率地管理會議。劉健儀表示不能接受拉布變成常態,稱有關修訂是泛民用盡權力下「逼出來的」。
楊岳橋表示,如今立法會制訂議程的權力在政府,泛民作為少數派,能抗衡的板斧其實不多,批評王國興的說法罔顧現實,形容是「球證、旁證、足協、足總全部都是你的人」,若主席權力過大,等同球證「自己走埋落場踢」、「12對11」。陳志全表示,立法會不是工廠,不能只說效率,而且容許主席權力過大,後果非常危險。
本周三的立法會大會將繼續審議修改《議事規則》的議案,民主派今傍晚將發起留守行動,在立法會外紮營留守至周三大會。泛民主派議員、被取消資格的前議員和民主派支持者都會參與。民主派會議召集人莫乃光呼籲市民到立法會集會,抗議修改議事規則。
莫乃光籲市民參與 李慧琼:盡量容忍
對於民主派在上一次會議中曾經衝向主席台前抗議,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表示,建制派已制定策略應對,表示會繼續「坐定定」防止流會,亦會「盡量容忍」,希望會議可以順利舉行。
莫乃光昨日表示,修改議事規則的討論將會在周三進入關鍵階段,發起今天起留守,是希望可以讓市民更早參與行動表態。莫重申,修改議事規則將嚴重影響立法會運作和議會監察政府的權力。
王國興促增主席權 楊岳橋:如球證落場踢
另外,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志全、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及前立法會議員劉健儀和王國興昨出席港台節目《城市論壇》,就限制中止待續,以及容許主席有權隨時復會的修訂激烈爭辯。王國興表示贊成有關改變主席權力的做法,將有關修訂比喻為「讓主席作為球證能夠執法」,稱如果面對無窮無盡的拉布,主席有責任有效率地管理會議。劉健儀表示不能接受拉布變成常態,稱有關修訂是泛民用盡權力下「逼出來的」。
楊岳橋表示,如今立法會制訂議程的權力在政府,泛民作為少數派,能抗衡的板斧其實不多,批評王國興的說法罔顧現實,形容是「球證、旁證、足協、足總全部都是你的人」,若主席權力過大,等同球證「自己走埋落場踢」、「12對11」。陳志全表示,立法會不是工廠,不能只說效率,而且容許主席權力過大,後果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