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將軍國會演講震動全日本:原子彈下並無冤魂!
作者:曉琪6392016-04-17 14:37:21
作為經歷了那段歷史的人們,我要陳述我的思考、觀察和結論。我相信杜魯門總統做出的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決定不僅符合當時的情況,而且具有壓倒其它可能選擇的道義上的必要性。像我們這一代絕大多數人一樣我最不希望發生的一件事就是戰爭。我們這個民族不是窮兵黷武的騎士我們不渴望那種輝煌。而當我國在大蕭條中掙扎時,日本開始了對鄰國的征服——弄什麼“大東亞共榮圈”。法西斯總打著最漂亮的旗幟去掩飾最卑鄙的陰謀。
這種“共榮”是通過對中國進行殘酷的總體戰進行的。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幻想自己命中註定要統治亞洲,並由此理應據有亞洲的自然資源和廣袤土地。日本屠殺無辜的男女和孩子,未有絲毫憐憫和猶豫。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數十萬手無寸鐵的平民被屠殺。這些都是事實。
日本認為美國是阻止其實現在亞洲的“神授”命運的唯一障礙,於是對駐紮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進行了精心策劃的偷襲。偷襲時間定於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因為此時行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摧毀艦隊實力、消滅人員,給予美國海軍以致命的打擊。數千名美國水兵的生命湮滅於仍然沉睡在珍珠港灣底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裡,其中的許多士兵甚至不清楚為什麼受到突然襲擊就已死去。戰爭就這樣強加在美國的頭上。
在8月6日之前的幾個月裡,美國飛機開始轟炸日本本土。一個個日本城市化為火海,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死去。但日軍發誓決不投降。他們準備犧牲自己的人民,以換取他們所理解的光榮和榮譽——不管死多少人。他們拒絕救助平民,儘管我們的飛行員事先已就可能來臨的空襲投撒了傳單。在一次為期10天的轟炸行動中,東京、名古屋、神戶、大阪的許多地方化為灰燼。即使在用原子彈轟炸了廣島之後,日本軍部仍然認為美國只有一枚炸彈,日本可以繼續堅持。在8月6日之後,他們有3天的時間用於投降,但他們不。只有在長崎受到原子轟炸後,日本天皇才最後宣佈投降。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軍方仍聲稱他們可以而且應該繼續戰鬥。一個陸軍軍官團體發起叛亂,試圖截獲並銷毀天皇向日本人宣佈投降的詔書。
日美博弈:日本暗示可讓衰落的美國再次品嘗戰爭的滋味!
Re: 日美博弈:日本暗示可讓衰落的美國再次品嘗戰爭的滋味!
憲知﹕讀《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 擴闊觀察美日關係的眼界
日本著名前外交官孫崎享在2012年著寫的《戰後史之正體:1945-2012》,中文譯本《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終於在近日面世,由台灣的八旗文化出版。雖與原作相隔4年,但內容仍具豐富的參考價值。孫崎享對本書的史觀脈絡非常坦白,他認為戰後日美「同盟」的發展,其實是一部國內的隨美派和自主派(或部分抵抗派),以及美國政治體系不同對日主張聲音之間角力而成的歷史書。尤覺得「隨美」一詞翻譯有力,意指「自立」的反義不是「親美」。因為「親」蘊涵恩情;反之,《廣韻》解「隨」卻是「從也,順也」——日本要不自主,要不緊緊跟從、順服美國的步履。那麼,若把了解日本國策的討論,從日本自身擴展到美國的考慮,可能是更為符合現實的視野。在此以日本的國防和經濟近期走向為例。
美國左右日本國防政策
按孫崎享的觀察,一旦國內的隨美派佔上風,日本不同範疇的政策就會以美國的意願為主。當然,軍事也不會例外。現任首相安倍晉三雖是右翼政要,但他與傳統右翼有異,堅守《美日安保條約》,不反美,甚至抱親美的態度(註1),使日本近年的國防政策與美國並肩,如上年通過的新安保法就可見一斑。而最近備受關注的國防報道,是關於防衛省計劃把下年度申請費用定為歷史新高的5.17萬億日圓。不過,回首冷戰開始後,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工業從佔領時期中「解封」,轉而把之改建為圍堵蘇聯的防波堤,更曾要求日方增加防衛預算(不過當時被重視與亞洲鄰國關係的首相鈴木善幸拒絕了)。今次防衛預算上漲的原因,亦難與美國現今的亞洲安全政策分割。事緣這次主要是為了加強日本應對北韓導彈威脅和中國在東海活動的能力,兩國正好是美國或明或暗欲抑制的對象。
曾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鮑威爾憶述,在冷戰末段,前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對他說過「你們必將尋找新的敵人」(General, you'll have to find a new enemy),果然一語道破。美國為了保持世界大國的地位,即使前蘇聯最終解體,在心理上必然有潛在的敵人。丁學良在千禧年撰文分析,在美國眼中,中國的政權既是極權左派,又是非基督教文化的非白人,經濟也有增長的潛力,有足夠條件成為首要外敵(註2)。美國數年前提倡「重返亞太」,明顯就是針對中國的興起。而隨美的日本,當然與美國同一陣線,以「圍堵中國」為目標,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何日本在南海爭議上異常活躍。
美國影響日圓匯率走勢
另一方面,我們可從日圓匯率窺探到日本受制於美國。不少評論都認為,日本在英國脫歐後,由於日圓成為避險工具而走強,推行量化寬鬆(QE)的機會很大,國內政界和央行亦對此屢放風聲,可見他們對QE蠢蠢欲動。問題是,何以瑞士在脫歐後能手起刀落干預匯市,倒是日本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很多人忽略了美國對日圓走勢的影響。美國在上世紀後期為了解決自己的赤字問題,不理當時經濟欣欣向榮的日本之死活,在1985年與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簽署《廣場協議》,「期待主要的非美元貨幣進一步實現有秩序的上升」,日圓只好走強,可見日圓匯率與美國利益並非互不相干。現在正是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而日圓貶值會減低美國的出口,繼而有機會影響大選結果,所以執政的民主黨有對日方施壓的原因(註3)。雖然特朗普勝出的機會漸微,但民主黨應不會期望希拉里以出口衰退為開局。這可能就是聯儲局遲遲不加息的原因,因為加息會使美元轉強。在大選之前,盡量使美元走弱才是主旋律,所以美國加息或日本QE的機會並不大。即或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上月造訪日本,與安倍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會面,使輿論有傳日本可能會「直升機撒錢」,心水清者大概只會莞爾一笑。
縱觀現况來看,日本走的方向正是「隨美之道」,政策都多以美國的利益為上。孫崎享在書末統計過,在日本戰後史中,自主或部分抵抗派的首相及其內閣,短命居多。與其說安倍為了鞏固勢力而靠攏美國,不如說美國在「重返亞太」後需要這種「反中隨美」的日本政權,而讓他暫且存留。這樣看來,除非美國有日「脫離亞太」,否則日本自立難如鐵樹開花。
日本著名前外交官孫崎享在2012年著寫的《戰後史之正體:1945-2012》,中文譯本《戰後的日美同盟真相》終於在近日面世,由台灣的八旗文化出版。雖與原作相隔4年,但內容仍具豐富的參考價值。孫崎享對本書的史觀脈絡非常坦白,他認為戰後日美「同盟」的發展,其實是一部國內的隨美派和自主派(或部分抵抗派),以及美國政治體系不同對日主張聲音之間角力而成的歷史書。尤覺得「隨美」一詞翻譯有力,意指「自立」的反義不是「親美」。因為「親」蘊涵恩情;反之,《廣韻》解「隨」卻是「從也,順也」——日本要不自主,要不緊緊跟從、順服美國的步履。那麼,若把了解日本國策的討論,從日本自身擴展到美國的考慮,可能是更為符合現實的視野。在此以日本的國防和經濟近期走向為例。
美國左右日本國防政策
按孫崎享的觀察,一旦國內的隨美派佔上風,日本不同範疇的政策就會以美國的意願為主。當然,軍事也不會例外。現任首相安倍晉三雖是右翼政要,但他與傳統右翼有異,堅守《美日安保條約》,不反美,甚至抱親美的態度(註1),使日本近年的國防政策與美國並肩,如上年通過的新安保法就可見一斑。而最近備受關注的國防報道,是關於防衛省計劃把下年度申請費用定為歷史新高的5.17萬億日圓。不過,回首冷戰開始後,美國對日本的經濟、工業從佔領時期中「解封」,轉而把之改建為圍堵蘇聯的防波堤,更曾要求日方增加防衛預算(不過當時被重視與亞洲鄰國關係的首相鈴木善幸拒絕了)。今次防衛預算上漲的原因,亦難與美國現今的亞洲安全政策分割。事緣這次主要是為了加強日本應對北韓導彈威脅和中國在東海活動的能力,兩國正好是美國或明或暗欲抑制的對象。
曾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鮑威爾憶述,在冷戰末段,前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對他說過「你們必將尋找新的敵人」(General, you'll have to find a new enemy),果然一語道破。美國為了保持世界大國的地位,即使前蘇聯最終解體,在心理上必然有潛在的敵人。丁學良在千禧年撰文分析,在美國眼中,中國的政權既是極權左派,又是非基督教文化的非白人,經濟也有增長的潛力,有足夠條件成為首要外敵(註2)。美國數年前提倡「重返亞太」,明顯就是針對中國的興起。而隨美的日本,當然與美國同一陣線,以「圍堵中國」為目標,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何日本在南海爭議上異常活躍。
美國影響日圓匯率走勢
另一方面,我們可從日圓匯率窺探到日本受制於美國。不少評論都認為,日本在英國脫歐後,由於日圓成為避險工具而走強,推行量化寬鬆(QE)的機會很大,國內政界和央行亦對此屢放風聲,可見他們對QE蠢蠢欲動。問題是,何以瑞士在脫歐後能手起刀落干預匯市,倒是日本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很多人忽略了美國對日圓走勢的影響。美國在上世紀後期為了解決自己的赤字問題,不理當時經濟欣欣向榮的日本之死活,在1985年與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簽署《廣場協議》,「期待主要的非美元貨幣進一步實現有秩序的上升」,日圓只好走強,可見日圓匯率與美國利益並非互不相干。現在正是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而日圓貶值會減低美國的出口,繼而有機會影響大選結果,所以執政的民主黨有對日方施壓的原因(註3)。雖然特朗普勝出的機會漸微,但民主黨應不會期望希拉里以出口衰退為開局。這可能就是聯儲局遲遲不加息的原因,因為加息會使美元轉強。在大選之前,盡量使美元走弱才是主旋律,所以美國加息或日本QE的機會並不大。即或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上月造訪日本,與安倍及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會面,使輿論有傳日本可能會「直升機撒錢」,心水清者大概只會莞爾一笑。
縱觀現况來看,日本走的方向正是「隨美之道」,政策都多以美國的利益為上。孫崎享在書末統計過,在日本戰後史中,自主或部分抵抗派的首相及其內閣,短命居多。與其說安倍為了鞏固勢力而靠攏美國,不如說美國在「重返亞太」後需要這種「反中隨美」的日本政權,而讓他暫且存留。這樣看來,除非美國有日「脫離亞太」,否則日本自立難如鐵樹開花。
Re: 日美博弈:日本暗示可讓衰落的美國再次品嘗戰爭的滋味!
日本擴軍 劍指美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訪美國夏威夷,對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偷襲珍珠港只悼念不道歉,他連做戲也不肯做全套。
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前訪問日本廣島,他沒就當年美軍投擲原子彈道歉,有道是安倍禮尚往來,故對偷襲珍珠港一事也不道歉云云。其實,奧巴馬是沒理由道歉,安倍卻是沒理由不道歉,兩者根本不能等而視之。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妄啟戰端,美國向廣島施襲是以戰止戰。廣東人說:「先撩者賤,打死無怨。」這先撩者與出手教訓他的人,豈能以同一標準論是非?二戰期間,日軍橫掃亞洲,殺人如麻,若非美軍及時投擲原子彈以震懾日本,不知皇軍還會殺害多少無辜性命。故美國以原子彈攻日,是非不得已,跟小日本不宣而戰、偷襲他人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語。
奇就奇在美國人自詡頭腦聰明,卻不知道自己正養虎遺患,他日恐會自取其咎!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應付得左右支絀,無計可施,竟然急病亂投醫,試圖拉攏日本以壓抑中國。殊不知中國再強盛、再清醒,也不過是一隻溫馴而理性的獅子王;日本就算再故作低調,卻是一隻陰險而野心勃勃的豺狼。無論任何時候,中國不可能無端端對美國作軍事攻擊,過去沒有,未來也不會有,除非美軍主動挑起戰事。但日本不同,他們要向美國復仇之心從來未泯。所以日本首相即使出訪夏威夷,也堅拒向美國人說一聲對不起,見微知著,就當明白日方真正的用心何在。
中國從來沒對不起日本,為甚麼日本老是大談中國威脅論?其實,倭人不過以此為由,讓美國容許他們大肆擴軍而已。擴軍後最終的目標不是中國,而是要向美國復仇。此等野心,昭然若揭,只有奧巴馬之流才會懵然不知,反而在養成其惡!
陳偉強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訪美國夏威夷,對二次大戰期間日軍偷襲珍珠港只悼念不道歉,他連做戲也不肯做全套。
美國總統奧巴馬早前訪問日本廣島,他沒就當年美軍投擲原子彈道歉,有道是安倍禮尚往來,故對偷襲珍珠港一事也不道歉云云。其實,奧巴馬是沒理由道歉,安倍卻是沒理由不道歉,兩者根本不能等而視之。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妄啟戰端,美國向廣島施襲是以戰止戰。廣東人說:「先撩者賤,打死無怨。」這先撩者與出手教訓他的人,豈能以同一標準論是非?二戰期間,日軍橫掃亞洲,殺人如麻,若非美軍及時投擲原子彈以震懾日本,不知皇軍還會殺害多少無辜性命。故美國以原子彈攻日,是非不得已,跟小日本不宣而戰、偷襲他人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語。
奇就奇在美國人自詡頭腦聰明,卻不知道自己正養虎遺患,他日恐會自取其咎!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應付得左右支絀,無計可施,竟然急病亂投醫,試圖拉攏日本以壓抑中國。殊不知中國再強盛、再清醒,也不過是一隻溫馴而理性的獅子王;日本就算再故作低調,卻是一隻陰險而野心勃勃的豺狼。無論任何時候,中國不可能無端端對美國作軍事攻擊,過去沒有,未來也不會有,除非美軍主動挑起戰事。但日本不同,他們要向美國復仇之心從來未泯。所以日本首相即使出訪夏威夷,也堅拒向美國人說一聲對不起,見微知著,就當明白日方真正的用心何在。
中國從來沒對不起日本,為甚麼日本老是大談中國威脅論?其實,倭人不過以此為由,讓美國容許他們大肆擴軍而已。擴軍後最終的目標不是中國,而是要向美國復仇。此等野心,昭然若揭,只有奧巴馬之流才會懵然不知,反而在養成其惡!
陳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