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土豪8億元買下一崖柏木頭 取名九五之尊
2016年11月29日08:13     
 
  文玩界裏沒人不知道崖柏,也是近年來熱門的“寵兒”。它從一根燒火柴變得超有價值的木料。市場價一直上漲,甚至有人花8個億買此樹頭,真是土豪啊!大家一起去看看身價過億的木料吧!
33.jpg
33.jpg (34.56 KiB) Viewed 7241 times
  這款取名九五之尊,價值8個億。名字取的也不錯吧!真是霸氣十足,難怪要這麼高的價。這次註定在文玩界中大放光彩,據瞭解,此款崖柏原木是在太行山絕壁上面發現的,釆挖十分困難,運回的運費也是高價。成品後不用說更是昂貴。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藝術品成為硬通貨?2016內地秋拍傳統書畫回暖
2016年12月10日09:11    
 
nm.jpg
nm.jpg (51.91 KiB) Viewed 7231 times
  任仁發、張大千、齊白石3件拍品成交過億,在今年內地秋拍中,繼中國嘉德先以張大千作品過億成交後,北京保利秋拍中國書畫之夜,又提升了中國書畫市場的秋拍成績,其中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卷》拿下3.036億元,有可能成為2016年度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在市場仍在調整的氛圍中,中國書畫保證了內地秋拍市場的穩健,與香港市場秋拍成績相較春拍下滑形成對比,不過業內認為藝術品市場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回暖是多個門類板塊及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綜合影響的漫長過程。

  內地書畫拍賣優勢明顯
  今年香港秋拍市場傳遞出的信號本來是不太樂觀的,香港蘇富比秋拍的總成交額為22億港元,比春拍的31.4億港元減少30%,同比2015年秋拍則減少了17.6%;香港佳士得秋拍總成交額24.4億港元,比春拍的28.19億港元減少了13.5%,同比2015年秋拍減少了6.9%。具體像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等重點板塊的成交額,都比春拍時有所縮水,不過手袋、手錶配飾、名酒等奢侈品類略有上升。

  相比之下,內地的傳統書畫拍賣卻成了市場“強心劑”。作為每年春秋大拍內地最早舉槌的拍賣公司,嘉德拍賣歷來被視為業界風向標。今年嘉德秋拍以總成交額22.93億元打響頭陣,相較去年秋拍同比增長25%,比今年春拍時也略有增長,其中接近70%的成交額都來自於中國傳統書畫拍品。
  而作為書畫市場風向標的嘉德秋拍“大觀”夜場共收穫9.29億元,其中近現代書畫夜場人氣和成交率更為突出,引發了一系列關於市場回暖機遇、新一波市場週期到來等議論,也揭示了秋拍內地書畫拍賣市場的走向。

  匡時十周年秋拍也是聲勢浩大,一舉拿下22.5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7個中國書畫夜場就斬獲了10.16億元;9個拿下白手套的專場中,有4個是傳統書畫。
  高價拍品集中在“澄道”和“暢懷”兩個繪畫書法品牌夜場,有近30件拍品超千萬成交,“澄道——古代繪畫夜場”的29件拍品全部成交,包括1.725億元成交的吳鎮《山窗聽雨圖》。
  名人書法板塊也得到藏家回應,康有為作於1923年的行書楹聯以1437.5萬元成交,刷新了康有為作品拍賣紀錄,據介紹,1994年這兩幅楹聯曾在中國嘉德上拍過,當時的成交價是22萬元,照此平均每年漲了60多萬元。

  備受矚目的北京保利秋拍在預告時就曝光了多件書畫精品,中國書畫之夜狂攬14.52億,包括3件過億元的拍品,分別是3.036億元的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1.6445億元的張大千《瑞士雪山》、1.955億元的齊白石《咫尺天涯冊頁》。

  精品和價格策略激勵藏家
  回看2016年春拍時,傳統書畫市場就曾上演了逆勢增長一幕,不僅成交率和成交額明顯增長,而且春拍時湧現的11件過億拍品(含港澳),多數為中國傳統書畫。但到了今年秋拍時香港市場卻是平淡開局,業內人士認為這與今年香港秋拍市場上,中國傳統書畫重量級拍品數量、估價等方面有直接關係,藏家對於精品拍品的條件更為嚴苛。比如,香港蘇富比今年秋拍中,中國書畫最高價是3548萬港元成交的張大千《秋水春雲》,而今年春拍中的最高價是張大千的另一幅作品《桃源圖》,成交價卻是2.7億港元。

  在市場不樂觀的氛圍下,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卷》之所以能拍到3億多,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及其背後的身世歷史非同一般。古代書畫界鑒定泰斗徐邦達先生在《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記述此卷:“《五王醉歸圖》(美國)真跡,上上。”這是徐邦達對於古畫鑒定結論的最高評語。
  《五王醉歸圖卷》原為清宮舊藏,描繪了唐朝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花萼樓宴罷醉歸的情景。曾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明確的收藏記錄自明代便已開始,先後經數人遞藏。入清以來又先後歷經滿清九帝之手。

  1922年宣統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五王醉歸圖卷》偷運出宮,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事稱“小白樓事件”。此後數年,這幅圖卷先後輾轉“琉璃廠八仙”博聞簃經理郝葆初與盧芹齋及女婿杜伯秋之手,並被帶往美國。
  盧芹齋將這件《五王醉歸圖卷》帶到了美國後,賣給了德國裔收藏家沃爾特·侯士泰。侯士泰有兩件最著名的藏品一件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還有就是這件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

  美國的漢學家高居翰和美術史學家何惠鑒在他們的文章中都著錄了這件《五王醉歸圖卷》,但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才由侯氏家族將此卷拿出在香港佳士得於2009年第一次拍賣,當年是4658萬港元成交,在當時已是天價。
  再如匡時秋拍有一個“二知軒”藏曆代書畫專場成交率達到100%,總成交額1.06億元,其中,吳湖帆舊藏解處中《洛陽春色圖》,從18萬元起拍,最終以2553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127倍,成為本場最大黑馬。二知軒主人為香港著名收藏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國畫家,收藏品位之高為業界所稱頌。
  低估價策略大獲成功的是中國嘉德《繽紛集》等書畫專場,成交結果超過預期9倍,仍有藏家稱之為撿漏。如《繽紛集》專場估價從三四萬元到最高十幾萬元不等,但拍品品質卻毫不遜色,近現代名家的精緻小品、有趣味之作一應俱全,令藏家無法抵擋其誘惑。

  止跌向好是漫長過程
  在當下內地書畫秋拍表現得異常紅火背後,人們還是冷靜觀察到書畫拍品的成交額、千萬元作品成交數量,還是低於春拍時。藝術市場評論人士周峰認為,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作品成交價格也在預期之內,並沒有太多的暴漲、炒作等泡沫成分,各大夜場打的是高價精品的標籤,除了高價拍品的成交在意料之中外,可以看到很多中檔的作品成交率比較高,意味著書畫市場的參與度增高,並且有新買家的不斷進入。

  但是在近現代書畫市場表現火熱的同時,古代書畫市場卻是冷熱參半,有的古代書畫專場遭遇了多數流拍或者低價成交,原因之一是,古代書畫的拍品不那麼吸引人,所以拍場人氣就相對冷下來了,或者估價可能脫離了市場,也許只是稍高了一些,很多藏家可能就會猶豫。再有就是很多新買家願意從近現代名家作品開始入手書畫拍賣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傳統書畫雖然占內地藝術品市場的半壁江山,並且也有深厚的文化和收藏淵源和傳統,但是藝術品市場的回暖不能僅靠書畫拉動,瓷器、古董、當代藝術等其他門類同在一個盤子裏,也會產生相互作用力,並且多元化的收藏理念也越來越被國際收藏界宣導,書畫市場好了,瓷器古董市場好了,當代藝術市場也好了,整個藝術品市場才能生機勃勃,整體走勢向上發展。

  來自今年藝術品市場回饋的資訊是,在“減量增質”的策略下,書畫市場率先逐漸擺脫調整陰影,有的專場、夜場表現火熱;最受冷落的當代藝術板塊,專場平均總成交率也能達到80%左右,甚至有的經典作品專場也能斬獲白手套;面對重量級拍品徵集難度越來越大,拍賣公司也嘗試各種救市辦法,積極作為取得一定成效。

  業內人士認為,書畫市場的明顯下滑時期已經過去,止跌過後還是市場調整階段,今年以來內地拍賣市場一直有回暖的跡象,只是回暖的過程非常緩慢,還沒有出現明顯大幅的回升,短期內暴漲更是不可能,高端精品和在市場中佔據較大比例的中端拍品的拍賣結果是影響市場整體走向的關鍵。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藝術品成為硬通貨?2016內地秋拍傳統書畫回暖
2016年12月10日09:11    
 
nm.jpg
  任仁發、張大千、齊白石3件拍品成交過億,在今年內地秋拍中,繼中國嘉德先以張大千作品過億成交後,北京保利秋拍中國書畫之夜,又提升了中國書畫市場的秋拍成績,其中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卷》拿下3.036億元,有可能成為2016年度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在市場仍在調整的氛圍中,中國書畫保證了內地秋拍市場的穩健,與香港市場秋拍成績相較春拍下滑形成對比,不過業內認為藝術品市場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回暖是多個門類板塊及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綜合影響的漫長過程。

  內地書畫拍賣優勢明顯
  今年香港秋拍市場傳遞出的信號本來是不太樂觀的,香港蘇富比秋拍的總成交額為22億港元,比春拍的31.4億港元減少30%,同比2015年秋拍則減少了17.6%;香港佳士得秋拍總成交額24.4億港元,比春拍的28.19億港元減少了13.5%,同比2015年秋拍減少了6.9%。具體像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等重點板塊的成交額,都比春拍時有所縮水,不過手袋、手錶配飾、名酒等奢侈品類略有上升。

  相比之下,內地的傳統書畫拍賣卻成了市場“強心劑”。作為每年春秋大拍內地最早舉槌的拍賣公司,嘉德拍賣歷來被視為業界風向標。今年嘉德秋拍以總成交額22.93億元打響頭陣,相較去年秋拍同比增長25%,比今年春拍時也略有增長,其中接近70%的成交額都來自於中國傳統書畫拍品。
  而作為書畫市場風向標的嘉德秋拍“大觀”夜場共收穫9.29億元,其中近現代書畫夜場人氣和成交率更為突出,引發了一系列關於市場回暖機遇、新一波市場週期到來等議論,也揭示了秋拍內地書畫拍賣市場的走向。

  匡時十周年秋拍也是聲勢浩大,一舉拿下22.5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7個中國書畫夜場就斬獲了10.16億元;9個拿下白手套的專場中,有4個是傳統書畫。
  高價拍品集中在“澄道”和“暢懷”兩個繪畫書法品牌夜場,有近30件拍品超千萬成交,“澄道——古代繪畫夜場”的29件拍品全部成交,包括1.725億元成交的吳鎮《山窗聽雨圖》。
  名人書法板塊也得到藏家回應,康有為作於1923年的行書楹聯以1437.5萬元成交,刷新了康有為作品拍賣紀錄,據介紹,1994年這兩幅楹聯曾在中國嘉德上拍過,當時的成交價是22萬元,照此平均每年漲了60多萬元。

  備受矚目的北京保利秋拍在預告時就曝光了多件書畫精品,中國書畫之夜狂攬14.52億,包括3件過億元的拍品,分別是3.036億元的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1.6445億元的張大千《瑞士雪山》、1.955億元的齊白石《咫尺天涯冊頁》。

  精品和價格策略激勵藏家
  回看2016年春拍時,傳統書畫市場就曾上演了逆勢增長一幕,不僅成交率和成交額明顯增長,而且春拍時湧現的11件過億拍品(含港澳),多數為中國傳統書畫。但到了今年秋拍時香港市場卻是平淡開局,業內人士認為這與今年香港秋拍市場上,中國傳統書畫重量級拍品數量、估價等方面有直接關係,藏家對於精品拍品的條件更為嚴苛。比如,香港蘇富比今年秋拍中,中國書畫最高價是3548萬港元成交的張大千《秋水春雲》,而今年春拍中的最高價是張大千的另一幅作品《桃源圖》,成交價卻是2.7億港元。

  在市場不樂觀的氛圍下,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卷》之所以能拍到3億多,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及其背後的身世歷史非同一般。古代書畫界鑒定泰斗徐邦達先生在《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記述此卷:“《五王醉歸圖》(美國)真跡,上上。”這是徐邦達對於古畫鑒定結論的最高評語。
  《五王醉歸圖卷》原為清宮舊藏,描繪了唐朝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花萼樓宴罷醉歸的情景。曾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明確的收藏記錄自明代便已開始,先後經數人遞藏。入清以來又先後歷經滿清九帝之手。

  1922年宣統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五王醉歸圖卷》偷運出宮,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事稱“小白樓事件”。此後數年,這幅圖卷先後輾轉“琉璃廠八仙”博聞簃經理郝葆初與盧芹齋及女婿杜伯秋之手,並被帶往美國。
  盧芹齋將這件《五王醉歸圖卷》帶到了美國後,賣給了德國裔收藏家沃爾特·侯士泰。侯士泰有兩件最著名的藏品一件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還有就是這件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

  美國的漢學家高居翰和美術史學家何惠鑒在他們的文章中都著錄了這件《五王醉歸圖卷》,但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才由侯氏家族將此卷拿出在香港佳士得於2009年第一次拍賣,當年是4658萬港元成交,在當時已是天價。
  再如匡時秋拍有一個“二知軒”藏曆代書畫專場成交率達到100%,總成交額1.06億元,其中,吳湖帆舊藏解處中《洛陽春色圖》,從18萬元起拍,最終以2553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127倍,成為本場最大黑馬。二知軒主人為香港著名收藏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國畫家,收藏品位之高為業界所稱頌。
  低估價策略大獲成功的是中國嘉德《繽紛集》等書畫專場,成交結果超過預期9倍,仍有藏家稱之為撿漏。如《繽紛集》專場估價從三四萬元到最高十幾萬元不等,但拍品品質卻毫不遜色,近現代名家的精緻小品、有趣味之作一應俱全,令藏家無法抵擋其誘惑。

  止跌向好是漫長過程
  在當下內地書畫秋拍表現得異常紅火背後,人們還是冷靜觀察到書畫拍品的成交額、千萬元作品成交數量,還是低於春拍時。藝術市場評論人士周峰認為,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作品成交價格也在預期之內,並沒有太多的暴漲、炒作等泡沫成分,各大夜場打的是高價精品的標籤,除了高價拍品的成交在意料之中外,可以看到很多中檔的作品成交率比較高,意味著書畫市場的參與度增高,並且有新買家的不斷進入。

  但是在近現代書畫市場表現火熱的同時,古代書畫市場卻是冷熱參半,有的古代書畫專場遭遇了多數流拍或者低價成交,原因之一是,古代書畫的拍品不那麼吸引人,所以拍場人氣就相對冷下來了,或者估價可能脫離了市場,也許只是稍高了一些,很多藏家可能就會猶豫。再有就是很多新買家願意從近現代名家作品開始入手書畫拍賣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傳統書畫雖然占內地藝術品市場的半壁江山,並且也有深厚的文化和收藏淵源和傳統,但是藝術品市場的回暖不能僅靠書畫拉動,瓷器、古董、當代藝術等其他門類同在一個盤子裏,也會產生相互作用力,並且多元化的收藏理念也越來越被國際收藏界宣導,書畫市場好了,瓷器古董市場好了,當代藝術市場也好了,整個藝術品市場才能生機勃勃,整體走勢向上發展。

  來自今年藝術品市場回饋的資訊是,在“減量增質”的策略下,書畫市場率先逐漸擺脫調整陰影,有的專場、夜場表現火熱;最受冷落的當代藝術板塊,專場平均總成交率也能達到80%左右,甚至有的經典作品專場也能斬獲白手套;面對重量級拍品徵集難度越來越大,拍賣公司也嘗試各種救市辦法,積極作為取得一定成效。

  業內人士認為,書畫市場的明顯下滑時期已經過去,止跌過後還是市場調整階段,今年以來內地拍賣市場一直有回暖的跡象,只是回暖的過程非常緩慢,還沒有出現明顯大幅的回升,短期內暴漲更是不可能,高端精品和在市場中佔據較大比例的中端拍品的拍賣結果是影響市場整體走向的關鍵。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藝術品成為硬通貨?2016內地秋拍傳統書畫回暖
2016年12月10日09:11    
 
nm.jpg
  任仁發、張大千、齊白石3件拍品成交過億,在今年內地秋拍中,繼中國嘉德先以張大千作品過億成交後,北京保利秋拍中國書畫之夜,又提升了中國書畫市場的秋拍成績,其中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卷》拿下3.036億元,有可能成為2016年度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在市場仍在調整的氛圍中,中國書畫保證了內地秋拍市場的穩健,與香港市場秋拍成績相較春拍下滑形成對比,不過業內認為藝術品市場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回暖是多個門類板塊及外部市場環境等因素綜合影響的漫長過程。

  內地書畫拍賣優勢明顯
  今年香港秋拍市場傳遞出的信號本來是不太樂觀的,香港蘇富比秋拍的總成交額為22億港元,比春拍的31.4億港元減少30%,同比2015年秋拍則減少了17.6%;香港佳士得秋拍總成交額24.4億港元,比春拍的28.19億港元減少了13.5%,同比2015年秋拍減少了6.9%。具體像中國書畫、瓷器工藝品等重點板塊的成交額,都比春拍時有所縮水,不過手袋、手錶配飾、名酒等奢侈品類略有上升。

  相比之下,內地的傳統書畫拍賣卻成了市場“強心劑”。作為每年春秋大拍內地最早舉槌的拍賣公司,嘉德拍賣歷來被視為業界風向標。今年嘉德秋拍以總成交額22.93億元打響頭陣,相較去年秋拍同比增長25%,比今年春拍時也略有增長,其中接近70%的成交額都來自於中國傳統書畫拍品。
  而作為書畫市場風向標的嘉德秋拍“大觀”夜場共收穫9.29億元,其中近現代書畫夜場人氣和成交率更為突出,引發了一系列關於市場回暖機遇、新一波市場週期到來等議論,也揭示了秋拍內地書畫拍賣市場的走向。

  匡時十周年秋拍也是聲勢浩大,一舉拿下22.5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7個中國書畫夜場就斬獲了10.16億元;9個拿下白手套的專場中,有4個是傳統書畫。
  高價拍品集中在“澄道”和“暢懷”兩個繪畫書法品牌夜場,有近30件拍品超千萬成交,“澄道——古代繪畫夜場”的29件拍品全部成交,包括1.725億元成交的吳鎮《山窗聽雨圖》。
  名人書法板塊也得到藏家回應,康有為作於1923年的行書楹聯以1437.5萬元成交,刷新了康有為作品拍賣紀錄,據介紹,1994年這兩幅楹聯曾在中國嘉德上拍過,當時的成交價是22萬元,照此平均每年漲了60多萬元。

  備受矚目的北京保利秋拍在預告時就曝光了多件書畫精品,中國書畫之夜狂攬14.52億,包括3件過億元的拍品,分別是3.036億元的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1.6445億元的張大千《瑞士雪山》、1.955億元的齊白石《咫尺天涯冊頁》。

  精品和價格策略激勵藏家
  回看2016年春拍時,傳統書畫市場就曾上演了逆勢增長一幕,不僅成交率和成交額明顯增長,而且春拍時湧現的11件過億拍品(含港澳),多數為中國傳統書畫。但到了今年秋拍時香港市場卻是平淡開局,業內人士認為這與今年香港秋拍市場上,中國傳統書畫重量級拍品數量、估價等方面有直接關係,藏家對於精品拍品的條件更為嚴苛。比如,香港蘇富比今年秋拍中,中國書畫最高價是3548萬港元成交的張大千《秋水春雲》,而今年春拍中的最高價是張大千的另一幅作品《桃源圖》,成交價卻是2.7億港元。

  在市場不樂觀的氛圍下,元代畫家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卷》之所以能拍到3億多,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及其背後的身世歷史非同一般。古代書畫界鑒定泰斗徐邦達先生在《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記述此卷:“《五王醉歸圖》(美國)真跡,上上。”這是徐邦達對於古畫鑒定結論的最高評語。
  《五王醉歸圖卷》原為清宮舊藏,描繪了唐朝臨淄王李隆基、宋王李憲、申王李撝、岐王李範、薛王李業,花萼樓宴罷醉歸的情景。曾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明確的收藏記錄自明代便已開始,先後經數人遞藏。入清以來又先後歷經滿清九帝之手。

  1922年宣統帝溥儀以賞賜溥傑為名,將《五王醉歸圖卷》偷運出宮,由天津轉長春偽滿皇宮,事稱“小白樓事件”。此後數年,這幅圖卷先後輾轉“琉璃廠八仙”博聞簃經理郝葆初與盧芹齋及女婿杜伯秋之手,並被帶往美國。
  盧芹齋將這件《五王醉歸圖卷》帶到了美國後,賣給了德國裔收藏家沃爾特·侯士泰。侯士泰有兩件最著名的藏品一件是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還有就是這件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卷》。

  美國的漢學家高居翰和美術史學家何惠鑒在他們的文章中都著錄了這件《五王醉歸圖卷》,但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直到2007年侯士泰去世,才由侯氏家族將此卷拿出在香港佳士得於2009年第一次拍賣,當年是4658萬港元成交,在當時已是天價。
  再如匡時秋拍有一個“二知軒”藏曆代書畫專場成交率達到100%,總成交額1.06億元,其中,吳湖帆舊藏解處中《洛陽春色圖》,從18萬元起拍,最終以2553萬元成交,超最低估價127倍,成為本場最大黑馬。二知軒主人為香港著名收藏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國畫家,收藏品位之高為業界所稱頌。
  低估價策略大獲成功的是中國嘉德《繽紛集》等書畫專場,成交結果超過預期9倍,仍有藏家稱之為撿漏。如《繽紛集》專場估價從三四萬元到最高十幾萬元不等,但拍品品質卻毫不遜色,近現代名家的精緻小品、有趣味之作一應俱全,令藏家無法抵擋其誘惑。

  止跌向好是漫長過程
  在當下內地書畫秋拍表現得異常紅火背後,人們還是冷靜觀察到書畫拍品的成交額、千萬元作品成交數量,還是低於春拍時。藝術市場評論人士周峰認為,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作品成交價格也在預期之內,並沒有太多的暴漲、炒作等泡沫成分,各大夜場打的是高價精品的標籤,除了高價拍品的成交在意料之中外,可以看到很多中檔的作品成交率比較高,意味著書畫市場的參與度增高,並且有新買家的不斷進入。

  但是在近現代書畫市場表現火熱的同時,古代書畫市場卻是冷熱參半,有的古代書畫專場遭遇了多數流拍或者低價成交,原因之一是,古代書畫的拍品不那麼吸引人,所以拍場人氣就相對冷下來了,或者估價可能脫離了市場,也許只是稍高了一些,很多藏家可能就會猶豫。再有就是很多新買家願意從近現代名家作品開始入手書畫拍賣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傳統書畫雖然占內地藝術品市場的半壁江山,並且也有深厚的文化和收藏淵源和傳統,但是藝術品市場的回暖不能僅靠書畫拉動,瓷器、古董、當代藝術等其他門類同在一個盤子裏,也會產生相互作用力,並且多元化的收藏理念也越來越被國際收藏界宣導,書畫市場好了,瓷器古董市場好了,當代藝術市場也好了,整個藝術品市場才能生機勃勃,整體走勢向上發展。

  來自今年藝術品市場回饋的資訊是,在“減量增質”的策略下,書畫市場率先逐漸擺脫調整陰影,有的專場、夜場表現火熱;最受冷落的當代藝術板塊,專場平均總成交率也能達到80%左右,甚至有的經典作品專場也能斬獲白手套;面對重量級拍品徵集難度越來越大,拍賣公司也嘗試各種救市辦法,積極作為取得一定成效。

  業內人士認為,書畫市場的明顯下滑時期已經過去,止跌過後還是市場調整階段,今年以來內地拍賣市場一直有回暖的跡象,只是回暖的過程非常緩慢,還沒有出現明顯大幅的回升,短期內暴漲更是不可能,高端精品和在市場中佔據較大比例的中端拍品的拍賣結果是影響市場整體走向的關鍵。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齊白石的民國畫價與房價 比較
332.jpg
332.jpg (37.96 KiB) Viewed 7211 times
  民國時代的齊白石雖然談不上生活窘迫,但絕非大富大貴之人,他的字畫價格並不昂貴。民國時期的畫家,喜歡請更有名的人為自己定潤格,於是,齊白石在1921年前後托人請吳昌碩幫自己定畫價:4尺12元(8.6兩銀)、5尺18元(12.9兩銀)、6尺24元(17兩銀)、8尺30元(21兩銀)。以現代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種定價方式的本質是,在市場資訊極不完備的情況下,請對市場更瞭解、資訊獲得途徑更豐富的專家幫助生產者定價。這是各個行業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市場中常用的定價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現在看來,這價格並不昂貴,比當時很多名家便宜,當代藏家如穿越到民國絕對是瘋狂掃貨的節奏。於是,1931年,齊白石的作品漲價了:花卉條幅,二尺10元、三尺15元、四尺20元(一尺寬)。即便這樣的價格,也依舊比同時期的很多畫家要低。
  經過不懈努力,1922年又得益於陳師曾的鼎力支持,齊白石在日本爆紅,作品大賣。於是1926年,為了能夠在北京有個安靜的生活創作環境,64歲的白石老人花兩千銀元買下跨車胡同15號院。跨車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北起太平橋大街,南至辟才胡同,清朝時稱為“車子胡同”,相傳是由於胡同中有造車廠而得名。如今,這裏是號稱“中國華爾街”的金融街所在地,國際金融巨頭林立,很難想像高樓林立的金融街區域還有這樣一個四合院。

  據資料顯示,跨車胡同15號院坐西朝東,面積204平方米,是一座三合院帶跨院的住宅。按兩千銀元計,當年齊白石買下這所院子時,每平米的價格是9.8元,這基本相當於當時齊白石兩平方尺畫的價格。其實,民國時期北京的房價並不貴,由於不是首都,也不是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北京的物價普遍低於上海、南京、重慶等地,房價也是如此。根據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文官官等官俸表》規定,民國公務員的最低工資級別是55元。1927年公佈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授月薪為400到600元,講師為160到260元。以此來看,大學教授工作幾個月,就能在北京買個四合院;一般公務員,3年的收入可以在北京買個四合院;被資本家殘酷剝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階級代表——紡織女工們,五六年的收入可以在北京買個四合院。

  如今價格高昂的北京房產,不但紡織女工買不起,就連大學教授恐怕也買不起。這麼一算,從民國到現在,北京的房價漲幅相當驚人。不過,還有漲幅更驚人的——那就是齊白石的畫價。

  畫價兌米PK房價兌米
  如何科學、客觀地衡量民國以來齊白石畫價的變化,不但是收藏學問題,更是經濟學問題。民國時期的貨幣和物價,難於直接將人民幣和當今的物價做對比,貨幣實際購買力的比較更有參考價值。中國自古講究“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家的根本和底線。按照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以糧食價格來衡量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貨幣實際購買力最為可靠。先看房價兌大米的比較,有關資料顯示,1924年北京的米價是每百斤7.94元,齊白石1926年買下的跨車胡同15號院所花費的2000元,大約能買2.5萬斤大米,每平米房價兌100多斤大米。

  根據近期北京大米批發價,2.5萬斤大米大約是24萬元。而北京金融街的住宅二手房均價在2016年10月已經漲到了每平方米12萬元。按大米價格的可比購買力計算,這一地區的房價90年間上漲了100倍。當年買下整座四合院所“花費”的2.5萬斤大米,現在只能買金融街2平方米的房子。

  再來看齊白石畫價兌大米的比較。1931年,齊白石自漲畫價後,大約是每平方尺5元,大約可以買63斤大米。而在中國嘉德2016秋拍中亮相的、繪於1933年的《蓮池書院》約2.8平方尺,估價為1800萬元至2800萬元。我們取其中值2300萬元,每平方尺大約821萬元,根據近期北京大米價格,每平方尺畫作大約可買86萬斤大米。按大米價格的可比購買力計算,齊白石畫價80餘年間升值近1400倍,漲幅遠遠超過齊白石1926年買下的那套四合院所在地——北京金融街地區的房價漲幅。

  藝術的魅力和價值使得齊白石的畫價,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超越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如果我們有機會去民國置業,是買北京的房子當公寓,還是做一位齊白石畫作的收藏家?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達芬奇名畫失而復得 估值1580萬美元
2016年12月14日13:52   
 
8o.jpg
8o.jpg (22.02 KiB) Viewed 7209 times
  作品背面有兩處更小的科學草圖,還有從右到左寫的筆記,達芬奇以從右到左的書寫習慣著稱。(BBC)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道英媒稱,法國一家拍賣行宣佈,他們發現了一幅被認為是丟失已久的素描,作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萊昂納多·達芬奇,估值1580萬美元!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4日報道,巴黎的塔桑拍賣行表示,這是達芬奇8幅聖塞巴斯蒂安的畫像之一,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發現”。
  報導稱,這幅畫最近才被幾位專家鑒定為真品,其中包括來自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館長。塔桑拍賣行表示,這是15年來第一次發現達芬奇的“新作品”。

  《紐約時報》報導引述塔桑拍賣行的“古代大師繪畫”主任Thaddee Prate的話說,當一位退休醫生把他父親收藏的14幅未裝裱的繪畫送來估值時,發現了這幅神秘作品,估值大約1580萬美元。

  當時,Thaddee Prate從這一堆繪畫中發現了“這幅令人感興趣的16世紀作品”,並邀請來自巴黎的專家Patrick de Bayser作進一步鑒定。
  Patrick是一位在古代大師作品界的獨立交易商和顧問。他發現這幅作品是由像達芬奇這樣用左手繪畫的藝術家完成的。在作品背面,他同時發現兩處更小的科學草圖,還有從右到左寫的筆記,達芬奇就是以從右到左的書寫習慣著稱。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卡門·C·班巴奇也證實這是一幅達芬奇的作品。
  塔桑拍賣行發表聲明表示,“這位大師創造的這幅雙面板畫真品,是一次令人激動的新發現,在作品的正面展示這位無畏的聖塞巴斯蒂安被綁在一處風景中的一棵樹上,在作品背面有關於光和影的筆記和圖表,這與達芬奇對光學的研究有關。”

  卡門·C·班巴奇認為,這幅作品是在1482年至1485年間完成的,當時達芬奇在意大利米蘭工作。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乾隆御筆之寶」1.7億成交
g.jpg
g.jpg (34.23 KiB) Viewed 7205 times
法國最大的德魯奧(Drouot)拍賣行周三以2100萬歐元(1.73億港元)拍出一枚清朝乾隆皇帝的玉璽,印文為「乾隆御筆之寶」,由一名中國收藏家拍得。玉璽為壽山石材質,上有9條龍,約10.5厘米見方,原本由一名法國海軍軍醫在19世紀末收藏,然後傳給家族後人。

(法新社)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張馨予愛心畫作拍出近十萬
2016年12月15日10:39
df.jpg
df.jpg (32.56 KiB) Viewed 7204 times

張馨予愛心畫作被鋼子拍得張馨予愛心畫作被鋼子拍得

  12月13日,在新浪微公益線上拍賣平臺上,著名演員張馨予的愛心畫作《馨花怒放》被慈善家鋼子拍得,成交價近十萬元。據悉,此次拍賣所得全部款項將捐贈給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母親水窖”公益項目。

  據介紹,《馨花怒放》是在今年巴黎時裝周上,張馨予通過直播平臺為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母親水窖項目現場畫的一幅國畫,用時不到3小時。張馨予呼籲大家關注貧困山區兒童飲水安全問題,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特長盡可能的幫助到這些孩子們。這是張馨予首次為公益現場畫畫,畫名也為直播時網友所取。

  張馨予是一位非常有愛心的女藝人,曾多次參與公益專案,也經常會在自己的微博等社交平臺上呼籲大眾關注需要幫助的群體,曾獲得了“北京領養日愛心大使”的稱號。

  據瞭解,鋼子是新浪微公益平臺上首位捐款超過100萬的人,僅此一年的記錄就顯示他捐款550多萬。鋼子為何如此大手筆地投入公益慈善事業?

  事實上,鋼子起初做慈善時,並不知道“慈善”到底是什麼,“幫助別人只是一個習慣性行為”。但是漸漸他卻發現,他救助的人越多,自己的能力就越有限。於是,他開始宣導“慈善純公益”“壹起捐”的理念,號召大家做“平民慈善家”。

  2010年,鋼子組建了“鋼絲軍團”(後改名為“鋼絲善行團”),宣導每人一天捐贈1元,用最簡單的方式去溫暖全世界。

  鋼子認為,這種機制,能夠聚集大家很微小但很持續的“純”力量,不但能救助到更多人,也能影響到更多人參與進來。“我們不能改變別人的靈魂,但可以通過這個去影響別人的思想。20萬個人每人1元錢救助一個人和1個人拿20萬救助一個人,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張馨予在“2016中國公益新媒體沙龍暨新浪微公益年度頒獎典禮”展示其畫作

  鋼子宣導的“壹起捐”很快引起強烈的社會效果。“為被救助者提供免費的創業機會,為慈善機構提供可持續的善款來源,為參與捐贈者全方位提供免費的創業機會。”當年,中國公益新聞年會在選鋼子為“影響2015中國公益100人”的致辭中寫道。

  經過近四年的發展,鋼絲善行團現在已經擁有二十多萬實名會員,遍佈全國一百多個城市,已經成為目前我國最大的網路捐款救助志願者組織。

  基於鋼子在公益界掀起的“革命”,2016年4月29日,鋼子榮獲中國慈善榜“最具變革精神公益領袖獎”。此前,鋼子還曾於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榮獲中國慈善榜年度慈善家稱號。

  就在上周舉行的“2016中國公益新媒體沙龍暨新浪微公益年度頒獎典禮”上,鋼子又獲得“微博2016十大影響力公益大V”榮譽。張馨予則榮獲了微公益“星光公益力致敬獎”。

  參與拍賣《馨花怒放》,鋼子希望以此舉帶動更多人關注鋼絲善行團和“壹起捐”,關注公益慈善。張馨予對畫作拍得如此高價也很高興,表示有機會還會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慈善盡力。新浪微公益總監楊光對此次拍賣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幅不到3小時的畫作,最後拍得10萬元,這也是微公益拍賣上線以來值得書寫的一筆。鋼子默默從事慈善公益十多年,始終保低調和神秘。張馨予演藝不忘公益,是一個愛心明星。但他們都是在用心做慈善的人。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中國慈善事業才越來越好。”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西九建故宮文化博物館 馬會斥資
gf.jpg
gf.jpg (171.44 KiB) Viewed 7172 times
中央為香港回歸20周年「送大禮」。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在北京公布,港府明年將於西九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2022年落成,由北京故宮長期借出包括國家一級文物在內的近千件展品予香港展出。西九博物館亦是北京以外,首間展出北京故宮珍藏的博物館。該館由馬會出資興建,毋須經立法會撥款,林鄭亦指項目符合西九規劃用途,故毋須重新諮詢。

林鄭月娥代表香港接受中央「賀禮」,但項目亦受到質疑。由於政府採用西九文化區地皮、由馬會資助35億元建造費,可繞過土地審批程序,亦毋須立法會審批工程,而項目更毋須經公開招標程序,立法會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况聯合小組委員會成員毛孟靜質疑,政府事前從未有諮詢,懷疑有人要藉此討好北京。不過,委員會主席劉國勳支持項目,指新館能配合西九發展。。

林鄭北京簽備忘錄 明年動工
林鄭昨在北京故宮公布項目,並與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簽署合作備忘錄。新館明年下半年動工,佔地約1萬平方米,位處西九文化區臨海地段,展館擁270度維港海景,建築規模與未翻新的尖沙嘴藝術館相近,主要設施包括展覽廳、教育活動室和演講廳等,亦有專門展出香港收藏家藏品的展廳。
林鄭月娥形容,新館項目得到中央支持,是為慶賀香港回歸20周年。對於為何不在公布項目前諮詢公眾,林鄭回應指,相信香港市民會歡迎項目並感到興奮(excited),她舉例指,每次故宮有文物在港展出,反應均十分好。她又指西九文化區有長期諮詢,其40公頃土地是有特定的用途,而新館完全符合西九規劃的用途,「所以並不存在要重新去諮詢或重新做一個審批的程序」。

問及新館由馬會斥資興建而非由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是否因憂慮遭立法會反彈,林太強調,項目並非繞過立法會,而是馬會願意斥資於回饋社會的項目,就如馬會10年前資助活化中區警署一樣。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突破了國家文物境外外借的3項規限,包括借期不逾3個月、數量不逾120件,以及一級文物比例不逾兩成。消息人士指新館落成後將展出約1000件北京故宮藏品,每次外借期2至3年,一級文物數量亦會超過兩成比例。消息指新館雖樓高6至7層,但設計上會模擬故宮由南面入口至北面出口的走向,頂層會有開揚環境俯瞰維港。
對於博物館有何展品,消息指港府仍在與故宮商討,但強調2022年開幕時適逢慶回歸25周年,指故宮已答允借出珍品,級數「不會低過」回歸10周年時在港展出的《清明上河圖》。

西九管理局全權營運 非北京分館
林鄭月娥強調,新館並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分館,故宮借出藏品,並為新館設計和策展提供意見,但不會參與日常運作,西九管理局將全權負責新館興建、未來管理和營運,並為新館成立一間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

特首梁振英昨日亦出席合作簽署儀式,指香港市民和外國旅客,可透過參觀新館了解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理解和擴展中外人民友誼。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洪三雄:變現救急話文物 從20萬到4億元天價
2016年12月30日10:46    
 
WIC8-fxzencv2478285.jpeg
WIC8-fxzencv2478285.jpeg (30.28 KiB) Viewed 6864 times
由“宇珍”拍賣公司拍出的蔡辰男收藏——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

  常聽前輩們的教言,一個人的資產最好如此配置:現金三分之一,動產三分之一,不動產三分之一。其中動產就包括股票、文物藝術品。這樣的資產配置,最大的意義在於維持資產的流動性,也就是即使在經濟環境劇大變動的情況下,還能確保資產的變現能力、彙集足夠的資金來協助健全財務。
  對於這樣的論調,當然還是有仁智之見。不過,文物藝術品可以幫助解決收藏者的財務危機,倒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不管收藏者是基於對文物藝術品的喜好還是投資增值或投機獲利的思考,手上擁有精美的文物藝術品者往往都會在社會極端不景氣的惡劣環境裏獲得幫助甚至渡過難關,中外皆然。
  相信大家都還記憶猶新,2008年9月美國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宣告破產倒閉,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各國股市相繼崩盤,市場一片蕭條。該公司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一年半前價值2460萬美元的股票,18個月後出手變賣僅得64萬美元,此一天淵之別的價差,令人不禁有兵敗如山倒之歎!

  但是,值得深入瞭解的是,傅德的配偶卡西(Kathy Fuld)收藏的一些名家精美近現代藝術品,都相對呈現保值、變現的功能。卡西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理事,她於同年11月12日委託美國紐約佳士得公司拍賣其所收藏的16幅抽象表現主義畫,預估底價約2000萬美元,結果拍出了1355萬。雖然成交價略低於估價的七成,但在那個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艱難時刻,能有這樣的落槌成交價已算差強人意了。由此可見,在面臨信用市場緊縮而告貸無門的時候,藝術品仍有變現救急的可能。

  此一現象,對於關心文物收藏或以收藏為投資的人均有諸多啟示:

  首先,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全球金融風暴下的各行各業,沒有不受到打擊和影響的,文物藝術市場當然也不能豁免。2008年秋拍,紐約佳士得在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的藝術品拍賣,75件近代藝術品,約有三分之一共25件流標,拍得的價額也只有當初預估的一半。所以收藏者必須心裏有數,主觀的“價值”和客觀的“價格”之間,免不了存在著令人遺憾的落差,尤其在百業蕭條的時局裏。
  其次,卡西提供的16件藝術拍品,皆屬戰後相當有名的畫家精品,其中包括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紐曼(Barnett Newman)、戈爾基(Arshile Gorky)和馬丁(Agnes Martin),都是具有創造力和未來性的藝術高手。正因為有這些名家的加持,在景氣相當低迷的時機,16幅拍品依然有不少買家競標,結果有13件落槌拍定,另3件則以流標收場,難以盡如人意。
  再者,在金融大風暴的衝擊下,全球各大企業、美術館、博物館率皆求財若渴,為了儘快解決現金流動危機,便紛紛把算盤打到非核心資產的文物藝術收藏品之上。因此,在普遍又大規模倒貨的情況下,無論私人買賣或拍賣公司的文物市場,都會明顯呈現“買方市場”的態勢,成交率和賣價也都會受到相當的折損,這是藏家們必須坦然去面對的。

  另一方面,讓我們來回顧在臺灣所發生的類似案例。
  2010年6月26與30日兩天,臺灣的拍賣公司“宇珍”接受了中央存保公司的委託,公開拍賣原屬於已倒閉的慶豐商業銀行所有的古董文物和油畫共283件,預估價約新台幣1.15億元,實際拍出的總額為8.05億元。這批文物自從拍賣前的25年起,就一直擺放在慶豐銀行總行的五樓保險室中,不見天日。
  事實上,這一批塵封25年的文物藝術品,包括上述283件拍品總共超過2,000件,其中有1,800件書畫及逾200件器物。最早的所有人就是“集玩家、藏家、專家、鑒賞家於一身”的企業家、臺灣收藏界的第一代、也是早期“國泰企業”掌門人蔡辰男。他曾創設華人第一座個人美術館“國泰美術館”,並在1980年親自主持編纂“中國書畫精裝選集”12巨冊及“21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11部,在文物藝術的重量級人物圈裏,迄今仍占一席之地。

  塵封的文物藝術品,卻啟封了陳年往事。1985年臺灣發生轟動一時的“十信事件”,由蔡辰男掌舵的原“國泰信託”遭到波及而被中央存保公司接管。蔡辰男表現了十足的償債誠意,提供了他畢生精選收藏的兩千多件字畫及古董,以估值4億元質押給了由存保公司接手國泰信託而改制的慶豐銀行,平均每件估價才20萬元。10年後(1995)已有人對這批文物估值10億元。

  2008年慶豐銀行不幸因嚴重虧損,又遭中央存保公司接管,而這批還來不及曝光的藝術品再度落入其手,並在2010年開始處置變現。這2000多件古董藝術品,遺憾未經“公開競價”的程式就讓臺北故宮博物院享有優先承買權,而以區區10億元取走了其中大部分精美的明清、近現代名家書畫及極少數器物共1882組件。

  臺北故宮挑精撿肥後,剩下來的283件古董及油畫才交由“宇珍”公開拍賣,想不到其中一件清乾隆“青玉螭龍玉璽”就拍出了4.3億天價,最為人津津樂道。若以此一專拍的成交總金額8.05億來估算,故宮收購的精品,其價值最少應在百億以上,難怪文物界人士都說“臺北故宮這回賺到了。”吾人因此不難推算,這一批2000件藝術品,較諸30幾年前質押於慶豐銀行的4億元,其間約有27倍增值。

  據悉,1985年間蔡辰男因國泰信託案負債150億,到1994年底已償還130億的本金和80多億的利息。除了經營、處分不動產之外,他擁有的其他具有質、量俱佳的古董藝術品,理應也展現了相當的變現能力。如今,他已無債一身輕,雖然沒有沾到上述2000餘件文物藝術品增值的好處,但因文物藝術品的長期陶冶,造就他的光明磊落和氣宇非凡、受人尊敬。一個人歷經大起大落又能重新抬頭挺胸、屹立不倒、俯仰無愧,實在難能可貴。

  洪三雄
  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任清翫雅集第九屆理事長、中華文物學會第十一任理事長,其“雙清館”是海峽兩岸藏界友人必訪之處。每年,雙清文教基金會出版社收藏年鑒《30古吧》,更成為藏家出版論述的標杆圖書。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