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中國富豪一出手:世界藝術市場抖三抖
2015年05月17日 08:35

莫内《睡蓮池與玫瑰》 畢卡索《盤髮髻女子坐像》

  紀錄,從來都是用來打破的,競技體育界如此,藝術市場更是如此。過去一周,中國藏家競拍西方藝術品的紀錄、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就相繼被打破。蘇富比宣佈,以6633萬美元(約合4.11億人民幣)拍出的梵古作品《阿裡斯康道路》買家來自中國內地,這位神秘藏家還創下了中國藏家競拍西方藝術品的紀錄。而在紐約佳士得的一場拍賣會上,畢卡索的作品《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拍出了1.79億美元(約合11.14億人民幣),創下了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但是,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下個月初,這個紀錄很可能就會在中國被打破。

  4.11億
  創內地競拍藝術品紀錄
  當地時間5月5日晚,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多幅西方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出現在這場拍賣會中,吸引了全球頂級藏家的關注。拍賣會結束後,蘇富比公佈了成交價前10位元的作品,前5位元拍品有三件的買家都被標注為亞洲私人收藏家,分別為排名第一的以6633萬美元成交的梵古的《阿裡斯康道路》,排名第3的以2993萬美元成交的畢卡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以及排在第5以2041萬美元成交的莫内的《睡蓮池與玫瑰》。

  接下來的劇情讓所有人大跌眼鏡。5月7日,蘇富比官方率先公佈,畢卡索作品《盤髮髻女子坐像》的買家為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成交價折合人民幣約1.85億元。其實在去年11月,王中軍就曾以3.77億元拍下了梵古的作品《雛菊與罌粟花》,創下中國藏家競拍西方藝術品的最高拍賣紀錄。

  5月11日晚間,蘇富比再次公告,莫内作品《睡蓮池與玫瑰》的買家為中國的大連萬達集團,成交價折合人民幣約1.27億元。就在2013年11月,大連萬達的王健林就曾以1.72億元拍下畢卡索名畫《兩個小孩》。

  5月13日蘇富比又一次公佈,當場拍賣成交第一名的梵古作品《阿裡斯康道路》買家同樣來自中國內地,成交價折合人民幣4.11億元。只不過,這位元買家拒絕透露個人資訊。4.11億人民幣的價格,則創下了中國收藏家競拍西方藝術品的最高成交紀錄。
  11.14億
  創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
  來自西方的收藏家也不會閑著。當地時間5月11日晚,紐約佳士得“展望過去”特別夜場拍賣會舉行,畢卡索1950年代的代表性巨作《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以1.79億美元成交,創下了世界藝術品拍賣的最高成交紀錄,成交價約合人民幣11.14億元。

  據佳士得相關人士介紹,《阿爾及爾的女人(“O”版本)》是畢卡索著名的“阿爾及爾的女人”系列的收官巔峰之作,拍前估價在1.4億美元區間。
  在此之前,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是培根的《佛洛德肖像畫習作(三聯畫)》。2013年11月,這幅作品拍出了1.42億美元。

  ?齊白石名作要破紀錄?

  11.14億元的成交價看似已經很高了,但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6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保利10周年拍賣會上,這個紀錄很有可能被打破。而打破畢卡索的,可能是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

  重慶晨報記者從北京保利瞭解到,《山水十二條屏》為齊白石1925年創作,每一條屏畫面尺寸達到了180釐米長,47釐米寬,分別為《江上人家》、《石岩雙影》、《板橋孤帆》等十二條屏。這件作品被視為齊白石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作品。

  《山水十二條屏》現身拍賣場引發了業內人士的熱議。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認為,“這件作品是最重要的中國近現代書畫作品,作品估價可參考與齊白石同時代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價格。”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華天雪則表示,“如果選一件寫入美術史的齊白石作品,我認為應該選這件。”

  “我估計保利和業內希望它達到的成交價大概是一兩億美元。”針對拍賣估價,策展人伍勁這樣表示。而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也表示,這件一旦成交,(價格)就是中國藝術品的世界紀錄。

  中國藏家海外競拍
  拍賣師都會說中文
  知名藝術品拍賣師、投資人林爭平自從春節之後,就一直在歐美等地參加多場藝術品拍賣會。近日回國後,他接受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說,在國外的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的重要藏家都會到場。

  “經常會看到,70%左右的競拍者是中國人。”林爭平給記者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以前我在日本參加拍賣會,拍賣師最多會用中文說一句‘最後一次’,而現在很多拍賣師全場都會說中文。”

  林爭平說,雖然在國外中國買家競投非常踴躍,但在他看來,今年國內的拍賣市場可能還是會趨於平穩。“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很多藏家經過多年的競拍,變得越來越理性,另外對市場的信心也會影響他們的出價。”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畫家才女雅芬人體藝術作畫:犧牲奉獻 霞光萬道 奧妙無窮

詳情http://hongkongmart.com/forum/viewtopic.php?f=2&t=15

http://hongkongmart.com/forum/viewforum.php?f=2 香港國際論壇2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保利拍賣安排春柏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擱淺後

保利拍賣本來安排春柏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擱淺後,傳聞將會再安排在本年的秋拍上拍,是否如願尚留待進一步證實。自早前保利拍賣推出宣傳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後,確也曾泛起一陣漣漪,但可惜雷聲大雨點小,似乎經不起市場考驗,很快便平靜下來。據市場傳聞,主要是暫時還沒有買家願意出十億估值底價承接,在此市場反應泠淡下,有業界認為還需要下調底價,否則,沒有至少兩位有興趣的准買家屆時願意競投,如出現流拍的話保利聲譽恐會受損害。

究竟是出在什麼原因?據行內分析人士及總結市埸評論,主要有下列數點:

估價太高,市場不接受。

隨著市場進一步調整和趨向理性,買家亦愈趨成熟,對藝術品的藝術價值要求高了。現在買家們追求精品是因為他們懂得分辨作品的藝術價值,而市場經驗說明了精品藝術品才是增值的保證,這是他們決定藝術品是否值得收藏的唯一準則。光看畫家名氣不看其畫作藝術價值便盲目收藏及投機炒作旳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事實上,大師級的作品不是每一件都好,具藝術價值的作品還要看其中藝術價值高或低之分。

沒有藝術價值賣點

據保利宣傳資料加上網上多篇評論,其焦點只著重齊白石很少山水畫作品;另《山水十二條屏》齊白石共畫過三套,很罕有;是齊白石最大面積畫作等。歸納起來,竟然沒有一點是與藝術價值方面扯上關係,這是最大敗筆。一件藝術品不談其藝術價值是否表示該作品在藝術方面乏善可陳?沒有藝術價值或藝術元素不高旳作品又怎能引起大收藏家願意出天價競投?況且,只強調齊白石少出品山水畫、很罕有(其實同一題材三套已很多)、大尺幅的畫作等賣點都不能構成是否具收藏價值及天價。我們看看市場售出的天價書畫作品,那一件是按尺數計算?

齊白石的山水畫作似乎並不出彩(網上評語)


毎位大師級的畫家各有所長,都不可能是全能。齊白石 的草蟲蝦有“登峰造極”之譽 、徐悲鴻 馬、張大千荷花、鄭板橋的竹、王冕的 梅、唐伯虎的仕女圖、張善子的虎,李苦禪的鷹等,各自各有所擅長及精深的藝術代表著稱。正如劉翔跨欄運動是數一數二的,但叫他做舉重或足球運動便輪不到他了。實際上,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的山水作品在用墨及構圖方面有點像漫畫感覚,寥寥簡単數筆揮的是大寫意畫。按齊白石作風,送人的畫均不是力作,力作的畫不送人,也不賣人。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是否屬應酬之作由大家評論,但站在專業角度看,《山水十二條屏》肯定就不屬齊白石精品、更不是力作。

ttsrkkk
30-06-2015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季濤:拍賣師主持內地與海外拍賣的差別

2015-07-01 10:10:21

摘要: 嘉德拍賣現場 內地藝術品拍賣主持的模式最初來源於國際著名藝術品拍賣行。1993年,中國嘉德成立之後,其公司高管和剛剛從社會上聘請的高德明先生一起,到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去現場觀摩拍賣會,他們還悄悄在現場錄了像。拍賣會都是用英語主持的,高德明先生的英語功底十分好,回來就將錄影中的拍賣師主持語言翻譯成了…
推薦關鍵字 職業拍賣師

嘉德拍賣現場
  內地藝術品拍賣主持的模式最初來源於國際著名藝術品拍賣行。1993年,中國嘉德成立之後,其公司高管和剛剛從社會上聘請的高德明先生一起,到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去現場觀摩拍賣會,他們還悄悄在現場錄了像。拍賣會都是用英語主持的,高德明先生的英語功底十分好,回來就將錄影中的拍賣師主持語言翻譯成了漢語。1994年3月,在嘉德首場拍賣會上,那年60歲的高德明先生開始使用移植過來的語言主持拍賣。從此,在後來各家企業的拍賣會上,拍賣師們都模仿著高德明的主持語言和舉止,由此形成現在北京,以至於全國各地都在使用的藝術品拍賣師的主持方式。

  在上世紀90年代,內地藝術品拍賣企業屈指可數,拍賣師的人數也寥寥無幾。當時的藝術品拍賣師的主持有著這樣幾個特點:主持節奏較慢,報價語言單一,尤其是輔助語言不足,拍賣師的主持體態和主持技巧都相對較為呆板,落槌前常常採用從內地資產拍賣移植過來的“三聲提示”等等。

  伴隨著拍賣業二十多年的發展,內地藝術品拍賣主持界也有了很大的發展,拍賣師隊伍成倍地增長,拍賣主持風格和語言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已基本形成一定的主持模式。拍賣師年齡逐年下降,尤其近年來,女拍賣師比例上升很快,如今已達到與男拍賣師各占半壁江山的地位。

  一、海外拍賣主持的特點
  國際上各大拍賣行的拍賣師基本上都是從公司內部業務專家中選拔出來的。這樣的拍賣師懂業務,熟悉客戶,因此在主持臺上往往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應付自如、遊刃有餘。在一些重要的拍賣場上,拍賣行的董事長或CEO都有可能親自主持拍賣會,尤其在一些夜場或知名收藏家專場上。比如,當年香港蘇富比總裁、瓷器專家朱湯生和香港佳士得總裁、瓷器專家林華田就曾經叱吒於拍賣臺上很多年;2015年3月紐約佳士得“安思遠收藏專場”也是由其全球總裁Jussie專程從倫敦飛來親自主持。據瞭解,蘇富比、佳士得的總裁們也十分喜歡親自主持一些拍賣會,願意在新聞媒體和全球大買家面前出出風頭,當然,有些重要拍品和專場往往也是他們前期一直參與洽談和運作的,熟悉拍品和有關客戶也是必然的。

  在國際各大藝術品拍賣行,拍賣師還多為是男性的天下,與國內相比較,他們的年齡一般在40-60歲之間。不要以為這些國際拍賣行就會不重視拍賣師的主持風度和技巧了,隨便誰都可以上臺,隨便怎麼主持都行。實際上,他們更加重視拍賣師的基本素質和主持技能的培訓,兩大拍賣行在企業內部經常舉行對於拍賣師主持方面的訓練。比如,香港佳士得每年都會把自己的拍賣師或者是正在培養中的准拍賣師們集中起來強化訓練幾天,由來自倫敦或紐約的老拍賣師進行授課,講解佳士得拍賣主持的基本規範、理念和運作技巧。這也是我們很少見到在他們的拍賣師在主持時出現明顯失誤的緣故吧!

  國際著名藝術品拍賣行都注意培養自己的拍賣師,因而屬於所謂“業務拍賣師”的類型,極少出現“跨行”走穴的現象,但可以在企業各地分公司之間“走穴”,比如從紐約到倫敦去主持或從倫敦到香港主持拍賣會!

  二、內地藝術品“職業拍賣師”現狀
  目前,活躍在內地拍壇上數百位專門從事藝術品拍賣主持的拍賣師,其中少數為固定為所在拍賣行主槌的“業務拍賣師”,多數為“職業拍賣師”,即專門在各家拍賣行“走穴”主持的拍賣師。他(她)們註冊於某一家拍賣行,但並不需要在這家企業坐班領工資。“職業拍賣師”們穿梭活躍於全國各地、京城各拍賣公司的拍賣場上。

  在主持能力和風格上,相較“業務拍賣師”,“職業拍賣師”有許多優點,因為主持過的公司多,場次多,見過各種運作模式和複雜場面,熟能生巧,適應力強。而拍賣企業聘用“職業拍賣師”的不足在於拍賣企業沒有自己唯一的、固定的形象代言人;“職業拍賣師”對於其“走穴”的企業的運作方式和工作人員難以十分熟悉;同時,公司的經營機密也容易外泄,旺季“走穴”過多也容易形成拍賣師疲勞往返,難掩聲啞疲憊之態。

  少數拍賣企業學習國際拍賣行的方式,只用本公司註冊的拍賣師主持,甚至不許可自己的拍賣師去其他企業“走穴”。這樣的規定是為了保持企業品牌形象與拍賣師形象上的一致性!其優點在於企業形象的唯一與固定,而拍賣師與本企業相互熟悉,容易配合。其缺點在於:拍賣師見的世面少,適應性差;同時由於內部缺乏一定的競爭,容易出現拍賣師不思進取、不夠認真,主持懈怠的情況;而且其收入一般也不如“職業拍賣師”來得多。最近,就有知名拍賣師從大拍賣行調出走向“職業拍賣師”的例子。如何調整這樣的矛盾,揚長避短,也值得業界研究解決。

  在主持風格方面,海外拍賣師們更善於表現出親和力和發揮出自己的主持個性;而內地拍賣師的年齡普遍偏小,鑒定評估文物藝術品的專業素質要相差很多,主持方式也相對死板、教條,模仿和表演的痕跡過重,常常缺少個性,也缺少真實、親和的表現。拍賣師重複報價過多,快速有餘,停頓等待不足,聲調過於激昂,不夠自然,缺少優雅與自信等。

  三、“職業拍賣師”的未來
  “職業拍賣師”跨企業、跨地區“走穴”主持已經有了二十年的歷史,這一現象明顯帶有拍賣師短缺時代的特色,也是拍賣企業過於看重拍賣師外在條件,而缺乏重視企業品牌行銷理念的緣故。

  2014年以來,內地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深度調整使得拍賣場次有了明顯減少,尤其到了2015年春季,有大約一半的中小拍賣行沒有經營或推遲了經營,這使得“職業拍賣師”的登臺場次減少了許多。同時,通過每年國家拍賣師考試拿到拍賣師資格證書的人數大約有五六百人,這些新人的不斷進入,也使得“職業拍賣師”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2008年以來形成拍賣師出場費逐年上漲的態勢似乎已經到了拐點。

  筆者以為,未來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主持的發展趨勢應該有這樣一些變化:

  1、拍賣師的文物藝術品專業素質和主持能力將會提高很快;
  2、企業的拍賣師將會更加固定,尤其那些大中型拍賣行將慢慢形成自己企業獨有、固定的拍賣師隊伍,拍賣師“走穴”現象會逐漸減少;
  3、主持風格將愈加接近海外拍賣行,語言、體態將更為自然、輕鬆,多樣化及個性化,更加追求美感與風度;
  4、拍賣主持風格將更加體現出親和力以及與買家之間的互動;
  5、隨著拍賣品單品價格的逐漸上升與拍品質量的不斷提高,拍賣企業將不再看重上拍數量而在意其成交率和成交額,因此拍賣主持節奏將會逐漸有所減慢。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倫敦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總成交9.3億 培根兩幅畫作超2億

2015-07-01 08:41:52
張天宇

摘要: 當地時間6月30日,倫敦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圓滿收槌,共75件拍品,總成交額實現95,646,500英鎊,約合人民幣9.3億元。在成交的66件拍品中,有24件超過百萬英鎊,36件拍品超過百萬美元,法蘭西斯•培根的兩幅畫作超過千萬英鎊,成…
推薦關鍵字

  當地時間6月30日,倫敦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圓滿收槌,共75件拍品,總成交額實現95,646,500英鎊,約合人民幣9.3億元。在成交的66件拍品中,有24件超過百萬英鎊,36件拍品超過百萬美元,法蘭西斯•培根的兩幅畫作超過千萬英鎊,成為本場成交價最高的兩件拍品。以估價待詢形式上拍的伊夫•克萊因“無題火焰繪畫 (FC 27)”最終以590.65萬英鎊成交,約合人民幣5747.14萬元。

  整場拍賣中最大亮點莫過於法蘭西斯•培根的兩幅破千萬英鎊畫作,共計2290.1萬英鎊,約合人民幣2.22億元。創作于1967年的《伊莎貝爾•洛桑恩與喬治•戴爾頭像習作》尺幅為14×12英寸,拍賣過程中共有4位買家競價激烈,最終被一位說著流利漢語的電話委託專家代替競得,成交價達到12,178,500英鎊,約合人民幣1.185億元,成為本場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培根的另外一幅創作於1971年的大尺幅畫作“Two Men Working in a Field”(78×58英寸)最終以1072.25萬英鎊成交,約合人民幣1.04億元,買家為俄羅斯藝術商人Gary Tatintsian。

  整場拍賣共有9件作品遺憾流拍,其中包括格哈德•裡希特的4幅畫作。此次共推出了5件裡希特創作於1969年到1995年間的畫作,估價在80萬到600萬英鎊不等,對於這位歐洲價格最高的在世藝術家而言,這種體量的作品上拍應該算是意料之中的。但奇怪的是,五幅畫作中只有一幅作於1969年的作品“Seestuck (Oliv bewolkt)”以153.85萬英鎊成交,甚至不及拍前預估的200萬英鎊最低估價。拍賣結束後,當有媒體問到裡希特的市場行情是否開始疲軟,佳士得戰後及當代藝術部主席Brett Gorvy表示,此次推出的裡希特作品畫面相對濃重,並不是市場需求量大的那種風格,“新買家熱衷於那種看上去更加具有裝飾性、色彩更豔麗一些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本場拍賣共有15件拍品被擔保,其中10件由佳士得全額擔保,另外5件則由匿名協力廠商擔保。

  此外,本場“戰後及當代藝術”晚拍,共有6位元藝術家的作品拍賣紀錄被刷新:美國抽象畫家Jeff Elrod作于2013年的“Echo Painting”以21.85萬英鎊成交;柏林藝術家Brent Wadden同樣作於2013年的“Alignment”以12.25萬英鎊成交;來自英國年輕藝術家群體(YBA)的珍妮•薩維爾(Jenny Saville)創作於1999年的“Matrix”以78.25萬英鎊成交;同樣是YBA藝術家的Jake & Dinos Chapman二人組創作於1994年的作品“Great Deeds Against the Dead”以42.25萬英鎊成交;R.H. Quaytman作於2004年到2009年間的“Contructivismes, Chapter 13”以57.85萬英鎊成交;克裡斯•奧菲利1996年的作品“The Holy Virgin Mary”以288.25萬英鎊創紀錄成交。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中國藏品是美國人搶去的嗎?
121.jpg
121.jpg (14.96 KiB) Viewed 7276 times
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早期佛教藝術廳

備受國人尊崇的“鐵娘子” 吳 儀在1991年中美首輪智慧財產權談判中,與美國貿易代表那一段開場白,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段子。美國貿易代表譏諷:“我們是在和小偷談判。”吳儀則犀 利地還擊:“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裡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用時下流行的網路語言形容,這是史上最牛的談判語言。當人們津津樂道地 傳播這一段子的時候,也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其中所傳遞的訊息,即美國博物館中的中國藏品,大多是美國人從中國搶去的。至少我一直都是這樣認為的。

  於是,當我在博客上張貼陳列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圖片時,不假思索地就上了標題“ 被強盜奪走的中國珍品”,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19305.html 之後引來許多共鳴,同時也引來一位專家的批評。

  這位專家大名常青,現為美國北卡大學藝術博物館研究員。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 碩士,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博士,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博士後,主攻中國佛教藝術。先後為華盛頓弗利爾藝術博物館、美國國家美術館高級訪問學者。


  常先生在我的博客中留言說:“我 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做了一年的博士後研究,主要是全面調查了該館收藏的佛教藝術品,那是我的專業。所以,我知道那些藝術品的來源。一般國人不知,在 美國的華人與在國內的中國人一般都認為:那是美國強盜奪走的中國藝術品,是從中國搶去的。有的還說,是美國參加八國聯軍時搶去的。呵呵。這些說法,會讓美 國人笑掉大牙的。做為中國人,看到這些藝術品,我也心痛。但我們應該客觀地介紹這些東西到底是怎麼到了美國的博物館的。我可以告訴你:這些東西,沒有一件 是美國人從中國搶去的。那是歷史給中國人造成的不可改變的悲劇。你作為節目制做人,如果說錯了,就會誤導聽眾,也會讓美國人說中國人實在是知識不豐富,因 為連自己國家的藝術品是怎麼到國外的都不知道。 ”

  常先生說:“在國際貿易談判時,用“強盜”來比喻美國顯然不妥,因為在當代國際貿易中,美國並沒有充當強盜的角色,而過去發生在1949年以前的古董交易,也與這個詞相去太遠。”


  “在 中美古董交易中,只有兩件事讓中國人不高興。一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北魏皇帝禮佛圖被大都會博物館指定向北京古董商嶽琳購買,嶽就派人去鑿下來,賣給了大 都會。二是哈佛大學博物館的研究員華爾納在三十年代去了敦煌,用膠布粘走了一些唐代壁畫,還向王道士要了一尊唐代菩薩彩塑,現展於哈佛。但所有這些,雖說 是不光彩的,與中國的亂世有關,但也是經過王道士同意的。我們要怪,就怪當時中國的無能吧。國家弱時,家庭破落時,就會有敗家子來賣家當。一個願賣,一個 願買。不能怪買的,想保住家當,就只能怪賣的。比如:一敗家子因抽大煙而賣光了家產,他的敗家,不能怪買他家產的人,而只能怪他自己不爭氣。而買者,與跑 到中國來,在亂世盜掘遺址的英法德俄人完全不同。但是,中國人在世界貿易中造假與盜版則是世界聞名。所以,外經貿部部長吳儀的話雖可以鼓舞不明真相的中國 人的反美士氣,但對美國人沒有任何說服力,我們只能關起門來自我欣賞一番而已。 ”

  接著,常青先生還耐心地告訴我部分大都會博物館中國藝術品的來源:“在大都會博物館,每一件中國藝術品都有它的來源。我來說一件最重要的吧。在早期佛教藝術展廳,有一幅極大的佛教壁畫(長約15.2米)。這幅壁畫的題目叫《藥師經變》,繪於元代,表現藥師佛的淨土世界,來自山西省洪洞縣廣勝下寺。”
122.jpg
122.jpg (39.36 KiB) Viewed 7276 times

2008年5月22日攝於紐約都會藝術博物館

“這幅壁畫最 早由美國著名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家Arthur M. Sackler收藏。他是一名牙醫,在美國牙醫非常富有。他很喜歡中國藝術品,購買了大量的中國文物。同時,他還捐款建造了許多博物館,以他的名字命名, 用以展出中國藝術品。在90年代,他還給北大文博學院捐了一所博物館,仍以他的名字命名,只是前面加了北京大學四個字。”

“他的藝術品的來源有二,一是去中國購買,二是從古董商的手裡購買,常常是買下一位收藏家的所有中國藝術品。五十年代以後,他開始捐獻中國藝術品給各個博物館了。1964 年, Sackler以他母親的名譽將這幅大壁畫捐獻給了大都會博物館。據Sackler聲稱,他是從廣勝寺購買了這幅壁畫。曾經擔任大都會博物館東方藝術部研 究員的Aschwin Lippe(1914-1988年)於1965年發表了該壁畫。他指出:各種來自廣勝寺的壁畫的尺寸與寺中大殿的長寬使人們有可能判定它們分別出自哪所具 體的大殿。通過比較, Lippe認為大都會壁畫長度基本符合廣勝下寺主殿山牆(大約15米長)。因此,大都會壁畫應來自廣勝下寺主殿。”

“那麼,Sackler是怎麼從廣勝寺買到這幅壁畫的呢?解放後,據調查得知,在三四十年代,中國戰亂,人民生活極為痛苦,僧人也不例外。在得知其寺院 壁畫乃古物之後,願意賣出,以換取食物。於是,就出賣了壁畫。當時,古懂市場對外是開放的,進出自如,也就去了美國。”

“至今,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的古董市場因政治因素而不或不太對外開放,中國就是一例。比如,你如果在美國或日本的古董店或私人手裡買到了一件價值極高的古代藝術品,你就可以把它帶回中國。但是,老外如果現在想從中國買一件價值較高的古董,是出不了中國國境的。只有清朝晚期以後的一些次等文物才能出境,還需經過海 關的檢查。所以,中國的文物市場與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但在1949年以前與西方是一樣的,都可以自由出入。這就是這個大壁畫的來源。國人普遍不知外國古董 市場的運作規律,也不知1949年以前中國古董市場,仍以現在中國的方式來猜想,於是,只要有國寶在1949年以前出了國,就都是人家盜或搶的了。”

“其它文物,有很多是出自一個叫盧芹齋的古董商之手。他是中國人,定居法國,在1949年以前專門從事中國古代藝術品的生意,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的古物。當時, 很多破落家庭願意出賣自家的收藏,他們或賣給中國人,或賣給外國人。陳毅剛擔任上海市長時,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指示上海市政府收購了大量的文物,是為上海 博物館的基礎。但仍有很多被外國古董商買走了,盧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盧買到東西後,常在紐約舉辦展覽,邊展邊賣。於是,各大博物館爭相買他的東西。現美 國各地中國藝術收藏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他之手。同時,還有別的商人也在做中國古董生意,如日本人山中,也常賣東西給美國人。”

“總之,美國的收藏,絕大部分是這樣得來的。這方面,與俄國、德國、英國、法國人的做法不同,這些國家曾派了考古人員到中國發掘遺址,拿走了發現之物,中國人將之視為盜掘。八國聯軍在北京時,搶文物的也是這些國家,沒有美國人參與。搶圓明園的主要是英法兩國軍隊。資訊太多,只能就此概述,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談齊白石:他的字畫像微博


《不倒翁》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解讀齊白石
  他的字畫有點像微博,還留給後人不少謎團;他其實最天真,愛錢愛得很乾淨……上週六,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紀念館館長吳洪亮現身石家莊美術館,圍繞正在該館舉行的“對‘畫’大師—齊白石藝術展”,舉辦題為“人生若寄——近觀齊白石藝術”的講座,深入解讀了齊白石其人其畫,記者擷取部分精彩片段與讀者分享。

 
  曾把草蟲抓到畫案上照著畫
  吳洪亮透露,他所在的北京畫院是當今收藏齊白石作品最多的地方,“從作品到文獻一共有2200餘件”。當天他通過PPT展示了蜻蜓、菜粉蝶、螳螂等齊白石的部分工筆草蟲,稱今天的人們用放大鏡看就會發現這些工筆草蟲特別精細:“蜻蜓翼的半透明感畫出來不算新鮮,它的翅膀上也會有暈開的東西,齊白石連這些地方都可以畫出來。還有兩隻螳螂打架,齊白石一定不會用照相機,但大家看他的畫,兩隻螳螂爪子的表現非常逼真。齊白石怎麼畫工筆草蟲呢?他當年把草蟲抓到畫案上來照著畫。”

  中國畫花鳥魚蟲的人不少,為何齊白石這麼膾炙人口?吳洪亮認為齊白石有一點是其他藝術家不具備的,那就是“真有天然之趣”。他展示了一幅北京畫院收藏的齊白石的“小鳥”圖。如果沒有齊白石的署名,乍一看你會以為是兒童的塗鴉之作。原來這幅“小鳥”是齊白石1919年作,當時齊白石初到北京寄宿在法源寺,一天他偶然看到寺內石階上有個類似小鳥的圖形,就拿了張紙拓印了下來。“他在畫上題寫了‘真有天然之趣’,它呈現出齊白石的創作方法,尋找繪畫和自然的關係,也表達了齊白石的核心創作態度。”

  曾為北京奧運會“做貢獻”
  齊白石1864年的1月1日出生,1957年9月16日去世,2014年是齊白石誕辰150周年。對此吳洪亮說他一直在自問——150歲的齊白石還活著嗎?答案顯而易見。

  吳洪亮透露,北京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中,奧組委開閉幕式團隊曾赴北京畫院美術館參觀,“我向他們展示了現存22件的齊白石《借山圖》,後來我看到了奧運會開幕式,一開始就是展開的山水畫卷。後來奧運會組委會專門給了我一個張藝謀親自簽名的感謝狀,全球一共就發了44張。我覺得是齊老爺子在天有靈,魅力無限!”

  吳洪亮透露不單中國人喜歡齊白石,全世界都有他的粉絲。“在捷克的國家館有100多張齊白石的作品,布拉格國家美術館也藏有齊白石的作品。”他此次還向石家莊觀眾展示了一張前蘇聯畫家馬克西莫夫所畫的齊白石肖像,“馬克西莫夫曾在中國中央美院教中國學生畫油畫,他的學生有靳尚誼等。這幅畫的收藏者就是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設計煙火大腳印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捷克、歐洲的許多藝術家都畫過齊白石。”

  齊白石的字畫像今天的微博
  “他的畫有點像微博”,吳洪亮介紹說齊白石是很喜歡給自己留痕跡的人,習慣寫詩寫日記,“他什麼都寫在紙上,再細小的事他都要記下來。”為此他提醒說欣賞齊白石畫作別顧著只看畫面,畫上的題跋也很有意思,“齊白石畫同樣的事物會題寫不一樣的文字,表達不一樣的心情,他的題跋當中有很多日常資訊。”

  齊白石畫上題跋,或是記述一段故事,或是抒發一種感慨,或是表達一種主張,讀來妙趣橫生。譬如齊白石有些畫作題有“草間偷活”,“當年齊白石家鄉鬧匪亂,那時候他已小有名氣並掙了些錢,當地有傳言說土匪要去搶他家,1919年他就跑到北京去了,這個過程中他畫了不少畫,題名‘草間偷活’。”有的題跋還有助於瞭解齊白石的畫作價值,吳洪亮以梵古的向日葵和齊白石的《向日葵稿》作對比,說大家起初看這兩幅向日葵可能會認為齊白石畫得不如梵古:“2003年我剛拿到這張畫的時候,真心覺得畫得不好,把這幅畫的題跋看完後,我就一下子被齊白石所擊倒了。題跋中他寫道‘枝枝蕭索近低牆,獨汝葵心解向陽。畫手不知憐草木,四時淫雨日無光’,原來他畫的是陰天的向日葵,蔫頭耷臉沒精神。如果不是這個題跋,我們不知道這幅畫這樣傳神。”

  有的題跋暗藏玄機,比如齊白石題有“人罵我,我也罵人”的畫有好幾張;還有的題跋則很幽默,譬如此次在石家莊展出的一幅齊白石的《不倒翁》,題跋寫道“村老不知城市物,初看此漢以為神。置之堂上加香供,忙殺鄰家求福人。”原來這是齊白石在城裡買了個不倒翁,把它帶到農村,鄉下人便把它當神供奉起來。

  他愛錢愛得很乾淨
  今天關於齊白石賣畫的故事很多,為此有人說他很愛錢。對此吳洪亮透露,第一個向世界介紹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方學者、加拿大著名美術史家蘇利文曾評價說:齊白石是商業藝術家,同時他是個保持了強烈個性的商業藝術家。

  吳洪亮還向聽眾出示了齊白石字畫價目表,“紅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廿元,白文十五元;以上每元加一角,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字不答應。”吳洪亮對這段話解釋道,“紅色重用”是指齊白石最喜歡的洋紅,由非洲的一種小蟲提煉出來的顏料,這也是鑒別齊白石作品真偽的一個標準。所謂“每元加一角”,就好比現在的汽車燃油費,每尺不漲價,按金額加價。“這能體現齊白石的處事之真”,吳洪亮說:“他愛錢,但愛得很乾淨。”

  吳洪亮稱即使在當年齊白石的刻印字畫價格都不算高,甚至比一般畫家還要低。“他也不是什麼畫都賣,比如在一張寫生的小蝦圖上,齊白石就寫下了‘此小蝦乃予老眼寫生,當不賣錢’。”

  大師留下不少謎語
  吳洪亮透露,他自從2003年開始涉足齊白石畫展籌備和研究,發現大師給後人留下了不少謎語。一次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的齊白石畫展中有幅名為《鯉魚爭變化》的作品,“他畫了十隻憨態可人的青蛙,為何題目卻叫‘鯉魚爭變化’?”後來吳洪亮從齊白石應老舍的命題“蛙聲十裡出山泉”的畫作中找到了答案。“這幅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沒有直接畫青蛙來表現蛙聲,而是畫了一群蝌蚪從山澗緩緩遊來。他用一個長與寬的空間距離呈現出時間與變化的概念。以此為基礎再回到這幅《鯉魚爭變化》,青蛙從蝌蚪演變而來。中國有句古話叫‘鯉魚跳龍門’,鯉魚化身為龍,跟剛才蝌蚪變青蛙的相似之處就是質的飛躍。齊白石可能是要表達,蝌蚪變成青蛙和鯉魚跳龍門化身為龍相比,哪個變化更大呢?一個‘爭’字帶活了整幅作品,寓意無窮。”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銀行破題啟動二萬億藝術資產


  
  這些年,關於藝術產業大發展和藝術金融的話題總是被拿出來說了又說,但關於藝術金融,尤其是藝術品質押貸款一直是停留在話題層面,到了操作部分,即便有幾個零星例子,但是一看細節,也往往讓人懷疑其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在今天中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總額高達2萬億的藝術資產長期沉澱無法啟動,已經嚴重地阻礙了文化藝術產業的發展,因此,藝術金融必須破題,尤其是藝術品質押融資這一塊堅硬的巨石,已經到了石破天驚的那一刻。

  藝術金融第一階段的基金、信託熱

  近年來,藝術金融一直是熱門話題。藝術金融包含的內容範圍大致有藝術品抵押、藝術品按揭、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等形式。自2010年以來,我國的藝術金融業務迅速啟動,金融資本不斷進入藝術市場。最先開啟的,是藝術品信託和藝術品基金,它依託了藝術銀行和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人們展示了“藝術金融時代”的美好藍圖。幾年來,各種藝術品理財產品以及基於藝術品的金融產品頻頻亮相,成為當今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點燃了藝術金融市場的導火線。

  但是好景並不長,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從2011年最高峰後進入綿綿跌勢,藝術基金和藝術品信託產品也在跌勢中進入了兌現高峰期,高回報的夢幻被無情的現實刺破後,新進入的藝術基金和藝術信託產品、理財產品大大減少,藝術金融迅速進入一個階段性的萎縮期。

  藝術金融首要是安全性
  但是,人們對於藝術金融的需求並沒有減少,而且,隨著財富的積累、資本市場的波動,社會上對於藝術金融這樣一種新型的財富管理方式的認知度、接受度越來越高。

  這些年,小規模的藝術品抵押貸款、藝術品按揭業務也時有所聞,藝術品對於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也在持續增強,銀行對於藝術品的介入也呈現潤物無聲的發展態勢。

  金融業對藝術品的介入越多,力度越大,對於藝術品和金融結合的相關研究就越發深入。很多藝術金融方面的專家都談到,藝術金融最首要解決的,就是安全性。包括藝術金融商業模式中的風險如何控制,藝術資產如何界定其價值,如何透明和量化,然後還有藝術金融商業模式中的資本效率如何保證?這些問題,都牽涉到藝術金融商業模式的各環節設計。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極大地阻礙藝術金融的發展,就會導致目前我們所看到的藝術金融“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

  藝術金融,就是將藝術品轉化為金融工具,之前的主流轉化方式是藝術基金、藝術品信託、藝術產權交易。而藝術品按揭與抵押、藝術品租賃等方式還處在摸索和萌芽狀態。

  這些年,由於國家對於藝術品證券化的管理規範力度加強,藝術市場本身的誠信問題不斷暴露,藝術市場的不斷下滑,從而導致藝術到金融的主流轉化方式發展受阻。而藝術品租賃這一塊受限於社會需求,蛋糕並不大。而蛋糕很大的藝術按揭和抵押的轉化方式,在一些關鍵環節上其模式還是模糊不清。

  藝術品價值評估問題突出
  藝術金融這塊大蛋糕如此誘人,卻無奈地停留在藍圖層面,因為藍圖一旦進入實施操作階段,在整個藝術金融產業模式其他環節日益完備時,有一個環節的問題就愈加突出,那就是藝術品價值評估。

  在正常的藝術金融操作上,藝術品標的物要想從金融機構獲得質押融資(也即抵押貸款),必須獲得可靠的價值評估。但是一旦進入價值評估環節,問題就來了:誰有這個資信來做評估,是貸款方自行找機構評估,還是銀行設立機構進行評估,借貸雙方在評估結果上產生了分歧怎麼辦?最常見的問題,是對於一件藝術品抵押物物的真偽或者價值高低,會產生大量分歧。

  大家知道,藝術品市場天然地帶有資訊不透明的特徵。藝術市場中,一件藝術品的價格、它的創作過程、創作年份、真偽,即便是專家的意見也往往會被質疑,從而給一件藝術品的實際價值蒙上一層厚厚的不確定因素。

  另外,藝術品的價值天然也具有模糊性。你說徐悲鴻的馬比趙叔孺的馬畫得好,即便大家都承認這一點,可到底好多少呢?能不能換算成百分比呢?完全不能。即便是兩幅徐悲鴻的奔馬,價值肯定也有高下,但具體到相差百分之多少呢?仍然不能明確。同樣,藝術品按平方尺論價的方式,也一向遭到質疑。

  而當藝術品作為抵押物時,金融機構天然地會要求其價值明確,最好是有固定的標準、公開的市場價格。比如股票抵押,儘管價格一直在波動,但它有實際可買賣的市場公開價格,可以按照時點精確計算,金融機構有了這個明確的依據,質押貸款就可以操作了。而藝術品天然地不具備這樣的明確性,因此,藝術金融多年來也只是停留在呼籲、憧憬、規劃以及偶發的、試探性的操作層面,卻遲遲地不能成規模地展開。
  之前,我們也屢次聽說過藝術金融的質押融資業務,但是這些已經發生的藝術金融抵押融資行為,大多是單一事件,不具備可複製性,更無法推廣。它們大多是面向藝術機構或者大型項目,比如畫廊或者藝術博覽會,而非個人,顯得門檻過高,無法啟動整個藝術市場,因而市場效應十分有限。這些藝術金融行為當中,有些是拿政府信用做抵押,更加不具備推廣價值。因此這些都是非常態、不可持續的藝術金融行為。

  藝術金融這輛火車遲遲不能發車,讓藝術市場的活躍程度受到抑制,買入的藝術品,除了在一二級市場進行小規模的交易,更多的只能藏在手中。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即便深知藝術品質押貸款是一塊非常值得開拓的巨大疆土,但囿于整個藝術金融產業環節當中,價值評估這一環嚴重薄弱,也遲遲不能啟動。據統計,藝術金融市場因此而沉澱不能啟動的藝術資產多達2萬億元。

  藝術品價值評鑒的認識誤區
  在對於藝術品價值評估進行了多年的觀察、分析和探索後,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孔達達認為,藝術品價值評估,針對藝術金融這塊,走入了一個巨大的誤區。因為大家都覺得,既然你評估藝術品價值,就一定要辨別真偽吧,一定把藝術品的年代辨別清楚吧,否則怎麼評估出既合理又能夠被認可的價值呢?

  其實,實際操作中真偽的核心問題並非在此。孔達達認為,對於藝術金融質押融資這塊,關鍵是要按照金融業的行業規則,説明金融機構控制好風險。藝術品價值評估體系裡,並不需要要就每件送審的藝術品的真偽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判,否則就會陷入泥潭永遠不能自拔。實際操作中的鑒定真偽用的是排除法,只要幾位專家對其中的一件抵押品稍有疑問,金融機構即可將該件物品退回,不予接受。只有各位專家有共識的、大開門的收藏品才有機會進入金融機構的質押融資平臺。

  金融機構不是學術機構,對於任何可能產生爭議的藝術品,完全可以避而置之,使其無法進入金融系統的融資平臺。與真偽評定相配合的還有一個完備的評估體系,以及操作合理、能夠很好地規避融資過程中各種風險的評估機制。換句話說,藝術金融所需要的藝術品價值評估,是可以繞開“絕對真偽判斷”這一在藝術品市場裡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的。

  圓環最弱的一節終於被補上
  如此一來,思路立刻大開。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經過4年的努力,借鑒國內外上成熟的鑒評經驗,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藝術品價值鑒評體系,這套體系目前已經在上海銀行的藝術金融質押貸款領域開始操作。這套體系,是和藝術品保險、藝術品保管、藝術品金融質押融資部門、典當行等一起,形成一個可操作的產業鏈。圓環那最弱的一個地方,終於被補上了。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建立的藝術品鑒評體系,在操作層面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首先,研究院利用長期積累的包括國內各大文博機構專家和專業行家的團隊進行鑒評把關,每一件需要鑒評的藝術品,都必須通過專家團隊的鑒評,只要有一位專家提出了否定意見,這件藝術品就不能通過鑒評,不能進入質押融資環節。而每一位專家都要對自己的鑒評結論負責,事先簽定保證書,如果經專家鑒評可以進行質押貸款的藝術品,將來發生了問題,造成金融機構的實際損失,參與鑒評的專家必須負相應的責任。

  這樣一來,許多存在真偽、年代爭議的藝術品,只要有一位專家提出否定意見,就不可能進入質押融資環節,直接控制了金融機構的風險,也為整個藝術金融產業鏈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藝術品質押融資變得可操作、可複製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搭建一個範本,類比一件藝術品向上海銀行進行質押融資的整個操作流程。
  藏家需要用藝術品進行質押融資,可以向上海銀行指定的協力廠商評估機構進行質押融資的收件初評,這個協力廠商機構負責向藏家進行流程操作的解釋,並對於藝術品進行初步測評,測評通過,藝術品才進入下一個價值鑒評環節。

  由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進行的藝術品價值鑒評,通過專家團隊,對相應藝術品進行鑒評,只有當所有鑒評專家對這件藝術品鑒評通過,才可以進入藝術品保險環節。

  平安財險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會為質押貸款的藝術品辦理保險和理賠業務。
  然後,由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為藝術品辦理質押保管業務。
  最後,上海銀行藝術金融部門向藏家放款。至此,藝術品質押融資的整個流程完滿結束。
  在初評和鑒評環節當中被篩下來藝術品,但是仍有價值,並仍有質押融資需求的,可以通過東方典當行辦理藝術品小額質押貸款業務。這樣,更多的藝術品質押貸款,可以通過典當行這麼一種形式,取得小額貸款,進一步盤活藝術資產。
  上海銀行推出的藝術金融質押融資業務,合理地解決了藝術金融在評鑒、保險、保管、質押等方面的業務訴求,尤其是協力廠商獨立的藝術品評鑒體系,具有強大的可複製性,是國內首創。

  這一筆將引發深刻聯動
  上海銀行的藝術金融業務也具有特別的意義。上海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將聚合全球金融機構、資產、產品、人才等要素,必然對藝術金融的大發展提出要求,藝術金融必須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相適應。上海銀行藝術金融的舉措,即是破題之舉,也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宏偉藍圖裡頗具色彩的一筆。未來,如果推廣得力,相信這一舉措很快會影響到藝術市場,引發一系列的深刻聯動。

  這些聯動效應將表現在如下方面。一、藝術品的流通一向是藝術產業裡最薄弱的環節,質押融資的推行和暢通,將極大地改善藝術品流通現狀,在現有的一級市場、拍賣市場之外,多了一個流通管道,而且這個流通管道和固有的藝術品一二級市場完全不同,它不受市況行情的制約和影響,以金融機構作為後盾,具有強大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二、藝術金融的推行,為藝術市場大大增加了流動性,不但盤活了藝術市場裡的存量資金,還將把我國目前沉澱的2萬億藝術資產,變成了可流通的藝術資本。這部分資本的啟動,將使目前我國藝術市場每年數百億的交易總額,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在當今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產業方興未艾之際,藝術金融無疑將產生極大的助推效應。

  三、此舉不但是金融行業增添了一個新的業務,而且其環節聯動的性質也將對藝術品保險、保管、評鑒、典當和拍賣等相關產業起到正面的推動力。而且以權重而言,藝術金融對這些相關產業的推動所引發的市場效應,可能比單純的藝術市場的推動更為明顯。

  中國藝術品產業的春天,是依靠各環節緊密協同、積極配合,才能收穫的,藝術金融質押融資未來的大面積複製,將是這個春天裡一抹最大的亮色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齊白石傳世之作“谷穗螳螂”原作真跡鑑賞
2015年7月6日发布


細膩工筆草蟲四開(共四幅 下為其中一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aL-SPMIVw


Editor: We have received several enquiries for the above captioned item,
please contact directly to the subscriber - WeChat:dehk960
Last edited by editorial on Wed Aug 26, 2015 10:40 a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香港春拍陰晴不定:行情回暖依舊遙遠

2015年07月15日08:07
1.jpg
1.jpg (32.97 KiB) Viewed 7077 times
潘玉良 1957年作 夢寐 1388萬港幣 香港蘇富比

  文/秋 水
  香港四月春拍行情下滑
  三月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的拍賣每年都受業界人士關注,視其動向為年度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今年安思遠藏品專拍吸引了中外奢侈品消費人群、富豪等買家,“安思遠效應”的價格已脫離了正常的藝術品價值、價格評價體系,儘管新穎的招商方式和結果讓從業者腦洞大開,但對中國市場的現實意義不大。

  四月初香港槌聲又起。不少媒體對紐約、香港拍後的結果態度積極,坊間充斥回暖論,然而事實“很骨感”,資料可能會更真實地反映現狀:蘇富比報收26.9億港幣,同比(較去年春拍)34.18億港幣的成交額下挫7億多港幣,兩件過億元拍品,在數量上也較去年少一件;中國嘉德錄得2.53億港幣,同比下挫近億港幣;香港保利成交額11億港幣,同比下挫3600萬港幣。

  北京市場三月小拍,成交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跡象明顯,中國嘉德四季拍賣第41期成交額1.68億元,同比下滑近9000萬元。北京匡時迎春拍收穫近7000萬元,同比下滑251萬元,基本算是持平。

  綜合社會各方面形勢看,中國市場近兩年都很難說有利好消息,今年還可能甚於往年。近期的拍賣結果也非常客觀證實這點。既便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持續下滑明顯,各公司的成交額,各門類藝術品的單件成交價格皆今非昔比。

  市場仍然處在持續下滑的新常態中,恰如北方的春天乍寒乍暖陰晴不定,盲目樂觀於事無補,冷靜正視現實才是正道。

  四月裡香港三家公司中國書畫、瓷雜、當代藝術板塊的春拍結果,基本反映了當下的市場現狀:蘇富比中國書畫成交額上漲近8000萬港幣,行情優於其他板塊;瓷雜板塊平均成交率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單件高價品數量減少;當代藝術行情下滑明顯,遠不如去年春拍。中國嘉德青銅器、傢俱表現優異,當代藝術出現新亮點。
2.jpg
2.jpg (32.43 KiB) Viewed 7077 times
吳大澂 1885年作 篆書九言聯 164.5 ×43.8釐米×2 536萬港幣 香港蘇富比

   中國書畫行情略現暖氣
  近年來中國書畫行情調整幅度較大,收藏者惜售。古代書畫交易數量驟降,近現代書畫作品的價格大面積下調,當代書畫行情忽上忽下,各家公司尋找新的市場刺激點。香港市場長期以近現代書畫為拍賣主體,古代書畫非強項,當代書畫方面近兩年來主要以港臺地區的藝術家作品為主,兼顧內地及東南亞名家作品。中國書畫的主要市場仍在北京地區,古代、近現代、當代都是強項。

  今春中國書畫板塊香港市場行情略優於去年同期,蘇富比的成交額同比增幅明顯。去年370件拍出97.3%,成交額近4億港幣,超拍前1.3億港幣的估價三倍,五件拍品價超千萬港元成交。今年春拍325件中國書畫拍出306件,成交率94.2%,收穫4.78億港幣,拍品較去年春拍少45件,成交額卻超去年近8000萬港幣,9件拍品價超千萬港幣,高價品較去年同期增加四件,成交額及單件品價格上漲明顯。張大千、林風眠、齊白石、黃賓虹、吳冠中作品價格堅挺。

  張大千系列20餘作品搶眼,專場成交前三名均為張氏作品:陸根泉藏1950年作工筆《擬唐人秋郊攬轡圖》5116萬港幣,許勝發所藏1978年潑墨潑彩《雲泉古寺》4444萬港幣,1965年潑墨潑彩《翠蓋雲裳香滿塘》2408萬港幣。11件林風眠作品成交價均在百萬港幣以上,法籍收藏家加士亞(Gassier)舊藏《霸王別姬》(拍至1064萬港幣。瑞士任佐立(Clemente Rezzonico)藏齊白石 1948年作《多壽圖》拍至2108萬港幣。兩件黃賓虹作品價超千萬港幣,莫伯驥“五十萬卷樓”藏1946年作《五十萬卷樓圖》拍至1184萬港幣,陳子和藏《溪山深處圖卷》手卷拍至1028萬港幣。吳冠中上世紀80年代初作《故鄉葦塘》拍至1808萬港幣。吳大澂、梁啟超、伊秉綬三人的書法作品拍出令人咋舌的高價:袁克安藏吳大澂1885年作《篆書九言聯》估價30萬至50萬港幣,意外拍至536萬港幣,一時之間,內地大量吳大澂書法浮出水面,送拍者比比皆是,大有吳氏作品平地起高樓之勢。清中葉至民國時期名家書法四屏專輯廣受好評,北京文物商店舊藏梁啟超《楷書自書詩》四屏拍至416萬港幣,超過估價三倍;丁如玉藏伊秉綬《楷書自寫詩》四屏拍至320萬港幣。馬晉、於非廠、吳昌碩等名家作品仍受追捧。

  香港嘉德春拍,三個專場收穫1.03億港幣,平均成交率82%。較去年春拍兩個專場1.93億港幣的成交額下降9000萬港幣,平均成交率相差不大。單件作品的成交價格也較去年同期降幅明顯,張大千1948年作《擬石谿溪山留客圖》拍至1725萬港幣,全場僅此件超千萬元。民國畫家王濟遠書畫專場60件作品悉數拍出,成交額逾610萬港幣,多數拍品超估價多倍成交。

  今春上述兩家公司書畫方面的徵集特別重視“生貨”,如蘇富比上拍的李研山家藏書畫,嘉德上拍的王濟遠作品專場,及張大千的《擬石谿溪山留客圖》,都是海內外藏家秘藏多年的生面孔,對市場人士具有強烈的新鮮感。

  值得注意的是,嘉德和保利向來以書畫拍賣見長,而且極為重視北京市場的大型拍賣,此次香港上拍的拍品規模趨於保守,大家名作、精品的數量較少,顯然是在儲備資源,以備即將到來的北京春季大拍,顯然這一板塊的好戲還在後頭的北京市場。
3.jpg
3.jpg (10.26 KiB) Viewed 7077 times
清雍正 天藍釉弦紋長頸盤口瓶 高31.5釐米 1568萬港幣 香港蘇富比

   瓷雜行情貌似趨穩
  紐約、香港三四月份瓷雜行情趨穩,青銅器、宋瓷、玉器、傢俱、清代宮廷禦製品等門類高價品屢現,給市場增添了一道春色。香港蘇富比本季宋瓷、玉璽拍賣行情突出,香港嘉德、保利拍場上青銅器、傢俱獨樹一幟。

  香港蘇富比瓷雜藝術品本季六個場次260件拍品拍出165件,成交率63.5%,成交額7.71億港幣,較去年秋季拍賣增長了近一億港幣。備受矚目的日本繭山龍泉堂藏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由上海龍美術館競得,1.1388億港幣的價格是宋代瓷器拍賣的第三高價。

  表現最佳的雍正禦制珍品專場,19件拍出16件,成交額約3.61億港幣。七件價超千萬港幣,其中一件價超億元。原為香港徐氏藝術館舊藏的一對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碗拍至8980萬港幣,青花穿花龍紋長頸膽瓶7580萬港幣,粉青釉浮雕纏枝蓮如意耳扁壺2048萬港幣,仇焱之舊藏天藍釉弦紋長頸盤口瓶1568萬港幣,青花喜上眉梢花鳥圖玉壺春瓶1328萬港幣。

  24件香港私人收藏明清禦器拍出20件,成交額4302.25萬港幣。清乾隆粉青釉海棠式瓶拍至968萬港幣,清乾隆緙絲“御筆墨寶”詠西湖景詩冊拍至824萬港幣。

  常規瓷雜專場成交額約2.32億港幣,也是清代製品行情最佳。全場30件價超百萬港幣的拍品中僅一件明代製品,29件清代製品。乾隆瓷表現突出,全場成交前四名均為乾隆瓷:青釉浮雕吉慶有餘青花描金粉彩嬰戲圖八方瓶6348萬港幣,黃地洋彩錦上添花暗八仙雙龍耳瓶5116萬港幣,爐鈞釉如意耳扁壺1208萬港幣。高古瓷器本季香港拍場上極為少見,僅一件乾隆題詩北宋/金定窯葵花式盤拍至200萬港幣。盤有“乾隆丙申春禦題”款,“古香”“太璞”印,題詩為文“祗以光芒嫌定州,邢窯陶器作珍留。獨緣世遠稱希見,髻墾仍多入市求。”1970年由倫敦佳得拍出。

  蘇富比1.0492億港幣拍出的白玉“雍正御筆之寶”方璽可謂歷年最貴的玉璽。另一方清乾隆禦賞紫壇嵌漢玉雕十二章如意拍至488萬港幣(香港蘇富比2003年4月27日,編號10),“乾隆辛醜禦題”款,“古香”印。一對清乾隆青白玉萬壽如意拍至752萬港幣。

  清代宮廷禦制銅器的行情平穩,唯數量稀少,價格高趨,“雍正年制”款局部鎏金銅雙環式瑞蝠拱壽雙層蓋盒拍至1448萬港幣。

  牙角器在內地市場受禁,也影響到香港市場的流通規模,近年來數量大減,收藏者的購買欲望明顯降低。本季僅竹雕表現突出,原為美國收藏家普孟斐(Robert H.Blumenfield)所藏的60件竹雕流拍26件,成交34件,成交額1390.875萬港幣。17世紀竹根雕觀景圖山子拍至200萬港幣;清乾隆竹根雕葡萄式洗估6萬至8萬港幣,拍至175萬港幣;18世紀竹根雕羅漢拍至100萬港幣。這批竹雕為17-19世紀製品,幾乎涵蓋了三百年間中國竹刻藝術的多數品類。

  香港嘉德瓷雜成交額約1.2億港幣,雍乾瓷器成交良好,雜項則數青銅器、傢俱吸引眼球。首次推出的沐文堂關善明藏50件青銅器拍出96%,拍得1640.71萬港幣;戰國晚期錯銀神獸紋壺拍至138萬港幣,西周早期饕餮紋簋拍至112.7萬港。關善明是當代較知名的收藏家,收藏興趣廣泛,涉及青銅器、瓷器、金銀器、玻璃器、硯臺、扇具、漆器、鼻煙壺、服飾等,對中國市場的收藏者具有一定的影響。瓷雜專場252 件成交剛過半,收穫4194.395萬港幣,雍乾禦制器行情較佳,潘祖蔭、萬孝臣舊藏西周早期酉卣拍至345萬港幣。比利時侶明室菲力蒲•德巴蓋所藏明式傢俱,近年一直是中國市場傢俱拍賣的熱點所在,中國嘉德每次推出的展覽、拍賣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此次上拍的11件作品恰好是“1間房”所需,悉數拍出,收穫5370.5萬港幣,兩組明式傢俱拍出高價:晚明黃花梨券口靠背玫瑰椅六具一套拍至2990萬港幣,晚明黃花梨方角櫃成對拍至2070萬港幣。'

  香港保利青銅器也拍出高價,商晚期/西周早期青銅饕餮紋尊拍至1050萬港幣落槌,西周中期髟生簋、商代獸面紋鼎均以380萬港幣落槌。

  與中國書畫、當代藝術相比,今春香港市場古董工藝品的行情較為喜人,各個門類的藝術品時有亮點,可見這個收藏群體最大的板塊,既便在行情普遍疲軟的態勢下,仍然是市場的中流砥柱。青銅器的走熱,說明華人市場收藏者、經紀人已經開始涉足青銅器。
4.jpg
4.jpg (43.98 KiB) Viewed 7077 times
吳冠中 荷花 3436萬港幣 香港蘇富比

   現當代藝術行情難見起色
  現當代藝術品向以鑒別容易、交易中間成本低廉而獨具優勢。同時,現當代藝術普遍離媒體距離較近,一場展覽、一次交易或者一次偶然性事件,都很容易產生大規模的新聞效應,很多當代藝術家甚至還是時尚人物,特別是哪些被商業包裝出來的顯藝術家,經常挺立在某些藝術、時尚類媒體的潮頭,這些現象對其作品的行情走勢均會產生影響。

  然而,2008年至今,這一板塊長期處在調整期,只有老一輩名家作品行情較為堅挺,中青年藝術家作品進入調整期,雖然局限仍有亮點,但是總體行情不佳。

  香港本季蘇富比、嘉德、保利上拍八場現當代藝術拍賣,總成交額近13億港幣。其中,蘇富比五場,成交額約9.48億港幣:日韓藝術行情利好,上升跡明顯,東南亞藝術高價品數量較少,中國現當代藝術整體行情低於去年。以晚間拍賣為例,去年春拍55件拍出92.73%,成交額約6.7億港幣,今年春拍69件拍出82.61%,成交額6.03億港幣。當代亞洲藝術專場去年春拍237件拍出85.65%,成交額約1.2億港幣,今年春拍205件拍出77.56%,成交額僅8251.88萬港幣。

  蘇富比夜場拍賣老一輩名家作品數量減少,僅上拍17件,吳冠中、趙無極就占了12件,潘玉良、常玉、吳大羽、關良、袁運甫作品各一件。吳冠中、趙無極作品行情堅挺,上拍量大成交價高,由六幅作品組成的“吳冠中:生命的風景”專題悉數成交,成交額1.57億港幣,1973年的《紅梅》拍至6680萬港幣,《荷花》3436萬港幣,《牆上秋色》3212萬港幣。趙無極1961年作《07.04.61》拍至5564萬港幣,是本季最貴的趙氏作品。潘玉良1957年所作彩墨《夢寐》拍至1388萬港幣。

  夜場當代藝術方面,曾經紅極一時的曾梵志、張曉剛、葉永青、嶽敏君、劉野、劉小東、王沂東的作品流拍。張曉剛《血緣:大家庭13號》拍至1300萬港幣後流拍,劉小東《張的一家》在600萬港幣時流拍。價格最高的是方力鈞1996年作《1996.4》,拍至2168萬港幣。夜場中20件作品出自18位元當代藝術家之手,流拍八件,流拍率40%。這些名家作品的流拍,可能存在拍品估價高於市場預期的現象,千萬元作品成交數量的減少,則顯示出了市場資金面對千萬元級別接受程度有限。以劉小東、王沂東為代表的學院繪畫作品的流拍,寓示此類作品的行情仍然處在調整期。

  年青藝術家方面,本季僅賈藹力作品表現突出,2010年作《早安,世界 (三聯作)》拍至1328萬港幣,成為畫家價格最高的作品。其他70後藝術家作品表現乏善可稱。

  香港嘉德20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36件拍出30件,成交率83.33%,成交額3810.53萬港幣。上拍品分為老一輩名家、當代名家以及日本藝術家作品三部分,朱德群、王懷慶作品價格名列前茅。王懷慶1999年作《榻》拍至1035萬港幣,朱德群1959年作《構圖第十》拍至943萬港幣。與去年春拍30件拍出27件、成交率90%、成交額7134.6萬港幣相比,成交額下滑過半。

  香港保利兩場現當代藝術總成交額約2.87億港幣,平均成交率約70%。吳冠中、趙無極、林風眠等老一輩名家作品成交價格不俗。當代藝術方面,集中上拍的余友涵專題引人注目,《毛主席和韶山農民談話》《毛主席和自由女神》分別拍至750萬、780萬港幣。70後青年藝術家袁遠受歡迎,《城市的秘密》拍至125萬港幣。

  整體看,只有老一輩名家作品行情走勢相對平穩,中青年藝術家作品行情普遍下滑,不容盲目樂觀。可見當前已是買方市場,買家掌握著這個拍賣資源並不稀缺的板塊,這也應是今後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新常態。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