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是資本主義,為何會逆轉
2015-4-20 09:59:48
香港特區政府即將推出2017年政改方案,民主派們想做最後的抗爭,政治熱情高漲似乎成為香港這個商業城市的新常態。不過,政治爭拗的各方,誰又關心過香港經濟,關心這個城市的發展正面臨競爭力下跌、整體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弱化的趨勢?面對這一趨勢,若不及時改善營商環境、制定戰略發展規劃,東方明珠將無法繼續她的璀璨。
香港神話正在破滅。《亞洲財經》最新一期報導列舉了香港曾經擁有的10大優勢在發生逆轉,包含9大產業正落後於內地。港口貨物輸送量排名從世界第一滑落至第四、科技創新在香港結不出果實、退守到廣東的製造業在萎縮、流行文化霸權旁落、地產業走火入魔、金融業末路狂歡;以及網路產業崛起而輸了優勢的網購、互聯網金融、網路資訊。香港整體競爭力岌岌可危。
回歸以後的香港曾是中國人的驕傲。香港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禽流感、科技泡沬、美國金融危機中一路走來,依靠著中央政府,以人民幣不貶值為代價,通過開放優惠政策、開放內地客自由行等措施,依賴內地讓香港抵禦了危機,渡過一次次難關。
香港也曾是香港人的驕傲,每當香港危難之時,《獅子山下》的名曲就會在街頭響起。憑著刻苦耐勞、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香港有了長盛不衰的力量之源。百多年來,獅子山見證了香港人的努力和拼搏,“獅子山精神”亦是大家引以為傲的信念,成為香港寶貴的精神財富。
現實就是那麼殘酷,不能否認,中國的崛起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同樣也改變了香港與內地的格局。香港全球一哥的地位不斷受到挑戰。最主要的是,當政治成為香港的主流價值,經濟的香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的神話退去,留下的自然是苦況。曾經的亞洲四小龍落在了龍尾,曾經被寄語回歸後與上海一起帶動中國經濟起飛的香港引擎動力不足。昔日維多利亞港灣霓虹燈還是那麼璀璨,夜色下的紫荊花卻遺憾地斑駁了。
香港還是資本主義的香港,為什麼會逆轉?原因無非為三:一是眼光短淺是香港的致命點。炒樓、炒股成為香港常態,小市民如此,大商家亦然。李澤楷曾在1999年投入220萬美元持有騰訊兩成股權。但不到兩年,李澤楷就將此股權以1260萬美元賣給南非MIH集團。如今南非公司成了騰訊最大股東。
二是社會紛亂。商業社會的香港比較單一,如今笑貧不笑娼是社會的唯一精神。香港正向政治社會邁進,訴求多元,社會撕裂。族群衝突和政治紛爭的內耗對香港經濟發展衝擊很大。這些不安定的宏觀情況使得其競爭力在慢慢衰退。越來越政治化傾向的香港氛圍,不惜挑戰法律地位的“佔領”行動,香港營商環境遭遇前所未有的惡化。
三是港府在制定香港整體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戰略思考,缺少面對中國內地崛起後的香港定位的思考。十多年前,我曾撰文提出香港應“高進低出”,建議港府到深圳大量買地蓋一部分公屋,該建議不但無人理會甚至還被指責是要把香港人趕出去。現在香港人住在深圳成了一種趨勢。早前,我也曾提出將香港高鐵站建在深圳河,香港深圳共用高鐵站的建議,如此一來不但可節省建造經費還可解決通關問題的麻煩事。因為從香港市中心坐港鐵去深圳河只需半個多小時。這樣的建議沒人聽,原因在於不願融合,不考慮融合後可以充分利用內地資源。沒有長遠計畫,只能頭痛醫頭,甚至頭痛醫腳。看著中國崛起,又不願搭祖國改革開放崛起的便車,這是香港回歸以來一直無法走出的惡性循環。
香港再沉淪,未來還能存在的恐怕只剩下集體記憶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2 / 北京處理香港政局宜洩不宜再加壓 P8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2 / 北京處理香港政局宜洩不宜再加壓 P8
香港傳媒社論:騷亂一個月後暴力陰霾更濃重
轉眼間旺角騷亂已發生一個月,被破壞的街道、垃圾桶、路牌已基本上修復,但騷亂帶來的震盪及負面影響還沒有過去,還在擴散。該有的反思、反省並沒有出現,不管是特區政府或參與暴力騷亂的人及團體都沒有好好檢討問題癥結,沒有重視暴力升級的危機,反而可能朝着錯誤的道路走下去,實在令人痛心失望。
警隊為武力升級作準備
先說特區政府。自從騷亂發生後,社會不同界別的人都認為梁振英及特區政府管治出了大問題,特別是過去幾年令社會分化撕裂的做法更令官民對立情緒急劇惡化,最後導致爆發激烈的街頭衝突。正因如此,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及多位學者一再公開呼籲成立由法官任主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及深入調查事件。一方面探究騷亂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透過聽證會讓社會直視騷亂中發生的種種醜陋、可鄙、危險情況,再作徹底的反省,以紓緩長期累積的矛盾。
可惜,梁振英及特區政府堅決不肯接納這個合理合法合情的建議,只把騷亂視為個別偶發的治安事件,只是不斷譴責暴力及否定政府施政失誤是導致騷亂的主因。把透過對話、討論、反思處理騷亂及騷亂後遺症的大門都關上了。這對防止再出現類似事件實在毫無幫助。
特區政府對騷亂唯一的檢討是警方應付騷亂的戰術、裝備及能力。據了解,警隊內部檢討委員會雖未完成報告及作最後建議,但整體方向是朝着加強裝備及遏制能力入手。而在引入新建議前,警隊將恢復使用三層防暴裝備,令人手調配更快,並會毫不遲疑的使用武力對付動武如擲磚的示威者,包括催淚彈甚至橡膠子彈。也就是說,警隊的檢討主要為武力、暴力升級做準備,主要為了加強鎮壓的力量而不是如何重建受損的警民關係。這樣的傾向將會大大增加衝突的機會,令暴力進入不斷升級的惡性循環。
另一邊廂,發動及參與暴力騷亂的團體及人士對暴力抗爭的禍害不以為意,還有不少人打着「無底線抗爭」的旗幟,批評文明理性非暴力的做法沒有效果,揚言在未來繼續「勇武」、暴力抗爭。只是,這種視暴力為有效、合理政治工具的態度既不符合香港文明理性的核心價值,也無視現實及制度的限制,更低估了對公民社會及香港長遠政治發展的破壞,實在錯得厲害。
暴力抗爭無助向京施壓
以旺角騷亂為例,參與的人動用了幾十年來未見過的暴力,又是掟石又是燒車又是圍毆倒下的警員,甚至記者也成為攻擊目標。可是,暴力騷亂沒有帶來甚麼正面效果,梁振英及特區政府依然故我,管治思維及手法沒有絲毫改變,他們甚至借騷亂事件轉移視線,推卸自己管治失敗的責任。而在社會上,暴力騷亂引來的是廣泛的批評及譴責,大家看到的是數百人(有不少蒙了面)肆意以暴力傷害倒下的警察、路過的途人、採訪的記者,不顧居民安全隨處破壞及縱火,有人甚至放火燒的士。大家看到的是暴力的可怖及參與者濫用暴力的醜惡。大家也看到市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損害及威脅。至於參與者有沒有或有甚麼理念想法根本看不到,或被暴力掩蓋了。像這樣有弊無利的策略怎能不好好反省呢?
更重要的是,繼續暴力抗爭之路不會令爭取民主、爭取公義社會的隊伍壯大,反而會令隊伍分裂,令力量分散,更無助於向北京當權者及特區政府施壓。事實上騷亂後從政治團體到民間團體內部出現的是更大的分裂,是互相劃清界線。堅持文明理性非暴力的團體往下來將難以跟主張勇武的政團合作,甚或像法律界人士任建峰所言只能「禮貌地對立」。而堅持無底線抗爭的團體則只願割據一方,否定其他團體,否定「主流」。可任何運動、任何政治目標都得爭取多數人支持及接受放棄「主流」,放棄爭取多數人,相關的政治運動登時變成小圈子玩意,只為實現少數人政治目標及野心而已。
在旺角騷亂發生後,我們曾擔心香港走向暴力不斷升級的邪路。一個月後看,這樣的擔心只有更沉重,更令人不安。
盧峯
轉眼間旺角騷亂已發生一個月,被破壞的街道、垃圾桶、路牌已基本上修復,但騷亂帶來的震盪及負面影響還沒有過去,還在擴散。該有的反思、反省並沒有出現,不管是特區政府或參與暴力騷亂的人及團體都沒有好好檢討問題癥結,沒有重視暴力升級的危機,反而可能朝着錯誤的道路走下去,實在令人痛心失望。
警隊為武力升級作準備
先說特區政府。自從騷亂發生後,社會不同界別的人都認為梁振英及特區政府管治出了大問題,特別是過去幾年令社會分化撕裂的做法更令官民對立情緒急劇惡化,最後導致爆發激烈的街頭衝突。正因如此,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及多位學者一再公開呼籲成立由法官任主席的獨立調查委員會,全面及深入調查事件。一方面探究騷亂的深層原因,另一方面透過聽證會讓社會直視騷亂中發生的種種醜陋、可鄙、危險情況,再作徹底的反省,以紓緩長期累積的矛盾。
可惜,梁振英及特區政府堅決不肯接納這個合理合法合情的建議,只把騷亂視為個別偶發的治安事件,只是不斷譴責暴力及否定政府施政失誤是導致騷亂的主因。把透過對話、討論、反思處理騷亂及騷亂後遺症的大門都關上了。這對防止再出現類似事件實在毫無幫助。
特區政府對騷亂唯一的檢討是警方應付騷亂的戰術、裝備及能力。據了解,警隊內部檢討委員會雖未完成報告及作最後建議,但整體方向是朝着加強裝備及遏制能力入手。而在引入新建議前,警隊將恢復使用三層防暴裝備,令人手調配更快,並會毫不遲疑的使用武力對付動武如擲磚的示威者,包括催淚彈甚至橡膠子彈。也就是說,警隊的檢討主要為武力、暴力升級做準備,主要為了加強鎮壓的力量而不是如何重建受損的警民關係。這樣的傾向將會大大增加衝突的機會,令暴力進入不斷升級的惡性循環。
另一邊廂,發動及參與暴力騷亂的團體及人士對暴力抗爭的禍害不以為意,還有不少人打着「無底線抗爭」的旗幟,批評文明理性非暴力的做法沒有效果,揚言在未來繼續「勇武」、暴力抗爭。只是,這種視暴力為有效、合理政治工具的態度既不符合香港文明理性的核心價值,也無視現實及制度的限制,更低估了對公民社會及香港長遠政治發展的破壞,實在錯得厲害。
暴力抗爭無助向京施壓
以旺角騷亂為例,參與的人動用了幾十年來未見過的暴力,又是掟石又是燒車又是圍毆倒下的警員,甚至記者也成為攻擊目標。可是,暴力騷亂沒有帶來甚麼正面效果,梁振英及特區政府依然故我,管治思維及手法沒有絲毫改變,他們甚至借騷亂事件轉移視線,推卸自己管治失敗的責任。而在社會上,暴力騷亂引來的是廣泛的批評及譴責,大家看到的是數百人(有不少蒙了面)肆意以暴力傷害倒下的警察、路過的途人、採訪的記者,不顧居民安全隨處破壞及縱火,有人甚至放火燒的士。大家看到的是暴力的可怖及參與者濫用暴力的醜惡。大家也看到市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損害及威脅。至於參與者有沒有或有甚麼理念想法根本看不到,或被暴力掩蓋了。像這樣有弊無利的策略怎能不好好反省呢?
更重要的是,繼續暴力抗爭之路不會令爭取民主、爭取公義社會的隊伍壯大,反而會令隊伍分裂,令力量分散,更無助於向北京當權者及特區政府施壓。事實上騷亂後從政治團體到民間團體內部出現的是更大的分裂,是互相劃清界線。堅持文明理性非暴力的團體往下來將難以跟主張勇武的政團合作,甚或像法律界人士任建峰所言只能「禮貌地對立」。而堅持無底線抗爭的團體則只願割據一方,否定其他團體,否定「主流」。可任何運動、任何政治目標都得爭取多數人支持及接受放棄「主流」,放棄爭取多數人,相關的政治運動登時變成小圈子玩意,只為實現少數人政治目標及野心而已。
在旺角騷亂發生後,我們曾擔心香港走向暴力不斷升級的邪路。一個月後看,這樣的擔心只有更沉重,更令人不安。
盧峯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2 / 北京處理香港政局宜洩不宜再加壓 P8
大學畢業生人工不停跌!「80後」少過上幾代4000蚊
80年代中出世的畢業生的人工,比較早世代的同齡前輩低。
即使單用年輕世代精英畢業生計,其每月工作收入,仍然遠低於較早世代的同齡前輩。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現時被上一年鬧「廢青」的80後大學生人工原來隨住時代倒退。
立法會「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顯示,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的大學畢業生,25歲至29歲間的入息中位數,以2013年固定價格計算為18,684元,70年代初出生的畢業生收入更升至19,157元。
不過,於70年代中期出生的大學生開始不再如過去般吃香,於同一年齡組別之收入中位數僅為16,722萬元。至80年代中期出年之大學畢業生,收入再降至14,770元。此表示,70年代初出生的大學畢業生,與80年代中出世的比較,人工相差4,387元!
報告指,經濟增長減速,對年輕世代的事業發展路徑和社會流動,均有一定影響。即使位處收入最高端的百分之十的年輕世代精英畢業生,他們即使能覓得高端職位,其每月工作收入仍然遠低於較早世代的同齡前輩。
數據以生於不同年代25歲至29歲間,當中收入最高的10%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作統計,發現生於80年代中期的,平均薪金為29,366元,較60年代的34,211元,相差4845元,差距達14.3%。與現今社會的物價、樓價及通脹等成反比。
至於35歲至39歲期間的收人,以生於60年代中期者為最高,達7.8萬元,70年代出生的人收入為5.4萬元,相差高達30.7%。
報告指每年平均約有4萬大學生加入職場,當中94年至15年持有大學學位的新增工人達85.4萬人,佔勞動人口約29%,而94年只是9%。但高職位數目只得66.5萬份。
08年至15年目前經理級、行政人員及專業人員等高職位只吸納了38%新增大學學生工作,比例低於94年至01年間的47%,令職位出現錯配。任職文員、服務及銷售人員的比例由01至08年的17%增至08至15年的26%。
80年代中出世的畢業生的人工,比較早世代的同齡前輩低。
即使單用年輕世代精英畢業生計,其每月工作收入,仍然遠低於較早世代的同齡前輩。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現時被上一年鬧「廢青」的80後大學生人工原來隨住時代倒退。
立法會「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顯示,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出生的大學畢業生,25歲至29歲間的入息中位數,以2013年固定價格計算為18,684元,70年代初出生的畢業生收入更升至19,157元。
不過,於70年代中期出生的大學生開始不再如過去般吃香,於同一年齡組別之收入中位數僅為16,722萬元。至80年代中期出年之大學畢業生,收入再降至14,770元。此表示,70年代初出生的大學畢業生,與80年代中出世的比較,人工相差4,387元!
報告指,經濟增長減速,對年輕世代的事業發展路徑和社會流動,均有一定影響。即使位處收入最高端的百分之十的年輕世代精英畢業生,他們即使能覓得高端職位,其每月工作收入仍然遠低於較早世代的同齡前輩。
數據以生於不同年代25歲至29歲間,當中收入最高的10%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作統計,發現生於80年代中期的,平均薪金為29,366元,較60年代的34,211元,相差4845元,差距達14.3%。與現今社會的物價、樓價及通脹等成反比。
至於35歲至39歲期間的收人,以生於60年代中期者為最高,達7.8萬元,70年代出生的人收入為5.4萬元,相差高達30.7%。
報告指每年平均約有4萬大學生加入職場,當中94年至15年持有大學學位的新增工人達85.4萬人,佔勞動人口約29%,而94年只是9%。但高職位數目只得66.5萬份。
08年至15年目前經理級、行政人員及專業人員等高職位只吸納了38%新增大學學生工作,比例低於94年至01年間的47%,令職位出現錯配。任職文員、服務及銷售人員的比例由01至08年的17%增至08至15年的26%。
Re: 現時香港亂局不是最壞 只會更壞 P2 / 北京處理香港政局宜洩不宜再加壓 P8
創新能力成軟肋 競爭排名不停跌
港府發展創新科技坐而論道,加上整個社會政治化,內鬥內耗不休,導致香港競爭力江河日下。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排行榜上,香港排名由去年的第七位跌至第九位,原因就是創新能力成為軟肋,拖了後腿。
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公布一次全球競爭力報告,權威性十足。在效率提升、創新與先進三大範疇十二個項目的評分中,香港有七項排名位於世界前十,其中基建表現最佳,連續七年排名世界第一,在商品市場效率、勞工市場效率等方面亦處於前列,可惜創新能力表現太糟糕,只能排全球第二十七位,加上教育也在走下坡,結果令競爭力排名下跌至第九位,與排名第二的老對手新加坡的距離進一步拉闊,亦被原先排在香港後面的瑞典及英國後來居上。
從區域來看,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競爭力發展態勢喜人,該地區參與排名的十五個經濟體中,大部分競爭力有所提升或維持水準,其中台灣由去年的第十五位上升至今年第十四位,中國內地則維持第二十八位,在新興經濟體中繼續一枝獨秀,只有香港斯人獨憔悴,排名不升反跌,與亞太區的蓬勃向上背道而馳,令人失望。
香港競爭力排名受創新能力不足影響而下挫,反映港府故步自封,與世界潮流脫節。這些年來,歷屆政府都強調重視創新能力,由董建華時代的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到曾蔭權時代的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再到梁振英政府的做大做闊,說的天花亂墜,奈何都是眼高手低,坐而論道。以八達通為例,多年前是全球最先進的電子支付系統,現在大大落伍;再看看鄰近的深圳,湧現出華為、騰訊、大疆無人機等一系列全球矚目的高科技企業,創新產業貢獻了全市經濟總量的一半,而香港連一家像樣的科技企業都找不到,令人汗顏。難為港府還自我感覺良好,有高官認為香港很有競爭力,真是不知今夕何夕。
事實上,類似的國際及國內競爭力排名榜不少,主辦機構雖然不同,共同點是香港排名每況愈下,而調查機構對香港的評價也大同小異,咸指出創新能力不足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隱憂。對此,港府無能要負起主要責任,亦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關。社會紛紛擾擾,無日安寧,香港早已由經濟之城淪為政治之城,由動感之都淪為動亂之都,政客唯恐天下不亂,立法會拉布成風,連一個並無政治意涵的創科局也足足拖了三年才成立,競爭力跌跌不休可謂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
香港競爭力之所以還能維持世界前十名之列,主要是老底較厚,港英時代留下的城市基建、金融中心、商業環境等仍具有一定優勢,是所謂爛船還有三斤釘。然而有目共睹的是,傳統優勢亦今非昔比,近年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港珠澳大橋甚至搞出「等埋香港」的笑話。當老底食光,香港還能剩下甚麼?
港府發展創新科技坐而論道,加上整個社會政治化,內鬥內耗不休,導致香港競爭力江河日下。在最新公布的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排行榜上,香港排名由去年的第七位跌至第九位,原因就是創新能力成為軟肋,拖了後腿。
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公布一次全球競爭力報告,權威性十足。在效率提升、創新與先進三大範疇十二個項目的評分中,香港有七項排名位於世界前十,其中基建表現最佳,連續七年排名世界第一,在商品市場效率、勞工市場效率等方面亦處於前列,可惜創新能力表現太糟糕,只能排全球第二十七位,加上教育也在走下坡,結果令競爭力排名下跌至第九位,與排名第二的老對手新加坡的距離進一步拉闊,亦被原先排在香港後面的瑞典及英國後來居上。
從區域來看,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的競爭力發展態勢喜人,該地區參與排名的十五個經濟體中,大部分競爭力有所提升或維持水準,其中台灣由去年的第十五位上升至今年第十四位,中國內地則維持第二十八位,在新興經濟體中繼續一枝獨秀,只有香港斯人獨憔悴,排名不升反跌,與亞太區的蓬勃向上背道而馳,令人失望。
香港競爭力排名受創新能力不足影響而下挫,反映港府故步自封,與世界潮流脫節。這些年來,歷屆政府都強調重視創新能力,由董建華時代的成立創新科技委員會,到曾蔭權時代的發展六大優勢產業,再到梁振英政府的做大做闊,說的天花亂墜,奈何都是眼高手低,坐而論道。以八達通為例,多年前是全球最先進的電子支付系統,現在大大落伍;再看看鄰近的深圳,湧現出華為、騰訊、大疆無人機等一系列全球矚目的高科技企業,創新產業貢獻了全市經濟總量的一半,而香港連一家像樣的科技企業都找不到,令人汗顏。難為港府還自我感覺良好,有高官認為香港很有競爭力,真是不知今夕何夕。
事實上,類似的國際及國內競爭力排名榜不少,主辦機構雖然不同,共同點是香港排名每況愈下,而調查機構對香港的評價也大同小異,咸指出創新能力不足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隱憂。對此,港府無能要負起主要責任,亦與整個社會的大環境有關。社會紛紛擾擾,無日安寧,香港早已由經濟之城淪為政治之城,由動感之都淪為動亂之都,政客唯恐天下不亂,立法會拉布成風,連一個並無政治意涵的創科局也足足拖了三年才成立,競爭力跌跌不休可謂自作自受,怨不得別人。
香港競爭力之所以還能維持世界前十名之列,主要是老底較厚,港英時代留下的城市基建、金融中心、商業環境等仍具有一定優勢,是所謂爛船還有三斤釘。然而有目共睹的是,傳統優勢亦今非昔比,近年大型基建無一不延誤,無一不超支,港珠澳大橋甚至搞出「等埋香港」的笑話。當老底食光,香港還能剩下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