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uhj.jpg
uhj.jpg (30.09 KiB) Viewed 6608 times
張大千《驚才絕豔圖》現拍場:或創拍賣價格奇跡
2014年08月12日 10:20 99

張大千《驚才絕豔圖》

  眾拍行還在為秋拍征件之時,香港蘇富比又率先宣佈2014年秋拍將於10月4日開槌,一併放出的焦點拍品資訊也讓大家眼前一亮,其中張大千作於1943年的《驚才絕豔圖》以估價待詢的方式推出。

  據 資料顯示,此件拍品在朵雲軒1997年秋拍中以110萬元成交,2001年又以近500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易手,兩次拍賣後均引起圈內轟動。近年, 張大千的敦煌仕女圖系列作品呈高價走勢,2013年嘉德春拍中,同系列作品《紅佛女》以7130萬元成交,時隔13年,張大千《驚才絕豔圖》再次上拍,又 以“估價待詢”的誘人方式推出,為拍場亮點已無疑問,而最後的成交結果又是否會讓市場再創造一次奇跡?

  價格奇跡不止一次

  此幅《驚才絕豔圖》,尺寸為135×57.5cm,紙本設色,作於1953年,曾在1956年巴黎近代美術館舉辦的“張大千畫展”中展出。1997年於上海朵雲軒秋拍舉槌,值東南亞金融危 機之時,剛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不久的中國藝術品拍賣行業也受到不小的衝擊,然而這件拍品依舊以110萬元成交,為當時的藝術市場增添了一份信心。4年後, 這件拍品又以200至300萬港元估價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出現,經過幾十個回合的競爭,最後以466.47萬港元成交,並創造了當時張大千人物繪畫的市場 最高價。

  張大千仕女畫與莫高窟壁畫

  張大千的眾多題材繪畫中,仕女畫無疑是藏家們最受 追捧的門類,業內將其仕女畫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40年代之前以臨摹明清大師作品為主的稱為第一階段,1941年其遠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的四五年稱為第 二階段,第三階段為50年代以後,此時的張大千仕女畫從敦煌壁畫中汲取靈感,將敦煌唐風和明清風格結合,此時,其仕女畫也逐漸走向成熟。作為承上啟下的第 二個階段,也是張大千繪畫生涯的一大轉捩點。在臨摹了數百幅敦煌壁畫後,張大千深刻領會了唐五代人物畫的精髓,更領會了中國中古時期人物畫用筆設色的特 征,使得大千先生的人物畫在短短的三年之間,向前跨了一大步。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波洛克的《1948年作品第五號》
波洛克的《1948年作品第五號》
bbv.png (244.71 KiB) Viewed 6602 times
1953年 張大千 蜀山春曉2011年 香港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HKD64,500,000
1953年 張大千 蜀山春曉2011年 香港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HKD64,500,000
ujhh.png (170.67 KiB) Viewed 6602 times
為什麼一張畫可以賣十個億:市場如何給出價格
2014年08月12日 15:12 99

波洛克的《1948年作品第五號》 1953年 張大千 蜀山春曉2011年 香港蘇富比春拍 成交價HKD64,500,000 弘一 佛號 每平方尺46萬2014年 嘉德春拍 成交價RMB1,150,000

  世界上目前最貴的畫是美國抽象藝術大師波洛克的《1948年作品第五號》,價格是1.4億美金,合人民幣約10億元。

  為什麼一張畫能賣十個億?

  頂級的藝術品裡凝聚了人類窮盡整個時代而不能複製的大美,所以才會有人不惜重金購之,藏之,甚至臨死也戀戀不捨。

  但具體到某件藝術品,價格的形成原因又並非這麼簡單。黃金有價,珠寶有等級,畫卻每張都不一樣,初入此行,仿佛霧裡看花,對於花費數百萬收藏一張“紙”的行為,完全無法理解。

  但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又是一件越來越普及的事情,於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教你怎麼做收藏,怎麼做投資。此類文章,或者談個一鱗半爪,或者談的霧裡看花,或者背後別有用心。總之,懂行者不屑於看,不懂者看完還是不懂。

  只有明白了藝術品如何定價,才能看懂你面前的這張東西,價值是否符合價格。撿漏撿漏,首先得看明白什麼是漏?價值大於價格,就是漏。如果價值小於價格,那就是坑,跳進去之後,只能割肉。

  珠寶寶石賣的貴,是因為它們凝聚了自然的造化之功;而藝術品的高價,則是人類頂級審美和創造力的物化。

  以前畫的好與壞,或者是買這樣的畫花很多錢值和不值,是出於對藝術上的一些認知,比如說這個畫畫得好,人家向我們介紹,師從於誰,就是老師是誰。聽說某某畫畫得好,他老師是齊白石,一聽他老師那麼有名,他一定畫得也不錯。這是一種說法。

  也有已經很知名的畫家向您推薦這個人畫的非常好。我們看到民國時候很多的畫家賣畫的單子,寫某某的畫某某一平尺。這種都是由藝術家寫的,藝術家之間互相介紹,我們認可他的畫應該值這個錢。實際上是一種藝術價值的認定。

  過去更看重的是從藝術本體價值認定的方法,說這個人是某某畫派的,這個畫派很有名。或者說是某某學院的,比如中央美院畢業的等等,或者說是國家畫院的畫家,當收到這些資訊的時候,是做了繪畫水準的認可。

  討論藝術品價格該參考社會背景
  建國前30年,是政治掛帥的社會。所以當我們在評價藝術品的時候主要看社會功用如何,對無產階級專政,對社會主義建設有沒有好處。無論畫家也好,畫也好,評價一個畫的好與壞,看他對政治服務的好與壞。

  文藝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如果不屬於能夠服務的,就屬於要拋棄的了。就是屬於封資修或者是四舊,反正就是一些渣子,歷史垃圾。這個時候是政治決定論,評價語境是社會功用目的。

  改革開放以後,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由原來政治決定論變成市場決定論。這是討論藝術品或者書畫好與壞,值與不值的時候,成為非常重要的語境了。因為現在是市場決定論,既不是學術決定,也不是政治決定,而是市場決定。因此,我們今天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實際上是站在市場的角度,站在市場這個特別的緯度裡面來討論書畫的價值與價格關係,這就是我們討論的出發點。
  如果你要從藝術本體角度來講,其實無所謂有價無價。通常都說藝術是無價的,甚至還可以把一些珍貴藝術品稱之為無價寶。說藝術無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們恥于談價,比如說一個畫展,大家都在欣賞畫,突然跑進來一個人問這畫值不值錢,值多少錢,大家就會覺得那個人非常討厭。我們都在談藝術,怎麼跑來一個人問值不值錢。

  在討論藝術的時候,說這個東西值不值錢,有一點俗氣。所以從畫家來講,從評論家來講,他們都恥于談價,這是一種態度。

  書畫價格定斷的理由
  我們沒有統一的定價模型。雖然目前好像有一個很通行的說法,多少錢一平尺,但是畢竟賣藝術品不是賣布,不是賣工藝品,多少錢一平尺,只是便於論價,按平方尺給畫訂價是最神奇的,至今還有人迷信這種方式。

  但是確實不能確切地給書畫藝術品定價,這種說法只是在商業管理上的一種便利,但是實際上是無法對藝術價值真正說得清的東西。一方面恥於論價,一方面確實說不清。藝術品的價錢是我們遇到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市場如何給出價格
  除了書畫本身原有的藝術價值以外,我們還看到了藝術品本身其實是要被使用的。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僅是虛擬的(說不清的),它的價值核心就是必須得有使用價值。無論武功好還是文采好,學了一身的本領(“本領”在未拿來使用前,它的價值是虛擬的),最終要給予社會,形成實有價值。
  古語說:“學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外國很多畫家都是在皇帝以及權貴們的資助下從事藝術生產或者是藝術創作活動的。比如說提香,米開朗基羅,達芬奇這樣的大師都是教皇或者是貴族向他定畫,其實就是他的贊助人。中國早期的繪畫,宋代的院畫,那也是宋代皇帝的宣導下把畫家組織起來。

  很多藝術家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但是必須拿來為某一些人服務,過去我們每年都開這麼一個會,紀念毛主席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有一句話我記住了,文藝的首要問題是為什麼人的問題,就是說你要能將虛擬價值轉化為實際價值。毛主席一陣見血地說:你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但是你找不著為誰服務,就徹底完了。因為你沒有服務物件,就等於沒有人買你的單。

  畫家如何解決生存問題

  有一個畫家叫做梵古,他不賣畫。梵古一輩子就賣掉一張畫,他不主張賣畫,他是真正埋頭畫畫的人。但是他生活非常困難,以至於他的生活來源都沒有了。他到酒館裡面去喝酒都付不起酒錢,最後只有給老闆畫畫。

  《紅色葡萄園》,是他唯一賣出的一張畫。有不同的版本說法,但是我們比較相信他賣給他弟弟了,因為他弟弟是商人,很有錢,但是很有錢也不願意買他的畫,只是不能看著哥哥餓死,好歹買一張,解決良心問題。後來又倒手賣給比利時的畫家,現在這畫已經存在莫斯科了。他生活非常貧困,以至於貧困而死。後來他精神也不正常了,經常跟自己的畫家朋友爭論和打架。

  這張畫當時賣了多少錢呢?賣了400法郎。肯定是不能夠讓他永續生存的,這400法郎在當時購買力怎麼樣呢?我們瞭解了一下,看了一下反映當時的文學作品,在《悲慘世界》裡芳汀為了給她孩子治病,賣掉自己一顆牙,那顆牙賣了40法郎。莫泊桑的的《項鍊》,從朋友那裡借了一個假項鍊,這個假項鍊值500法郎。一個城市的平民為了出席應酬,戴一個假項鍊,都比梵古這張畫值錢。梵古這張畫才賣了400法郎。

  如果假項鍊存到今天,再與這張畫比價錢,情況不一樣了。今天這張畫如果從莫斯科拿出來恐怕都要賣1億美金了,假項鍊還是假項鍊的錢。這是藝術品與工藝品的巨大區別所在。當然,《紅色葡萄園》的巨大升值中一方面有較大的藝術虛擬價值,另一方面是後人拿來說事的實際功用價值。這說事的價值是後人追加進去的。

  在當時肯定梵古的生活是非常非常艱辛的。我相信今天我們的所有的畫家都不願意當梵古,他願意取得梵古這麼高的藝術成就,但是不願意當梵古這麼貧困而死的畫家。

  因此我們發現,即使為了藝術而藝術,在那樣一個尊重藝術的國度裡,比如法國,作為藝術家,僅僅死抱著藝術,也是很難生存的。

  畫家如何才能夠獲得生存空間

  一般情況下,除了畫畫,畫家是要出去任職的,有一定社會職務。比如說我們現在怎麼認知畫家呢?這個畫家到底畫得有多好呢?老百姓是看不懂的,你說讓老百姓看,到底這張畫比那張畫好哪兒去呢?他也弄不明白。

  當然他知道一個事情,體制價值他明白,就是說這個人是美術家協會主席,那老百姓想,他應該畫的很好,否則他怎麼當了主席呢?此外,有些人是副主席,有些人是秘書長,有些人是理事。書法家協會也一樣,在國家畫院也是,我們有國家畫院,國家畫院的院長,人家一聽這個人肯定特別能畫畫,否則怎麼能夠當國家畫院的院長,他是以畫家身份當的。當然還有副院長,顧問,委員等等……

  畫家職務的社會認知問題
  對於老百姓來講,國家畫院的人,他應該畫得不錯,這是老百姓認知書畫虛擬價值的一種途徑,中央美院也有美院院長、副院長,系主任,你是中國畫系主任,應當這個人畫得很好啊,否則怎麼當了系主任呢?

  你當了教授,你是國畫系教授,他應該畫的好。否則他有什麼資格(虛擬價值)當教授啊?當然還有副教授,還有講師,還有助教,肯定助教沒有講師畫的好,講師沒有教授畫得好。百姓在認識藝術的時候,是用一種社會價值方法認知的,不可能讓普通百姓或者一般社會人群有很高的鑒賞水準,這種方法很容易辨識,尤其是城鎮化以後,很多事情要作符號化管理,剛才我們看到這些職務都是不同的符號,這種符號就是一種身份識別體系。

  歷史上的藝術家“外賦標籤”問題
  明代很多畫家都是有社會職務的,林良是錦衣衛指揮,相當於警長。錦衣衛工資很高的,而且不受編制限制,明代官場每個機構都有編制的,特務不受限制,可多可少。任務多,治安不好,要維穩了,特務就多一點。這個時候皇帝也給畫家都安排這個職務。當然他們不需要做特務實際工作的,我們需要聲明的是畫家只管畫畫。

  明代皇帝偏愛特務,特務都是高工資,尤其是指揮。謝環和王鄂是錦衣衛千戶。還有吳偉是錦衣衛百戶。還有周鼎和鄭時敏,是錦衣衛的政務。官比較大的都是指揮,林良和呂紀,都是指揮級別的。相當於特務的首長。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畫家跟特務有什麼關係。畫家只是領這一份工資,皇帝給畫家訂立一個身價。並且以此顯示對畫家的寵愛程度。

  在唐代的時候很多詩人,包括杜甫,杜牧、崔護等人也要做官。杜甫是唐代寫詩最好的,他是工部的,就是工程設計院或者是建設部。而且他還不是正編制,還是屬於巡視員那樣,屬於臨時編制,可有可無的工部員外郎,相當於司局級還是副職局級巡視員。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文豪杜甫,只能當一個建設部的巡視員,他必須得有相應的社會身份,來使得他能夠在社會上生存。

  即使是最著名的藝術家,也必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從古至今,社會給予藝術家生存的環境就是這樣的,一個虛設的官職,就是讓他到一個地方能夠領到工資,不要被餓死,至於給多大的官職,這是由社會評判價值體系決定的。

  從藝術角度看價值體系
  當然如果從藝術價值角度來看,這個社會價值體系有時候比較荒唐。唐代寫詩最好的應該是杜甫,他應該當宰相,但是沒有,他當的官有點屈。
  用社會的價值,官職的體系(或稱體制價值)去衡量一個藝術家,肯定這裡面有很多問題,包括現在,剛才我們前面提到的,難道書法家協會主席真的就是寫字最好的人嗎?難道美術家協會主席就是中國畫畫最好的人嗎?也不一定。換作從商業角度來講也一樣,通過“超女”,通過“中國好聲音”,推出來的這些歌手,難道就是中國最好的歌手嗎?也不一定。但是,你總得有一種簡便認知的方法,否則又歸於“說不清”。

  無論我們通過藝術評論還是通過一個社會職務的給予,還是進行商業的包裝,實際上都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或者有一種辦法來認識藝術家的價值。當然,這些方法應該綜合應用,但是在實踐當中往往都是偏頗的,都是強調一個片面的。因此看上去很彆扭、很糾結,怎麼看都是扭曲的。這在古代社會是這樣的,在今天其實也是這樣的。

  為什麼書畫定價這麼難
  前幾十年我們更強調社會價值認知體系,現在到了商品價值時代,站在市場角度認知藝術的價值,很多人會借助經濟的工具,經濟研究的方法來研究書畫的價格和價值關係,來給我們的藝術品定價,這裡面有公開市場價值法,零售替代價值法,特徵價值法等。還有兩個指數,一個是國外很流行的梅•摩指數,還有雅昌指數。但所有這些工作並沒有讓大家感到信服,未能取得大家真正認可,成為給書畫作品定價的簡便方法。

  藝術品有一個最大特點,不同于普通的實用生活、生產用品,這是跟標準化產品有很大的不同。藝術品本身價值主要是精神層面的,而不是在物質層面的,因為在物質層面都好辦,比如每平方尺應該多少錢,過去國家委託榮寶齋和文物商店訂一個內部掌握的畫價目錄就行了。賣樓也是,以每平方米論價,菜市口地區如果是買新建的樓房中信城,開價每平方米4萬或者5萬,這都是容易說得清的。但是今天住在菜市口附近的畫家,他的作品每平方尺能不能賣4、5萬?沒有辦法說。這跟你住在菜市口沒有關係。

  畫家作品該怎麼定價
  畫家的畫不在物質層面,一張小畫一定比一張大畫賣得便宜嗎?不一定。畫家畫的作品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審美價值,文化價值,都是很虛的。你用我們這種市場上流行的經濟學工具,很難套用。這樣評價藝術品的價值就變得很難。

  定價其實辦法還是在摸索當中,雖然沒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但是並沒有影響書畫藝術品在市場的流動。我們發現了一個情況,雖然說不清這張畫應該值多少錢,但每次一交易,馬上就有價錢。這在拍賣會上特別明顯,那個價錢很值得研究,怎麼突然有價錢了呢?不是說價錢定不了嘛,是無價的嘛,怎麼一賣就賣出價錢了呢?這個價錢肯定有道理,它在這個特定的時刻,真實地反映了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因為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市場永遠是正確的。”

  在市場中反映出來的這個價格,這一天在這場拍賣會中產生的價格就是有道理的價格,以利於在後來我們重複交易這件作品的時候,這個價格就是我們重要的參考係數,甚至在同一個畫家的、同類作品繼續交易的過程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從這裡面我們就更多的發現了很多可以找到定價方式的蛛絲馬跡,即使這樣,也不能夠定出一個永遠正確的價格。每一次還要靠市場重新定價。

  哪些因素制約藝術品的價格
  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是勞動價值論,一個產品有價值或者有價格,原因就是說是勞動產品,產品中投入的時間,投入的材料,投入的能量,投入的技能,包括技術工人的水準。過去3級工,5級工,還是8級工,價錢不一樣,是成本加上利潤,你就可以給這個產品定出一個價格。產品的定價不可太過暴利,國家物價局會根據社會平均投入比及社會平均利潤率對價格進行管理。

  但是對藝術品國家物價局是沒辦法管理的,沒有人知道這個畫家到底畫了3天還是畫了5天,還是畫5天畫的畫一定比半個小時畫的畫值錢。從物質的層面看畫畫投入的不是很值錢,就是用工用時錢,原料也沒有值多少錢。經常有畫家一平尺賣10萬,如果用勞動價值論,怎麼也算不出這個價錢。

  畫家如何定位自己作品價格
  一天有一人拿畫來找我,說是他畫的,他要求我幫他賣,我問他要賣多少錢啊?他說我每平尺5萬,嚇我一跳,我從不認識這個畫家,第一次見到他的作品。後來我說你是怎麼定價的呢?我也想學習定價這事。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每平尺5萬!我想他這麼堅決一定會定價,我就向他請教,我問這5萬怎麼定的?是根據什麼計價公式得出來的?還是從什麼指數推導出來的?

  他告訴我兩點,他說一,某某某都賣6萬、8萬,我這個畫一點不比他次,我還比他謙虛一點,我就賣5萬。我說這個理由不行,你是單一類似比較定價法,市場不採納。你再告訴我一個理由。他說我要賣不過5萬就沒有面子。“面子”是個性化虛擬價值,屬於“說不清”一類也不行。

  後來我說,我沒有辦法幫你賣,他覺得好像我想拒絕他了。他說你幫我賣試試呢?我說試也不行,我說社會財富不是這麼分配的,你不妨瞭解瞭解,咱們河北的農民,一畝地能掙多少錢?我從一個河北農民處得知,如果種麥子,一畝地1200塊錢,如果種老玉米,一畝地1500塊錢。原來種老玉米比種麥子貴,因為種老玉米有人收,做植物酒精或者是玉米油,麥子只能當農業產品,老玉米直接進入工業產品了。

  一個農戶一年收入也就幾千塊錢不足萬元,工人呢?很多產業工人每天高度緊張的8個小時下來,一個月千把塊錢或者幾千元。城市白領呢?城市白領就是3000左右,到了5000可能就是一個小主管了。我說我們員工一個月也就拿幾千元,他們辛苦一年拿5萬元,還要挨上司罵,我說你畫這一尺畫估計半天就愉快地畫完了,你憑什麼要5萬?太不合理了。但我也不是物價局的,沒有權威性。
  如何看待畫家市場價格
  市場上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有高有低,讓人感覺價格不對,到底為什麼感覺價格不對,我也沒想明白。後來我回家想了半天,正好看到一個節目在介紹冰山,我終於明白以後怎麼跟他討論了。

  一般畫家看到別人的畫賣得很貴,是看到水面上那一點,比如今天看到了某某畫家一平尺10萬,你是看到了水面上的。早先他進入市場的時候,隱藏在水面以下那些便宜籌碼你沒有看見啊。我記得很多畫家,前幾年,或者十來年前,都往山東跑,以前叫走穴,那時候我們還笑話畫家,看誰誰走穴去了,走穴回來掙的十幾萬,多的還掙二十幾萬。他的畫當時賣了多少錢?幾百塊錢一平尺賣掉了。但是就是因為他當年賣了這麼多很便宜的籌碼,才有今天露在水面上那一點點高價位。

  可是,別的畫家他們沒有走過穴,沒有把便宜籌碼撒向社會,他上來就要高價,他要跟人比,我的畫不比某某畫得差啊,他都賣5萬一尺或者10萬一尺,我為什麼賣三萬一尺、兩萬一尺不行啊。看了冰山的節目,我現在終於可以回答他了。你曾經賣過便宜籌碼嗎?你兩百塊錢一尺賣過嗎?兩千一尺賣過嗎?

  市場價格要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如果沒有憑什麼今天你5萬一尺呢?你是橫空出世呀。更何況我還看到一個資料,當時介紹冰川的時候我才瞭解,冰山沉在水下部分是水上部分的50倍到70倍,市場已經成功的畫家支撐他今天有高價位,是他必須得有幾十倍的低價位的畫沉在市場裡面,才能支撐今天你能看到的高價位。

  市場為何接受“雷同畫”
  藝術並不怕重複,過去我們從純藝術理想主義的角度來講,這是很不好的一件事。說你每天畫一樣的東西,沒有創造力,每天在重複過去,屬於沒有出息,他創造一個樣式就不再變了。特別是受過西方藝術思想薰陶的人更不接受了。

  以往很多藝術大師都是這樣畫畫的,齊白石,他的蝦大體都是這樣,有一點變化,變化不大。要從西方人眼睛裡看,這就是差不多的畫了,反反復複畫,我估計這種蝦齊白石畫一百張以上了。還有吳作人的小金魚,我估計幾百張也有了。憑什麼批評范曾呢?有人說他是流水線畫家,他跟吳作人有什麼區別啊?吳作人沒有流水線,說明他生產方式不同,他還不肯太過於一模一樣,只能一張張去畫。

  一個畫家能夠用他一生在歷史為人類審美提供經典樣式,那已經很偉大了。比如說齊白石把蝦畫得這麼好,已經夠偉大了,你想想他一生活了90多歲,也不小,但是在歷史長河裡面不算什麼。他給我們提供經典的樣式,一個審美的圖案,也許他真畫了一千張的蝦呢,千錘百煉。真的到了多一筆不行,少一筆不行,肥一點不行,瘦一點不行。

  老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真的到爐火純青那一天,是需要千錘百煉的。因此,對於重複的指責是沒有必要的,這是從藝術欣賞角度。但是,我們要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講,就更沒有必要去指責重複了。人有攀比心,別人買到一張好畫,我也想擁有,這就形成了市場的需求。

  優秀畫家:價值在於藝術創造
  今天買畫跟以前也不一樣,今天買畫多多益善,以前我們說買畫,基本上是想買一張齊白石的畫,要把一個月的工資給他。那會兒大概,一隻蝦要賣相當於人民幣十塊錢了。

  我記得我一個朋友他爸爸是人民畫報的攝影記者,一個月工資35塊,他去找齊白石,他經常給齊白石照相,有了一些交情。他說我這個月的工資放在這兒了,你給畫十隻蝦,結果齊白石給他畫三隻半。記者說你乾脆畫四只得了?齊白石說三隻半吧。這已經非常客氣了,齊白石在當時已經是業界知名的大畫家了。

  今天要拿一個月工資買張畫,多數畫家就給你轟出來了,我現在5萬一平尺啊。大老闆一訂就是一百平尺。現在的市場概念不同了,市場規模大了,往往不是一張一張地買畫,是論批次買畫。

  工業社會以後,大量的產品是重複的,是不斷的同質化的。因此,今天很難說哪一個畫家一定就比哪一個畫家畫得棒得不得了,特別今天是一個資訊高速發達的社會,美術教育也非常發達,你要說某某人有獨門絕技,我這個蝦畫出來了,別人想畫沒有門,只有我會畫,別人不會畫,或者我這個小金魚一畫,那別人可畫不了。這種事情很難說的。

  現在美術教育很發達的,你看造假畫的,畫得比真畫一點不差。你說還有什麼能獨享的絕技呢?以前好辦,因為資訊不發達,教育也不給力,那時候沒有美術學院,都是言傳身教,要想拜師傅還得磕頭,一般人磕不著,想學也沒門。師傅還得留一手,怕你欺師滅祖。不能什麼都教給你,今天你留一手,教授不能幹了,有教學品質要求管著呢,留一手也沒有用啊。

  我們今天說在當今社會裡面,哪一個畫家一定能畫出這種東西來,讓別人無法模仿,是屬於獨門秘技,這是還帶著農業社會的思維,是不可能的。在資訊高速發展,在教育高度普及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水準相當的,甚至於風格相當的畫家,那都是一批一批的。

  市場是如何關注畫家的
  我們在研究的市場時發現,市場也就關注一些一線畫家,二線畫家,三線畫家。一線畫家能夠關注多少人呢?我估計20人左右。二線畫家30人左右。三線畫家就是50人左右。也就是說整個市場關注一百個畫家都差不多。這個話並不是憑空想像,我讓員工做一個統計,全中國搞拍賣的拍賣公司,把在世畫家的上拍的情況重合在一起,看看重疊率比較高的達到5家都拍相同畫家作品的情況到底有多少,90幾位,全國也就90幾位,不到100位。

  我們可以做一個測試,找一個跟你小學、中學、大學都是同學的一個人,你們一起回憶,但是要分別進行,我們把小學同學的名字,每個人說出來,能夠重合的有十個人嗎?很難。如果兩個人說我們再把中學同學名字回憶回憶,兩個人再往一起重合,能夠重合20個人嗎?也挺難的。如果再把大學同學回憶回憶,能重合在一起的50個人也很難。通過這個就看出來了,其實人的關注是有選擇性的,是選擇放棄了很多,當然也選擇關注了一些,這是人的特點。

  這是兩個人,如果一群人呢?如果一個社會呢?你讓他們的關注重合在一起,形成焦點,那就更難了。因此,其實在市場裡面,不是說你畫得好就被關注,你畫得好也許被放棄,因為現在大家畫得好的水準都差不多。

  你說唱歌好的超過李宇春的有沒有,可能很多。但是被市場放棄了,市場只選出一個叫李宇春的,然後再選一個二線的張靚穎,還有三線的周筆暢,行了。開始我就弄不明白,到底我不懂歌還是大家都不懂歌呢?聽了半天就沒有聽出誰比誰唱得更好,到底周筆暢唱的好還是李宇春唱的好,還有張靚穎,為什麼排出一線、二線、三線呢?我弄不明白,這是市場強加給的。為什麼市場如此霸道呢?是因為方便認知。

  有些符號打在這個人身上有偶然性,如果這些人身上不帶這個符號,你就沒有這個遊戲可玩了。如果今天我們不選出一個超女來,這件事就結束不了。沒有辦法玩了。於是乎我們必須得選出一個人來,於是乎我們把這個符號硬打在這個人身上。

  這是市場焦點打造的過程,它營造一種有選擇性的認知。這是今天社會的特點,也就是今天每個人身上都帶著符號,原來我的符號就是一個員工,後來又把我的符號打了一個副總經理,今天又打了一個總經理,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個符號。否則別人怎麼認知你呢?今天是一個高度符號化的社會,別人不知道你是好人還是壞人,就看你身上的符號。說這個人是董事長,他的符號就不同了。說這個人是中央常委,那就更不同了。

  時代特徵:行銷價值大於生產價值
  你被打上什麼符號,其實很多時候是有偶然性的。總不能當時跟胡錦濤一起上清華大學水利系的這些同學都當總書記的吧,不可能,只能從中選出一個人。所以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這個社會是一個大量的浪費的社會,這麼多人只能選一個人,別人也許差不多,上學的時候比他學習好也可能,那他們怎麼沒有出來當國家領導人啊?這是社會的選擇。畫院的院長也一樣,是被社會選中的,你也畫得好,甚至超過他也沒有用。

  經常發現這種問題,就是說你看到很多很好的畫,包括前面提到有一個人來了,他說我的畫5萬塊錢一平尺。真的畫得不錯,但是社會已經選擇了別的畫家,你被浪費掉了,並不是你畫得好,就一定認可你的價值,你可能失去了被選中的機會。你已經成為落選的“超女”,你看到與你同樣命運的人還有成千上萬。過去還可以講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天必須講酒香也怕巷子深。今天這個社會是交易價值或者是行銷價值遠遠大於生產價值的時代。

  市場如何分配
  市場有一個微笑曲線。最低的是生產,反而銷售、品牌服務和智慧財產權,這些看起來很虛的倒非常值錢,真正埋頭苦幹的人拿不到錢。誰聽說生產線上的工人發大財了?農民也辛苦,卻總是成為被扶貧的對象。前兩年溫州鞋廠大規模倒閉,我就問溫州人,說怎麼鞋廠倒閉這麼多啊?一千多家。難道溫州的鞋做得不好嗎?不是啊,全世界最好的鞋都是我們這兒做的,只不過貼上別人的商標就當別人的賣了,我說為什麼倒閉呢?不是賣的很便宜很有競爭力嗎?他說不倒閉也不行,我們溫州鞋做得太多了,每年全部產量都釋放出來,全世界人都要買15雙溫州鞋。

  今天是一個生產大量過剩的時代,產能過剩,生產可以有價值,也可以沒有價值,生產也可以是負價值,你說你生產這麼多鞋,如果都堆我們家裡,我連上廁所的地方都沒有了,我連睡覺的地方都沒有了,我肯定就非常痛恨這個鞋了。鞋廠一定要倒閉,你不倒閉,我到哪兒去呢?那肯定不行。

  畫家應學會適應
  原來有些畫家是埋頭畫畫,只要把畫畫好了,什麼都可以不管,這怎麼可能呢?你太不懂市場了。為什麼市場要拿走這麼多錢呢?什麼道理呢?為什麼做鞋的人不能拿這麼多錢。銷售的人現在要拿大頭,銷售人員反而說,我把你鞋賣掉了,你生產你只能拿10%,你還按照勞動價值論那就麻煩了,現在算不出賬來了,擁有產品的人委屈大了。許多畫家不是也對市場有意見嗎?他們想賣掉手中的畫還要拿大頭,結果四處碰壁。

  今天一個很好的商業理念會非常值錢,而同時物質生產就要服從商業安排。你可能分不到什麼錢,這是今天社會分配的一個趨勢和原則。合理不合理?現在暫時搞不清楚,因為這是實際發生的事情,畢竟我們不能夠逃脫我們的時代,今天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裡面,我們不說這個時代不好,有誰還要回到民國去,回到清朝去。你去不了啊。

  你只有生活在這個時代裡面,這個時代裡面有蘋果,這個時代裡面有耐克,沒有辦法。你說今天這個時代不公平,你的生產價值不被認可。也許你畫得畫沒有人買,但你不在這兒待著能行嗎?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能改變這個時代,你就得適應這個時代。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U6749P1081T2D162053F6DT20140820233225.jpg
U6749P1081T2D162053F6DT20140820233225.jpg (16.85 KiB) Viewed 6516 times
體齊白石作品再掀2014秋拍熱潮
2014年08月20日 23:32


  齊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齊白石崇尚自然,入他畫的大都是自然界中極普通,但對平民百姓貢獻最大的東西。齊白石畫蝦,畫蘿蔔,雖然受到當時所謂正統畫家的嘲笑,但是齊白石並不以為意,因為不明白道法自然,道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人,是無法理會齊老的境界的。齊老這一生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他一生勤奮,硯耕不輟,他雖身居高位,但是品行高潔,尤具齊老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可昭日月讓我們後輩尊敬,更是我們後輩應該競相學習的榜樣。

  如果您不瞭解齊白石老先生的人生境界,是很難明白齊白石作品價格為什麼這樣高的。齊白石老先生與別的大家不同的是“一生不搞妄作”。也就是說他沒見過的東西,沒有仔細研究過的東西,齊老他是不畫的。

  齊白石畫魚比畫蝦畫蟹更加寫意,因魚與人的關係較蝦較蟹更密切,有著“無常形有常理的特點”易於把握。魚有很多可借喻的因素,如“年年有魚”,鯰魚可喻 “長壽有魚”,金魚可喻“金錢有餘”等等,其美好且吉祥的文化涵義也是文人墨客喜好之緣由。齊白石此幅晚年作品,構圖簡潔,畫魚不畫水,而是通過魚的擺動來表現水,使人產生魚在遊動的虛擬效果,實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魚體積不一,神態、遊姿各異,各於畫中尺寸天地暢遊舒展, 活潑自在,動態生息,滿盈於紙。畫家寫此已屆九十耆齡,但下筆痛快俐落,運轉自如,了無粘滯,筆墨飽滿,墨彩淋漓,毫無頹唐老態。此幅無論魚身,魚尾,魚鰭都不追求細緻入微的刻畫,墨色的變化和空白的處理使畫面充滿生氣,“不似則欺世,太似則媚俗”也另有一番神韻。

  2012年的秋季拍賣會上,一共拍出了363幅作品,成交了270幅,成交率高達74%,總成交額高達5.69億元。其中齊白石的作品《送子從師圖》以3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092萬元的價格成交。《教子圖》以6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012萬元的價格成交。《萬竹山居圖》以12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2127萬元的價格成交,高出起拍價格的7倍。《山間小屋》以1700萬元的價格起拍,最終以1955萬元的價格成交,成交價格要比起拍價格高出了1200多萬元,堪稱經典。

  通過不同價格區間的齊白石作品數量可知,2005年秋、2009年秋—2011年春,這五個拍賣季是齊白石書畫市場行情飛揚的時期,高價作品倍出,尤其是近兩年,隨著中國書畫市場的蓬勃發展,齊白石書畫市場在上拍量、成交量、成交總額及高價作品數量等方面均呈迅速上升趨勢。百萬元以上的作品,2005年秋共有101件,2009年秋有137件,2010年春有228件,2010年秋有318件,2011年春(截至5月30日)已有204件,其作品在高端價位上不斷突破。

  上海合卿閣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齊白石書畫市場價位不斷走高,主要原因有四:一、中國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及迅速發展的中國藝術市場尤其是中國書畫市場,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二、齊白石很高的藝術造詣、尊崇的社會認同,及其精品名作的不斷湧現,是其書畫市場價位提升的重要條件;三、齊白石作品存世量較多,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且藏家群體比較穩定,這種市場格局支援了齊白石作品的長期可流通性和逐年攀升的合理性;四、市場中充裕的資金支持,助推了其書畫市場價位的攀升。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U6749P1081T2D162052F6DT20140820232951.jpg
U6749P1081T2D162052F6DT20140820232951.jpg (33.06 KiB) Viewed 6515 times
上海合卿閣解密2014徐悲鴻字畫拍賣走勢
2014年08月20日 23:29


  徐悲鴻(1895-1953年),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漢族,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徐悲鴻作為一名最為大眾所熟悉的近現代繪畫藝術大師,其作品深受普通民眾歡迎。徐悲鴻曾留學法國巴黎,繪畫藝術融會中西、貫通古今,既擅長動物、花鳥、人物畫,又兼長於油畫、素描、書法和繪畫理論,同時也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創始人之一。早在20世紀30年代,其藝術成就已令人矚目,市場表現已十分強勁。他一生創作了數千件中國畫、油畫和素描作品。其中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收藏著他各個時期的作品一千餘件,其他作品散見於香港、臺灣、東南亞及世界各地的私人收藏,還有數十件國畫精品毀於戰亂。

  此藏品為徐悲鴻舊夢雙獅圖,畫面尺幅方正、巨大;雄師頂天立地,身姿挺拔、強健、威武,幾乎佔據了整幅畫面;場景濃縮卻異常遼闊高遠;筆墨簡練、精准傳神;雌獅似乎預示著中華民族和抗日大業必將人丁興旺,以吼獅為表現主題和內容,是極為珍稀的,稱其為傳世之鳳毛與麟角,當是無庸質疑的。此件作品不論從作品的題材、情節、形態、氣勢、以及作品的篇幅、創作時間的特殊背景等各個方面,都全方位顯現出作品特殊的歷史、文化審美等多方面的綜合價值。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的收藏和傳承價值,更是一般畫作、包括徐悲鴻先生自己的大部分作品難於比擬和無法超越的。此畫為現存世不多的珍品,極具欣賞收藏價值,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2007年是中國古代書畫市場整體回暖的一年。以上半年的市場為例,中國古代書畫的成交總額達6.23億元,占到2007年上半年中國書畫成交總額的26%,這比2006年中國古代書畫成交額占整個書畫成交總額的16%增加了10%的份額。在2007年上半年中國書畫成交價格前100位排行榜中,中國古代書畫佔據了39位,其中前10位中有5位元均為古代書畫作品,這5件作品的成交價格均超過千萬元。 從拍賣成交價來看,大師依然是“高價”的保證,前十名中,徐悲鴻佔據3位,張大千也佔據3席,今年行情大熱的李可染也佔據了2位,齊白石、傅抱石各佔據一席。新中國成立後,徐悲鴻的權威樹立在美院教學及藝術創作諸環節。而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這一政治原則的指引下,現實主義創作一統天下。

  從近現代書畫秋季拍賣前十位來看,2000萬元以上成交的有2件,1000-2000萬元之間成交的有4件,890-1000萬元之間成交的有4件。從名頭來看,大師依然是“高價”的保證,徐悲鴻佔據3位,張大千也佔據3席,今年行情大熱的李可染也佔據了2位,齊白石、傅抱石各佔據一席。

  上海合卿閣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近現代書畫作品受寵,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古字畫存世量少,可謂鳳毛麟角,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鑒定門檻也高,而當代書畫市場,由於炒作過度,泡沫過多,造成當代書畫名家的爭議很大。在這種背景下,近現代書畫藏家的隊伍越來越龐大。 另外,近現代名家的藝術成就到現在都已“蓋棺定論”,而且,這些大師的作品真跡存世量適度,行情起伏較小,畫價穩定性高,抗跌性強,投資風險小。隨著近十幾年來拍賣市場的運作,近現代書畫市場也比較成熟和穩定,像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現代大師的畫作市場行情一直比較穩定。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U6749P1081T2D163014F6DT20140829082100.jpg
U6749P1081T2D163014F6DT20140829082100.jpg (56.53 KiB) Viewed 6491 times
富商玩收藏為何只買貴的
2014年08月29日 08:21


  文/孔祥東

  孔祥東(南京) 作家、收藏家。江蘇省作協書畫聯誼會副秘書長,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一位有文化的地產商,喜歡字畫,上世紀90年代藝術品市場冷清時,已事業初成的他,順手買了不少市面上廣泛流通的新金陵畫派錢亞宋魏。到了本世紀初,藝術品和房地產市場雙雙火爆,他受人鼓動,賣掉錢亞宋魏,買傅抱石。鼓動他的人說:像你這麼大的老闆,收藏錢亞宋魏,檔次不夠。因為當時錢亞宋魏價格不高,於是倒洗澡水就連小孩一起倒掉了,等到錢松喦價格暴漲時,他又回頭去買錢松喦,因為價格高符合他的身價了。

  這很像坊間流傳的一個故事:某服裝店,有一款衣服滯銷,老闆在價牌上添一個零,反而暢銷了。藝術品說到底是奢侈消費,一件作品只要夠好,價格再高不愁無人接手;相反價格再低,有錢人看不上,普通消費者也沒有同樣的需求。所以書畫市場分大名頭與小名頭,大名頭價格越高越受追捧,小名頭價格越低越被冷落。一般商品價格會圍繞價值按鐘擺規律震盪,而藝術品因為評價標準是彈性的,影響力和傳播範圍也是價值的組成部分,有影響了,傳播廣了,就直接提升了價值。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不會有人因為大名頭價格偏離,回過頭去尋找低估的小名頭。因此伴隨著大名頭價格的高歌猛進,小名頭往往是永遠的沉寂。有人講小名頭價格低估,呼籲價值發現,在投資為主導,富人為消費主體的藝術品市場,只能是說說而已。

  藝術品的價格形成有其複雜因素,試以李可染、錢松喦、陸儼少為例,三人大致是同一層次的畫家,但地域因素,李可染位居京城,且作品數量極少,應酬的小牛賣過後兩者山水的價格;話語權因素,李和陸任教高等學府,桃李滿天下,新中國山水最傑出者明明有南錢北李的說法,硬有人說是北李南陸;經濟因素,浙江民營經濟發達,買畫的人多,推動了價格。錢松喦幸虧在新中國美術史上有巨大影響,早就確立了大名頭的地位,因而不致被埋沒,而無錫的同輩畫家秦古柳,雖然畫得也很好,由於他沒有進入一流的平臺,就只能是地方小名頭了。

  當代書畫家的價格形成又是一種套路,起點往往是被某一機構價值發現,一般基於藝術成長性或因為政治前途兩種考量,機構推介形成初始價格。隨著傳播範圍的擴大、藝術的精進、地位的繼續提高,市場追捧人數增加,形成漲價趨勢,畫家根據市場成交記錄不斷提高潤格,也有因為供不應求,提價限制需求。這種快速輪番漲價模式,一般由推手和潤格引導雙重造就,只要這個書畫家繼續成長,就不會停止,一直到潤格完全脫離市場,被只看價格的終極消費者看上。這種因時譽產生的價格偏差,要等一個時代過去才能得以矯正。

  買藝術品,投資、收藏、喜好是不一樣的。投資著眼的是賣點;收藏得有方向、有研究、有意義;喜好是藝術品市場最健康的需求,只要賞心悅目、物有所值。但當今藝術品市場距離健康消費還很遙遠,即使那位有文化、有購買力的地產商也不例外,他買了很多傅抱石,有人說有偽作,他將信將疑,索性把所有藏畫都賣掉了。不是發自真正喜歡的收藏總歸不夠自信,也不是擁有一堆藏品就叫收藏。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2010年11月10日-11月16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精品展」,展覽彙集十二位演出者共計120余件作品。其中齊白石工筆草蟲冊頁堪稱畫壇絕品,藝術奇葩。
2010年11月10日-11月16日在保利藝術博物館舉辦「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精品展」,展覽彙集十二位演出者共計120余件作品。其中齊白石工筆草蟲冊頁堪稱畫壇絕品,藝術奇葩。
16351_15710_940659.jpg (20.63 KiB) Viewed 6472 times
U6749P1081T2D163365F6DT20140902110753.jpg
U6749P1081T2D163365F6DT20140902110753.jpg (13.48 KiB) Viewed 6472 times
U6749P1081T2D163365F7DT20140902110753.jpg
U6749P1081T2D163365F7DT20140902110753.jpg (28.75 KiB) Viewed 6472 times
形神皆備情景交融:齊白石繪《偷油圖》賞析

2014年09月02日11:07

童衍方

今年是20世紀畫壇巨擘齊白石誕辰150周年。丹青歲壽,同其永年。齊白石畫,筆墨縱橫雄健,色彩鮮明強烈,造型簡練質樸。所作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取材廣泛,民間情味盈然。如徐悲鴻所評「具備萬物,指揮若定,及其既變,妙造自然。 」值此周年,各地紀念特展琳琅滿目,紛至遝來。數月前,在香港見東京中央拍賣展示齊白石《偷油圖》一幀,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可謂物理、物態、物情三者俱備,筆法、墨法、水法三者兼得矣!

《偷油圖》設色紙本,縱67釐米,橫33釐米,款曰「白石老人八十歲畫,時居京華西城又西」。鈐「齊大」朱文印。時年為1940年。

此畫左側畫油燈一盞,其上風吹燭火,燦爛搖曳,其下蠟燭燃燒,如淚下狀,如前人所詠「燭淚粘盤壘葡萄」是也。油燈若隨意寫出,濃淡幹濕得宜,簡潔明快,極具質感。中有二鼠,前者已有所獲,在啃食花生,悠然自得。後者仰頭望燭油,瞪眼欲吞,前爪抬起,作躍躍欲試狀。畫二鼠之用筆,起承轉合,層次分明,用墨隨濃隨淡,淋漓酣暢,于滋潤明浩之中,呈現出鼠之皮毛質感。二鼠之尾一直一曲,虛實相生,韻味無窮。

此「偷油圖」曾為日本藏家所得,特製桐木盒貯之,又請齊白石在木盒上題記曰「偷油圖,庚辰秋八月,八十老人齊白石書」。也鈐「齊大」朱文印。木質上題書,猶如漢簡牘,尤具自然蒼勁之趣,齊白石此題,風骨蘊伏,神采外映,其有百看不厭之妙。據筆者所見,齊白石畫配有親筆盒題者,真少之又少,可不寶乎!

齊白石畫最具生活氣息,善以出神入化之筆,寫其錚錚赤子之心。鼠為其孩時多見之物,狡黠、靈活,與螻蛄、螞蟻為伴,在石子、瓦甓間遊戲。雖《詩經》中已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之抗議,但如「照虛耗」、「撒灰囤」 、「耗子節」、「老鼠嫁女」等民間傳說,一直流傳不衰。有關鼠的名畫也屢見不鮮。如明朝初年孫隆的《瓜鼠圖》、明宣宗的《瓜鼠圖》、八大山人的《瓜鼠圖》。皆為形神逼真、得心應手之作。

齊白石畫燈鼠圖多幅,形式多變,尤多情趣。一次畫《鼠子齧書圖》,為鄉人拿去,即取紙追摹二幅自賞。至91歲時尚童心未泯,又畫燈鼠圖一幅,油燈下二鼠直奔兩只大紅蘿蔔,題曰「燈火光明如白晝,不愁人見豈為偷,題舊句,佛遜賢侄孫如見,九十一白石老人寄自北京白石畫屋,交汝大兒手親交上」。親情、童趣之真,由此可見!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宋代大書畫家米芾以仿品偷換名畫弄巧成拙
2014年09月06日 09:49

  史上風景

  晚清時期廣府地區民間社會的“國學熱”體現在諸多方面,從今天尚存傳統建築上的壁畫中就可感知到其中的熱度。

  壁畫位於中山市南朗鎮關塘村陳氏鳳高祖祠,畫上款識:

  米芾,字元章,吳人,號海嶽外史。風神俊,吐逸清暘(揚)。所至人聚觀之,而潔成癖,尤工臨。在漣水時,客有鬻戴嵩《牛圖》。元章借留數日,以摸本以易之。而能辨後,客持圖求還真本。元章怪而問之曰:“爾何別之?”客:“牛目、牧童影,此側無。”
  《米芾換畫》講的是宋代大書畫家米芾以仿品偷換名畫的事。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畫家,以善畫牛而聞名。他的作品常被視為價值連城的寶物,為人們所珍藏。有一天,正在漣水做官的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見一人拿了戴嵩的一幅牛圖沿街叫賣。他越看越愛,便對賣畫人說暫借一天觀賞,第二天奉還。

  米芾的臨摹手段極其高明,所臨的作品幾可亂真;他因此常將臨作歸還人家,自己留下真跡。這一次他如法炮製。誰知賣畫人拿到米芾歸還的牛圖後不久,又找上門來,一口咬定說米芾歸還的是贗品,要求他將真本歸還。米芾大吃一驚,問他何以如此肯定此為贗品。賣畫人說:“珍本的牛眼裡有牧童的影子,你看看你這幅牛眼中什麼都沒有,這怎麼瞞得過我呢。”戴嵩畫的牛眼裡居然有牧童的影子,這是米芾萬萬沒有想到的。所以他只好尷尬的將真品還給了人家。

  今天許多低幼讀物中如《少兒課外知識精選》、《智慧故事》等也常見到“米芾換畫”的故事。米芾的書畫被人喻為聖品,藝術造詣極高。但他也是一位愛畫如命的大收藏家,往往為了把人家的字畫弄到手,不擇手段,真是無所不為。這種為人劣跡是世人所不取的,因此有這個故事留傳後世,其弄巧成拙的尷尬被後世所取笑和警示。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為什麼一張字畫能賣出億元天價

2014年09月10日16:49 99



李可染《万山红遍》近3亿元的成交价,不仅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更是成为当代山水画里程碑式作品。李可染《萬山紅遍》近3億元的成交價,不僅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更是成為當代山水畫里程碑式作品。

隋永剛

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拍賣行業興起,藝術品市場始終處於持續發展階段,儘管有間接波動期,但卻一直在高位運行。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中國書畫拍賣市場顯得尤為火爆。二十餘年來,十幾件成交價過億的書畫藝術品吸引了國內外收藏界足夠的眼球。為何簡單的一張字畫就能拍出億元的天價?其背後的價值何在?

  瘋狂的億元時代

自2009年秋季開始,中國藝術品市場開始呈現火爆態勢,2010年達到頂峰,多件拍品過億元價格的成交標誌著中國書畫正式步入億元時代。截至2014年,超過億元的拍品層出不窮。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以1.34億元成交;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以1.69億元成交;曾鞏的《局事帖》拍出了1.08億元;張大千的《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王蒙的《秋山蕭寺圖》以1.3664億元成交;錢維城手卷代表作《雁蕩圖》以1.2992億元成交;李可染的《萬山紅遍》2.9325億元;黃庭堅書法長卷《砥柱銘》以4.368億元成交。天價拍品拍賣成功,不僅創造了中國藝術品成交新世界紀錄,更是把中國書畫市場推向了一個更新的高度。截至目前,國內拍賣市場中共有十余件書畫作品的成交價格達到億元之上。

業界有種觀點,普遍認為投資藝術品能夠保值增值。因此,從2004年、2005年起,中國藝術品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速度升值,尤其是碰到金融危機年,藝術品漲幅更快。

面對著連續的天價拍品拍出,中國藝術品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價格紀錄被不斷刷新、改寫讓某些經濟學家都驚歎。這些紀錄的誕生,顯示了中國書畫在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領頭羊地位。

  2014年中國藝術品春季內地拍賣市場雖未能再度產生過億元拍品,行情遠不及2013年那般紅火,但書畫仍然佔據了藝術品市場的半壁江山。預計未來,書畫繼續保持在藝術品拍賣部分的強大實力和領先地位。

  天價背後的價值

字畫,承載于紙上的風雅與文明,成為無可估量、升值無限的財富寶庫。古人將中國傳統字畫分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四個等級。從古至今,典雅蘊藉、含蓄詩意的中國書畫家留下了許多獨樹一幟的書畫作品,其蘊含的藝術價值震爍古今中外,不少字畫作品還在國際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出上億天價。

書畫大師天價作品頻現,在業界看來是大師們創作價值的回歸。以2013年秋拍中創下個人拍賣紀錄的黃胄為例,其作為長安畫派代表人物,獨創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范式。但與相比進入億元的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而言,黃胄的作品價格一直被嚴重低估。而此次創下1.288億元拍賣高價的作品《歡騰的草原》,是黃胄在1981年以該題材僅創作的兩件作品之一,另一件現珍藏于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接待國賓的18號樓,此件作為國禮由當時的國家領導人贈與美國實業家哈默博士,具有很高的藝術與歷史價值。

專家指出,那些真正的書畫大師基本上都是在艱苦而純粹的藝術創作土壤中造就的。因為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名人多才,創作字畫本是修身養性的好方法,故名人字畫多珍品。名人多風雲人物,一方豪傑,見證歷史,甚至改變歷史,他們的東西,包括字畫,就如同文物一樣,是歷史的珍寶。

根據自己的收藏經驗,著名收藏家田耘表示,「字畫講究品相,殘破、掉色的字畫不要收,字畫一旦殘破掉色,價值大打折扣;同等條件下,大的字畫作品比小的珍貴,冊頁、扇面、手卷字畫作品至少要比掛軸貴兩倍;物以稀為貴,當然越稀少的字畫作品越珍貴;如果字畫傳承有序,也就是說這幅字畫作品的收藏曆程清晰豐富,比如歷代以來不同收藏者,尤其是名家在字畫上題跋、上款之後價值倍增。比如黃庭堅行書《砥柱銘》,全文82行407字,但卷上有宋代賈似道、明代項元汴直至清代、民國藏家的大量題跋和鈐印,使其價值陡增,而並不為大眾知曉的元代畫家王蒙,他的《葛稚川移居圖》,就是因為圖上先後有7 位大學者的題詩,身價驚人翻番」。

有藏家指出,相比國外幾十億拍價,中國字畫拍賣天價,更是中國字畫極具收藏價值的體現。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中國的書畫藝術在國際上得到了越來越高的肯定。

  巨額利益引發的思考

作為藝術品投資者來說,這些天價固然顯示了藝術品投資市場的勃勃生機,顯示了整個投資的大環境還是好的,但只看到這些數位是遠遠不夠的,應該看到這些天價背後的市場走向。

近些年,除了黃胄、齊白石、李可染等書畫大師作品廣受追捧外,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大師」也紛紛成了眾多拍場的常客,其作品的拍賣價格也時不時的突破千萬元,吸引了收藏界的不少關注。

有專家指為,藝術品的天價成交標誌著傳統收藏時代的終結,炒作時代的來臨。但藝術品收藏門檻很高,既要有雄厚的資金,更要有藝術鑒賞力,因此以升值為目的的投資者常常是盲目的,不管作品的創作水準和筆墨功力如何,只要是「名家」就不惜血本狂熱追捧,屢屢拍出天價,造成背離真實藝術價值的怪現象。

著名書畫評論家斯舜威認為,藝術品市場、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作為世界通行的商品經濟社會三大投資工具,炒作是其主要手段。 「將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和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量齊觀,有許多問題就容易認識了。就如同房地產有一個暴漲期,藝術品市場也有暴漲期;就如同股票市場有風險,藝術品市場也有風險。既然把藝術品看成一種特殊的商品或者一種投資手段,那麼,世界上哪有只漲不跌的商品,哪有只賺不賠的投資手段?這是理解當代藝術品市場的一把鑰匙。掌握了這把鑰匙,就可以理解為何藝術品市場亂象環生,為何假畫、假拍流行,為何給人下套的神話遍地。”

文物鑒定家南山坦言,現在的書畫市場跟股市一樣,永遠買漲不買跌,把書畫作品當投資買賣來做,只會忽悠和傷害藏家的利益。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日本拍賣市場火爆 仇英拍出6億日元


2014年09月10日08:19

楊文凱

  9月3日-6日,東京中央拍賣的2014秋拍會掀起了億元競拍風暴。明代仇英的《松下人物圖》和袁瑛的《雪景山水》分別以6億9000萬日元和2億4000萬日元的勁爆價落槌,再一次印證了日本的中國文物拍賣市場已經躍進億元時代。在今年3月舉行的東京中央春拍會上,清乾隆青花纏枝花卉紋貫耳尊,也錄得1億925萬日元的成交價。

近年來,日本的中國文物拍賣活動風起雲湧,在國際市場上形成了一股有生力量。作為在日舉辦大規模中國文物拍賣會的始作俑者,東京中央拍賣業精於勤,不斷進取,無論在推出文物的品質和規模、舉辦拍賣會的成交量、樹立行業信譽和規範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業績。以東京中央拍賣為代表,日本的中國文物拍賣活動逐漸形成抱團效應,在9月初出現了「中國文物秋季拍賣周」,吸引了海內外諸多藏家和競拍者。

  2014東京中央秋季拍賣會,9月3日-6日在東京圓頂飯店(Tokyo Dome Hotel)璞利斯姆大廳如期舉行。為期四天的東京中央秋拍包含了11個專題拍賣會、推出珠寶、楹聯、書畫、茶具、青銅器、銅鏡帶鉤、文房四寶、墨硯沉香、古玩珍藏、古籍善本等各類文物1700余件(點),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文物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主辦方秉持「來源有據、流傳有序」的原則,對各類文物進行了精心刪選,力求以精品示眾,以珍品投放市場。

連續三天的拍賣會包括了「中央珠寶專場」、「舊林原企業藏`銅鏡帶鉤專場」、「弘禮樂之制——青銅器專場」、「瀛海歸驥——中國藝術品夜場」、「中國近現代書畫」、「中國古代書畫」、「古籍善本專場」、「一期一會。聽茶聞香」、「文房四譜」、「古玩珍藏」等多個專題拍賣會。其中,「中國藝術品夜場」珍品薈萃,受到買家追捧。 「缶墨東游——吳昌碩誕辰170周年紀念專場」和「丹青巨匠——齊白石誕辰150周年紀念專場」也是精品續出,彌足珍貴。


本次拔得頭籌的仇英《松下人物圖》,為設色絹本立軸,落款「弟子仇英實父拜寫」。該作品為水田竹圃舊藏,收藏印為「棣鄴軒藏書畫印」、「耕讀傳家」、「溪南吳氏希賓家藏 」。

本次以2億4000萬日元落槌的袁瑛《雪景山水》落款「臣袁瑛恭繪」,有乾隆題畫詩。袁瑛,字近華,號二峰,江蘇人。童年侍其叔習山水。 1765年得李因培推薦,供奉內廷。其萬年山水益加精密,出入宋元,用筆沉厚。《雪景山水》有「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嘉慶御覽」、「嘉慶鑒賞」、「三希堂精鑒璽」等收藏印,流傳譜系純正,值得信賴。

在「古玩珍藏專場」中,清乾隆青花黃地雙耳夔龍紋尊備受矚目。此尊黃釉底以青花繪紋飾,高貴而純淨的黃釉為皇家專用,夔龍紋源自青銅器紋飾,體現帝王至高無上權利。該尊底部有《大清乾隆年制》款,整體畫工技法嫺熟,黃釉明亮,青花深沉,相得益彰。

  「瀛海歸驥」的唐白釉三彩馬,出於英國收藏家1945年前舊藏。白釉三彩馬,通身施白釉,背上短鬃毛施黃褐色釉,色彩斑斕,裝飾華麗。三彩馬是唐三彩中的瑰寶,而白釉馬更是十分罕見,潔白如玉,色澤勝雪,同時保持著唐代馬的特點,頭小頸長,充滿活力,實為不可多得的精品。

陳白陽的《牡丹》,採用沒骨法,筆意活潑穩靜,幅中牡丹四朵,設色清雅。師文征明為其題字,曾經多位名家鑒藏。包括明書法家吳寬、時為和碩寶慶王的乾隆帝、清代名家羅振玉等,後為羅振玉摯友乙庵尚書沈曾植之珍藏。

本次拍賣會還推出了傳仇英所作《清明上河圖卷》,有文征明跋尾;清郎世甯禦賞《南苑秋獵圖》,有乾隆帝禦題,頗為引人注目。 「弘禮樂之制·青銅器專場」,首次推出九件象徵帝王正統美學、代表大正時代日本茶人審美追求的古青銅古器,均順俐落槌成交。此外,還有豐臣家族的傳世沉香、平安金賞堂的玉霰純金壺,古籍善本專場推出了舊林原企業藏經文、栗山文庫佛經、各式珂羅版中國美術品圖錄、近代吳昌碩書畫集等,都非常搶眼。
editorial
Posts: 19686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Post by editorial »

「嶺南藝術」、「嶺南收藏」11月大展
2014年09月13日05:19 ‘

11月11日至17日,北京保利將于保利藝術博物館雲樓10層舉辦「嶺南藏家珍藏精品」大展,將集中展示嶺南地區藏家多年珍藏的藝術精品。


「嶺南畫派大家精品展」將以學術價值為綱,對嶺南畫派的歷史與發展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挖掘嶺南畫派大家作品的藝術、市場價值。

雖然嶺南畫派作品一直是廣東地區拍賣的主流,但在其它地區所占市場份額卻較少。 2008年起,各畫派作品市場價值不斷拉大差距,京津、海上、浙江畫派遙遙領先,金陵、長安、嶺南畫派卻處於弱勢。由於流通量少,也並未經過炒作。2010年,嶺南畫派的拍賣市場佔有率僅為京津畫派的二分之一、海上畫派的十分之一。

近代之初,康有為、梁啟超、何香凝等就以他們的書畫精神引領著嶺南繪畫的發展,其後嶺南畫派創始人「嶺南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雖師出同源,藝術風格卻各有千秋。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趙少昂等,進一步推動了嶺南畫派的發展。還有一批畫家並非出自嶺南,卻以他們的藝術實踐推動了嶺南地區書畫藝術的發展,如林風眠、關良、鄧芬、黃君璧、方人定、陳大羽、黃幻吾、賴少其、楊之光、王子武、林墉、方楚雄等。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