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爭逐突顯資源戰爭 中國控制出口合法合理
鄧小平在1992年的一句「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成為了今天全球稀土爭奪戰的背景詮釋﹕中東擁有全球石油儲藏量逾五成,中國是全球稀土儲藏量最多的其中一國。據美國國會7月的資料,中國稀土儲藏量佔全球儲藏量36%,年產量12萬噸,佔全球產量九成七。中東石油價格升跌,客觀上是全球經濟狀的反映,但石油價格起跌又倒過來影響全球經濟。石油在世界資源大潮扮演領銜角色,而煤炭亦如百年前那樣重要,按照走勢,稀土未來的重要程度,會是石油第二或煤炭第二。
近期白熱化的稀土資源爭奪,突顯了這一趨勢。不過,人們必須清楚了解這些所謂「紛爭」的背景﹕一向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的中國,終於明瞭稀土的戰略價值,未來將會採用出口配額制度。對於中國保護有限資源的做法,有西方國家說這是保護主義,更甚者是把中國稀土政策扯到中日關係。西方國家這一立場站不住腳,因為以石油為例,石油生產國通過石油出口國組織所訂的配額,長期調節油價和產量,在出口國利益和入口國利益之間取得平衡。為什麼同屬罕有資源的稀土,便不能採取類似石油的出口管理方法?
美國稀土零出口 卻向中國買平貨
與稀土相比,石油不是地球的唯一能源,煤炭核能風力水力都可以取代石油,可是稀土還未有替代品,用一噸就少一噸。由於稀土廣泛應用在科技產品,爭逐程度日趨激烈,西方國家近期把矛頭指向中國,說中國卡全球稀土出口及價格,這種言語掀起了所謂稀土風波。這是掠奪者的口,事實是中國稀土的價格權過往不在中國,佔全球稀土儲藏量19%的俄羅斯及13%的美國都沒有稀土出口,各國都在中國買平價稀土,本國稀土一安士也沒有輸出。
中國在這場關係重大的稀土消耗戰吃盡大虧,過往是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價格出口稀土,產值只有400億美元。兩年前金融海嘯,稀土價格大幅滑落四成至六成,能掙的外匯買少見少。更重要的是,在開採稀土時會造成環保災難,傳統的開採稀土方法即池浸法及堆浸法,會把偌大的山體和森林變成一片光禿。中國對稀土出口適當控制,既有保護稀土資源之意,也有環保的考慮。現在傳出美國要以「壟斷稀土」之名把中國告到世界貿易組織,分明惡人先告狀。
稀土目前仍不是狹義上的戰略物資,但在科技年代的今天卻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從電視機到無線電話以至戰鬥機都需要稀土。由於稀土名副其實是稀少物質,各國在稀土政策上逐漸形成戰略物資概念,和石油戰略儲備一樣,稀土也成為一些國家的戰略儲備——科技大國日本早於20年前便開始落實稀土儲備,這既由於日本稀土量極少,也和日本推動科技發展有直接關係。日本的策略具有深厚戰略意味,入口的稀土不會全部用光,有相當部分儲存起來,日本手上的稀土儲量可以用50年。日本的深謀遠慮,折射出中國對國內稀土的坐食山崩,去年中國終於認識稀土的戰略價值,制定計劃,到2015年稀土每年出口不能超過3.5萬噸。相對於去年開採10幾萬噸出口8萬噸,難怪一向慣了平價輸入中國稀土的國家暴跳如雷了。
日美各有戰略考慮 中國為未來須自保
說暴跳如雷,是因為這些國家低價入貨,是源於中國沒有妥善管理稀土資源及出口。如今沒有這種便宜貨,難怪大吵「保護主義」。然而,細看整件事的核心,關鍵是資源冷戰在金融海嘯後白熱化,寸土必爭,中國保護珍貴資源,涉及國家利益,控制輸出有何不可?美國在處理本國石油資源時,也不盡是全力開採本地油井,反而從中東大量入口,目的是保護本土石油免於過度開採。如今中國適量控制出口,而且是5年後執行,美國卻哇哇大叫,橫蠻無理的面孔後面是冷戰的陰影
稀土爭逐突顯資源戰爭 中國控制出口合法合理
美專家談稀土失態發飆 誣稱中國是無賴國家
克魯格曼稱,在最近的中日爭端中,中國切斷對日稀土出口作為報復,使日本乖乖就範。這顯示了中國為“最微小”的挑釁而大動干戈,發動一場經濟戰。他還抱怨美國決策者坐視中國控制這麼重要的稀有物資而無所作為。針對“中國稀土禁運風波”,克魯格曼總結了兩大“教訓”:首先世界需要開發中國之外的稀土資源。其次,這一事件表明中國這個新興的經濟超級大國不準備承擔與其地位相符的責任。他指責稱:“稀土禁售、迫使外國企業將生產轉至中國,更為甚者,中國人民幣匯率政策,充分暴露了中國這個經濟超級大國不肯遵守規則的無賴嘴臉。
美媒體稱中國稀土禁運範圍擴大至美歐國家
西方一些人士借稀土問題攻擊中國的做法仍未降溫,美國《紐約時報》19日援引美國匿名官員的話指責稱,中國最近已將稀土“禁運”政策擴大至美歐國家。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稀土行業三名匿名官員19日稱,繼中國上月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後,中國現在又“悄悄中斷”對美國和歐洲的稀土出口。其中一名官員還稱,“中國的稀土禁運令正在擴大”。
這些官員稱,中國海關官員18日實施了更加廣泛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並懷疑此舉顯示中國是為“報復”美國日前對中國“綠色”貿易政策展開的調查。
另據英國路透社消息,美國貿易辦公室一名發言人19日表示,他們已注意到上述報導,並且正對此展開調查。
連日來,中國的稀土政策備受外界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19日曾表示,每個國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國資源的權利。近期,中國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譚利婭)
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稀土行業三名匿名官員19日稱,繼中國上月對日本實行稀土“禁運”後,中國現在又“悄悄中斷”對美國和歐洲的稀土出口。其中一名官員還稱,“中國的稀土禁運令正在擴大”。
這些官員稱,中國海關官員18日實施了更加廣泛的稀土出口限制政策,並懷疑此舉顯示中國是為“報復”美國日前對中國“綠色”貿易政策展開的調查。
另據英國路透社消息,美國貿易辦公室一名發言人19日表示,他們已注意到上述報導,並且正對此展開調查。
連日來,中國的稀土政策備受外界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19日曾表示,每個國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國資源的權利。近期,中國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譚利婭)
日本廉價進口中國稀土的情形將不再出現
日本廉價進口中國稀土的情形將不再出現
2010年10月18日 07:59:46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駐華大使近日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國駐華大使,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企圖聯合這些國家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的出口限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0月15日表示,中國對稀土的開採、生產加工和出口環節採取的管理措施是符合國際規範和世貿規則的,中方不會將稀土出口作為封鎖手段。
此前,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歐洲時已經明確表示,中國有必要對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但同時要照顧世界的需要,不會把稀土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今年以來,商務部下達的兩批稀土一般貿易出口配額共達24281噸,出口量仍居世界第一。
稀土是稀缺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是尖端工業和國防工業領域必需的原材料。當前中國以占世界30%的稀土儲量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需求,從長遠來看難以為繼。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稀土產業存在一些問題,稀土長期處於低價出口的局面。而早期中國稀土的開發與利用導致大量的環境問題,稀土產業亟須規範化。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保持稀土可持續發展,對稀土生產和出口加強管理和控制,這無可厚非,完全是一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務。
稀土不僅是重要的經濟資源,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一點各國都很清楚。今年7月,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亨弗裡斯向國會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報告中披露,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國稀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7%,其他三國的產量都為零!這些國家將自己的稀土資源“藏”起來,使用的絕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的低價稀土,其目的不言自明。更不用說,目前還有相當多的國家購買稀土資源不是為了立即使用,而是為了儲備。
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國,國內幾乎沒有稀土礦。資料顯示,日本在過去的10多年間低價購買了大量高品質的中國稀土,並加以儲備。據專家分析,日本稀土儲備量足夠用上幾十年。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大畠章宏最近稱中國對日稀土出口“沒有恢復至正常水準”,如果他指的是過去那種大量無序廉價出口情形的話,那麼這種“正常水準”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每個國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國資源的權利。中國長期以來已向世界低價提供了大量稀土產品,現在是時候更好地考慮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了。中國近期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就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做不僅是對中國的發展負責,也是對世界的發展負責。(張丹華)
2010年10月18日 07:59:46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駐華大使近日召集美、英、德、法、韓等國駐華大使,聲稱中國的稀土出口規制“存在問題”,企圖聯合這些國家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的出口限制。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0月15日表示,中國對稀土的開採、生產加工和出口環節採取的管理措施是符合國際規範和世貿規則的,中方不會將稀土出口作為封鎖手段。
此前,溫家寶總理在訪問歐洲時已經明確表示,中國有必要對稀土加以管理和控制,但同時要照顧世界的需要,不會把稀土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今年以來,商務部下達的兩批稀土一般貿易出口配額共達24281噸,出口量仍居世界第一。
稀土是稀缺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是尖端工業和國防工業領域必需的原材料。當前中國以占世界30%的稀土儲量供應著全球90%以上的需求,從長遠來看難以為繼。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稀土產業存在一些問題,稀土長期處於低價出口的局面。而早期中國稀土的開發與利用導致大量的環境問題,稀土產業亟須規範化。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保持稀土可持續發展,對稀土生產和出口加強管理和控制,這無可厚非,完全是一國主權範圍內的事務。
稀土不僅是重要的經濟資源,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一點各國都很清楚。今年7月,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馬克•亨弗裡斯向國會提交的《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報告中披露,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的稀土儲量分別占世界的36%、13%、19%和5.5%,但中國稀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7%,其他三國的產量都為零!這些國家將自己的稀土資源“藏”起來,使用的絕大部分是從中國進口的低價稀土,其目的不言自明。更不用說,目前還有相當多的國家購買稀土資源不是為了立即使用,而是為了儲備。
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國,國內幾乎沒有稀土礦。資料顯示,日本在過去的10多年間低價購買了大量高品質的中國稀土,並加以儲備。據專家分析,日本稀土儲備量足夠用上幾十年。日本經濟產業大臣大畠章宏最近稱中國對日稀土出口“沒有恢復至正常水準”,如果他指的是過去那種大量無序廉價出口情形的話,那麼這種“正常水準”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每個國家都有合理使用本國資源的權利。中國長期以來已向世界低價提供了大量稀土產品,現在是時候更好地考慮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了。中國近期根據國內法律法規對稀土產業採取了必要的管理和限制,其核心目的就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樣做不僅是對中國的發展負責,也是對世界的發展負責。(張丹華)
US inquiry into China rare earth shipments
20 October 2010 Last updated at 12:12
US inquiry into China rare earth shipments The 17 different rare earths are found in everything from magnets to hybrid cars and computer monitors US trade officials say they are looking into a New York Times report that China is blocking shipments of rare earths to the US and Europe.
China mines 97% of the specialist metals crucial to green technology.
The report, citing anonymous industry sources, said Chinese customs officials had broadened export restrictions.
Meanwhile China's commerce ministry has denied a report by the official China Daily that it will cut quotas by 30% next year to stop overmining.
"The report is completely false," the ministry said in a statemen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supply rare earths to the 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otect usabl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will also continue to impose restrictive measures on exploration, production and import and export of rare earths."
Threat to econom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recognises 17 different rare earths.
They are used in everything from catalytic converters in cars to computer monitors, TVs and in pharmaceuticals.
Analysts say without these elements, much of the modern economy would shut down.
China accounts for about 97% of global rare-earth production. The BBC's Paul Mason says the rare earth story goes to the heart of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est.
The US, which is also a major buyer of rare earths, mined no rare earth elements last year.
US trade officials say they are now checking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 that China is blocking shipments to the US and Europe, following reports of a similar move against Japan.
The newspaper cited unnamed Chinese rare earths officials as saying that "the embargo is expanding".
Nefeterius McPherson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said: "We're seeking more information in keeping with our recent announcement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whether China's actions and policies are consistent with WTO rules."
Washington is investigating whether China is viola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by subsidising its clean energy industries.
EU trade spokesman John Clancy told the BBC that he was unable to confirm claims made by European industry officials in media reports of China blocking shipments to the EU.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stressed at the recent EU-China Business Summit that China did not intend to take such action or close its market," Mr Clancy said in a statement.
He said rare earths were a key element of 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 and that the situation was being monitored closely.
Japan accused China of halting rare earth shipments last month amid a diplomatic row over Japan's detention of a Chinese fishing boat captain whose trawler collided with two Japanese patrol boats.
US inquiry into China rare earth shipments The 17 different rare earths are found in everything from magnets to hybrid cars and computer monitors US trade officials say they are looking into a New York Times report that China is blocking shipments of rare earths to the US and Europe.
China mines 97% of the specialist metals crucial to green technology.
The report, citing anonymous industry sources, said Chinese customs officials had broadened export restrictions.
Meanwhile China's commerce ministry has denied a report by the official China Daily that it will cut quotas by 30% next year to stop overmining.
"The report is completely false," the ministry said in a statement.
"China will continue to supply rare earths to the world,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otect usabl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will also continue to impose restrictive measures on exploration, production and import and export of rare earths."
Threat to econom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recognises 17 different rare earths.
They are used in everything from catalytic converters in cars to computer monitors, TVs and in pharmaceuticals.
Analysts say without these elements, much of the modern economy would shut down.
China accounts for about 97% of global rare-earth production. The BBC's Paul Mason says the rare earth story goes to the heart of Chin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West.
The US, which is also a major buyer of rare earths, mined no rare earth elements last year.
US trade officials say they are now checking the New York Times report that China is blocking shipments to the US and Europe, following reports of a similar move against Japan.
The newspaper cited unnamed Chinese rare earths officials as saying that "the embargo is expanding".
Nefeterius McPherson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said: "We're seeking more information in keeping with our recent announcement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whether China's actions and policies are consistent with WTO rules."
Washington is investigating whether China is violating international trade rules by subsidising its clean energy industries.
EU trade spokesman John Clancy told the BBC that he was unable to confirm claims made by European industry officials in media reports of China blocking shipments to the EU.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stressed at the recent EU-China Business Summit that China did not intend to take such action or close its market," Mr Clancy said in a statement.
He said rare earths were a key element of European industrial policy, and that the situation was being monitored closely.
Japan accused China of halting rare earth shipments last month amid a diplomatic row over Japan's detention of a Chinese fishing boat captain whose trawler collided with two Japanese patrol boats.
如何反制歐美無理要求我們大量出口稀土?
最近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聲言要聯合起來,要求中國增加稀土出口,以降低稀土的價格!真是可笑!
美國是否可以應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要求有效降低windows作業系統的價格?是否可以有效要求降低iPhone手機的價格?是否可以要求歐美日有效降低高技術產品的價格?是否可以賣給我們F-35?甚至宙斯盾?或者F-22?答案就是:no。為什麼?他們會給出相當有說服力的理由:這些產品是人類產品當中的精品,研製這些產品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相關高技術;高技術武器流動到流氓國家會給世界帶來危險!等等等等,所以不能賣,所以價格高!看起來多麼合理啊。但是它掩蓋了一個事實:投入產出比。到底花費了多少 時間、人力、物力和相關高技術?產出以及盈利水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技術剝削?我相信iPhone手機的研製絕對不超過1億美元,但盈利沒有幾十億上百億是擋不住的!投入產出比1:幾十到1:100以上。合理嗎?不合理。明顯的高技術剝削!我們有啥辦法?人家有定價權、有話語權,怎麼說都是人家的理!抗議?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一起要求?白費,他們會給出更多的、更好的理由!這就是話語權的力量!
作為發展中國家該怎麼辦?
利用手中的各種有效控制手段進行反制!
資源就是一個很好的討價還價的武器,也是貿易平衡很好的手段!
高技術產品、裝備需要特種材料,比如稀土;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稀少,本應該價格高!物以稀為貴是經濟規律!F-22為什麼那麼貴?不就是生產的太少了嗎?使用稀有材料太多了嗎?生產多點不久便宜了嗎?賣給中國技術,中國幫助其生產不就便宜了嗎?他會嗎?明顯不會!他就想生產量少,防止技術擴散,最終達到他控制別人的目的!快淘汰的時候再高價賣出去!這是任何人都希望的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的稀土一旦使用,儘管不會消失,但再從產品當中提煉出來是沒有經濟性的!基本上就是不可再生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早就認識到其未來“物以稀為貴的”價值,早早就停產保護起來了,只有中國還稀裡糊塗的大肆甩賣!明顯缺乏管理,這也是為什麼外國政府評價中國政府效率低、作用小的原因!好在有識之士的大聲疾呼,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了管理,減少了產量,這本來就是合理的、正常的,也是大家都在做的,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做?!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大家應該資源分享、有效利用!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和標誌!可為什麼美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稀土資源擁有國根本就不生產啊?為什麼俄羅斯、南非等其他國家都限產呢?呵呵,發達國家給出的理由很荒誕:中國的稀土價格低,他們這些上等人生產稀土競爭不過中國人!可笑!!!實在太可笑了!!!!口口聲聲說缺少稀土,為什麼中國一提價、限產,他們還是不生產、不擴產呢?原因很簡單:稀土的價格不夠高!有中國這樣的傻子低價賣寶貝,誰捨得消耗掉自己的寶貝啊,偷著樂還來不及呢!還有就是稀土未來的、潛在的價值太大了,都想著當前應該囤積起來,等將來資源耗盡的時候賣個高價格!卡住別人的脖子!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經濟規律;真可謂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啊!
本著人類共同進步、資源分享的文明信念,為著全人類的利益,中國政府仍然大量供應稀土,本無可厚非。適當提提價格,甚至幾十倍提高價格也是合理的、應該的!本來就是寶貝嘛,我為啥當做垃圾賣?你嫌貴可以自己生產、開發嘛,又不是你沒有!
美國是否可以應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要求有效降低windows作業系統的價格?是否可以有效要求降低iPhone手機的價格?是否可以要求歐美日有效降低高技術產品的價格?是否可以賣給我們F-35?甚至宙斯盾?或者F-22?答案就是:no。為什麼?他們會給出相當有說服力的理由:這些產品是人類產品當中的精品,研製這些產品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相關高技術;高技術武器流動到流氓國家會給世界帶來危險!等等等等,所以不能賣,所以價格高!看起來多麼合理啊。但是它掩蓋了一個事實:投入產出比。到底花費了多少 時間、人力、物力和相關高技術?產出以及盈利水準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高技術剝削?我相信iPhone手機的研製絕對不超過1億美元,但盈利沒有幾十億上百億是擋不住的!投入產出比1:幾十到1:100以上。合理嗎?不合理。明顯的高技術剝削!我們有啥辦法?人家有定價權、有話語權,怎麼說都是人家的理!抗議?發展中國家聯合起來一起要求?白費,他們會給出更多的、更好的理由!這就是話語權的力量!
作為發展中國家該怎麼辦?
利用手中的各種有效控制手段進行反制!
資源就是一個很好的討價還價的武器,也是貿易平衡很好的手段!
高技術產品、裝備需要特種材料,比如稀土;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稀少,本應該價格高!物以稀為貴是經濟規律!F-22為什麼那麼貴?不就是生產的太少了嗎?使用稀有材料太多了嗎?生產多點不久便宜了嗎?賣給中國技術,中國幫助其生產不就便宜了嗎?他會嗎?明顯不會!他就想生產量少,防止技術擴散,最終達到他控制別人的目的!快淘汰的時候再高價賣出去!這是任何人都希望的經濟發展模式!
我們的稀土一旦使用,儘管不會消失,但再從產品當中提煉出來是沒有經濟性的!基本上就是不可再生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早就認識到其未來“物以稀為貴的”價值,早早就停產保護起來了,只有中國還稀裡糊塗的大肆甩賣!明顯缺乏管理,這也是為什麼外國政府評價中國政府效率低、作用小的原因!好在有識之士的大聲疾呼,引起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了管理,減少了產量,這本來就是合理的、正常的,也是大家都在做的,為什麼中國就不能做?!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大家應該資源分享、有效利用!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和標誌!可為什麼美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稀土資源擁有國根本就不生產啊?為什麼俄羅斯、南非等其他國家都限產呢?呵呵,發達國家給出的理由很荒誕:中國的稀土價格低,他們這些上等人生產稀土競爭不過中國人!可笑!!!實在太可笑了!!!!口口聲聲說缺少稀土,為什麼中國一提價、限產,他們還是不生產、不擴產呢?原因很簡單:稀土的價格不夠高!有中國這樣的傻子低價賣寶貝,誰捨得消耗掉自己的寶貝啊,偷著樂還來不及呢!還有就是稀土未來的、潛在的價值太大了,都想著當前應該囤積起來,等將來資源耗盡的時候賣個高價格!卡住別人的脖子!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這是市場經濟規律;真可謂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啊!
本著人類共同進步、資源分享的文明信念,為著全人類的利益,中國政府仍然大量供應稀土,本無可厚非。適當提提價格,甚至幾十倍提高價格也是合理的、應該的!本來就是寶貝嘛,我為啥當做垃圾賣?你嫌貴可以自己生產、開發嘛,又不是你沒有!
對日稀土放行 北京舉手投降
對日稀土放行 北京舉手投降
運載着六十六噸中國稀土的船隻駛抵日本港口,自九月末開始的對日稀土禁運結束,中國在西方聯合施壓下舉雙手投降,讓國人深感痛心。
稀土是指自然界中相對稀少的十七種元素,其開採成本非常高,大約每噸四萬美元,主要用於無線電設備、高精尖機器製造、國防工業和其他尖端領域。如果沒有稀土,就不可能有iPad,不會有豐田高檔汽車,也不可能有鋰電池,更不會有美國的航天飛機。世界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七的稀土供應來源於中國,而日本和美國是最大進口國。
中日因釣魚島風波發生爭執之後,中國停止了對日的稀土供應,日本舉國震驚,如喪考妣。日本政府不斷向中國施壓,一邊聲稱要到世貿組織投訴打官司,一邊聯合美國和歐盟,輪番指摘中國的稀土政策。可以說,中國對日禁運稀土,擊中日本的要害,大長國人志氣。
中國對日本沒有多少張牌,除了日本入常牌之外,稀土是另一張王牌,而日本則可以用民主牌、人權牌、台灣牌對華指手畫腳,所以,如何利用好稀土牌,讓日本知難而退,反擊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步步進逼,成為中國對日外交的撒手鐧。
但遺憾的是,釣魚島風波未平,中國漁政船仍然被日本巡航船前追後堵,日本強硬拒絕中國關於召開六方會談團長緊急蹉商會議,在中日關係未見絲毫好轉,反而有可能急轉直下的關鍵時刻,中國卻主動放行對日稀土出口,如此以德報怨,與投降賣國又有何異?
虎頭蛇尾 前倨後恭
稀土是中國的資源,賣或不賣、賣多賣少都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國家無從置喙。日本聯合美英德法等國,威逼中國賤賣稀土,這不僅是干涉中國內政,更是赤裸裸的強買強賣行為。中國緣何對強盜如此寬容呢?
日本長期追隨美國對中國實行高科技禁運,並不斷要求歐盟不要對華軍售解禁,一個在對華貿易上劣迹斑斑的國家,有何資格要求中國在稀土問題上放寬限制?難道只許日本放火,不許中國點燈?日本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對華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簡直豈有此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國為何虎頭蛇尾、前倨後恭呢?到底有甚麼可怕的呢?
美國對台軍售,一開始中國也是非常強硬,豪氣干雲地拒絕美防長訪華,宣布制裁美國對台軍售企業,但八個月之後,中國又主動邀請美國國防部長訪華,國家領導人還要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似乎對台軍售的是非恩怨已一筆勾銷。
中國外交色厲內荏,虎頭蛇尾,缺乏血性,早被美日看穿底牌,他們有恃無恐,步步進逼。中國今後也不要立甚麼大國崛起的牌坊,老老實實做西方國家的二奶,乖乖聽話算了。
運載着六十六噸中國稀土的船隻駛抵日本港口,自九月末開始的對日稀土禁運結束,中國在西方聯合施壓下舉雙手投降,讓國人深感痛心。
稀土是指自然界中相對稀少的十七種元素,其開採成本非常高,大約每噸四萬美元,主要用於無線電設備、高精尖機器製造、國防工業和其他尖端領域。如果沒有稀土,就不可能有iPad,不會有豐田高檔汽車,也不可能有鋰電池,更不會有美國的航天飛機。世界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七的稀土供應來源於中國,而日本和美國是最大進口國。
中日因釣魚島風波發生爭執之後,中國停止了對日的稀土供應,日本舉國震驚,如喪考妣。日本政府不斷向中國施壓,一邊聲稱要到世貿組織投訴打官司,一邊聯合美國和歐盟,輪番指摘中國的稀土政策。可以說,中國對日禁運稀土,擊中日本的要害,大長國人志氣。
中國對日本沒有多少張牌,除了日本入常牌之外,稀土是另一張王牌,而日本則可以用民主牌、人權牌、台灣牌對華指手畫腳,所以,如何利用好稀土牌,讓日本知難而退,反擊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步步進逼,成為中國對日外交的撒手鐧。
但遺憾的是,釣魚島風波未平,中國漁政船仍然被日本巡航船前追後堵,日本強硬拒絕中國關於召開六方會談團長緊急蹉商會議,在中日關係未見絲毫好轉,反而有可能急轉直下的關鍵時刻,中國卻主動放行對日稀土出口,如此以德報怨,與投降賣國又有何異?
虎頭蛇尾 前倨後恭
稀土是中國的資源,賣或不賣、賣多賣少都是中國的內政,任何國家無從置喙。日本聯合美英德法等國,威逼中國賤賣稀土,這不僅是干涉中國內政,更是赤裸裸的強買強賣行為。中國緣何對強盜如此寬容呢?
日本長期追隨美國對中國實行高科技禁運,並不斷要求歐盟不要對華軍售解禁,一個在對華貿易上劣迹斑斑的國家,有何資格要求中國在稀土問題上放寬限制?難道只許日本放火,不許中國點燈?日本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對華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簡直豈有此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中國為何虎頭蛇尾、前倨後恭呢?到底有甚麼可怕的呢?
美國對台軍售,一開始中國也是非常強硬,豪氣干雲地拒絕美防長訪華,宣布制裁美國對台軍售企業,但八個月之後,中國又主動邀請美國國防部長訪華,國家領導人還要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似乎對台軍售的是非恩怨已一筆勾銷。
中國外交色厲內荏,虎頭蛇尾,缺乏血性,早被美日看穿底牌,他們有恃無恐,步步進逼。中國今後也不要立甚麼大國崛起的牌坊,老老實實做西方國家的二奶,乖乖聽話算了。
良心值多少錢
良心值多少錢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美國人面前大吐苦水,說中國支撐了全球九成以上稀土出口量,供應世界各地,但有人還在說三道四,甚至把它政治化,「實在是太沒有良心」。陳部長滿腹委屈完全可以理解,問題是,甚麼叫良心?良心值多少錢一斤?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傻瓜才會跟你講良心。當年李鴻章代表滿清政府和日本談判,李中堂可憐兮兮地要求日本降低一點點條件,結果只是換來對方的揶揄和嘲諷。如今雖說大國崛起,但陳部長的滿腹委屈和當年李中堂的可憐兮兮,似乎沒有甚麼不同。
要說沒有良心,例子還多着呢。例如,中國用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購買上萬億美元美債,幫美國人渡過金融海嘯,但美國卻正在不斷加緊圍堵中國,良心何在?又如,中國為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建議對釣魚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小日本不但不領情,反而得寸進尺,霸着釣魚島,還想染指東海油氣田,良心又何在?
事實證明,和外國人講良心等於對牛彈琴。中國賤賣稀土,外國人不會感激,只會嫌你賣得還不夠便宜;中國稀土儲量急速下降,外國人不會同情,只會笑你太傻太天真。
中國的稀土,中國人有權決定賣或是不賣,多賣或是少賣,正如美國和日本不賣高科技產品給中國一樣,這是沒有甚麼好質疑的。堂堂中國商務部長委曲求全地和外國人講甚麼良心,不亦謬乎!
陳競立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在美國人面前大吐苦水,說中國支撐了全球九成以上稀土出口量,供應世界各地,但有人還在說三道四,甚至把它政治化,「實在是太沒有良心」。陳部長滿腹委屈完全可以理解,問題是,甚麼叫良心?良心值多少錢一斤?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傻瓜才會跟你講良心。當年李鴻章代表滿清政府和日本談判,李中堂可憐兮兮地要求日本降低一點點條件,結果只是換來對方的揶揄和嘲諷。如今雖說大國崛起,但陳部長的滿腹委屈和當年李中堂的可憐兮兮,似乎沒有甚麼不同。
要說沒有良心,例子還多着呢。例如,中國用辛辛苦苦賺來的外匯購買上萬億美元美債,幫美國人渡過金融海嘯,但美國卻正在不斷加緊圍堵中國,良心何在?又如,中國為求「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建議對釣魚島「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但小日本不但不領情,反而得寸進尺,霸着釣魚島,還想染指東海油氣田,良心又何在?
事實證明,和外國人講良心等於對牛彈琴。中國賤賣稀土,外國人不會感激,只會嫌你賣得還不夠便宜;中國稀土儲量急速下降,外國人不會同情,只會笑你太傻太天真。
中國的稀土,中國人有權決定賣或是不賣,多賣或是少賣,正如美國和日本不賣高科技產品給中國一樣,這是沒有甚麼好質疑的。堂堂中國商務部長委曲求全地和外國人講甚麼良心,不亦謬乎!
陳競立
稀土賤價出口須煞住 管理紕漏政府難辭咎
稀土賤價出口須煞住 管理紕漏政府難辭咎
中國商務部決定把2011年上半年的稀土出口額,由2010年的數量下調約11%,馬上引起一些國家反彈,有日本企業認為此舉萬萬不可,索尼(Sony)認為削減配額是「窒礙貿易自由」。中國則認為這樣做有利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並且符合世貿規定。稀土戰爭並非新事,就在去年中日關係就釣魚島紛爭開始惡化時,「中國控制稀土出口」的言論在西方世界開始盛行,主要的指摘是中國控制稀土出口,不利自由貿易,更有甚者,是說中國意圖卡各國就稀土而推動的科研發展。對於這些所謂指控,中國都一一駁回。
大量開採禍及子孫
污染嚴重水不可喝
稀土是罕有元素的總稱,是十幾種物質,對現代化科技和國防有很大作用,自然也成為各國爭逐的寶物。可是,開採稀土不是一件普通事,因為在開採過程中,會對稀土周邊地區的水土和植被帶來負面影響,結果是這兩者的大面積流失。在廣東興寧的一個小型稀土場,由於礦主以草酸來提煉初級稀土,對周圍環境帶來嚴重戕害,水質污染,村民只得走到遠處喝山水。內蒙包頭一些稀土礦也有類似情,但比起興寧更嚴重的是,稀土礦周邊環境污染得無法生活,個別居民還診斷出癌症。
中國的稀土存量佔全球三成,但出口量卻是全球總出口量的超過九成。這一不對稱的比重,反映出來的絕不是索尼所說「窒礙貿易自由」,而是有國家藉所謂自由貿易,對中國這頭稀土金鵝殺鵝取卵。事實上,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澳洲都有不少稀土藏量,但各自都藏而不用,俱集中火力往中國採購。這裏頭的道理並不複雜﹕從中國入口稀土,資金成本和環保成本都極低,於是就變成一種怪現象﹕本身有稀土放不開採,而是一窩蜂去中國購買,享受價廉並毋須污染本國環境的稀土。美國稀土藏量不少,西南部莫哈比沙漠是有稀土的,但在2002年時因為環保原因停止開發。環保世界有一句話「不在我家後園」(not in my backyard),在稀土爭奪戰裏也有其特定意義。
私營礦山無王管
祖宗寶藏白流失
稀土爭奪不僅是經濟意義上的,還有戰略層次上的意義。中國經濟和國防發展,有很多用得稀土的地方,在有限的資源運用上當然以本國利益為先,這一點無可爭議更不必爭議。美國把停了8年的稀土礦恢復開採,也是看到逼迫中國增加或像以往那樣大規模出口稀土已不可能,於是自行開挖。美國這次開採的規模不小,起初年產量約2萬噸,最終可達4萬噸,據開發商的說法,這大約是中國出口西方稀土的至少四分之一。從中國的角度而言,美國也開採稀土,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多一個供應者,中國的資源壓力相對減輕,「掏空」的危機也有望稍緩。
今天,稀土成了中日、中美關係的一個結,稀土的戰略及政治價值重要程度可見一斑。不過,當我們批評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以廉價向中國購買稀土是巧取豪奪的時候,必須反躬自省,為什麼中國任由這些寶物,在私營礦山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價格流出國外 ,更因而付出巨大的環境污染代價。類似的天然資源流出中國的例子多不勝數,一旦到了要收緊出口,往往予人口實,受害者的中國反而變成西方國家所說的「加害者」。稀土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藏沒有好好保存及使用,這是有關部門管理出現巨大紕漏的結果,亡羊補牢,是時候盤點這些天然資源有多少「無王管」地流出,放任自流的惡習必須結束,否則再多的稀土也會通通流到國外。
中國商務部決定把2011年上半年的稀土出口額,由2010年的數量下調約11%,馬上引起一些國家反彈,有日本企業認為此舉萬萬不可,索尼(Sony)認為削減配額是「窒礙貿易自由」。中國則認為這樣做有利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並且符合世貿規定。稀土戰爭並非新事,就在去年中日關係就釣魚島紛爭開始惡化時,「中國控制稀土出口」的言論在西方世界開始盛行,主要的指摘是中國控制稀土出口,不利自由貿易,更有甚者,是說中國意圖卡各國就稀土而推動的科研發展。對於這些所謂指控,中國都一一駁回。
大量開採禍及子孫
污染嚴重水不可喝
稀土是罕有元素的總稱,是十幾種物質,對現代化科技和國防有很大作用,自然也成為各國爭逐的寶物。可是,開採稀土不是一件普通事,因為在開採過程中,會對稀土周邊地區的水土和植被帶來負面影響,結果是這兩者的大面積流失。在廣東興寧的一個小型稀土場,由於礦主以草酸來提煉初級稀土,對周圍環境帶來嚴重戕害,水質污染,村民只得走到遠處喝山水。內蒙包頭一些稀土礦也有類似情,但比起興寧更嚴重的是,稀土礦周邊環境污染得無法生活,個別居民還診斷出癌症。
中國的稀土存量佔全球三成,但出口量卻是全球總出口量的超過九成。這一不對稱的比重,反映出來的絕不是索尼所說「窒礙貿易自由」,而是有國家藉所謂自由貿易,對中國這頭稀土金鵝殺鵝取卵。事實上,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澳洲都有不少稀土藏量,但各自都藏而不用,俱集中火力往中國採購。這裏頭的道理並不複雜﹕從中國入口稀土,資金成本和環保成本都極低,於是就變成一種怪現象﹕本身有稀土放不開採,而是一窩蜂去中國購買,享受價廉並毋須污染本國環境的稀土。美國稀土藏量不少,西南部莫哈比沙漠是有稀土的,但在2002年時因為環保原因停止開發。環保世界有一句話「不在我家後園」(not in my backyard),在稀土爭奪戰裏也有其特定意義。
私營礦山無王管
祖宗寶藏白流失
稀土爭奪不僅是經濟意義上的,還有戰略層次上的意義。中國經濟和國防發展,有很多用得稀土的地方,在有限的資源運用上當然以本國利益為先,這一點無可爭議更不必爭議。美國把停了8年的稀土礦恢復開採,也是看到逼迫中國增加或像以往那樣大規模出口稀土已不可能,於是自行開挖。美國這次開採的規模不小,起初年產量約2萬噸,最終可達4萬噸,據開發商的說法,這大約是中國出口西方稀土的至少四分之一。從中國的角度而言,美國也開採稀土,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多一個供應者,中國的資源壓力相對減輕,「掏空」的危機也有望稍緩。
今天,稀土成了中日、中美關係的一個結,稀土的戰略及政治價值重要程度可見一斑。不過,當我們批評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以廉價向中國購買稀土是巧取豪奪的時候,必須反躬自省,為什麼中國任由這些寶物,在私營礦山以低得不能再低的價格流出國外 ,更因而付出巨大的環境污染代價。類似的天然資源流出中國的例子多不勝數,一旦到了要收緊出口,往往予人口實,受害者的中國反而變成西方國家所說的「加害者」。稀土事件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藏沒有好好保存及使用,這是有關部門管理出現巨大紕漏的結果,亡羊補牢,是時候盤點這些天然資源有多少「無王管」地流出,放任自流的惡習必須結束,否則再多的稀土也會通通流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