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貪曾狂派2000億 使得冤枉

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點名批評,「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任內先後向市民「派糖」逾二千億元,大部分是「冤枉使咗去」,既無助提升政府民望,亦令到市民對政府每年「派糖」有慣性期望,認為現屆政府透過增加經常性開支扶貧才是正途。但他承認一次過取消「派糖」在政治上有難度,建議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循序漸進地「減甜」,並在下月發表的預算案全盤交代理據及時間表,以及會如何運用省下來的錢幫助有需要市民。

貪曾禍港七年多以來,合共透過施政報告及預算案一次性派糖逾二千億元,包括不分貧富首次向全港所有住戶提供電費補貼,以及在二○一一年破天荒動用三百七十億元公帑,向全港永久性居民派發六千元現金等。林煥光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直斥有關做法不當:「曾蔭權政府嗰幾年,大體上加加埋埋有成二千億派咗出嚟。嗰二千億元,我大膽啲講句,大部分都係冤枉使咗去,亦唔見得對政府民望有乜提升,而且嗰啲係冇意思嘅,你派咗出去大家亦唔識得去多謝你。」

派糖無針對性 資源分配不合理
林煥光又批評,貪曾任內部分派糖並無針對性,令一些根本毋須政府幫助的市民得益,例如「不分青紅皂白」向全港住戶提供電費補貼,但其實有些家庭根本並無需要,反而變相鼓勵了市民多用電,不利環保。他又指公屋居民每月只須繳交一、兩千元低廉租金,相比起非公屋貧窮戶要用三、四千元租住劏房,本身已是最大福利,貪曾政府每年代公屋居民繳交一至兩個月租金,在資源分配角度並不合理,並且令公屋居民慣性期望政府長派長有,在政治上與經常性派糖無異。

特首梁振英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增加約一百億元經常性開支扶貧,被部分人質疑會「車毀人亡」,林煥光力撐梁振英做法,強調針對性扶貧遠勝無針對性派糖,又指即使用曾俊華估算的二百億元經常性開支增幅,亦僅佔政府整體經常性開支約百分之五,相對於金管局今年外匯儲備投資收益逾七百五十億元,以及貪曾政府當年「隨隨便便」派錢逾三百七十億元,政府絕對有能力承擔。

促分階段「減甜」 全盤交代理據
不過林煥光亦承認,政府要一次過取消所有「派糖」措施,例如不再代繳公屋租金,在政治上會面對很大阻力,「曾蔭權唔增加經常性開支你又話佢唔做,依家政府做你又話佢『車毀人亡』,啲政黨就係咁」。他建議曾俊華分階段減少一次性派糖,並須向市民全盤交代「減甜」的理據及時間表,以及怎樣運作省下來的錢、會如何幫到真正有需要的市民等。

記者亞May:

林煥光此言差矣! 曾蔭權向全港所有住戶提供電費補貼及向全港永久性居民派發六千元現金等是很公平公正措施,令每個市民都平均受惠。而免繳交差餉及退稅舉措是錦上添花,因為擁有房產一族已經是比一般中下層較為富有,有資格納稅一族表示他們的收入超越了免稅額,算是高收入了。那些N無人士一族更是兩頭不到岸。

林煥光説向全港住戶提供電費補貼,但其實有些家庭根本並無需要,反而變相鼓勵了市民多用電,不利環保。這批評也是很偏頗,因為用電是一種習慣,不會因為有補貼而有所改變。問問電力公司抄錶員便會知道。

曾蔭權亦有針對性幫助有需要的市民,這是政府的責任。但與提供電費補貼及向全港永久性居民派發六千元現金等是兩個不同概念和範疇,一個是扶貧一個是還富於民的概念,林煥光把這兩個概念混淆不清。

林煥光大膽啲那句:大部分都係冤枉使咗去,亦唔見得對政府民望有乜提升。
要知道當年曾蔭權民望低迷,派一次兩次錢不會對民望有明顯提升,但舒緩了社會一些怨氣確實成功做到了。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財爺又估錯 首三季盈餘314億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又再估錯數!港府昨日公布最新財務狀況,在本財政年度首三季合共錄得三百一十四億元盈餘,以去年同期港府錄得四百億元盈餘及全年六百四十八億元盈餘推算,預計到今年三月底本年度完結時,港府又會轉虧為盈,由去年初預算案估計錄得四十九億元赤字,變成有數百億元盈餘。

由於港府交付給金管局管理的財政儲備投資收入,已在去年十二月入帳,加上庫房陸續收到市民的薪俸稅稅收,港府在該單一月份錄得五百五十一億元盈餘,令本年度首九個月的財務狀況轉虧為盈,錄得三百一十四億元盈餘,截至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財政儲備有七千六百五十三億元。一三至一四年度最新的修訂預算數字,將於下月廿六日連同一四至一五年度預算案一併公布。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駿馬奮蹄荊棘路 凌寒梅花分外香

一元伊始,萬象更新。今天是馬年初一,艷陽高照之下,到處是喜氣洋洋,到處是歡聲笑語,到處是車水馬龍,市民扶老攜幼逛街、訪友、派利是、旅遊之餘,亦少不了善頌善禱,黃大仙祠、車公廟、林村許願樹照舊成為最熱鬧的景點,人們莫不期望新年大吉,龍馬精神,馬到成功。

當然,願望歸願望,現實歸現實。今年是政改之年,佔中行動蓄勢待發,香港不可能平靜,對港府而言,未來一年的施政仍是荊棘滿途。其實,在香港這個多元社會,總是有一部分人惟恐天下不亂,趁渾水摸魚,但大部分市民希望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生活改善。在各種政治喧囂之中,港府必須分辨哪些是真正的民意,哪些是施政的當務之急,這樣才不會迷失方向。

香港社會多年來紛紛擾擾,風風雨雨,民怨沸騰,原因固然不少,主要是過往歷屆政府施政無能,敷衍了事,以致經濟凋敝,民生惡化,競爭力每況愈下,累積下大量亂攤子。新政府上台之初處境困難,一度風雨飄搖,但經過一年半的跌打滾爬,施政開始走上正軌。港府早前發表新年度施政報告,在安老、扶貧、房屋、教育、醫療等問題上重點着墨,頗有亮點,不少民生政策屬於經常性支出,體現了長遠承擔。當然,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指望短期內解決所有問題不切實際,市民仍有怨言也不令人意外,只要港府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福為民開,即使不能「馬上好」,起碼會為市民帶來期盼。

早前本報依據習俗,為香港整體運程到黃大仙祠求籤問卜,結果獲賜中吉的「大舜耕山」一籤,寓意未來一年是先苦後甜之局,上半年運程可能較差,樓市亦有波動,但只要市民捱得苦,肯努力,會迎來豐收的秋天。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對普羅市民如此,對港府更是如此,施政順應民心,何愁民望不升。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要將施政報告的藍圖變成現實,在在需財,而港府庫房充裕,為兌現施政承諾提供了良好條件,即將發表的財政預算案如何善用公帑,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惟令人隱隱不安的是,有「守財奴」之譏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又玩起「狼來了」的故技,警告公帑開支增加,財政儲備總有用盡的一天,引起各界對港府內部在理財哲學上有嚴重分歧的質疑。其實,公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天經地義,最重要的是用得其所,過去港府一味做守財奴,要麼應使不使,要麼不應使亂使,造成貧富懸殊惡化,首先就體現在官富民窮上。新一份預算案能否幫當局擺脫「蠢婦難為有米炊」的惡名,很快就會揭盅。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分外香。總之馬年既是政改決戰之年,更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關鍵之年,挑戰不少,危中有機,只要港府及市民審時度勢,必能避凶趨吉,遇難呈祥。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天下蒼生待霖雨 中產苦況有誰知

一年之計在於春。過完農曆年,接下來的社會焦點就是本月底出爐的財政預算案,是龍是蛇,是苦是甜,市民既有期待,也不無惶惑。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日多次「放風」,指港府本年度財政盈餘預料少於去年,加上施政報告已推出多項經常性扶貧措施,預算案將會「減甜」,即減少一次性的「派糖」紓困措施。很明顯,這無非又是「狼來了」的老把戲。

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聚焦於扶貧助弱安老,每年增加約一百億元經常性開支,得到民意普遍支持,但曾俊華卻公然唱反調,大聲疾呼,警告財政儲備總有用盡的一天,再次暴露守財奴本色。在千夫所指之下,他近日才稍為改變口風,認為只要將開支維持在現水平,政府的傳統收入仍足以支持,暫時毋須開徵新稅種云云。

事實上,曾俊華年年估錯數,庫房歲歲有盈餘,港府窮得只剩下錢,他愈是危言聳聽,愈顯得邏輯混亂,亦愈顯得無知及涼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開倉派糖,乃天經地義的事,有甚麼不對呢?況且如今官富民貧,港府守着金山銀山而一毛不拔,只能令人反感,加劇社會矛盾,這不是愚不可及嗎?公帑必須用得其所,不該用的固然不能亂用,該用的就要大膽用,只有無能的官員才會強調儲備愈多愈好。其實,從長遠及整體角度看,扶貧紓困就是一種社會投資,今天的支出將會換來明天的回報,相反,一味守着儲備而不懂得投資,終有坐吃山崩的一天,這才是最大的危機。

新年總會有新希望,連日來不少團體及政黨上街請願,質疑施政報告偏重扶助基層,未能回應中產訴求,促請曾俊華善用庫房盈餘,在預算案中重點關顧中產階層需要。這正是大多數市民的心聲。實際上,在樓價高企、租金上漲、生活成本高昂的今天,中產面對的壓力並不比基層低,尤其是淪為「樓奴」的中產人士,供樓負擔、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生活開支、退休安排等等,成為難以承受之重。港府聲稱要搞好經濟,助中產人士向上流,但事實恰恰相反,本港經濟結構日趨單調,在金融獨大的情況下,根本沒有多少機會可以向上流,多數中產人士反而被迫向下流,以致「M型社會」的現象愈來愈嚴重,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一向以來,中產交稅最多,享受福利卻最少,箇中苦況豈是自稱「中產」的曾俊華所能理解。

不患寡而患不均,施政報告大手筆扶貧,基層家庭受惠最大,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施政必須兼濟天下,不能顧此失彼。正如宋代王安石詩云:「天下蒼生待霖雨,不知龍向此中蟠。」在貧富懸殊空前惡化的今天,基層市民固然需要扶助,中產人士同樣需要關顧,預算案會不會是人們期待中的「霖雨」,不妨拭目以待。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曾俊華警告:7年後或結構財赤

否認「狼來了」 嚴控開支應對



財政司長曾俊華昨日公布預算案時,指「長遠財政工作小組」將於下周一發表報告,報告指若開支增長持續超越收入及經濟增長,最壞的情最快於7年後出現結構性赤字,即要用儲備維持開支。曾俊華否認「狼來了」,聲言「不會讓它發生」,所以要嚴控開支,指小組提出開支不應超越本地生產總值(GDP)20%水平。同時,政府要積穀防饑及保障收入,包括檢討水費等政府收費(見另稿)。

十分一篇幅談「居安思危」

上月《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新措施,至於共涉多少額外開支,官員各有說法。預算案昨「揭盅」,施政報告所有措施共涉撥款249.1億元。曾俊華指港府中、短期財政健康,強調目前「所有措施都可以找數」。不過,昨日的168段預算案演辭中,花約十分之一篇幅共16段「居安思危」,推算長遠財政或現財赤危機。

曾俊華一再重申,毋須過慮目前財政情,惟長遠財政問題亦「不可輕視」,若開支增長持續超越經濟及收入增長,導致財政赤字「是在所難免的」,認為小組結果及分析具清晰警示,需要正視。

人口老化三大支出壓力

政府估計至2041年,本港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升至256萬人,佔總人口30%,估計會進一步加重目前在教育、社福及醫療三大支出的壓力。曾俊華昨透露專家小組的評估,作出3個假設情(見圖)。曾俊華指若3項支出維持現服務水平,按目前通脹及人口推算,小組估計至2041/42年度,政府開支將每年平均增加5.3%,高於同期推算開支每年平均4.5%增長,料結構性赤字會於15年後出現;若三大服務水平提升,3項開支增加1%至2%,會導致整體開支增加6%至6.7%,結構性赤字於8至10年間出現;若3項開支按年增加3%,就會進一步令政府整體開支每年增加7.5%,結構性赤字7年後便出現。

倡開支維持佔GDP 20%

小組就此作出多項建議,包括嚴控公共開支,並將開支水平維持佔GDP 20%,以及檢討不同部門及公營機構的開支情,同時擴闊收入基礎,但曾俊華昨表示暫不會加稅(見另稿)。2014/15年度,香港公共開支4400億元,相等於GDP 19.8%。

不過,港府消息人士承認,以上結論基於多項假設推算作出,例如假設政府沒有人口政策配合,而現行的政府政策亦不作調整,但就強調財政爆煲並非「危言聳聽」,指對未來27年的經濟評估已是「十分樂觀」,例如即使勞動人手減少,但仍假定勞動力不變,經濟年增長有2.8%水平。消息人士表示,若港府支出維持佔本地生產總值(GDP)20%水平,與收入水平相符,情不會太惡劣。

湯家驊質疑威嚇市民

公民黨湯家驊批評,曾俊華以結構財赤威嚇市民,諷對方「破產論」亦存「結構性矛盾」。他指出,政府在去年預計今年會出現近49億元赤字,惟最後埋數變成120億元盈餘,質疑港府預算「年年估、年年錯」。他又指港府於未來5年儲備有望增至8000億元,質疑政府威嚇市民。

學者:開支有條件調高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梁祖彬指出,本港公共開支較歐美各地為低,「現在只是追回開支」。梁認為,福利項目也是投資,例如投放資源予教育可提升本港競爭力,而低收入津貼亦有助釋放婦女勞動力。他認為本港目前財政情健康,支出只佔GDP 20%,有條件調高,「節流一向最穩陣,但開源是否完全沒有辦法呢?」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2021恐赤字 又狼來了

香港最快於二○二一年出現結構性赤字!曾俊華在昨日公布的下年度預算案中,交代去年六月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研究結果,警告倘政府未來在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三個範疇,每年有百分之三的開支增長,本港最快七年後便出現結構性赤字,即使維持現行開支和收入水平,本港最遲於十五年後,即二○二九年有結構性財赤。曾俊華再三強調不會讓本港出現結構性財赤,會研究儲蓄計劃如設立「未來基金」,以應付不時之需。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小組結構性財赤論調是「危言聳聽」,只是再一次的「狼來了」。

特首梁振英上月中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大手筆增加百多億元經常性開支用於扶貧、安老等範疇,一改政府年年慣性把盈餘用於一次性「派糖」紓困措施的做法,但外界關注本港經濟發展如何「做大個餅」,更甚是對於政府財政的可持續性,及憂慮會否因年年經常性開支增加終致政府財政「爆煲」。

又估錯數 赤字變盈餘120億

曾俊華在預算案中特闢專門章節論及未來公共財政,指本年度扭虧為盈,由原預計約有四十九億赤字,變成有一百二十億盈餘,截至今年三月底的財政儲備達七千四百五十九億元。之後引用小組報告分析指,政府短、中期財政狀況仍然健康,但香港是成熟經濟體,人均生產總值達三萬八千美元,經濟發展速度不可能保持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平均每年百分之八至九的增長,受到人口老化和勞動人口下降影響,小組估計未來二、三十年,本港的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趨勢增長為平均每年百分之二點八,遠遜過去的高增長時期,但仍較大部分成熟經濟體增長趨勢為高。

曾俊華估錯數六年

而小組更就不同的政府開支增長速度作出推算,得出三個情況,但結論均是本港最終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即經常收入不足以支付經常開支的入不敷支情況,差異只在問題出現的時間,最早會在七年後、二○二一年出現,最樂觀的推算則是最遲二○二九年有結構性赤字。

曾俊華形容小組推算結果和分析「有清晰的警示作用,需要正視」,並指倘政府開支增長持續超越經濟和收入增長,結構性財政赤字在所難免,但他相信「只要我們及早籌謀,推行相應的措施,我們可以避免小組推算的結果出現。」其中可以考慮利用土地基金為基礎,加入每年部分盈餘成立「未來基金」,到時有「多一道防線」,防止入不敷支。政府消息人士補充指,設立「未來基金」屬於小組建議,不代表政府決定,目前未有任何細節。

強調同特首理念一致
至於他和梁振英的財政理念有否分歧,引致出現上月施政報告宣布增加經常開支扶貧,本月預算案卻大呼將有結構性赤字的情況,曾俊華在記者會和出席論壇時多次強調「同特首財政理念一致」,並指過去兩年、甚至在過去七年推出的任何政策,都配合當時特首的施政。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年年預算年年失算 空談遠慮不顧近憂

在事先張揚「減甜」之下,新年度財政預算案的派糖措施聊備一格,由以往的小恩小惠淪為半恩半惠,予人一種淡而無味的感覺。更不堪的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再次大玩「狼來了」的把戲,以未來將會出現所謂「結構性財赤」恐嚇市民,企圖為其守財奴式的理財作風尋找藉口。可以說,這是一份完全不合格的預算案。

年年歲歲花相似。儘管預算案在扶貧、紓困、安老、教育、醫療、房屋、發展經濟等方面皆有着墨,但無非又是炒冷飯,與往年大同小異,平平無奇,遑論有甚麼驚喜。早前施政報告大手筆推出連串扶貧助弱安老措施,中產未能受惠,引起不少非議,當時港府暗示預算案將推出關顧中產的紓困措施,詎料還是令人大失所望。

派糖縮水 聊備一格
在此之前,曾俊華以財政儲備總有耗盡一天為由,不斷預告要「減甜」,甚至警告取消一次性紓困措施「這一天應該很快出現」。結果一如所料,今次一次性派糖措施果然大幅縮水,連已實行多年的電費補貼也被取消,至於退稅七成五但以一萬元為上限、豁免差餉由四季減為兩季、綜援及生果金等由多發兩個月變成一個月,以及代交公屋租金一個月、提高供養父母或祖父母免稅額一至二千元,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很明顯,所謂關顧中產,只是欺人之談。

曾俊華曾以「中產」自居,惟此中產不同彼中產,年薪數百萬元的他過着看法國電影、喝咖啡的悠閒生活,不可能理解中產的真正需要。對曾俊華這種養尊處優的高官來說,「減甜」也許是必須的,但要求其他苦苦掙扎的中產也一起「減甜」,不正是「何不食肉糜」的現代版嗎?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曾俊華在預算案中大玩「狼來了」。他聲稱去年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研究後發現,若政府未來在教育、社福和醫療等開支維持每年百分之三的增長,最快七年後便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即使不額外增加開支,以現行的收入及支出速度,最遲十五年後也會出現結構性赤字。實際上,曾俊華年年預算年年失算,連預測當年的財政收支尚且相差十萬八千里,怎麼可能準確掌握七年甚至十五年後的經濟狀況呢?再說,眼前的問題還沒解決,反而擔心遙遠的未來,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未雨綢繆,積穀防饑,這些道理人人都懂,市民也並不是反對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的大原則,關鍵是凡事都要有個度,否則就是過猶不及。撇開二萬多億元的外匯儲備不說,香港財政儲備已達七千多億元,相當於政府二十二個月的開支,超過國際安全標準幾乎一倍,而且預料未來幾年還會有盈餘,財政儲備不斷累積,顯然不合常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庫房水浸、官富民貧的情況下,港府完全有能力、有條件、有責任還富於民,讓市民分享經濟成果。其實,市民並不指望港府能夠像觀音菩薩那樣遍灑楊枝甘露,普度眾生,但至少也應該做到雨露均沾,為甚麼一定要做守財奴呢?為甚麼對中產訴求置若罔聞呢?

刻薄寡恩 自取其辱
是的,要解決貧富懸殊等深層次矛盾,關鍵不在於派糖,而在於發展經濟,做大蛋糕,尤其是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可惜這麼多年來,港府空喊經濟轉型,而且要發展甚麼優勢產業,結果卻是一事無成。今次預算案強調要推動科技發展,成立創新基金,向六所院校提供種子基金推動科研成果商品化等,噱頭不少,實際上只是蜻蜓點水,敷衍了事。

人口老化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就是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這已是社會的共識,奈何港府對此一直採取迴避的態度。預算案聲稱成立「未來基金」應付不時之需,不過是掩人耳目的把戲,官僚刻薄寡恩,將安老視為負擔,根本沒有誠意解決問題。

古人說,大者不能,小者不為,是棄國捐身之道也。曾俊華做了七年港府掌櫃,年年預算年年錯,其個人能力固然備受質疑,而港府因循保守的理財哲學更是令香港錯失不少機會,以致競爭力每況愈下。曾俊華聲稱這份預算案主題是提升競爭力,自我感覺良好,其實人們根本看不出他究竟提出甚麼良方妙計。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曾俊華的理財哲學恰恰相反,空談「遠慮」,無視「近憂」。他在預算案中語帶威脅地說,香港的支出增長過快,走向福利主義,有可能重蹈歐洲國家「先使未來錢」的覆轍,又說要為下一代人着想云云。實際上,歐洲與香港的情況截然不同,歐洲國家普遍先使未來錢,以債養債,以致尾大不掉,而港府不僅沒有負債,而且儲備豐厚,所謂的福利主義不知從何談起。曾俊華對這一代人的痛苦熟視無睹,卻大言不慚關注下一代,說穿了根本就是偽善。

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港府民望低落,施政維艱,曾俊華依然與民為敵,寧願做守財奴而不願還富於民,可謂愚不可及。官僚刻薄寡恩,只能自取其辱!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應增收節支並舉

曾俊華委任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發表報告,重申預算案演詞觸及的結構性財政赤字,最快會於七年後出現,除非政府嚴控開支,「更嚴格」地遵守財政紀律,盡力維持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兩成的水平不變。

專家小組描繪的圖像的確嚇人:逾九千億元的財政儲備將於十四年後耗盡。屆時政府須借貸度日,今日日本債台高築的境況,可成香港的借鑑。小組向政府提出七項建議,包括設立「未來基金」,以應對人口老化及勞動力下降的不時之需。

專家小組呼應預算案的主旋律,向公眾發出警告,勿期望政府繼續派糖,反而政府應慳則慳,積穀防饑,未雨綢繆。通過巨額「未來基金」的積累,十年內滾存至五千一百億元,可作為應急的需要,同時可投放基金支援基建或其他改善民生的項目,包括教育、醫療及社福等,但具體內容要由政府再做公眾諮詢。

《基本法》對特區政府公共財政有嚴格規範,必須「量入為出」,即「審慎理財」,這也是主流共識。問題是,政府的開源工作做得不好,包括推動新產業發展,以做大經濟這塊餅,「入」與「出」的空間自可拓寬,何須坐困愁城?擴闊稅基也應積極探討。政府在這兩方面的工作值得認真檢討。

專家小組的報告建基於太多假設,值得商榷。任何政府在增收與節支兩方面都要做好,小組於節支方面着墨頗多,但於增收方面,卻未見有甚麼好建議予政府,是否有難言之隱?

宋立功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何喜華﹕積穀防饑 還是投資未來?


財政司長委任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早前發表報告,預算隨着本港勞動人口減少,本地實質生產總值增長減少,加上人口老化,倘若維持現有公共服務水平,未來十數年內本港會出現結構性財赤。作為政府的大掌櫃,強調量入為出、審慎理財實無可厚非,但面對新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當局理財哲學似乎仍未趕上社會形勢,更似乎誇大本港財政的挑戰。

收入推算方式守舊

未有考慮多項變數

工作小組預測本港未來由於人口老化,加上勞動人口減少,因此預測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僅2.8%。但單看過去30年,本港經濟產業已由低技術、高勞動密集的經濟活動(如製造業),轉型至高技術、低勞動密集的經濟活動(如金融業),縱使勞動人口沒有大增,但生產總值仍能保持可觀增長。再者,說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必然導致未來就業人口下降也是過於簡單的推算,因為假如政府積極透過人口政策的調整,例如延長退休年齡、鼓勵生育等,亦可增加勞動人口。

將人口老化妖魔化

忽視銀髮市場機遇

在政府眼中,人口老化儼如龐大醫療和社福開支的代名詞——長者人口愈多,社會負擔便愈大。政府將人口老化妖魔化,似乎長者對社會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未來步入長者階段的市民,人均教育水平將愈來愈高、其財政狀况也會較現時長者群有所改善,而他們也相對注重個人保健,因此,說人口老化必然引致醫療福利等開支大幅攀升,是以偏概全。他們是龐大的「銀髮市場」,有極大消費潛力;因此,人口老化不一定增加公共開支,增加財政負擔,反而會成為經濟持續發展及促進政府收入增長的新動力。

未來基金

反映理財思維退縮

工作小組其中一項建議是將部分盈餘撥入「未來基金」,以作不時之需。但事實是,將部分儲備抽出設立「未來基金」,變成了財爺限制未來開支增長的「掩眼法」。值得指出的是,預計經濟發展出現樽頸,保守退縮的做法可以是積穀防饑(Save for the future),將各項收入搬進各項基金,肆意壓縮公共開支,棄用豐厚財政儲備,託辭以備未來使用;但進取的理財思維,應是積極發展經濟,投資未來(Invest for the future),善用豐厚儲備着力開拓商機及經濟產業,以創造更大的財富。

在人口結構轉變下,醫療及社會福利開支無可避免不斷增加,惟教育及基建等日後開支不一定同時大幅增加;再者,若以具發展視野而言,教育及基建應視作為對社會未來的投資,有助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具備龐大經濟效益,對全社會而言亦屬社會投資。財爺製造財赤恐慌藉以壓縮開支增長,實屬不妥。

作者是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曾俊華:儲備總會用完須部署 / 曾俊華: 人人總會死須部署 P2

Post by editorial »

1.jpg
1.jpg (115.13 KiB) Viewed 6107 times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