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登島首人之女:釣島應歸華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日本問題專家劉江永昨天撰文披露,首先登上釣魚島捕獵的日本人伊澤彌喜太的女兒伊澤真伎曾經表示,其父登島時已發現島上有中國人的遺體,而且當時的日本政府也知道中國早已經對該島嶼命過名,釣魚島理所當然應該歸還給中國。
撰文指父岸上見中國人遺體
劉江永在這篇刊於《環球時報》的3000多字長文中指出,伊澤彌喜太(1853-1914)1891年曾登上釣魚島偷獵,其長女伊澤真伎於1972年1月8日在《關於尖閣列島的證言》中寫道,「在我父親發現該島嶼的時候就已經有中國人的遺體,而且當時的日本政府也知道中國早已經對該島嶼命過名,後來通過日清戰爭(甲午戰爭)將其與台灣一同搶奪過來……日本戰敗時曾承諾將台灣以及當時一併搶奪的島嶼歸還中國,尖閣列島理所當然應該歸還給它的故鄉—中國。」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 《開羅宣言》與戰後日本的履行P22)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新加坡:中國用新策略打擊日本
自從2012年9月東京宣稱實現釣魚島國有化後,中日關係就非常緊張,而近來安倍對靖國神社的參拜更是使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近日,新加坡媒體發表文章稱,分析家們認為,不同於對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中國正在採取一個新的策略來和日本對抗,它在團結國際社會一同反抗安倍。文章編譯如下:
分析家們認為,近來六名中國使者對安倍的警告就可作為此結論的證明。各大使們警告安倍,他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等同於強調自己的右翼傾向、復辟軍國主義。
例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月3日表示,“國際社會應對安倍的此種行為有明確表態…我們不能允許安倍將日本引上錯誤的道路”。
其他有類似表態的還包括中國駐葡萄牙,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大使。
而與此同時,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前往訪問西班牙和法國,據法媒報導,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要爭取歐洲社會對日本的支持。
岸田文雄出訪時將解釋日本成立美國式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旨在將日本塑造為“積極的和平貢獻者”。
安倍是日本繼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後以來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現任首相。而中國和韓國將靖國神社看作是過去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
駐新加坡的國際關係分析師陳剛表示,中國大使們聯合起來發表反日言論,這表明,中國正在採取一種新的應對策略。
自從2012年9月東京宣稱實現釣魚島國有化後,中日關係就非常緊張,而近來安倍對靖國神社的參拜更是使中日關係雪上加霜。
近日,新加坡媒體發表文章稱,分析家們認為,不同於對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態度,中國正在採取一個新的策略來和日本對抗,它在團結國際社會一同反抗安倍。文章編譯如下:
分析家們認為,近來六名中國使者對安倍的警告就可作為此結論的證明。各大使們警告安倍,他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等同於強調自己的右翼傾向、復辟軍國主義。
例如,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月3日表示,“國際社會應對安倍的此種行為有明確表態…我們不能允許安倍將日本引上錯誤的道路”。
其他有類似表態的還包括中國駐葡萄牙,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地大使。
而與此同時,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前往訪問西班牙和法國,據法媒報導,他此行的目的是想要爭取歐洲社會對日本的支持。
岸田文雄出訪時將解釋日本成立美國式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是旨在將日本塑造為“積極的和平貢獻者”。
安倍是日本繼2006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後以來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現任首相。而中國和韓國將靖國神社看作是過去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
駐新加坡的國際關係分析師陳剛表示,中國大使們聯合起來發表反日言論,這表明,中國正在採取一種新的應對策略。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中國代表聯國譴責安倍拜靖國 (08:55)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姚紹俊在聯合國婦女署執行局會議上,批評日軍二戰強徵性奴的罪行,譴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女性在和平、安全與人道主義事務中的作用。姚紹俊發言指出,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韓國等許多國家大規模強徵性奴「慰安婦」,犯下嚴重的反人類罪行。但日本政府迄今仍未就「慰安婦」問題進行道歉和賠償,甚至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
姚紹俊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悍然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是對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統治的各國人民感情的肆意傷害,是對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公然挑釁,是對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粗暴踐踏,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戰後國際秩序的狂妄挑戰。
姚紹俊說,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動表明,他沒有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否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選擇與甲級戰犯為伍。這對國際社會和日本自身都是危險和有害的。國際社會應保持警惕。
(新華社)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姚紹俊在聯合國婦女署執行局會議上,批評日軍二戰強徵性奴的罪行,譴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女性在和平、安全與人道主義事務中的作用。姚紹俊發言指出,二戰期間日本軍隊在中國、韓國等許多國家大規模強徵性奴「慰安婦」,犯下嚴重的反人類罪行。但日本政府迄今仍未就「慰安婦」問題進行道歉和賠償,甚至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
姚紹俊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期悍然參拜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這是對曾經遭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和殖民統治的各國人民感情的肆意傷害,是對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公然挑釁,是對歷史正義和人類良知的粗暴踐踏,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和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戰後國際秩序的狂妄挑戰。
姚紹俊說,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行動表明,他沒有正確認識和深刻反省軍國主義侵略歷史,否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選擇與甲級戰犯為伍。這對國際社會和日本自身都是危險和有害的。國際社會應保持警惕。
(新華社)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安倍認定“中日必有一戰”?
“不少人將2014年與1914年作比,儘管沒人希望這會發生,中國與日本之間會爆發出人意料的戰爭嗎?”23日,號稱“末日博士”的美國學者魯比尼從達沃斯發出這樣一則“推特”資訊。美國《商業知情人》稱,魯比尼的擔憂並非無中生有,且主要是來自安倍之口。
22日,安倍參加達沃斯峰會期間對國際媒體表示,日本和中國的關係類似於一戰前英國和德國之間的狀況。他表示,儘管(英德)兩國之間當時存在強大的貿易關係,但卻未能阻止1914年戰爭的爆發,他還稱,中國持續增加軍備開支是地區不穩定的重要來源。德國《世界報》23日頗為不滿地刊登題為“驕傲的日本對準德國”的文章。文章稱,安倍在達沃斯煽動與中國衝突,他要證明自己是不尋常的頂級政治家。他表現出反戰姿態,卻掩蓋自己參拜靖國神社的事實和日本有爭議的軍事擴張。德國成了他的攻擊目標,他把德國視為一戰罪魁禍首。
“8月槍聲的回音。”英國《經濟學家》網站23日稱,安倍不是第一個做此類比的,但作為站在衝突前線的國家的領導人,他的言論比那些學者或記者要重很多。由於美日簽有安保協議,釣魚島衝突實際上是一場全球衝突。文章說,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曾警告歷史類比的危險:“戰爭絕非不可避免,但認為不可避免反而會成為戰爭原因之一。”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文章稱,安倍的言論是對那些認為日中由於經濟關係密切而不可能發生衝突的觀點的斷然拒絕,“最重要的是,這個類比告訴我們,安倍認為衝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時代》週刊22日稱,環太平洋的所有亞洲專家近來被迫考慮日中戰爭的可能性。但連那些提出最糟糕設想的人都會加上一句:“當然不會……”不過,22日下午,安倍在見記者和編輯時,卻努力避免說“當然不會”。相反,安倍警告說,完全不可預期的事情可能成為衝突引爆點。報導稱,安倍還說,若爆發戰爭,損失最大的將是中國,他指出,衝突將拖累北京需要維持其合法性的經濟增長率。但安倍沒提到本國損失,他認為,中日戰爭將破壞整個世界經濟。《韓國時報》23日稱,一些分析家認為,安倍此舉是試圖將東北亞當前的緊張歸罪於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3日表示,安倍的歷史類比完全就是為了逃避侵略歷史,移花接木,偷換概念。他說,與其拿一戰前英德關係說事兒,不如深刻地檢討甲午戰爭,檢討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檢討日本二戰對受害國人民發動的法西斯戰爭。
在國際批評與質疑聲中,日本內閣官房長官23日辯解稱,安倍是想表達日中關係不能成為一戰時的英德關係那樣。
“不少人將2014年與1914年作比,儘管沒人希望這會發生,中國與日本之間會爆發出人意料的戰爭嗎?”23日,號稱“末日博士”的美國學者魯比尼從達沃斯發出這樣一則“推特”資訊。美國《商業知情人》稱,魯比尼的擔憂並非無中生有,且主要是來自安倍之口。
22日,安倍參加達沃斯峰會期間對國際媒體表示,日本和中國的關係類似於一戰前英國和德國之間的狀況。他表示,儘管(英德)兩國之間當時存在強大的貿易關係,但卻未能阻止1914年戰爭的爆發,他還稱,中國持續增加軍備開支是地區不穩定的重要來源。德國《世界報》23日頗為不滿地刊登題為“驕傲的日本對準德國”的文章。文章稱,安倍在達沃斯煽動與中國衝突,他要證明自己是不尋常的頂級政治家。他表現出反戰姿態,卻掩蓋自己參拜靖國神社的事實和日本有爭議的軍事擴張。德國成了他的攻擊目標,他把德國視為一戰罪魁禍首。
“8月槍聲的回音。”英國《經濟學家》網站23日稱,安倍不是第一個做此類比的,但作為站在衝突前線的國家的領導人,他的言論比那些學者或記者要重很多。由於美日簽有安保協議,釣魚島衝突實際上是一場全球衝突。文章說,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曾警告歷史類比的危險:“戰爭絕非不可避免,但認為不可避免反而會成為戰爭原因之一。”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文章稱,安倍的言論是對那些認為日中由於經濟關係密切而不可能發生衝突的觀點的斷然拒絕,“最重要的是,這個類比告訴我們,安倍認為衝突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時代》週刊22日稱,環太平洋的所有亞洲專家近來被迫考慮日中戰爭的可能性。但連那些提出最糟糕設想的人都會加上一句:“當然不會……”不過,22日下午,安倍在見記者和編輯時,卻努力避免說“當然不會”。相反,安倍警告說,完全不可預期的事情可能成為衝突引爆點。報導稱,安倍還說,若爆發戰爭,損失最大的將是中國,他指出,衝突將拖累北京需要維持其合法性的經濟增長率。但安倍沒提到本國損失,他認為,中日戰爭將破壞整個世界經濟。《韓國時報》23日稱,一些分析家認為,安倍此舉是試圖將東北亞當前的緊張歸罪於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3日表示,安倍的歷史類比完全就是為了逃避侵略歷史,移花接木,偷換概念。他說,與其拿一戰前英德關係說事兒,不如深刻地檢討甲午戰爭,檢討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檢討日本二戰對受害國人民發動的法西斯戰爭。
在國際批評與質疑聲中,日本內閣官房長官23日辯解稱,安倍是想表達日中關係不能成為一戰時的英德關係那樣。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美媒:白宮要求安倍勿再參拜 (10:17)
美國傳媒報道,白宮已經非正式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要再去參拜靖國神社,避免再做出觸怒鄰國的言行。
《華爾街日報》電子版報道,多名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白宮已經非正式要求安倍首相不要再去參拜靖國神社。美國政府擔心中日和中韓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報道稱,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美國政府通過與日本的一系列會談,要求安倍避免再做出觸怒鄰國的言行。同時在日美韓三國關係問題上,認真處理好二戰性奴「慰安婦」問題。
報道說,美國政府還要求日本政府就過去的侵略與殖民統治,研究再次謝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如果美國的要求被拒絕,美方將如何行事。日本外務省發言人不予置評。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在記者會上被問及這一報道的真實性時,表示「我並不清楚是否是事實」。
美國傳媒報道,白宮已經非正式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要再去參拜靖國神社,避免再做出觸怒鄰國的言行。
《華爾街日報》電子版報道,多名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白宮已經非正式要求安倍首相不要再去參拜靖國神社。美國政府擔心中日和中韓關係的進一步惡化。
報道稱,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美國政府通過與日本的一系列會談,要求安倍避免再做出觸怒鄰國的言行。同時在日美韓三國關係問題上,認真處理好二戰性奴「慰安婦」問題。
報道說,美國政府還要求日本政府就過去的侵略與殖民統治,研究再次謝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報道稱,目前還不清楚如果美國的要求被拒絕,美方將如何行事。日本外務省發言人不予置評。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在記者會上被問及這一報道的真實性時,表示「我並不清楚是否是事實」。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外媒:美對日本下最後通牒 要安倍承諾不再拜鬼
2014-01-26 08:27:24
“美方要求安倍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美國《華爾街日報》24日的這一報導給正在極右道路上狂奔的日本政府潑了盆冷水。報導稱,美方同時要求安倍重申日本此前就二戰問題所作的道歉,加快解決尤其令韓國不滿的慰安婦問題,緩解東亞的緊張局勢。美國國務院23日不承認但也不否認該消息的真實性,讓日本輿論議論紛紛。《日刊現代》25日評論稱,美國的不滿不容忽視,這是對安倍政權的極大打擊,“安倍正在被逼到懸崖”。《產經新聞》稱,如果美方的要求屬實,可能會被批評“偏向中韓的過度干涉”。共同社稱,美日正在協調奧巴馬總統今年4月訪日,要求安倍在敏感問題上保持克制可能是其中的一環。
《華爾街日報》24日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正通過美日之間的外交會議,私下向安倍傳達美方要求,希望日本方面保證安倍不會再次參拜靖國神社、在言行上保持克制。美方敦促日本與韓國方面接觸以彌補兩國之間的分歧,“這種分歧已讓日韓兩國共同應對地區問題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要求日本解決拖延幾十年的慰安婦問題。報導稱,目前還不清楚如果日本政府拒絕美國的請求,美方會如何應對。美國新任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23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甘迺迪稱美國對這一地區的形勢表示擔憂,對安倍的決定表示失望,“這是美國高級外交官罕見在公開場合批評安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問題高級副總裁格林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讓美國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參拜對美日關係、對日本與鄰國關係以及日本走向正常大國都沒有幫助,安倍晉三目前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奧巴馬展示他有推進日韓關係的辦法。報導稱,本月,日本副外相岸信夫、新成立的日本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人谷內正太郎先後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務卿克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舉行會談。日本獨立智庫“東京財團”外交學者渡邊認為,如果美國以錯誤的方式向安倍施壓,可能會把安倍逼向角落,“安倍政府很受日本青年的歡迎和支持,一部分日本青年認為,為什麼我們要聽美國人的?”
“來自美國的最後通牒,安倍政權瀕臨懸崖”,《日刊現代》25日以此為題發文稱,美國的警告雖然不是通過正式途徑傳達,但不容忽視。美國不否認該報導的真實性,讓人懷疑這可能是美方故意向媒體透露的資訊。日本原外交官天木直人稱,日本自詡是美國的同盟國,和美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美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這即是強調美國“與安倍的價值觀不同”。如今更是提出“不參拜”的要求,等於將對安倍的憤怒大白於天下。他認為,因為駐日基地經費等問題,美國目前還不至於重新審視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但美國的立場是,安倍不斷挑起同中國、韓國的不必要的衝突,不可原諒。美國不希望東亞衝突不斷,因此有必要對安倍的行動加以束縛。
更令日本政府煩心的則是安倍在達沃斯論壇的狂言。22日,安倍在達沃斯接受媒體採訪時將眼下的日中緊張關係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德關係,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譁然。英國《金融時報》24日評論稱,將日中關係類比為1914年的歐洲非常可怕,具有煽動性。2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達沃斯回應說,安倍的說法時空錯亂,莫名其妙。現在的世界與100年前相比已發生巨大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維護和平的力量不斷增強,世界和平是有保障的。王毅敦促日本的當政者不要試圖轉移視線,模糊焦點,還是應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言行,認真對待國際社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批評。
日本媒體對國際輿論批評安倍頗為不滿。《產經新聞》25日再次強調,安倍在採訪中說的是日語,沒有說過日中和一戰前的英德“處於同樣狀況”,這是英文翻譯為了說明添加的。文章還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國媒體有“反日情緒”,“要警惕英國記者受到中國宣傳的影響,走向反日的道路”。
2014-01-26 08:27:24
“美方要求安倍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美國《華爾街日報》24日的這一報導給正在極右道路上狂奔的日本政府潑了盆冷水。報導稱,美方同時要求安倍重申日本此前就二戰問題所作的道歉,加快解決尤其令韓國不滿的慰安婦問題,緩解東亞的緊張局勢。美國國務院23日不承認但也不否認該消息的真實性,讓日本輿論議論紛紛。《日刊現代》25日評論稱,美國的不滿不容忽視,這是對安倍政權的極大打擊,“安倍正在被逼到懸崖”。《產經新聞》稱,如果美方的要求屬實,可能會被批評“偏向中韓的過度干涉”。共同社稱,美日正在協調奧巴馬總統今年4月訪日,要求安倍在敏感問題上保持克制可能是其中的一環。
《華爾街日報》24日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正通過美日之間的外交會議,私下向安倍傳達美方要求,希望日本方面保證安倍不會再次參拜靖國神社、在言行上保持克制。美方敦促日本與韓國方面接觸以彌補兩國之間的分歧,“這種分歧已讓日韓兩國共同應對地區問題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要求日本解決拖延幾十年的慰安婦問題。報導稱,目前還不清楚如果日本政府拒絕美國的請求,美方會如何應對。美國新任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23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甘迺迪稱美國對這一地區的形勢表示擔憂,對安倍的決定表示失望,“這是美國高級外交官罕見在公開場合批評安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問題高級副總裁格林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讓美國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參拜對美日關係、對日本與鄰國關係以及日本走向正常大國都沒有幫助,安倍晉三目前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奧巴馬展示他有推進日韓關係的辦法。報導稱,本月,日本副外相岸信夫、新成立的日本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人谷內正太郎先後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務卿克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舉行會談。日本獨立智庫“東京財團”外交學者渡邊認為,如果美國以錯誤的方式向安倍施壓,可能會把安倍逼向角落,“安倍政府很受日本青年的歡迎和支持,一部分日本青年認為,為什麼我們要聽美國人的?”
“來自美國的最後通牒,安倍政權瀕臨懸崖”,《日刊現代》25日以此為題發文稱,美國的警告雖然不是通過正式途徑傳達,但不容忽視。美國不否認該報導的真實性,讓人懷疑這可能是美方故意向媒體透露的資訊。日本原外交官天木直人稱,日本自詡是美國的同盟國,和美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美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這即是強調美國“與安倍的價值觀不同”。如今更是提出“不參拜”的要求,等於將對安倍的憤怒大白於天下。他認為,因為駐日基地經費等問題,美國目前還不至於重新審視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但美國的立場是,安倍不斷挑起同中國、韓國的不必要的衝突,不可原諒。美國不希望東亞衝突不斷,因此有必要對安倍的行動加以束縛。
更令日本政府煩心的則是安倍在達沃斯論壇的狂言。22日,安倍在達沃斯接受媒體採訪時將眼下的日中緊張關係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德關係,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譁然。英國《金融時報》24日評論稱,將日中關係類比為1914年的歐洲非常可怕,具有煽動性。2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達沃斯回應說,安倍的說法時空錯亂,莫名其妙。現在的世界與100年前相比已發生巨大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維護和平的力量不斷增強,世界和平是有保障的。王毅敦促日本的當政者不要試圖轉移視線,模糊焦點,還是應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言行,認真對待國際社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批評。
日本媒體對國際輿論批評安倍頗為不滿。《產經新聞》25日再次強調,安倍在採訪中說的是日語,沒有說過日中和一戰前的英德“處於同樣狀況”,這是英文翻譯為了說明添加的。文章還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國媒體有“反日情緒”,“要警惕英國記者受到中國宣傳的影響,走向反日的道路”。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日媒:美國對日發最後通牒 安倍政權瀕臨懸崖
2014年01月26日 08:21
1月24日,日本眾議院全體大會上安倍發表施政演說,首次明確提出修改憲法,點名指責中國。
“美方要求安倍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美國《華爾街日報》24日的這一報導給正在極右道路上狂奔的日本政府潑了盆冷水。報導稱,美方同時要求安倍重申日本此前就二戰問題所作的道歉,加快解決尤其令韓國不滿的慰安婦問題,緩解東亞的緊張局勢。美國國務院23日不承認但也不否認該消息的真實性,讓日本輿論議論紛紛。《日刊現代》25日評論稱,美國的不滿不容忽視,這是對安倍政權的極大打擊,“安倍正在被逼到懸崖”。《產經新聞》稱,如果美方的要求屬實,可能會被批評“偏向中韓的過度干涉”。共同社稱,美日正在協調奧巴馬總統今年4月訪日,要求安倍在敏感問題上保持克制可能是其中的一環。
《華爾街日報》24日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正通過美日之間的外交會議,私下向安倍傳達美方要求,希望日本方面保證安倍不會再次參拜靖國神社、在言行上保持克制。美方敦促日本與韓國方面接觸以彌補兩國之間的分歧,“這種分歧已讓日韓兩國共同應對地區問題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要求日本解決拖延幾十年的慰安婦問題。報導稱,目前還不清楚如果日本政府拒絕美國的請求,美方會如何應對。美國新任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23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甘迺迪稱美國對這一地區的形勢表示擔憂,對安倍的決定表示失望,“這是美國高級外交官罕見在公開場合批評安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問題高級副總裁格林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讓美國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參拜對美日關係、對日本與鄰國關係以及日本走向正常大國都沒有幫助,安倍晉三目前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奧巴馬展示他有推進日韓關係的辦法。報導稱,本月,日本副外相岸信夫、新成立的日本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人谷內正太郎先後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務卿克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舉行會談。日本獨立智庫“東京財團”外交學者渡邊認為,如果美國以錯誤的方式向安倍施壓,可能會把安倍逼向角落,“安倍政府很受日本青年的歡迎和支持,一部分日本青年認為,為什麼我們要聽美國人的?”
“來自美國的最後通牒,安倍政權瀕臨懸崖”,《日刊現代》25日以此為題發文稱,美國的警告雖然不是通過正式途徑傳達,但不容忽視。美國不否認該報導的真實性,讓人懷疑這可能是美方故意向媒體透露的資訊。日本原外交官天木直人稱,日本自詡是美國的同盟國,和美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美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這即是強調美國“與安倍的價值觀不同”。如今更是提出“不參拜”的要求,等於將對安倍的憤怒大白於天下。他認為,因為駐日基地經費等問題,美國目前還不至於重新審視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但美國的立場是,安倍不斷挑起同中國、韓國的不必要的衝突,不可原諒。美國不希望東亞衝突不斷,因此有必要對安倍的行動加以束縛。
更令日本政府煩心的則是安倍在達沃斯論壇的狂言。22日,安倍在達沃斯接受媒體採訪時將眼下的日中緊張關係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德關係,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譁然。英國《金融時報》24日評論稱,將日中關係類比為1914年的歐洲非常可怕,具有煽動性。2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達沃斯回應說,安倍的說法時空錯亂,莫名其妙。現在的世界與100年前相比已發生巨大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維護和平的力量不斷增強,世界和平是有保障的。王毅敦促日本的當政者不要試圖轉移視線,模糊焦點,還是應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言行,認真對待國際社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批評。
日本媒體對國際輿論批評安倍頗為不滿。《產經新聞》25日再次強調,安倍在採訪中說的是日語,沒有說過日中和一戰前的英德“處於同樣狀況”,這是英文翻譯為了說明添加的。文章還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國媒體有“反日情緒”,“要警惕英國記者受到中國宣傳的影響,走向反日的道路”。
2014年01月26日 08:21
1月24日,日本眾議院全體大會上安倍發表施政演說,首次明確提出修改憲法,點名指責中國。
“美方要求安倍承諾不再參拜靖國神社”,美國《華爾街日報》24日的這一報導給正在極右道路上狂奔的日本政府潑了盆冷水。報導稱,美方同時要求安倍重申日本此前就二戰問題所作的道歉,加快解決尤其令韓國不滿的慰安婦問題,緩解東亞的緊張局勢。美國國務院23日不承認但也不否認該消息的真實性,讓日本輿論議論紛紛。《日刊現代》25日評論稱,美國的不滿不容忽視,這是對安倍政權的極大打擊,“安倍正在被逼到懸崖”。《產經新聞》稱,如果美方的要求屬實,可能會被批評“偏向中韓的過度干涉”。共同社稱,美日正在協調奧巴馬總統今年4月訪日,要求安倍在敏感問題上保持克制可能是其中的一環。
《華爾街日報》24日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正通過美日之間的外交會議,私下向安倍傳達美方要求,希望日本方面保證安倍不會再次參拜靖國神社、在言行上保持克制。美方敦促日本與韓國方面接觸以彌補兩國之間的分歧,“這種分歧已讓日韓兩國共同應對地區問題的工作變得更加困難”,要求日本解決拖延幾十年的慰安婦問題。報導稱,目前還不清楚如果日本政府拒絕美國的請求,美方會如何應對。美國新任駐日大使卡洛琳•甘迺迪23日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採訪時批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甘迺迪稱美國對這一地區的形勢表示擔憂,對安倍的決定表示失望,“這是美國高級外交官罕見在公開場合批評安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亞洲問題高級副總裁格林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讓美國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境地,參拜對美日關係、對日本與鄰國關係以及日本走向正常大國都沒有幫助,安倍晉三目前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奧巴馬展示他有推進日韓關係的辦法。報導稱,本月,日本副外相岸信夫、新成立的日本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人谷內正太郎先後訪問美國,與美國國務卿克裡、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舉行會談。日本獨立智庫“東京財團”外交學者渡邊認為,如果美國以錯誤的方式向安倍施壓,可能會把安倍逼向角落,“安倍政府很受日本青年的歡迎和支持,一部分日本青年認為,為什麼我們要聽美國人的?”
“來自美國的最後通牒,安倍政權瀕臨懸崖”,《日刊現代》25日以此為題發文稱,美國的警告雖然不是通過正式途徑傳達,但不容忽視。美國不否認該報導的真實性,讓人懷疑這可能是美方故意向媒體透露的資訊。日本原外交官天木直人稱,日本自詡是美國的同盟國,和美國擁有共同的價值觀,但美國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失望”,這即是強調美國“與安倍的價值觀不同”。如今更是提出“不參拜”的要求,等於將對安倍的憤怒大白於天下。他認為,因為駐日基地經費等問題,美國目前還不至於重新審視與日本的同盟關係,但美國的立場是,安倍不斷挑起同中國、韓國的不必要的衝突,不可原諒。美國不希望東亞衝突不斷,因此有必要對安倍的行動加以束縛。
更令日本政府煩心的則是安倍在達沃斯論壇的狂言。22日,安倍在達沃斯接受媒體採訪時將眼下的日中緊張關係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英德關係,引起國際輿論一片譁然。英國《金融時報》24日評論稱,將日中關係類比為1914年的歐洲非常可怕,具有煽動性。24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達沃斯回應說,安倍的說法時空錯亂,莫名其妙。現在的世界與100年前相比已發生巨大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維護和平的力量不斷增強,世界和平是有保障的。王毅敦促日本的當政者不要試圖轉移視線,模糊焦點,還是應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言行,認真對待國際社會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批評。
日本媒體對國際輿論批評安倍頗為不滿。《產經新聞》25日再次強調,安倍在採訪中說的是日語,沒有說過日中和一戰前的英德“處於同樣狀況”,這是英文翻譯為了說明添加的。文章還引述外交消息人士的話稱,英國媒體有“反日情緒”,“要警惕英國記者受到中國宣傳的影響,走向反日的道路”。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美催日本還300公斤鈈 可制50枚核彈
美在冷戰期間將其交給日本做研究,其中大部分為武器級鈈,收回因擔心落入恐怖分子之手
日本媒體26日援引日本和美國政府訊息源報導,美國正在催日本歸還超過300公斤的放射物質鈈。報導說,美國在冷戰期間把這批放射物質交給日本,用於研究,其中大部分為武器級鈈。二戰時投在長崎市的原子彈就使用鈈製作內核部分。
日方
曾拒絕還 稱要用於研究
共同社26日放出這一獨家消息。報導說,美國曾於冷戰時期交給日本331公斤鈈,其中大多數為武器級豐度的鈈,用於核研究。共同社說,這批鈈目前在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用作快中子反應堆核燃料。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後推行強調核安全的相關政策。美國說,為避免危險放射材料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必須消除或最小化使用核材料。美方隨後向日本提出歸還這批鈈的要求。
共同社報導,日本原先強烈反對歸還這批鈈,理由是日本需要這批鈈用於快中子反應堆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其他研究人員先前說,日本需要那批鈈用以研究,那批鈈對於研究資料的生成至關重要。
依照共同社公開的資料,日本現在還有另外大約44噸鈈,但這些鈈的品質不足以用於研究目的。但美國在過去幾年內多次提出要求,日本最終答應歸還。
美在冷戰期間將其交給日本做研究,其中大部分為武器級鈈,收回因擔心落入恐怖分子之手
日本媒體26日援引日本和美國政府訊息源報導,美國正在催日本歸還超過300公斤的放射物質鈈。報導說,美國在冷戰期間把這批放射物質交給日本,用於研究,其中大部分為武器級鈈。二戰時投在長崎市的原子彈就使用鈈製作內核部分。
日方
曾拒絕還 稱要用於研究
共同社26日放出這一獨家消息。報導說,美國曾於冷戰時期交給日本331公斤鈈,其中大多數為武器級豐度的鈈,用於核研究。共同社說,這批鈈目前在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用作快中子反應堆核燃料。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後推行強調核安全的相關政策。美國說,為避免危險放射材料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必須消除或最小化使用核材料。美方隨後向日本提出歸還這批鈈的要求。
共同社報導,日本原先強烈反對歸還這批鈈,理由是日本需要這批鈈用於快中子反應堆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和其他研究人員先前說,日本需要那批鈈用以研究,那批鈈對於研究資料的生成至關重要。
依照共同社公開的資料,日本現在還有另外大約44噸鈈,但這些鈈的品質不足以用於研究目的。但美國在過去幾年內多次提出要求,日本最終答應歸還。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專家:日製核武欠離心機
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向本報稱,今次消息「令人震驚」。他表示,美國有必要向世界交代為何當年會給予日本那麼大數量武器級元素,是否有違核不擴散規定。他稱,日本自己有足夠的元素,美國是否還有需要提供成疑。他猜測此時傳出這消息可能有「弦外之音」,美國可能藉此表達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不悅。
黃東:只需1年便可擁核
黃東稱,日本核技術水平高,戰後亦致力培養核技術人才。他稱,只要擺脫法律掣肘,日本要發展核武「並不難」,只需改造設施、建造離心機提煉高濃縮鈾便可,他推測日本只需1年便可製造核武。
日本政論雜誌《選擇》去年引述一份日本政府2006年報告稱,日本開發核武需時要3至5年、2000億至3000億日圓。
報道指出,日本商用核反應堆所產生的-239,雖然是核武主要原料,但純度較底,日本提煉鈾的能力亦不足以製造核彈。
Re: 以後的日本首相還敢參拜靖國神社? page 15 (安倍智囊:中國若棄核武日考慮取消集體自衛權Page 12)
日媒證拜登親促安倍勿拜靖國 (09:13)
共同社今天報道,日美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副總統拜登去年12月初曾明確向安倍表示,不應前往參拜靖國神社。
報道稱,拜登去年12月12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電話會談時,提及了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並多次表示「不應前往」; 拜登還要求日方自我克制。據報,當時安倍在回答拜登表態時說:「我將自行判斷。」
結果,安倍首相在兩周後的12月26日正式參拜了靖國神社。美國政府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失望」。
近日,美駐日大使卡羅林在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重申﹕「擔憂地區局勢緊張,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決定感到失望。」
日本媒體報道沒有對美國政府日前為何公開否認曾警告安倍勿參拜一事作出任何揣測。不過共同社報道分析認為,這些剛剛披露的細節,證明安倍的言行,是導致美方事後反應強烈的主要原因。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月7日將訪問美國,岸田將向美國務卿克里轉達安倍政府努力改善日中、日韓關係的意願。共同社稱,自從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招致美國公開表示「失望」之後,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外相訪美盡快修復日美關係,使得日本重獲奧巴馬政府的信賴。
報道還引述外交人士消息透露,美國國務卿克里計劃2月中旬出訪中韓兩國,但以去年10月曾到訪日本為由,訪問行程中未安排日本。
(BBC)
共同社今天報道,日美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副總統拜登去年12月初曾明確向安倍表示,不應前往參拜靖國神社。
報道稱,拜登去年12月12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電話會談時,提及了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並多次表示「不應前往」; 拜登還要求日方自我克制。據報,當時安倍在回答拜登表態時說:「我將自行判斷。」
結果,安倍首相在兩周後的12月26日正式參拜了靖國神社。美國政府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失望」。
近日,美駐日大使卡羅林在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重申﹕「擔憂地區局勢緊張,對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決定感到失望。」
日本媒體報道沒有對美國政府日前為何公開否認曾警告安倍勿參拜一事作出任何揣測。不過共同社報道分析認為,這些剛剛披露的細節,證明安倍的言行,是導致美方事後反應強烈的主要原因。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2月7日將訪問美國,岸田將向美國務卿克里轉達安倍政府努力改善日中、日韓關係的意願。共同社稱,自從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招致美國公開表示「失望」之後,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外相訪美盡快修復日美關係,使得日本重獲奧巴馬政府的信賴。
報道還引述外交人士消息透露,美國國務卿克里計劃2月中旬出訪中韓兩國,但以去年10月曾到訪日本為由,訪問行程中未安排日本。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