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2013年12月04日 22:51
2013年12月4日,北京匡時2013秋拍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澄道——中國書夜場”亮相。齊白石《荷花蜻蜓》以220萬起拍,延續著澄道夜場的火爆勢頭,價格一路攀升,最終以660萬落槌。拍前估價為300萬—350萬元。尺寸:101×34cm。
觀《荷花蜻蜓》,初秋時節,塘中荷葉漸黃、蓮藕長成而紅荷尚在,一尾輕靈的蜻蜓闖進這靜謐的畫面,這一刻在白石老人的筆下被永久地保留下來------雖然荷葉青翠不再卻並無破敗之感,反而這“秋日思語”別有一番情趣。那只可愛的蜻蜓,身體舒展,兩對透明的翅膀俯衝而來,輕盈天真。能將這樣的小蟲觀察到如此入微的地步,而又能將其輕鬆地現於筆底,則非大師不能為也。 工與寫、紅與黑相互襯映,整幅畫面活脫脫一片生氣盎然之景象。
全畫用筆或是重拙、或是輕靈、或是粗獷、或是纖美,力度精到,情趣獨具,饒有金石之氣;墨色酣暢淋漓,濃中有淡、實中帶虛,層次豐富,黑色和紅色相互映照。荷花用朱砂塗出,略帶皴擦,畫出荷花的晶瑩剔透的質感。在構圖上,紅花從“綠葉”中伸出,正是綻放之際,一荷瓣折落,錯落有致。上方一舒荷倒蓋,虛筆勾勒,淡墨染之,遠處兩支尖荷作襯,虛中有實。下方半片巨葉掩映,遮擋紅荷,以厚重的塊面繪出,墨色變化豐富,層次分明,實中有虛。荷杆從畫的左下面的邊際畫出,一巨大荷葉在右邊與之相抵,如撐開的“ 綠”傘,荷葉破出畫面,畫面僅留荷葉三分之二,給人一種如同巨大荷塘在眼前的感覺。數支荷杆粗細長短不一,彼此交叉偶露尖荷,給人真實之境。整個畫面紅花與墨葉相映,富有生機;荷葉前後有序,蜻蜓翩翩起舞。花苞在田田荷葉之間綻放,有一種“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感覺。左上蜻蜓,可謂點睛之筆。齊白石說過:“餘作畫每兼蟲鳥,則花草自然有工致氣。若畫尋常花卉,下筆多不似之似,決不能此荷花也。”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2013年12月04日 21:40
2013年12月4日,北京匡時2013秋拍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澄道——中國書夜場”亮相。齊白石《花卉草蟲冊(十幀)》以300萬起拍,隨著競價的攀升,不斷有買家退出爭奪,到1000萬時,場內響起掌聲,最終經過10多分鐘的激烈競逐,以1800萬落槌(成交價為2070萬)。拍前估價為350萬—400萬元,尺寸:23×32cm×10。
這套冊頁繪於1921年,正處於齊白石變法期間。其中草蟲冊甚多,純為工筆,以色彩為主,而極少用墨。構圖飽滿,工筆劃蟲,花草則用寫意之法。冊頁中的工筆草蟲情趣盎然,筆墨清雅,工整細緻有天真之態,實不輸於真實世界的草蟲。齊白石以率真老辣的筆墨,鮮豔亮麗的色彩,生動自然的造型,以及他天真童趣的心靈和奇特的想像力,創造出一種大自然的律動,一曲無聲的樂章。
《花卉草蟲冊》中,作品均以植物花卉和昆蟲搭配,貝葉、稻穗、牽牛花、白菜、枇杷、絲瓜等花卉恣意描繪,螞蚱、蛐蛐、螳螂、蛾子、蜜蜂等昆蟲則穿插其中,或棲息樹葉之上,或振翅欲飛,栩栩如生、躍躍欲動,雖然都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草蟲,但是齊白石都賦予了它們一種永恆的美感。
《花卉草蟲冊》描繪的是那極鮮活、極具靈氣的寫意果蔬花卉,頗費周折、匠心獨運的工筆昆蟲,使觀者深受感動。這套冊頁為同窗、摯友楊度所繪,當時的楊度已經一心學佛修禪,齊白石自是不會等閒視之,非一般草蟲題材作品所能比。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筆草蟲為“織毫畢現”,“細裡有寫”,“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數十年粗細寫生功夫是畫不到的”,此《花卉草蟲冊》正如其論!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齊白石《魚蝦圖》領銜京津畫派近百件真跡展出
2013年12月21日 08:45:33
太原12月20日電 (胡健)山西博物院與天津博物館舉辦的“京津畫派書畫精品展”20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以齊白石《魚蝦圖》真跡領銜的京津畫派35位代表人物的89件組繪畫作品也集體亮相,再現了20世紀前期中國畫壇的鼎盛風貌。
展品中當代著名畫家齊白石的《魚蝦圖》真跡廣為大眾熟知,其簡單質樸的濃淡幾筆將蝦、蟹、草蟲描繪得惟妙惟肖,然而這一畫風的形成得益於京津畫派代表人物陳師曾一次勸告。“當時齊白石畫八大山人冷逸一路不受歡迎,陳師曾勸他改變畫風自出新意。於是,齊白石57歲左右改變畫風,時人稱為‘衰年變法’。”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于英說。
于英說,京津畫派作品是第一次到外省市展出,這些畫家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為宗旨,上追宋元,借古開今,同時也不拒絕西法的為我所用,強調以傳統筆墨功力為基礎,以西洋色彩和寫生技法為借鑒,在20世紀中國畫的“求變歷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京津畫派是20世紀初期以北京、天津地區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以保存、發揚國粹為基本宗旨的國畫流派。在中國畫遇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動盪時,一批新銳畫家大膽地以西方繪畫技法“改造”中國繪畫,並與海上畫派、嶺南畫派共同構成20世紀前期中國畫壇三足鼎立的格局。
2013年12月21日 08:45:33
太原12月20日電 (胡健)山西博物院與天津博物館舉辦的“京津畫派書畫精品展”20日在山西博物院開展,以齊白石《魚蝦圖》真跡領銜的京津畫派35位代表人物的89件組繪畫作品也集體亮相,再現了20世紀前期中國畫壇的鼎盛風貌。
展品中當代著名畫家齊白石的《魚蝦圖》真跡廣為大眾熟知,其簡單質樸的濃淡幾筆將蝦、蟹、草蟲描繪得惟妙惟肖,然而這一畫風的形成得益於京津畫派代表人物陳師曾一次勸告。“當時齊白石畫八大山人冷逸一路不受歡迎,陳師曾勸他改變畫風自出新意。於是,齊白石57歲左右改變畫風,時人稱為‘衰年變法’。”天津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于英說。
于英說,京津畫派作品是第一次到外省市展出,這些畫家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為宗旨,上追宋元,借古開今,同時也不拒絕西法的為我所用,強調以傳統筆墨功力為基礎,以西洋色彩和寫生技法為借鑒,在20世紀中國畫的“求變歷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京津畫派是20世紀初期以北京、天津地區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以保存、發揚國粹為基本宗旨的國畫流派。在中國畫遇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動盪時,一批新銳畫家大膽地以西方繪畫技法“改造”中國繪畫,並與海上畫派、嶺南畫派共同構成20世紀前期中國畫壇三足鼎立的格局。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3500件中外艺术品长沙参展 齐白石黄宾虹作品亮相
2013年12月21日 08:45:33
130多家国内外画廊、艺术机构、美术院校及众多艺术家,云集长沙参与艺术的盛会。首届长沙(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今天在省展览馆开幕,共展出绘画、书法、工艺品、陶瓷等当代艺术品3500件。
首届艺博会,展区面积达1万平方米。国画大师黄永玉、齐白石、黄宾虹、陈白一、黄铁山,及著名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毛焰、王广义等人的作品,均在展会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杨福音艺术馆等省内专业艺术机构,也展出了部分收藏作品。
据介绍,这是我省首次举办大规模的艺术品博览会,旨在搭建艺术的展示交流平台,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展会期间,还将同步举办“红色之旅”书画艺术作品展、艺术品电子竞价会等活动。展会为期4天,观众可免费参观。
2013年12月21日 08:45:33
130多家国内外画廊、艺术机构、美术院校及众多艺术家,云集长沙参与艺术的盛会。首届长沙(国际)艺术品博览会,今天在省展览馆开幕,共展出绘画、书法、工艺品、陶瓷等当代艺术品3500件。
首届艺博会,展区面积达1万平方米。国画大师黄永玉、齐白石、黄宾虹、陈白一、黄铁山,及著名当代艺术家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毛焰、王广义等人的作品,均在展会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杨福音艺术馆等省内专业艺术机构,也展出了部分收藏作品。
据介绍,这是我省首次举办大规模的艺术品博览会,旨在搭建艺术的展示交流平台,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展会期间,还将同步举办“红色之旅”书画艺术作品展、艺术品电子竞价会等活动。展会为期4天,观众可免费参观。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拍賣市場進"私藏時代":王世襄收藏拍出5500余萬
2013年12月20日 14:35:34
在不久前結束的北京保利2013秋拍近現代書畫夜場“黃胄美術基金會推薦專場”上,黃胄作品《歡騰的草原》拍價高達1 . 288億元,創今年中國書畫拍賣紀錄,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內地秋季拍賣市場上唯一的過億作品;靳尚誼的作品《塔吉克新娘》以8510萬元創中國嘉德油雕板塊20年拍賣新高。消息一出,便賺盡賣家、買家與收藏家的眼球,更從某種程度上解答了人們對秋拍市場的各種猜想,不得不說,經典畢竟是經典。
書畫市場回暖 向大師致敬
從2013年的拍賣市場行情來看,雖然比不上2011年的火熱大爆發,但是對2012年的低迷狀態還是有所寬慰。在嘉德春拍中,伴隨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作品的低價成交甚至流拍,人們不得不問,大師的作品是否沒有了升值的空間,今後大師何在?面對此種質疑,秋拍以一記響亮的重錘給處於迷茫狀態下的收藏家一個滿意的答案:大師仍在,經典不老。
1.288億,不得不說今年是名副其實的“黃胄年”。黃胄的作品憑藉其熱情奔放、俊逸灑脫的藝術感染力,市場行情一直很穩定,不溫不火。他的作品《馴馬圖》之前在2011年嘉德春拍中拍得6037 . 5萬元,為其作品最高價,相比較齊白石、張大千等之前拍出的天價作品而言,黃胄作品的價格一直較平穩。然而隨著其作品在市場上認知度的提高,拍賣價格也呈上漲之勢。據雅昌藝術網資料顯示,今年春拍黃胄作品上拍量217件,成交173件,均價34萬元/平尺,為歷年最高。北京保利春拍黃胄作品《日夜想念毛主席》 《于闐歌舞》和匡時春拍作品《民族大團結》均以理想價格落槌,而在今年的秋拍中,黃胄作品更是榜上有名,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與齊白石、張大千等今年的平淡戰績形成對比。可見,拍賣市場也隨著政策、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而進行著自我調整,可謂“風水輪流轉,今年到我家” 。
據北京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透露,《歡騰的草原》是民間收藏的黃胄優秀作品之一,拍前就受到廣泛關注,有超過60位買家表達出購買意向,其中不乏被這件作品吸引入場的新買家。《歡騰的草原》集中了黃胄在人物畫、動物畫兩方面高深的藝術造詣,是可交易的黃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獲得這樣的拍賣成績可謂實至名歸,同時也說明市場上有很多渴求高品質藝術品並具有競價能力的買家,市場日趨回暖。
北京盈時在本季秋拍中同樣向大師致敬,推出“黃永玉精品專場”,這也是國內首次為黃永玉作品開闢專場的拍賣。其經典之作以飽滿的、擁抱時代生活的熱情,將中國水墨賦予溫度與色彩,發時代之音,抒精髓之情。此外,在北京匡時秋拍中,也為藏家集中呈現了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師的經典代表性作品50餘件,成交額令人欣喜,從中不難看出,中國收藏界重視大師、推崇巨匠,高端、頂級作品已和拍賣市場與時俱進。
古色古香意味濃 民俗“小玩意”引關注
談及收藏,相信會有相當一部分藏家認為越古老、越稀缺的越有收藏價值,但是畢竟對古代的研究少,因此藏家都表現得十分慎重。2013年的秋拍中,古代書畫部分表現亮眼,這表明越來越多的藏家正在進入古代書畫收藏市場,前景明朗。
香港佳士得“中國古代及近現代書畫”秋拍取得可觀成績,其中古代書畫成交1 . 5億港元,成交率為92 %,清代董邦達延續內地嘉德“大觀”的強勁勢頭,其《石樑瀑布》以3260萬港元成為專場最高成交價。在今年嘉德秋拍大觀夜場中,兩件古代書法作品最引人注目,一件是“石渠寶笈”著錄作品文徵明的《自書雜詠》 ,以5175萬元成交拔得頭籌,其上一次於2006年出現在拍賣會時,成交價不過是400多萬元。另一件龔賢書法《自書詩二十四首》 ,以2645萬元的成交價刷新其作品拍賣紀錄,古代書畫拍品中的董邦達《葛洪山八景》則以5060萬元創出畫家作品新紀錄。
北京盈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樂認為,藝術品市場回暖,很難憑單一因素就能實現,市場回暖更多的要靠經濟因素,是整個大環境經濟復蘇的問題,但古代書畫市場的持續向好,肯定會對拍賣市場走出調整期有好處。古代書畫被市場追捧,說明了它本身價值的回歸,另外也說明在當前的形勢下,市場在做不同方面的嘗試,希望能有個突破點。
今年秋拍嘉德還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拍賣市場進入了“私藏時代” 。嘉德一次性推出9個藏家私人珍藏專場, 3個專場成交率高達100 %。最大的看點是“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舊藏”專場,所有藏品均為首次對外亮相,最終成交額超過5500萬元人民幣。私人珍藏也是今年嘉德書畫拍賣的一大特點,發掘市場上沒露過面的新面孔,近期頻繁亮相的高價作品,已經被買家作為慎重選擇之列,他們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到價值空間更大的新作品上。
繼2003年中國嘉德舉辦王世襄收藏專場拍賣後時隔十年,中國嘉德再度為人們呈現王世襄的往日珍藏“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舊藏”專場,450餘件(套)藏品均為首次對外亮相,受到藏家熱烈追捧。本專場中推出的兩件傢俱,是王世襄一生中擁有獨特意義的兩件:其所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傢俱“明末清初黃花梨琴案”及最後一件傢俱“花梨木獨板大畫案” ,分別以1265萬元和517.5萬元成交。本次上拍的民俗“小玩意”收藏如匏器、鴿哨、葫蘆之精,世所罕見,引發眾多藏家關注。最終,“道光官模子蟈蟈葫蘆三具”以103.5萬元創出紀錄,另一套“晚清官模子蟈蟈葫蘆九具”以80.5萬元高價易主;王世襄收藏的鴿哨本次也首次面世,“‘鴻’字葫蘆兩對及截口三對”以78.2萬元成交。另一專題370餘部藏書首次向大家展示了王世襄的藏書家身份,而最終宋代李誡編修的《李明仲營造法式》以89 . 7萬元成交,位列首位。
中國嘉德工藝品部負責人喬皓表示:“王世襄是真正的收藏家和學者,其研究和涉獵領域之廣常人難以企及,王老做事嚴謹為人謙和,是令人敬仰的大家,通過本場可以感受到藏家對王老的尊敬和推崇,也顯示了學術對市場的推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從本場可以看到,王老珍藏的鴿哨、葫蘆等‘小玩意’備受青睞,不得不說傳統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亦受到廣泛關注,顯示了當下藏家對傳統文化認知的深度。 ”
中國嘉德書畫部總經理郭彤認為,今年秋拍市場的氛圍和熱度總體好於去年同期,拍場呈現出多元化、理性化的良好態勢,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經典作品與普通作品的價格不斷拉大,這是市場進一步成熟的表現。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江南才子 潦倒而死
唐伯虎是明代「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天才畫家,其畫風秀潤縝密,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三人合稱江南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唐被視為中國文人畫的一個高峰。
唐生於一四七○年,是蘇州人,自小才華出眾,出身商人家庭,但廿多歲時家道中落,後來仕途失意,雖有理想抱負,最後潦倒而死,年僅五十四歲。唐有不少傳世作品,但贋品亦不少。因知名度高,很多人願花重金收藏唐的作品,其中《松崖別業圖》手卷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以七千多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其作品成交價紀錄。
唐伯虎《八景圖》真迹重現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明代著名書畫家唐伯虎的真迹在廣州重現。一名姓魏的男子,近日公開亡父收藏的一批宋、明、清代古畫,包括唐伯虎的《八景圖》、清代畫家費丹旭的《瑤池仙祝圖》。這批古畫大部分經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鑑定為真品,幸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用雨衣包裹掩埋才得以保存,但目前受損極為嚴重,急待搶救和保護。
重現的唐伯虎真迹《八景圖》,畫中景致布局精細,人物栩栩如生,畫面生趣盎然。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加上經過文革時期的摧殘,導致損毀嚴重,畫作每次展開都會出現嚴重剝落。幸好專家稱仍有辦法修復,「《八景圖》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應可獲搶救、還原。」
擁故宮博物院證書
收藏這批珍貴古畫的魏先生表示,該批畫是他父親在文革期間,用生命搶救下來的。當時部分畫作整幅被摺成長闊一寸的細小方形,再用雨衣包起,掩埋在花泥裏才得以幸存。魏先生的父親去年過身,據悉,魏父生前收藏的書畫,分別來自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一位重要歷史人物、潮汕富商,以及文革初期「破四舊」前放棄文物的民眾。
今次公開的古畫,除唐伯虎的《八景圖》外,還有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書對聯、清代謝東瀾的《花鳥四條屏》、費丹旭的《瑤池仙祝圖》、馬逸的《花鳥圖冊》,以及王原祁的山水畫和蔣廷錫的花鳥畫等。這些古畫大部分都有故宮博物院研究鑑定專家單國強、潘深亮開出的真品鑑定證書,已被鑑定為真迹,且部分作品罕見,例如費丹旭的畫作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也僅存三幅,相信這批畫作如作拍賣,價值應該不菲。
唐伯虎是明代「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天才畫家,其畫風秀潤縝密,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三人合稱江南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唐被視為中國文人畫的一個高峰。
唐生於一四七○年,是蘇州人,自小才華出眾,出身商人家庭,但廿多歲時家道中落,後來仕途失意,雖有理想抱負,最後潦倒而死,年僅五十四歲。唐有不少傳世作品,但贋品亦不少。因知名度高,很多人願花重金收藏唐的作品,其中《松崖別業圖》手卷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以七千多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其作品成交價紀錄。
唐伯虎《八景圖》真迹重現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明代著名書畫家唐伯虎的真迹在廣州重現。一名姓魏的男子,近日公開亡父收藏的一批宋、明、清代古畫,包括唐伯虎的《八景圖》、清代畫家費丹旭的《瑤池仙祝圖》。這批古畫大部分經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鑑定為真品,幸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用雨衣包裹掩埋才得以保存,但目前受損極為嚴重,急待搶救和保護。
重現的唐伯虎真迹《八景圖》,畫中景致布局精細,人物栩栩如生,畫面生趣盎然。可惜因為年代久遠,加上經過文革時期的摧殘,導致損毀嚴重,畫作每次展開都會出現嚴重剝落。幸好專家稱仍有辦法修復,「《八景圖》通過現代高科技手段,應可獲搶救、還原。」
擁故宮博物院證書
收藏這批珍貴古畫的魏先生表示,該批畫是他父親在文革期間,用生命搶救下來的。當時部分畫作整幅被摺成長闊一寸的細小方形,再用雨衣包起,掩埋在花泥裏才得以幸存。魏先生的父親去年過身,據悉,魏父生前收藏的書畫,分別來自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一位重要歷史人物、潮汕富商,以及文革初期「破四舊」前放棄文物的民眾。
今次公開的古畫,除唐伯虎的《八景圖》外,還有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書對聯、清代謝東瀾的《花鳥四條屏》、費丹旭的《瑤池仙祝圖》、馬逸的《花鳥圖冊》,以及王原祁的山水畫和蔣廷錫的花鳥畫等。這些古畫大部分都有故宮博物院研究鑑定專家單國強、潘深亮開出的真品鑑定證書,已被鑑定為真迹,且部分作品罕見,例如費丹旭的畫作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也僅存三幅,相信這批畫作如作拍賣,價值應該不菲。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2013企業藝術收藏:一擲千金的豪購盛宴
2013年12月28日 08:08
編者按:2013年,企業收藏無疑是藝術品市場的熱點,也是本報“收藏長廊”關注的焦點。如何看待日漸流行的企業收藏?企業收藏熱如何形成?面臨怎樣的問題?如何保證收藏的專業性和藏品質量?企業收藏的回報率如何?企業收藏的風險何在?企業收藏未來有怎樣的趨勢?本期年終盤點,我們將目光再次集中於備受關注的企業收藏,邀請業內專家及從業人士,全方位解讀企業收藏。
成因與發展趨勢
沈其斌(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喜瑪拉雅美術館創始館長)
由沈其斌負責的新藝經藝術研究院在近日發佈的《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國內企業收藏資金約為450億元,企業收藏成為熱潮。沈其斌分析,企業收藏熱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企業品牌的需要,藝術品收藏能起到提升企業文化品牌和文化競爭力的作用;其次,房地產、股票的投資黃金期已過,收益率大不如前,作為財富管理的配置手段之一,藝術品作為新興產業,也是避險的財富工具,價值增長空間比其他行業高,成為企業財富保值增值的選擇之一;再者,藝術品投資與收藏也是企業戰略轉型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傳統企業,進入發展瓶頸期,迫切需要轉型。
在沈其斌看來,隨著企業收藏熱的升溫,未來企業收藏的能量會越來越大,企業收藏的優勢在於制度化、戰略化,並且有企業資金作為保障,會成為很多企業戰略發展的一部分,也是未來收藏的大方向。企業收藏不僅會成為企業資產配置、財務安排的得力手段,還會對企業品牌、企業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性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他認為,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企業收藏會從目前的無序逐漸走向制度化、系統化,這也是企業收藏未來的趨勢。此外,在未來的藝術普及、推廣和教育事業中,企業收藏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會成為私人美術館未來的主要力量。
不過,沈其斌也呼籲,企業收藏需要政策性的扶持。作為企業收藏,國家應該考慮從宏觀層面上給予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力度,如制定稅收減免或者稅收抵扣政策,鼓勵企業收藏。從法律層面上,制定相應法規,解決企業收藏的顧慮。收藏之後,發揮收藏品的作用,建立私立美術館、成立非營利機構或者基金會,給予政策上的扶持。此外,在企業收藏技術上的指導、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需要政策性的扶持,這些是企業收藏走向規範化和壯大的必要條件。
企業收藏:規模與現狀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投資收藏企業化、機構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指出,企業藏家購買力占整個藝術品市場的60%以上,活躍在北京、上海各大拍賣場上的買家,70%以上都是企業家。
在截至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誕生的億元拍品中,大部分直接和企業收藏相關,在2013年10至12月拍賣季期間,企業豪購藝術品也成為各大媒體焦點:大連萬達集團以1.72億元拍下畢卡索作品《兩個小孩》;廣東中山企業家鄭華星以2.3644億港元拍得明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等。
感歎企業收藏非凡實力的同時,很多人也表示,藝術品市場的高漲與這些機構介入者的購買行為密切相關。顯然,企業收藏和藝術品市場現實利益的驅動相關,尤其是深諳投資的企業,早已看到藝術品市場的投資機會和回報。企業介入收藏不僅將中國藝術品推向億元時代,收藏構成也從私藏向公藏轉變。藝術品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高端藝術品流向資金雄厚的企業和機構,傳統收藏家邊緣化,一般的老百姓進入低端消費市場,價格也相應出現兩極分化。
隨著中國企業階層的崛起,企業收藏將成為又一波收藏大潮。受此影響,富有的中國藏家也帶動了私人美術館的興建熱潮。據相關資料統計,2015年,中國博物館數量預計達到3500家,而這一目標已提前3年實現,2012年,中國備案博物館數量達到3866家。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收藏仍處於初級階段,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很多企業的收藏制度和機制無序化,缺乏長遠規劃和專業性,多以企業家個人喜好和理解進行收藏。其次,部分企業收藏屬於短期投資行為,而非長期戰略規劃,沒有納入企業戰略。再者,企業收藏和企業本身的關係不明朗。最後,企業收藏沒有發揮藏品的作用,疏於藝術品價值的發現和挖掘。
隨著富裕階層的增多,企業收藏逐漸成為時代潮流和收藏主力,企業收藏的實力和品位,也將決定中國收藏文化價值判斷的轉變與確立。
平臺與眼光
郭慶祥(大連萬達玥寶齋負責人)
11月5日,大連萬達集團(以下簡稱“萬達”)在紐約佳士得以1.72億元購得畢卡索作品《兩個小孩》,引起激烈爭議。負責購買藝術品的郭慶祥表示:“藝術收藏視野要放寬,簡單地說,藝術是世界的,收藏無國界,只要是好的藝術品,世界上任何國家都能分享。”他表示,好的中國藝術品西方也有收藏,比如,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都有中國藝術品。“我們收藏畢卡索的作品,就是出於這樣一種思路,市場上出現畢卡索的精品,又趕上歐洲經濟回檔,我們覺得這是購買西方藝術品的最佳時機。”
在郭慶祥看來,萬達現在已跳出只在中國或者只在華人收藏圈內購買藝術品的思維,站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平臺上,與全球各地大藏家競買一流藝術品。“收藏是一種無國界的行為,萬達面對的是國際範圍的拍賣市場和全球藝術品,視野與眼光必定有所不同。”郭慶祥表示,未來萬達還會繼續購買已在藝術史上地位穩固、得到認可的藝術家作品,比如“印象派”代表畫家莫内、梵古等的原創作品。當然,他也強調,萬達購買這些作品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在價格最合理的時機介入。
“除了購買更多西方藝術品外,萬達收藏還將挖掘具有原創性的國內藝術家作品。”郭慶祥介紹,截至目前,萬達已有3條收藏思路:一是收藏學貫中西的藝術家作品,尤其是吳大羽教學體系培養出的藝術家,如吳冠中、趙無極等;二是近現代西方代表藝術家的代表作,如畢卡索、莫内等世界美術史公認的現代繪畫大師;此外,在水墨畫方面,主要收藏潘天壽、李可染、石魯等對水墨畫有貢獻的現當代藝術家精品。
郭慶祥介紹,萬達在購買藝術作品時,並沒有固定的預算,而是根據市場情況,只要出現在萬達收藏範圍內的精品,在保真和價格合理的情況下,萬達就會購入。他表示:“萬達不收藏古書畫,因為古書畫的真偽很難鑒別,尤其是現在假鑒定家和偽專家很多,萬達絕不會冒這種風險。”而看重藝術作品的原創性和開拓性,則是其判斷作品價值的重要標準,在他看來,藝術價值是立收藏之根本。
類型及策略
馬學東(藝術市場研究中心執行總監)
馬學東介紹,從歷史來看,內地企業收藏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後期。
每個企業收藏的目的不同,策略有所不同,資金投入也不同。比如,新疆廣彙集團的收藏是將藏品公共化作為收藏的最終目的,其收藏始於20世紀90年代,每年在藝術品收藏方面的支出在1億元左右,收藏方向以中國近現代書畫十大畫家的作品為主,迄今為止收藏品已有500多件,集團計畫在藏品的基礎上,成立新疆廣匯美術館,並準備選擇合適時機,將藏品捐贈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另一類企業收藏是使收藏和企業業務發生關係,最典型的當屬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12年,該集團以2.16億元在北京匡時拍得“過雲樓秘藏古籍善本”,之後宣佈將對“過雲樓藏書”深度開發,比如“過雲樓藏書”再出版工程,將與世界知名出版公司合作推進海外出版,開展“過雲樓藏書”數位化保護存儲工程等。
此外,馬學東還特別介紹了企業收藏的運作嘗試,2012年,僑福集團在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內,將集團的收藏品直接放在公共空間中進行展示,將收藏品與購物、休閒等融於一體。
“總體而言,國內企業收藏整體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各個機構收藏定位、方向和目的各異,也決定了他們不同的收藏策略。”馬學東介紹。比如,泰康人壽保險股份公司的收藏以美術史為主要線索。從1996年開始藝術品收藏,泰康人壽每年以利潤的2%至5%作為收藏資金,收藏方向主要以現當代藝術為主,希望通過他們的收藏,最終形成一條中國現當代美術的收藏線索。
忍耐性和立體性
鄭好(企業家、昊美術館創始人)
在近年來湧現的企業收藏家中,鄭好無疑是較具有藝術判斷力和實力的收藏家之一,2013年,昊美術館溫州館開館,但坐落于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昊美術館上海館還在進一步完善中,他希望建成之後的美術館和周圍的業態形成互補關係。
與此同時,從昊美術館“立足本土,關注亞洲,輻射世界”的定位出發,昊美術館策劃並啟動一系列展覽活動,其中包括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合辦的“博伊斯在中國”展和韓國當代藝術大展。鄭好強調,“亞洲性”會在昊美術館未來的發展中充分表現。美術館已確定在未來的館藏作品中,中國現當代藝術品所占比重為50%,亞洲其他國家藝術品所占比重為40%,而剩餘部分則為西方及其他地區的現當代藝術品。
鄭好表示,2013年是其收藏發生轉變的重要節點,“建立美術館是私人收藏階段的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美術館學術化、體系化公共收藏的開始,收藏從個人喜好轉變為機構策略,從個人樂趣變為對大眾負責。”
“任何作品都和學術、市場相關,很難從一個點說明問題,企業收藏是立體的,需要綜合各方面因素從多角度進行考量。”鄭好強調,在做企業收藏之前,首先要明確收藏目的,是出於投資,還是建立美術館,還是作為長期方向性、文獻性的收藏,方向不同,策略也不同。“規劃方向後,有序、有節奏地做收藏,從專業角度入手,專人做專事,專業性不是單個藏家決定的,而是根據收藏的定位和體系,立體考慮,切不可個人性太強。”
鄭好認為,企業收藏是滴水成河的事,不能急功近利。“藝術收藏需要週期,也需要忍耐性,企業收藏不能用金錢衡量藝術品的價值,而是要看選擇的作品是否對文化藝術的交流有啟發作用,對公眾產生影響,能否經受時間的考驗。”
團隊力量與個人水準
顏明(收藏家)
古代書畫收藏家顏明一再表示,收藏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企業收藏要防範風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加強企業收藏的專業性。“現在進入收藏的企業,各行各業的都有,他們在自己的行業很專業,但在藝術品收藏領域可能是外行,藝術品收藏的專業性很強,不是有資金就能買得好、買得對。”
在顏明看來,企業收藏要專業,應該有專業的操作團隊,或者有專業人士指導,企業收藏是團隊力量和個人水準的綜合體現。當下,市場和研究機構的關係日漸密切,企業收藏應該綜合市場和研究等各方意見,堅持收藏寧缺毋濫的原則。而對於涉入收藏的企業家和相關負責人,也應該在收藏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鑒別能力。
顏明介紹,從20世紀90年代起,雅虎創始人、原首席執行官楊致遠就專注於收藏中國古代書法作品,購藏至今。在楊致遠的收藏中,較早的有元代的作品,但最為突出的是明清時期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吳門書法家和明末清初書法家的精品。
2014年,楊致遠的藏品將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在楊致遠長期的收藏過程中,他會經常與大都會博物館的研究員、各大拍賣公司的專家深入溝通,其每件藏品幾乎有專家團隊的把關。
收益和風險
呂立新(藝術品鑒賞與投資專家)
在呂立新看來,自2003年開始,他就察覺到了國內藝術品市場正發生著微妙變化,買藝術品的人開始由過去的外國人和港澳臺同胞變成了內地人,特別是內地一些先富裕起來的企業家,開始劍指藝術品,中國內地正在悄悄崛起一個有實力的收藏群體。
“如果買得對、買得准、買得好的話,回報率是非常高的,這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所獨有的,在西方藝術品市場上可能也沒有了。”呂立新介紹,在2009年,他的朋友以不到100萬元的價格向一位企業家轉讓了齊白石的《絲瓜蚱蜢》,在後來的匡時秋拍中,這件作品的成交價已高達1058萬元。“可以想像,4年時間的回報在10倍左右,這是其他任何行業不可能得到的回報率,也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這個階段能得到這樣的利潤。但是前提一定是買得好、買得准、買得精,否則就只有損兵折將,收藏專業性是很重要的。”他說。
同時,他介紹,國內企業收藏的盲目性較大,雖然很多企業有錢,但經常買不好,“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現象還是很明顯的。“藝術品市場陷阱很多,用大價錢未必能買好東西,有些企業博物館收藏的很多藏品都是贗品,這也是企業收藏存在的最大問題。”呂立新告誡,中國藝術品市場假貨充斥,拍賣會拍假、假拍現象比比皆是,風險很高,要想得到回報率,底線是不能買假。
管理與歸宿
吳鴻(批評家、青島正眸美術館藝術總監)
近年來,隨著投資方向的轉移,中國湧現出很多企業收藏,隨之也誕生了很多私人美術館,然而,在幾波私人美術館的興建熱潮中,很多也成為曇花一現,私人美術館的生存面臨巨大挑戰。
當前,由於社會捐助制度和免稅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人美術館的可持續發展。
吳鴻認為,企業收藏首先應根據企業的資金投入、戰略和目的,做相應的規劃和策略。現在,很多私人收藏轉為機構收藏。機構收藏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標準,和個人興趣性收藏的目的和定位完全不同,機構收藏是全新的規劃和開始。
對於企業而言,無論是做收藏還是做美術館,都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單獨來說,如何管理和維持美術館的正常運營,展現美術館的社會效應等是計畫建立私人美術館的企業,在建設之前就要考慮周全的問題。
“私人美術館要實現長遠發展,首先需要考慮自身運營,千萬不能將館藏變成無底洞,變為企業負擔。反過來,也不能純粹為了商業目的,將美術館變為藝術品的倒賣場所,私人美術館的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之間找到平衡。”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藝術品市場行情:一枝獨秀看字畫
2013年12月28日 08:12
2013年,是江西字畫作品在市場充分體現其價值的一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江西“十老”畫家之一的楊石朗去世13年後,其長達38.2米的手卷《三峽奇觀圖》拍出了582.4萬元的成交價。這是4月21日,由一家外來的拍賣公司——北京曠深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南昌舉行的第二期拍賣會上創出的紀錄。到目前為止,這是江西藝術品市場上公開成交的本土藝術家最貴畫作。
此後,本土拍賣公司也開始發力。較早即開始堅持藝術品拍賣的兩家機構——金石軒拍賣、崇源拍賣也頻頻舉槌。我省已登記的拍賣企業有160家,其中專業從事藝術品拍賣的只有六七家。春拍後,據悉有30餘家拍賣機構開始對藝術品拍賣產生濃厚興趣。今年12月27日至2014年1月間,至少還有北京曠深、本土金石軒及南昌古玩城等組織的4場字畫拍賣會。
2013年,江西“十老”畫家之一陶博吾精品畫作在本年度躍上每平方尺10萬元臺階,引領了江西字畫價值倍增之勢。水漲船高,藏家出貨意願開始增強,不少精品也將頻現拍場。市場利好時藏家放出藏品套現是合理現象,不過,由於本年度字畫追捧之熱令藝術品價格高企,容易導致藏家期望值過高而致拍品流拍。因此,拍賣機構與藏家雙方,宜調整好心態面對即將到來的多場拍賣。價格大幅度拉抬之後,字畫價格進行新一輪盤整是必然的,市場畢竟需要時間去慢慢消化令人咋舌的高價。
本年度收藏市場,一方面字畫一枝獨秀,另一方面,陶瓷拍賣會頻現省城南昌,也令瓷都一二線陶瓷藝術家們對省城藏家群體刮目相看。瓷器交易在南昌開始活躍。不過,目前陶瓷拍賣會上,令人最想搞明白的是:其真實成交的比重到底有多大?與價格不易看懂的當代藝術陶瓷不同的是,民國瓷這類由美術史梳理過的拍品,則在拍場上表現喜人。12月5日,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舉行的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江西藏家送拍的一件民國王步青花蘆雁圖瓶最終以805萬元成交。據介紹,此件藏品於2004年以27.6萬元購得,10年不到價格漲了近30倍。
2014年,收藏品類可能會出現兩個走向:一是古代字畫,二是油畫。目前,江西通過文物拍賣資質審核的拍賣公司以往僅有一家,但實際該公司並未舉行過相關拍賣活動。拍賣市場的火熱,將促使古代字畫拍賣會在南昌上演的腳步加快。油畫拍賣,在江西尚未有實質性進展,但從北京拍場的喜人景象看,江西油畫的未來應該值得期待。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大資本入場攪局:藝術品電商競爭白熱化
2013年12月30日 07:12
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引人矚目的變化之一,便是藝術品電商在這一年中迎來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據多家權威機構統計,2013年藝術品電商市場整體規模有了質的變化,全行業在大量資金湧入的基礎上告別以往近十年的平淡成長,進入了一個快速整合期。整個電子商務市場中新的線上藝術交易平臺不斷湧現,而老平臺則加速變革,不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節奏的一部分平臺則被淘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3年,對藝術電商來說,更多是大規模資本進入藝術市場的探路年,未來兩三年內,這個雲集上千家平臺,整個市場規模卻還不足傳統市場1%的“藍海”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線上市場的改革創新對於更規範線下市場的加速形成將起到真正的推動作用。
傳統拍賣行搶灘 大眾平臺進軍藝術市場
2013年藝術電商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傳統拍賣行大規模試水電子商務以及大眾電子商務平臺進軍藝術市場。
2012年底,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與沃霍爾基金會聯合進行了線上拍賣。隨後的一年內,蘇富比[微博]、日本第一大拍賣行親和等國外知名拍賣行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線上藝術品交易系統;國內一線拍賣行保利、朵雲軒等嘗試線上拍賣,加上原有的嘉德線上和趙湧線上,國內藝術界耳熟能詳的拍賣機構除了北京匡時以及與嘉德線上分拆後的中國嘉德之外,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相應的線上交易平臺。
比起以往以電子商務為主營業務的博寶藝術網、HIHEY線上等平臺來說,傳統拍賣行涉足電商無論在成交規模、競價激烈程度、拍品溢價率等經濟效益方面,還是新聞的轟動效應、上拍作品和畫家知名度、專場組織等社會效益方面,都已經實現了全面超越。
比起傳統拍賣行這些線下拍賣巨頭的試水僅僅為嘗試來說,前幾年在大眾消費領域頻頻發起價格戰的幾家全品類電商則開始在藝術市場悄然發力。
5月2日,保利聯合淘寶拍賣頻道舉行傅抱石父女專場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藝術品電子商務市場的標誌性事件。11月19日,家電巨頭蘇甯在其直屬電商平臺蘇甯易購[微博]正式上線藝術品拍賣頻道,當天便達到300萬元的交易額。12月2日,歷來與蘇甯易購針鋒相對的國美線上也正式上線藝術電商平臺“國之美”。據悉,京東的藝術品拍賣頻道目前也在積極籌畫中,計畫於2014年上線。
至此,總覆蓋99%中國消費者的幾家電子商務平臺巨無霸均擁有(或即將擁有)自己的藝術銷售管道。雖然藝術界和IT界對於大眾平臺在藝術頻道能做什麼還在爭論不休,但比起一年前,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買家,抑或普通消費者,藝術品正隨著藝術電商的擴張腳步一點點進入他們的生活。
據文化部藝術司頒佈的《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所述:國內藝術品電商目前已逾千家。隨著藝術品交易網站不斷優化交易模式,線上藝術品交易正步入高速發展期,出現多種發展模式,並以其多種優勢逐漸獲得買家認可,尤其是吸引了習慣於網上購物的年輕人。在拍品種類上,藝術品市場網上交易愈加多元化、細分化。對於傳統拍賣行來說,線上拍賣的品種依然是其佔有優勢的中國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部分。以保利為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保利進行線上拍賣的作品共有319件,其中中國近現代畫家作品共277件,當代藝術作品42件,總成交率96.4%,成交金額1147萬元。
電商未來被廣泛看好 藝術消費成共同追求
雖然藝術電商在2013年已經被公認為成為市場的一大亮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藝術電商目前總共億元左右的總市場規模跟已經近兩千億規模的傳統藝術市場比起來依然是滄海一粟。然而對於藝術電商的未來,業內人士卻紛紛看好,甚至認為藝術電商是全面引爆藝術消費市場的“金鑰匙”。
據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介紹,保利今年跟淘寶和蘇寧等大電商進行合作的“藝典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半年成交額是5000萬元,“電商有可能會顛覆傳統藝術品的交易模式,這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嶄新時代。”趙旭說他們經手的一個例子是一位在西藏的邊防哨兵花兩萬塊錢買了一幅油畫,花了16天的時間寄到了邊防哨所。
電商在未來的發展趨勢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肯定。“誰不把互聯網當回事誰就要被這個世界淘汰。”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表示,網拍短時間內難以跟傳統拍賣分庭抗禮,但是它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雙舟分析表示,從美國目前的情況看,ebay拍賣網的藝術品年成交額已經超過佳士得、蘇富比的總和,但是它不會瓜分拍賣的市場,“高精尖還是在現場拍,線上交易會挖掘更大的屬於它那一塊的市場,線上線下互補性很強。”
趙湧線上董事長趙湧將適於網上拍賣的藝術品歸納為3點:標準化、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有廣泛的收藏群體。其中,收藏群體大則意味著此類藝術品價格不會太高。由此可以推論攝影與版畫在網上最受歡迎,因為他們符合鑒定門檻低且價格平實的特點。他認為,“高價位的藝術品對於大眾是沒有意義的,那只是極少數人收藏的藝術品,電商關注的是親民的藝術品,與明星拍品無關。”
“雖然媒體都在談論藝術電商,很多機構也在進軍藝術電商,但是很多機構沒有真正思考好自己在未來藝術電商趨勢裡邊扮演的角色。”上海泓盛拍賣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監胡湖說。胡湖表示,電商的轉型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交易方式的轉型,它是整個企業思維方式的轉型,“現在大部分做電商的都只是在卡位”。
劉雙舟認為,藝術品電商發展呈現蜂擁之勢,電商與平價藝術的結合剛剛起步,很多具體操作還需要在進一步實踐中摸索和完善,從藝術品和電商的專業知識入手,到資訊共用的集成平臺,再到盤活整個市場的藝術品電商金融建設,是一個從小到大,必須一步步完善的過程。雖然普通消費者將藝術品作為生活一部分的消費觀念有待培養建立,但藝術品電商和平價藝術品消費在國內發展的迅猛之勢已不可阻擋。
2013年12月30日 07:12
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引人矚目的變化之一,便是藝術品電商在這一年中迎來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據多家權威機構統計,2013年藝術品電商市場整體規模有了質的變化,全行業在大量資金湧入的基礎上告別以往近十年的平淡成長,進入了一個快速整合期。整個電子商務市場中新的線上藝術交易平臺不斷湧現,而老平臺則加速變革,不適應新的市場競爭節奏的一部分平臺則被淘汰。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3年,對藝術電商來說,更多是大規模資本進入藝術市場的探路年,未來兩三年內,這個雲集上千家平臺,整個市場規模卻還不足傳統市場1%的“藍海”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線上市場的改革創新對於更規範線下市場的加速形成將起到真正的推動作用。
傳統拍賣行搶灘 大眾平臺進軍藝術市場
2013年藝術電商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傳統拍賣行大規模試水電子商務以及大眾電子商務平臺進軍藝術市場。
2012年底,國際拍賣巨頭佳士得與沃霍爾基金會聯合進行了線上拍賣。隨後的一年內,蘇富比[微博]、日本第一大拍賣行親和等國外知名拍賣行紛紛建立了自己的線上藝術品交易系統;國內一線拍賣行保利、朵雲軒等嘗試線上拍賣,加上原有的嘉德線上和趙湧線上,國內藝術界耳熟能詳的拍賣機構除了北京匡時以及與嘉德線上分拆後的中國嘉德之外,幾乎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相應的線上交易平臺。
比起以往以電子商務為主營業務的博寶藝術網、HIHEY線上等平臺來說,傳統拍賣行涉足電商無論在成交規模、競價激烈程度、拍品溢價率等經濟效益方面,還是新聞的轟動效應、上拍作品和畫家知名度、專場組織等社會效益方面,都已經實現了全面超越。
比起傳統拍賣行這些線下拍賣巨頭的試水僅僅為嘗試來說,前幾年在大眾消費領域頻頻發起價格戰的幾家全品類電商則開始在藝術市場悄然發力。
5月2日,保利聯合淘寶拍賣頻道舉行傅抱石父女專場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成為中國藝術品電子商務市場的標誌性事件。11月19日,家電巨頭蘇甯在其直屬電商平臺蘇甯易購[微博]正式上線藝術品拍賣頻道,當天便達到300萬元的交易額。12月2日,歷來與蘇甯易購針鋒相對的國美線上也正式上線藝術電商平臺“國之美”。據悉,京東的藝術品拍賣頻道目前也在積極籌畫中,計畫於2014年上線。
至此,總覆蓋99%中國消費者的幾家電子商務平臺巨無霸均擁有(或即將擁有)自己的藝術銷售管道。雖然藝術界和IT界對於大眾平臺在藝術頻道能做什麼還在爭論不休,但比起一年前,無論是藝術家、還是買家,抑或普通消費者,藝術品正隨著藝術電商的擴張腳步一點點進入他們的生活。
據文化部藝術司頒佈的《2012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所述:國內藝術品電商目前已逾千家。隨著藝術品交易網站不斷優化交易模式,線上藝術品交易正步入高速發展期,出現多種發展模式,並以其多種優勢逐漸獲得買家認可,尤其是吸引了習慣於網上購物的年輕人。在拍品種類上,藝術品市場網上交易愈加多元化、細分化。對於傳統拍賣行來說,線上拍賣的品種依然是其佔有優勢的中國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書畫部分。以保利為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保利進行線上拍賣的作品共有319件,其中中國近現代畫家作品共277件,當代藝術作品42件,總成交率96.4%,成交金額1147萬元。
電商未來被廣泛看好 藝術消費成共同追求
雖然藝術電商在2013年已經被公認為成為市場的一大亮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藝術電商目前總共億元左右的總市場規模跟已經近兩千億規模的傳統藝術市場比起來依然是滄海一粟。然而對於藝術電商的未來,業內人士卻紛紛看好,甚至認為藝術電商是全面引爆藝術消費市場的“金鑰匙”。
據保利拍賣執行董事趙旭介紹,保利今年跟淘寶和蘇寧等大電商進行合作的“藝典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半年成交額是5000萬元,“電商有可能會顛覆傳統藝術品的交易模式,這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嶄新時代。”趙旭說他們經手的一個例子是一位在西藏的邊防哨兵花兩萬塊錢買了一幅油畫,花了16天的時間寄到了邊防哨所。
電商在未來的發展趨勢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肯定。“誰不把互聯網當回事誰就要被這個世界淘汰。”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表示,網拍短時間內難以跟傳統拍賣分庭抗禮,但是它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劉雙舟分析表示,從美國目前的情況看,ebay拍賣網的藝術品年成交額已經超過佳士得、蘇富比的總和,但是它不會瓜分拍賣的市場,“高精尖還是在現場拍,線上交易會挖掘更大的屬於它那一塊的市場,線上線下互補性很強。”
趙湧線上董事長趙湧將適於網上拍賣的藝術品歸納為3點:標準化、具有一定的升值潛力、有廣泛的收藏群體。其中,收藏群體大則意味著此類藝術品價格不會太高。由此可以推論攝影與版畫在網上最受歡迎,因為他們符合鑒定門檻低且價格平實的特點。他認為,“高價位的藝術品對於大眾是沒有意義的,那只是極少數人收藏的藝術品,電商關注的是親民的藝術品,與明星拍品無關。”
“雖然媒體都在談論藝術電商,很多機構也在進軍藝術電商,但是很多機構沒有真正思考好自己在未來藝術電商趨勢裡邊扮演的角色。”上海泓盛拍賣電子商務事業部總監胡湖說。胡湖表示,電商的轉型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交易方式的轉型,它是整個企業思維方式的轉型,“現在大部分做電商的都只是在卡位”。
劉雙舟認為,藝術品電商發展呈現蜂擁之勢,電商與平價藝術的結合剛剛起步,很多具體操作還需要在進一步實踐中摸索和完善,從藝術品和電商的專業知識入手,到資訊共用的集成平臺,再到盤活整個市場的藝術品電商金融建設,是一個從小到大,必須一步步完善的過程。雖然普通消費者將藝術品作為生活一部分的消費觀念有待培養建立,但藝術品電商和平價藝術品消費在國內發展的迅猛之勢已不可阻擋。
Re: 中國畫大師齊白石 (香港中國國畫藏友會)
湘潭線上新聞網訊
秋風秋雨。
余秋雨來了,戴眼鏡、休閒西裝,時間是11月12日下午14點,湘潭大劇院。
一場名為“齊白石與湖湘文化”的講座,吸引了上千擁跫。高臺上,餘秋雨淩空而坐,舞臺俱靜,燈光打在臉上,攢集著無數火辣的目光。
對於這位“左手寫散文,不落其淺薄,右手撰述藝術理論,也不失其艱澀難明”的儒雅學者,聽眾回以驚雷掌聲。
而作為“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最大的學術亮點,餘秋雨的講座,不僅牽動了高等藝術院校學子的心,更有來自各地的藝術名家,以及一睹學者風采的市民。裡手聽門道,外人看熱鬧,余秋雨為洋洋上千大眾烹製一道眾口難調的大餐,主打食料——白石藝術。
“我敢於擔保,齊白石將來的地位,一定會更加重要”
“中華民族可以在苦難中延續,更需要在美麗中繁衍,”四天前,餘秋雨做客鳳凰衛視“中華小姐”總決賽現場時感慨萬分,而今天,當他觸摸到白石老人的脈絡時,有著異曲同工的驚奇——
“齊白石為20世紀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安穩健全的時代,即使是在兵荒馬亂中,他給了我們色彩,給了我們線條,這線條是那麼柔和使人愉悅。”
如果看看齊白石的年譜,他自成系統,有聲有色,但與主潮流不甚密切——木匠出身,拜師學藝,十年遊歷,十年變革,脈絡非常明顯,和當時時代主流毫不切近,他自成歷史,但這歷史並不比一部主流歷史差,只有真正懂得藝術的人才明瞭,留在歷史長河,永葆青春,燦若星辰的仍是藝術。
“我敢於擔保,齊白石將來的地位,一定會更加重要,這是經的住歷史考證,歷久彌新的事。”
“他的作品體現了中華民族清新而雄健的力量”
魯迅說,我們看到漢代磚瓦,就知道那個時代的性格脈絡。
毫無疑問,在餘秋雨眼裡,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則“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清新而雄健的力量。”
“一個民族的力量很容易被喪失,但我們從一幅畫中,可以看到這個力量的存在,”余秋雨長年考察世界各地文化古跡,目睹歷史滄桑留下的蛛絲馬跡,他曾試圖從伊拉克的城牆上,尋覓古巴比倫王國的印記;他從埃及的金字塔上,則讀取到了與時空切割的神秘力量,“那是種斷代的,不為延續,封閉的力量。”
“在中斷點的時空裡,要麼是圖案,要麼是文字,能傳遞出文明衰敗和頹廢的信號。徐胃的山水,冷峻反抗,懷有對滿清的刻骨仇恨;八大山人過眼雲煙,世事旁觀。而齊白石的繪畫清新、健康、蓬勃、愉快,讓悲者前行,勇者無懼。”藝術應該是呈現愉悅,與人歡喜的成分,自秦漢以來,中華民族這種清新愉快的藝術風格淪落上千年,白石老人用線條和色彩帶來了秦漢藝術的快樂清新,這種繪畫風格強烈表達出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
“沒有什麼力量能戰勝大地,大地遠比大地上發生的事情要強大。”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地賦予了齊白石至高的藝術成就,“而他的性格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餘秋雨認為,在世界文明中,擁有最廣泛面積的,便是中華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加起來都不及中華民族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的十分之一,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農耕文明。”
“出自泥土大地的他(齊白石),比較準確的傳達了中華民族強健的信號,”在看待白石老人的成就時,餘秋雨總結了三點:無人能及的天趣,刻苦鑽研的境地,以及用於創新的魄力——“做木匠時,他以工筆為主,為傳蟲草之神,他一直餵養紡織娘,蚱蜢、蝗蟲等生靈,朝夕觀察其習性,久之,多得其神;後又向民間畫師學習民間繪畫技藝,作畫吟詩,最終由工筆走向寫意,他挖掘了深厚底蘊的湖湘文化中最優秀的一部分,他有資格傲視大地上所有的過眼雲煙。”
“我們還需要尋找更多類似齊白石那樣有代表性文化的信號”
對於齊白石的認識,我們的驚喜是充分的,但驚喜的理由卻還沒有找到,無論是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的熱鬧恢弘還是齊白石誕辰140周年的盛大隆重,這種尷尬始終存在。
餘秋雨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良好,但讓世界感動的文化信號還不充分。“我們從貝多芬身上認識了德國,從雨果身上瞭解的法國,而中國讓世界記住的僅僅只是長城和秦俑。藝術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們還需要尋找更多類似齊白石那樣有代表性文化的信號。”
秋風秋雨。
余秋雨來了,戴眼鏡、休閒西裝,時間是11月12日下午14點,湘潭大劇院。
一場名為“齊白石與湖湘文化”的講座,吸引了上千擁跫。高臺上,餘秋雨淩空而坐,舞臺俱靜,燈光打在臉上,攢集著無數火辣的目光。
對於這位“左手寫散文,不落其淺薄,右手撰述藝術理論,也不失其艱澀難明”的儒雅學者,聽眾回以驚雷掌聲。
而作為“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最大的學術亮點,餘秋雨的講座,不僅牽動了高等藝術院校學子的心,更有來自各地的藝術名家,以及一睹學者風采的市民。裡手聽門道,外人看熱鬧,余秋雨為洋洋上千大眾烹製一道眾口難調的大餐,主打食料——白石藝術。
“我敢於擔保,齊白石將來的地位,一定會更加重要”
“中華民族可以在苦難中延續,更需要在美麗中繁衍,”四天前,餘秋雨做客鳳凰衛視“中華小姐”總決賽現場時感慨萬分,而今天,當他觸摸到白石老人的脈絡時,有著異曲同工的驚奇——
“齊白石為20世紀的中國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安穩健全的時代,即使是在兵荒馬亂中,他給了我們色彩,給了我們線條,這線條是那麼柔和使人愉悅。”
如果看看齊白石的年譜,他自成系統,有聲有色,但與主潮流不甚密切——木匠出身,拜師學藝,十年遊歷,十年變革,脈絡非常明顯,和當時時代主流毫不切近,他自成歷史,但這歷史並不比一部主流歷史差,只有真正懂得藝術的人才明瞭,留在歷史長河,永葆青春,燦若星辰的仍是藝術。
“我敢於擔保,齊白石將來的地位,一定會更加重要,這是經的住歷史考證,歷久彌新的事。”
“他的作品體現了中華民族清新而雄健的力量”
魯迅說,我們看到漢代磚瓦,就知道那個時代的性格脈絡。
毫無疑問,在餘秋雨眼裡,齊白石的藝術成就,則“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清新而雄健的力量。”
“一個民族的力量很容易被喪失,但我們從一幅畫中,可以看到這個力量的存在,”余秋雨長年考察世界各地文化古跡,目睹歷史滄桑留下的蛛絲馬跡,他曾試圖從伊拉克的城牆上,尋覓古巴比倫王國的印記;他從埃及的金字塔上,則讀取到了與時空切割的神秘力量,“那是種斷代的,不為延續,封閉的力量。”
“在中斷點的時空裡,要麼是圖案,要麼是文字,能傳遞出文明衰敗和頹廢的信號。徐胃的山水,冷峻反抗,懷有對滿清的刻骨仇恨;八大山人過眼雲煙,世事旁觀。而齊白石的繪畫清新、健康、蓬勃、愉快,讓悲者前行,勇者無懼。”藝術應該是呈現愉悅,與人歡喜的成分,自秦漢以來,中華民族這種清新愉快的藝術風格淪落上千年,白石老人用線條和色彩帶來了秦漢藝術的快樂清新,這種繪畫風格強烈表達出了民族精神的力量。
“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
“沒有什麼力量能戰勝大地,大地遠比大地上發生的事情要強大。”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地賦予了齊白石至高的藝術成就,“而他的性格與‘天趣’密切,農民般的樸實,孩童般的天真。”餘秋雨認為,在世界文明中,擁有最廣泛面積的,便是中華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加起來都不及中華民族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的十分之一,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農耕文明。”
“出自泥土大地的他(齊白石),比較準確的傳達了中華民族強健的信號,”在看待白石老人的成就時,餘秋雨總結了三點:無人能及的天趣,刻苦鑽研的境地,以及用於創新的魄力——“做木匠時,他以工筆為主,為傳蟲草之神,他一直餵養紡織娘,蚱蜢、蝗蟲等生靈,朝夕觀察其習性,久之,多得其神;後又向民間畫師學習民間繪畫技藝,作畫吟詩,最終由工筆走向寫意,他挖掘了深厚底蘊的湖湘文化中最優秀的一部分,他有資格傲視大地上所有的過眼雲煙。”
“我們還需要尋找更多類似齊白石那樣有代表性文化的信號”
對於齊白石的認識,我們的驚喜是充分的,但驚喜的理由卻還沒有找到,無論是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的熱鬧恢弘還是齊白石誕辰140周年的盛大隆重,這種尷尬始終存在。
餘秋雨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良好,但讓世界感動的文化信號還不充分。“我們從貝多芬身上認識了德國,從雨果身上瞭解的法國,而中國讓世界記住的僅僅只是長城和秦俑。藝術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我們還需要尋找更多類似齊白石那樣有代表性文化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