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美國想打誰就打誰的時代結束了P17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0Q4225U6-0.jpg
0Q4225U6-0.jpg (50.08 KiB) Viewed 7064 times
敘利亞到了生死存亡關鍵時刻 全靠中俄苦撐
2013-09-26 08:14

  敘利亞問題依舊是一個世界性熱點,看了中央電視臺記者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獨家專訪後感觸頗深,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此人頭腦清醒,不僅對本國問題而且對整個世界對敘利亞的影響都完全能夠很好地把握,以我看,就單憑這一點敘利亞政府就有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因為清醒也是一種力量。

  對這次專訪,顯然央視記者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把我們觀眾所有關注的問題都問到了,看後根本沒有任何意猶未盡和缺憾。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也對所有問題作了詳盡的回答,毫無做作,隨口應答,不需加任何思考,而且在回答所有問題都遊刃有餘,沒有被一些問題陷阱繞進去,顯示了一個堅強領導者的睿智善談。

  我們知道,敘利亞問題是西方“茉莉花革命”的延續,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以民主的幌子“改造世界”的重要舉措,現在看來他們在敘利亞問題上遇到了阻礙。正像巴沙爾所清醒認識到的就是中俄主持正義的原因,這毫無疑問就是敘利亞政府堅持2年多來不倒的重要因素。

  另外,巴沙爾說了,人民的支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講的有一定道理,一個國家的政府,如果離開了人民的支持肯定一天也存在不下去,雖然敘利亞以為戰亂已導致幾百萬人淪為難民而流離失所,有大約十萬人失去了生命,一想到這些我們就會感到國際社會責任重大,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使敘利亞重新獲得和平。

對於敘利亞化學武器問題,巴沙爾坦誠地講,因為敘利亞與以色列處於交戰狀態,敘利亞領土戈蘭高地長期被以色列侵佔,而且常規武器沒有以色列先進所以早就發展了化學武器。現在美俄達成協議敘利亞將盡全力配合銷毀工作,但相信美國還會尋找其它藉口對敘開戰。而使用化武的也不是政府軍一方,從政府軍收繳的自由軍化武製作材料證據看,就是反政府武裝所為。

  敘利亞政府把反政府武裝從來就看做恐怖行為,如果要談判也只會同沒有武裝的真正反對派談,決不同手中有武器的恐怖組織做任何的妥協。巴沙爾指責西方及周邊反敘國家為反政府武裝提供金錢和武器上的援助,他說,我們消滅幾千人他們就從境外補充幾千人,這些人並不屬於敘利亞人民。

 巴沙爾在談到自己的權力及總統職位時說,他相信人民的賦予與選擇,如果能堅持到2014年大選,他將尊重敘利亞人民的選擇,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堅決反恐,盡最大可能維持人民的正常生活。
  我們知道,下個月關於討論敘利亞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即將召開,我們看到巴沙爾對政治解決充滿希望,但又對西方為反政府武裝提供援助充滿了憂慮,而且反政府武裝也極有可能聽從一些國家的指使蓄意破壞“化武換和平”的進程。

  現在的問題是,敘利亞政府軍雖然保持一定的優勢,但單憑自身的力量還是無法清除恐怖武裝。再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口徑統一,他們所說的政治解決就是巴沙爾下臺,這是先決條件。

  所以下一步解決敘利亞問題還是取決於中俄與西方的鬥爭,聯合國安理會是最合適的舞臺,但西方追求下一個提案的通過還是有一些困難,因為一旦在提案中寫進可以動用武力就意味著巴沙爾政權的覆滅,雖然“化武換和平”給了敘利亞和平一線希望,但和平的路途依然遙遠。

 實際上中俄根本不是保巴沙爾個人或他的政權,中俄最主要的還是扞衛世界道義及國際法的尊嚴,另外也是大國地緣政治的特殊要求,對既有利益的扞衛也是固性使然,同時也是在大國在世界範圍內競爭的必然要求。

  所以,敘利亞問題既然具有大國利益交匯的特點,那麼在沒有一方完全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就會像朝鮮問題和伊朗問題一樣,必然要走向長期化。加之中東穆斯林派別林立,各派利用敘利亞問題進行你死我活的爭鬥從未停歇,再加上以色列同中東各國的矛盾,敘利亞戰事很可能成為下一場中東戰爭的導火索。

揭真相:中俄反對西方攻打敘利亞的真正原因
  香港媒體評論員木春山的文章,題為《中俄為何反對西方發動“敘利亞戰爭”?》,文章如下:
  
  在美國、英國、法國這三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攻打敘利亞製造輿論之際,另外兩常的中俄卻明確表達了反對軍事干預敘利亞的立場。在過去兩年內,中俄已經數次在聯大和安理會否決了涉敘決議,這次對美英法的態度,是此前一貫立場的自然延續。
  
  不過考察中國和俄羅斯與敘利亞的關係,可以看出,中俄反對西方干涉敘利亞有著相同的基本立場,除此之外,也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這是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合作的宏觀背景以及微觀表現。
  
  中俄對敘利亞局勢的基本立場看法相同,主要是講中俄兩國都反對西方標榜的“新干涉主義”、“人權大於主權”等理論模式,堅持和平與對話的方針。
  
  一方面是因為中俄對現行國際法部分條文的理解和西方相比,有比較大的差別。中俄都認為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應該是平等協商,動輒使用武力只會加深局勢的複雜化,而西方認為一旦有危害人權的事情發生,外部勢力的介入是必須的。

 另一方面,中俄強調國際問題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主導作用,反對西方撇開聯合國的軍事行動,但美英法等西方國家認為一旦聯合國不能實現維護一國人民財產安全的情況,其他國家就有權單獨行動。
  
  第三,中俄都存在被“外力干涉”的可能性。比如中國有疆獨和藏獨勢力、俄羅斯有車臣獨立武裝組織活動。這些都可能被某些西方國家利用,成為合理干涉中俄內政,分裂中俄國土的藉口。考慮到對主權維護的需要,中俄反對西方片面地動用軍事手段干涉一國內政並試圖將其合法化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西方武力干涉伊拉克、利比亞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對中俄而言,這種軍事行動並沒能帶來地區局勢的根本好轉,更沒能使得所在國民眾生活有根本改觀,因而對軍事行動的動議持謹慎態度,對軍事行動的成效持懷疑立場。
  
  不可否認的是,中俄在對敘利亞局勢的基本立場看法相同或者相近之外,對敘利亞局勢的判斷也會加入本國利益考量的因素。這是由國家屬性和對外關係的歷史演變決定的。
  
  中俄在敘利亞的利益有很大不同。首先,敘利亞是俄羅斯傳統“勢力範圍”。從蘇聯時代起敘利亞就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方面向蘇聯靠攏。兩國軍事合作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俄羅斯目前唯一海外海軍基地就設在敘利亞。巴沙爾家族與蘇聯或俄羅斯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敘利亞執政黨復興党一度還要實行“阿拉伯式的社會主義”政策。可以說敘利亞是俄羅斯“不能丟”一個中東立足點、一個“輸不起”的與美國展開海外競爭的籌碼。
  
  中國和敘利亞的關係與俄羅斯和敘利亞的關係相比,則有很大差異。長期以來,中國並沒有將太多精力花在處理中東問題上,沒有如俄羅斯在敘建有海軍基地那樣的巨大戰略利益。中國與敘利亞的政治關係也並無太多可圈可點之處,兩國雖然早在近60年前就建立了外交關係,但直到2004年,敘利亞總統才實現歷史上首次訪華。而中國的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從來沒有訪問過敘利亞。

此外,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經濟利益也非常龐大,敘利亞是俄羅斯的重要交易夥伴,俄目前對敘利亞投資總額超過200億美元。但中國在敘利亞的經濟利益隨著2年來該國局勢的動盪,基本上已經處於停頓狀態。雖然敘利亞是中國重要的石油來源國,但中石油、中石化在敘利亞內陸的油氣田早已停產,中國在敘利亞危機爆發的這2年來也已經逐步調整了對敘利亞的石油替代政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俄羅斯對敘利亞要遭遇西方的軍事打擊是真正感到了戰略層面的“切膚之痛”,有一種被西方強力擠壓的緊迫感;而中國對此的看法更多地還是出於國際公義和敘利亞亂局對經濟利益影響的考慮。  不過有一種討論是,隨著敘利亞局勢不斷惡化,特別是西方動武的威脅日益迫近,中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不同利益訴求可能會在雙邊合作上起到越來越大的阻礙作用。中俄兩國的合作或許將面臨一些風險與考驗。
  
  特別是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倒臺的可能性與日俱增。即使沒有西方的武力干涉,造成國家大分裂局面的巴沙爾也肯定會在阿拉伯聯盟的刺激下,通過今後的合法選舉或者非法事變中走下權力巔峰,巴沙爾家族的世襲統治終結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中俄兩國如何在巴沙爾倒臺後更好地維護彼此在敘利亞的利益,其實要比阻止西方動武更有意義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安理會五強去敘化武達協議

安理會開始就銷毀敘利亞化武決議草案展開磋商,美俄等國已同意草案的文本內容。

駐紐約的聯合國外交官說,聯合國安理會15個成員國可能在今天就決議草案進行投票。

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已就涉及銷毀敘利亞化武決議草案的關鍵內容上達成協議,打破聯合國在敘利亞問題上長達兩年半的僵局。

俄羅斯和中國過去曾3次投票否決西方國家在安理會提出的對敘利亞巴沙爾政權實施制裁的決議案。

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和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形容說,這個決議草案「具有約束力並可執行」,但美聯社說,該決議草案明確表示,如果敘利亞未能履行有關責任,並無強制執行的措施。該草案說,安理會將「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內容採取措施」,這意味需要第二個決議。

決議草案還說,敘利亞對使用化學武器攻擊承擔責任的人員「應當被繩之以法」。但是草案文本沒有提及這些人員是否會在國際刑事法院受審。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當地時間9月27日晚,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核查和銷毀敘利亞的化學武器。這是自敘利亞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所通過的第一份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外長全部出席決議表決,中國外長王毅代表中國對決議的通過投贊成票。
當地時間9月27日晚,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決議,決定核查和銷毀敘利亞的化學武器。這是自敘利亞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所通過的第一份有關敘利亞問題的決議草案。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外長全部出席決議表決,中國外長王毅代表中國對決議的通過投贊成票。
U334P4T8D5333058F107DT20130928111841.jpg (71.81 KiB) Viewed 7004 times
中國願參與銷毀敘化武 (17:33)

聯合國安理會昨晚一致通過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決議後,中國外長王毅說,中國願參與銷毀敘利亞化武工作。

王毅在投票後解釋,發言強調中國始終認為軍事手段解決不了敘利亞問題。第2118號決議將敘利亞局勢從一觸即發的戰爭邊緣拉回到和平軌道,為推動敘利亞問題政治解決提供了新的機遇。這份決議符合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大方向,體現了安理會的作用,也維護了安理會的團結。第2118號決議還制定了銷毀敘利亞化武的總體目標,明確了下步工作的路線圖。中方願派專家參與有關工作,並為此提供資助。

另據報道,瑞士外交部27日發表公報說,瑞士政府願為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提供100萬瑞士法郎(約合800萬港元)的資金援助。一旦禁止化學武器組織提出明確需求,瑞士政府還將考慮派遣專家並提供相關服務,以協助該組織工作。

(中通社)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1380398026_9710.jpg
1380398026_9710.jpg (38.68 KiB) Viewed 7003 times
交惡34年來首次 討論解決核問題

美伊總統破冰通電話


美伊政府最高層一整代人的敵對和隔膜,由一通電話打破。伊朗新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紐約聯合國大會之行,眼看破冰要空手而回,臨走時卻跟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通電話15分鐘,是美伊總統34年來首次直接對話,雙方都表示有決心解決伊朗核問題,奧巴馬更說美伊之後可發展更深入關係。

奧巴馬前天(周五)跟魯哈尼通電話後約一小時,在白宮記者會宣佈這次歷史性對話:「這次是美伊總統1979年以來首次通話,這個事實反映兩國之間深深的不信任,但也顯示了走出這段艱難歷史的前景。」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國王巴列維後,又闖進美國大使館挾持52名人質444天,美伊自此一直斷交。

奧巴馬用波斯語說「再見」
美國官員披露,這次通話是魯哈尼前天起程回國前幾小時主動要求,之後跟白宮戰況室保持聯絡,到奧巴馬在下午2時30分於橢圓形辦公室拿起電話時,魯哈尼正乘車前赴紐約甘迺迪機場,兩人透過傳譯對話。魯哈尼官方Twitter指通話結束時,魯哈尼用英文說「祝你有愉快的一天」(have a nice day),奧巴馬則用波斯語說「再見」(khodahafez)。

美伊總統這樣互說好話,在今年8月前是難以想像的。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George W. Bush)形容伊朗是「邪惡軸心」,8月卸任的伊朗前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則常罵美國是「大撒旦」。

白宮對溫和派魯哈尼上台寄以破冰希望。奧巴馬在魯哈尼出席聯大之行伸出橄欖枝,放風說願跟他會面,魯哈尼方面卻以時機不對為由婉拒,但在離開紐約之前的記者會大送秋波,形容美伊都是「偉大國家」,相信可改善關係,加上主動求通話,終水到渠成。

奧巴馬向記者表示,兩人在對話討論伊朗核問題,說雙方都責成各自團隊盡快達成協議,雖然障礙會不少,他有信心可達成「全面解決方案」,只要伊朗肯以實質行動消除搞核武疑慮,國際制裁就可放寬。美國官員指奧巴馬在對話臨完時更說,核問題如取得突破,美伊可發展更深入關係。魯哈尼Twitter也指兩人「都表達想盡快解決核問題的政治意志」。

魯哈尼是否只是虛擺姿態,美國官員指下月中的多國核問題談判,伊朗能否交出詳細方案,將是重要指標,並指奧巴馬在對話要求魯哈尼釋放兩名被囚美國人和找尋一名失蹤美國人。

魯哈尼返抵伊朗遭擲鞋
美伊除了核問題,摩擦多多,包括在敍利亞內戰支持不同陣營,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黨,也威脅到美國盟友以色列。美國前天也指海軍非機密電腦網絡,兩周前曾遭伊朗黑客入侵。
儘管這樣,分析家認為這次破冰對話意義重大。國際危機組織的伊朗專家韋茲說:「伊朗政治的最大禁忌打破了,這是新時期的開始。」眾議院共和黨領袖坎托爾(Eric Cantor)卻批評:「無論魯哈尼怎樣說,伊朗始終是個殘暴高壓的神權國家。」伊朗報章大多歡迎這次破冰,但有親內賈德網站形容這次對話只是「奇怪和無用之舉」,而約有60名伊朗保守派人士向抵埗的魯哈尼車隊擲鞋和雞蛋抗議。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

美伊關係事件簿
04/11/1979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激進伊朗學生佔領美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挾持52名美國人質444天(圖),要求美國政府引渡伊朗廢王巴列維
07/04/1980 美國宣佈與伊朗斷交,並對伊朗實施商業及旅遊限制
04/11/1986 美國向伊朗秘密出售軍火,換取伊朗從中斡旋釋放在黎巴嫩被真主黨綁架的美國人質一事曝光,美國國會對「伊朗門」醜聞展開調查
03/07/1988 美國導彈巡洋艦擊落一架伊朗客機,造成290人死亡,美方稱誤認為戰機
30/04/1995 克林頓簽署行政命令,就伊朗尋求核武實施全面禁止貿易和投資
29/01/2002 喬治布殊點名說伊朗是邪惡軸心國
01/10/2009 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在日內瓦與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會晤,是美伊斷交後最高級官員會晤
27/12/2011 伊朗繼擊落美軍無人偵察機後,威脅關閉霍爾木茲海峽
15/09/2013 奧巴馬透露曾跟伊朗新總統魯哈尼有書信來往
27/09/2013 奧巴馬跟魯哈尼歷史性通電話15分鐘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安理會一致通過敘決議 美國鷹派認為於事無補
2013-09-29 04:27

“一致!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敘利亞決議!”德國《圖片報》28日以此為題寫道,事情發生非常快:短短3分鐘,安理會就一致通過敘利亞決議。而此前,聯合國安理會各成員國已經爭議了兩年多。現在,聯合國重新變得強大,各國代表互相拍肩膀表示祝賀。

  在表決中,15個安理會成員國一致支援決議內容,俄羅斯、中國等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都投了贊成票。該決議打破了聯合國在敘利亞問題上長達兩年半的僵局。英國廣播公司稱,此前5個具有否決權的聯合國代表的談判陷入僵局,兩個陣營的觀點相差甚遠,而且雙方都不願意做出真正的讓步。俄羅斯和中國過去兩年中3次動用否決權。美國國務卿克裡稱,“安理會的決議表明,如果我們為了共同利益撇開政治爭論,我們仍有能力做成‘大事’”。

  對於協議的達成,國際社會普遍表示歡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投票結束後說:“今天這一歷史性的決議是長期以來關於敘利亞的第一個令人充滿希望的消息。”他敦促敘政府“忠實且毫不遲疑地”執行這項決議,並宣佈將於11月中旬在日內瓦舉行新一輪的敘利亞問題和平會談。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安理會通過敘利亞化武決議案是重大成果和國際社會的勝利,“達成協議的前景令人充滿希望”,但他同時稱:“如何從該國運出化武的問題仍然令人擔憂。”

  在各方為這項里程碑式的決議歡呼時,有些人卻對該決議非常不高興。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對敘利亞反對派來說,他們認為這是巴沙爾的勝利和西方的背叛。

  美國國會“鷹派”代表、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和格雷厄姆也共同發表聲明批評稱,安理會決議對於結束敘利亞內戰於事無補。他們聲稱:“這項決議是又一個希望戰勝現實的例子,沒有包括有意義的或者立即執行的機制,更不用說在巴沙爾政府不遵守決議時使用武力相威脅了。”
  俄羅斯的意見顯然與美國相反。俄羅斯《生意人報》28日稱,“對大馬士革將進行檢查,而不是打擊”。加拿大《環球郵報》稱,安理會各成員國一致支持這項決議,該決議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如果敘利亞未能遵守,卻不能自動觸發《聯合國憲章》第七章的相關條款,任何使用武力的制裁都需要安理會再次進行一項決議的表決,而屆時俄羅斯很有可能再次對此投否決票。

  不過,俄羅斯《觀點報》在題為“排除動武”的文章中稱,雖然安理會決議案中完全排除了動武的條款,但這並不影響美國改變自己的立場,未來美國仍可能會按自己的方式解釋這一決議。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健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安理會自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首次通過涉敘問題決議,在一定程度上是敘利亞問題從戰爭到和平的轉捩點。不過,由於敘利亞危機不僅僅包含化學武器危機一方面,因此不能以此認為敘利亞危機已完全進入和平解決階段。他認為,人們更關注西方威脅敘利亞違反此次決議到底將會有什麼樣“嚴重後果”。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安理會將根據決議程式出臺具體制裁措施,而是否會動武,將“又是一個各方博弈的過程”。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瓦解美國對敘動武的道德藉口
  韓旭東

  紐約當地時間9月27日晚,聯合國安理會關於敘利亞化武問題的第2118號決議獲得一致通過,這意味著美國暫停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的行動。國際社會為緊繃的敘利亞局勢松了一口氣。其實,這種協定的達成並不輕鬆。它既是美國與國際和平力量較量的結果,也是美俄軍事較力的結果。然而,這個妥協結果還只是暫時的和平,決議也為美國進一步打擊敘利亞留下了“後門兒”。

  美國想軍事打擊打敘利亞,意在加速戰略重心“東移”。自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高調推動稱霸戰略重心的“東移”,即從歐洲,經過中東向亞太方向調整。為了加速戰略重心的調整,美國需要加速將其兵力部署從中東向亞太方向轉移。但當今美國並沒有完全掌控中東地區的安全主導權。這是制約美國遲遲不能將兵力部署東移的重要原因。繼美國搬開薩達姆、卡紮菲等絆腳石之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就成了美國在中東急於搬開的下一個絆腳石。“化武”不過是美國佔據道德高地的一個藉口。

  對軍事實力逐年上升的俄羅斯來說,敘利亞不能再成為“第二個南聯盟”。俄羅斯葉利欽執政時,由於軍事實力下降,無力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抗衡,自普京執政和“梅普組合”形成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已不能同日而語。這回俄羅斯則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積極展開與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博弈。一方面,俄羅斯向地中海派出大量兵力示威,另一方面強力給敘利亞政府軍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當下,俄羅斯與美國展開了“硬碰撞”,而不是昔日對待南聯盟時的“軟周旋”。俄羅斯的這種強反應也讓美國在軍事打擊敘利亞問題上有所顧忌。

  隨著美國經濟的疲軟,美國軍事實力上升的速度緩慢無力。在美國既沒有完全結束伊拉克戰爭,又沒有從阿富汗撤軍,還使用大量兵力來關注伊朗、朝鮮和中國等“目標國”的情況下,難以對敘利亞進行閃電式“一錘定音”的軍事行動。加之,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反戰聲日益高漲,奧巴馬還無法一意孤行地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這也是美國目前暫時同意接受聯合國有關敘利亞化武決議的重要原因。

  美俄力量調整,既是聯合國達成有關敘化武決議的直接動因,同時也是新一輪美俄角力醞釀的開始。細心的人們也注意到,該決議中包含在發生不遵守該決議情況下安理會可以採取《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規定的措施的內容,這是俄羅斯方面的重要讓步。美國在此問題上做了著重強調,這表明,美國還為其進一步打擊敘利亞留下了“後門兒”。這就是說,即使敘利亞根據有關決議銷毀了化學武器之後,美國還將可能找出軍事打擊作業的藉口。這如同昔日的利比亞交出研發和生產核武器的權利之後,美國照樣推翻卡紮菲政權一樣。

  在未來的美俄博弈中,美國使用軍事壓力對付巴沙爾政權是既定的方針。關於化武的道德博弈,將是美俄針對敘利亞博弈的主線。美國極可能繼續尋找在道德方面開戰的理由,俄羅斯、中國等國際社會的做法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妨以敘利亞放棄化武為由,利用國際輿論力量來支持敘利亞,遏制美國的可能軍事行動。▲(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敘利亞博弈說俄大獲全勝太膚淺 美國方法更聰明

“對西方來說,敘利亞危機的長期教訓應該是,在今天,事關國家安全的政治活動,需要爭取實際上和原則上的合法性。僅僅指出一方犯下反人類罪,已不再足以構成軍事干預的理由。”《紐約時報》28日稱,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生“拙劣的戰爭”後,美國和歐洲領導人現在必須表明,只有能夠改善那些身處險境的平民的生活,並且有助於增進那些以和平為名參戰的國家的安全,軍事干預才有可信的機會。

阿拉伯“麥迪那新聞”網認為,西方在敘利亞危機進程中犯下的最實質性錯誤就是小看了巴沙爾的能力,敘國內比例眾多的民眾死挺巴沙爾,這讓危機快速結束的設想成為泡影。西方的困境在於過早嚷巴沙爾應該下臺,現在又軟化了立場,這給了反對派以虛假的希望,指望敘政府與日漸分裂的反對派對話解決危機只能是延長殺戮。評論認為,西方在敘利亞問題上的政策只能使得危機更加複雜和嚴峻,現在安理會給了西方一個機會,其應該重新考慮並制定在中東的策略。

李偉健說,從表面上看,安理會決議的通過、美國並未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美俄之間在敘利亞問題的博弈中,後者大獲全勝。但如此判斷誰輸誰贏太過表面化,“此次美國不用一兵一卒就讓巴沙爾政府交出所有化武,而不像以前如伊拉克問題時以一時之勇消耗國力,是更加聰明、狡猾的解決方法”。

而法新社稱,最近美國支持新的安理會決議,並對伊朗伸出橄欖枝,顯露出西方力量的有限性。報導引述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學者穆斯的話稱:“我們的大棒政策有時能夠起作用,我們一直相信我們是最強大的,他們會屈服於我們的意志,但現實並非如此。現實具有兩面性:當敘利亞人和伊朗、俄羅斯人一樣,意識到西方已經不可能真的發起打擊,我們的大棒政策就會變得很弱,而他們的胡蘿蔔政策則會走更遠。”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敘利亞銷毀化武大幕拉開 政治扯皮或成銷毀最大麻煩
2013-10-02 08:42

  央廣網北京10月2日消息(記者王宗英)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北京時間昨天深夜,首批禁止化武組織的核查人員抵達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這也意味著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大幕正式拉開。在先遣人員抵達之後,大批核查人員也將陸續抵達,既包括精通化武的專家,也包括專業的醫護人員,以應對化武廢棄物帶來的潛在威脅。

  有媒體昨天披露說,大錘、炸藥、坦克將成為本次銷毀化武工作的”三大利器“。那麼,具體銷毀方案將如何鋪開?敘利亞方面有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1號晚間,首批化武核查人員抵達敘利亞大馬士革,正式展開銷毀工作。新華社駐敘利亞記者陳聰介紹,已經抵達的人員將會先同敘利亞政府人員敲定核查軍火庫的具體地點。

  陳聰:聯合國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第一批人員在1號的深夜到達了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根據我們得到的情況,聯合國這些核查人員應該會跟敘利亞政府進行溝通,敲定到什麼樣的軍火庫,到達哪一些儲存或製造化學武器的地點,他們會分不同的步驟來銷毀化學武器。從我們現在得到的消息來看,第一波可能會銷毀敘利亞製造化學武器的能力,也就是銷毀製造敘利亞化學武器的設備。第二步他們可能會進行化學武器的銷毀。

  據美聯社報導,該先遣小組的首要任務就是幫助敘利亞政府盡一切可能在11月1號最後期限前消除敘利亞生產化武的能力,包括銷毀與生產化武相關的一切混合設備、可用于發射化武的導彈武器等。核查人員可能用大錘搗毀化武製造設備;用炸藥炸毀可以裝載毒劑的火箭彈;用坦克壓毀可以發射毒劑的炮彈或灌入混凝土;讓生產設備無潤滑運轉,從而自毀。軍事專家宋曉軍透露,大錘、坦克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銷毀製造化武設備的目的。

  宋曉軍:全面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實際上是分三塊,一塊化學戰劑,相當於已經做成品的可以裝到彈藥裡的化學藥劑,包括它的原料;第二塊是它的運載工具,也就是包括我們說的導彈或者火箭這些平臺;第三塊實際上還是製作設備的這一塊,如果製作設備的前端設備沒有污染的情況下用大捶砸、坦克壓是可以做到的。
  宋曉軍介紹,銷毀化武工作展開後,技術上的最大難度在於已經成型的化學藥劑的運輸。而截止目前銷毀地還沒有確定。

  宋曉軍:如果神經性毒氣運輸過程中一般參與人員要提前一周注射相關免疫的藥,包括參與運輸的車輛都要塗上相關的塗料來防止沾染。在運輸過程會不會有人襲擊這是比較關鍵的,原來有一個計畫說是銷毀地點是在約旦,還有一個說法是就地銷毀,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運到俄羅斯。現在目前這個銷毀地還沒有公佈。

  就在化武核查人員抵達大馬士革前夜,敘利亞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穆阿利姆在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言,他表示,敘利亞將全面執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組織的各項相關規定,他同時呼籲西方停止採取雙重標準、停止為敘利亞境內的恐怖分子提供武器。

  穆阿利姆:紐約人親眼目睹了恐怖主義的禍患,慘遭極端主義血與火的蹂躪,同樣的遭遇正在敘利亞上演,一些和我們同樣遭到恐怖襲擊的國家,怎麼能一邊宣稱在全世界反恐,一邊又在我們國家支持恐怖分子呢?

  按照計畫,2014年中期銷毀工作將最終完成。曾經有專家估計,完成整個銷毀過程需要七萬五千人、二十億元美元。不過,宋曉軍認為,這些數字只是在敘利亞政府不配合的情況下提出的,因此估計的有些悲觀。在他看來,與技術上的風險相比,政治上的扯皮才有可能成為稍後銷毀化武的最大麻煩:
  宋曉軍:西方和美國會不會尋找一些藉口來故意製造一些BUG,就是包括全面禁止核武器條約當中其中就是他要求對他的載具進行核查,敘利亞很多的導彈還有很多的火箭炮,還有很多的152的火炮,理論上這些載具都可以裝化學武器,但是這些化學武器又是敘利亞軍隊的現役裝備,你怎麼能取得對方的信任,說我這些東西都有一些裝的我給你交出去,沒有裝的你就不用一個一個看了。

  而一個積極的現象是,如今在大馬士革的街頭,遭遇美國軍事打擊威嚇的恐慌已經散去。迎來了化武核查人員,人們似乎對等到一個和平的、安全的明天有了更好的設想和希望。新華社駐敘利亞記者陳聰:

  陳聰:目前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我們可以看到,街上的行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秩序比較正常,基本上恢復到了8月底之前,也就是沒有宣稱要進行軍事打擊的這樣一個威脅之前的這樣一個狀態,他們都認為這是敘利亞邁出的積極一步,不僅使敘利亞能夠避免美國的軍事打擊,可能也會為他們的明天,他們和平、安全的明天儘早到來帶來更多的希望。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原标题:叙总统警告土耳其:若支持反对派将付出惨重代价

土耳其议会延长对叙动武许可

  10月4日电 据外电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4日播出的专访中警告土耳其称,如果土耳其继续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推翻政府的行为,将“付出极大代价”。

  在接受土耳其反对派电视台Halk TV访问时,阿萨德说,在不久的将来,“恐怖分子”(反对派武装)将对土耳其产生影响。土耳其将对自己对他们的帮助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阿萨德说,利用恐怖主义当牌打并以此牟利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就像一只蝎子,随时会毫不犹豫地蜇你。

  自从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运动以来,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关系开始持续恶化。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领导的政府成为叙利亚反对派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
editorial
Posts: 19591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敘化武由沙特親王提供給反對派 意外爆炸 P6 /美國在反擊自己還是反擊普京? P13

Post by editorial »

媒體:美國只想取得中東主導權 敘化武只是藉口

韓旭東


  紐約當地時間9月27日晚,聯合國安理會關於敘利亞化武問題的第2118號決議獲得一致通過,這意味著美國暫停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的行動。國際社會為緊繃的敘利亞局勢松了一口氣。其實,這種協定的達成並不輕鬆。它既是美國與國際和平力量較量的結果,也是美俄軍事較力的結果。然而,這個妥協結果還只是暫時的和平,決議也為美國進一步打擊敘利亞留下了“後門兒”。

  美國想軍事打擊打敘利亞,意在加速戰略重心“東移”。自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高調推動稱霸戰略重心的“東移”,即從歐洲,經過中東向亞太方向調整。為了加速戰略重心的調整,美國需要加速將其兵力部署從中東向亞太方向轉移。但當今美國並沒有完全掌控中東地區的安全主導權。這是制約美國遲遲不能將兵力部署東移的重要原因。繼美國搬開薩達姆、卡紮菲等絆腳石之後,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就成了美國在中東急於搬開的下一個絆腳石。“化武”不過是美國佔據道德高地的一個藉口。

  對軍事實力逐年上升的俄羅斯來說,敘利亞不能再成為“第二個南聯盟”。俄羅斯葉利欽執政時,由於軍事實力下降,無力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抗衡,自普京執政和“梅普組合”形成後,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已不能同日而語。這回俄羅斯則以軍事實力為後盾,積極展開與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博弈。一方面,俄羅斯向地中海派出大量兵力示威,另一方面強力給敘利亞政府軍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當下,俄羅斯與美國展開了“硬碰撞”,而不是昔日對待南聯盟時的“軟周旋”。俄羅斯的這種強反應也讓美國在軍事打擊敘利亞問題上有所顧忌。

  隨著美國經濟的疲軟,美國軍事實力上升的速度緩慢無力。在美國既沒有完全結束伊拉克戰爭,又沒有從阿富汗撤軍,還使用大量兵力來關注伊朗、朝鮮和中國等“目標國”的情況下,難以對敘利亞進行閃電式“一錘定音”的軍事行動。加之,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反戰聲日益高漲,奧巴馬還無法一意孤行地對敘利亞採取軍事行動。這也是美國目前暫時同意接受聯合國有關敘利亞化武決議的重要原因。

  美俄力量調整,既是聯合國達成有關敘化武決議的直接動因,同時也是新一輪美俄角力醞釀的開始。細心的人們也注意到,該決議中包含在發生不遵守該決議情況下安理會可以採取《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規定的措施的內容,這是俄羅斯方面的重要讓步。美國在此問題上做了著重強調,這表明,美國還為其進一步打擊敘利亞留下了“後門兒”。這就是說,即使敘利亞根據有關決議銷毀了化學武器之後,美國還將可能找出軍事打擊作業的藉口。這如同昔日的利比亞交出研發和生產核武器的權利之後,美國照樣推翻卡紮菲政權一樣。

  在未來的美俄博弈中,美國使用軍事壓力對付巴沙爾政權是既定的方針。關於化武的道德博弈,將是美俄針對敘利亞博弈的主線。美國極可能繼續尋找在道德方面開戰的理由,俄羅斯、中國等國際社會的做法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妨以敘利亞放棄化武為由,利用國際輿論力量來支持敘利亞,遏制美國的可能軍事行動。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