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64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editorial »

張學良:「那是叛亂,我不得不負起責任。」

面對著全國的聲討和蘇聯,輕信盲從的張學良陷於深深的懊悔中,因此決定陪同蔣介石回南京,表示負荊請罪。張學良送蔣回到南京後,一直被囚禁、軟禁,後來隨蔣到了台灣。九十年代在美國定居,2001年去世。在其有生之年,無論中共怎樣「盛情邀請」,他都再不曾回到故土。

那麼,後來的張學良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發動的西安事變呢?1954年,張學良在見過蔣介石後,寫了《西安事變反醒錄》。張認為自己當時對共產黨認識不清,為實現抗日心願,以致害了國家,害了人民,十分後悔。蔣的第二個兒子蔣緯國生前回憶了與張學良幾次喝酒的情形:「他酒醉了之後就抱著我痛哭說,老弟啊,我這老哥哥做錯了事啦!」

晚年虔信基督教的張學良在1990年6月1日的九十歲生日時,引用《聖經》中的話說:「我是一個罪人,是罪人中的罪魁。」據悉,張從來沒有抱怨過蔣介石對他的囚禁。1991年他到美國後,《紐約時報》曾對其進行採訪,張解釋他為何決定送蔣離開西安並接受懲罰時說:「那是叛亂,我不得不負起責任。」
editorial
Posts: 1964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editorial »

揭秘蔣介石日記:剿共為名 抗日為實
2022-02-04_10h29_24.jpg
2022-02-04_10h29_24.jpg (34.71 KiB) Viewed 1746 times
蔣介石(網絡圖片)

各位觀眾聽眾,這裡是美國之音的《解密時刻》。從1915年到1972年,中華民國已故總統蔣介石每天都寫日記,寫了57年。可以說,他的一生都與中國的戰爭、政治、國家聯繫在一起。美國之音採訪了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女士。

「攘外必先安內」是蔣介石的抗日謀略

「九一八」事變之後,儘管日本占領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蔣介石並沒有對日宣戰,反而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主張。很多人認為,蔣介石的這個政策在日本入侵時繼續圍剿紅軍,置國家與民族利益於不顧,導致了東北的淪陷。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蔣介石日記也許可以解開「攘外必先安內」之謎。郭岱君:他不但沒有立刻抗日,還反而提出一個「攘外必先安內」,日記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答案。他為什麼沒有立刻抗日呢,他是有他的考量。因為中國的軍隊裝備跟日本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所以只要日本封鎖長江和沿海一帶,三天就完蛋了。所以他說:「不可冒然而戰」。他自己認為就是要爭取時間抗日,爭取時間備戰。等到1932和1933年時,他跟德國的軍事顧問和蔣百里先生有很多的討論,慢慢地眉目就比較清楚了,就是要進行持久戰,爭取時間備戰。

有一天就是「得一計」,要以剿匪為掩護,建立西南根據地,「借剿共以收復西南」,故意把紅軍留下一小股,把他們往西南趕。所以你可以看到紅軍的所謂兩萬五千里長征是從江西往西南走,然後才到延安的,中央軍就在後面追,因此才能夠進入四川。這是他的一計。所以有一天他寫道,「若為對倭計,以剿匪為掩護,抗日之原則。」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對抗日有功嗎?

1936年12月12日,東北軍的張學良和西北軍的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了到西安監督剿共行動的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一致對外。蔣介石與共產黨攜手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西安事變」,使張學良成了共產黨眼中的英雄,而對於蔣介石和中華民國來說,張學良是有功還是有過呢?

郭岱君:「蔣介石為什麼如此失望,憤怒,對張學良如此不能原諒呢?是因為他已經打算一切都布局好了,遷都完畢之後,陳誠和衛立煌的軍隊已經在百靈廟準備一舉殲滅紅軍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差兩個禮拜了,結果發生了西安事變。所以他寫道:「漢卿誤我大事矣」,「漢卿壞我一盤好棋」。

李肅:蔣介石到1949年以後會不會認為漢卿壞的是國家大事呀?

郭岱君:當然那個時候也沒有想到是改變歷史的大事嘛。

李肅:起碼這件事把蔣介石剿共滅共的企圖打掉了。

郭岱君:第一個就是剿共滅共的企圖被打掉,第二個就是他還沒有準備好。他本來希望有60個師,事實上沒有,結果很快就倉促應戰了,1937年就跟日本宣戰了,整個的訓練都還沒有完備,有很多的遺憾。

抗戰中蔣介石主和還是主戰?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和日本曾經嘗試過舉行和平談判,中國內部也出現「主戰派」和「主和派」之爭,甚至成立了以汪精衛為首的依附於日本的政權。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到底有沒有與日本和汪精衛政府暗通款曲?蔣介石日記為我們揭開謎底,解密對日和談的來龍去脈。

郭岱君:他(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倭所要我者,不僅是我之經濟,我之交通實業,而是要我民族之命脈」,「委曲不能求全」。

有趣的是,孔祥熙和蔣介石是連襟。孔祥熙主張和談,他有兩條線在做。有一天孔祥熙又寫信給蔣介石說,必須和談。蔣介石這天非常生氣,他說:「肖孔等主和者太可笑,應痛斥之。」結果孔祥熙又來勸他,結果他火了。他說:「還有人再來勸我和談,以漢奸論罪,殺無赦。」蔣還表示,「與其屈服而亡,不如戰敗而亡之為愈。」

常言道:是非曲直,自有公論。希望今天講述的蔣介石日記為您判斷和評價中國的那段歷史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editorial
Posts: 1964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editorial »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中讓人心酸的三封遺書
2022-02-04_10h39_44.jpg
2022-02-04_10h39_44.jpg (39.99 KiB) Viewed 1747 times
蔣介石與宋美齡(網絡圖片)

宋美齡寫給蔣介石的信

「夫君愛鑒:

昨日聞西安之變,焦急萬分。

竊思吾兄平生以身許國,大公無私,凡所作為,無絲毫為自己個人權利(力)著想。即此一點寸衷,足以安慰。

且抗日亦系吾兄平日主張。惟兄以整個國家為前提,故年來竭力整頓軍備,團結國力,以求貫徹抗日主張。此公忠為國之心,必為全國人民所諒解。目下吾兄所處境況,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

妹日夕祈禱上帝,賜福吾兄,早日脫離惡境。

請兄亦祈求主宰,賜予安慰。為國珍重為禱!

臨書神往,不盡欲言。專此奉達。

敬祝

康健!

妻美齡廿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蔣介石回信

(隨端納一起到達西安的黃埔同學會總幹事、新生活運動總幹事黃仁霖,直到12月16日,才得到張學良的允許面見蔣介石。蔣介石見到黃仁霖後,立即給宋美齡寫了一封信。他又怕信會被張學良扣留,便將內容向黃仁霖念了兩遍,讓黃背下,回到南京後口述給宋美齡。)

「余決為國犧牲,望勿為余有所顧慮。余決不愧對余妻,亦決不愧為總理之信徒。余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必以清白之體還我天地父母也。對於家事,他無所言。唯經國、緯國兩兒,余之子即妻之子,望視如己出,以慰余靈。但余妻切勿來陝。」



果然,張學良扣留了此信。他也沒有讓黃仁霖回南京。因為蔣介石叮囑「余妻切勿來陝」,而張學良則希望宋美齡到西安來調解。

12月20日,絕望中的蔣介石做好了最壞打算,寫了3封遺書,分别致妻子宋美齡、兒子蔣經國和蔣緯國,以及告全國同胞。

給宋美齡

「賢妻愛鑒:

兄不自檢束,竟遭不測之禍,致令至愛憂傷,罪何可言。今事既至此,惟有不愧為吾妻之丈夫,亦不愧負吾總理與吾父吾母一生之教養,必以清白之身還我先生,只求不愧不怍無負上帝神明而已。家事並無掛念,惟經國與緯國兩兒皆為兄之子,亦即吾妻之子,萬望至愛視如己出,以慰吾靈。經兒遠離十年,其近日性情如何,兄固不得而知;惟緯兒至孝知義,其必能克盡孝道。彼於我遭難前一日尚來函,極欲為吾至愛盡其孝道也。彼現駐柏林,通信可由大使館轉。甚望吾至愛能去電以慰之為感。

廿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正」

給蔣經國、蔣緯國

「又囑經、緯兩兒:

我既為革命而生,自當為革命而死,甚望兩兒不愧為我之子而已。我一生惟有宋女士為我惟一之妻,如你們自認為我之子,則宋女士亦即為兩兒惟一之母。我死之後,無論何時,皆須以你母親宋女士之命是從,以慰吾靈。是屬。



十二月二十日」

告全國國民

「中正不能為國自重,行居輕簡,以致反動派乘間煽惑所部構陷生變。今事至此,上無以對黨國,下無以對人民,惟有一死以報黨國者報我人民,期無愧為革命黨員而已。我死之後,中華正氣乃得不死,則中華民族終有繼起復興之一日。此中正所能自信,故天君泰然,毫無所繫念。惟望全國同胞對於中正平日所明告之信條:一、明禮義;二、知廉恥;三、負責任;四、守紀律,人人嚴守而實行之,則中正雖死猶生,中國雖危必安。勿望以中正個人之生死而有顧慮也。蔣中正」

蔣介石給宋美齡和兩子的遺囑,有四點重要內容。

其一,因他自己的原因而遭拘押,致使宋美齡為他擔憂,自責自己。

其二,他已準備死,決不向張學良投降。

其三,希望他死後,宋美齡善待斷絕音信近十年、遠在蘇聯的蔣經國和在德國柏林的蔣緯國視如己出。

其四,叮囑蔣經國、蔣緯國,他死後對宋美齡盡孝道。

危難之際,蔣介石愛妻舔犢之情躍然紙上。在告全國國民遺囑中,蔣介石檢討西安事變發生的責任在他自己,同時,希望全國同胞在他死後嚴守並實行其所倡言的信條「明禮義、知廉恥、負責任、守紀律」;他相信中華民族必有復興的一天。
editorial
Posts: 1964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editorial »

22歲美女間諜被處決,哭著提出一請求,嚇得士兵馬上舉槍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中的女主角王佳芝,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她就是民國時期最美的女特務鄭蘋如,在電影和小說中王佳芝因為愛上了易先生導致刺殺失敗,然而鄭蘋如的經歷其實比王佳芝更加傳奇,她被處決的時候年僅二十二歲,風華正茂的鄭蘋如對士兵提了一個請求,嚇得士兵立刻舉槍。
2022-09-20_10h49_51.jpg
2022-09-20_10h49_51.jpg (68.65 KiB) Viewed 1339 times
▲鄭蘋如身為民國女特務,年僅22歲慘遭處決(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鄭蘋如是中日混血,從小就是遠近聞名的大美人,曾經當過上海《良友畫報》的封面人物。她曾就讀上海法政學院,因家庭關係,曾與在上海的日本人交往,但反對日本軍國主義。

民國時期我國電影業蓬勃發展,百花齊放,鄭蘋如曾經也想做一個電影明星,然而世事無常,鄭蘋如最終加入了中統,利用自己的美貌靠近日本人,以此來獲取重要情報,1938年鄭蘋如得到汪精衛叛變的情報,但這個重要的情報並沒有引起重慶的重視。
2022-09-20_10h50_33.jpg
2022-09-20_10h50_33.jpg (32.32 KiB) Viewed 1339 times
1934年,丁默邨受國民黨元老陳立夫舉薦,任軍統第三處(郵檢處)處長,負責郵電檢查。抗日戰爭爆發後,因受戴笠等人排擠,1938年軍統第三處被撤,丁默邨在軍委掛了一個少將參議的空銜,地位一落千丈。

1938年,日本企圖撲滅上海抗日力量,擬組織一支特工隊伍,丁默邨被日本人選中,意圖以華制華。李士群派了丁默邨的同鄉前往昆明,表明李願意做丁的副手,邀請丁默邨前往上海。丁默邨于同年冬潛往上海與日本人掛鉤。

次年2月,丁默邨投拜日本大本營特務部長土肥原賢二,提出破獲藍衣社及共產黨地下組織方案的“上海特工計畫”作為見面禮。土肥原賢二派晴氣慶胤給予指導,複由大本營參謀總長下達“援助丁默邨一派特務工作的訓令”。
2022-09-20_10h51_35.jpg
2022-09-20_10h51_35.jpg (33.98 KiB) Viewed 1339 times
至此,丁默邨正式投靠日本,並與李士群合組特工總部于上海極司非爾路76號,丁、李分別為正、副主任。繼續與汪精衛合流,與國民黨中統和軍統特務在南京、上海展開了激烈的爭鬥。國民政府在上海、南京的抗日組織遭到了毀滅性破壞,日本記者稱之為“嬰兒見之都不敢出聲的恐怖主義者”,部分國人則稱為“丁屠夫”。
2022-09-20_10h51_57.jpg
2022-09-20_10h51_57.jpg (21.6 KiB) Viewed 1339 times
鄭蘋如為了國家,決定刺殺汪精衛身邊的特務丁默邨,但是敵人實在是太過狡猾,鄭蘋如的行動敗露了,最終丁默邨將鄭蘋如抓了起來,並且開始威逼利誘。

面對種種酷刑,鄭蘋如始終不承認自己是特務,只說自己是情殺,丁默邨看鄭蘋如始終不願意承認,於是就安排特務們將鄭蘋如秘密處決。
2022-09-20_10h52_21.jpg
2022-09-20_10h52_21.jpg (38.63 KiB) Viewed 1339 times
在行刑之前,鄭蘋如對士兵提出了一個請求:開槍的時候請不要打我的面部,壞我容貌。鄭蘋如本是以絕色佳人,但是最終落得這樣的結局,其實士兵看到她以後,也有些下不去手,聽到她的請求,更是有些掙扎和害怕,最終在上級的璀錯下,朝鄭蘋如身上連打三槍,她犧牲的時候只有22歲。
2022-09-20_10h52_44.jpg
2022-09-20_10h52_44.jpg (35.6 KiB) Viewed 1339 times
就這樣連打三槍,鄭蘋如犧牲的時候只有22歲,實在令人歎息。
chanhe
Site Admin
Posts: 696
Joined: Wed Jul 28, 2010 1:35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chanhe »

張學良自爆擁有11個情婦,16歲被表嫂「啟蒙」…


張學良將軍,人稱「少帥」,一生波瀾壯闊,自稱「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張學良在婚姻之外,還曾有過多段婚外情。


在歷史學家唐德剛所著的《張學良口述歷史》一書中,張學良毫不避諱地談及了自己的情史,直言自己有11個情婦,其中3個情婦的丈夫知情卻裝傻,更爆料自己16歲時被表嫂「啟蒙」。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其父張作霖是民國初年有名的大軍閥,有權有勢,雄據一方。


在接受唐德剛訪問時,張學良坦言自己有11個情婦。他表示,這些情婦來自各行各業,有交際花、名媛、女明星等。

其中,最令他感到驚訝的是,有3個情婦的丈夫竟然知情,卻選擇裝傻。

張學良說,這3個丈夫都不是普通人,而是相當有地位的人。他們明知道自己的妻子與張學良有染,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不知情。張學良對此感到非常不解,直呼「奇怪的人、奇怪的事情」。
2025-05-16_09h28_32.jpg
2025-05-16_09h28_32.jpg (62.32 KiB) Viewed 148 times
在書中,張學良還透露,自己16歲時被表嫂「啟蒙」。據他口述,他的表嫂並不是個好人,而是一個暗娼。當時,張學良的表哥娶了她,他經常到表哥家去玩。有一天,家裡沒人,表嫂便調戲了他。自此,他便從表嫂身上學會了「壞事」,也因此開始看不起女人。

張學良還提到,這位表嫂在當時被眾人戲稱為「連長」,意指她的男朋友多達一個連。而這位表嫂的行事作風,還被搬上了螢光幕;2016年1月,中國電視劇《少帥》上映,女星柳岩在劇中飾演少年張學良表嫂,一顰一笑風情萬種,完美演繹「最美表嫂」。
2025-05-16_09h28_55.jpg
2025-05-16_09h28_55.jpg (145.1 KiB) Viewed 148 times
然而,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國民政府領袖蔣介石軟禁。在蔣夫人宋美齡的影響下,張學良信了基督教,此後便恪遵「一夫一妻」制,不再拈花惹草。
chanhe
Site Admin
Posts: 696
Joined: Wed Jul 28, 2010 1:35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chanhe »

2025-07-25_12h18_58.jpg
2025-07-25_12h18_58.jpg (48.01 KiB) Viewed 72 times

這張照片是在面西安事變前一天拍聶。蔣介石形態光明磊落,一臉正氣,對比傍邊三位人物,分別是張學良,楊虎成和西安市長,此三人似不敢面向鏡頭,形態鬼鼠,各懷鬼胎,心中有屎。
從這相片的詭譎,就知道不尋常。第二天便發生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蔣介石被拘禁。
editorial
Posts: 19647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張學良:國民黨為什麼打不過共產黨!/介石反省失敗原因:黨員毀法亂紀軍人吃喝嫖賭

Post by editorial »


趙四小姐:讓張學良迷戀不已,死後兩人合葬在一起,她究竟有多美



“張先生,您要的那份報紙,我放在書桌右側。”1957年夏末,新竹山區被雨霧裹住,趙一荻輕聲提醒完,又悄悄退出屋子。門板合攏瞬間,張學良抬頭,看見她纖細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就是這副淡淡的身形,支撐他渡過數十年的幽禁與動盪。很多人問:趙四小姐究竟美到什麼程度,能讓“少帥”心甘情願為她頂撞父親、頂撞蔣介石,甚至在漫長的軟禁歲月裏把全部情緒都系在她一人身上? 要理解那份魔力,得把記憶拉回到1905年。那一年,香港太平山風高潮暖,一個名叫趙綺霞的女孩呱呱墜地。她的母親只是盛宣懷府中的一名貼身丫鬟,出身不顯,嫁入趙家又做了二房,最初沒人料到這孩子會日後掀動北洋與民國上層社交圈的波瀾。父親趙慶華自幼科班,英文學堂出身,後來官至交通部次長,對子女取名頗講究。新生兒被抱到窗前,正值彩雲漫天,他隨口念出“綺霞”二字。然而長輩圖順口,乾脆叫她“四小姐”,綺霞、香笙、一荻,三個名字反復替換,恰像她未來三段截然不同的身份——富家千金、少帥秘書、幽囚伴侶。
2025-09-14_15h22_20.jpg
2025-09-14_15h22_20.jpg (120.83 KiB) Viewed 47 times
小姑娘六歲時,趙家遷往北京,短暫棲身,又因政局不穩去了天津。天津租界紙醉金迷,但趙四小姐卻多半伏案讀書。法文、英文、鋼琴、騎馬,她都像玩遊戲一樣快速入門。老師曾感歎:“這孩子的腦子像海綿,給什麼吸什麼。”不過,比才華更顯眼的,是她那股靜水深流的氣質——不濃妝、不珠翠,可站在人群裏總能讓人不自覺多看一眼。 1921年冬,一個頗具戲劇性的夜晚把她推到張學良面前。當時張學良在香山飯店參加舞會,槍聲意外響起,燈滅人亂。燈光重新亮起時,其他姑娘還在驚魂未定,唯一鎮定自若的便是16歲的趙一荻。張學良走過去,半開玩笑半試探:“這位小姐一點兒也不害怕?”“外頭不是有您的衛隊嗎?”女孩答得平靜,一點不諂媚。屋內吊燈晃動,他卻在那只澄澈的眼眸裏捕到一絲不同凡響的光。第一次邂逅裏,兩人只跳了半曲探戈,但張學良後來承認:“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麻煩大了。”
2025-09-14_15h23_45.jpg
2025-09-14_15h23_45.jpg (53.79 KiB) Viewed 47 times
北戴河的海風加速了這段感情。第二年夏天,達官貴人全家遷到海濱避暑。學良教趙一荻游泳,衛兵在海水裏圍成一圈保護,堪稱奇景。泳畢晚霞滿天,趙一荻建議改發金表獎勵士兵。張學良半是驚訝半是欣賞:“小小年紀,心思卻細得很。”外人只看到風流少帥調笑佳人,卻忽略了二人暗暗較勁般的默契——一個擅長決斷,一個擅長體貼,恰好拼成相守所需的兩塊拼圖。 然而,門第與婚姻擺在眼前。張學良早有妻子於鳳至,這位山西富商之女不僅幫張家度過艱難歲月,也管理賬務井井有條。對趙家來說,讓女兒去做人家“二房”是難以接受的。趙慶華震怒,把寶貝女兒軟禁起來並火速張羅婚事。就在全家以為這場“小插曲”會被強行掐滅時,東北傳來張學良染病的消息。趙一荻夜半翻牆,徑直踏上開往瀋陽的列車。次日清晨,趙慶華髮現床鋪空空,氣得在報紙上聲明斷絕父女關係。 自此以後,她的社會標籤只剩一個:張學良的女人。於鳳至的態度成為關鍵。現實遠比小說冷峻:於鳳至提出“三不”條件——不改姓、不入府、無名分。對局外人來說,那是一紙羞辱;對趙一荻而言,卻是愛情的入場券。她笑著點頭:“都行。”從秘書做起,處理檔、抄電報、照料起居,日夜相隨。
2025-09-14_15h25_22.jpg
2025-09-14_15h25_22.jpg (68.02 KiB) Viewed 46 times
1928年後的東北,表面紙醉金迷,實則山雨欲來。張作霖被炸身亡,張學良接掌東北易幟,日軍威脅步步緊逼。在帥府東側,小倆口共用短暫寧靜:聽梅蘭芳唱段,打網球,夜裏在窗邊看彼此書房燈火。趙一荻懷孕時卻患癰疽,醫生擔心母子俱危勸其流產,她死咬牙關說:“孩子是無辜的。”七個月後,早產男嬰啼哭,而產床上的她臉色蒼白卻笑得安心。痛苦與甜蜜,從來都是捆在一起送來。 如果說愛情需要考驗,西安事變算得上終極試卷。1936年12月,為逼蔣介石抗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兵諫。事變落幕,張學良親自送蔣返南京,隨即被長期軟禁。蔣介石允許妻子與“秘書”輪流陪伴,但趙一荻的兒子還小,只能先由於鳳至值班。三年後,於鳳至赴美治療癌症,趙一荻接棒,從此陪到老。
2025-09-14_15h26_14.jpg
2025-09-14_15h26_14.jpg (27.55 KiB) Viewed 45 times
漂泊路線圖鋪在地圖上,幾乎覆蓋大半個中國:奉化溪口、韶關、貴州息烽、昆明三家村、重慶歌樂山……每換一處,她先看窗戶,再看灶台,緊接著安頓種子、縫紉機、聖經,生活向來要自給自足。有人曾偷偷觀察:被關那幾年,她會在碎石地裏硬生生刨出一方菜畦,清晨剪幾莖蔥花下鍋。張學良心情暴躁時摔杯子,她遞上新的茶盞,輕聲吐一句英語笑話讓氣氛緩下來。那些細節,外人不知,張學良卻忘不了。 1946年底,夫妻倆被押往臺灣井上溫泉。山路險峻,衛兵荷槍,外界音信全無。新竹霧雨連綿,張學良培養起寫生的習慣,趙一荻則每日記錄溫度、濕度、花木生長。偶爾有訪問者帶來紙筆,兩人請對方合影,再在背面寫下日期地點,似乎唯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真的存在。一次,老友莫德惠來訪,三人在網球場揮汗拍照,那張照片後來出現在香港報刊,引起不小波瀾。蔣介石震怒,卻也無可奈何——再嚴密的封鎖,也堵不住世人對少帥行蹤的好奇。 值得一提的是,張學良年過半百後皈依基督教,牧師要求一夫一妻制。信仰與情感拉扯,他寫信給遠在紐約的於鳳至。懂事的原配回信寥寥數語:“願你與一荻早日成禮,我衷心祝福。”1964年7月4日,檀香木十字架下,張學良與趙一荻交換婚戒。儀式極簡,沒有賓客,沒有軍樂,只有牧師的祈禱。對他們而言,婚姻並非開始,而是艱辛歲月的蓋章確認。
2025-09-14_15h26_59.jpg
2025-09-14_15h26_59.jpg (56.08 KiB) Viewed 44 times
晚年移居夏威夷,再輾轉紐約,兩人常被鄰居誤認為普通華裔老人。清晨散步,男方輪椅,女方推行;午後書房,女方朗讀《新約》,男方閉眼聆聽;夜裏電視播放舊京戲,男方哼起西皮二黃,女方輕拍節拍。外界眼中的昔日風流少帥與絕代佳人,已經披上一層尋常柴米油鹽的薄霧。正因為平淡,才顯珍貴。 2000年6月22日淩晨,趙一荻在紐約長島安靜離世。張學良握著她的手,整整三小時一言不發。護士說,他只是反復念她的小名“香笙”,聲音極低。此後,他再無心情提筆畫畫,連最愛的圍棋也擱下。有人去看望,他淡淡地說:“她走了,天就冷了。”
2025-09-14_15h27_53.jpg
2025-09-14_15h27_53.jpg (35.94 KiB) Viewed 43 times
2001年秋日,張學良也在睡夢中合眼。根據他本人遺願,骨灰與趙一荻同置檀香山穀,兩人永久作伴。墓碑極小,上面只有英文“Henry & Edith”以及拉丁文“Amor Vincit”——愛能勝過一切。 趙四小姐到底美在何處?生理特徵固然出挑,可真正能讓張學良沉溺並不惜與整個時代對抗的,不是膚色、不是面龐,而是那份在動盪裏仍能穩坐釣魚臺的從容;是能在軟禁中把荒山禿地變成菜園子的韌性;是能站在少帥暴怒的碎瓷片裏,依舊溫聲安撫的柔軟。換句話說,她的美,與歲月深度正相關——時間走得越久,那光便越亮。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