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一刀切使公務員異化 須引入獎優罰劣破解

公務員團體不滿今年加薪幅度,採取的行動,迄今包括幾個紀律部隊員方組織宣布退出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高級公務員評議會將向特首建議成立仲裁委員會檢視加幅,聲言若未能透過仲裁調整薪酬加幅,會採取「不合作態度」云云。行政會議雖然頂住壓力,決定按薪酬趨勢淨指標加薪,不過,有兩件事是否反映政府向公務員團體屈服,值得注意。

首先,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以署理行政長官身分向公務員示好,讚揚公務員「非常盡心盡力協助」特首施政,無論特首和她都向公務員「衷心感謝」,又承諾會加強公務員事務局與公務員代表的溝通,包括人手配套和福利事宜,政府會作積極回應云云。

其次,公務員事務局長鄧國威講過「高級公務員的承受能力較高」的話,這句話屬於中性,卻被解讀為打壓公務員,日前鄧國威要特地就「一些不合適言論」致歉,對照出公務員團體能量銳利,政府不敢攫其鋒。

其實,政府按既定機制處理公務員加薪,只是公務員團體得知今年淨指標不利之後,就一直強調其他5項因素,要求加幅高過淨指標,對此,連日來電台一些時事節目,不少市民致電表達意見,大多不認同公務員團體的訴求,更有指摘公務員「貪得無厭」。

近年,每有公務員薪酬福利爭議,公與公務員多處於對立面,公務員的工作和服務備受指摘,而公務員團體辯解時則顯示十分委屈,強調他們如何努力工作提供服務。不過,現實上許多部門的工作表現使市民很失望,例如新界丁屋僭建尾大不掉,是地政總署、規劃署以至屋宇署長期工作失誤的結果;電梯事故一再發生,與機電署監管不力有關;南丫島海難,獨立調查委員會披露海事處長期因循苟且、有法不依,被認為是導致39人遇難的原因。這些活生生例子,使公務員團體表示他們如何枵腹從公,顯得蒼白無力。

所以,檢討公務員調薪機制,除了計算薪酬趨勢,更須制訂有效的「獎優罰劣」機制,才可以讓優秀的公務員得到好好獎勵,怠忽職守的害群之馬則要嚴懲,使公務員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


本論壇評論員:

引入獎優罰劣破解無濟于事,很難公平公正執行,而且很容易衍生貪污舞弊。

問題癥結在于通脹壓力,港幣貶值速度太急促,追不上薪酬加幅。公務員不滿薪酬加幅只是冰山一角,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的打工一族均面對同樣問題。政府後知後覺,直至問題爆發才會如夢初醒,才會着手處理。香港最大隱憂是管治水平跟不上事態發展,往往事後補救。

我們認為港幣貶值是主要原因之一。梁振英日昨在美國接受傳媒採訪時,當被問到港幣與美元聯合匯率機制會否改變時,梁振英説政府絕不會考慮這問題。國際傳媒在此時此刻特別提出港幣與美元聯合匯率機制問題,顯示出國際間也意識到港幣與美元聯合匯率機制已經到了急需要考慮改變時候。

14-06-2013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

當年末代港督彭定康提出政改「雙違反」方案,被中方炮轟是「千古罪人」。曾為彭定康秘書的現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可能想不到,多年後自己也背上香港「大罪人」惡名。

對於被指「大罪人」,曾俊華儼然一肚子委屈,他聲稱指控「非常沉重」,又訴說自己謹守審慎理財原則,應使則使,任內公共財政開支增加八成。港府高層也強調彼此理財理念一致,希望消除管治班子不團結的印象。不過,批評者並沒有停止開火,直指曾俊華不應該「派錢」,令市民產生不合理的期待,違反香港自力更生的核心價值,故拒絕收回曾俊華是「大罪人」言論。

曾俊華是不是大罪人?不必等待歷史來證明,因為公道自在人心。作為港府大掌櫃,曾俊華這些年到底為香港、為市民做了甚麼呢?他口口聲聲審慎理財,卻把「量入為出」搞成了「量入不出」或「量入少出」;港府「窮得只剩下錢」,他卻不願還富於民,「守財奴」形象深入民心;年薪數百萬元,他卻冒充「中產」,激起全城憤怒。有人說,曾俊華不懂財經,更沒有理財哲學,最多只是一個會計師的水平。老實說,稱他是會計師恐怕還是抬舉了,試想想,如果一個會計師年年算錯帳,而且錯得離譜,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還能繼續做會計師嗎?港府年年預算年年失算,施政重要綱領之一的財政預算案早已淪為笑話,也只有在香港這個荒謬的地方,無才無德者才能竊居高位。

港府應否以「派錢」方式扶貧,這其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派錢扶貧紓困本來無可厚非,在民生困窘之際,派錢雖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至少可以暫時緩解痛苦。曾俊華最失敗的地方不是「派錢」,也不是「亂派錢」,而是目光短淺,不懂得如何有效運用龐大庫房盈餘辦幾件大事,如發展教育、改善醫療、完善安老、拓寬產業,尤其是推動事關絕大多數打工仔利益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錢是死的,人是活的,政府坐擁金山銀山卻不懂善用,這些錢不過一堆沒有意義的數字。

回歸十六年,香港貧富懸殊加劇,法治廉政雙雙不保,深層次矛盾不斷激化,社會瀕於爆煲邊緣,管治班子的任何一員都難置身事外,身為「三朝元老」的曾俊華更是難辭其咎。但說句公道話,曾俊華並非最高決策者,財政預算案也只是配合施政報告,港府管治糜爛到今日地步,董建華、曾蔭權才是罪魁禍首,曾俊華應該算不上是「大罪人」,充其量是個「不大不小的罪人」。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如今曾俊華淪為眾矢之的,被唾沫埋葬,可能港府中有人竊竊私喜,然而不要高興得太早,正如彭定康的昨天是曾俊華的今天,而曾俊華的今天可能就是他們的明天,誰都逃不過民意與歷史的審判。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特區跟不上新加坡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借國慶演說公布未來大計,一面大興基建以應付周邊地區挑戰,一面加強內政,調整房屋、醫療等政策。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跟特區土地面積、人口相若,又都有英式管治傳統,過往跟特區便在明裏暗裏較勁,大計自然觸動特區的施政神經。

政治就是人比人,選舉時跟自家人比,上位後跟鄰近地區比。別的不說,就樟宜機場增建第四條跑道、擴建客運大樓這一項,便肯定會成為特區赤鱲角機場增建第三條跑道的推動力,特區政府最有可能跟得上也是這一項,中華白海豚看來休矣!

基建可以跟,回到民生政策特區政府便無能為力。新加坡未來月入六千港元者可以置業,花四年月薪可以供完層樓。李顯龍顯然深信要解決貧富懸殊,先要解決基層住屋問題,新加坡樓價雖不如特區瘋狂,但近年照樣飆升,錢從何來?由政府津貼,不也是納稅人的錢。李顯龍的大計更有理念支持,所謂政府、民間和個人權責的重新平衡,說白了,就是要有錢人接受能力愈大,責任愈大,由政府來重新分配資源。特區跟不上,一來有大地產商壓力,再說財爺滿腦子財政紀律,又豈敢大刀闊斧談理念?

新加坡的轉捩點,也是其他資本主義社會始終要面臨的關口,李顯龍的大計,說是為三年後大選鋪路,不如說是兌現競選時拉近貧富的承諾,先談理念,再講政策,實實在在,不帶一句口號。回顧特區,近年卻是充斥甚麼齊心一意、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等虛無縹緲的言詞,新加坡人見了這競爭對手,不知是笑死還是嚇死!

徐傑昌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皎皎明月迎中秋 幾家歡樂幾家愁

月到中秋分外圓。今天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日子,今年市民有機會同時欣賞兩個月亮,一個是天上明月,一個是維園由七千個廢棄膠樽組成的巨大球體月亮彩燈「悅滿中秋」。大坑更一連三日舉辦傳統舞火龍活動,為中秋添姿增彩。然而,沐浴同一片月光,卻有不同的感受,有人歡樂有人愁。

事實上,本港貧富懸殊不斷惡化,同一個節日,不一樣的心情。富豪權貴固然是天天過節,日日過年,而對大部分基層市民來說,這一天只是月亮比較圓而已。眼下的香港,衣食住行俱不易,生老病死樣樣難,中秋前夕有政黨公布全港「二菜一湯」指數,平均約一百二十元,較去年同期上漲一成半,遠超通脹及打工仔的收入增長。「二菜一湯」是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不少基層民眾為三餐發愁,真不知節有何喜。

最徬徨無助的是那些住劏房的無殼蝸牛,交付的是豪宅租金,面對的是堪比貧民窟的惡劣環境。早前長策會公布未來十年建房目標為四十七萬個,其中二十八萬單位是公共房屋,然而目前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已接近二十四萬,根本是供不應求。何況當局拓土建屋阻力重重,寸步難行,建屋目標最終能否落實還是一個大問號。上樓夢遙遙無期,中秋節的月亮再圓再大再明亮,無殼蝸牛也沒有閒情逸致欣賞。

就算是表面風光的中產人士,同樣是滿腹怨言。中產對庫房貢獻最多,享受福利最少,扣除供樓、子女教育以及交稅,已經是捉襟見肘,不得不省食省用度日子。年薪幾百萬元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聲稱,飲咖啡、看法國電影就是「中產」,但如此幸運的中產又有多少呢?

可以說,貧窮問題一日不解決,社會就一日不可能和諧,民怨就一日得不到平息。港府本月底將公布第一個貧窮線,有劃線當然比不承認貧窮問題好,問題是劃線只是有助識別貧窮人士,如果當局不制訂減貧路線圖,不提出配套措施,光是設扶貧線其實毫無意義。港府扶貧政策的弊端是短視及零碎,一味小恩小惠,小打小鬧,結果是愈扶愈貧,適得其反。說到底,只有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才能標本兼治。

香港最大的隱憂是經濟結構單調,競爭力衰退,不僅被新加坡等老對手拋離,內地城市亦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尤其是內地推動以自貿區為核心的新一輪改革開放,加劇香港邊緣化危機。然而,身陷十面埋伏的香港依然沒有危機意識,反而陷入政治泥沼不能自拔。政改爭拗愈演愈烈,佔中行動一觸即發,外國勢力公然插手,大小漢奸乘機起哄,香港被攪得周天寒徹,中秋節也蒙上濃濃陰影。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月亮缺了,還有再圓的時候,然而香港每況愈下,日益沉淪,不知何時是盡頭。面對皎皎明月,港人能不觸景生情,悵然若失?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30928lam_cheng.jpg
30928lam_cheng.jpg (23.33 KiB) Viewed 8782 times
林鄭:肯定探討低收入補貼 (13:16)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說,政府將優先處理有小孩的在職貧窮家庭,且肯定會探討發放低收入補貼的做法。

扶貧委員會首次高峰會今早召開,政府宣布本港第一條官方釐訂的貧窮線,定於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百分之五十。以2012年數據推算,全港有1,312,000萬貧窮人口,貧窮率為19.6%,但若把綜援及生果金等現金福利計算在內,則貧窮人口會減至1,018,000萬,佔整體人口15.2%。在長者人口中,每3個長者有1人貧窮,而每5名兒童,則有1人貧窮。

特首梁振英在高峰會後,率同相關司局長出席記者會。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回應提問時說,在職貧窮人口有50萬,他們沒有領綜援,都很努力地長時間工作,政府對於有這麼龐大的貧窮數字,感到驚訝,所以,在職貧窮而又有兒童的家庭,是政府優先處理的對象之一,希望改善跨代貧窮的情況。

她說,政府肯定會探討低收入補貼的建議,早前亦有不少團體對此提出意見,當局會聯絡他們,一起研究這方面的做法。


特首:定貧窮線非政治工作
(10:13)

扶貧委員會首次高峰會召開,特首梁振英表示,制訂貧窮線是破天荒的工作,並非為劃線而劃線的政治工作。

梁振英政辭說,今天是扶貧工作的里程碑,本屆政府一直將扶貧列為重點工作,認為貧窮不單是基層市民的民生問題,亦影響和諧穩定及本港競爭力,如果處理不善會引起社會及政治問題。

他說,委員會制訂貧窮線,是破天荒的工作,這不是為劃線而劃線的政治工作,而是體現本屆政府扶貧的決心,亦是首次以科學化方式檢視貧窮情況,藉以引導扶貧政策制訂。他又說,扶貧不是福利主義,他歡迎各界提出意見。

另外,梁振英又指扶貧需要群策群力,政府不可能孤軍作戰,而滅貧是不可能的事,社會必然存在財富差異,政府不應以完全消滅貧窮為政策目標。


香港公布貧窮線窮人逾百萬
(19:23)

特區政府今日公布香港首條貧窮線,以住戶平均月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線,一人戶以月入3600元為貧窮界線。
香港首屆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今日召開,梁振英主持會議,聽取扶貧委員會及轄下專責小組過去十個月的工作匯報,包括貧窮線的制訂及貧窮情況的分析結果。高峰會邀請多名嘉賓出席,除委員會及轄下六個專責小組成員外,還有政界、商界、學術界、智庫以及非政府組織等代表出席。

按住戶人數制訂的去年貧窮線,一人住戶為3600元、二人為7700元、三人為11500元、四人為14300元、五人為14800元、六人或以上為15800元。

按上述數據推算, 在政府政策介入前,2012年香港的貧窮住戶為54.1萬戶,涉及131.2萬人,貧窮率19.6%;政府各項恒常現金政策介入後,主要包括綜援、高齡津貼和學生資助等措施,貧窮住戶降至40.3萬戶,涉及101.8萬人,貧窮率15.2%。

特首官梁振英說,制訂貧窮線是破天荒的工作。它不是為劃線而劃線的政治工作,而是政府處理貧窮問題的重要一步,體現政府扶貧工作的決心。制訂貧窮線是政府首次以科學化的方式,檢視貧窮情況、引導政策制訂和審視措施成效。

政務司長兼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指出,貧窮線作為分析工具有其局限,例如沒有計入資產,或會高估貧窮人口,因此貧窮線並不等於扶貧線。而且,貧窮線採用相對貧窮概念,因此在統計上貧窮人口永遠存在。貧窮線會每年檢討一次。

她說,扶貧措施中需優先幫助的,是在職貧窮人士和貧窮兒童,政府肯定會探討發放低收入補貼,但不會立即提出新扶貧措施,會聽取意見,明年一月在施政報告公布。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貧窮問題惡化 貪曾元兇

「貪曾」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原來是本港貧窮問題惡化的罪魁禍首!港府昨公布本港首個官方貧窮報告後發現貧窮人口逾一百三十一萬人、貧窮率百分之十九點六,但投入綜援與公屋等援助後計算,貧窮人口幾乎減半,只剩六十七萬四千多人,貧窮率勁減九點五個百分點至約百分之十,反映公屋對扶貧具極為明顯效用,但貪曾時代一度拖慢公屋供應,每年減少編配近兩萬個公屋單位,種下貧窮人口增加惡果。學者認同貧窮人口增與少配公屋有關,立法會議員批評曾蔭權拒絕增建公屋,需要承擔社會貧窮最大責任。

港府昨日公布貧窮人口狀況的同時,亦計算當港府恒常投入現金福利如綜援等後,貧窮人口可減至一百零二萬、貧窮率降至百分之十五點二,人數只較未計及政府援助前微減約廿九萬、比率減四點四個百分點,但若然把公屋租金補貼加入計算的話,貧窮人口即時銳減至只有六十七萬四千人、貧窮率可跌至百分之十點一。

上述數據顯示綜援只能輕微紓緩貧窮問題,公屋的扶貧作用則非常明顯。本報翻查回歸以來公屋編配數字,發現除高峰期每年配屋約五萬個單位外,「貪曾」年代的配屋量降至每年三萬個左右(見表)。但貧窮報告明言,公屋等有入息審查的非現金福利,每年能額外把十二萬二千至十三萬一千三百個住戶,相等於三十一萬七千至三十四萬三千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至最多相等於貧窮線或以上的水平、貧窮率可減低五個百分點。

促推租管恒常津貼
外界一直質疑量化公屋等非現金福利是要壓縮貧窮數字,但港府主動在報告回應,指此舉只為量化公屋等非現金福利的扶貧成效,當局在計算公屋福利轉移時,也不是採用私人市場租金水平。以天水圍天恒邨一個公屋單位為例,去年租金約為一千三百元,該單位若在私人市場出租,市值租金每月約三千二百元,兩者差距便是港府的補貼,而同期私人市場相類單位,租金更可達六千四百元

特首梁振英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出席的扶貧委員會高峰會閉門討論環節中,不少與會者關注住屋問題,要求港府重推租管或把關愛基金的租金津貼恒常化。梁振英重申房屋問題是其施政的重中之重,但覓地建樓要市民合作,期望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林鄭月娥則稱,增加房屋供應有助扶貧,期望各界齊心覓地建屋,但表明不會重推租管或把租津常規化,擔心會弄巧反拙,供應減少或推高租金,基層市民將更苦。

公屋輪候冊排長龍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王國興批評曾蔭權過去拒絕增建公屋,在貧窮問題上要負最大責任。立法會議員馮檢基也稱,曾蔭權時代公屋供應長期維持每年三萬個單位,而申請公屋的人又愈來愈多,導致今時今日輪候冊申請人逾廿萬個的局面。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出,八、九十年代,平均每年公營房屋供應也不少於三萬五千個,而在董建華時代,公屋供應一度增至每年五萬個,但曾蔭權上場後主張退市,公營房屋數目減少,確實加重貧窮問題。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爭取低收入保障聯席向港府提出多項改善貧窮的訴求。
爭取低收入保障聯席向港府提出多項改善貧窮的訴求。
0929-00176-013b1.jpg (112.44 KiB) Viewed 8781 times
團體轟「冇開藥」促推全民退保

多個社福團體批評港府的貧窮線僅分析本港的貧窮狀況,卻無具體減貧目標及政策,猶如醫生斷症後不開藥,亦指滅貧無望是「未打仗先認輸」。六、七十名不同關注團體的成員昨趁扶貧委員會高峰會於政府總部請願,要求設立低收入家庭補貼,有示威者更向港府送上「政府正骨水」及焚燒請願信,促當局不要「縮骨」,要盡快推行全民退休保障。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連同部分獲邀出席高峰會的團體代表,於特首梁振英在會上發言期間高叫口號及高舉示威標語,最後被保安人員護送離場。

對於昨日公布的貧窮線,扶委會成員兼樂施會總裁余志穩認為,當局應定下減貧目標,未來五年將貧窮人口減半,其後再進一步訂定硬指標。該會建議,當局可向在職貧窮家庭的首兩名子女發放八百元津貼,其後則遞減至四至六百元不等。另一名扶委會成員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候任行政總裁蔡海偉認為,雖然長者現受惠於不少津貼措施,但單靠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等資助並不足以解決長者的貧窮問題,即使部分長者擁有物業,但「物業唔食得」,港府亦應了解此等長者的需要。香港大學社會及工作行政學系名譽教授周永新亦指,定出貧窮線只屬第一步,重要是分析貧窮成因,否則難以定下實際對策。

籲設在職貧窮低收入補貼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認為,當局應設立低收入補貼幫助在職貧窮人士,並分個人及家庭為單位發放不同金額的津貼。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組織幹事楊佩艮指,是次貧窮線只計入息、不計開支,將貧窮線定得太低,要求當局盡快推行低收入家庭補貼及全民退休保障,長遠有望解決跨代貧窮,估計兩項措施可額外減少三十多萬貧窮人口。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批評,特首指滅貧沒有可能是「未打仗、先投降」,據外國經驗只要定下目標,是可以消減貧窮人口。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港元升值只有好處

港元應該升值。升值好處一是從內地或其他地方的進口成本下降,特別食品以至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下降可使普羅大眾有所得益。好處二是內地來港消費並不受價格限制;個別旅客會有考慮,但港元兌人民幣只是釘着不變或稍有貶值,已足以維持龐大的內地消費轉移到香港。

好處三是港人在海外,包括內地的購買力回升,或許並不代表他們會多在海外消費,卻可增強社會上普遍的經濟信心。對外形象也可轉變,不是低價貶值地方,而是相對昂貴,以保持香港在亞洲以至世界的大都會氣派。

港元升值對整體社會乃至普羅大眾都只有好處而無弊端。改變聯繫匯率,改用新加坡及內地的管理下浮動機制,並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容許匯率可隨市場因素而微調,但卻無大起大落的風險,加上中國內地與香港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東亞區在清邁倡議基礎上組成的金融穩定機制(各國包括香港出資形成一個可應急的資金庫),以及中央政府以全球最龐大的外匯儲備支持香港金融穩定。九七年金融危機不會重現,也不需在聯繫匯率機制下扯高利率來抗衡。一下改變聯繫匯率是一勞永逸,重新恢復政府對匯率的控制權,由此也可釋放出本地利率與美國利率脫鈎的機會。

港元在政府管理下匯率浮動,應可審慎調控,只許微調不許大波動。依此可給本港居民與海外投資者足夠的信心。港元升值使本地優質的服務業增加收入,吸引資金和人才投入,推動經濟結構升級。

陳文鴻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錦上添花濠氣壯 獨自憔悴話香江

濠江派錢笑騎騎,香江沉淪長戚戚。當香港社會正為連場政治風波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澳門政府又宣布推出連串惠民措施,贏得一片喝采。兩個特區一治一亂,一喜一憂,恰成鮮明對比。

澳門特首崔世安昨日發表「以人為本」為主題的新一年度施政報告,宣布向每名永久居民派發九千元,非永久居民派發五千四百元,而公積金、養老金、醫療券、殘疾津貼、進修基金等亦統統加碼;除此之外,施政報告還承諾加強人才規劃及培訓等,達到「教育興澳」。正所謂,風景這邊獨好,澳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今年第三季失業率僅百分之一點九,政府庫房有逾千億元儲備,有足夠的條件讓市民分享經濟成果,也有足夠的財力為市民錦上添花。

一個上升 一個沉淪
珠玉在側,覺我形穢。相對於澳門連續第七年大手筆派錢,港府年前不情不願地派了一次錢,結果亂七八糟,無以為繼,兩者簡直不可相提並論。同樣是特別行政區,同樣實行一國兩制,香港甚至比澳門更早回歸,只因一水之隔,兩個特區的發展南轅北轍,一邊順順利利,一邊吵吵鬧鬧,一邊笑騎騎,一邊長戚戚,這不正是經典粵語名曲「一水隔天涯」的寫照嗎?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澳門政府定位清晰,目標正確,社會和諧,政通人和,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及民生,自然無往而不利。反觀港府施政如盲頭蒼蠅,亂碰亂撞,加上社會高度政治化,整天內鬥內耗,幾乎沒有片刻安寧,不亂才怪。澳門與香港回歸後走上不同的道路,一個上升,一個沉淪,一個朝氣蓬勃,一個死氣沉沉,令人不勝唏噓!

最近免費電視發牌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就是香港內鬥內耗、自甘墮落的縮影。港英時代,港督一言九鼎,行政會議擁有無上權威,沒有人敢質疑港督會同行政會議作出的任何決定,然而港府今次發牌卻引起高度質疑,有人不斷要求當局公開行會文件,令一直行之有效的行會保密制及集體負責制受到嚴峻挑戰。更令人側目的是,連行會內部也出現不同聲音,有人為了討好民粹而公開與政府唱反調,將管治團隊內部的矛盾暴露無遺。

正如古人所說,上下不合,令乃不行。行政會議窩裏反,固然凸顯管治成員各懷鬼胎,互相拆台,而立法會議事堂上吵吵鬧鬧,動不動就要祭出有「尚方寶劍」之稱的特權法,更是令人莫名其妙。表面上香港實行的是行政主導下的三權分立,實際上立法及司法儼然已凌駕於行政,成為港府施政的重大阻力。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不是互相制衡,而是互相扯皮,互相拆台,香港怎麼可能有運行呢?泛民主派搞風搞雨,唯恐天下不亂,而建制派同樣是非不分,一味保皇保貪,兩者只是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差而已。

尾大不掉 積重難返
有人說,香港問題的癥結在於沒有民主,只要實現「真普選」,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種說法似是而非,英國統治香港一百多年從來沒有民主,卻能夠維持強勢管治,也能夠搞好經濟及民生,相反,回歸後港人治港,逐步推動民主,反而不斷沉淪,這該如何解釋呢?澳門沒有人要求甚麼真普選,社會比香港和諧,經濟比香港繁榮,這又該如何解釋呢?

橘越淮而為枳。民主不是不好,關鍵是在甚麼地方推行,以及何時推行,如何推行。美國實行民主當然沒有問題,但將美國那一套照搬到落後國家或地區,必然荒腔走板,弄巧反拙。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法治,沒有規矩,民主非但不能帶來公平與公義,反而隨時成為動亂的根源,埃及、利比亞、伊拉克等國家的悲劇就是前車之鑑。事實上,香港的問題不在於沒有民主,而在於法制被人為扭曲,當司法獨立淪為司法獨大,當法律成為打壓異己的政治工具,即使有民主,也無濟於事。

歸根究柢,香港回歸後之所以亂象叢生,不斷沉淪,主要原因就是港人治港失敗,就是中央所託非人。鄧小平曾再三強調,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就是必須由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港;而近年來中央官員也不斷重申要確保愛國愛港力量長期執政。然而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中央政府為港人挑選的歷任特首都不孚眾望,不是老實無能,就是奸猾縮骨,尤其曾蔭權爵士任內不僅一事無成,而且把香港搞得烏煙瘴氣,他被視為「無間道」,並不是空穴來風。所謂愛國愛港者治港,不知從何談起。

對香港回歸十六年來的種種亂象,中央政府一直視而不見,見而不理,如今尾大不掉,積重難返,想撥亂反正恐怕比登天還難。最令人心寒的是,中央政府往往敵友不分,是非不辨,導致眾叛親離,四面楚歌,隨着愛國愛港者逐漸銷聲匿迹,關鍵時刻還有誰願意挺身而出呢?中央又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政改風暴呢?

「花落不堪問,春光半已空。」過去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基礎建設,或者是政府管治水平,香港一向自視高於澳門,如今風水輪流轉,澳門後來居上,樣樣都跑在香港前面。這兩個城市都被視為紙醉金迷,不同的是,澳門的紙醉金迷愈來愈有特色,令人看到明天和希望,而香港的紙醉金迷卻逐漸迷失方向,不知何去何從!
editorial
Posts: 19204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Post by editorial »

港府窮得剩下錢 扶貧紓困消民怨

澳門政府連續第七年向市民派錢,人人有份,皆大歡喜,令一水之隔的港府備受壓力。當局正就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諮詢民意,市民紛紛要求扶貧紓困,立法會亦抓住時機,動議全面減稅紓解民困。在這種情況下,明年港府「派糖」幾可預期,問題只在於派多少及如何派,會不會有意外的驚喜?

立法會議員一向將「爭取」派糖視為政績,今次亦不例外。立法會昨日辯論議員提出的「全面減稅還富於民」動議,除了要求減少打工仔的薪俸稅,也要求減少企業利得稅,議員指出,新加坡近年大幅減稅,不但未影響政府運作,反而吸引了更多外資及私人投資,令經濟發展更加蓬勃。不過,不少議員則反對全面減稅,直指薪俸稅因打工仔收入增加而遞增,利得稅卻未因企業規模擴大而增加,造成不公,反倡議「資產增值稅」拓寬稅收。立法會外,亦有團體抗議全面減稅只會令大財團得益。

全面減稅爭議頗大,難達共識,而針對打工仔推出稅務寬減措施則沒有人會反對。本港稅基狹窄,中產一向是交稅主力,享受的社會福利卻是最少,他們面對高樓價及高租金壓力,實際生活質素未必比拿綜援及住公屋的基層市民好多少,最近港府設立貧窮線作為扶貧指標,中產人士尤其夾心階層被排除在外,只有減稅才可令中產得益。再說,港府近日推出人口政策報告,強調人口老化加快,鼓勵市民生育,各界要求增加養育子女及撫養長者免稅額,增加教育津貼,不知港府能否從善如流呢?

今時今日的香港,除了「歎咖啡、看法國電影」的少數權貴,大多數市民生活都很困難,不容港府繼續以審慎理財為由拒絕施以援手。須知港府財政儲備已累積至八千億元,加上二萬億元的外匯儲備,總數高達近三萬億,香港只是一個細小經濟體,是否需要維持如此龐大的外匯及財政儲備實成疑問。何況本年度財政有望錄得數百億元盈餘,庫房面臨「水浸」,為港府「洩洪」紓困提供了條件。

事實上,港府多年來只知守財卻不懂得如何善用這筆巨大的財富,不僅阻礙經濟發展,亦衍生深層次矛盾,香港因此成為畸形社會:一方面是港府窮得只剩下錢,一方面是產業結構日益單調,窮人愈來愈多。香港的貧富懸殊,不僅體現在窮人與富人的收入差距不斷拉闊,更反映在官富民貧。港府被譏為「守財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成為「大罪人」,這不是無緣無故的。

施政,以通下情為急。本屆政府上台一年多來,施政頭頭碰到黑,民望持續低迷,首份施政報告已經令人失望,下一份施政報告不容有失。從這個意義上說,港府扶貧紓困,扶的是自己民望的「貧」,紓的是施政寸步難行的「困」。
Post Reply